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级安全培训试题(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7-12 05: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XXXX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新进员工车间级安全培训测试题

部门: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把正确选项填括号里,每题4分) 1、进入生产车间,我司要求必须( )。

A.戴安全帽 B. 穿防尘服 C.戴耳塞、护目镜 D.穿绝缘鞋 2、我司对新进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分成( )级。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3、“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 )。

B.违规检修 B.违规生产 C.违反操作规程 D.违反劳动纪律 4、机械设备出现异常时,我们应该( )。 A.报告给主任、主管 B.视而不见,任其发展 C.自己动手拆卸维修 D.直接关掉电闸、气阀 5、发生火灾的三要素是指可燃物、( )和引火源。 A.助燃物 B.风 C. 电线 D.明火 6、使用干粉灭火器时,人应站在( )。

A.上风向 B.下风向 C.无一定位置 D.喜欢站哪就站哪 7、作为生产现场操作员工,我们应该( )。 A.按照师傅教的操作 B.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C.按照自己的理解操作 D.随机应变操作

8、发生安全事故时,迅速拨打报警电话是:匪警、火警、交通事故、急救依次的电话顺序是( )。

A.110、122、120、119 B.110、119、122、120 C.110、119、120、122 D.119、110、122、120 9、我司提倡的工作作风是( )。 A.用心做食品 B.团结就是力量

C.至真至味、成就精彩 D.干、就是现在、立刻、马上

10、上班( )分钟之后打卡,视为迟到,提前( )分钟下班视为早退。 A .10 10 B.5 10 C.5 5 D.10 5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请把正确选项填括号里,每个选项1分,填错不得分,每题4分)

1、当员工发生符合下列那种情况时,公司可以辞退员工( )。 A、严重违反劳动纪律 B、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经济损失 C、贪污、盗窃、赌博、营私舞弊 D、无理取闹、打架斗殴 E、向公司提出的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下列哪些属于危险、有害因素?( )。

A、高温的蒸汽保温层破损 B、高温的液体、油品飞溅 C、安全通道、消防通道阻塞 D、“跑、冒、滴、漏”现象 E、电线绝缘层破损

3、机械设备出现异常和故障的征兆有哪些?( )。 A、设备内部出现异响 B、设备表面异常升温

C、设备突然自动停机 D、管道上压力表指针波动较大

E、出现绝缘材料烧毁的焦煳味

4、火场逃生的方法有( )。

A、用手巾,手帕捂鼻护嘴 B、遮盖身体

C、寻找避难处所 D、利用疏散通道逃生 E、往人多的地方逃生

5、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按照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 “四不放过”是指:( )。

A、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B、事故责任人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 C、事故报告没有上报不放过 D、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E、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三、判断题(请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每题4分) 1、非吸烟区禁止吸烟。 ( )

2、“7S”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公司形象,提高员工素养。 ( ) 3、可以用水来扑灭电气设备产生的火灾。 ( )

4、发现人员身上大面烫伤后立即脱去衣服,并用冷水冲洗。 ( )

5、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

被伤害。 ( )

6、转正后的车间员工可以随时提出辞职申请,随时离开公司。 ( ) 7、员工未经批准离开公司或者不上班,算旷工,三天以上,算自动离职。 ( ) 8、生产员工只要人来上班,打不打卡无所谓,或者找人代打卡。( ) 9、下班离开时可以不关门窗,方便第二天上班。( )

10、一天之内的调休由部门负责人批准;一天以上由总经理批准。( ) 四、简答题(20分)

1、简述什么是现场“7S”管理?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怎么使用干粉灭火器?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DAA 6-10:ABBD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DE 4.ABCD 5.ABDE 三、判断题: 1-5: √√××√ 6-10:×√××√ 四、简答题:

1.“7S管理”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 个人看法(略)

2. (1)使用前要将瓶体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2)除掉铅封,拔掉保险销。 (3)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 (4)然后对着火苗根部压下压把进行灭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e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