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12-05 06: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授课内容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四节——《动能和势能》。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并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继续发展,具有成年人那种从众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的能力,以及假设推理的能力。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事物的兴趣更浓,但也有不扎实的地

方。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积极,求知欲望较强。

(三)教学目标

第1页 共7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五)教学难点:势能的概念

第2页 共7页

二、教法分析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如下的教

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提问引导法。

三、学法分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和技能,我采用了如下的学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大玻璃球、小玻璃球、小木块、斜面、橡皮筋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环节安排中注重了知识点的条理性和层次性。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了密切联系实际,从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引入以及结论的出现,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实际探究为主线,具有

一定的启发性。 (一)导入新知

第3页 共7页

能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但它比较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认识它比较困难。应紧扣教材,从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来认识能量。举一些学生很好理解的例子,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一)动能

由学生熟悉的实际情景来认识物体能够做功。通过学生分析总结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得出这些物体具有的能是同一种能,即动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得出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让学生说出一些具有动能的物体,加深对动能的理解。知道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

4、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一样吗?让同学知道动能有大有小。然后通过两个新闻资料,让学生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

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启发学生得出,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

动的速度有关。

5、学生实验:利用桌上的斜面、小球、小方块来探究动能的大

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6、交流归纳

第4页 共7页

(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试验、概括总结的

能力)

7、思考:高速公路上的限速为什么不一样呀? (通过了解社会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应用能力)

(二)重力势能

1、启发归纳:通过观看两个大石头的图片,想象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怎样的?这样可以体会到被举高的物体能够做功,得出重力势能

的概念。

2、引导思考:观看重力势能的一个应用图片,提问打桩机为什么做的又高又大呢?引导学生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

有关?

3、鼓励学生自己课下完成实验探究:重力势能可能与什么因素

有关? (三)弹性势能

1、启发归纳:学生对弹性势能的实例比较熟悉,通过几组有关弹性势能的图片,参考重力势能的概念,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弹性势能

的概念。

2、得出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第5页 共7页

3、动手做做:把橡皮筋套在手指上,拉开橡皮筋后放手,弹开小木块,根据拉开的程度不同,观察几次弹开的情况。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然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

体的材料有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回忆和概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根据时间合理安排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及研究能

力)

第6页 共7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da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