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创新刍议

更新时间:2023-05-18 17:4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作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月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创新刍议

○郭玉珍

舒晓梅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教事业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体

课程设置松散、千人一面空洞说教、指导思路和方式落后于时代发展等。本文从系仍有其不尽完善之处:人员配备不到位、

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模式选择、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四个方面,提出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的紧迫性和发展目标。

[关键词]以人为本;全程就业指导模式;创业教育;创新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教学、科研一样,是贯穿高等教育的基本环节。近年“大众教育”模式取代了来,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往的“精英教育”,大学生毕业人数迅猛增加,且每年呈递增趋势。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昔日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毕业后无所去从,高校毕业大学生就业就成了一个既敏感又沉重的话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改变目前一味追求就业率的“季节性促销”模式,将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职业生涯设计寓于长期连续的教育发展过程之中,培养学生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即就业能力。

一、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就业指导是一项融教育性、社会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它对学生未来人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社会人才供求齿轮的顺利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们对就业指导的研究经历了择业指导、职业指导到如今的生涯指导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力求求职者掌握职业信息、强调信息的高效畅

通而忽视求职者内在心理需求,到提出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指导方法,直至后来把职业选择纳入求职者人生生涯之中,赋予职业指导以新的涵义。职业指导发展的历程体现了从

单纯的信息供给向关注个体特质、以求职者的内心需求和人生规划为出发点,以人为本的思想回归。由于很久以来,我们都以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的高低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很多高校都存在着为了追求一个僵化的数字,通过短暂的应聘技巧的辅导、招聘信息的发布,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推向市场,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使就业率的统计工作丧失了原本的意义,不能给相关政府部门一个准确的回馈,另一方面,由于忽视对学生的个案指导和就业心理的辅导,导致就业质量低下、入才流动频繁,既不利于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连贯性,也使得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诚信度降低,为日后的就业指导工作留下了隐患。因此,就业指导不能单纯地被看作信息发布的平台,局限于为毕业生的实效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而要树立一种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

件支持。使教师能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远程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优秀教师的资源,更广泛地传播知识。

五、建立严格的远程教学管理制度

远程教育在任何时间均可招生,虽然给每位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机会,但带来了管理上的新问题。招收的学

学生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文化程度、

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选课情况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如何对这样一个学生群体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试标准等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同时也带来了学籍管理中困难。首先,随时招生、随时交费、学生也可随时退学、休学这样给学生的学籍管理增加了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其次,考试管理是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也是远程教育能否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由于远程

地域的灵活性,教育的开放性,时间、

在远程教育的考试中很难做到统一命

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的考试。这样使远程教育考试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影响教学效果和学校声誉。

鉴于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应建立严格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才能保证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建立远程教学管理系统时可根据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0年5月颁布的《现代远程

,建立以下管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理体系:

1.学生管理系统。学生入学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提供学生注册、学习、考试、成绩、毕业、学位等环节的管理。

教师远程教学档2.教师管理系统。

案管理;教师任职资格审查;教师任课及授课管理;教师考核及评价管理。

专业设置和专业3.教务管理系统。

教学计划管理;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管理;提供教学内容发布功能。

提供基于4.远程考试及评价系统。文本的支持多类题型(客观/非客观)的

联机考试功能;提供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组卷、试题和教学成果的评价功能;提供多媒体考试功能;提供远程监考功能;提供能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虚拟实验考试环境。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考试,逐步实现考试的标准化、专业化、自动化和多样化。

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应该看到教学质量是远程教育能否得到社会承认,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和生命力的关键。各个学校或单位在实施远程教育计划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特色,高举质量第一的大旗,从网络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库、智能化教学辅导系统、师资培训、教学管理制度等环节入手,制定出严格的质量标准、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远程教育一开始就在一个规范化、制度化、高质量的平台上运作,为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人们的终生教育、终生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222000)

42

工作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月

要务的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就业指导中体现人文关怀,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个性、就业偏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职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双羸。

二、建立高校就业指导的创新模式———全程就业指导模式

要寻找就业指导的创新途径,最主要的要确定我们采取什么模式对毕业生进行引导。有学者曾对浙江省三所高校的学生进行有关就业指导方面的调查,有52.3%的同学渴望在大学不同阶段均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目前,大多院校仍仅在大四学年才开设短短几周的就业导论课程,且被重视程度远不能与其他专业课同日而语。这不利于同学们尽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毕业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去构想未来,并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是很困难的。是考研、出国还是工作,不是到毕业时才临时决定的,它需要大学几年的准备和努力。

我在担任毕业班辅导员工作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实例。一些毕业生在毕业前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目标,在众多的机会面前,感到很茫然,难以抉择,很容易便错过了良好的发展道路;而有些学生,早就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新的方向,提早进行自我剖析和社会需求分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明确自己的定位,一旦就业机会来临,他便能找此后准切入口,稳操胜券。可见,大学生就业与此前的学业、的职业和事业是一个紧密的整体,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指

导,缺乏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对此,我建议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真正把就业指导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和建设,从学生一进校门开始就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全程指导,将这种教育和引导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让大学生自始至终关注就业前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实施自己的成才计划和就业计划。

我认为,全程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可以通过两种渠道共同实现。首先,借鉴学习美国高校的成功做法,成立由专业技师组成的就业指导中心,为每一个新入校的学生建立自兴趣爱好、职业能力倾己完整的信息库,记录其生理特点、

向、个人特征以及家庭背景等情况,帮助学生不断进行心

理调适,使他们理性地、全面地认识自我,调整发展目标,减少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其次,建立健全就业导论课程体系。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就业导论课程的教育职能,以专家化的要求配备授课教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计划、分阶段、按步骤地实施指导。对低年级的同学,主要引导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加深其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专业发展前景的预测,使他们确立初步的目标。对高年级的同学,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对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能力。我相信,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导论课程”的共同努力,学生一定能获得更完整、更准确的“个性化指导”,使其终身受益。

三、紧跟时代发展需要,拓宽就业思路和理念

当前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仍然是讲“就业”的多,讲“创业”的少;提供就业信息的多,提供创业机会的少;传授学生就业技巧的多,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少;为完成就业率指标而替学生找工作、寻出路的指导多,以鼓励、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导向,从而引导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的

指导少。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在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国家要求高校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摒弃以就业安置为主,对学生自主创业心存余悸的思想,积极引导与鼓励那些条件好、专业强、素质高的毕业生去主动创业。对有创业潜质和意向的同学,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各种政策咨询与服务,帮助他们慎重选择、大胆抉择,走好创业生涯的第一步。目前我国政策对西部地区的倾斜,使得到西部创业比到西部就业对大学生更具诱惑力,能够不断吸引大批毕业生到西部圆自己的创业梦,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西部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进步。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时刻树立积极鼓励学生创业的思想。

四、不断创新指导方式,增强指导实效

目前,我们的就业指导存在理论性过强、实践性不足的缺陷,学生很少能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会求职的全过程,很多求职的方法和技巧也只能是谈于纸上。因此,我建议要灵活使用多样的就业指导方式,特别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真正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尽早地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建议首先加强对生产实践环节的关注,延长实践时间,严格组织考评,使社会实践、实习基地真正发挥其功效,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缩短他们的社会适应期。其次,大力搭建信息平台,收集各专业的社会需求信息,包括网络的、传媒的,以及学校向企业征求的,并把相关的就业政策、就业步骤等程序化的内容和招聘信息通过信息平台高效、准确地发布,让学生随时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网络等方式把求职意向传送给用人单位。并对历年各种就业数据和走势进行分析、总结,对往届毕业生在各单位的就业质量及时反馈,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合适的市场信息。再次,要不断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间的互动。可以与知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达成长期合作,在校园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模拟招聘,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招聘的程序和细节,在实践中接受指导和启迪。

中国广阔的高教发展空间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就业在今后一段时间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高校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就业指导体系,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对于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潜心研究与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贾慧.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本土化探索.人才开发,2005,

(5).

[2]王兴明,吴学兵,吴海云.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3]陈刚.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的理念及实践.人才开发,2005

(5).

[4]谢志远.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5

(1).

[5]曹平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思考.职业与教育,

2005(16).

(作者单位:南京,东南大学210096)

4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gk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