延庆建设纲要

更新时间:2024-07-10 16: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延庆县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纲要

(2010―2012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延庆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全面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大幅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编制《延庆县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纲要(2010年―2012年)》(以下简称《纲要》)。

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奥运会后,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对延庆实施生态文明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延庆科学发展、提升区域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紧迫需求。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更好地实现区域功能定位的迫切需要。在北京市整体功能定位中,延庆是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首都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障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进一步提高延庆生态环境质量,更加充分地发挥生态涵养的功能,更加主动地承担建设首都西北生态屏障的责任,提高服务首都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延庆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动延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速度和效益、规模和质量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快延庆生态经济的发展,更加有效地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更加有效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更加有效地强化群众生态文明理念,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更好地实现“生态延庆、休闲延庆、宜居延庆、文明延庆”的目标。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提升延庆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综合竞争力体现一个地区独特的整体优势,延庆的发展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也在生态。延庆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生态含金量”的提高,有赖于生态环境对优质生产要素吸引力的增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延庆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迅速提高综合竞争力,确保延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始终走在前列。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加快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追求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城市为支撑,以弘扬生态文化为灵魂,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人与人和睦相处,把延庆建成北京最宜居的城市和最美丽的乡村,成为北京首善、全国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高标准、前瞻性地做好整体规划,妥善处理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的关系,明确阶段性任务,循序渐进,稳步扎实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既要统筹安排、全面实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又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着力突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勇于创新,突出特色。要结合延庆实际,突出地域特点,形成富有延庆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加强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和管理水平。

――政府引导,全民共建。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提供一流公共服务,积极引导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深入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全民共建的新格局。

(三)目标任务

今后三年,举全县之力建设生态环境安全体系、生态经济发展体系、生态城市建设体系、生态道德文化体系、生态惠民政策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体系,构建集约高效、健康持续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到2012年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市全国领先水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初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使延庆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林木绿化率达到73.5%,碳汇作用更加明显,植被景观效果更加丰富。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市一流水平。县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体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城乡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县域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生态优势进一步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生态经济长足发展。有机循环农业、新能源环保产业和高端旅游休闲等服务产业快速发展,生态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循环经济比重明显提高,“低碳”成为延庆经济的显著特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城规划得到严格落实,城镇体系更加健全,城市管理全面加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市级绿色村庄建成率达到100%。

――生态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群众参与程度大大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崇尚自然、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道德渐成风尚,绿色消费模式初步建立。生态文明知识知晓率达到90%。

――社会建设实现新突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改革深入推进,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衡,社会安全指数进一步提高,延庆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繁荣。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更加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制度更加健全,节能减排措施更加有效,生态文明建设决策更加科学,管理监督更加有力,全民共建共享机制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程度大大提高。

三、今后三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5方面33项)

(一)扩大生态优势(8项)

1.绿化造林工程。实施一批林业重点工程,继续高标准开展风沙源治理、生态修复治理和生态育林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绿化,进一步提高林木绿化率,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大力提高植树质量和绿化品质,增加林木品种,增强植被覆盖的多样性,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和吸附重金属有害物的能力。加强林

业资源管理,加大林业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完善生态管护机制,不断提高生态管护的水平。

责任单位:园林绿化局

2.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新城水源地污水处理等一批基础设施,加快永宁镇、旧县镇、龙庆峡等重要地区污水管网的建设。持续开展节约用水,扩大再生水利用。开展官厅水库、康西草原、妫河两岸、白河流域、古城河道、小张家口河等一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区域水污染治理,全方位治理水环境,提高水环境质量,增强水源保障能力。

责任单位:水务局、环保局、卫生局

3.大气环境治理工程。积极推进集中供暖,加强对燃煤锅炉的改造,加大重点污染企业二氧化硫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烟尘、粉尘等可吸入颗粒物和汽车尾气治理,使大气环境质量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

责任单位:环保局、市政市容委、经信委、住房城乡建设委、交通局

4.声环境治理工程。科学合理地进行新城和小城镇规划建设,完善城镇噪声污染管理的框架建设,强化对各类噪声污染源的防治和监管,加强声环境宣传教育,进一步改善全县声环境质量,创造安静舒适祥和的声环境。

责任单位:延庆规划分局、环保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公安局、市政市容委、城管大队

5.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广生态种养技术和清洁生产模式,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农膜等使用强度,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大农业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区建设的水平。

责任单位:农委、农业局、种植中心、果品中心

6.湿地与自然保护区保护建设工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湿地与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合理划定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分区,提高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水平。加强野鸭湖等保护区管护站点、资源监测和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使湿地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达到一流水平。

责任单位:环保局、园林绿化局、水务局

7.节能减排工程。推进能源清洁化利用,加大城西供暖、地热采暖及新能源利用等重大工程建设力度,依法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及产品。加快推进节能改造工程,围绕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企业,抓好节约资源技术的推广与使用。严格投资准入政策,限制资源能源高耗产业和项目建设,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确保今后三年节能减排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环保局、水务局、经信委、农委、市政市容委等

8.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联通的环境管理系统,加大环境监测硬件建设投入,增强污染源实时监控、数据汇总等基础能力。完善全县环境应急响应系统,提高对污染隐患的事故预警和应急指挥能力。加强全县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环境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单位:环保局、财政局、组织部、人力社保局

(二)构建生态经济体系(9项)

9.绿色有机农业四大基地建设工程。在延庆镇、康庄镇、旧县镇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有机玉米、有机杂粮、有机饲料、有机蔬菜等绿色有机种植业基地。结合延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建设龙庆峡生态休闲观光产业带、八达岭生态旅游产业带和大庄科、千家店、四海、香营等山区有机果品基地。在大榆树、井庄、永宁等药材种植重点乡镇,发展黄芩、西洋参、菊花等有机中药材,建设有机中药材生产基地。以旧县、康庄、沈家营等地区为重点,大力推广绿色养殖模式,建设有机牛奶与肉牛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园区化水平。到2012年,绿色有机农业的规模和效益明显提升,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核心产业和支柱产业。

责任单位:农委、种植中心、果品中心、农业局、旅游局

10.特色沟域经济发展工程。对千家店、四海、大庄科等六条重点沟域内的环境、景观、村庄、产业进行高水平的统一规划,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生态自然景观、文化历史遗迹和传统生产方式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观光、民俗文化、科普教育、养生休闲、健身娱乐等产业项目,形成一批内容多样、产业融合、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沟域产业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农委、农业局、旅游局、有关乡镇

11.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工程。加强组织协调,高标准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空间。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快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进程。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形成6到10家科技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大的新能源明星企业,把延庆建设成为集研发、制造、科普等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开展智能电网示范城市建设,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顺利并网,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带动相关新型产业发展。到2012年,新能源和环保产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所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达到25%。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农委、农业局、经信委、延庆经济开发区、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供电公司

12.循环经济试点县建设工程。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制定循环经济试点县建设规划。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大力推进“饲料种植、畜禽养殖、畜禽产品加工、肥料生产”的“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抓好工业循环经济的示范工作,加快工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网络,促进园区内各种要素的有机循环。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推出3至5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切实搞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再生利用率,推进延庆经济的生态化转型。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农委、农业局、经信委、商务委、延庆规划分局、延庆国土资源分局、延庆经济开发区、八达岭经济开发区

13.八达岭长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积极建设南山旅游文化带,完善延庆长城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加快集聚区重点工程进度,积极推进京张高速城际铁路八达岭地下站建设,加快探戈坞音乐谷建设。实施石佛寺村拆迁改造,建设明清特色文化村。积极开发长城精品一日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不断丰富长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到2012年,基本建成八达岭长城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

责任单位:旅游局、延庆规划分局、延庆国土资源分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八达岭特区

14.北山带国际会议休闲度假区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北山带休闲度假区建设的相关规划,整合旅游景区、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景观建设等各种资源,加快推进古龙路、香龙路沿线开发建设,大幅度提高会议休闲度假的设施水平和服务档次。引进培育一批高端旅游观光、会议会展、休闲度假项目,加快北京辉煌国

际会议度假区、葡萄酒庄、龙庆峡不夜谷等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内容丰富、服务一流的国际知名休闲度假胜地。

责任单位:旅游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农委、延庆规划分局、延庆国土资源分局、张山营镇、旧县镇、香营乡

15.妫河建筑创意产业园建设工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完善总体规划,做好土地一级开发和二级招标,推进园区内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每年引进有一定规模的设计创意企业入区,到2012年初具规模,成为延庆城市的新地标、旅游观光的新景点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业态。

责任单位:投资促进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延庆国土资源分局、延庆规划分局

16.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工程。制定和实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成立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加快资源整合,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充分挖掘整理乡村文化资源,保持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加快服务站点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加快人才培养,建立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加强农村旅游的管理与培训,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有序健康发展,确保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年递增20%以上。

责任单位:旅游局、发展改革委、各乡镇

17.招商引资工程。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优化绿色通道的各项流程,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明确招商引资的方向和重点,积极引进有利长远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项目,加快有机循环农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完善政府土地储备和金融支持,为招商引资提供坚强的保障。加大对外宣传推介的力度,千方百计吸引优质项目落户延庆。

责任单位:投资促进局、发展改革委、延庆规划分局、延庆国土资源分局等

(三)建设生态城镇和美丽乡村(8项)

18.城乡风貌与大地景观建设工程。制定实施覆盖全县的城乡风貌和大地景观规划,进一步明确城市区域功能,建立城市特色符号,加强县域主干道路两侧景观设计,完成妫河生态走廊等四大生态景观走廊各节点亮点建设,严格控制公路两边设施农业建设规模,构筑城乡绿色生态网络和生态景观体系,优化城乡绿色空间,使山水浑然一体的延庆整体上成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一致、相映成趣的大尺度、高品位的首都郊野公园。

责任单位:延庆规划分局、市政市容委、园林绿化局、旅游局、农委

19.城乡道路建设工程。继续推进城乡道路建设,加快110国道二期建设,完成八达岭过境路、延琉路、旧小路,西铁路、黑艾路、知夏路、西外大街等道路的新改建,进一步完善城乡道路网络,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延庆规划分局、公路局、市政市容委、延庆国土资源分局

20.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乡公交站点和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安排公共交通线路和运营时间,着力提高车辆绿色运营率,进一步扩大公共交通覆盖面,方便居民出行。完善慢行交通系统,鼓励居民无碳出行。在公交、环卫、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推广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为重点的新能源环保汽车。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合理设置交通标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全县交通文明水平。

责任单位:交通局、公安局、市政市容委

21.城乡集中供水工程。下大力气解决城乡居民吃水难、饮用水不达标问题,推进一批农村集中供水项目建设,加大老化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完善供水基础设施,确保2012年地下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90%,使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负责单位:发展改革委、水务局、卫生局

22.新城和小城镇建设工程。严格落实延庆新城规划,科学引导建设布局,有序推进三里河―自由街、小营―石河营、南菜园等旧村拆迁改造,加快推进永宁、八达岭、康庄、旧县等小城镇建设,完善新城、重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增强承载服务功能。树立城镇建设精品意识,加强城镇风格引导,提高城镇文化品位,塑造独具魅力的生态城镇景观,打造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的生态新城和特色小镇,大幅度提高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吸纳能力,推进延庆城乡一体化进程。

责任单位:住房城乡建设委、延庆规划分局、延庆国土资源分局、有关乡镇

23.新农村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12年实现全部达标。继续推进“三起来”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鼓励“一镇一业”和“一村一品”发展,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对农民教

育和培训,切实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乡村生态休闲公园,倾力打造整洁优美、繁荣富裕、乡土气息浓郁的绿色生态家园。

责任单位:农委、各乡镇

24.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善城乡环境管理机制,加强新城社区环境建设,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卫生乡镇、生态文明村、卫生村创建工作。加大市貌村容整治力度,加强对各类违法户外广告、摊点占道、车辆违规停放等不良行为治理,创造干净、整洁、有序的良好城乡形象。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努力营造整洁优美、靓丽温馨的人居环境。

责任单位:市政市容委、农委、生态文明创建办、各乡镇

25.城乡管理提升工程。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城乡综合管理指标体系。严格城乡规划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精心打造城乡生态景观。统筹水、电、气、热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努力克服道路“开拉锁”等浪费现象。突出建管并重,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管理和运行保障机制,确保高质高效运行。建立健全交通管理协调机制,加大金锣湾周边、东外大街等重点区域的交通整治力度,按照“步行优先、自行车通畅、公共交通便捷”的原则,规范交通秩序,确保车辆运行安全顺畅有序。推行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管理模式。加强水、电、气、热等重要城乡管网的管理,确保重要的基础设施安全运转,形成环境优美、井然有序、保障有力的城乡发展格局。

责任单位:市政市容委、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卫生局

(四)弘扬生态文化(3项)

26.生态文明教育工程。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提倡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党政机关进一步推行绿色采购,深入推广信息化、绿色化办公。深入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从我做起,落实点滴行动,形成人人有责、共同创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搭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形成全民广泛参与的有效机制。积极鼓励环保组织发展,扩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到2012年,生态文明创建普及率达到70%。

责任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宣传部、教委、社会办、各乡镇

27.历史文化地标工程。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制定并实施历史文化地标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富有历史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和地方特色的地标工程,彰显延庆文化底蕴。积极建设体现现代文明、展示延庆魅力的文化标识,打造特色区域文化,提升城乡建设的人文品味。

责任单位:文委

28.传统文化弘扬工程。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要素,编纂延庆文化历史丛书,精心策划一批特色民俗文化活动,集中创作一批反映延庆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剧目,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造延庆民俗文化品牌。

责任单位:宣传部、文委、旅游局

(五)统筹城乡社会建设(5项)

29.稳定和扩大就业工程。完善公共就业平台和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发公益性生态就业岗位,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健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就业托底机制,完善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基本实现全县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责任单位:人力社保局、各乡镇

30.社会保障完善工程。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认真落实城镇无医疗保障老人和灵活就业人员门诊医疗费用报销制度,落实好新型农民合作医疗政策,完善失业保障机制,健全完善低收入群体救助政策,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责任单位:人力社保局、财政局、民政局

31.公共事业发展工程。加大教育、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地区医疗中心、县第七中学二期等一批工程建设,提升我县教育卫生医疗的硬件建设水平。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专家型教育、医疗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购买、补贴、奖励等多种形式有效改善公共服务,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教委、卫生局

32.维护社会稳定工程。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大接访,进一步完善领导包案、定期接访、对口约访、带案下访等做法,保证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解决。

切实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实行重大决策信访评估制度,健全人民内部矛盾联动排查调处机制。强化综合治理,推进科技创安,加大打击违法犯罪力度,提高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督查督办,严格责任追究,完善平安延庆建设各项制度,有效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责任单位:政法委、综治办、信访办、维稳办、公安局

33.安全生产工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做好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安全培训,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事故预防预警机制,切实提高城乡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责任单位:安监局、应急办、卫生局、延庆工商分局、公安局、园林绿化局

四、实施纲要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主要部门、各乡镇一把手参加的延庆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县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统筹协调各部门、各乡镇、各单位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环保局,具体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督促、检查、考核等各项工作。各部门、各乡镇、各单位也要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科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责任制,完善对乡镇、县直单位和市县双管单位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考评办法,细化对二级班子单位及其主要领导的考核指标,量化考核任务和考核标准,把各项具体指标任务明确落实到单位和领导个人。同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奖优罚劣惩前毖后,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科学民主决策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咨询和听证制度,把听取专家咨询论证意见和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纳入决策的必经程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聪明才智,集中各方的智慧辅助决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切实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决策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程序,在做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时,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切实开展政策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对于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类政策、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出台与审批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加强对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各级领导的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准确、及时、适用的依据。

(三)依法规范管理

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依法实施生态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切实做到推动经济发展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两手硬。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扩大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的有效监督,确保各项规划得到有效落实。加强法规政策和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管理队伍的职业素质,增强其依法规范管理的能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的社会意识,提高依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深化改革创新

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用人管理机制,壮大人才队伍。规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流转综合效益。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切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积极稳妥地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完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发展、鼓励节能减排、促进土地高效集约利用的各类政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序开展。实施绿色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大力开展绿色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含量。

(五)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大幅度增加公共财政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的投入,科学安排财政资金,集中财力支持重要领域、重要区域、重点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投入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公共资金的撬动作用,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创新投资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信贷资金投入生态文明建设。按照“谁破坏谁修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进一步完善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建设经费。到2012年,公共财政中生态环境建设支出比重达到24%,全县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gt.html

微信扫码分享

《延庆建设纲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