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题复习指导及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2-10 10: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美学专题论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美学专题课程复习指导及复习参考题
美学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美学概论》,董学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六章,包括美论、美感论、美的形态论、艺术美论、审美论、美育论等。
导 论
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使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一,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等伟大命题,为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创造的规律,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奠定了美学研究的科学理论基础。
第二,继承了康德-席勒-黑格尔对审美主体的高扬,康德“自然向人生成”的命题和黑格尔 “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命题,被马克思用“劳动实践”带入了广阔的社会历史。
第三,以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探讨具体文艺作品时,提出了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即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美学研究的对象。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要立足于“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艺术美、审美鉴赏和审美教育等问题。
美学研究要广泛借鉴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发生学和解释学等学科的方法,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要面向人类日益丰富的审美实践,拓展美学的学科领域。
2. 美学研究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填空(略)
第一章 美 论
一 、美的探索
古希腊和罗马早期 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 古典美学
1
三个论美的模式
美的三种模式是:美在于自然属性,美在于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美在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三种模式对于发现“美的本质”都有着重大的理论贡献。 二、美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美学“劳动创造了美”和“自然人化”的思想,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科学地解答了“美是什么”和“美从哪里来”的问题。人类的历史性劳动实践为美的提供了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条件,从而真正使美以及对美的欣赏成为了可能。
1.劳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2.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 3.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
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其一,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
经过认识的自然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这两方面就是自然美的根源所在。人在劳动中结成的关系也是社会美形成的根源所在。其二,劳动创造了能够欣赏美的人
主体自身通过历史性劳动的“人化”问题。主体自身的自然“人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的、形体的、物质的和生理器官方面的(脑、手等);另一方面是内部的、精神的和心理素质的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在不同方面发展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
2.“人化自然”的美学意义
所谓“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改造、认识、把握和活动的自然。“自在自然”是“人化自然”的前提,“人化自然”则是从“自在自然”转化而来的,这种转化表现为一个历史地扩大的过程,转化的基础便是劳动实践。
(1)“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人化自然的产生) (2)“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扩大的。(人化自然的扩大)
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人类的生产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按照美的规律、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创造的活动。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类自身;劳动是“自然的人化”,也是人的本质的自我获得;人类通过劳动获得了社会的、普遍的、自由的本质,又将人的社会的、普遍的、自由的本质物化在客观世界中。在劳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
2
量的对象化,便体现了美的本质。 三 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范畴 审美关系
人同世界的关系分为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精神关系又可以分为审美关系、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只有在审美关系中才能真正理解美的本质。审美关系的基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体现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审美关系的特性。 复习思考题 填空(略)
名词解释:毕达哥拉斯学派 苏格拉底 柏拉图文艺复兴时期 法国启蒙学派 狄德罗 英国经验派费尔巴哈 车尔尼雪夫斯基 人化自然 审美关系 简答、论述
三个论美的模式 如何理解美的本质
劳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 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 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
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了能够欣赏美的人” “人化自然”的美学意义。 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 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范畴 什么是审美关系
谈一谈劳动和人化自然的美学意义。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审美关系中美的属性是哪些?举例说明。 审美关系与功利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章 美 感 论
3
亚里士多德休谟 康德普洛丁 黑格尔 一 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
1.美感的形成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
美感的生成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形成了既有共同性,又有时代性、民族性和个体性的特征。
在劳动工具上以及在劳动成果上,人们通过思维肯定了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感觉观照了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获得了愉快喜悦,即审美享受。人类的审美意识这时就开始出现了。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制造工具的水平逐步提高,征服自然的能力日益强大,人类才逐渐从自然的压力和束缚中解放出来。
一方面,人类对于客观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劳动创造了人自身”。马克思说:“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从美学的角度理解这段话,就是对以上内容的最好总结:对象的意义要靠人的感觉来发现,包括美感在内的人类感觉的产生,是人类长期劳动、使自然界得以人化的结果。自然界人化的过程是全部世界史的过程,因此,美感也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
2.美感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丰富
既然美感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那么,它必然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生活的丰富而逐渐变得精细、复杂、丰富。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突飞猛进、人们眼界的扩大、人化自然领域的迅速扩展,人类的审美意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首先表现在审美领域的扩大和审美观念的丰富。
其次,是审美感受的细致和深入。20世纪,在整个文化领域表现出鲜明的反传统倾向。这些情况表明,人类的审美意识不会局限于、满足于已有的内容和形式,它必定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出现更多、更新、更丰富的内容和形态。 总之,美感的发展受到人类物质生产的社会实践的制约,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实用到审美、由简单到复杂、由狭窄到广阔、由粗略肤浅到细致深入的过程。 美感的个体性
美感的共同性的主要原因
4
二、 美感心理结构
知 情 意三部分
1.情感在美感活动中的中介作用。具体的美感活动,是在人的认识机制和意志机制的协同作用下,其情感机制行使感受功能、进行审美判断的活动。美感主要是一种情感活动。
情感的调节沟通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从历时的角度看,人的心理结构是社会劳动实践积淀的结果。其次,美感活动是借助于想象力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准确地说,美感活动是以情感机能为主体,以情感运动为中介,从而调节人的智力结构(以美启真)和意志结构(以美向善),提升人从认识必然到意志自由的心理过程。 2.美感产生时的心理结构。
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首先是一个双重的动态结构。审美心理结构的动态过程,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功能在精神活动领域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整个身心都被情感激活,形成了外在器官与内在心灵,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和谐、呼应,因此,得到了对精神需要的满足和情感的愉快。美感产生时的心理结构,表层表现为审美对象作用于主体审美感官,深层表现为主体的审美意识系统在审美对象上的外化。
同时,审美心理结构不仅是共时的,而且是历时的。就其共时性而言,美感活动始终表现为感官的直观把握和情感的体验,是一个具体的审美感受的过程。就其历时性而言,一方面,人的审美意识系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因此,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从产生到形成较为稳定的定向的和整体的心理结构,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行程。另一方面,就审美个体而言,审美心理结构又会随着个人的社会生活经历、文化修养、个性、气质等因素的不同,而各具特征,显示出形态上的千差万别。
3.美感的特征。审美心理有着既矛盾又统一的特殊性,美感的特征因之而表现为直觉性、愉悦性和超越性。
(1)美感的直觉性。 美感的直觉性有两层意思:
其一是,形象的直观性。对美的感受必须由审美主体亲自去体验,只能用眼去看、用耳去听,让身心直接面对审美对象。
5
悲剧性 喜剧性 机智 讽刺 幽默
简答 论述
自然美有哪些形态 如何理解自然美的产生 自然美的特性
人的形象美属于自然美还是社会美 人的内在美形成的最基本条件 形象美和内在美的关系
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艺术想象的土壤 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 生活推动艺术家创作技巧的发展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什么是崇高 美学史上的崇高 崇高的审美特征 艺术中的崇高
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联系和区别 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优美与崇高本质上的共同点 艺术中的丑 正常艺术中丑的审美价值来自三种情况 美学史上对丑与美之间关系的论述 关于审丑的问题 悲剧性美感的类型 悲剧性美感的产生 悲剧性美感的实质 喜剧性美感的特征 喜剧性美感的类型
第四章 艺术美论
一、何谓艺术
艺术是美感集中表现的物化形态。“何谓艺术”,传统艺术理论的回答是“再现说”或“表现说”;现当代美学、艺术学理论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呈现多元化。科学的回答是:艺术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式和审美的精神生产。
1.再现说与表现说 2.现代的多元理解 1)“有意味的形式”说 2)“艺术符号说” 3)“生产美的技术”说 4)艺术本质否定论
3.艺术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式和审美的精神生产
1.在一般生产、精神生产和特殊精神生产这三个层次,理解艺术的本质。
以“艺术生产”范畴为逻辑“凝结点”,必须在艺术生产与一般生产和一般精神生产的逻辑关联中,在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和其他精神生产形式如科学、宗教、道德意识等的同与异的比较中来探讨艺术的本质。
这样,研究艺术本质,就应该从这样三个层次加以考察。
第一个层次是艺术与一般生产的共同规定;第二个层次是艺术与一般精神生产的共同规定;第三个层次是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生产的规定。艺术的本质,就存在于这三个层次的种种规定的内在关系之中。
首先,就艺术与一般生产的共同规定而言,实际上揭示了艺术作为人的一种
11
对象化的活动的实践性。人类的艺术创造,作为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实践,具有一般实践所具有的上述各种规定性。
其次,就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而言,具有一般精神生产的各种规定性。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只是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社会分工出现后才逐渐产生的。它作为精神生产系统中的一种形式,具有不同于物质生产的一般精神生产的基本规定。
再次,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还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定性。这种特殊规定,一言以蔽之,就是审美特性。我们所说的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在肯定艺术是一种生产、一种精神生产的前提下来谈它的审美属性的,这样便能把艺术这种审美价值的创造活动与一般的审美意识区别开来。
如果将上面关于艺术本质的探讨加以概括,我们可以给艺术下这样一个简明的定义,即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 二 艺术类型的划分及其美学原则 二、艺术类型的划分
1.艺术类型——一般与个别的中介 2.种类与风格——艺术类型的两翼
艺术类型可以概括为艺术种类和艺术风格两系列。艺术的风格和种类,是艺术类型的两翼。
所有艺术类型现象可以划分为两大系列。
第一个艺术类型的系列属于艺术种类现象。例如人们常提到的艺术的类别、门类、样式、品种、种类、体裁等,均属于广义上的艺术种类的系列。
另一个艺术类型的系列属于艺术风格现象。在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中常见的艺术风尚、艺术精神、艺术原则、艺术思潮以及一些艺术流派、艺术方法等,都可以归之于广义上的艺术风格的系列。
总之,在艺术世界,各种各样的艺术类型现象尽管林林总总、千变万化,但从美学的角度,从审美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看,所有的艺术类型现象都可以概括为艺术种类与艺术风格这两大系列。艺术种类与艺术风格构成了艺术类型现象的两翼。
3.艺术的基本风格类型
12
可以根据艺术创造的实际和艺术审美的需要,将艺术世界的基本风格类型现象概括为如下六对:
主观表现风格和客观再现风格 阴柔优美风格和阳刚崇高风格 含蓄朦胧风格和明了晓畅风格 抒展沉静风格和奔放流动风格 简约自然风格和繁富创意风格 规范谨严风格和自由疏放风格
三、艺术的基本种类
不同分类原则下的艺术分类。艺术的逻辑分类,是从某种一以贯之的、统一的标准和原则出发,对艺术世界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合乎逻辑的划分。分类原则不同,艺术的种类体系也不同。
第一种是本体论或叫存在论的分类模式。这一模式以艺术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不同存在方式为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对艺术世界进行系统划分。
第二种常见的逻辑分类模式是心理学分类模式。它是按照艺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知方式和感知途径(主要通过什么审美感觉器官)的不同,对艺术进行系统的划分。
第三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符号学分类模式。这是按艺术所使用的审美符号的不同类别为划分的美学标准对艺术所做的系统分类。
第四种常见的逻辑分类方法是功能论分类模式。这是以艺术在社会生活和审美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不同为美学原则对艺术进行的划分。 艺术的基本种类及其审美特性
艺术种类的自然体系,是从艺术的客观实际出发,按艺术的门类对艺术的划分,也称作艺术的基本种类。现代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基本种类,可以概括为这样十七种:即一、书法。二、绘画,三、雕刻,四、建筑,五、实用-装饰工艺美术,六、音乐,七、舞蹈,八、曲艺,九、戏剧,十、杂技,十一、诗歌,十二、散文,十三、小说,十四、网络文学,十五、摄影,十六、电影,十七、电视艺术。
这十七种艺术,按照它们在发生学、艺术的材料和传达媒介、艺术的存在方式以及创造方式等方面的“亲缘性关系”这一原则,还可以概括为四个大的艺术部类或称“艺术族群”。第一大部类是造型艺术,第二大部类是演出艺术(“实演艺术”),第三大部类是文学(语言艺术),第四大部类是影像艺术。
13
艺术的基本种类具有各自的审美特性。
1.简述造型艺术的主要艺术门类和它们的审美特征。(绘画、雕塑、建筑) (1)绘画作为美术中的一个基本门类,主要是运用色彩、线条和形体,在二维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
与雕塑相比,它们二者有一些共同的审美特点。如它们都要通过相对静止的、凝固的物质材料为手段,塑造直接诉诸视觉的艺术形象。不过,存在于二维空间中的绘画与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的雕塑,在许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从反映现实的广度上说,绘画所能够取用的题材十分广泛。在反映现实的物质手段上,色彩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只有在黑白二色的中国水墨画中才不用其他的色彩。
(2) 雕塑艺术的审美特点,是用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塑造可视而且可触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与思想观念。
与绘画相比,雕塑不适合于描绘特别复杂的对象。由于有这样一些限制,雕塑在艺术形象的创造上,往往要求具有单纯性、高度的集中性和凝炼性等美学特点。另外,雕塑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如木料、石料、金属等,使它具有一定的质感、量感和体积感,从而与人的触觉相联系。
(3)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目的与审美目的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建筑艺术作为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在三维空间中建造立体的、可视可触的形象。
就此而言,建筑与雕塑较为接近。但是,雕塑仅只是在三维空间中造型,建筑则不仅在三维空间中造型,而且还用各种物质材料立体地创造三维的空间以满足人们的各种空间需求。绘画、雕塑与建筑在实现空间性上具有明显的区别:绘画实际上是“空间的表现”,雕塑则是“空间存在”的艺术,建筑是“空间创造”的艺术,它实际地构筑出一定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环绕着我们的空间。
2.简述演出艺术中戏剧的审美特征。
3. 简述语言艺术的主要艺术门类和它们的审美特征。(诗歌、小说、散文、网络文学)
复习思考题 填空(略)
名词解释:“有意味的形式” [英]贝尔《艺术》 艺术本质否定论 艺术
主观表现风格 客观再现风格 阴柔优美风格 阳刚崇高风格 含蓄朦胧
14
风格 明了晓畅风格 抒展沉静风格 奔放流动风格 简约自然风格 繁富创意风格 规范谨严风格 自由疏放风格
绘画艺术 雕塑艺术 建筑艺术 演出艺术 诗歌、小说、散文、舞蹈 网 络文学 电视艺术
简答 论述
再现说与表现说 现代的多元理解 “有意味的形式”说 “艺术符号说” “生产美的技术”说 艺术本质否定论 何谓艺术 艺术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式和审美的精神生产
在一般生产、精神生产和特殊精神生产这三个层次,理解艺术的本质 艺术类型的划分及其美学原则 所有艺术类型现象可以划分为两大系列
主观表现风格和客观再现风格 阴柔优美风格和阳刚崇高风格 含蓄朦胧风格和明了晓畅风格 抒展沉静风格和奔放流动风格 简约自然风格和繁富创意风格 规范谨严风格和自由疏放风格
艺术的逻辑分类 艺术的基本种类及其审美特性 艺术的基本种类具有各自的审美特性 造型艺术的主要艺术门类和它们的审美特征。(绘画、雕塑、建筑)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雕塑艺术的审美特点 演出艺术中戏剧的审美特征 语言艺术的主要艺术门类和它们的审美特征。(诗歌、小说、散文、网络文学) 诗歌艺术的审美特征 小说艺术的审美特征 散文艺术的审美特征 网络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 审美论
一、作为接受活动的审美
作为接受活动的审美,其意义在于使潜在的美得以显现,创造美的主体,并且影响着美的创造;审美还具有人道主义的特性和功能,即以艺术的形式把人提升到人的高度,以及审美和艺术具有“反拜物化”的使命。
美的接受方式分为日常式审美,鉴赏式审美,和研究式审美。其中鉴赏式审美是真正意义上的美的接受。 1.审美活动的意义
如果我们把作为对象的美的创造活动在实质上视为一种“生产”的话,那么审美或美的接受在实质上便是一种“消费”,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关系:
15
正在阅读:
美学专题复习指导及复习题12-10
TPS40200-EP中文资料07-25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04-29
备战2021届高考物理23个命题热点九电场中力和能的性质(解析版)05-01
2013-2018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运行态势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09-10
中美两国法官的28个区别01-01
毕业设计定稿05-22
求职简历模板(6份,供参考)10-18
SAP NB转储单(STO)配置方法06-1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复习题
- 复习指导
- 美学
- 专题
- 七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习题2鲁教版五四制
- 十三种蒙太奇镜头举例分析 - 图文
- 小学四年级下册奥数讲义确定稿
-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 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第十节 云南花灯反崴-教案
-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秦开创大一统基业-文档资料
- 2实验二 通过SQL语句创建与管理数据表
-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课后翻译答案
- 甲醇生产工艺过程的安全措施与分析
- 传感器复习题与答案
- 汽油机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
- 个税专家杨巍解读避税误区,42个精选问答实录(老会计人的经验)
- 人教版五上数学解决问题专题练习
- 售前要掌握的一些规范,电信行业的
- Heartbeat安装与使用
-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第二增补本+增订)
- 2015年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 2018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 高三生物
- 质量自控体系 - 图文
- 江苏省2016专转本 计算机真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