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边缘观后感、影评
更新时间:2023-04-02 02:43:01 阅读量: 观后感 文档下载
篇一:明日边缘观后感
明日边缘观后感
明日边缘>观后感
美帝的科幻片真的是越拍越好了,真的要无限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所有的这一切,让我能这么轻松,这么廉价地看一场自己喜爱的电影,《明日边缘》讲述了人类与拥有改变时空能力的外星生物之间的对决,在斗争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的人类的一员被称作α的外星生物的血液溅到,从而获得了重启时空的能力,他可以通过杀死自己而不断地重启时空中的某一点,而历史将从那个点开始重启动,并且可以无限反复,妙就妙在这本来就是外星生物所拥有的能力,或者说是杀手锏,因为一旦战局不利,α怪兽就可以重启历史,将战争重来一遍,而人类这边也同样如此,这样的状况决定了,这个战争正常打下去是没有终结的,除非人类一方失去了时空控制力,或者外星生物的中枢先被捣毁。
这就使得战争高度复杂化,已经不只是三维空间上的对决了,已经发展到四维时空,甚至全维度的全面战争,很难想象这种战争是什么级别的文明引发的什么尺度的战争,正如我在《X-战警:逆转未来》中所表达的观点一样,当下可能是过去和未来无线交织,无限碰撞而形成的一个平衡点,或许在我们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时空中,正有无数穿越时空的战士们激烈对抗,从而让当下时空的人获得了暂时的安逸,亦或者现在的自己是未来的自己回到过去拯救过的,所以不至于命运多舛,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未来的敌人害我,以致我落入平凡,总而言之,无限可能的历史可能在激烈地交锋,而在时间断面图上历史的轨迹,就是这个交锋的平衡点。
这种能力是否也能拯救爱情和遗憾呢?或许不能,但是,总归可以与过去的“她”或“他”无数次的再相逢,能做到这一步,对于情场失意者也算是莫大的安慰,但这就涉及到一个终极的问题,即如果可以无限重启最美的时光,人们是否应该沉浸在那短暂的时空中呢?抑或入《黑客帝国》中那般,如果存在一个万能的机器,接入这个机器人可以获得无限>幸福,人们是否应该接入这个机器呢?对于一个追求自由幸福的自由主义者来说,这确实是一个终极问题,本质上幸福感就是大脑的信号波动和一连串化学反应,如果一台机器可以为你提供无限地幸福感,似乎没有不接入的理由,但又似乎总有地方不对。好的科幻片总是让人思绪乱窜,难以捕捉。
最后,对上面这张美好的剧照,我只想说,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和爱人一起看日出日落,去回忆那时空轮回中的每一次相逢。
篇二:《活着》电影赏析观后感
学院:体育系
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班级: 11-1
姓名:王丹
学号:541114010118 《活着》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
“人活着,就比什么都强,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可不能去寻死啊!”福贵站在门外,拉着一脸落魄失魂的春生说出这句话。重看《活着》,多了份郑重的苍老,增添了许多沉重的思考。《活着》无疑是张艺谋最好的一部作品,这其中大部分功劳有人认为要归功于余华,但其实电影和小说有许多的不同,尤其是结局,电影最后是一家团圆,而小说最后却只留了福贵一个人活了下来,其他所有人都死光了。小说更残酷,而电影在这一点略显的给予了人些许的希望。
《活着》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历史的机会,大炼钢,大跃进,大批判,文革,历史是个死物,它不会说话,但你只要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得到,自然也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往往也只有历史,才是最具有力量的,因为它真实的,你就算闭上眼睛,也逃不脱这个存在。用我党的话说,时代在进步,经济在飞跃,人民生活水平在飞涨,国家力量在几何级暴涨,可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电影,因为我们已经在繁华的物质生活中忘却了自己的尊严。王小波说,“中国历史几千年,没有几个人有过自己的个人尊严。。。中华礼仪之邦,一切尊严,都从整体和人与人的关系上定义,一个人不在单位,不在家里,不代表国家,不代表民族,单独存在时,居然不算一个人就只算是一块肉”。。《活着》里的福贵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肉,他放弃所有的尊严,低三下四,低声下气,一而再,再而三的苟喘偷生,福贵分不清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在做什么,什么是革命,什么是走资派,什么是尊严,他都不知道,这个人,就只求生存。在中国,每个人都在喊着过幸福生活,但却有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在努力着如何生存,和残酷的现实做激烈的斗争,没有尊严的事情做的太多,也渐渐麻木,以至于后来他自己也想不起来初衷却只是想过个安稳日子。“我跟着你,只是想过着安稳日子”家珍一直在电影里重复着这句话,有家,有人,比什么都好,命运的重重磨难并没有让这个家破灭,福贵的家犹如风雨中飘零的浮萍,摇摇欲坠,始终不倒,面对着残酷的现实,福贵与家珍唯默默承受这些无法言喻的痛苦,撕破脸前的自尊,然后再继续生活,这是中国人最可笑也最谆朴的道德品质。一直以为,我们的眼里只看得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再远一些,就已经看不清楚了,连自己都在找寻尊严,更何德何能把别人当人来看呢?都是身体,一具东西罢了。。。
如果我们认为张艺谋人生观是宿命的,完全是负面和消极的,那是不公平的。《活着》中还是有很多积极的成分的。这我们可以从小说和电影的比较中看出。余华让福贵的家人全数死去,似乎让人感到生活过于残酷。张艺谋让家珍,万二喜和馒头都活下来,意义十分重大。中国人讲究家庭和亲情,所以电影中福贵不断的说老婆和孩子比什么都好。让他们三人都活下来,家庭得到了保留,亲情可以延续。而馒头活下来,意义犹为重大。馒头代表了年轻一代,代表了未来。馒头活着象征着生活还会继续下去。尽管福贵一家遭受了如此多的苦难和不幸,张艺谋还是在影片结尾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希望,福贵告诉馒头“日子会越来越好。”
比起小说,电影来,更为让人心痛的是,那些屏幕上,文字里的只是六十年前的历史,不复而返,而现实中,我们生活的年代,依然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这样一幕幕类似富贵放弃尊严,只求生存的惨剧,经济在飞跃,精神在退步,人与人之间更为冷漠,千丝万缕根根离不开金钱利益,屁民依然是屁民,混蛋依然还是那个混蛋,所有的尊严都在国家,民族身上无穷的放大,而另一方面,人民的自尊却在渐渐的磨灭,唯一增加的只有那无力的怜悯以及无望的愤怒,《活着》纪录了历史的真相,屏幕上的中国让现时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陷入到沉重的思考当中,福贵坎坷的一生历历在目,无论小说或是电影,都在重述着一个沉重的话题,那就是: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就只是一件物体那样的活着。
我总认为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亲人对你的不理解,当看完《活着》你会知道,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着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当生活在二十世纪的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从来不知道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到幸运呢!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在我脑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前几天报道的那位为钱财而贪污受贿的官员,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话:受贿巨款,只是为了下一代过得更好,再说,我所贡献的远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这就是他活着理由吗?
当一次次邪恶的观念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篇三:读后感与影评分析的不同
读后感与影评分析的不同
>读后感与影评分析的不同
影评分析首先要知道与>观后感的不同。
观后感要写到的是个人产生感动或共鸣的地方、个人对某个角色或情节的喜爱、个人对整个电影的赞扬、推荐或贬低等。影评则要写到对导演、摄影、剪辑等一系列的评价、与其他电影的比较和对电影内涵的分析等。
观后感是主观的个人感想,影评是较客观的电影评价,广义的讲,影评是包含观后感的电影分析。
例:《十七岁的单车》影评
《生活在浅海的鱼》
荣获第61界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影片《十七的岁单》是由第六代导演王小帅所拍摄的一部代表作,他通过客户啊小贵小坚还有小保姆等人物形象为我们讲述了了小人物在大城市里的坚信不疑。虽然他们分为'乡下人'和'城里人',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下层人。
小贵,一个从乡下来到北京,怀着希望的大男孩儿,当他得到了快递公司的工作时,骑着单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时,导演通过一个个长镜头表现了小贵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积极状态,轻快欢乐的音乐也从侧面刻画了他乐观朴实的性格。当车子在洗浴中心门口被偷时,欢快的背景音乐与小贵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导演运用了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强化突出了小贵的悲惨处境。他一次次的徘徊在丢车子的地方,被揍时也紧紧的抱住车子,这些情节都表现出了他执拗偏执的性格,当小贵喊出绝望的嘶吼时,导演想要表达的是被压抑的人在面临压力时的无助和无奈。影片的最后,小贵扛起破烂不堪的自行车,走进人群发出绝望的叫声,显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小保姆,整个影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单调却生动的把小人物对大城市的渴望表现的淋漓尽致,小保姆去买酱油穿时穿的红裙子红高跟鞋和口红,让人把她误解为了'城里人',一开始或许会想不明白她那个笑,可当最后,一切谜底都揭开时,才能想明白,她的那个笑意味着她成功的做了一名'城里人'.或许她不说话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一口流利的方言,但这些也已经不重要了,她的未来也不重要了。
小坚,一个家庭并不富裕的花季男孩儿,每个男生都曾有一个梦,他的梦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然后在朋友面前出尽风头,听尽赞美。当小坚第一天得到那辆单车,晚上兴奋的睡不着觉,一个人在与单车相处,这个段落从侧面突出了小坚性格单纯,当小坚把女孩送回家,一个人骑车回家时,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微风吹在脸上,全部体现出他身上那种轻松的舒爽。当偷钱买车子的事情暴露后,他嘶吼的愤怒,显示了他将全部的不满发泄在了现实之中。
首先这位同学写得还是挺不错的,有意识到影评和观后感不同,客观的写了些影片的内容,没有'看了这个让我更加认识到生活的艰辛'这样空洞无内涵的话语。但是以上所写都是对影片的描述:这段戏演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并没有笔者自己对影片的分析分析,更像是介乎观后感与影评之间的'影片介绍'.
在影评写作中,我们应该假定影评读者都是观看过这部电影,除非是有牵扯到镜头语言和>故事层面的分析,否则不用复述过多的影片剧情,影评的重点要在鉴赏影片的意识形态、镜头语言、社会影响等方面。
上文分析流于'导演用什么镜头想表达什么'的层面,而好的影评应该是'这段故事要变现什么,导演用了这样一个手法,这个手法的优缺点是什么'.比如说他提到的用蒙太奇手法对比了两个人的生活,这个点找的非常好,但这个手法在影片中是否显得突兀呢?对比的效果如何呢?
又或者影片结尾处的呐喊与其它有何不同?如此结尾好不好?罗列了大段文字关于人物和故事的叙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分析点,却戛然而止了,没有进行自己的论述,文章勾起读者的兴趣反而就此打住,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描述人物和故事应该是为了评论和分析服务的,文章本末倒置问题较为严重:好的影评并不担心说的少,最应该担心的其实是说的浅。
在影评中,我们无需过度在乎导演是怎想、怎么表达的,影片应该是一个'俯视'的态度,把作品横向的分析比较。例文中逻辑方式反而是'仰视'的,把影片放在一个'非常好'的高度,努力去替导演解释为什么要如此处理。
影评之中完全可以跟导演的意见相左,优缺点都可以加以评述,关键是说出自己的理由。
比如本片和电影《偷自行车的人》比较,从而引申到中国当代(尤其是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创作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关系。
又或者本片的被禁和王小帅其他作品的关系。在一个横向的大环境中,去分析本片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影片中丢了车的主角在胡同,与活动的老头老太太们相遇。怎么分析其实没有正确答案,既可以说对比了农民工和社会主流的格格不入,也可以说用热闹、喧嚣来反衬丢车后的悲伤、彷徨,甚至可以说是在讽刺我国现在的政治状况,一群无所事事的老人抢占了年轻人的进取的资源,祥和的气氛下是让人绝望的未来,等等。
影评一定要给出自己的观点,我为什么要评它,它的价值在哪等等。
例文在'影片'部分写得挺好,但是没有'分析'.
正在阅读:
明日边缘观后感、影评04-02
《寻找方法》读后感12-12
爱的教育读后感-随笔写作11-20
会议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格式大全02-23
真情在细微处作文550字06-19
麦肯锡方法读后感07-12
论文写作方法12-10
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1500字09-21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2011.708-15
论文写作方法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