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 -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同步学案
更新时间:2024-04-05 09: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分类法 分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概括物质共性,确定分类依据 化学物质分类 分散系的分类 化学反应分类 一般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初中知识的巩固与提高)酸、碱、盐、氧化物、单质各类不同化学物质的共性及相互转化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初中衔接与补充完善)胶体的概念,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分,胶体知识的简单应用 (初中电离概念的衔接)离子反应基础 (初中氧化和还原概念的发展及统一)氧化还原反应 二、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1.与初中的衔接作用
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
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
3.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习本章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1)物质分类法属于方法性工具,就不要把它本身当做死的知识来学习和训练。而要以其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法,对所学化学元素、物质、反应等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借以巩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
(2)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电解质)两部分内容,在中学阶段的确是重点知识,但绝不意味着此处的教学要“一步到位”。而这里所说的不要“一步到位”,也不意味着在概念教学方面随意降低要求。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础概念的教学要务求扎实。而这个扎实需要的是学生的主动思考、记忆、联想和教师科学设计和安排的必要训练。
对于示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可考虑介绍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在水溶液里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的事实。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关于电解质的完整概念;另一方面可以为今后教学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在高考中的地位及常见题型
本章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点是高考中的重点热点,是必考内容之一,需要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分类是记忆的基础,高考试题往往会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类;对于胶体知识的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考查内容一般是将胶体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离子反应的考查一般
第 1 页,共 46页
涉及的题型是选择和填空以及有关离子共存的综合判断;离子共存的命题发展趋势是:(1)增加限制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颜色遇到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以及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等;(2)定性中有定量,一般和水的电离溶液的PH 有关。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从考查上内容及历届的高考试题来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而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或漏掉部分反应等等;(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20%左右;(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往往多次重复出现,例如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等等。 考查离子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高考试题中还会保留。离子反应的问题除保持传统题型外,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的简单计算、析出沉淀物或微溶物的计算也会出现。随着环境污染已成为社会问题,污水中的离子反应担负着变废为宝的重担,必将在综合考试中担任重要角色。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它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全过程,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考点涉及基本概念、配平简单计算以及关系式计算,还有强弱规律的应用。在高考中经常涉及的知识及题型有:(1)从氧化还原反映的角度来分析反应类型;(2)判断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及反应产物;(4)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5)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近几年除注重基本概念的考查外,还出现了将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与物质的分析推断结合在一起,或已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比,通过计算后确定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等新题型。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考查面广,能出较有深度的考题,有较高的区分度。该部分知识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今后的高考命题出继续从上面进行综合考查以为,还可能推出新的题型和新的设问方式,特别是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紧密结合。 考纲解读
一、本章的课标要求是:
1.认识比较、分类等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4.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本章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电解质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盐的电离方程式。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能通过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6)能识别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2)通过对丁达尔效应、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反应等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体会从实验现象分析上升到理论知识的理性思维过程。
(3)在与同学讨论分类法的过程中学会对日常生活知识进行提炼、升华,并应用于科学研究或学习过程。 (4)通过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血液透析、卤水点豆腐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分类等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3)通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5)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知识带来的快乐。 重点和难点分析
如本文第二项之分析,本章内容具有与初中化学衔接以及高中后续学习基础工具性的双重作用,对于学生建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今后继续深入地学习化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使学生扎实掌握。
1.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离子的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 2.教学难点:
(1)胶体概念的形成
第 2 页,共 46页
(2)氧化还原概念的形成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法及学习指导建议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这是现代教学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而与传统相比,学本身的目标要求也是发生了变化的。传统教学中,学主要是指学到知识,而现代教学要求学有三个维度的目标。只有通过学生切身的学(阅读、思考、整理教材,调动已有经验,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实验、调查、观察,借助音像资料和网络技术等),才可能达成这三维目标。
同时,考虑到学生已进入高中阶段,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质疑能力均比初中阶段有了长足的进步,要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就必须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意识,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具体可以使用的方法很多。
如关于胶体的知识及其应用,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课外的研究性课题学习搜集素材做墙报的形式交流,当然也可以运用课堂时间展示交流(关键是没有课时)。
再如关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可以编制预习提纲课前发给学生,让其通过预习解决基本概念问题,课堂上则以知识应用形式的巩固性练习为主。
还可已通过“大单元四环节”教学形式,通过“自学自研-问难讨论-精讲点拨-应用评价”,加强教学的整体性。 2.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如胶体知识的教学,有一个解决学生“前认知”的问题。必须联系实验和学生生活实际,使其对胶体与“胶状物”、胶体与溶液的关系辨析清楚。
3.加强训练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是抽象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基本没有什么理解可言,只有记住。但记住要有记住的办法。这就是多加练习。教师要舍得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做典型练习,一定要在课内解决这个问题,以免留下后患。
常见离子的性质,也要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认识。 4.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方面
首先要使学生通过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化学带给他的快乐。但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与数学、物理相比,化学毕竟是年轻的科学,尤其对于他们来说,化学还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很多感性的东西是需要记忆的,让学生明白“没有记忆就没有理解,也就没有思考”的道理,不要排斥基础知识的记忆。
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高中阶段的学习,不再仅仅是凭兴趣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要学好一门学科,必须付出应有的努力。尤其是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这样的抽象概念、离子反应这样微观层次的内容。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 第一节 物质的分2 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2 第三节 氧化还原2 反应 单元复习 2 单元测验 2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2、教师指导下完成科学探究实验,并能总结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第 3 页,共 46页
教学难点: 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预习探究(学生用)
1.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曾经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这种方法在社会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交叉分类法: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法的不足。例如,对于碳酸钠,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而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盐。
4.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例如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导语】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所有这些问题都牵扯到一个物质的分类问题。
【教师强调】本节的课标是: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教师活动】将全班同学按照10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小组长,在每个实验小组的桌子上摆上一堆无序的摆放化学药品。
【问题】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很多种化学实验室的常用药品,请每个小组在2分钟内将它们分成组,我要提问每一个小组分组的依据是什么? 【学 生活动】学生分组开始。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及时答疑。 【教师提问】
【教师总结】要点:(1)表扬分得好的组;(2)针对不同组分得的组数不同和依据不同选择典型情况分析;(3)所给药品的一些其它的学生没有想到的分类方法;(4)指出分类的重要意义。
【教师强调】为了研究化学的方便,我们要对化学世界中的物质、现象、变化、概念等等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首先应该明确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类标准不同,被分类的对象将有不同存在关系。在每一个分类标准中,被分类的对象都有且只有一种存在形式。
【过渡】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思考回顾】初中对元素及物质的分类,交流回答。
【教师提问】1、元素分类: 2、化合物分类: 3、化学反应分类: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思考与交流】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1.提示:
2.提示:如图书馆中的图书分类收藏,大型商场中的物品分类,网络中的信息分类,化学中分散系的分类,生物中对各个物种的分类,等等。
【点评并板书】1.分类法的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等。
【归纳与整理】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
第 4 页,共 46页
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所以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过渡】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学生思考回答】
【师生交流】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对于Na2CO3如果从阳离子来看,可以与Na2SO4一起分为硫酸盐。若从阴离子的角度来看可以与K2CO3一起分为碳酸盐。因此可以说,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例如:
Na2CO3 钠盐 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 【板书】2.化学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
【课堂练习】 常温常压下以下物质:①水②硫酸③氧化铜④空气⑤碳酸钙⑥水银⑦二氧化硫⑧石灰水⑨氢氧化钠⑩氨气。
(1) 属于混合物的是④⑧;
(2) 属于化合物的是①②③⑤⑦⑨⑩; (3) 属于是氧化物的①③⑦; (4) 属于气体的是④⑦⑩; (5) 属于碱的是⑨; 【教师总结】
【过渡】那么对于对同类事物如何再进行分类呢?
【思考与交流】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树状分类法可以让我们把同类事物进行再分。例如:
【板书】(2)树状分类法
【过渡】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并板书】3.化学反应的分类:
??置换反应类别??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化学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根据反应中物质得氧或失氧???还原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课堂练习】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第 5 页,共 46页
(1)硫在氧气里燃烧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点评】对上述5个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
【分类标准2】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为一类,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为另一类,都是金属与氧气反应;
学完本章全部内容后,还可以对上述反应继续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3】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为一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思考与交流过程中,要使学生感悟到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了解到对于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实践活动】教材P25
1、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2、选择熟悉的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提示:氧化物、酸、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
3、以钙和碳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转化关系,思考归类并图示单质、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4、通过实践活动3深刻体验归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运用,比较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效果。
【小结】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板书设计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1.分类法的意义: (2)树状分类法: 2.化学物质的分类: 3.化学反应的分类: (三)迁移应用
题型一 化学物质的分类
【题例1】将Ⅰ中物质与Ⅱ中物质的类别用短线连起来。 Ⅰ Ⅱ Na2SO4 含氧酸盐 KHSO4 无氧酸盐 NaCl 钠盐 BaSO4 硫酸盐 NaHCO3 酸式盐
方法指引:对于交叉分类法连线题,要左右看清。如将Na2SO4与右边五个选项逐一检查,防止出现遗漏。 解析:分类连线时,一定要明确分类的标准。对同一物质来说,分类的标准不同,则会有不同的归类。
【变式训练】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F2 CO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2 解析:A中的Na2CO3不是碱,NaOH不是盐,SO2不是酸性氧化物;B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C中CO不是碱性氧化物;D组分类正确。 答案:D。
题型二 化学反应的分类
【例题2】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按初中的方法),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第 6 页,共 46页
A.Zn+H2SO4=ZnSO4+H2↑ B.2KClO3△ 2KCl+3O2↑ C.S+O2SO2 D.H2+Cl22HCl
解析:根据初中化学中对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物质得到氧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在题目所给出的四个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应当是C。答案:C。 【变式训练】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它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
A.3Fe+2O2 Fe3O4 ;B.CO2+C 2CO; C.NH4HCO3 NH3↑+H2O+CO2↑; D.CaCO3+CO2+H2O=Ca(HCO3)2 解析:A、B、D都属于化合反应,只有选项C属于分解反应。答案:C。 (四)反思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备选例题
【例题1】有些食品的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生石灰还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三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为什么?
?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作干燥剂?举例说明。
解析:本题是生活常识与物质的分类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目。具体考查了CaO的物质类别、碱性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干燥剂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初三所学的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 答案:?生石灰属于碱性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 ?CaO+H2O=Ca(OH)2 ?生石灰还可与酸、酸性氧化物、盐等类物质反应。如:CaO+2HCl=CaCl2+H2O;CaO+CO2=CaCO(或CaO+SiO2=CaSiO3);3CaO+H2O+Na2CO3=CaCO3↓+2NaOH。
?不能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原因是:CaO+H2O=Ca(OH)2,Ca(OH)2虽也有吸水性,但Ca(OH)2再吸水表面形成粘稠状时,即失去吸水干燥物质的能力。Ca(OH)2+CO2=CaCO3+H2O,碳酸钙无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 ?NaOH、Ca(OH)2、CaCl2、碱石灰、P2O5、浓硫酸等。
【例题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并注明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种。 (1)氢气再氧气中燃烧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3)氧化铁跟盐酸反应 (4)氢气还原氧化铜
解析:本题主要时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涵义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并能熟练地书写常见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题时要正确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将之与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定义相联系,确定各化学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
答案:(1)2H2+O2=2H2O(化合反应); (2)2KMnO4(3)Fe2O3+6HCl=2FeCl3+3H2O; (4)H2+CuO
△ MnO2 点燃 △ △ K2MnO4+MnO2+O2↑
△ Cu+H2O
达标体验
1.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 ) A.CaCO3 B.P2O5 C.CuO D.KMnO4 2.下列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水 B.食盐 C.食醋 D.酒 3.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
A.NH4Cl B.NaHCO3 C.NaHSO4 D.HNO3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碳酸盐的是( ) A.石灰石 B.Ca(OH)2 C.CaCO3 D.CH4
5.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HNO3、O2、CO2、CaO、NaOH、Na2SO4、H2SO4、Ca(OH)2。 课时作业
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2.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无机物,又属于碱的是( )
A.Na2CO3 B.CH3OH C.CH3CH2OH D.Cu(OH)2 3.下列物质中,是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用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 C.天然气 D.纯净的没有污染的空气
第 7 页,共 46页
4.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0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一种单质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以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5.对于反应A+B===C+D来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生成物C、D分别为氯化钙和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 为可溶性碱,B为可溶性盐,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之和
6.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属无机物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7.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A.H2O B.NH3 C.NaH D.H2SO4
8.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的类别相同的是( ) A.氧气、氧化镁 B.硫酸铜、氯化钠 C.硫酸、硫酸钠 D.硝酸银、氢氧化钠
9.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几种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物质组成上的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NaCl、KCl、NaClO3、BaCl2 ?HClO3、KClO3、Cl2、NaClO3 ?H3PO4、HNO3、HCl、H2SO4 ?空气、N2、HCl气体、CuSO4·5H2O 10.现有铁、稀硫酸、碳、碳酸钠、氧气、氢氧化钠6种物质。 ?以这6种物质作反应物,写出它们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将这六种物质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后所得生成物,按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参考答案 达标体验:
1.解析:CaCO3和KMnO4属于盐类;CuO属于金属氧化物;而CO2、S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P2O5属于同类。答案:B
2.解析:水的成分为H2O;食盐的成分是NaCl;食醋是CH3COOH的水溶液;而酒是的C2H5OH水溶液。答案:A 3.解析: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只有D符合;而A、B、C都属于盐类物质。答案:D
4.解析:石灰石是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OH)2是碱,CH4是有机物,故正确选项应为C。答案:C 5.解析: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方法(1)根据化学物质的属类: 单质:O2 酸:HNO3、H2SO4 碱 :NaOH 、Ca(OH)2 盐:Na2SO4 氧化物:CO2、CaO
方法(2)根据物质的状态:气体:O2 、CO2 液体:HNO3、H2SO4 固体:CaO、NaOH、Na2SO4、Ca(OH)2。 课时作业
1.解析:所谓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而盐是指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
+2-
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由Na2CO3的电离方程式Na2CO3=2Na+CO3知Na2CO3应该属于盐,而不属于碱。答案:A 2.解析:Na2CO3是无机物,但属于盐;CH3OH和CH3CH2OH为有机物;Cu(OH)2为碱且为无机物,故答案应选D。答案:D。
3。解析:不论是冰还是水都是由H2O组成的,因此冰水混合物仍然是纯净物;用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一定会混有空气,因此是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是混合物;空气不论是否被污染都属于混合物。答案:A
4.解析:既然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说明这种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由于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单二者混合在一起确是混合物。答案:D
5.解析:做这类试题一般采用举例排除法。例如CaO+2HCl===CaCl2+H2O不属于中和反应。因此A不正确。答案:A 6.解析:由于铁或铝的活泼性比铜要强,因此它们可以把铜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答案:A
7.解析:由题意知氢化物必须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硫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构成的二元酸。答案:D 8.解析:考查有关概念的理解。硫酸铜、氯化钠都属于盐类,因此符合题意。答案:B
9.解析:先仔细分析每组中各物质在元素组成、化合价上的特点,找出其相似性,即可找出那一种不同的物质。 ?只有NaClO3不是氯化物,它是钠盐,其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也不同于其它物质。 ?只有Cl2中的氯的化合价为0价,其它物质中的均为+5价。 ?只有盐酸为无氧酸。
?只有空气为混合物,其它物质均为纯净物。 10.答案:?3Fe+2O2
点燃 Fe3O4 C+O2 点燃 2CO C+O2
点燃 CO2
第 8 页,共 46页
Fe+H2SO4===FeSO4+H2↑ H2SO4+2NaOH===Na2SO4+2H2O H2SO4+Na2CO3===Na2SO4+CO2↑+H2O
?树状分类法分类: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化合物。 单质可分为:金属(Fe );非金属(C、O2)
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CO2 、CO、 H2O、Fe3O4);酸(H2SO4);碱(NaOH);盐(FeSO4 、 Na2CO3 、 Na2SO4) 交叉分类法分类:盐可以分为:硫酸盐、碳酸盐、亚铁盐、钠盐。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 3、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
4、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逐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预习探究(学生用)
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九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分散质粒子小于1nm的称作溶液;大于1nm的称作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nm~10nm之间的称作胶体。
3.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导入】上节课中我们运用分类法对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其中主要研究了纯净物的分类。那么对于混合物可不可以分类呢?如果能分类,应如何分类,分类标准是什么?
【教师强调】本节的课标是: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知道丁达尔效应是溶液、胶体、悬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胶体所特有的性质;大致了解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 【板书】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思考与交流】1.将少量NaCl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
2.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烟、雾、云属于纯净物吗?如果不是,是什么物质分散到什么物质里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5~26并思考. 【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1.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问题】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
有9种类型。对比如下: 分 散 分 散 实 例 质 剂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第 9 页,共 46页
【思考与交流】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学生总结】 【板书】(2).分散系分类: 分散系 粒子大小 气 液 固 气 液 液 液 液 固 固 溶液 <1 nm 胶体 <100nm 浊液 >100nm 固 固 【问题】溶液、胶体、浊液各自的稳定性如何?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而胶体责介于二者之间。 【过渡】如何区分溶液和胶体? 【学生活动】教材P26《科学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活动】巡视并答疑。 【教师总结】(1)实验所用的FeCl3溶液要饱和但不能浑浊。烧杯里蒸馏水煮沸后,滴加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宜用玻璃棒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2)丁达尔效应并非是胶体的特有性质,一些浊液也有这个性质,但溶液没有,因此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可见到。 【板书】2.胶体的性质 3.三种分散系的区别: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1 nm >100 nm 分散质粒子大小 1~100 nm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单个高分散质粒子 分子或离子 巨大数目分子的集合体 分子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介稳性 不稳定 性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质 是否有丁达尔效无 有 无 应 饱和NaCl溶液、澄清的石泥浆水、Ca(OH)2的悬浊实例 豆浆、牛奶 灰水 液
【思考与交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经常在媒体上听到一些有关纳米材料,你知道有哪些呢?
【强调】纳米粒子的尺寸与胶体粒子大致相当。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纳米技术的发展,胶体化学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动力。
【指导阅读】:阅读课本P28~29 科学视野 板书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及其分类: 2.胶体的性质: 3.三种分散系的区别: (三)迁移应用
题型一、分散系的分类
【例题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得到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
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
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解析:胶体与溶液、浊液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大小不同,溶液中的溶质粒子通常小于1nm,浊液中的粒子通常大于100nm,而胶体粒子大小介于1nm~100nm之间。选项C正确。答案:C。
【变式训练】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解析:雾、云、烟都是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即气溶胶。故应选择答案D。答案:D。 题型二、胶体
【例题2】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比浊液稳定
+-
解析:溶液和胶体粒子都能透过滤纸。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中,Fe3和C1直径都
第 10 页,共 46页
泡沫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糖水、油漆 泡沫塑料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有色玻璃、合金
小于1nm,而Fe(OH)3胶粒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答案:A D。 【体验4】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A.观察外观 B.丁达尔效应 C.看能否透过滤纸 D.加热 解析: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故本题答案应选B。答案:B。 (四)反思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备选例题
【例题】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比较稳定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 解析: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颗粒的大小,其他的性质都是由此而决定的,因此本题答案应选D。答案:D。 达标体验
1.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 2.下列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豆浆 C、白糖水 D、肉汤 3.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食盐水 B.酒精溶液 C.淀粉溶液 D.Fe(OH)3溶胶 4.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粒不能透过滤纸 C.胶体一定是混合物 D.胶体一定是液体。 5.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NaCl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课时作业
1.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 A.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
B.将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
C.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 D.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2.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色玻璃是固溶胶 B.雾、云、烟都是气溶胶
C.用滤纸能把胶体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分离 D.胶粒大小在1~100nm之间。
3.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C.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 D.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会生成沉淀 4..下列实验可以制备胶体的是( ) A.把1gKCl加入到10g沸腾的水中,充分振荡 B.把0.1g植物油加入到10g水中,充分振荡
C.把1mL饱和FeCl3 溶液逐滴加入20 mL沸水中,充分振荡 D.把1g CaCO3粉末加入到100g水,充分振荡
5.“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6.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电离的化合物),能使胶体聚沉。使一定量的胶体在规定的时间内
-1
开始凝聚所需的电解质的浓度(m mol·L)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凝聚能力越大,实验证明,凝聚主要取决于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能力越大,则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物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为( )
A.NaOH B.AgNO3 C.BaCl2 D.Na3PO4
7.半透膜与滤纸一样有许多小孔,但孔径比滤纸小,只能通过较小的离子和分子,胶体分散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现把10mL淀粉胶体和5mLK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2min后,用两支试
第 11 页,共 46页
管各取5mL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 。 (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 。 (3)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8.在制取Fe(OH)3胶体的实验中,为何不能搅拌或长时间加热? 9.如何鉴别溶液、胶体和浊液等分散系?
10.教材中在介绍胶体的应用时,有“用明矾净水”的说法。如何证明明矾溶于水时生成了胶体? 参考答案 达标体验
1.解析:考查三种分散系的稳定性。答案:D
2.解析:牛奶和豆浆属于胶体;肉汤属于浊液。答案:C
3.解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A、B属于溶液,C、D属于胶体。答案:C、D。
4.解析:胶体是均一的,故A不对;胶粒能够透过滤纸,故B不对;胶体是分散系的一种,而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故C正确;胶体可以是液溶胶,也可以是气溶胶、固溶胶,故D不对。答案:C 。
5.解析:NaCl溶于水,但不溶于汽油,所以NaCl分散到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为悬浊液。答案:C。 课时作业
1.解析:Fe(OH)3胶体制备的要点是“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答案:C。 2.解析:胶体中的分散质和分散剂都能通过滤纸。答案:C。
3.解析:分散系都是电中性的;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胶体比较稳定。答案:C。 4.解析:A形成的是溶液;B形成的是乳浊液;D形成的是悬浊液。答案:C 。
5.解析:由于纳米碳的粒子直径为1~100nm,因此属于胶体,应该具备胶体的性质。答案:B
6.解析:本题中的关键信息是“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凝聚能力越大,实验证明,凝聚主要取决于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能力越大”,又知,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起聚沉作用的是选项中的阴离子,所带电荷最大的是PO43-,带三个负电荷。答案:D。
点评:信息题的解题关键是把握好题给的信息,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
7.解析:半透膜有非常细小的孔,只允许较小的离子、分子透过,胶体分散质的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故在烧杯中的液体中有k+、Cl-,不存在淀粉胶体。答案:(1)出现白色沉淀;(2)无明显变化;(3)Cl-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8.解析:胶体聚沉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加热、搅拌、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 答案:长时间加热和搅拌都会使胶体发生聚沉。
9.解析:溶液、胶体和浊液都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即分散系。但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稳定性来看,溶液很稳定,浊液最不稳定,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另外,只有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答案:静置,分散质和分散剂很快分离的是浊液;用一束光照射另两种分散系,出现一条明亮“光路”的为胶体,另一种为溶液。
10.解析: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其它分散系时,则看不到此现象,这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性质,可以用聚光束仪做丁达尔效应实验,如有丁达尔效应发生,就证明明矾溶于水时生成了胶体。
答案:用聚光束仪做丁达尔效应实验,如有丁达尔效应发生,就证明明矾溶于水时生成了胶体。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本质。 3、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案例分析法,理解电解质概念
2、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乐于探究的精神,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观。 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电解质的判断及电离方程式的写法。 预习探究(学生用)
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2、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第 12 页,共 46页
3、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但整个溶液不显(填“显或”不显“)电性,这是因为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一定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
+-+2- +-
4、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离方程式。例如KCl=K+Cl K2SO4=2K+SO4NaOH=Na+OH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导入新课】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同学们思考过为什么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吗?我们也学习过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都是酸碱中和反应,那么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呢?这节课我们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教师强调】本节的课标是: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提问】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石墨、铜能导电。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 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反问】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活动】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要求学生仔细观看
【强调】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请大家注意温度计温度的变化,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强调】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过渡】现在我们不仅知道溶液里面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么产生的,也知道了溶液导电的原因。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另一个问题的产生。
【追问】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也就是说那些物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导电呢? 【学生活动】探究回答
【讲解】很好,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调】要注意定义里面的“或”字还有“化合物”!是电解质要能够导电,什么情况下呢?水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而且一定要是化合物。
【学生练习】下列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①金属铜 ②固态NaCl ③O2 ④H2SO4⑤盐酸 ⑥酒精水溶液 ⑦HCl ⑧熔融状态的KNO3 ⑨葡萄糖 ⑩SO2
【师生共同分析】其中,固态NaCl,H2SO4,熔融状态的KNO3都是电解质,而葡萄糖和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金属铜不是也能导电吗?但是他是单质,所以不是电解质。盐酸能不能导电?可以,那是不是电解质?盐酸是混合物,即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对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我们再看一下概念。注意一下几点:
(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应是化合物。混合物就不属于这两者的范畴。比如盐酸,他能导电,但是它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所以不属于电解质。氯化氢是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只要满足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他就是电解质。
另外(3)电解质还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怎么理解这个本身电离?某些化合物,像SO2、CO2、NH3,它们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他们不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炭酸,碳酸发生电离导电,并非二氧化碳本身电离导电。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
第 13 页,共 46页
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另外,这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和金属的氧化物,他们在熔融状态都是能够导电的,所以是电解质。
【过渡】既然电解质可以电离,那么如何表示呢? 【板书】3。电离方程式
【设问】从电离的角度如何定义酸、碱、盐?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KNO3 (2)Na2CO3 (3)NaHCO3 (4)NaOH (5)NaHSO4 (6) CuSO4(7)NH4Cl 【学生活动】板演
【点拨】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过渡】 因电解质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势必有离子的参加,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我们称为离子反应。 【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师生共同探究】P31实验2-1
【教师总结】实际上,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硫酸铜电离出来的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与氯化钠电离出来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混合。氯化钡同样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当硫酸铜和氯化钡混合时,铜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则相结合,生成难溶的硫酸钡沉淀。 【投影】
编号 Ⅰ Ⅱ 操作步骤 没有明显变化,溶液仍为蓝色 2+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为蓝色 2?+-2+44结论与解释 没有发生反应溶液中是Cu、SO、Na、Cl等Ba+SO====BaSO4↓,Cu和Cl没有参的混合 加反应 【引导】由以上实验可知,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实质是离子反应。 【板书】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是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结语】离子方程式如何书写呢?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这将在我们下节课中详细的跟大家介绍。 板书
第二节离子反应 3.电离方程式: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电解质: 1.离子反应: 2.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 (三)迁移应用
题型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题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B.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盐酸能导电的原因是在电流作用下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缘故 D.凡是能电离的物质一定能导电
解析:本题包含的知识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概念,以及溶液的导电性。解题时要抓住概念中的“或”、“和”、“化合物”等关键词以及电解质电离的条件。对答案A可以用熟知的金属单质和石墨等能导电的单质来判断;C和D需抓住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发生电离,与通电与否无关。答案: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是对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等几个基本概念的考查,要求同学们要从细微处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变式训练】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2?2+-第 14 页,共 46页
A.NaCl B.C2H5OH C.H2SO4 D.NH4HCO3
解析:注意两个限定条件:(1)是电解质;(2)只有在溶液中;B是非电解质,而D在溶液中能导电但受热时会分解,即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实现导电,本题选C、D。答案:CD。 题型二、电离和电离方程式
【例题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熔融的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态氯化钾
解析:固态氯化钾不导电,因为无自由移动的离子。答案:D
【变式训练】把0.05molNaOH晶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导电性变化较大的是( )
---
A.自来水 B.0.5mol·L1盐酸 C.0.5mol·L1H2SO4 D.0.5mol·L1NaNO3
解析: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离子浓度大则导电能力强。题中B、C反应后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所以导电性变化不大,A、D中加入NaOH没有化学反应发生,但离子浓度变化较大。答案:AD (四)反思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备选例题
【例题】下列可用来区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是( )
A.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 B.水溶液的导电性 C.熔融状态时的导电性 D.常温时的状态
解析:选项A、B、C是两类化合物都可能具有的性质,只有C是离子化合物独有,而大多数共价化合物不具有的性质。答案:C。 达标体验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氨 B.氯化氢 C.硫酸钡 D.铜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 ( ) A.Na2S B.Ba(OH)2 C.KMnO4 D.KCl 3.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
D.NH4Cl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所以NH4Cl是盐 4.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2-2-
A. H2SO4=2H++SO4 B. NH4NO3 =NH4++NO3 C. Na2CO3 =Na2 +CO3 D. Ba(OH)2=Ba2+
-
+2OH
5.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
①金属铜 ②固态NaCl ③O2 ④H2SO4 ⑤碳棒 ⑥酒精水溶液 ⑦KOH水溶液 ⑧熔融状态的KNO3 ⑨葡萄糖
课时作业
1.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 B.熔融态能导电的物质
C.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是强电解质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晶体 C.熔融的硝酸钾 D.液态氯化氢 3.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硫酸是电解质,所以硫酸在熔化时或溶于水时都能导电 D.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 4.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
A NaHCO3 ====Na +H +CO32 B NaHSO4 ====Na +H +SO42
+―+―
C MgCl2 ====Mg2 +2Cl D Ba(OH)2 =====Ba2 +2OH
++-
5.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Na、和SO42 。对于NaHSO4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
6.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 15 页,共 46页
A.X是一定为电解质 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 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7.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
C.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在水中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8. 在电解质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阳离子和阴离子数目一定相等
B.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和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C.除阴、阳离子外,溶液中不会再有其它粒子 D.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很强 9.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 )
A、熔融的氯化钠 B、硝酸钾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
-
10. (选做) 实验表明,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相同体积的的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所含有的H+多少不同。因此当这两种酸分别与金属镁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不同,两种溶液的导电能力也不一样。人们把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如强酸(H2SO4、HNO3、HCl)、强碱[NaOH、KOH、Ba(OH)2]、盐(NaCl、KNO3、CuSO4)等。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如弱酸(H2CO3、CH3COOH)、弱碱(NH3H2O)等。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读后有思: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 ②氢氧化钠 ③二氧化碳 ④氯化氢 ⑤水 ⑥酒精 ⑦CaCO3,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是_____ ________;强电解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弱电解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达标体验
1.解析:此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导电的是非电解质,因此A中NH3不符合题意,即要求电解质须本身电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因此D中铜不符合题意。答案:BC。 2.解析:Ba(OH)2属于碱,电离出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而不是酸根离子。答案:B
+++
3.解析:A说法不符合酸的概念,生成的阳离子不一定全部是H,如NaHSO4电离出的阳离子中有H,还有Na,其
+
不是酸,而是一种盐——酸式盐;B的说法与A一致,可从碱式盐,如Cu2(OH)2CO3;对于D要注意NH4的性质与金属
+
离子相似,所以含NH4的物质也属于盐。答案:CD
4.解析: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答案:C 点评: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要点1、质量与电荷必须要守恒2、原子团不能拆开写3、构成物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在书写成离子时为系数。
5.解析:考查电解质的概念及物质导电的实质。答案:电解质:②④⑧ ;非电解质:⑨; 能导电:①⑤⑦⑧ 点评: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导电仅是有自由移动离子的外在表现。 课时作业
1.解析:A不正确,如CO2通入水中溶液能导电,但电解质是H2CO3。B不正确。如HCl是电解质,但液态HCl不导电,因为HCl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生成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C错误,因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都是化合物。D是电解质的定义,正确。答案:D
2.解析: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钾都是由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氯化氢是强极性价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它们都是强电解质,但只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范围。答案:C。
3.解析:选项不正确。对于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要从电解质的定义、物质的结构和所属类别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硫酸钡属于盐类是离子化合物,虽然它难溶于水但所溶部分几乎完全电离,所以它不仅是电解质而且属于强电解质。选项B也是错的。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导电,必须是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CO2溶于水能够导电,是因为CO2溶于水生成了H2CO3,H2CO3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缘故。CO2本身不能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选项C不正确。硫酸属酸类,是电解质。它溶于水时,能破坏化学键,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硫酸溶液能够导电。而硫酸晶体受热熔化时本身没有电离。所以液态硫酸并不导电。选项D是正确的。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是因为液态时的氯化氢没有电离,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当氯化氢溶于水时得到盐酸,氯化氢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答案:D。
4.解析: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因此A错误。答案:A
++
5.解析:只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才称为酸。而NaHSO4电离出的阳离子除了H还有Na。答案:D
6.解析:既然熔化时该化合物可以导电,说明一定是电解质,而且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答案:A.
7.解析:本题可以利用排除法。例如C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CO2本身不会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是由碳酸电离出的,所以CO2是非电解质。需要注意的是水是电解质。 答案:CD
第 16 页,共 46页
8.解析:电解质溶液是电中性的,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一定相等,但它们个数不一定相等。除阴、阳离子外,溶液中还有H2O分子或其它弱电解质分子。溶液的导电性是由离子浓度决定的,若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很小,溶液的导电性也可能很弱。答案:B。
9.解析:A、B选项中都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可以导电;硫酸铜晶体虽然是电解质但没有电离,因此不导电;无水乙醇是非电解质不导电。答案:A、B。
10.解析:要指出上述物质的归类,则必须要辨析清楚有关的概念。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依据是该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是否能够导电。根据定义知道,氢氧化钠、氯化氢、水是电解质;NaCl溶液尽管它能导电,但它是混合物,因此NaCl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酒精虽然能溶于水,但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故酒精是非电解质。要注意有时电解质本身不能导电,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后它能导电,但这是由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发生电离产生阴、阳离子致使溶液导电,并不是CO2本身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碳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区分强弱电解质的根本依据是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而不是导电能力。氢氧化钠、氯化氢、CaCO3溶于水后能全部电离成阴阳离子,故它们是强电解质;CaCO3虽然难溶但其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它也是强电质;水只能部分电离,所以是弱电解质。
答案: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④⑤⑦,非电解质是③⑥;强电解质是②④⑦,弱电解质是⑤。
点悟:本题考查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两组重要概念,要正确解决这个题目,只要紧紧抓住两组概念的根本区别即可正确解出。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及其发生的条件。 2、通过实例和练习学会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预习探究(学生用)
1、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合来表示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 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改 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3)删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4)查 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4、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不仅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5、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引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就必然有离子参加。
【强调】本节的课标是: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
【过渡】既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那么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教师总结】《投影》 下面以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的实际为例说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Cl2+2AgNO3====2AgCl↓+Cu(NO3)2
(2)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气体、单质、氧化物等仍写成化学式。 2+-+-2+-Cu+2Cl+2Ag+2NO3====2AgCl↓+Cu+2NO3
+-(3)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Ag+Cl====AgCl↓
(4)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若均相等,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 【板书】3、书写步骤:“写、改、删、查”四个步骤
【学生练习】全班分为四组,分别写出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投影】一组: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的反应。
二组:盐酸分别跟Na2CO3溶液、CaCO3的反应。 三组:硝酸分别跟Na2CO3、CaCO3的反应。
第 17 页,共 46页
四组:氯化钡溶液分别跟H2SO4溶液,Na2SO4溶液的反应。
+ -
【教师总结】一组:离子方程式为: Ag+ Cl====AgCl↓
2-++2+
二组:离子方程式为:CO3+2H====CO2↑+H2O,CaCO3+2H====Ca+H2O+CO2↑。
2-++2+
三组:离子方程式为:CO3+2H====CO2↑+H2O,CaCO3+2H====Ca+CO2↑+H2O
2+2-
四组:离子方程式为:Ba+SO4====BaSO4↓
【反问】通过以上练习,你认为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四步中,哪一步最困难,需多加留意? 【教师分析】四步中,“写”是基础,“改”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既然“改”是关键,改时应注意作出准确判断:易溶且易电离物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气体、单质、氧化物仍写成化学式。哪些是易溶、易电离物呢?需要同学们加强记忆。 【小结】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
强酸:HCl、HNO3、H2SO4等。强碱:NaOH、Ca(OH)2、KOH、Ba(OH)2等。
+++
可溶性盐:如大部分K、Na、NH4的盐等,还有其它(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2.难溶、难电离物:
难溶性物质:如BaSO4、AgCl、CaCO3、Cu(OH)2、Fe(OH)3等,以后不断再积累(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难电离物:弱酸:CH3COOH、H2CO3、H3PO4等等;弱碱:氨水,难溶性碱;少数盐;水。 【过渡】通过完成第一组AgNO3分别跟盐酸、NaCl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四组BaCl2分别跟硫酸溶液,Na2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点评】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的不同。 【板书】4、意义 (1)揭示反应的实质;(2)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教师活动】进一步举例说明 【过渡】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P33实验2~3。 【教师活动】巡视并及时答疑。 【师生共同分析】
现象及离子方程式
1、向盛有2 mL Na2SO4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 mL BaCl2 溶液 有白色沉淀 2―2+SO4 + Ba ==BaSO4 ↓
2、向盛有2 mL NaOH 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溶液变红,又逐渐褪去
+―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H + OH ==H2O 3、向盛有2 mL Na2CO3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 mL 盐酸 有气泡产生 2―+ CO3+2H ==H2O +CO2
【强调并板书】5、复分解反应
(1)实质: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2)发生条件:有难溶物、难电离物或挥发性物质生成。 【思考与交流】1.上述离子反应发生后,溶液中各离子的数目有何变化? 2. 哪些因素可以使离子数目明显减少?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1.离子反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反应使某些离子的数目明显减少的过程,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CO2、SO2等。CaCO3+2HCl=CaCl2+H2O +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CH3COOH、NH3·H2O、水等。NaOH+HCl=NaCl+H2O 【学生活动】教材P33《思考与交流 》
++-++
【教师点评】 例如:(1)利用离子反应鉴定明矾溶液中的K、Al3和SO42;(2)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和SO42-
等。 板书
第 18 页,共 46页
3、书写步骤: (1)实质: 4、意义 : (2)发生条件:5、复分解反应 (三)迁移应用
题型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题例1】(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第(1)问,关键抓住溶液呈中性这一关键点,确定NaHSO4电离的和Ba(OH)2提供的必须相等,则NaHSO4和Ba(OH)2的计量数知比为2:1,从而写出化学方程式: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然后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第(2)问则应抓住(1)所得溶液为Na2SO4溶液,继续滴加Ba(OH)2溶液时发生:Ba(OH)2+Na2SO4=BaSO4↓+2NaOH。然后,按改删查的步骤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2H+SO42+Ba2+2OH=BaSO4↓+2H2O; (2)SO42+Ba2=BaSO4↓。
点悟:与通常离子方程式书写考查相比,本题注重了“量”方面的要求; 酸式盐和碱的反应,情况比较复杂。因为由于加入碱的量不同,其产物有所不同,所以建议对此类问题先写成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变式训练】将下列离子方程式还原成化学方程式。
---
(1)H++OH=H2O; (2)Ag++Cl=AgCl↓; (3)CO32+2H+=H2O+CO2↑
解析:这类试题答案往往不唯一,做完后一定要注意重新改写成离子方程式,看是否与题意还吻合。 答案:(1)NaOH+HCl=NaCl+H2O; (2)AgNO3+NaCl= AgCl↓+NaNO3; (3)Na2CO3+2HCl=2NaCl+ H2O+CO2↑
题型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例题2】请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指出错误原因,并加以纠正。 (1)铁和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
(2)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2H++2OH=2H2O (3)铜加入到稀硫酸中:Cu+2H+=Cu2++H2↑
+-+-
(4)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H+SO42+Ba2+OH=BaSO4↓+H2O 解析:(1)错误。违背了实验事实,铁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反应时只能生成+2价铁离子。(2)错误。计量数之比未约成最简比。(3)错误。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4)错误。表面上看该方程式好像既遵循质量守恒又不违背电荷守恒,但按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出的式子应为:+-+-
2H+SO42+Ba2+2OH=BaSO4↓+2H2O,所以,此题错在将不该约简的计量数进行了约简,从而体现出较强的隐蔽性。 答案:(1)错误。违背了客观事实,铁与盐酸反应时只能生成+2价铁离子。Fe+2H+=Fe2++H2↑(2)错误。计量数
-
之比未约成最简比。H++OH=H2O(3)错误。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4)错误。正确答案: +-+-
2H+SO42+Ba2+2OH=BaSO4↓+2H2O,所以,此题错在将不该约简的计量数进行了约简。 点评:在判断一离子方程式是否有误时,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如:Fe跟CuSO4溶液反应,写成2Fe+3Cu2+=2Fe3++3Cu是错误的。 (2)看物质是否可拆,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2-+
如CaCO3跟稀HCl反应,写成CO32-+2H+=H2O+CO2↑是错误的;HCO3不能写成CO3+H等。 (3)看是否守恒(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等)。
如:Cu+Ag+=Cu2++Ag;Na+H2O=Na++OH-+H2↑都是错误的。 (4)看是否符合阴、阳离子的配比关系。
如: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混合,Ba2++OH-+SO42-+H+=BaSO4↓+H2O是错误的。
?看是否漏掉离子。如: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的反应,写成Ba2++SO42-=BaSO4↓是错误的。 (6)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及要求。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反应方程式的影响。
【变式训练】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Ag+=Cu2++Ag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 +Ba2+====BaSO4↓
-
C.醋酸与盐酸的反应:H++OH=H2O
D.碳酸镁与稀硫酸:MgCO3+2H+=Mg2++H2O+CO2↑
解析:A电荷不守恒;B同时有Cu(OH)2生成;C中醋酸是弱酸,不能改写成离子形式。答案:D。 题型三、离子共存
【题例3】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第 19 页,共 46页
A.Na+、HCO3?、SO42?、Br- B.Cu2+、NO3?、Cl?、SO42? C.H+、Cl?、Na+ 、CO32? D.K+、Mg2+、SO42?、OH?
解析:本题各离子间均不存在氧化还原反应,可仅从离子互换反应角度去分析。本题还设置了另一个限制性条件—溶液无色,这将能够淘汰虽无离子互换反应但某些水合离子有颜色的选项。A、B实际都是盐的混合溶液,根据它们的溶解性可认定均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阴、阳离子间不会发生结合,但Cu2+在水溶液中有颜色,因此,A符
-
合题意,B应淘汰。C、D中因H+与CO32?或者Mg2+与OH可结合生成H2O、CO2或者Mg(OH)2沉淀,均不能大量共存。C、D均不符题意。答案:A
点评:离子能否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是一类十分常见的问题,它可以考查离子反应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应用于实际情况的能力。显然,如果给定的离子间能在溶液中发生离子互换反应,则它们均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2+
误区警示:本题易错点为答案B中的Cu的颜色被忽略,多选B。 离子共存中的常见隐含条件:
3+2+-
(1)溶液无色透明时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常见有色离子:Cu2+(蓝色)、Fe(黄色)、Fe(浅绿色)、MnO4(紫色)。
+2-
(2)强酸性溶液中,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如CO3?、HCO3等。
2+
(3)强碱性溶液中,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如HCO3?、Cu等。
【变式训练】(1)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显著减小的是() A.Cl? B.Na+ C.CO32? D.Ba2+
(2)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不能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显著减少的是() A. NH4+ B.Ba2+ C.HCO3? D.Fe3+
解析:当溶液中某种自由移动离子与加入物质中的离子发生离子互换反应时,不论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解物质(如H2O),均会使该种离子数量显著减少。据此,可认定(1)中的CO32?和Ba2+均会因加入H2SO4而减少,其原因是: CO32?+2H+=H2O+CO2? ,SO42?+Ba2+=BaSO4?;可认定(2)中的NH4+、HCO3? 和Fe3+均会因加入NaOH溶液而减少,其原因是:
NH4++OH?=NH3·H2O,HCO3?+OH?=CO32?+H2O,Fe3++3OH?=Fe(OH)3↓。答案:(1)C、D(2)B (四)反思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备选例题
【例题】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1?、OH? 、NO3? 六种离子。
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 、 、 。 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
对于该两厂的废水,可采取下列两种方法来处理。
(1)如果在废水中加一定量 ?选填:活性炭或铁粉),可以发生 反应,离子方程式
是 ,并且能够回收其中的金属 (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2)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写出两个离子方程式:
; 。
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 ,可用来浇灌农田。
+3+
解析:这实际上是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在OH?存在下,Ag、Fe不能大量共存;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
++3+
离子是“OH?、C1?、K”。乙厂废水中含有Ag、Fe、NO3?,显然,铁粉,置换反应,可使Ag析出,即回收其中的
++3+
“Ag?或银?”。若把两厂废水混合,可使废水中的Ag、K、Fe、C1?、OH?转化为AgCl和Fe?OH?3沉淀;而溶液中主要含KNO3。
++2++3+
答案:(1)OH?、C1?、K;铁粉、Fe+2Ag=2Ag+Fe;Ag?或银?;(2)Ag+C1?=AgC1↓ 、Fe+3OH?=Fe(OH)3↓; KNO3 达标体验
+-
1.下列各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的是( )
A.氢氧化钡和硫酸 B.氢氧化铁和盐酸 C.硝酸和氢氧化钠 D.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2.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离子组是( )
?A.K、Na、NO3、MnO4 B.Mg2、Na、Cl、SO42? C.K、Na、Br、Cu2 D.Na、Ba2、OH、
+
+
-
+
+
-
+
十
-
+
十
+
-
SO42?
3.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Al3+、CH3COO-、Cl- B.Mg2+、Ba2+、Cl- C.Na+、OH-、CO32- D.Na+、K+、Cl- 4.下列各组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第 20 页,共 46页
A.硫酸与CuCl2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亚铁溶液 C.碳酸钠溶液与稀硝酸 D.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
5.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用稀硫酸清洗铁锈(Fe2O3) (2)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
(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4)向足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课时作业
1.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u2+2OHCu(OH)2↓ CuCO3+2NaOHCu(OH)2↓+Na2CO3
2? B.CO3十2H
+
+
CO2↑十H2O BaCl2+C02↑十H20 CaCO3↓
BaCO3+2HCl
2? C.Ca2+CO3 Ca(NO3)2+Na2CO3CaCO3↓+2NaNO3
+-
D.H+OHH20
2KOH+H2SO4=K2SO4十2H20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
B.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
C.盐酸跟氢氧化钾溶液反应:H+OHH2O
+2+
D.碳酸镁跟硫酸反应:MgCO3+2HMg+H2O+CO2↑ 3.下列各组离子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2????A.Na、Mg2、C1、OH B.H、Ca2、CO3、NO3 C.CU2、K、SO2、NO D.Na、HCO433、OH
+
+
-
-
+
+
+
+
+
、Ca2
4.下列各组中两个溶液间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CH3COOH+Na2CO3 ;CH3COOH+NaHCO3 B.AgNO3+HCl;AgNO3+BaCl2
C.BaCl2和Na2SO4;Ba(OH)2+(NH4)2SO4 D.KOH+CH3COONH4;Ba(OH)2+NH4Cl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Ba2+、Cl、NO3、Ca2+ B.H+、SO42、K+、Al3+ C.NH4+、HCO3、Na+、OH D.Fe3、Cu2+、Cl、
-
NO3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B)
+
A.铁片溶于硫酸铜溶液中:Fe+Cu2====Cu+Fe2+
+-+-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H+SO42+Ba2+OH=BaSO4?+H2O
-
+
C.石灰乳与稀醋酸:
2+2-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Cu+S=CuS ↓
7.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
A.Al3+、Ag+、NO3、Cl B.Mg2、NH4、NO3、ClC.Na、K+、CO32、Cl D.Zn2+、Na+、NO3、-
SO42
8.写出与下列每一离子方程式对应的2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1)HCO3+H+=CO2↑+H2O (2)H++OH-=H2O
(3)Mg+2H+=Mg2++H2↑
(4)BaCO3+2H+=Ba2++H2O+CO2↑
9.某KCl样品中含有K2SO4杂质,为了除去其中的K2SO4,供选用的实验操作包括: ①过滤,将白色沉淀滤出
②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③将滤液蒸干,得到晶体
第 21 页,共 46页
④将KCl样品溶于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 ⑤向溶液中滴入碳酸钾溶液至适当过量 ⑥向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至适当过量。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
10.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制成甲、乙两种溶液,两种溶液共含有H、Ag++2+、K、Ba ---2-
、OH、Cl、NO3、CO38种离子,两种溶液里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乙溶液里含有的四种离子应该是(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达标体验
+-++
1.解析:各选项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Ba2+2OH+2H+SO42?BaSO4↓+2H2O B.Fe(OH)3+3H
++-Fe3+3H2O C、D:H+OHH2O 答案:CD
点评: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单强酸的酸式盐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要拆开。
22
2. 解析: A中的MnO?4在水溶液中显紫色;C中的Cu在水溶液中显蓝色;D中要发生离子反应Ba’+SO42?BaSO4↓,故答案应选B,只有B符合要求。答案:B
3.解析:A项CH3COO-与H+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SO42-与Ba2+不能大量共存;C项OH-、CO32-与H+不能共存。故选D。答案:D。
4.解析:离子反应发生条件:①有难溶物质产生 ②有挥发性物质(气体)产生 ③有难电离的物质产生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选项生成Fe(OH)2沉淀,C选项生成CO2气体,D选项生成H2O,而A不满足上述四个条件,不发生反应。答案:A。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特别注意哪些物质是可以拆开的,哪些是不能的。
+
+
答案:(1)Fe2O3+6H
+
++
2?2Fe3+3H2O (2)CO3+2H
+-
+
H2O十CO2↑
+
-
?2
(3)Cu2+SO2BaSO4↓+Cu(OH)2↓ (4)Ca2+2OH+CO2CaCO3↓+H2O 4+Ba+2OH
点评: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 课时作业
1、解析:A、B不正确,因为CuCO3、BaCO3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C、D正确。答案:CD
2、解析:解本题时应采用正向思维,对每一个离子方程式进行分析。因为每一个离子方程式都应与其化学方程式及实际情况相吻合,不能随意臆造。浓硫酸与铁作用生成三价铁,而稀硫酸与铁作用则生成二价铁,故A选项不
+
正确;Ca(HCO3)2是可溶于水的盐,应写成离子,反应前后Ca2的数目并没有变,因此离子方程式中不应出现Ca2+,故B选项也不正确;C正确;MgCO3难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D正确。答案:AB
+-+
3、解析: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必须相互不起反应。A中Mg2和OH能起反应生成Mg(OH)2沉淀;B中H和
2?2??CO3、Ca2和CO3都能起反应;C中可以;D中HCO3和OH、Ca2和OH都能起反应。答案:C
+
-
+
-
4.解析:A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 ; CH3COOH+HCO3-=CH3COO-+H2O+CO2↑;C中的为:Ba2+和SO42-=BaSO4↓;Ba2++2OH-+2NH4++SO42- =BaSO4↓+2H2O+2NH3↑。答案:BD。 5.解析:C中OH-和NH4+、HCO3-不能共存。答案:C。
+-+-
6.解析:B项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 答案:B。
-
7.解析:此题隐含条件是酸性的,即有大量H+存在,无色透明溶液。A选项,因Ag++Cl=AgCl?(不溶于水及稀酸),
-
Ag+和Cl-不能共存,B选项能共存,C组因CO2+2H+=HO+CO↑,故S2-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D能共存。
3
2
2
答案:A、C。
8.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对离子方程式所代表一类反应共同本质的把握情况,以及实现一类反应的具体方法的实践能力。关键是正确掌握与概括离子方程式的本质,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反应实质。在此基础上,找出符合其实质的具体物质,以实现有关的变化。例如,(1)是可溶性酸式碳酸盐与强酸作用,生成难电离的H2O和CO2气体的反应。常见典型酸式碳酸盐为NaHCO3或KHCO3等,常用强酸为HCl、HNO3、H2SO4等,相互组合的反应均为与(1)式对应的化学反应;又如,(4)是BaCO3与强酸作用,生成可溶性盐、H2O和CO2的反应。强酸中的H2SO4因对应的BaSO4为难溶性盐,不符题意。因此,可用BaCO3分别与HCl、HNO3,以及HBr、HI等强酸反应,以实现(4)的变化。 答案:
(1)NaHCO3+HCl=NaCl+H2O+CO2↑ KHCO3+HNO3=KNO3+H2O+CO2↑ (2)HCl+NaOH=NaCl+H2O 2KOH+H2SO4=K2SO4+2H2O (3)Mg+2HCl=MgCl2+H2↑
Mg+H2SO4(稀)=MgSO4+H2↑
第 22 页,共 46页
(4)BaCO3+2HCl=BaCl2+H2O+CO2↑
BaCO3+2HNO3=Ba(NO3)2+H2O+CO2↑
9.解析:本题考查利用离子反应解决实验(去杂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入的试剂只与一种物质(通常为杂质)反应,并且产物从溶液中析出。加入的试剂常稍过量,以保证反应完全,使杂质除尽;(2)提纯过程中力争不引入新的杂质,以免问题复杂化;(3)由于加入过量试剂而带入的多余成分,应通过另外的反应最终除尽;(4)配合有关的化学反应安排必要的物理分离方法,及时把应去掉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去。如果起始物质为固体,应先配成溶液,最终蒸发溶液以得到纯净的固体物质。本题应依次加入三
--
种试剂:加过量BaCl2溶液,使SO42与Ba2+结合成BaSO4沉淀;再加过量K2CO3溶液,使CO32与Ba2+结合成BaCO3沉淀;
-
过滤后的滤液中再加入稀盐酸至不产生气体(二者适量),使CO32与H+结合并生成H2O和CO2气体。 答案:④、⑥、⑤、①、②、③
10.解析:题中直接利用的信息主要有:两种溶液里所含两种类各不相同,甲溶液滴入石蕊试液后呈蓝色,说明甲
-
溶液必有OH;乙溶液含有四种离子,则甲溶液也应含有四种离子。
可能利用的隐含信息有:离子共存问题,即不能共存的离子不会出现在同一溶液中;溶液中阴阳离子必须至少各含有一种(电荷守恒)。
-++--
思维分析过程如下:①甲溶液中含有OH,则在H乙溶液中。②H与CO32不能共存,则CO32在甲溶液中;OH-++-+++-与Ag不能共存,验证了Ag在乙溶液中的正确性;③CO32与Ba2不能共存,则Ba2在乙溶液中;④Ag与Cl
--+
不能共存,则Cl在乙溶液中;⑤由于乙溶液已经已有3种阳离子,故应有一种阴离子,则NO3在乙溶液中(Ag
-+++
只能与阴离子中的NO3共存);⑥从离子种类或电荷守恒的角度判断,余下的K应在甲溶液中。答案:H、Ag、+-
Ba2、NO3。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化合价升降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 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学习化学; 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从化合价升降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预习探究(学生用)
一、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二、以反应CuO+H2 △ Cu +H2O为例:
1.从反应中物质得氧失氧的角度:
(1)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如H2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如CuO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
(3)在反应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称作氧化还原反应。 2.从元素化合价升降角度:
(1)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如H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H2发生了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如Cu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CuO发生了还原反应。 (3)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
(1)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如H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如CuO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引入】2005年10月12日9时9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订轨道。承担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为三级大型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火箭长约55米,起飞质量约为426t,可将重5100Kg左右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如此巨大的推动力是从哪儿来的呢?
第 23 页,共 46页
火箭使用偏二甲阱(N2H8N4)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燃烧反应放出巨大放入能量把火箭送入太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4+2N2O4=2CO2↑+3N2↑+4H2O↑。改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一种,而属于一种新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呢?它的特征和本质是什么呢?
【强调】本节的课标是: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化合价的变化。
【板书】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思考与交流1】1、列举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3.填写下表练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CO2的生成为例)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举例 C+O2CO2 CaCO3CaO+CO2↑ C+2CuO2Cu+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表示式 A+B====AB AB====A+B A+BC====AC+B AB+CD====AD+CB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
【板书】一、化学反应类型
【反问】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板书】1、基本反应类型
【思考】Fe2O3+3CO 2Fe+3CO2、CH4+2O2CO2+2H2O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应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Fe2O3+3CO2Fe+3CO2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练习】在反应Fe2O3+3 CO =2Fe+3 CO2中,Fe2O3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CO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填“氧化”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填“先后”或“同时”)发生的。
【师生共同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强调】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 【设问】氧化还原反应是否一定要有氧的得失呢?如果一个反应中没有氧的得失,是否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呢?氧化还原反应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思考与交流2】教材P35。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内容并回答。 反应 C+2CuOCuO+H2 2Cu+CO2 △ 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是 是 “得”“失”氧 C得氧 CuO失氧 H2得氧 CuO失氧 化合价升降 碳元素:升高; 铜元素:降低; 氢元素:升高; 铜元素:降低; 氧化还原情况 C发生 氧化反应 CuO发生还原反应 H2发生 氧化反应 CuO发生还原反应 Cu +H2O 【教师总结】)从化学反应中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把反应分成两类:一类是有化合价改变的,一类是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 【板书】(1)概念:
①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②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第 24 页,共 46页
③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D )
A、CaCO3+2HCl=CaCl2+H2O+CO2↑ B、CaCO3高温CaO+CO2↑ C、Na2O+H2O=2NaOH D、Mg+2HCl=MgCl2+H2↑
2、在反应MnO2+4HCl=MnCl2+2H2O+Cl2↑中, 氯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 氧化 (填“氧化”或“还原”),发生 氧化(填“氧化”或“还原”)反应;锰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填“氧化”或“还原”),发生还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设问】你是如何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反应前后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板书】(2)判断依据:反应前后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3)特征: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说明】根据反应中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可以把反应分成两类: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学与问》教材P37.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并板演。
【教师总结】1.因为在这几类反应中,反应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该说法正确。
2.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多种表示方法):
【学生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1、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氯化还原反应。 (正确) ○
2、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氯化还原反应。 (错误) ○
2.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①、②、③、 1、基本反应类型 (2)判断依据:(3)特征: 2、氧化还原反应 (三)迁移应用 (三)迁移运用
题型一、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例题1】以水为基础物质,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各一例。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指出哪几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本题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初中基本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掌握情况,并借助水这种熟悉的物质进行实际考查,考验和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以化合反应为例,如仅仅理解成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答案会有:2H2+O2 2H2O,但是由于题目并没有如此限制,所以还可以做成:CaO+H2O=Ca(OH)2等答案。此题清新自然,不落俗套。
第 25 页,共 46页
点燃
点燃 答案:化合反应:2H2+O2 2H2O或 CaO+H2O=Ca(OH)2; 分解反应:2H2O2H2↑+O2↑或Cu(OH)2 CuO+H2O
置换反应:H2+CuOCu+H2O; 复分解反应:NaOH+HCl=NaCl+H2O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点燃 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2H2+O2 2H2O、2H2O2H2↑+O2↑、H2+CuOCu+H2O,这一问的答案根据解答者的答案不同而不同。
点悟:此题所涉及的知识涵盖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是对初中相关知识的回顾,为下面从化合价升降角度、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变式训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并注明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种? (1)三氧化硫跟水反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3)氧化铁跟盐酸反应 (4)氧化铜跟铝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铝和铜
解析:该题的命题目的是考查对化学反应四种基本类型的各类反应的涵义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并能熟练地书写常见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题时,正确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将之与四种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的定义相联系,确定各化学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答案:(1)SO3十H2OH2SO4(化合反应) (2)2KMnO4K2MnO4十MnO2+O2↑(分解反应)
(3)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 (4)3CuO+2AlA12O3+3Cu(置换反应) 题型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
【例题2】已知反应:①SO3+H2O=H2SO4 ②Cl2+H2O=HCl+HClO ③2F2+2H2O=4HF+O2 ④2Na+2H2O=2NaOH+H2↑ ⑤2Na2O2+2H2O=4NaOH+O2↑ ⑥SiO2+2NaOH=Na2SiO3+H2O
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填序号,下同);H2O被氧化的是 ,H2O被还原的是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其中的H2O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是 。
解析:反应①、⑥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未改变,所以这两个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②③④⑤都有元素得化合价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反应②⑤中,反应物H2O中得氢氧元素得化合价都未改变,则H2O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反应③中H2O中的-2价氧化合价升高,氢元素的化合价未变,则H2O被氧化;反应④中H2O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H2O被还原。如果再延伸一下,问:H2O既被还原又被氧化,则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我们可以举例:2H2O2H2↑+O2↑。 答案:(1)①⑥;③;④;②⑤
【变式训练】在2FeBr2+3Cl2=2FeCl3+2Br2的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A.Fe B.Br C.Fe和Br D.Cl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化合价升高的元素,上述反应中,Fe元素从+2价升高到+3价,Br元素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被氧化的元素是Fe和Br,选C。答案:C。 (四)反思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备选例题
【例题】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 ( )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题意:(1)A、B、C都是化合物;(2)A、B均含X元素;(3)反应生成单质X,可以推知该反应为“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即化合物A、B中X元素的化合价“一高一低”(一个高于0价、一个低于0价),两者共同作用生成X单质(化合价为0)。由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呈现正价态,不可能有负价态,因此可以肯定X不是金属元素;只有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才既可呈正价态,又可呈负价态,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归中反应。例如:2H2S+SO2=3S+2H2O,4NH3+6NO==5N2+6H2O,所以X应该是非金属,即该题的答案为B。 答案:B。
点评: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去判断一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初学者最常用的方法。但这部分与初中教材中的化合价部分联系教密切,所以高一学生应首先复习好化合价知识。只有这样你才能顺利地接受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选C或D。错误原因是:对“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性质的认识不够深入。 达标体验
1.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 A.2FeCl3+Cu=2FeCl2+CuCl2
B.
第 26 页,共 46页
C.4Fe(OH)2+O2+2H2O= 4Fe(OH)3 D.CaCO3+2HCl=CaCl2+H2O+CO2↑ 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HCl →MgCl2 B.Na →Na+ C.CO→ CO2 D.Fe3+→ Fe 3.在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钠和氯气反应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C.生石灰和水反应 D.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3.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②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③硝酸银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④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 ⑤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⑥铁与硫酸铜溶液;
⑦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⑧二氧化硫与氢氧化纳溶液; ⑨碳与氧化铜高温加热;
⑩碳与二氧化碳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课时作业
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3Cl2+6KOH=5KCl+KClO3+3H2O B.2NO2十2NaOH=NaNO3+NaNO2+H2O C.SnCl4+2H2O=SnO2+4HCl D.Al2O3+2NaOH=2NaAlO2+H2O 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
A.CaCO3+2H+ = Ca2++CO2↑+H2O B.2Fe2++Cl2 = 2Fe3++2Cl?
C.HCO3?+H+ = CO2?+H2O D.2Na+2H2O = 2Na++2OH?+H2↑
3.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的是 ( )
A.Zn+2HCl=ZnCl2+H2↑ B.2H2S+SO2=3S+2H2O
C. H2+CuO=Cu +H2O D.2H2O 2H2↑+O2↑
4.下列四类反应:①置换反应,②复分解反应,③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④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其中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只有② B、只有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
A.C→CO2 B.CO2→ CO C.CuO→Cu D.H2SO4→BaSO4 6. 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 A.2KClO32KCl+3O2↑ B.2P+5Cl2=2PCl5 C.MnO2+4HCl(浓) MnCl2十2H2O+Cl2↑ D.H2+Cl2=2HCl 7.下列变化过程中,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
A.Fe Fe2O3 B.H2SO4(浓) SO2 C.CaCO3 CO2 D.HCl FeCl2 8.初三所学的实验室制备的气体有哪几种?制备原理是什么?分别属于哪种基本类型的反应?这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哪些?
方法指引:回顾初中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并发现知识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本题同学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分割的。 9.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1)一种单质还原一种化合物 (2)一种单质氧化另一种单质
(3)一种非金属单质还原一种氧化物 (4)同一物质中一种元素氧化另一种元素 参考答案 达标体验
1.解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将化学反应划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答案:A。 2.解析: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降低。答案:D。
3.解析:四个答案都为化合反应,只有A中有化合价变化。故选A。答案:A。 4.答案:①Cu2(OH)2CO32CuO+H2O+CO2↑(分解反应) ②CO2+Ca(OH)2=CaCO3↓+H2O(复分解反应) ③AgNO3+HCl=AgCl↓+HNO3(复分解反应) ④BaCl2+H2SO4=BaSO4↓+2HCl(复分解反应)
第 27 页,共 46页
△ ⑤Na2CO3+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⑥Fe+CuSO4=Cu+FeSO4(置换反应)
⑦FeCl3+3NaOH=Fe(OH)3↓+3NaCl(复分解反应) ⑧SO2+2NaOH=Na2SO3+H2O(复分解反应) ⑨C+2CuO2Cu+CO2↑(置换反应) ⑩C+CO22CO(化合反应) 课时作业 1.解析:A中氯元素化合价从0价有升高到+5价的,有降低到-1价的;B中氮元素化合价从+4价有升高到+5价的,有降低到+3价的;都有价态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C、D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故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D。
点评:这些反应虽然都很陌生,但我们只要把握住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即观察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变则为氧化还原反应,不变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2.解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选项A、C是溶液的复分解反应,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中Fe的化合价有+2价升高到+3价,Cl的化合价有0价降低到-1价;选项D中Na的化合价有0 价升高到+1价,而H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 价;答案:BD
3.解析: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说明该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高的,有降低的。A中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B中H2S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而SO2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符合题意;C中H元素化合价升高,Cu元素化合价降低;D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O元素化合价升高。答案:B
4.解析: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和实质可以推知它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只要有单质参加或生成,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则有些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些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这样的两个反应:Na2O2+SO2=Na2SO4、NH4NO3=N2O+2H2O,虽然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但它们仍然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
5.解析:需加入氧化剂,说明自身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应表现为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A中C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4价,符合题意;B中C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2价;C中Cu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0价;D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答案:A
6.解析:氯元素被氧化,即反应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应选C。答案:C。
7.解析:需加入还原剂,说明自身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应表现为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A Fe中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3价;B中S元素化合价由+6价降低到+4价,符合;C中C、O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D中Cl的化合价也没有变化。答案:B
点评:本题易错选A,需要注意,应熟练掌握概念,提高辨析能力。
8.解析:初中实验室制备的气体有: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作为反应原理,必须牢牢记住。
①氧气:2KClO32KCl+3O2↑(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十MnO2+O2↑(分解反应)
②氢气: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 ③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 从失氧的角度来看,①中两反应,都属于还原反应,根据我们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不能割裂开来,故这两个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见解析。 9.答案:(1)Zn+2HCl (3)C+CO2
ZnCl2+H2↑ (2)2H2+O2
2H2O
2CO (4)2KMnO4K2MnO4+MnO2+O2↑(或其他合理答案)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学会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2、初步掌握根据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上,形成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用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应用。 预习探究:
1、以反应CuO+H2 △ Cu +H2O为例:从电子转移的角度:
第 28 页,共 46页
(1)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如H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如CuO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 (2)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本身被氧化。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生成的物质。 (2)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生成的物质。 4.常见氧化剂:
(1)非金属单质(如O2、Cl2等)。
(2)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 5。常见还原剂:
(1)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如Al、Zn、Fe等)。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等)。 6.氧化还原反应与科学、技术、社会:
(1)列举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等。 (2)列举氧化还原反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腐蚀等。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引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与化学反应有着密切关系。只有从微观角度来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才能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强调】本节的课标是: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4)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复习回顾】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其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
【过渡】根据化合价变化可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那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呢?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从微观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6: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一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思考哪些原子易失电子?哪些原子易得电子?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一般情况下,金属原子在反应中易失电子,非金属原子在反应中易得电子。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6: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以反应2Na+Cl2 ====2NaCl为例,观看NaCl的形成过程的flash,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降的本质原因。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并回答
【教师总结】钠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升高是由于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了一个电子,显+1价;氯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是由于氯原子在反应中得到一个电子,显-1价。元素化合价升降是由元素得或失电子所引起的。 【过渡】再以H2 + Cl2 == 2HCl为例观看HCl的形成过程的flash,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降的本质原因。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并回答
【教师总结】H2 和Cl2化合时没有电子的得失,氢氯两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共价化合物的分子由于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有差别,造成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偏离氢原子,即化合价的变化是由于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引起的。 【总结】 电子得失 电子转移 共用电子对偏移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第 29 页,共 46页
【强调】我们可以给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的角度下定义即: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凡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 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
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
↓ ↓ ↓
(本质) (特征) (反应)
【学生练习】1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化合价变化,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①PCl3+Cl2=PCl5 ②Ca(ClO)2+CO2+H2O=CaCO3↓+2HClO
③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④AgNO3+HCl=AgCl↓+HNO3
答案:①P:+3价 +5价,Cl:0价 -1价,Cl2是氧化剂,PCl3是还原剂; ③Cu:0价 +2价,N:+5价 +2价,HNO3是氧化剂,Cu是还原剂; ②、④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从得失氧角度 物质得氧的反应 物质失氧的反应 得失氧的反应 从元素化合价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元素化合价有升降升降角度 升高的反应 低的反应 的反应 从电子转移角失电子(电子对偏离)得电子(电子对偏向)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度 的反应 的反应 【过渡】初中我们学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那么从得失电子的角度如何来理解呢? 【板书】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7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1、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2)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强调】 反应中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补充并板书】2.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出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概念。 ?氧化性:氧化剂所含原子得电子而使对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填“升高”或“降低”)的性质或能使还原剂中的某元素化合价升高(填“升高”或“降低”)的性质。 ?还原性:还原性中所含原子失(填“得”或“失”)电子而使对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填“升高”或“降低”)的性质或能使氧化剂中的元素化合价降低(填“升高”或“降低”)的性质。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生成的物质。 (2)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生成的物质。 【小结】1.几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发生还原反 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得电子 化合价降低 还原产物 应(被还原) 反应物 性 质 实 质 特征 反 应 反应产物
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 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 氧化产物
2.常见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及对应的产物:
第 30 页,共 46页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最后一段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4)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和还原剂: 2.氧化性和还原性: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第 31 页,共 46页
(三)迁移应用
题型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相关概念
【例题1】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Fe+3Cl22FeCl3,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 2F2+2H2O=4HF+O2,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解析:在解第?题时,应熟知在氯化物中氯显-1价,从而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计算出变价元素Fe显+3价;对于第?题可根据化合物中,H通常显+1价,O通常显-2价,判断出不熟悉的F显-1价。这样就顺利标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还原剂也就顺利解决。 答案:?氧化剂是Cl2,还原剂是Fe;?氧化剂是F2,还原剂是H2O。
点悟:本例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的掌握情况。简言之,氧化剂被还原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还原剂被氧化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这是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重要依据。 【变式训练】在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A.KCl B.MnCl2 C.H2O D.Cl2
解析:氧化产物指的是还原剂被氧化后所得到的产物,该反应中为Cl2。答案:D。 题型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例题2】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① H2SO3+I2+H2O=2HI+H2SO4 ② 2FeCl3+2HI=2FeCl2+2HCl+I2
③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
A.H2SO3>I->Fe2+>NO B.I->Fe2+>H2SO3>NO C.Fe2+>I->H2SO3>NO D.NO>Fe2+>H2SO3>I-
解析:由反应式①可知还原性H2SO3> HI,由②可知还原性HI>FeCl2,由③可知还原性FeCl2 >NO。综合①②③得;还原性由强到弱:H2SO3>I->Fe2+>NO。答案:A
点评:氧化剂本身被还原,其生成物为还原产物,还原剂本身被氧化,其生成物为氧化产物。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概括为:左>右。
【变式训练】在S2-、Fe2+、Fe3+、Mg2+、S、I-、H+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只有还原性的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解析:从元素价态上看,具有最高正价的元素只有氧化性;具有最低价态的元素只有还原性;具有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只有氧化性的是:Fe3+、Mg2+、H+,只有还原性的是:S2-、I-,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Fe2+、S。 (四)反思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被选例题
【例题1】X、Y、Z为三种单质。已知:Y能将Z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Z又能将X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由此可以推断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①单质的氧化性:Y>Z>X; ②单质的还原性:Y>Z>X;
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X>Z>Y; ④对应离子的还原性:X>Z>Y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由于置换反应既可有金属间的置换、又可在非金属之间置换,因此X、Y、Z既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对于这两种情况,说法①②都可以是正确的;它们对应的离子,如果这些元素金属性(非金属)
第32页
性越强,则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也越弱,因此③④的说法也可以是正确的。答案:D。 点评:由于思维不够慎密、全面,只把X、Y、Z当作金属或非金属一种情况考虑,而错选了B或C。 【例题2】在氧化还原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当生成0.5molCl2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A、5:1 B、3:1 C、1:3 D、1:5
解析:由于该反应属于“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机理为:KClO3中Cl得到5个电子转化为Cl2(被还原),同样的HCl中的Cl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Cl2(被氧化),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Cl2,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氧化剂得电子数和还原剂失去电子数之比,即5:1;选择A。答案:A。
—
点评:本题常出现错误的解法即:由于反应过程中每个KClO3得到6个电子被还原为Cl,而每2个HCl失去2个电子被氧化为Cl2。根据电子得失关系守恒关系,可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选择B。这是由于不明确该反应的实质,解题过程中违背同种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变化遵循“只靠近不交叉”的原则,而错选了B。 达标体验
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比较确切的是 ( )
A.有电子转移 B.有电子升降 C.得氧或失氧 D.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2.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金属冶炼 B.燃放鞭炮 C. 食物腐败 D.点制豆腐
3.由相同条件下的三个反应:①2A-+B2=2B-+A2 ②2C-+A2=2A-+C2 ③2B-+D2=2D-+B2,由此可以推断正确的是( )
A.氧化性A2>B2>C2>D2 B.还原性C->A->B->D-
C.2A-+D2=2D-+A2 该反应可以进行 D.2C-+B2=2B-+C2该反应不能进行 4.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 A.2Na+2H2O2NaOH+H2↑ B.Cl2+H2OHCl+HClO C.2F2+2H2O4HF+O2 D.SO2+H2OH2SO3 5.在盐酸与铁钉的反应中,盐酸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被氧化 D、被还原 课时作业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B.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C.氧化剂本身被还原,具有氧化性;还原剂本身被氧化,具有还原性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一定同时存在于一个反应中 2.下列反应中,CO2作氧化剂的是( )
A.Ca(OH)2+CO2=CaCO3↓+H2O B.CO2+C2CO C.2Fe2O3+3C4Fe+3CO2↑ D.C+2H2O2H2+CO2 3.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
A.Fe2O3 →Fe B.Cu →Cu(NO3)2 C.SO3→ H2SO4 D.H2SO4 →SO3
++
4.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为+
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
第33页
素C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5.在2K+S=K2S 的反应中K元素( ), S元素( )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 C.发生电子对偏向 D.发生电子对偏离 6.在2H2+O2
2H2O的反应中H元素( ),O元素( )
A.被还原 B.被氧化 C.发生电子对偏向 D.发生电子对偏离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失电子多的还原剂,还原性就强
D.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此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8.1962年,英国化学家将PtF6和Xe(氙)适量混合后,首次制得稀有气体化合物六氟合铂酸氙:Xe+PtF6→XePtF6。有关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Xe是氧化剂 B.PtF6是氧化剂
C.PtF6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9.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失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B.物质在变化中失去了电子,此物质是氧化剂
C.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即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发生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错误!未指定书签。0.下列说法中,能够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电子转移 B.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化合价变化 C.反应前后,是否有氧元素参加 D.反应前后,是否有氢元素参加 11.根据下列物质中S的化合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2S具有氧化性 B.H2SO4具有还原性 C.H2SO4具有氧化性 D.H2S具有还原性 12.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BaCl2溶液中滴入稀H2SO4 B.盐酸和氧化镁 C.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 D.氢气还原氧化铜
13.选择符合下列问题的化学反应,把下列反应方程式的编号填入括号内:①属于既不是分解反应,又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②属于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③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④只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HCO3)2
△ CaCO3+H2O+CO2↑ B.2H2+O2
点燃 2H2O C.2KClO3
MnO2 △ 2KCl+3O2↑
D.CaCO3+2HCl=CaCl2+H2O+CO2↑ E.CaO+CO2=CaCO3
F.Cl2+2KI=2KCl+I2 G.2Na2O2+2H2O=4NaOH+O2↑
△ 14.(4分)已知①H2SO4(浓)+2HBr
SO2↑+Br2↑+2H2O
②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第34页
③5Br2+2P+8H2O=10HBr+2H3PO4
△ ④NaCl(固)+H2SO4(浓)
NaHSO4+HCl↑
判断H2SO4(浓),KMnO4,H3PO4,Br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强弱________________
15.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1)请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是m,则每份试样X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用m表示) 参考答案 达标体验
1.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元素化合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转移。答案:A。 2.解析:点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性质,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
3.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着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同样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若能发生也不能违背此规律,选项C正是此规律的应用。答案:BC。
4.解析:A.H2O作氧化剂,B.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D非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
5.解析:因反应中HCl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HCl作氧化剂;同时有盐FeCl2生成,盐酸又体现酸性。答案:AD。 课时作业:
1.解析:牢记一句话:“还原剂,被氧化,失去电子,升高价”。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同时发生。答案:D。
2.解析:CO2作氧化剂,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应降低,所以应选B。答案:B。
3.解析:抓住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才”:元素化合价降低,且注意象KClO3→KCl这样的反应,虽表现化合价降低,但无需加还原剂,因KClO3自身可分解。答案:A。
++
4.解析: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为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
++
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维生素C所起的作用必定是将Fe3离子重新转变为Fe2离子,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答案:D
5.解析:标出反应前后的化合价:S由0价降低到-2价,K由0价升高到+1价,且K2S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所以发生了电子的得失而非电子对的偏移。答案:B;A。
6.解析:产物H2O为共价化合物,形成时发生了电子对的偏移。答案:BD;AC。
7.解析:A.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氧化性,但氧化性不一定很强。如:Cl、H3O4、2O4等的氧化性
+-
就很弱。B.Fe2铁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故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MnO4中锰元素是最高价具有很强的氧化性。C.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数目无关,而与得失电子的难易有关。如:Na的还原性强于Al,但1个Na原子失去1个电子而1个Al原子失去3个电子。D.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其中→,氯元素被氧化;Zn+2HCl=ZnCl2+H2↑,其中,→,H元素被还原。这两个例子同时说明物质的性质应该是组成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答案: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元素化合价与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间的关系,四个选项都有一定的迷惑性,解题时注意牢记元素化合价与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间的关系规律并结合实例,不难解决。
第35页
8.解析:本题考查将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应用于新情境的能力。题给信息提供了稀有气体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实例,突破了稀有气体“惰性”、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传统认识,并要求分析该反应的特征与氧化还原关系。解决本题的突破口是根据化学式XePtF6及化合价法则,确定出Xe的化合价为+2价(注:Pt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为偶数)。答案:B
9.解析: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叫还原剂;得到电子的物质叫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是否发生化合价升降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答案:AC。 10.解析: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既可以根据特征化合价变化又可以根据其实质电子转移。答案:AB。
11.解析:一般的说,氧化剂含有较高价态的元素,还原剂含有较低价态的元素。变价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记忆为:“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答案:AB
12.解析:A项Ba2++SO42-=BaSO4↓;B项6H++Fe2O3=2Fe3++3H2O,它们都是离子反应但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Fe+Cu2+=Cu+Fe2+,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答案:C。
13.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学反应类型的关系可分析A:分解反应,无单质生成,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C有单质反应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E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F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G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任何反应类型。 答案:①D、E ②C ③G ④E 14.解析:由反应①可知氧化性H2SO4(浓)>Br2,由反应②可知氧化性:KMnO4>Cl2,由反应③可知Br2>H3PO4,反应④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即浓H2SO4不能将-1价的氯元素氧化,再与反应②对比KMnO4可将Cl元素由-1价氧化到0价,由此可知氧化性KMnO4>H2SO(浓),综上所述可得出答案。答案:KMnO4>H2SO(浓)>Br2>H3PO4 4415.解析:由题图示分析如下:
答案:(1)Cu+Fe===Cu+Fe、2H+Fe===H2↑+Fe (2)0.625 m(或
2+2+
+
2+
5m) 8单元复习
(一)回顾概括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系属于混合物,它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分散系又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3.胶体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的分散系。胶体与溶液、浊液在性质上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第36页
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利用丁达尔效应。
制备Fe(OH)3胶体——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滴人(先慢后快)沸水中,所形成的液体与我们所熟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性质是不同的,红褐色透明液体。 FeCl3+3H20 △ Fe(OH)3(胶体)+3HCl
胶体具有许多性质,在工业、农业、科研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应用。 二、物质的变化
1、物质变化的分类
物理变化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 物质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的 变化 离子反应 化学变化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离子参加 非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溶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2)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
(4)酸碱盐的概念:
+
①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
②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③盐: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5)离子方程式:
①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②书写方法:写、拆、删、查。
③意义:不仅可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具体反应,还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6)离子反应:
①概念:在水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②分类:
a 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水(即难电离的物质)生成。三者具备其一即可。
b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3、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凡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本质: 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3)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4)几组概念:
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a、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第37页
b、还原反应: 物质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②氧化剂和还原剂
a、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
b、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本身被氧化。
③氧化性和还原性:
a、氧化性:氧化剂所含原子得电子而使对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填“升高”或“降低”)的性质或能使还原剂中的某元素化合价升高(填“升高”或“降低”)的性质。
b、还原性:还原性中所含原子失(填“得”或“失”)电子而使对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填“升高”或“降低”)的性质或能使氧化剂中的元素化合价降低(填“升高”或“降低”)的性质。 ④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a、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生成的物质。 b、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生成的物质。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6) 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关系。
(离子参与且有化合价的变动)
(二)专题盘点
一、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对离子反应没有明确的下定义,在高一教材中,指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举例说明了离子反应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在高三教材中,又指出了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少,详细分析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可以认为,中学里所指的离子反应就是反应物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反应,反应中有电解质参加,且电解质发生了电离,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反应一般在水溶液中进行,可以是复分解反应,也可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可以根据书写离子反应的常见错误总结出若干条,通过练习,形成经验。 如“三看”、“五查”。
具体说明如下:
一看:反应是否在溶液中进行。如果反应不再溶液中进行,写出的离子方程式肯定是错误的,如实验室用消石灰与氯化铵共热制氨气,铜跟浓硫酸反应都写不出离子方程式。
二看:反应能否进行。根据有关的反应规律判断,反应不能进行,写出的离子方程式肯定是错误的。如在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铜片放入盐酸溶液中,都写不出离子方程式。
三看: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产物不正确,写出的离子方程式肯定是错误的。如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漏写水,铁跟盐酸反应产物中有铁离子,这样的离子方程式一定是错误的。
一查:离子符号与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该撤的没有撤,不该撤的撤了。在离子方程式中只能把
第38页
强酸、强碱、易溶盐这些强电解质拆写成离子形式(须记住溶解性表中常见的难溶和易溶物质)。此外,微溶的强电解质若在生成物中且沉淀下来应写其化学式;在反应物中若处于溶液状态应写成离子形式,若
2+-处于混浊或固态时,应写其化学式。如澄清石灰水(或叙述为Ca(OH)2溶液)写成Ca+2OH,Ca(OH)2悬浊
-+2-----液、消石灰(或石灰乳)应写成Ca(OH)2;酸式盐中只有HSO4可拆写为H和SO4,而HCO3、HSO3、HS、H2PO4、
2-HPO4 不能拆;浓硫酸写成分子式,浓盐酸、浓硝酸拆开成离子形式。;铵盐与强碱在水中反应,若加热
或在浓溶液中,产物应写作
NH3↑+H2O,不加热则写作NH3·H2O。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实验室制NH3等。总的来说,某物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该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化学式(或分子式),关键是看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
二查:等号、可逆符号、气体符号、沉淀符号使用是否恰当,及离子符号写成价态符号等。 三查:质量、原子和电荷是否守恒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 四查:有同种离子是否合并和化学计量数能约分是否约分。
五查:反应物量的比是否符合实际。题设条件往往有“过量”、“少量”、“适量”、“任意量”、“滴加顺序”等字眼,解题时要特别留心。 二、离子反应的正误判断:
离子共存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重现率极高,主要有两类题型,即选择题和推断填空题。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若离子之间的反应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这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1)生成难溶物质;(2)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3)生成挥发性物质(如CO2、HCl等). 离子反应若属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发生条件应遵照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
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能判断反应能否发生,且可以判断离子间是否可以共存。 2、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
离子之间能否大量共存,实际是判断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若不发生反应即可共存,若反应则不能共存。
(1)在强酸性条件下(即有大量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OH-(大量)、CO32-、HCO3-、S2-、HS-、SO32-、HSO3--+
等,即:OH和弱酸的酸根、弱酸的根式根离子不能与H共存。
(2)在强碱性条件下(即有大量O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H+(大量)、HCO3-、HS-、HSO3-、NH4+、Mg2+、
+-
Al3+、Fe2+、Fe3+、Cu2+等,即:H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弱碱的阳离子不能与OH共存。
(3)相互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间不能共存,如Ag+跟Cl-、Br-、I-,Ba2+跟CO32-、SO42-、SO32-、PO43-,H+和SiO32-等。
(4)相互反应生成气体的离子间不能共存,如H+跟HSO3-、HCO3-、HS-,OH-和NH4+(加热)等。 (5)相互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的离子间不能共存,如H+跟F-、ClO-、CH3COO-,OH-和NH4+等。
(6)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不能共存,如H+跟NO3-、Fe2+,H+跟MnO4-、Cl-,S2-跟ClO-、H+(OH-),Fe3+跟I-或S2-,H+跟S2O32-,H+跟S2-、SO32-等。
(7)离子间发生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的不能大量共存,如S2-和Al3+,Fe3+和CO32- (HCO3-),Al3+和CO32-(HCO3-),NH4+和SiO32-等。
(8)离子间能相互形成络合物的不能共存,如Fe3+和SCN-,Fe3+和C6H5O-等。 3. 在解题时,结合具体问题,还要把握以下几点:
(1)首先要注意审题,除考虑离子间能否发生反应外,还必须考虑限制条件,像①溶液的酸碱性环境怎样,②溶液的颜色情况,③溶液是否透明,④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对隐含条件型问题,必须先将隐含条件揭示出来,比如题目表述为:“在与Al反应能生成H2的溶液中”等,你要判断清楚溶液的酸碱性,
第39页
然后考虑离子间的反应情况。又如题目是要求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要看清楚。
(2)注意前后(题干条件、要求与选项)联系,不要丢三落四,思维要严谨。 三、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五规律
(1)表现性质的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的规律
(3)反应先后的一般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4)价态归中的规律:含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这里的中间价可以相同(谓之“靠拢”),也可以不同——但此时必是高价转变成较高中间价,低价转变成较低中间价(谓之“不相错”)。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5)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写成通式: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一般的说,氧化剂含有较高价态的元素,还原剂含有较低价态的元素。变价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记忆为:“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 (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增强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其一般的反应规律是:“上左下右可反应,隔之愈远愈易行”。
(4)根据变价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得程度判断:如:2Fe+3Cl2=2FeCl3;Fe+S=FeS。根据变价金属元素Fe被氧化的程度:被Cl2氧化成+3价,而S只能把其氧化成+2价,判断氧化性:Cl2>S。 (5)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反应条件)来判断:如:①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②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前者比后者容易,可判断氧化性:KMnO4 >MnO2 。
(三)拓展创新
题型一、胶体的性质
【例题1】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胶体产生丁达尔现象是由胶粒的大小决定的。
第40页
C、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即得Fe(OH)3胶体。 D、胶体带电荷,溶液不带电荷。 解析:胶体不一定都是透明的;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颗粒直径的大小,当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时,即形成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任何分散系都是电中性的。答案:BC 题型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例题2】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氨气通入醋酸 CH3COOH + NH3 = CH3COO+NH4
--
B.碳酸氢镁溶液中加过量石灰水 Mg2++2HCO3+Ca2++2OH=CaCO3↓+2H2O+MgCO3↓ C、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D、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2+-2-
解析:当 Mg遇到OH和CO3时应该生成更难溶的Mg(OH)2沉淀,B错误;澄清石灰水应该写成离子的形式,C不正确;铜与稀硫酸不反应,D也不正确。答案:A 题型三、离子共存
【例题3】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
++--++--
A.Ba2,Fe3,Br,NO3 B.Na,Ca2,HCO3,NO3
++-+++--
C.Al3,NH4,SO42,Na D.Na,K,NO3,SO42
+-
解析:A项中Fe3在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项中HCO3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C
++
项中Al3和NH4在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答案:D 题型四、氧化还原反应
【例题4】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 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解析:本题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命题背景,考查考生将书本知识与提给信息相联系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所给反应可知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从+5价将为+4价,每imolKClO3得到imol电子,而被还原成为ClO2,ClO2是还原产物;H2C2O4中碳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4价,H2C2O4作还原剂被氧化。故本题答案为AC.。答案:AC
(四)直击高考(说明:以下是与本章有关的近三年的各地高考试题,略有改动或删减。) 题型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1、(07全国Ⅰ)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 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
解析:由方程式不难看出,此反应中氧化剂为Cu(IO3)2,根据反应前后的价态变化即Cu:+2价 +1价,I:+5价 0价可知1mol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为1mol+5×2mol=11mol。答案:B. 2、(07全国Ⅰ)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解析:根据A、B、C、D选项中4中物质的分解反应方程式不难得出答案。答案:A 3、(07宁夏)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 :7 B.7 :1 C.7 :8 D.8 :7
第41页
解析:设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x,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知a/56×2=a/64×2+2x,解得x=a/448,则参加反应的CuSO4与H2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64:a/448=7:1。答案:B 4、(06高考全国Ⅱ理综)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H2O IO3-→I2 MnO4-→Mn2+ HNO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H2O2 B.IO3- C.MnO4- D.HNO2
解析:可以设所有的氧化剂均为1mol,则它们氧化生成的I2分别为n1=2/2mol=1mol(H2O2);n2=5/2mol=2.5mol( IO3-);n3=5/2mol=2.5mol( MnO4-);n4=1/2mol=0.5mol(HNO2)。显然IO3-、MnO4-能氧化生成的I2最多,但是IO3-的还有产物也是I2,因此它得到的I2最多。答案:B 5、(06高考广东化学)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A.O3+2KI+H2O==2KOH+I2+O2
B.2CH3COOH+Cu(ClO)2===2HClO+Cu(CH3COO)2 C.I2+2NaClO3===2NaIO3+Cl2
D.4HCl+MnO2===MnCl2+Cl2↑+2H2O
解析:在A选项中,氧化剂是O3,而还原剂是KI,且全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在B选项中化学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在C选项中,氧化剂是NaClO3,而还原剂是I2,且全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2:1;在D选项中,氧化剂是MnO2,而还原剂是HCl,这是一个部分被氧化的化学反应,其中只有一半的HCl被氧化,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答案:AD
题型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6、(07全国Ⅱ)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C+ H2O
CO2+ 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解析:根据4个反应中H2O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知,只有A中H2O中的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到0价,得电子,作氧化剂。 答案:A
题型三、离子方程式的判断 7、(07上海)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
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
C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
D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
解析:通入少量SO2不可能产生HSO3,A错;氨水是弱碱,其离子方程式中应用“NH3·H2O”表示,C错;碳酸钙是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应用“CaCO3”表示,D错。答案:B 8、(06高考江苏化学)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C.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MnO2+2H++2Cl-D.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Cl2↑+Mn2++H2O
第42页
解析:在A选项中,Fe(OH)3是胶体而不是沉淀,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在B选项中小苏打即为NaHCO3,和胃酸(HCl)反应时它们都可以拆开。在C选项中,电荷、质量都守恒,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Cl2↑+Mn2++2H2O;在D选项中电荷不守恒,其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答案:B 9、(2005年江苏化学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HCO3-+Ca2++OH-===CaCO3↓+H2O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溶液混合加热 OH-+NH4+H2O+NH3↑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H++OH-===H2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Cu+2H++2NO3-===Cu2++2NO↑+H2O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说法正确。碳酸氢钠与石灰水的反应与反应物的用量有关,若
-
Ca(OH)2不足,则发生反应 2HCO3-+Ca2++2OH-===CaCO3↓+2H2O+CO32;若Ca(OH)2过量,则反应为
HCO3-+Ca2++OH-===CaCO3↓+H2O,所以A不正确;氢氧化镁难溶于水,改写时应用化学式来表示,因此C也不正确;在D选项中电荷不守恒。答案:B 题型四、离子共存
-
10、(07江苏)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于组是
+--++-++-+
A.K、Br、CO32 B.Al3、H、MnO4 C.NH4、Fe3、SO42 D.Ag、+-Cu2、NO3
-++
解析:从题干要求看,溶液中的离子应该不能和Cl反应,不能与NH3反应,而选项B中的Al3、H与NH3
+-+++
反应,C中Fe3与NH3反应,D中的Cl与Ag反应,Ag、Cu2与NH3反应。答案:A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题 第1卷(选择题 共48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48分)。 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Al2(SO4)3 =2Al3+ + 3SO42- B.AlCl3 = Al3+ +Cl3-
C. Mg(NO3)2 = Mg+2 +2NO3- D.KMnO4 =K+ +Mn7+ +4O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B.液态氯化氢能导电
C.液态氯化钠能导电 D.熔融的液态钠是电解质 3.下列反应中,铁元素被氧化的是( )
A.FeS +2HCl = FeCl2 + H2S↑ B. Fe +H2SO4 = FeSO4 +H2↑ C. FeO + 2HCl =FeCl2 +H2O D. Fe2O3 +3CO = 2Fe +3CO2 4.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 CO32- + 2H+ = H2O +CO2 ↑ 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 2Fe +6H+ = 2Fe3+ +3H2 ↑ C. 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 CO32- + 2H+ = H2O +CO2 ↑ 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 OH- =H2O 5.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是( ) A.稀硫酸不是分散系
B.一种分散系里只有分散质和分散剂两种物质 C.分散剂一定是液体
第43页
D.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气、液、固态),有9种组合方式的 6.下列各组,可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是( )
A.Na2CO3 、Na2SO4、K2CO3、K2SO4 B.石灰石、氯化镁、碳酸、溴化钾 C.干冰、一氧化碳、石墨、金刚石 D.氢气、盐酸、苛性碱、小苏打 7.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时,有气体生成的是( ) A. Na+ 、 Ag+ 、CO32- 、Cl- B. K+ 、 Ba2+ 、 SO42- 、 Cl-
C. Na+ 、 K+ 、CO32- 、Cl- D. Na+ 、K+ 、 Cl- 、 SO42-
8.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是因为铁能与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反应,在该反应中,铁作(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被还原 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9.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或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冷水 B.煮沸的蒸馏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10.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该物质是氧化剂 B.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
C.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其产物为氧化产物
D.得到电子的物质被还原,元素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
11.在反应3Cl2+6KOH=5KCl+KClO3+3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5 B.5:1 C.1:3 D.1:2
+++
12.R、X、Y和Z是四种元素,它们常见化合价均为+2,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
++
+Z2===Y2+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 A.R2>X2>Z2>Y2 B.X2>R2>X2>Z2
++++++++ C.Y2>Z2>R2>X2 D.Z2>X2>R2>Y2
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6分) 13.(8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相应问题。
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不是以单质金属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二价铁离子的二价铁盐,如硫酸亚铁(FeSO4)。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 (1)人体中经常进行
的转化,A中Fe2+做 剂,B中Fe3+做 剂。
(2) “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做 剂,具有 性。
++++
14.(8分)A、B、C、D四种可溶性盐,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Na、Ag、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
----
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某一种。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2)向(1)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有沉淀生成,D盐有无色无味气体溢出。则它们的化学式应为:A、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 15.(20分)X、Y、Z三种物质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第44页
(1)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 、Y 、Z 试剂甲 ,试剂乙 。
(2)写出上述各步反应①~⑤的离子方程式:
① ;② ; ③ ;④ ; ⑤ 。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一个小题,共16分)
16.已知X为FeO和CuO的混合物,取两份等质量的X样品进行下列实验:
(1)写出①、②和③步所有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2)设从③步所得固体D的质量为32 g,溶液E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气体F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 L,试计算取用的每份X的质量和X中FeO与CuO的质量比。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1、解析:BCD的正确写法为:AlCl3=Al3++3Cl;Mg(NO3)2=Mg2++2NO3;KMnO4=K++MnO4。答案:A。 2、解析:是否是电解质应从“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这一根本去判断,A中与水溶性无直接关系,如酒精、蔗糖等虽可溶于水,但都为非电解质;B中液态HCl中存在的是HCl分子,无离子,不导电;D中Na为单质,不是电解质。答案:C。
3、解析:根据被氧化时,应表现为化合价升高来判断。答案:B。
4、答案:A。解析:B中Fe与稀硫酸反应只能生成Fe2+;C中CaCO3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应写成化学式;D中
--因生成BaSO4这一不溶性的沉淀,但在方程式中为出现,正确的写法是:2H++SO42+Ba2++2OH=BaSO4↓+2H2O。 5、解析:稀硫酸是一种溶液,为分散系的一种;选项B中可以说“一种分散系里一定有分散质和分散剂两类物质,而可是多种物质”;分散剂可以是任一状态。答案:D。
6、解析:交叉分类法的分类依据是:某一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别属于不同的属类。答案:A。
---7、解析:A中Ag+和Cl、CO32不能共存,生成沉淀;B中Ba2+和SO42会生成BaSO4沉淀而不能共存;D中离子间能共存,但加入硫酸时,不产生气体。答案:C。
8、解析: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为还原剂。答案:B。
9、解析:Fe(OH)3胶体的制备可由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为止。答案:B。 10、解析: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几个基本概念和关系,失电子的物质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它是还原剂,A错;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B错;氧化剂所对应产物为还原物,C错,D对。答案:D。
第45页
11、。解析:该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为的氯原子对应的产物KCO3是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为的氯原子生成的产物KCl是还原产物,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5。答案:A
2+2+2+2
12、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由化学方程式比较氧化性大小关系。由X+Z===X+Z可知,氧化性:X>Z+2+2+2+2+2+2+2+
;由Y+Z===Y+Z可知,氧化性Z>Y。又由R与X反应可知,氧化性R>X。故四种阳离子的氧
2+2+2+2+
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R>X>Z>Y。答案:A
13、解析:?中Fe2+转化为Fe3+,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Fe2+作还原剂;而Fe3+转化为Fe2+,化合价降低,所以Fe3+作氧化剂。
?维生素C能将Fe3+转化为Fe2+,使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维生素C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答案:(1)还原 氧化 (2)还原 还原
+--+
14、解析:首先,题目中易忽略的条件:四只可溶性盐,由此推断:Ba2不能与SO42和CO32组合;Ag
-+-
只能与NO3组合;Cu2不与CO32组合。所以四种盐只能为:AgNO3、BaCl2、CuSO4、Na2CO3。由(1)可知,C为铜盐,即CuSO4;由(2)可知B为AgNO3、D为Na2CO3,则A只能为BaCl2。本题既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性质,又考查了同学们的推断、综合能力,推断中还要兼顾离子大量共存情况,有时还要用“淘汰和剩余”的思维方式。
答案:BaCl2、AgNO3、CuSO4、Na2CO3。
15、解析:由转化关系知X中应含有Mg2+,所以Y就是Mg(OH)2;Z是MgCl2;MgCl2只有和AgNO3反应才能得到Mg(NO3)2,所以试剂乙是AgNO3;Ba(NO3)2只有和 MgSO4反应才能得到Mg(NO3)2,所以X是 MgSO4; MgSO4 要想得到MgCl2,只有和BaCl2反应,因此试剂甲是BaCl2。
答案:?X: MgSO4 Y : Mg(OH)2 Z: MgCl2 试剂甲 BaCl2 试剂乙 AgNO3 ?① SO42- +Ba2+ =BaSO4↓ ②Mg2+ +2OH- = Mg(OH)2↓ ③Mg(OH)2 +2H+ = Mg2+ +2H2O ④Ag+ + Cl- =AgCl↓
⑤SO42- +Ba2+ =BaSO4↓
16、解析:(1)A是CuCl2、FeCl2、HCl三种物质的混合液,B能与A反应,则应是铁和铜的混合物,C为CO2。F应为H2,则D是铜,E为FeCl2和HCl的混合液。
(2)m(CuO)=
32 g?0.5-1
×80 g·mol=20 g ?164 g?mol5.6 L=0.25 mol,n(FeO)=0.25 mol+0.25 mol=0.5 mol
22.4 mol?L?1-
n(FeO)=0.5 mol×72 g·mol1=36 g
答案:(1)CuO+2H+===Cu2++H2O,FeO+2H+===Fe2++H2O CuO+CO===Cu+CO2,FeO+CO===Fe
+CO2 Fe+Cu2+===Cu+Fe2+,Fe+2H+===Fe2++H2↑ (2)X质量为56 g,FeO与CuO的质量比为9∶5
n(H2)=
第46页
11、。解析:该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为的氯原子对应的产物KCO3是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为的氯原子生成的产物KCl是还原产物,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5。答案:A
2+2+2+2
12、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由化学方程式比较氧化性大小关系。由X+Z===X+Z可知,氧化性:X>Z+2+2+2+2+2+2+2+
;由Y+Z===Y+Z可知,氧化性Z>Y。又由R与X反应可知,氧化性R>X。故四种阳离子的氧
2+2+2+2+
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R>X>Z>Y。答案:A
13、解析:?中Fe2+转化为Fe3+,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Fe2+作还原剂;而Fe3+转化为Fe2+,化合价降低,所以Fe3+作氧化剂。
?维生素C能将Fe3+转化为Fe2+,使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维生素C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答案:(1)还原 氧化 (2)还原 还原
+--+
14、解析:首先,题目中易忽略的条件:四只可溶性盐,由此推断:Ba2不能与SO42和CO32组合;Ag
-+-
只能与NO3组合;Cu2不与CO32组合。所以四种盐只能为:AgNO3、BaCl2、CuSO4、Na2CO3。由(1)可知,C为铜盐,即CuSO4;由(2)可知B为AgNO3、D为Na2CO3,则A只能为BaCl2。本题既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性质,又考查了同学们的推断、综合能力,推断中还要兼顾离子大量共存情况,有时还要用“淘汰和剩余”的思维方式。
答案:BaCl2、AgNO3、CuSO4、Na2CO3。
15、解析:由转化关系知X中应含有Mg2+,所以Y就是Mg(OH)2;Z是MgCl2;MgCl2只有和AgNO3反应才能得到Mg(NO3)2,所以试剂乙是AgNO3;Ba(NO3)2只有和 MgSO4反应才能得到Mg(NO3)2,所以X是 MgSO4; MgSO4 要想得到MgCl2,只有和BaCl2反应,因此试剂甲是BaCl2。
答案:?X: MgSO4 Y : Mg(OH)2 Z: MgCl2 试剂甲 BaCl2 试剂乙 AgNO3 ?① SO42- +Ba2+ =BaSO4↓ ②Mg2+ +2OH- = Mg(OH)2↓ ③Mg(OH)2 +2H+ = Mg2+ +2H2O ④Ag+ + Cl- =AgCl↓
⑤SO42- +Ba2+ =BaSO4↓
16、解析:(1)A是CuCl2、FeCl2、HCl三种物质的混合液,B能与A反应,则应是铁和铜的混合物,C为CO2。F应为H2,则D是铜,E为FeCl2和HCl的混合液。
(2)m(CuO)=
32 g?0.5-1
×80 g·mol=20 g ?164 g?mol5.6 L=0.25 mol,n(FeO)=0.25 mol+0.25 mol=0.5 mol
22.4 mol?L?1-
n(FeO)=0.5 mol×72 g·mol1=36 g
答案:(1)CuO+2H+===Cu2++H2O,FeO+2H+===Fe2++H2O CuO+CO===Cu+CO2,FeO+CO===Fe
+CO2 Fe+Cu2+===Cu+Fe2+,Fe+2H+===Fe2++H2↑ (2)X质量为56 g,FeO与CuO的质量比为9∶5
n(H2)=
第46页
正在阅读: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 -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同步学案04-05
快乐是什么作文600字06-27
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及奖励暂行办法06-10
关于转发《江苏省财政厅关于颁发〈江苏省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的通知10-31
园林管理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09-26
申请报告正文12-30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0休克(张静)07-12
6条日本名人名言05-15
家乡美作文550字06-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化学
- 必修
- 教案
- 高一
- 同步
- 物质
- 变化
- 及其
- 第二章
- 五年级上册数学书上题
- TDA2009高保真BTL放大器
- 法律文化2014电大网考作业答案
-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 如何培养企业员工队伍的团队精神
- 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研究毕业设计2511696
- 入院72小时谈话记录(老年科)
- 养老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印尼1999年建筑服务法中文版
- 当今中国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
- Matlab实验报告
- 材料成型设备复习资料--课后习题部分
- 选择图纸、图形比例、字体、图线及尺寸标注
- 接触网工中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资料
- 审计基础综合复习题
- 传播学概论 - 后五张卷子简答论述题
- 交质监发679号 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考核评价标准分析
- 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关系辨析
- 发展中国家权力腐败的特征及其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