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师大现代汉语书面作业

更新时间:2023-12-01 20: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解释

1.《官话合声字母》:官话合声字母仿片假名取字,属于汉字笔画式,采用声韵双拼制,介母i、u、ü归声母,而汉语拼音则归入韵母,注音独立。 2. 卢戆章: 汉语拼音文字首倡者。字雪樵, 福建同安人,清末学者。创制中国切音新字,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

3. 读音统一会: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

4. 京国之争:指京音和国音的大辩论

5. 义项组: 即几个相近的词义单位排列在一起。

6. 义项目: 将某方面的意义先作概括说明,以下再分条说明不同的意义。

7. 自主动词:也称行为动词,由主语直接发出产生的动作且动作是可见、可视的。 自主动词既可能是\非持续性动词\也可能是\持续性动词\

8. 递系结构:递系结构也叫兼语结构,两个动词陈述的不是同一个主语。 9.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二、分析与操作题

1.根据《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下列词语。

非业务人员:feiyewurenyuan 艺术家: yishujia

鲁迅: lvxun 拖拉机手: tuolajishuo 山外: shanwai 江苏省: jiangsusheng 喜不自禁 : xibuzijin 德高望重: degaowangzhong 端午: duanwu 不去: buqu

2.“好手——好书 ”这组语言单位,哪个是词?哪个不是?为什么?

答:好手是,好书不是。“好书”意思是“好的书”,为偏正短语,可拆分为形容词“好”和名词“书”;而“好手”不解释为“好的手”,而是“擅长做某事的人”,为一固定词语,不能拆分。

3.指出下列各词的构词法

念头:派生法 地震:合成法 雪耻:合成法 筛子:派生法 老人:派生法 转椅:转化法 泥塑:合成法 站岗:转化法 朋友:合成法 抓紧: 合成法 4.分解下列歧义词组。

三个报社的记者和编辑(用层次分析法分解) 答: 三个报社的 记者和编辑 第一层次 定中

三个 报社的 记者 和编辑 第二层次 定中 并列

三 个 第三层次 数量

喜欢的是小王(用变换分析法分解) 答:是小王喜欢的

5.“仓皇——仓促”这组词词性相同还是不同,根据是什么?请分析说明。 答:词性不同。

根据:仓皇,仓促。慌张的意思,亦作“ 仓惶 ”。亦作“ 仓遑 ”。亦作“ 仓徨 ”。亦作“仓黄”。

仓促,(形)做事急急忙忙,时间不充足,侧重指没有准备。联绵式。~应战。(作状语)时间~。(作谓语)~的计划。

6.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词组, 歧义词组,用该析法加以分化。 不适当地教育孩子对孩子成长不利 答:A,不适当/地教育孩子对孩子成长不利

B,不/适当地教育孩子对孩子成长不利 看望小王叔叔的老师 答:A,看望小王叔叔/老师

B,看望小王叔叔的/老师 反对赌博和酗酒的女人 答:A,反对/赌博和酗酒的女人 B,反对赌博和酗酒的/女人

划分词类的一个目的是讲述词的用法 答:A,词类的一个目的是讲述/词的/法

B,词类的一个目的是讲述词/的用法 浓浓的长长的眉毛和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

答:浓浓的长长的/眉毛和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

三、问答题

1.普通话声母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发音时,口腔内有明显的阻碍动作,气流受阻,必须“冲破”阻碍,才能发出口外。时值短,音势弱,极易受到干扰! 2.举例说明表名物词词义分析的要点。

答:同义词意义上的差别既包括概念义的差别,也包括色彩义的差别。色彩义一般容易辨析,而概念义的辨析往往很困难。常见的语境替换法明显存在不足,因为无法保证对各种语境的类型能够穷尽地列举而没有重大遗漏。本文以表名物的同义词为对象,运用符淮青先生总结出来的“词义成分-词

3.举例说明表动作行为的词词义分析的要点。

答:①,是很多语言学家探讨的一个问题。一些时间以来,在西方流行的构成成份分析法②,看来存在不少问题。‘莱昂斯说:“现在语言语义学文献充满了从语用学效果考虑的说明,认为所有语言的所有词位都可以而且必须用被认为是基本的、可能是普遍的意义构成成份的结合来说明。

4. 举例说明单句和复句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答: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而复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成分。句子虽长,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因此,它是单句。 复句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一定的次序直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一种是借助起关联作用的词语(通称“关联词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 5.举例说明“以至”“以致”在意义用法上的不同。 答:“以至”:连词,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有“一直到”的意思,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 “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 6.举例说明“或者”“还是”在用法上的不同。

答:“或者”: 有人;有些人;某人

“还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保持不变,或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

7.举例说明谚语与成语的区别。

答:成语是由谚语进化而来的,经过加工提炼,约定俗成,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谚语地域性比较强,例如有些农谚在黄河流域比较适合,而到其他地区并不适合。而成语在全国各地都可以通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g2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