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21世纪战略主旋律-发展经济
更新时间:2023-08-12 09:37:01 阅读量: 外语学习 文档下载
论述中国21世纪战略主旋律-发展经济
日刊文章论述中国21世纪战略主旋律
说中国21世纪的战略是首先发展经济,从而在本世纪中叶成为地区大国,在“坚持自主、统一和中国的价值观”的大原则下,贯彻不结盟方针,以“积极防御”为基本方针,谨慎推进国防和外交战略,增强国力,绝对不放弃社会主义,在21世纪末把中国建设成中华社会主义文明的世界大国。
【本刊讯】日本《世界周报》1月22日一期刊登西胁文昭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21世纪的战略》,摘要如下:
当谈论亚洲主要国家21世纪的战略时,应注意其与美欧国家的战略之间的决定性差异。这种差异就是这些国家(日本除外)都带有国家和民族的创伤,即有在近代遭受美欧国家殖民统治的历史。中国也在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败给大英帝国的军事力量开始、到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政权重新实现中国的统一与独立为止的100年中,在列强的军事力量之下作为半殖民地而苦苦挣扎。 数千年来一直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中华文明作为四大文明之一而闪烁着光辉,另一方面,在近代的100年中中国也受尽了列强的侮辱。中国的这种荣光和耻辱是使如下的主旋律贯穿在中国21世纪战略中的原因:中国绝对不会把自己过去受凌辱的苦难强加给其它国家。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而且即使将来中国富强起来,也永远不谋求霸权。
提出在“本世纪末成为世界大国”的目标
中国的中长期战略往往是全部写入总书记在每隔四五年就举行一次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工作报告中。
现在中国的中长期战略凝聚在1997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上所做的3万字的报告中。
江总书记的报告提出了如下两个阶段的国家战略目标:(1)在建国100周年的21世纪中叶(2049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社会主义国家;(2)在21世纪末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江总书记的报告把目前的中国说成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并提出了如下的目标: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中间阶段的“地区大国”,在世界政治中发挥制衡作用;在本世纪末成为最终阶段的“世界大国”,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指导作用。
在设定这一战略目标中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如下主张:所谓的富裕国家并不是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如果世界成为资本主义垄断的天下,那么不是太单调了吗?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要占卜“中国的未来”,关键是占卜21世纪“文明攻守”的前景。 另一方面,已故邓小平在1989年尼克松访华时指出:“中国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并明确表示,其由独立与生存、发展、参与(参加国际组织)等三个层面组成。邓小平表明了新的“国家利益的定义”。邓小平经常向党和政府的干部强调如下24字:冷静观察,站稳脚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并把其作为中国应遵循的对外基本态度。另外,邓小平还把“二反四不”(反对霸权,反对强权,不当中心,不当核心,不搞同盟,不搞集团)作为中国外交的基本政策。
论述中国21世纪战略主旋律-发展经济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历史认识和国家战略目标以及已故邓小平所提出的国家利益的定义和“24个字”的方针,中国是如何描绘21世纪的国家战略和国防政策的呢?
即使推进多极化也贯彻不结盟的方针
中国的国家战略由国内领域的国家战略和国际领域的国家战略构成,国内领域的国家战略的关键词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个方面。第一,经济是混合经济,由经营、“混合所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混合分配制”等三者组成。经营是根据市场原理进行,“混合所有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混合分配制”虽以按劳分配为主,但也考虑到公平。第二,政治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共产党领导人民、并制定法律和制度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三,文化是由社会主义道德所支撑的“精神和物质统一的文化”,而社会主义道德是以源于5000年的文明史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把上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总和定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际领域的国家战略的关键词汇是“多极化”。
而且“大国之间的调整”是关键。中国把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以及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与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并希望通过确立如下两点来“建立公正而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确立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普遍繁荣”;(2)确立“相互的安全保障观”,所谓的安全是相对的。
但是,在推进多极化的过程中,坚持“二反四不”的邓小平方针,彻底表明了贯彻“不结盟”原则的决心。
1999年10月,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就“中国人民的基本价值观”作了如下的全面阐述:(1)在公元1世纪已经拥有6000万人口的历代政权保障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大的人权保障,而且现在也是如此;(2)中国把“独立自主”作为立国的基础,创造了5000年的中华文明,在近代的100年中抵御外国的入侵,终于重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3)参与与吸收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模式都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4)以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团结为基础的中华振兴,最终将使中国成为关系到国内56个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是以实现“重视民众的自古以来的中国文明”同社会主义的统一为目标的价值观。
由此看来,中国21世纪战略的国家目标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振兴中华”,“维护中国的价值观”,“复兴伟大的中华社会主义文明”。
优先发展经济
中国以此为基础制定了自己的国防政策。
首先,军事目标是:(1)捍卫主权和统一,保卫领土和安全;(2)不结盟,通过自己的力量建设国防;(3)维持最低限度的核抑制力量;(4)阻止台湾独立。在军事战略上采取以如下三点为主的“积极防御战略:(1)使战略上的防御同战争上的攻势实现统一;(2)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取胜;(3)迅速从半机械化和机械化过渡到自动化和信息化。
另外,国防建设服从并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大局。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21世纪的战略是首先发展经
论述中国21世纪战略主旋律-发展经济
济,从而在本世纪中叶成为地区大国,在“坚持自主、统一和中国的价值观”的大原则下,贯彻不结盟方针,以“积极防御”为基本方针,谨慎推进国防和外交战略,增强国力,绝对不放弃社会主义,在21世纪末把中国建设成中华社会主义文明的世界大国。
对于中国21世纪的战略,有人提出这样的批评:“与其说是着眼于相互依赖关系,不如说是想把重点放在维持多极下大国之间的势力平衡上。这是危险的。” 但是,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朱建荣指出:“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中国都无法与美国进行对抗。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主动加入国际组织,希望建立相互依赖关系,并以此避开美国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想通过参与来促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新秩序。”很显然,在占压倒优势的国家同处于劣势的国家之间将形成单方面的依赖关系,在势均力敌的两国之间才能建立真正的相互依赖关系。似乎可以说,势均力敌与相互依赖是同时并存的概念。(刘梅华译)
正在阅读:
论述中国21世纪战略主旋律-发展经济08-12
第三章 不锈钢焊接 - 图文09-11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06-13
软件项目开发课程设计-汽车零配件库存管理系统说明书06-20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10-10
小学生二年级中秋节快乐作文【优秀】06-13
高中数学自主招生试题分类汇编02导数03-11
ARCGIS网络分析学习――道路网络分析Network anlysis(详细步骤)01-26
2014年6月四级真题(第1套) 词汇05-29
- 奶牛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医学期刊频道--首席医学网
- 外包工程发包流程
- 管理信息系统(路晓丽版)课后题答案(1-12章全)
-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 企业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
- 《史记》拓展阅读设计
- 入口广场铺装施工方案
- 附录B塔式起重机安装验收记录表
- 云南省昆明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郑州大学毕业设计附件
- 民俗学视野下的中国百年歌谣研究
- 巩固练2020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阶段复习 第一单元仿真模拟训练
- 量化研究学习书单
- 给尾注编号加方括号超级简单方法
- 第1课《放大镜》
-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1)
-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
- 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综述
- An Investigation of Tightly Coupled Time Synchronous Speech Language Interfaces Using a Uni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单元测试题(Units6-7)
- 发展经济
- 主旋律
- 论述
- 中国
- 战略
- 世纪
- 防错记录表
- 2011版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00163)
- 小学生学习之星评选细则
- 采矿权延续登记办事指南
- 专业实习答辩
- --美国泰克(Tektronix)数字荧光示波器MSO3054
- 最新2013年幼师招考模拟考试理论试题
- 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教师)
- 2011到2007年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
- 疫苗冷链温度实时监控系统解决方案v2
- (辽宁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
-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表
- 概率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
- 高速公路使用表格
- 关于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综述
- 智慧树知到答案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满分考试答案.docx
- 试验路段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
-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 中西课堂文化差异
-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