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学习体会

更新时间:2024-06-23 09: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学习体会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的背景、内涵和意义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的背景

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社会管理”将成为各级政府和干部在相当长时期内要努力破解的重大课题。

(二)社会管理之内涵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之本质 社会管理,是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它的核心是人。千难万难,读懂了“人”这篇文章就不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根本的就是把“以人为本、服务为

1

先”的理念贯穿到制度设计、方法创新和具体执行中,使民心有力凝聚、民生不断改善、民众日益富裕、民智得到启迪。当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活力蓬勃迸发,社会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举世罕有,史无前例。要从现实的重重挑战中突围,实现社会管理与经济快速增长协调,开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握两个关键词:?创新?和?民本?。

关于?创新?,问题不断出现,新老矛盾叠加交织,可以说,特定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其就是社会管理要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这其中,首先是理念的转变,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政府“包打天下”,到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从习惯“灭火”,到突出源头治理;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到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综合管理。同时,也包括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在总书记关于抓好社会管理的8点意见中,讲的主要也是这方面的内容。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公共安全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急管理体制等等,全方位地拓展了社会管理制度建设的视野,也勾

2

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宏大框架。 从实践层面看,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涌现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流动人口、对特殊人群实行特殊关爱、培育综合性社会组织、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平台等一大批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的创新经验、成果,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关于“民本”,正如总书记指出的,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务,融群众工作和民生工作于一炉。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以人为本贴近群众,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总书记强调,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3

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这对于一些干部走出GDP崇拜误区,注重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

当前,转型成为中国主流语境。人口流动、急速城市化、人群融合、社会保障与诉求,对社会和谐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也影响经济进一步健康成长,考验中国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政府在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局面趋向复杂的形势下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是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只有社会管理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改善,社会才会有序、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而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全社会才会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抓住机遇实现更大发展。中央重视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政策导向,是人民群众的新福音,是各级干部的新课题,更是发展的新契机。

对于山西来说,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推动全省转型跨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历史使命和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西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群

4

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省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社会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经济建设相比,全省社会建设是滞后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建设存在着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没有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无以持续。要增强改革发展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把社会建设这块?短板?补齐,在城市实力竞争中保有优势,提高未来软实力,避免软环境复杂化。

目前,我省正处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奋力拼搏,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正确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更好地推动转型跨越向纵深前进,有利于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转型跨越发展二者目标一致。二者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转型跨越发展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转型跨越发展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社会

5

管理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针对社会结构、社会状态等现实情况而进行的管理。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遭破坏、遗留问题较多的情况,转型跨越发展就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寻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发展不足、发展不稳定、发展不合理的状况,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在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治理、新兴产业带动的就业本身,就消减了原来的一些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管理的压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没有社会的稳定,就谈不上转型跨越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才能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将不和谐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总之,“发展是生产力、社会管理也是生产力”,必须做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两轮并驱”、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两手并重”。

(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性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夯实基层基础。基层组织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执行单位,直接面对居民,因此基层社会管理在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有4万个乡镇、街道党组织,68万个村、社区党组织,在城

6

乡基层社会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不好,社会是否和谐稳定,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是否信任,关键看党组织强不强,党组织书记怎么样。?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担负好领导责任。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利益格局调整、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思想观念变化,基层社会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创新已势在必行。以汪清县为例,在开展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前,汪清县作为东北地区一个普通的沿边县,基层社会管理特别是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着体制机制滞后,资源人力匮乏,方式手段有限等问题。计划管理体制下的政府管理单位,单位直接管人的模式不再适用,政权建设在城市社区层面没有延续到居民的直接管理层面,政权管辖出现了死角。街道与居民联系不紧密,基层群众诉求不畅,有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城区8个社区从事社会管理的财政编制人员只有35名,还要办理街道和县直单位安排的各项工作,工作模式基本是在社区“小屋子”里办公,深入基层面对群众开展工作的少,上门服务的更是寥寥无几。同时,由于在社区管理人员中缺少真正的城市管理人才,专业人员一个没有,多样化服务和管理无力谋划。由于体制和资源制约,社会管理仍然主要靠行政手段通过管、控、压、罚实施,在社会

7

管理中政府行政执法几乎包揽一切,社会管理效率不高,社会矛盾容易激化。

2011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加强基层建设非常重要,党的方针政策再多、再好,还要靠基层去落实;社会管理要创新,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作精力更多地放在基层,夯实基层基础,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袁纯清书记在《求是》上发表文章《努力走出资源型地区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其中提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抓好基层这个重心,筑牢加强管理、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基层稳则全局安。基层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 社会管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社会管理现状,主动顺应群众的要求和期盼,找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

基层是引发社会问题的重点。当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地分析都支持“越来越多的问题都发生在基层”这个观点。这主要是社会问题大量地发生在个体身上,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首先是他(她)的家庭、社区、工作环境等,都属于基层层面,是引发各种问题的直接因素,其次才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深层次的社会

8

问题。还有,这几年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和纷繁的社会矛盾,有的地方没有意识到“地基不牢,地动山摇”,没有把基层问题当作核心问题来抓,加之又缺乏管理基层社会的经验,从而使各类社会问题在基层屡屡发生。特别是不少基层管理者还有力不从心之感。其中基层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局限只是一个方面,使基层处于极其被动的矛盾旋涡之中又是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一些在基层确实已经穷尽了可以采取的一切解决办法,而上级管理者为了所谓的政绩仍然不愿分担责任,只会一味地将矛盾阻挡在基层,从而使社会矛盾在基层越积越多、处理起来越来越难。所以,我们要认清当前社会管理形势,坚持社会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做到社会管理现状主要看基层如何、社会管理问题要到基层找根源、社会管理提高要到基层寻对策,通过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社会管理。

基层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难点。“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是对基层承担繁重多样社会管理服务功能的形象概括。当前,基层社会管理中由于一些问题解决不力、久拖不决、决而不办,长此以往就积累了许多积重难返、越来越难办的难题。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首先是现有机制没有理顺,存在着多头管理与管理真空、手段单一与滥用权力、行政傲慢与行政无能并存等情况,往往出现办事无“腿”、说话无“嘴”、调控无“手”、执法无“权”等现象。其次是工作队伍热情不高。现阶段的基层社会问题实质上

9

是一个资源配臵的问题,其中包括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性问题。比如,我们看到,一方面基层社会管理需要加强,社会成员的组织形式需要创新,这些都需要人来做,尤其欢迎年轻大学生们投身于基层社会管理。而另一方面面对基层社会管理对人力资源的巨大需求,面对许多大学生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而在喊“就业难”,真正下基层的大学生却很少,这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有偏差,也存在待遇低、没有形成“下去以后再上来”的机制等现实问题。为此,我们要增强解决基层社会管理难题的责任感,克服畏难情绪,直面基层难题,积极有所作为,把解决基层社会难题作为突破口。形成抓好基层社会管理合力,注重财力向基层社会管理投入,人员向基层社会管理集中,力量向基层社会管理凝聚,为抓好基层社会管理提供强有力保证。要按照“一年解决几个难点,几年抓一个回合”的思路,开出难点问题清单,明确处理解决时限,拿出一种不解决难点问题不撒手的精神,努力使难点问题一个一个得到解决。

基层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源头。基层是干部和群众面对面接触的地方,是干部学习的地方,也是出真知的地方。同时,基层也是激发我们干部意志的地方,看到基层社会管理问题较多、广大群众反映强烈,会激发我们立志奋发图强,不断创新思路,更好地搞好社会管理。尤其是基层直接触摸到社会管理发展的脉搏,蕴藏着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聪明才智;只有尊重

10

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才能为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不竭动力,否则社会管理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在社会管理创新浪潮中,基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正在成为创新源头。为此,我们在坚持社会管理创新正确方向的同时,要坚持走基层路线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要为了基层利益,让广大群众从社会管理创新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尤其要注意的是,搞社会管理创新不能赶时髦,不能盲目瞎干,否则就会劳民伤财,会被基层民众唾弃。要让基层说话,更重要的是尊重民意,把群众意愿作为搞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据,努力营造保证广大基层群众愿意发言、主动参言、献策建言的良好氛围。要善听基层意见,让基层同志积极参与涉及社会管理创新内容,广泛集中方方面面的意见,再进行研究决策,从而避免出现乱出点子、乱出规定的情况。要问计于基层,拓宽沟通渠道,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社会情绪和社会问题,为提升社会管理的针对性、预见性、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不断地提高群众满意度,也有效地提高社会管理成效。

第一,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基础。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点在基层,只有打牢基层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座大厦才能牢牢矗立。在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是完善社会管理的最基础环节,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细胞,社区管理和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

11

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城乡社区管理的成败,关系到政府角色的有效转变与公民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管理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管理体系是由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与企事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公众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多元共治体系。通过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推行参与式、合作式治理,可以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特别是社区管理创造便利条件。

第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解决各类社会矛盾与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不断增多,城乡社区因公共安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物业管理、干群关系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持续多发态势。各类问题和社会矛盾,集中发生在基层特别是城乡社区。城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前沿和缩影,是社会的基本单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加快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大量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机构在街道社区落户,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大量涌入社区,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城乡社区是维护稳定的源头,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把矛盾解决在

12

基层,问题就不会积累起来。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区和基层,把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社区,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从而为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打牢坚实基础。

第三,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改变社会管理薄弱状况的迫切要求。综合地看,当前我们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基层。我国基层社会管理主体不健全,基层党政组织社会管理职能有待提高,群众组织、社区组织建设滞后,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责任不清,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渠道不畅。城乡社区还普遍面临资源匮乏,配套支持难以满足社区治理需要的问题。社会管理尚未实现全覆盖,一些地方如城市商务楼宇、集体宿舍、城乡家庭出租屋及城乡结合部存在管理盲区。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在基层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可以消除社会管理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

二、先进地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经验

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就要创新管理思路、管理格局、管理方式,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各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经验和亮点

去年,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确定了35个市、县(市、区)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其中有9个副省级城市、7个

13

地级城市和19个县(市、区),包括太原、宁波、合肥、南通、德阳、开原、晋江、宜昌、普兰店、楚雄、新郑、三门峡、沈阳、泰安、格尔木、嘉峪关市、石家庄、西安、延吉、滨海新区、西安、长沙、朝阳区、凭祥、宁夏灵武市、北京东城区、广东省深圳市、共青团农场)。35个试点地区在原先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上,?跑步?前行,紧抓社会管理的主要环节和瓶颈制约,围绕服务民生等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了一大批新的经验和亮点,大致可总结如下:

一是管理精细化。在精细化管理中,各试点地区都有独具特色之处,可谓各领风骚。北京市东城区、广东省深圳市、湖北省宜昌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等地,都推行了网格化管理模式,并不断完善深化。北京市东城区针对当前社会安全稳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综合考虑?人、地、物、事、组织?等因素,在全区17个街道、205个社区划分社会管理网格588个,通过精细化管理使基层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屏障?和?第一道防线?。深圳市把全市632个社区分解成10014个网格,把网格内所有服务管理对象、不稳定因素分为不同类别和级别,指派工作人员实行细化、量化、标准化的服务管理,形成立体化的网格服务管理格局。?北京市东城区在网格中注入‘七种力量’,即网格管理员、助理员、警员、督导员、司法员、消防员和党支部书记。?东城区委政法委

14

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刘宗琦说,目前,全区600名网格助理员已经整合选拨到位,两个试点街道、两个试点社区的66个网格已落实?一格一警?。通过网格化模式,东城各类社会服务管理事件的初始解决率达到了90%以上,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网格?。陕西省西安市将项目进行量化细化,明确每个项目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负责人,还签订了?军令状?。

二是服务具体化。各试点地区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正在不断转变理念,服务工作愈发受到重视,越来越具体化。从各地对流动人口由过去强调管理、管控转变为现在强调服务、付出,就可见一斑。重庆市大渡口区委政法委书记闫亚宁告诉记者,大渡口区对流动人口服务强调:人性化、亲情化。综治、公安、计生、劳动、工商等部门公共参与,依托社区、企业流动人口服务平台,对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登记办证、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权益维护等?一站式?服务。深圳市拓展了居住证实际使用功能,为来深建设者提供更广泛的?市民待遇?。目前,已有60多万来深建设者子女在深圳接受义务教育,2009年至2010年共免除学杂费书本费等8.1亿元。江苏省南通市梳理形成了26个重大创新项目,各地各部门确定了360多个创新项目,内容多与服务民生有关,涵盖社会保障与救助、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各个方面。为了保证服务更高效、畅通,服务内容切合老百姓的真正需

15

求。江西省丰城市创造性地推出了网络问政制度,率先建立了?网络问政网站?,成建制地推出网络发言人,受理、督办群众诉求。 群众只要一个电话、写一条短信、发一封邮件,就可以把意见建议送达主管部门,直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被网友誉为?全天候?政府。安徽省合肥市突出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较好地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实现了社会稳定风险早知道、早防控、早化解。

三是平安保障科技化。平安,一直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各试点地区在平安建设方面,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勇于创新,舍得投入。其中,科技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南到北,从广东深圳到辽宁沈阳;东到西,从上海市长宁区到西藏林芝地区,各试点地区全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沈阳市构建以科技防范为牵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了覆盖全市的视频监控网,全警参与的巡逻网,群防队伍的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网,虚拟社会的舆情监测网。林芝地区实行?虚拟社会管理?工程,配齐配强网络警察队伍,提高网上发现处臵、侦查打击、防范控制能力;并落实了网络实名制等管理制度。各试点地区在推进科技化防控建设中,逐渐拓展到广大农村地区。目前南通96%的乡镇(街道)在防控上都达到五星级标准,

16

南通还由政府为主出资,广泛安装?平安E家?、十户联防报警器,全市150多万农户安装了小技防,深受农村群众欢迎。石家庄为全市出租车安装了GPS〃LED监控系统,在金融网点、危爆仓库、重点部位、公共场所等全部安装了技防设备;90%以上的村加入了?平安互动网?。

(二)其他先进地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 1. 广东珠海:编制天网将社会管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经济发展快、开放程度高、社

会转型快、流动人口多,社会管理压力大,社会矛盾可谓早发、多发,而且社会矛盾的触点多、燃点低,?随时随便一件小事,都可能崩出大事,惊天动地?。增城新塘镇大敦村事件、潮安古巷镇事件就是这样的情况。古巷镇事件性质恶劣,农民工父子讨欠薪,拖欠工薪的老板不仅不给,还打了农民工,甚至用刀砍农民工儿子,镇干部处理不及时、未准确判断性质并果断处理。社会矛盾已经到了关节点上,社会管理不抓就不行。如果社会矛盾和群众的社会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社会就会出问题!为了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广东各地都探索出了有效经验。

党群连心工程连民心。白蕉镇被确定为珠海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试点单位以来,首批试点的赖家村将 “十户联建”制度,通过实施“党群连心工程”,延伸形成农村综合管理和服务网络。“联络员”走进居所周边群众中,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体恤

17

群众所急所难,尽其所能为群众服务,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白蕉镇干部群众说,联络员是村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情况反映“信息员”、民主管理“监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传播员”,成为沟通群众的桥梁、维护稳定的主力军。利用上级拨付的资金和自筹款项建成的90平方米的村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已经启用,整合了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保障、信访、人民调解等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多方资源力量,集中办公,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往乡村延伸,实现了群众来访“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正可谓“上有千条线,下有?党群连心工程?这根针。”

阳光政务增信任。长期以来,由于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的缺失,农村的许多社会矛盾积少成多,加之村务不公开、决策不透明,成为农村社会的不稳定源。而在白蕉镇,“阳光村务、民主管理”体系的创立和扎实有效的干部作风建设,共同编织出了一张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天网”。白蕉镇一方面配合区纪委调查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派出年富力强的镇委中层干部担任该村支部书记,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以村务公开为核心,在该村率先建立以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发布、村务公开栏等为载体的村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增强村务工作的透明度。与此同时,建立村务监事会制度,监事会成员由农村“三老”、人大代表和其他有较高威信的村民担任,对村务工作

18

进行全程监督,促进村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村里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工程都在监事会的监督之下,村民们对村干部的工作比以往信任多了。截至目前,白蕉镇32个行政村均已建立村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和村务监事会制度,标志着白蕉镇以“阳光村务、民主管理”为核心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收集村民意见,积极稳妥解决,解决各类历史问题,村里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完善,村班子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在的白石村干部群众团结上进,上下一心搞建设,逐渐实现由 “乱”到“治”的转变。

点面相结合遍开花。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没有参照物,改革任务重。白蕉镇在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引入老人协会参与村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同时还启动“村校结对共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展开“村校联动”,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同时,将乡村、学校、学生引入村体改试点工作中来。目前白蕉镇正积极创建村民自治 “三联”工作农村管理新模式,加强“镇村联动”,促进“村村联创”,并结合全区推行的“党群连心工程”,推动全镇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2. 广东东莞:简政强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东莞作为典型的外来人口之城,社会管理极为复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日益多元、民间社会组织形式、利益格

19

局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城市管理体制面临重大挑战。在不少城市在为户籍、社保、城乡矛盾、经济发展平衡等问题上与市民美好生活之间的矛盾陷入迷茫时,东莞市政府已经迈出“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脚步。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实施简政强镇、村级体制改革等等,就是东莞为深化体制改革,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东莞城市发展空间的明智之举。

政改第一式:放下身段,建设服务型政府。 “社会转型的有效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东莞市为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管理存在的体制问题,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效率、创造良好发展软环境,“简政强镇”战略孕育而生:东莞市实施率先在全省推行以下放事权、扩大财政、改革人事权三项内容为核心的分权制度改革。早在2009年8月,东莞就将石龙、塘厦两镇作为扩权强镇试点,赋予其县级管理权限。2010年8月,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在除石龙、塘厦两镇之外的11个中心镇和3个市属园区铺开。借助扩权强镇的契机,石龙镇政府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变强,行政权力更贴近市场,接近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高速的服务体系。

政改第二式:简政强镇,让经济更显活力。东莞多数发达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些省份的十强县,然而“责任大、权力小”,其所辖职能部门不配合,政府办事效率不高,权责不对称,让镇街常常陷入财政无力、历史性负担和公共产品供给压力巨大的迷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d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