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复习

更新时间:2023-10-16 19: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选择填空 1. 2. 3. 4.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美学:美在和谐。

赫拉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艺术美学:模仿自然。 苏格拉底的伦理美学:美即功用。

赫拉克利特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5. 悲剧有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 形象和歌曲。 6. 亚里士多德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最早倡导者。

7. 文艺摹仿的特征是通过特殊的具体形象,表现普遍的本质规律 8. 情节三大成分:突转、发现、苦难

9. 情节整一性原则:情节完整、情节有适当长度、情节统一

10. 最早将“灵感”的感念应用到文学创作领域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柏拉图是“灵

感说”的集大成者。

11. 柏拉图是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如何确定为审查文艺第一标准

的人,是第一个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人。 12. 正确的判断力表现为艺术创作中的“合式”原则。古罗马时代,“合式”成了文艺创作的最

高原则,成了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 13. 贺拉斯是古典主义的奠基者

14. 正确的判断力表现为艺术创作中的“合式”原则。古罗马时代,“合式”成了文艺创作的最

高原则,成了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 15. 诗应寓教于乐 ——功用论(教育和审美)文艺的开化作用(开启民智)、教育作用(劝

善惩恶)、文艺的娱乐功能(艺术感染力) 16. 《论崇高》是文论史上最早的风格论专著

17. 古典主义的两方面内容:.摹仿古典:题材取希腊为上,技巧亦此(荷马为师)、在摹仿

的前提下创新

18.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分为两个流派教父哲学(圣奥古斯丁)和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 19. 奥古斯丁最早注意到象征的问题。他对文学持否定态度。 20. 但丁四义说:字面义 譬喻义 道德义 寓言义

21. 提炼地方俗语、建立新的民族语言所应具备的四条标准 光辉的、基本的、宫廷的,法

庭的

22. 卡斯特尔维屈罗常常被认为是“三一律”的最早的阐释者。他还重视文艺的娱乐功能,把愉悦心灵看成诗的根本目的的思想,客观上影响了现代唯美主义的文论思想。 23. 《诗的艺术》。这部作品集中表现了布瓦洛的哲学及美学思想,被誉为古典主义的法典。 24. 新古典主义文论的整体特点是拥护王权、崇尚理性、尊奉古人 25. 艾弗蒙与布瓦洛的古今之争贯穿于整个古典主义时期的文艺之争,集中体现在对古代文

化遗产的态度上,围绕如何对待古典的问题出现了崇今派和厚古派。争论的焦点是:古

典是否具有永恒的法典的意义。究竟是古人高明还是今人高明。古今之争的根由在于古典主义对古典的继承走向僵化、教条化,抑制了文艺创作的发展

26. 莱辛市民剧在题材和规则上的倾向:题材方面,反对悲剧演英雄、喜剧演下层丑角的古典主义题材套路,市民阶层及日常生活当成为主角。规则方面,第一个从理论上对“三一律”提出批评

27. 柏拉图的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

第一,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 第二,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 第三,悲剧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

摧残人的理性;同时,指责喜剧投合人类“本性中的诙谐欲念”。 28. 29. 30. 31.

审美观念的特征:感性观念与理性概念的统一、个别与普遍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康德的审美四契机:量、质、关系、情状

康德将美分为两种:纯粹美和依附美,依附美的最高范本是理想美。

感伤诗的类型:讽刺诗(惩罚的讽刺诗和嘲笑的讽刺诗)和哀婉诗(狭义的哀婉诗和牧

歌)

32. 黑格尔艺术理想的本质特征:”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3. 黑格尔艺术发展的三种类型:象征型艺术(特点:模糊性、神秘性)、古典型艺术(特

点:内容明确、形式稳定、技巧完美)、浪漫型艺术(特点:内向性、主观性) 34. 黑格尔诗的三种类型:史诗、抒情诗、剧诗

35. “合式”是一种文艺理想,是文艺传统与审美趣味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说,贺拉斯的“合

式原则”就是根据希腊古典文艺传统和罗马贵族审美趣味提出来的,是罗马贵族阶级意识在文艺领域中的反映。

36. 巴尔扎克提出的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一要以生活为基础、二要善于概括和综合、三要

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渗透到典型中

巴尔扎克提出的作家创作的法则是:人道主义法则和艺术的真实性法则

37. 第一个明确提出艺术用形象思维的理论家是别林斯基 38. 托尔斯泰:艺术是传达情感的工具

39. 托尔斯泰提出评价艺术的标准——感染性艺术的感染力取决于三个条件:感情的独特程度、感情的清晰程度、感情的真挚程度(决定作用)

40. 华兹华斯的理论观点:基本思想:“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一、诗的题材应是田园生活;提倡以人们实际使用的日常语言作为诗的语言,淳朴、有力、自然、富有哲学意味,完全适于诗歌表现;诗的目的是抒发情感,歌颂自然和人性,诗是神谕的东西——英国文学理论中从“摹仿说”到“表现说”转变的标志 41. 柯勒律治提出诗的本质是主客观的统一

42. 是否实行美丑对照,是新旧艺术的区别之所在,也是浪漫主义艺术与古典主义艺术的区

别之所在。 43. 史勒格尔兄弟创《雅典娜神殿》,“浪漫主义”的定义首次出现。 44、卢梭对科学艺术持批判否定态度;

45狄德罗是情景中心说的提出者,为典型观作出贡献,他针对温克尔曼,提出诗的原则是真,画的原则是美。

46、康德三大批判名称:《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美的分类:纯粹美和依附美;审美四契机说:质 量 关系 情状。 康德 将崇高分为力学从高和数学崇高。 47、黑格尔认为理想性格的特点是丰富性、整体性;主导性、明确性;坚定性、决断性。黑格尔理想性格与环境的关系:艺术应该表现具有特殊情致的人物与情境发生冲突 48、黑格尔持艺术消亡论。

49、有人气的英雄就是启蒙主义的英雄,新兴资产阶级的英雄。

50、作家的法则:人道主义法则和艺术的真实性法则。

51、 创造性复制有可能的现实是别林斯基的文学真实论。第一个明确提出艺术用形象思维(有“无意识”的倾向),“熟悉的陌生人”的理论家,主张历史的审美的批评原则。

52、康德的理论是对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的调和。游戏发生说是康德最早提出的,席勒是游戏发生说的论证者。康德为浪漫主义的发展提供源头。 53、席勒重喜剧轻悲剧

54、拉奥孔放声嚎哭(维吉尔史诗),是为了忠于人的“自然本性”,求真,并不损害其英雄

本色。诗可以表现丑——求真即追求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和逼真幻觉。

拉奥孔不哀嚎 温克尔曼:这是为了表现拉奥孔那颗忍受痛苦的宁静心灵,从而体现“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55、莱辛建立市民剧理论:题材方面,反对悲剧演英雄、喜剧演下层丑角的古典主义题材套路,市民阶层及日常生活当成为主角。

规则方面,第一个从理论上对“三一律”提出批评 56、狄德罗和莱辛都提出过典型性格论

57、泰纳决定文学的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

58、自然主义是照相式的反映生活。孔德是实证主义的奠基人。

59、1818年叔本华发表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从而奠定了他的哲学体系。他为这部悲观主义巨著作出了最乐观的预言:“这部书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了全人类而写的,今后会成为其他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

唯意志主义,是叔本华哲学的基本特征。也是美学、文艺的基础。

二、名词解释

1、悲剧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古典主义

贺拉斯是古典主义的奠基者。所谓古典主义,是指罗马的文艺要向古希腊的文艺学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典范的文艺主张。 3、合式

所谓“合式”,就是要求在艺术上做到协调一致、妥帖得体,恰到好处.叫人感到合情合理,无懈可击。它既包括形式的要求,也涉及对内容的要求

4、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

5、严肃剧

“严肃剧”,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正剧,它要求以最常见的市民生活为描写内容,所以又称“市民剧”。其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主题的严肃性,二是题材的现实性,三是兼有悲剧与喜剧的某些优点,既有严肃的场面,也有逗笑的场面,是一种悲喜混合体。

6、最富孕育性的顷刻 “最富孕育性的顷刻”即以事物序列中最富孕育性的顷刻的静态形式来体现出动态趋势,化动为静,既包含过去,又暗示未来,为想象留下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

7、审美观念(审美意象)是文学艺术家从审美要求出发,运用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但没有任何一特定思想能够完全和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切合。

8、所谓“素朴的诗”即是“模仿自然”的诗。此时,诗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原始的和谐的素朴关系。而所谓“感伤的诗”则是“表达理想”的诗。此时,诗人失掉了自然,所以在作品中千方百计地寻求自然,对自然的态度是依恋的、感伤的。

9、情致

指个别人物内心基于绝对理念而产生的特殊的情感和意愿,它可以统治丰富的性格,使整体显出明确性。艺术之所以打动人,就在于艺术表现了真实而动人的情致。

10、崇高的含义:朗加纳斯的“崇高”主要指文章风格的审美特质。含义比现代的概念更为广泛,可以指“伟大”、“庄严”、“高雅”、“壮丽”、“雄浑”、“遒劲”等等。与“优美”相对,指伟大不平凡的对象所唤起的高亢强烈的情绪,不可抗拒的威力和尊严感。

10、“类型化”观点:强调抽象的共性,忽视具体的个性,在创作实践上容易导致人物性格的概念化和公式化,这种观点是和崇拜古典的观点相一致的,是一个极端保守的观点。 11、别林斯基历史的审美的批评原则 应将美学批评与历史的批评结合起来,在进行美学批评时要不忘考察作品是否忠实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是否提出或回答了现实中的问题,对作品做历史批评时,又不忘作品的审美意义和艺术成就。

12、亚里士多德卡塔西斯说 第一,“卡塔西斯”的对象是怜悯与恐惧这类情绪

第二,“卡塔西斯”的效果是得到一种无害的快感,养成良好的品格,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和改善社会风尚 第三,“卡塔西斯”能够养成伦理德性,是一种品德培训,同时又能提供审美快感,是一种精神享受,因此本质是教益和美感二者结合。

13、雨果的文学的自由主义原则

文学的自由是指内在地符合艺术规律的自由,对抗古典主义的因循守旧,主张艺术创新。 简答 一、

亚里士多德文艺本质论——摹仿说

a.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

亚里斯多德所用的“摹仿的艺术”一词与柏拉图的不同。他把职业性的技艺与今日称之为美的艺术加以区别,称史诗、戏剧、音乐、绘画、雕刻等美的艺术是“摹仿”或“摹仿的艺术”。柏拉图则将两者都看成技术制作,认为只有来自神的灵感的艺术才与技术有区别。他扩大了“摹仿艺术”的范围,把颂歌包括在“摹仿的艺术”之内,就是说,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不承认有来自神的灵感的颂神艺术和模仿艺术的区别。他认为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实体”,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离开具体存在的所谓“理式”,肯定了艺术模仿的对象本身是真实的存在,提出模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

b.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

他认为历史所写的是个别的业已发生的事,而诗所写的事可能发生的事,即合乎可然律或必然律带有普遍性的事。认为诗比历史更有必然性或普遍性,更能显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有更高的真实性。

c.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

他认为有三种创作方法:“他必须摹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第一种偏于再现,第二种偏于表现,第三种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他显然主张第三种,把第三种创作方法看成是最理想的创作方法。认为“从诗的要求来看,一种合情理的不可能总比不合情合理的可能较好。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二、 .悲剧理论 a.悲剧的含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诗学》第六章)

他认为悲剧与其它种类艺术相比有以下差别:“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即第一,悲剧和其他艺术模仿对象所使用的媒介不同。和喜剧一样用演

员、歌曲和韵文交替使用来摹仿。第二,悲剧和其他艺术摹仿的对象不同,它摹仿的是好人的严肃行动。第三,悲剧和其他艺术摹仿的方式不同。用“动作摹仿”的方式。第四,悲剧“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

b.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

他提出悲剧有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认为最重要的是情节,因为他认为,第一,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模仿的对象决定的,在他看来,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第二,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的目的决定的。他认为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人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达到“惊心动魄”的效果。要达到这种效果,关键是组织情节,主要靠“突转”与“发现”来实现。

他认为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是:1.性格必须善良;2.性格必须合适;3.性格必须与一般人相似;4.性格必须一致。

c.悲剧的布局

他认为情节安排是“悲剧艺术的第一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

如何安排情节?他提出“情节的整一性”原则:“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其目的是要使悲剧达到“结构完美”。 “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

所谓突转是指要安排一些行动,是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所谓“发现”是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秘密的原因,这样才能使观众惊奇,形成怜悯与恐惧的心理,达到悲剧的效果。

d.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

在他看来,悲剧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这就是“过失说”希腊悲剧人物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美狄亚》中的美狄亚,一种是不知误犯,如俄狄浦斯。他推崇后者的写法。

在他看来,人性中总有理性与情欲两个部分,放纵情欲会犯错误。同时,认为人的认识和实践有时会发生矛盾,以普遍性的知识处理特殊性的事物就可能犯错误。悲剧人物的错误,或者是因为缺乏“贤明的判断和敏锐的智慧”,情欲失去了理性的控制,或是以常识处理特殊事物,结果自觉不自觉地违反了道德准则。

e.悲剧的社会作用--“卡塔西斯说”

悲剧通过人物动作“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怜悯界定为一种痛苦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人看见一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落到不应受难的人的头上,并且认为这种灾祸也会在最近期间落到自己或亲友头上。”

“恐惧可以界定为一种痛苦或恐慌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想象有某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即将发生。”

这种特殊的感情,被他称为悲剧快感或悲剧效果。他认为这种效果是由悲剧的情节安排引起的,为此,他要求诗人在事件安排上要做到三个“不应”: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第三,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为逆境。因此,悲剧“完美的布局应是单一的布局”--有缺点或错误的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陶冶”原文katharsis(卡塔西斯)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净化”,一种认为是“宣泄”,朱光潜认为:“可知?净化?的要义在于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因此恢复和保持心理的健康。”罗念生认为其作用就是借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是观众的太强太弱的感情得到锻炼,达到适度。

不论认为是宣泄、净化,还是陶冶、锻炼,都是使观众的心理,经过悲剧的作用达到一种平静健康的状态。 三、

柏拉图的理式模仿论

他以客观唯心观点改变的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柏拉图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值得一提的是,柏拉图的“理式”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理念”、“观念”。而是构成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他眼中的“理式”指的是“事物的原型”。他以理式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人们要获得只是,认识真理,不许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柏拉图认为文艺摹仿的不是理式本身,而是理式的影子—现实事物,因此文艺只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摹仿者没有真知识、摹仿的作品是低劣的、摹仿的艺术品是虚幻的幻影。 四、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与柏拉图摹仿说的异同

第一,他把职业性的技艺与近日称之为美的艺术加以区别,成史诗、喜剧、隐约、绘画、雕刻等美的艺术是“摹仿”或“摹仿的艺术”。柏拉图虽然把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做了区别,但是他把美的艺术与职业性的技术、技艺相提并论,把美的艺术的创造也堪称技术制作,认为只有来自神的灵感的艺术才与技术有区别。第二,亚里士多德扩大了“摹仿艺术”的范围。柏拉图的“摹仿”是不包括颂歌的,他把颂歌和英雄的颂歌,叫做“非摹仿的艺术”。而亚里士多德则把“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的颂歌包括在“摹仿艺术”之内,就是说,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不承认有来自神的灵感的颂神艺术和摹仿艺术的区别。第三,摹仿的对象不同。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的顾希腊哲学家们,完成了早期摹仿说从自然观点向社会观点的转变。但是由于受到神学目的论的制约,改变了“文艺摹仿自然”的唯物主义含义,最终得出了否定摹仿艺术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文艺,抛弃了柏拉图虚幻的理式概念,他肯定了艺术摹仿的对象本身是真实的存在。亚里士多德肯定了艺术摹仿的对象是真实的存在,认为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也就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 五、

贺拉斯与朗加纳斯文艺观异同:

同:在古典主义的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都主张借鉴古典作家,主张创作要自然合理,主张结构要有机整一,主张天才与技巧结合,等等。

异:在借鉴古典上, 贺拉斯偏重于归纳创作法则,朗加纳斯着眼于吸收精神实质 在创作构思上,贺拉斯侧重清醒的理智,朗加纳斯强调激昂的热情

在作品结构上, 贺拉斯仅提出结构上要注意整体效果,朗加纳斯提出了“圆满的环”和“本质成分”的概念,延续了典型化含义

在作家修养上,贺拉斯更注重技巧的训练,朗加纳斯更重视作家心灵的伟大崇高 总的看来,从贺拉斯到朗加纳斯,反映了古罗马文论从平易清浅、朴素清醒的现实主义倾向朝着热情磅礴、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倾向的转变。

六、 “合式”原则

“合式”原则之一:人物的性格要与年龄相符;再现古代作品中的人物,要描写人们熟知的性格特征

“合式”原则之二:人物语言要符合各人的身份和遭遇(同样有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偏颇) “合式”原则之三:结构要虚实参差、毫无破绽,并要着眼于整体效果 “合式”原则之四:高贵的内容与优雅的形式 七、 崇高作品的特征

崇高使人产生惊叹、狂喜的心理反应 崇高具有使人无法抗拒的力量 崇高具有永恒性的艺术生命力

八、 崇高的含义

朗加纳斯的“崇高”主要指文章风格的审美特质。含义比现代的概念更为广泛,可以指“伟大”、“庄严”、“高雅”、“壮丽”、“雄浑”、“遒劲”等等。与“优美”相对,指伟大不平凡的对象所唤起的高亢强烈的情绪,不可抗拒的威力和尊严感。 九、

崇高的来源

(一)庄严伟大的思想 (二)强烈激动的情感 (三)运用藻饰的技术 (四)高雅的措辞

(五)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尊严高雅的布局) 十、 布瓦洛的理性的原则、自然原则和古典原则

崇尚理性是文艺创作的首要原则,理性是艺术美的唯一源泉 理性原则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

首先,主张表现高贵人物,歌颂王权 第二,作品要反映理性所认定的真实

第三,不反对艺术表达情感,但一切要服从理性的原则 形式上:

第一,主张文词从属于文思,即语言从属于思想 第二,作家要依照理性原则安排作品结构

文艺创作必须以理性为标准,选取可信的素材,进行逼真的描写 自然的原则——真即自然

自然原则是理性原则的推延,凭借理性所探索的真理,就是自然之真、自然之力,自然与真理是同一的

布瓦洛所提倡的“自然人性” 1、传统人物的定型性格

写阿加曼农就该写他骄蹇而自私; 写伊尼就该写他对天神敬畏之情。 凡是写古代英雄都该保存其本性 2、某种品性的类型性格

3、一定年龄的相称性格

这种所谓合平常情常理的自然,在人物上要求描写定性与共性。

一方面是年龄的共性,一方面是类型的共性,写出诸如风流浪子、守财奴、老实、荒唐、糊涂、嫉妒等类型的性格,而且不允许描写性格的任何发展变化。——共性 悲剧描写的古代人物性格应和他在人们心目中早已定型的性格相一致——定性 “自然”生活:城市和宫廷。布瓦罗的“自然”:并不是无所不包的现实生活 古典原则——自然即古典

模仿古典的原因

首先,古希腊罗马的诗人从自然和神那里得到启示,他们对自然的模仿达到了最高成就 其次,历史证明了荷马、维吉尔等作品是优秀作品。流传久远,最重要的是得到持久的赞赏 最后,实践证明法国的优秀作品都是模仿古典作品的成果。 启蒙主义的哲学基础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兴起:

培根:强调观察和实验的归纳方法,肯定认识的实践功能,把人类心智能力分成记忆、想象和理智这三种活动。 “知识就是力量”

洛克:“心灵白板说”,人的认识本身是一张白纸,在它的上面没有任何标记,没有任何观念,心灵后来出现的只是和观念都是从经验来的。

“我们的一切只是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

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反对君权神授→衍生出: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

十一、 卢梭:“回到自然”理论中“自然”的内涵

与文明社会恶习相对立的人类童年的天真纯朴的人性和情感 与绝对君权相对立的自由个性和天赋人权 孕育人类美好情感的自然景物 十二、 、狄德罗自然真实的内涵

自然原则:艺术应严格地摹仿自然,自然是艺术的模特儿

真实原则:强调应在真实的模仿自然的基础上,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本质规律),达到逼真的程度

十三、 狄德罗情境中心说 情境是人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与周围环境各种关系的总和,人的性格正是于此情境中逼显出来的。

“人物性格是由他们所处的情境来决定的。”

“人物的处境愈棘手愈不幸,他们的性格就愈容易决定。” “情境应变成主要的对象,而人物性格则只能是次要的。”

“这个源泉(情境)比人物性格更丰富、更广阔,用处更大。” 十四、 狄德罗严肃剧理论的意义和目的

意义和目的:狄德罗站在启蒙主义的立场向传统提出挑战,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严肃剧的主张,从根本上否认了古典主义戏剧体裁的等级森严,从理论上确立了资产阶级在戏剧舞台上的平等地位。其目的在于使第三等级人物成为戏剧的正面角色,通过戏剧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发挥戏剧的启蒙教育作用。 十五、 莱辛:诗与画的不同 1、诗与画的界限

媒介:画——空间中的形状和颜色,即自然符号,是空间艺术;

诗——时间中的语言和声音,即人为符号,是时间艺术。 对象:画宜于表现空间中并列之物,“物体”,物体连同其可见属性乃画之题材,静态美(人体美和精神美)

诗宜于表现时间中承续之事,“情节”,动作乃诗特有之题材,动态美(思想感情和故事情节)

效果:画,作用于视觉,以形体、色彩引起欣赏者的美感;

诗,作用于听觉,通过声音、语言使欣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2、诗与画的不同美学原则

绘画和雕塑是空间艺术,只宜描写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或某一瞬间的表情,擅长表现静态事物,应着力描写的是形态美 或美的表情,所以“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则。

诗是时间艺术,运用的是语言符号,善于描写动态的事物,描写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真实而深刻的解释人类的心灵世界,所以“真”是语言艺术的最高法则。

3、艺术的时空辩证观

时空并不是诗与画的绝对界限,时间与空间是有辩证关系的:画化动为静,就“画中有诗”,诗化静为动,就“诗中有画”。 4、诗画评比

诗可以更广泛地反映现实 诗可以更深入地揭示心灵。 诗可以更生动地描述发展。

十六、 康德崇高的特点和分类

第一,美的对象有确定有限的形式,崇高的对象则无形式无限制。

第二,美的快感是直接的单纯的快感,崇高的快感则是由痛感转化来的快感 第三,美离不开客体的形式,而崇高则只能在主体的心灵中找到。

分类是力学崇高和数学崇高 “自然通过天才为艺术立法” “天才就是那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定法规。既然天赋的才能作为艺术家天生的创造机能,它本身是属于自然的,那么人们就可以这样说:天才是天赋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规。” “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他的认识诸机能的自由运用里表现着他的天赋才能的典范式的独创性” 特征:

第一,独创性——天才不通过摹仿或某种既定的法规创造;

“每个人直接受之于天,因而人亡技绝。”

第二,典范性——它本身不由摹仿产生,对别人却能成为评判或规则的准绳,可以作为普遍的范例;

强调天才的作品对其他天才的唤醒和启发作用 自然通过天才为艺术立法

十七、 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区别

1、素朴的诗再现现实,感伤的诗描绘理想

2、素朴的诗做冷静客观的描写,感伤的诗充满主观情感;

3、素朴的诗是愉快的、纯洁和平静的,感伤的诗是严肃紧张的;

从总体上来看,古典的素朴诗优于近代的感伤诗。前者标志着人性的和谐完善,后者标志着人性的分裂破坏。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近代的感伤诗对于古代的素朴诗来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十八、 歌德:“在特殊中显出一般”和“显出特征的整体” 在特殊中显出一般:指的是诗人从客观现实出发,先抓住现实生活中生动而具体的个别形象,然后通过对这些个别形象的艺术处理,使其高于现实,本身便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让人们在其中领略到一般或普遍的真理。

创造“显出特征的整体” “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能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须向人的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

“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见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

艺术创作过程中,要把握自然,对其进行选择、加工和安排等人为的精神创造,是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

十九、 黑格尔理想性格的主要特点

(1)丰富性、整体性——自成整体的显出特征的个性 (2)主导性、明确性——明确的性格特征

(3)坚定性、决断性——推动性格的情致应该是统一的、自主的、坚强的 二十、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A.理想的悲剧只能建立在特定的矛盾冲突之上,矛盾冲突是由具有实体性的伦理力量构成的 B.悲剧的结局是双方同遭悲剧命运,同归于尽

C.悲剧的效果是看到伦理力量的破坏的恐惧,对于灾祸者伦理力量的怜悯,和看到永恒正义(绝对精神的统一)的胜利而产生的“和解的感觉” 二十一、 巴尔扎克提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从现实出发,广泛地概括社会生活,突出典型性的大事件,刻画性格,通过千疏万类的典型塑造来综合反映整个时代各阶层的生活风尚和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展现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 二十二、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真实性原则 1、小说创作要植根于生活,符合细节真实 2、小说应揭示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真实 细节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二十三、 柯勒律治提出的想象与幻想的区别

幻想仅仅局限于记忆中的联想,是一种聚合和联合能力。必须从现成的材料中获取素材,不具有创造性

想象是创造,对于艺术造型有着巨大的作用,将对立的不协调的东西造成统一的艺术形象。是现实的理想化、客观的主观化和概念的形象化 二十四、 美丑对照原则在雨果创作中的体现:

成熟的浪漫主义文学,应是以美丑对照来描绘美的典型的文学,它不是为了描写丑去描写丑,而是为了表现美去描写丑。

雨果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悲剧表现崇高、喜剧表现滑稽的不可逾越的界限,提倡悲剧中有喜剧因素,喜剧中有悲剧因素,从而丰富了戏剧内容,增强了表现力。 美与丑、崇高与滑稽在创作中表现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 自然主义特征

1、 真实性为自然主义文学的最高品格

2、 以科学的态度记录真实——照相式的反映生活 3、 自然主义以自然人为对象

承认客观既成事实,是自然主义文学的最高境界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1、 二者都重视研究客观生活,但研究的角度不同。现实主义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自然主义从生理学进行研究

2、 二者都提倡真实性,现实主义要求从表面真实的出生活本质的真实,而自然主义则是对现实不加选择,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真实描写 3、 现实主义不排斥夸张和想象,也不排斥审美主体的倾向性,自然主义不允许夸张和想象,

不允许表现作者的审美倾向,只强调生活真实,不要理想本身。

直觉主义文论的内涵

直觉主义,就其本质来说,是非理性主义,反逻辑主义,强调无意识的力量,强调艺术与理性、道德、生活、功利、科学的区别。

直觉主义是一个统称,实际其中哲学家的思想各有侧重。叔本华、尼采是唯意志主义;法国的柏格森强调生命哲学;意大利的克罗齐明确强调直觉。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强调直觉,否定理性和科学的作用,主张意志、生命决定一切。 叔本华悲剧论

叔本华认为”悲剧是文艺的最高峰”。他把悲剧分为三类:

一种是“某一剧中人异乎寻常的恶毒,所造成的悲剧”,可称为“恶人悲剧”;《威尼斯商人》 二是由于“盲目的命运造成的悲剧”,可称为“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

三是悲剧的发生不是由于例外或异常,而是油然而发,从人的行为和性格中产生,因此,它几乎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东西,故更可怕。可称之为“普通悲剧”。它最为惨烈。《哈姆雷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gf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