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1-21 13: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绪论复习题

1. 什么是植物?在林奈的二界系统和魏泰克的五界系统中,植物包括的范围有何变化? 植物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其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说它可以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生产食物。魏泰克的五界系统中不仅包括林奈的二界系统中的植物界和动物界,还增加了真菌界,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2. 列举5个我国著名的植物研究机构,简述他们的主要研究领域。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领域、植物生态学(草原)○、光合作用、植物

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分类与生物地理、植物化学分子生理与发育领域等);○

与天然产物研发、野生种质资源保藏与利用、民族植物学与区域发展、资源植物研发与产业

3中国农业大学,主要研究领域:植物逆境机理、植物发育生物学、作物重要性状功化);○

4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能基因组学、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

5中国科态研究所(功能基因组学,分子生理与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等);○

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学研究)。

3. 列举5个我国当代著名的植物学家,简述他们的主要研究领域。

张新时院士,植物生态学;洪德元院士,植物细胞分类学;王文采院士,植物分类学;匡廷云院士,光合作用;周俊院士,植物化学;施教耐院士,植物呼吸代谢;陈晓亚院士,植物次生代谢。

01细胞与组织-01细胞-复习题 一、选择

1. 光镜下可看到的细胞器是。

A. 微丝 B.核糖体 C.叶绿体 D.内质网 2. 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细胞结构称。

A. 显微结构 B.亚显微结构 C.超显微结构 D.亚细胞结构 3. 下列细胞结构中,具单层膜结构的有。

A. 叶绿体 B.线粒体 C.溶酶体D.核膜 E.液泡 4. 下列细胞结构中,具双层膜结构的有,

A. 叶绿体 B.线粒体C.溶酶体 G.微管 I.高尔基体 J.内质网 K.核膜 5. 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

A.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B.木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C.果胶 D.角质和纤维

6. 初生纹孔场存在于。

A. 次生壁 B.初生壁 C.胞间层 D.角质层 7. 糊粉粒贮藏的养分是。

A. 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核酸 8. 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A. 线粒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9. 与细胞分泌功能有关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溶酶体 D.白色体 10. 细胞内有细胞活动的“控制中心”之称的是。

A. 细胞器 B.细胞核 C.细胞质 D.叶绿体

11. 胞间层的主要成份是。

A. 纤维素 B.果胶质 C.蛋白质 D.淀粉 12. 下列哪种细胞器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A. 高尔基体 B.线粒体 C.肉质网 D.核糖体 二、问答题

1. 植物细胞壁由哪几层构成?各有何特点?

答:植物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层构成。胞间层位于相邻两个细胞之间,主要化学组成为果胶质,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随着植物细胞增大,胞间层也被拉大。初生壁位于胞间层和次生壁之间,是细胞体积增大时产生的壁层,初生壁一般较薄,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构成,具有延展性和韧性,细胞增大时可以增大。次生壁是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纤维、石细胞、导管、管胞等)才具有的壁层,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一般较厚,不具有延展性和韧性。

2. 植物细胞是如何实现跨细胞联系的。 纹孔是细胞壁较薄的区域,有利于细胞间的沟通和水分运输;胞间连丝较多地出现在纹孔内,有利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质外体途径: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向导管扩散,特点:扩散运输为主,速度快;共质体途径:通过细胞壁、细胞质、胞间连丝向导管扩散,特点:主动运输为主,也可进行扩散运输,速度较慢。

3. 何谓细胞全能性?它在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答: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生活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现象或能力。细胞全能性对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的建成、生物遗传工程以及在生产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已为细胞、组织培养所证实。并已成为一些作物、花卉等植物的快速繁殖手段应用于生产实践。

一、选择(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知识,复习题中有多选,考试时为降低难度会全部改为单选) 1. C 6. B 11. B 2. A 7. C 12. A 3. C、E 8. A 4. A、B、K 9. B 5. A 10. B

01细胞与组织-02组织-复习题 一、选择

1. 水生被子植物茎的结构特征是。

A. 表皮形成根毛 B.机械组织发达 C.通气组织发达 D.木质部发达 2. 被子植物中,具有功能的死细胞是。

A. 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 B.筛管分子和纤维 C.导管分子和纤维 D.纤维和伴胞 3. 裸子植物靠输导水分。

A. 导管和管胞 B.管胞 C.筛管 D.筛胞 4. 筛管分子最明显的特征是其。

A. 侧壁具筛域 B.为具核的生活细胞 C.端壁具筛板 D.为有筛域、筛板而无核的

生活细胞

5. 次生分生组织可由直接转变而成。

A. 原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C.侧生分生组织 D.薄壁组织 6. 周皮上的通气结构是。

A. 气孔 B.皮孔 C.穿孔 D.纹孔 7. 由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渡的组织是。

A. 原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 C.次生分生组织 D.薄壁组织 8. 水稻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拔节、抽穗时,茎迅速长高,是借助的活动。

A. 顶端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 C.次生分生组织 D.居间分生组织 9. 漆树中的漆是从茎韧皮部的产生的。

A. 溶生型分泌道 B.裂生型分泌道 C.溶生型分泌腔 D.裂生型分泌腔 10. 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的差别,在于厚壁组织是。

A. 死细胞,壁均匀地次生加厚; B.死细胞,壁不均匀地次生加厚 B. 活细胞,壁均匀地初生加厚;D.活细胞,壁不均匀地初生加厚 11. 腺毛属于。

A. 分泌结构 B.分泌腔 C.分泌道 D.乳汁管 12. 植物体内,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主要组织是。

A. 机械组织 B.保护组织 C.分泌组织 D.薄壁组织 13. 孔道存在于下述哪类细胞壁上。

A. 石细胞 B.纤维 C.厚角组织细胞 D.传递细胞 14. 存在于裸子植物细胞壁上的特有结构是。

A. 筛板 B.具缘纹孔 C.筛域 D.梯状穿孔 15. 下列哪种组织常常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A. 厚壁组织 B.厚角组织 C.输导组织 D.分泌组织 16. 下列哪种组织常存在于正在生长的器官中。

A. 厚角组织 B.纤维 C.石细胞 D.厚壁组织 17. 草本植物体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组织是。

A. 输导组织 B.薄壁组织 C.机械组织 D.厚壁组织 18. 韭菜叶切断后,能继续生长,是因为下列何种生长的结果。

A. 顶端生长 B.侧生生长 C.居间生长 D.产生离层 19. 下列哪种细胞器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A. 高尔基体 B.线粒体 C.肉质网 D.核糖体 20. 下列哪一种导管木质化程度最高。

A. 孔纹导管 B.网纹导管 C.螺纹导管 D.梯纹导管

二、问答题

1. 简述分生组织细胞的特征,根据位置和来源不同,分生组织各分为哪几类?

答:组成分生组织的细胞,除有持续分裂能力为其主要特点外,一般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厚。通常缺少后含物,一般没有液泡和质体的分化,或只有极小的前液泡和前质体存在。分生组织的上述细胞学特征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形成层细胞原生质体高度液泡化;木栓形成层细胞中可以出现少量叶绿体;某些裸子植物中,其顶端分生组织的局部细胞可能出现厚壁特征。 根据位置不同,分生组织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根据来源不同,分生组织分为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2. 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答: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类。裸子植物木质部一般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而且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而具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P—蛋白体,而且不象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3. 从细胞形态和在植物体内分布部位分析,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有何异同点?

答:厚角组织细胞成熟后有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有活的原生质体,细胞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厚角组织一般分布于正在生长的茎和经常摆动的叶柄等部位,具有巩固和支持的作用。厚壁组织细胞成熟后,细胞壁一般有次生壁加厚,没有活的原生质体,成熟后的厚壁组织是只有细胞壁的死细胞,没有分生潜力。厚壁组织包括石细胞和纤维,石细胞分布于植物的各种器官,纤维分布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

4. 植物的增粗生长与哪些分生组织有关?

答:增粗生长与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有关。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包括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等,使根、茎增粗。由于表皮的分裂能力有限,根、茎增粗后,原有的表皮就要被破坏,由内部组织产生木栓形成层,向外产生木栓层(死细胞),向内产生栓内层,共同构成周皮起保护作用。随着根、茎的进一步增粗,原有的木栓层被撑破,由内部组织新产生的木栓形成层形成新的周皮,代替被破坏的周皮起保护作用。

5. 植物的伸长生长与哪些分生组织有关?

答:植物的伸长生长主要与根尖和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有关。根、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不断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同时在伸长区和成熟区分化形成新的初生结构,使根、茎伸长。同时,有些植物具有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成熟组织之间,在植物生长的特定阶段,参与伸长生长。

6. 利用你所学的植物学知识解释“雨后春笋节节高”的现象。

答:在竹笋的节部保留大量的居间分生组织,这些分生组织在温度适宜(春季),水分充足(雨后)的条件下,快速进行分裂活动,促进竹子茎秆伸长生长。

7. 组成植物体的细胞既有活细胞也有死细胞,列出死细胞的类型、分布和功能(至少5

个例子)。

导管、管胞、木纤维、木栓细胞、石细胞等,分布和功能见教材。

8. 用显微镜观察2种果实细胞,一种发现细胞内有大量红色的细胞器,另一种植物果实细

胞的大液泡中内出现均匀分布的红色,试根据这一现象分析确定这两种植物果实可能含有的色素,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提示: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都可以导致植物呈红色,类胡萝卜素存在于质体中(质体作为细胞器,呈颗粒状),花青素通常存在于液泡中(成熟植物细胞液泡占据细胞体积的主要部分,溶于液泡内的物质常均匀分布)。

9. 设计一个实验,尝试用显微镜观察并解释“藕断丝连”的现象。 提示:螺纹导管

10. 举例说明植物组织细胞形态结构与其执行生理功能的适应关系(至少5个例子)。 导管、管胞、筛管、筛胞呈长管状,有利于运输功能;表皮细胞细胞壁不规则排列紧密,外壁角质化,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起保护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 C 6. B 11. A 16. A 2. C 7. B 12. D 17. B 3. B 8. D 13. A 18. C 4. D 9. A 14. B 19. A 5. D 10. A 15. B 20. A

02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01种子与幼苗-复习题 一、选择

1.在植物学上称为种子的是__________。

A.玉米籽粒B.高粱籽粒C.向日葵籽粒D.花生仁 2.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包括__________。

A.胚根、胚芽、子叶、胚乳B.胚根、胚轴、子叶、胚乳 C.胚根、胚芽、胚轴 D.胚根、胚轴、胚芽、子叶 3.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__________。

A.胚 B.胚乳 C.种皮 D.子叶 4.所有植物的种子均具有__________。

A.相同的子叶数 B.胚乳 C.胚 D.外胚乳

5.成熟蚕豆种子的种皮上一条黑色眉状物是__________。

A.种脊 B.种脐 C.种臬 D.种柄

6.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__________。

A.大豆 B.蚕豆 C.花生 D.蓖麻 7.小麦的子叶又称__________。

A.外胚叶 B.盾片 C.胚芽鞘 D.糊粉层 8.我们吃绿豆芽,主要吃的是__________。

A.根 B.芽 C.下胚轴 D.上胚轴 9.小麦幼苗的第一片真叶是__________。

A.子叶 B.外胚叶 C.胚芽鞘 D.由顶端分生组织产生 10.因后熟作用而休眠的种子,用__________处理可打破休眠。

A.水冲洗 B.赤霉素 C.机械方法 D.浓硫酸 11.贮藏种子的最适条件是__________。

A.低温 B.干燥 C.低温和干燥 D.低温和避光

12.用浓硫酸处理苋属植物种子可打破休眠,是因为该种子休眠的原因是__________。

A.种子内的胚尚未成熟 B.种子的后熟作用 C.存在抑制性物质 D.种皮过于坚硬 13.下列植物属于子叶留土的是__________。

A.棉花 B.蓖麻 C.大豆 D.小麦

14.无胚乳种子在形成过程中,胚乳为__________所吸收。

A.胚 B.胚芽 C.子叶 D.外胚乳 15.种子内贮藏营养的结构是__________。

A.胚 B.胚乳C.子叶 D.胚乳或子叶 16.小麦、玉米的籽粒是__________。

A. 果实B.胚C.种子D.子叶

17.大豆种子萌发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生长迅速。

A.上胚轴 B.下胚轴 C.中胚轴 D.胚根

18.豌豆种子萌发形成子叶留土的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生长迅速。

A.上胚轴 B.下胚轴 C.中胚轴 D.胚根 二、问答题

1. 表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并指出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种皮:保护作用 胚芽

种子胚胚轴幼苗的原始体 胚根

子叶

胚乳:贮藏营养物质

2. 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主要区别在哪里?了解幼苗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

种子萌发过程中,如果下胚轴生长速度快,将胚芽和子叶推出土面,则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如果上胚轴生长速度快,将胚芽推出土面,而子叶留在土壤中,则形成子叶留土的幼苗。 意义:在农业生产上应注意掌握两种类型幼苗的种子播种深度,一般来说,子叶出土幼苗的种子播种要浅一些,而子叶留土幼苗的种子播种可以稍深,但也要根据种子的大小、土壤的湿度等条件综合考虑,决定播种措施。

一、选择 1. D 2. D 3. A 4. C 5. B 6. D 11. C 16. A 7. B 12. D 17. B 8. C 13. D 18. A 9. D 14. C 10. B 15. D

02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02根-复习题 一、选择

1.扦插、压条是利用枝条、叶、地下茎等能产生________的特性。

A.初生根 B.不定根 C.次生根 D.三生根 2.玉米近地面的节上产生的根属于________。

A.主根 B.侧根 C.不定根 D.气生根

3.利于植物形成较深根系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

A.地下水位较高 B.通气良好 C.土壤肥力较差 D.光照弱 4.根的吸收作用主要在________。

A.根冠 B.分生区 C.根毛区 D.伸长区

5.伸长区细胞显著延长,________。

A.细胞分裂逐渐停止 B.分化出环纹导管 C.分化出筛管 D.A、B和C。 6.根冠的外层细胞不断死亡、脱落和解体,同时由于________,根冠得到补充。

A.根冠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B.根冠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C.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 D.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无丝分裂 7.下列哪些部分与根的伸长生长有直接关系________。

A.根冠和生长点 B.生长点和伸长区 C.伸长区和根毛区 D.只有生长点 8.中柱鞘细胞可产生________。

A.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B.不定芽和不定根 C.侧根 D.A、B和C 9.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属于________。

A.居间分生组织 B.原分生组织 C.初生分生组织D.伸长区 10.根初生维管组织中,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是________。

A.内外排列B.散生 C.相间排列

11.植物根初生结构的中央部分是________。

A.后生木质部 B.髓 C.后生木质部或髓 D.后生韧皮部或髓 12.根毛是________。

A.表皮毛 B.根表皮细胞分裂产生的 C.毛状的不定根 D.表皮细胞外壁突起伸长的 13.禾本科植物根的内皮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常五面增厚只有________是薄的。

A.横壁 B.径向壁 C.内切向壁 D.外切向壁 14.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A.吸收 B.保护 C.通气 D.分泌

15.具凯氏带的内皮层细胞不带状增厚的部分是________。

A.左、右径向壁 B.上横壁 C.下横壁 D.内外切向壁 16.凯氏带是________的带状增厚

A.木质化和栓质化 B.木质化和角质化 C.栓质化和角质化 D.木质化和矿质化 17.细胞与根轴的横切面平行的壁称为________。

A.切向壁 B.径向壁 C.横向壁 D.弦向壁 18.________使器官加厚。

A.平周分裂 B.横向分裂 C.径向分裂 D.垂周分裂 19.形成层通过径向分裂________。

A.产生次生木质部 B.产生次生韧皮部 C.产生次生维管组织 D.使周径扩大形成 20.根部形成层产生之初为________。

A.条状 B.环状 C.波状 D.圆环

21.根的木栓形成层最初由________细胞恢复分裂而形成。

A.表皮 B.外皮层 C.内皮层 D.中柱鞘

22.根部形成层产生过程中,首先开始于________。

A.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 B.初生木质部脊处的中柱鞘细胞。 C.初生韧皮部外方的薄壁细胞 D.原生木质部细胞。 23.根瘤细菌与豆科植物根的关系是________。

A.共生 B.寄生 C.腐生 D.竞争

24.菌根是高等植物的根与________形成的共生结构。

A.细菌 B.真菌 C.粘菌 D.放线菌 25.种子植物的侧根起源于________的一定部位。

A.分生区 B.伸长区表皮 C.根毛区中柱鞘 D.根尖原始细胞

26.观察根的初生结构,最好是在根尖的________作横切制片。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根毛区 D.根冠

27.果树、蔬菜等带土移栽比未带土移栽的成活率高,主要原因是保护了________。

A.叶 B.枝 C.芽 D.幼根和根毛 28.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________。

A.外始式 B.内始式 C.外起源 D.内起源 二、问答题

1.根尖分几个区域?试述各区细胞特点及活动规律。

答:每条根的顶端根毛生长处及其以下一段,叫根尖。根尖从顶端起,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等四区。

根冠:外层细胞排列疏松,外壁有粘液(果胶)易于根尖在土壤中推进、促进离子交换与物质溶解。根冠细胞中有淀粉体,多集中于细胞下侧,被认为与根的向地性生长有关。根冠外层细胞与土壤颗粒磨擦而脱落,可由顶端分生组织产生新细胞,从内侧给予补充。 分生区:(又叫生长点)具有分生组织一般特征。分生区先端为原分生组织,常分三层。分别形成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根冠原和原表皮等初生分生组织,进一步发育成初生组织。 伸长区:分生区向上,细胞分裂活动渐弱,细胞伸长生长,原生韧皮部和原生木质部相继分化出来,形成伸长区,并不断得到分生区初生分生组织分裂出来的细胞的补充。伸长区细胞伸长是根尖深入土壤的推动力。 根毛区(也叫成熟区):伸长区之上,根的表面密生根毛,内部细胞分裂停止,分化为各种成熟组织。根毛不断老化死亡,根毛区下部又产生新的根毛,从而不断得到伸长区的补充,并使根毛区向土层深处移动。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地方。

2.试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答: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常以根毛区的横切面为例来阐述,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

表皮:为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能吸收水分和溶在水中的无机盐等。

皮层:最外层为外皮层,最内一层为内皮层,其间为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细胞多具凯氏带加厚。皮层是水分和无机盐由根毛向中柱横向输导的途径,并有贮藏功能。 中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四部分构成。

1中柱鞘为一层或凡层薄壁细胞构成,有潜在分生能力,侧根、不定根、乳汁管起源于此,○

也是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发生之处。

2初生木质部:由原生木质部(辐射角)和后生木质部构成。成熟方式为外始式。 ○

3初生韧皮部由原生韧皮部和后生韧皮部构成。成熟方式亦为外始式。 ○

4薄壁组织:是维管形成层发生处。分布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 ○

3.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是怎样产生的?

答:在根毛区内,次生生长开始时,位于各初生韧皮部内侧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活动,成为维管形成层片段。之后,各维管形成层片段向左右两侧扩展,直至与中柱鞘相接,此时,正对原生木质部外面的中柱鞘细胞进行分裂,成为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至此,维管形成层连成整个的环。维管形成层行平周分裂,向内、向外分裂的细胞,分别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即次生维管组织),与此同时,维管形成层也行垂周分裂,扩大其周径。

在表皮和皮层脱落之前,中柱鞘细胞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4. 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与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异同点是什么? 答:相同点:均由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构成。不同点列表如下: 内皮层初生木质部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次生结构髓 双子叶植物根 禾本科植物根 5. 试述侧根发生的规律。

答:根的初生生长过程中,侧根不断产生。它起源于根毛区中柱鞘一定部位。侧根发生时,中柱鞘相应部位的几个细胞,先行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继而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产生一团新细胞,形成侧根原基,其顶端逐渐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最后侧根原基的生长点进一步分裂、生长、分化,穿过皮层,伸出表皮,成为侧根。 侧根发生的部位,常是二原型根中,发生于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之间或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地方;三原型、四原型的根中,多正对原生木质部;多原型的根中,则多正对原生韧皮部。

6. 小苗为什么要带土移栽?果树带土移栽为什么要剪去次要枝叶?

答:根毛的生长和更新对吸收水、肥非常重要。植物移植时,纤细的幼根和根毛,常被折断损伤,大大降低吸收功能,故小苗带土移栽,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以利成活。果树等带土移栽时,幼根、根毛也有受损,为了减少蒸腾面积,苗木移栽后,新根毛的产生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过度蒸腾,而根的吸收能力又很低,则移栽的苗木不易成活。剪去部分枝叶,利于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便于成活。

7. 根系有哪些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何实践意义?

答:根系类型:直根系,常分布在较深的土层,属深根性;须根系,常分布在较浅的土层,属浅根性。

意义:①深耕改土,结合合理施肥,为根系发育创造良好条件;②须根系的作物与直根系的作物间作或套作,可以增产,同时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显著效果。

8. 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多凯氏带加厚多少于六原型有有无 多五面加厚多为六原型以上无无有

9. 为什么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会发黄?

答: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会发黄的主要原因是移栽后的秧苗其根的吸收能力低,新根毛的产生需要一段时间,待新根毛形成后,秧苗就会正常生长。

10. 豆科植物为什么能够肥田?

答:氮是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是植物生活申所不可缺少的,土壤中氮素最易缺乏。 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能把空气中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游离氮转变为植物所能利用的含氮化合物。

当根瘤生长时,也分泌一些含氮的物质到土壤中去。在豆科植物生长末期,一些根瘤可以自根部脱落,未脱落的也可随根系留在土壤中,增加土壤的肥力。

11. 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及其发育是如何与其生理功能的相适应的? 答:根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明显地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个部分。

⑴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不角化或仅有薄的角质膜,适于水和溶质通过,部分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还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以扩大根的吸收面积。对幼根来说,表皮是一种吸收组织。

⑵ 皮层由多层体积较大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疏松,有明显的细胞间隙,根吸收的水分及其营养物质可以通过细胞间隙进行快速运输。内皮层有凯氏带,阻断了皮层与中柱间通过胞间隙和细胞等质外体运输途径,进入中柱的溶质只能通过内皮层细胞的原生质体,从而使根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对着初生木质部有1~几个细胞壁保持薄壁状态,称通道细胞,是根内物质通过内皮层的能道。

⑶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外侧的导管先分化成熟,内方较晚分化成熟。根初生木质部的这种发育方式,由根毛吸收的物质通过皮层传递到导管中的距离更为接近,缩短了水分横向输导的距离,提高了输导效率。

12. 根据你所学的植物学形态和结构的知识,如何辨别块根和块茎?(为什么马铃薯食用部

分是块茎而甘薯的食用部分是块根?如何从形态上区分根和茎?)

答:茎具有节和节间、顶芽和侧芽等形态结构,根可以产生侧根和次级侧根。马铃薯薯块具有明显的凹陷(节),每个凹陷处有一个芽眼(侧芽),全薯块上有一个芽不位于凹陷处(顶芽),从这些形态特征来看,马铃薯薯块具备明显的茎的形态特征,所以是块茎。甘薯薯块上具有一些细小的根,但是没有节和节间,顶芽和侧芽等茎的形态特征,所以是块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C 5.D 6.C 7.B 8.D 9.C 10.C 11.C 12.D 13.D 14.A 15.D 16.A 17.C 18.A 19.D 20.A 21.D 22.A 23.A 24. B 25. C 26. C 27. D 28. A

02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03茎-复习题

一、选择

1. 植物根和茎中,各种初生组织在次生生长产生的压力之下遭受破坏,但________例外。

A. 初生木质部 B.初生韧皮部 C.表皮 D.皮层 2. 芽开展后形成枝条的叫________。

A.叶芽 B.花芽 C.鳞芽 D.裸芽 3.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________。

A.外始式 B.内始式 C.外起源 D.内起源

4. 双子叶植物茎在进行嫁接时,必须使砧木与接穗之间的________相吻合,才易成活。

A.韧皮部 B.形成层 C.表皮 D.皮层 5. 茎上叶和芽的发生属于________。

A.外始式 B.内始式 C.外起源 D.内起源 6. 苹果、梨等木本植物茎的增粗,主要是________细胞增多。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皮层 7. 棉花的分枝方式为________。

A.单轴分枝 B.合轴分枝 C.二叉分枝 D.分蘖 8. 裸子植物的分枝方式一般为________。

A.单轴分枝 B.合轴分枝 C.二叉分枝 D.分蘖 9. 茎和叶的初生保护组织是________。

A.韧皮部 B.形成层 C.表皮 D.皮层 10. 根和茎的次生保护组织是________。

A.韧皮部 B.形成层 C.表皮 D.周皮 11. 茎表皮细胞的外壁常________。

A. 木质化 B.栓质化 C.角质化 D.矿质化

12. 在方形(如蚕豆)或多棱形(如芹菜)的茎中,棱角部分常分布有________。

A. 厚角组织 B.厚壁组织 C.薄壁组织 D.石细胞

13. 主茎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主干,侧芽形成侧枝,这种分枝方式是________。

A. 单轴分枝 B.合轴分枝 C.二叉分枝 D.分蘖 14. 茎中初生射线是指________。

A. 髓射线 B.维管射线 C.木射线 D.韧皮纤维 15. 茎中次生射线是指________。

A. 木射线 B.韧皮射线 C.髓射线 D.维管射线 16. 营造用材林,应选择具________的树种。

A. 单轴分枝式 B.合轴分枝式 C.假二叉分枝式

17. 茎的某些部位也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该部位是________。

A. 木栓层 B.表皮 C.皮层 D.机械组织 18. 植物的一个年轮包括________。

A. 心材与边材 B.早材与晚材 C.硬材与软材 19. 裸子植物的维管束中一般没有哪种细胞?

A. 筛管 B.导管 C.筛胞 D.薄壁细胞 20. 植物茎木质部中无输导能力的是________。

A. 早材 B.晚材 C.边材 D.心材 21. 边材不同于心材之处为边材________。

A. 坚硬 B.色泽深 C.比重大 D.具输导能力

22. 有些树种的木材,在一个生长轮(年轮)内,早材的导管管腔比晚材的导管管腔大得多,

导管比较整齐地沿生长轮环状排列,这种木材称为________。 A. 环孔材 B.散孔材 C.半环孔材 D.半散孔材

23. 树皮剥去后,树就会死亡,是因树皮不仅包括周皮还有________。

A. 栓内层 B.木栓形成层 C.韧皮部 D.木质部 24. 茎的维管形成层可以细分为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从它们在植物体中所处的位置以

及来源性质上看,二者________。 A. 均为侧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B. 均为侧生分生组织,但束中形成层属次生分生组织,束间形成层属于初生分生组织 C. 并非侧生分生组织,而是次生分生组织

D. 均为侧生分生组织,束中形成层具有初生分生组织的性质,束间形成层却是典型的

次生分生组织

25. 双子叶植物茎内的次生木质部由________分裂、生长和分化而成。

A. 束中形成层细胞 B.束间形成层细胞 C.纺锤状原始细胞 D.射线原始细胞 26. 木本植物茎增粗时,细胞数目最明显增加部分是________。

A. 次生韧皮部 B.维管形成层区 C.次生木质部 D.周皮 27. 产生根或茎的次生结构是靠________。

A. 顶端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 C.居间分生组织 D.额外形成层 28. 禾本科植物茎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发生________。

A. 角质化 B.栓质化 C.矿化 D.角化或栓化或矿化 29. 禾本科植物茎维管束中的维管束鞘为________。

A. 薄壁组织 B.厚壁组织 C.厚角组织 D.基本组织 30. 禾本科植物茎中央为________。

A. 髓 B.髓腔 C.髓或髓腔 D.木质部

31. 禾本科植物茎维管束中的气隙(气腔)是遭破坏了的________。

A. 原生韧皮部 B.后生韧皮部 C.原生木质部 D.后生木质部 32. 毛竹茎中的基本组织是________。

A. 厚角组织 B.厚壁组织 C.储藏组织 D.输导组织 二、问答题

1.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是怎样产生的?

答: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包括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 次生维管组织的产生:束中形成层和连接束中形成层的那部分髓射线细胞恢复分裂性能,变成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连成一环,共同构成维管形成层。维管形成层随即开始分裂活动,较多的木本植物和一些草本植物,维管束间隔小,维管形成层主要部分是束中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增添于维管束内,使维管束的体积增大,束间形成层分裂的薄壁组织增添于髓射线。维管束增大,茎得以增粗。许多草本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茎中维管束之间的间隔较大,束中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增添于维管束内,而束间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则组成新的维管束,添加于原来维管束之间,使维管束环扩大。 次生保护组织的产生:双子叶植物茎在适应内部直径增大的情况下,外周出现了木栓形成层,并由它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木栓形成层、木栓层、栓内层三者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一周皮,至于茎中木栓形成层,不同植物,来源亦不同,有最初起源于表皮(如:苹果、梨)的;也有起源近表皮的皮层薄壁组织(如:马铃薯、桃)或厚角组织中(如花生、大豆)的;还有起源于皮层深处薄壁组织(如棉花)或韧皮部的。

2. 试述禾本科植物茎的构造。 答:禾本科植物茎没有皮层和中柱界限,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其茎由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三个基本系统构成。

表皮: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有规律排列而成。长细胞是构成表皮的主要成分,其细胞壁厚而角质化,纵向壁呈波状。排成纵列。而短细胞亦排成纵列,位于两列长细胞间,一种短细胞具栓化细胞壁的为栓细胞,另一种是含大量二氧化硅的硅细胞。表皮上气孔由一对哑铃形的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的旁侧各有一个副卫细胞。

基本组织: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紧连表皮内侧常有几层厚壁细胞形成的机械组织。中央由薄壁细胞解体的形成髓腔的(如小麦、水稻等)茎中空,不形成髓腔者(如玉米、高梁等)则为实心茎。

维管束:小麦和水稻茎的维管束有内外两环,玉米茎中维管束散布在基本组织中。每个维管束由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维管束鞘组成,是有限外韧维管束。韧皮部位于茎外方,由横切面呈多边形、细胞口径较大的筛管和与筛管相连、横切面呈三角形的伴胞组成。木质部在韧皮部内侧,呈“V”字形,紧接韧皮部的是两个大型孔纹导管和中间的管胞是后生木质部,其下方两个小型的环纹导管和螺纹导管是原生木质部;常常在两个导管的下方有由原生木质部薄壁细胞破裂形成的较大的空腔。包围维管束的机械组织是维管束鞘。

3比较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主要区别。 答: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主要区别有:(1)横切面上分为表皮、皮层、基本组织三部分,没有髓和髓射线的分化;(2)表皮下常有机械组织,增加茎的机械强度;(3)为有限维管束,无次生结构;(4)维管束散生分布。

4. 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答:

表皮(保护组织)

皮层(基本组织) 髓射线(基本组织)

初生韧皮部(维管组织)

形成屋(分生组织) 维管束 初生木质部(维管组织)

髓(基本组织)

5. 植物有哪些分枝方式?举例说明农业生产上对植物分枝规律的利用。 答:高等植物的分枝方式主要有三种: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分蘖。

①单轴分枝,这种分枝方式有明显的主轴,栽培时注意保持其顶端生长的优势,以提高其品质,如麻类、松、杉、柏等森林植物。

②合轴分枝,这种分枝方式的主干弯曲,株形比较开展,而花芽往往较多,能多结果,在作物和果树中普通存在。栽培时,常采用摘心(如棉花)、修剪(如果树)来控制分枝,使树冠占有适当的空间,有适当的结果面积。

③分蘖:小麦、水稻等禾本科植物的分枝方式,分蘖数目与产量有密切关系,分蘖数目过少影响产量,过多时产生不能抽穗或虽抽穗但不结实的无效分蘖,栽培时,采取适时播种,科学施肥及合理密植等措施,控制无效分蘖,增加有效分蘖,以提高产量。

6. 树皮环剥后,为什么树常会死亡?有的树干中空,为什么树仍能继续存活?

答:广义的树皮包括周皮、韧皮部和形成层几部分,其中韧皮部担负有机养料的运输功能,树皮环剥后,韧皮部被破坏,有机养料的运输中断,因此树常会死亡。而有的树干中空,树仍能继续存活,主要原因是因为树干中心的心材本身并不担负水分和无机养料的运输功能,而水分和无机养料的运输主要由边材来完成,因此,树干中空后,并不影响水分和无机养料的运输,树仍能继续存活。

7. 试述双子叶植物根与茎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答: 根 茎 表皮上有根毛,吸收作用 表皮上有少量气孔,主要起保护作用 内皮层细胞有凯氏带 外皮层有少量机械组织和同化组织 有中柱鞘围着中柱 无 木质部和韧皮部相间排列 木质部和韧皮部内外排列 木质部和韧皮部外始式发育 木质部内始式,韧皮部外始式发育 有髓或无 有发达的髓和髓射线 8. 如何利用射线来判断木材三切面?

答:射线在木材三切面上的形态特征各异,具此判断木材三切面。 横切面:射线呈放射状,可见射线的长度和宽度。

径向切面:多列细胞整齐排列似\砖墙\与纵向分子垂直,可见射线的长度和高度。 切向切面:射线呈纺锤状,可见其高度和宽度。

9. 比较维管射线与髓射线的异同点。 答:维管射线和髓射线的区别如下:

1)存在部位不同:射线存在于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次生结构中,而髓射线存在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中。

2)细胞的形状不同:射线细胞在茎的横切面上径向壁比切向壁长的多,而髓射线细胞为一些等径细胞。

3)功能不同:射线主要是起横向运输的功能,而髓射线主要是起储藏的作用。 4)来源不同:射线由射线原始细胞发育而来;而髓射线由初生分生组织发育而来。 5)数目变化不同:射线数目可随茎的加粗而增加; 髓射线分化后数目固定不变。

10. 年轮是如何形成的?何谓假年轮?

答:维管形成层在活动时,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很大。春季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宜于维管形成层的活动,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和管胞直径较大而壁较薄,细胞中沉积的壁物质较少,称为早材;夏末秋初,气温和水分等条件逐渐不适宜于树木的生长,维管形成层的活动逐渐减弱,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和管胞直径较小而壁较厚,且细胞中沉积的色素等壁物质较多,称为晚材。同一年内所产生的早材和晚材就构成一个年轮。如果季节性的生长受到反常气候条件或严重的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一年可产生两个以上的生长轮,这种年轮称为假年轮。

11. 简述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答: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裸子植物茎的结构与木本双子叶植物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 1)裸子植物的韧皮部主要由筛胞组成,无筛管、伴胞,韧波薄壁组织少,韧皮纤维有或无。 2)裸子植物的木质部无导管,无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少,输水兼机械支持作用靠管胞。 3)裸子植物木射线是单列的。

4)大多数裸子植物茎中具树脂道。

12 被子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同时它们也有较大的叶,两者间是否存在着联系? 答:被子植物叶较大,因而具有较大的受光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同时也使蒸腾作用加强。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由根部吸收,并通过根、茎木质部运输至叶。叶片具很强的蒸腾作用,木质部的运输能力也相应很强,因为被子植物木质部中运输水分的结构主要是导管。导管由导管分子组成。管胞是大多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输水分子,管胞之间通过纹孔传递水分,且管径较小,输水效率较低。而导管分子之间靠穿孔直接沟通,管径一般较管胞粗大,所以具较高的输水效率。导管高效率的输导能力与叶片很强的蒸腾作用相适应,所以被子植物茎内有导管与其具较大的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 A 6. C 11. C 16. A 21. D 26. C 31. C

02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04叶-复习题、

一、选择

1. 禾谷类作物的叶包括________等部分。

A. 叶柄、叶鞘、叶片、托叶 B.叶柄、叶舌、叶耳、叶片

B. 叶鞘、叶舌、叶耳、叶片 D.托叶、叶鞘、叶舌、叶耳、叶片

2. 禾本科植物叶片和叶鞘相接处的腹面有一膜质向上突起的片状结构,称________。

A. 叶舌 B.叶耳 C.叶枕 D.叶环 3. 乔麦、何首乌的托叶鞘属________。

A. 叶鞘 B.托叶 C.鞘状托叶 D.托叶状的叶鞘 4. 银杏叶的脉序为________。

A. 平行脉 B.网状脉 C.叉状脉 D.掌状脉

5. 每一节上着生一片叶,各叶开度为180°,称此叶序为________。

A. 互生 B.对生 C.轮生 D.交互对生 6. ________的叶为异面叶。

A. 叶上、下表皮色泽不同 B.叶上、下表皮气孔分布不同

B. 叶上、下表皮分别为单层和多层细胞 D.叶肉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7. 叶片中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

A. 表皮 B.栅栏组织 C.海绵组织 D.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B. E.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保卫细胞 8. 栅栏组织属于________。

A. 薄壁组织 B.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 D.机械组织

9. 叶片横切面上许多细胞排列疏松,间隙较多,细胞内含叶绿体,这些细胞属________。

2. A 7. B 12. A 17. C 22. A 27. B 32. B 3. B 8. A 13. A 18. B 23. C 28. D 4. B 9. C 14. A 19. B 24. D 29. B 5. C 10. D 15. D 20. D 25. C 30. C

A. 皮层 B.叶肉 C.海绵组织 D.栅栏组织 10. 禾本科植物的气孔器由________组成。

A. 哑铃状保卫细胞 B.肾形保卫细胞

B. 近菱形的副卫细胞和哑铃状保卫细胞 D.近菱形的副卫细胞和肾形保卫细胞 11. 水稻叶上、下表皮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

A. 气孔数量多少 B.表皮细胞形状 C.有无硅质细胞 D.有无泡状细胞 12. 旱生植物叶利于减少蒸腾的特征有________。

A. 叶小 B.多茸毛 C.角质层发达和气孔下陷 D.海绵组织发达 E.A、B和C F.A、

B、C和D

13. 肉质植物属________,其叶内贮多量水分。

A. 水生植物 B.旱生植物 C.阴地植物 D.耐阴植物

14. 叶片较大而薄,表皮的角质层薄,气孔较少,是________叶的特点。

A. 沉水植物 B.旱生植物 C.阴地植物 D.阳地植物 15. 从叶的解剖结构上看,夹竹桃属于________。

A. 旱生植物 B.中生植物 C.阳地植物 D.阴地植物 16. 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植物气孔一般________。

A. 保持开张状态 B.保持关闭状态 C.随时开闭 D.周期性开闭 17. 决定旱生植物形态结构最直接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

A. 水 B.光 C.热 D.风

18. 裸子植物叶肉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

A. 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分 B.细胞壁内突成皱褶 B. 无光合作用能力D.位于下皮层之上

19. 禾本科单子植物中表皮细胞有两类细胞,其中长细胞又称________。

A. 角细胞 B.栓细胞 C.硅细胞 D.泡状细胞 20. 禾本科植物的叶卷缩与下列何种结构有关?

A. 栓细胞 B.硅细胞 C.长细胞 D.泡状细胞 三、问答题

1. 根据禾本科植物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在秧田里怎样区分秧苗与稗草?

答:禾本科植物叶一般包括叶片、叶鞘、叶颈、叶舌、叶耳几部分,秧苗的叶包括了这几部分,但稗草没有叶舌和叶耳,据此,可以在稻田里区分秧苗和稗草。

2. 简述落叶的原因和落叶的生物学意义。

答:植物落叶有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是日晒雨淋、风吹雨打等机械作用;内因是因为叶片的衰老,在叶柄基部产生了离层,离层的产生是落叶的主要原因。

植物落叶是对不良生态环境的适应。落叶能减少蒸腾面积,避免水分过度散失。另外,通过落叶还可将过量的有碍植物生长的锌、铅、铁、铝等金属排出体外,故落叶兼有一定的排泄作用。

3. C3植物和C4植物在叶的结构上有何区别?

答:C4植物如玉米、甘蔗、高梁,其维管束鞘发达,是单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排列整齐,含多数较大叶绿体。维管束鞘外侧紧密毗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这种“花环”结构是C4植物的特征。C3植物包括水稻、小麦等,其维管束鞘有两层,外层细胞是薄壁的,较大,含叶绿体较叶肉细胞中为少;内层是厚壁的,细胞较小,几乎不含叶绿体。C3

植物中无“花环”结构,且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很少,这是C3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特点。

4. 怎样区别单叶和复叶?

答:区别复叶与单叶的关键在于区别叶片着生在哪种结构上—是叶轴还是小枝。叶轴与小枝的区别为:(1)叶轴的顶端无顶芽,而小枝常具顶芽;(2)叶轴上小叶的叶腋一般没有腋芽,芽只出现在叶轴的腋内,而小枝上叶的叶腋都有腋芽;(3)复叶脱落时,先是小叶脱落,最后叶轴脱落;小枝上一般只有叶脱落;(4)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成一平面,小枝上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

5. 试述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构造。

答:双子叶植物叶柄解剖构造和茎的构造相似,由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构成。其特点是皮层外围有较多的厚角组织,叶柄维管束常半环状,缺口向上。每个维管束内木质部位于韧皮部上方。

双子叶植物叶片解剖构造从横切面可见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构成。 表皮由形状不规则的细胞紧密嵌合而成。其细胞外壁角质层发达。表皮细胞间分散有许多气孔器,气孔器由一对肾形保卫细胞围合而成,表皮上常有表皮毛等附属物。

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由大量含叶绿体的薄壁细胞构成。上部分化为栅栏组织,下部分化为海绵组织。

叶脉:分布于叶肉中,主脉和大的侧脉含1个或几个维管束,上部为木质部,下部为韧皮部,两者间尚存有维管形成层。在脉肋的表皮层下面还有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随叶脉的逐渐变细,维管束的结构趋于简化。首先是形成层和机械组织消失,木质部、韧皮部组成分子逐渐减少。至细脉末端,韧皮部只有数个筛管分子和伴胞,木质部也只有1-2个螺纹导管。

6. 试述禾本科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特点。

答:禾本科植物叶片也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但各部分均有其特点。

表皮:有表皮细细胞、气孔器和泡状细胞。其表皮细胞分为长细胞和短细胞两类。长细胞呈纵行排列,其长径和叶片的延伸方向平行,长细胞也可与气孔器交互组成纵列,分布于叶脉间。短细胞又有硅细胞和栓细胞两种,有规则纵向排列,分布于叶脉上方。泡状细胞为一些具有薄垂周壁的大型细胞,其长轴与叶脉平行,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气孔器由两个长哑铃形的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外侧还有一对菱形的副卫细胞。

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有\峰、谷、腰、环\的分化,排列成整齐纵行。细胞内富含叶绿体。

叶脉:叶脉内的维管束为有限维管束。外围有1层或2层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

7. 举例(2-3例)说明叶片如何在形态结构上如何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

答: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叶的形态结构上,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叶的形态结构相应的会发生变化。旱生植物的叶片对旱生条件的适应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减少蒸腾,如夹竹桃:(1)叶面积缩小,叶片小而厚;(2) 具复表皮,角质层厚,气孔下陷,甚至形成气孔窝;(3) 叶脉分布密;(4)栅栏组织多层,分布在叶的两面;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另一种是贮藏水分,如芦荟等:(1)叶片肥厚,有发达的贮水薄壁组织;(2)细胞液浓度高,保水能力强。沉水植物如金鱼藻:(1)叶片薄,呈丝裂状;(2) 表皮细胞无角质层或很薄,常具叶绿体,无气孔分布;(3)叶肉细胞层数少,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通气组织发

达;(4)叶脉少,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退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 C 6. D 11. D 16. D

03植物的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01水分生理-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植物在烈日照射下,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降低体温,是因为( )。

A、水具有高比热;B、水具有高气化热;C、水具有表面张力;D、水分子具有内聚力。 2、一般而言,进入冬季越冬作物组织内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 )。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规律。

3、有一个充分为水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10倍的溶液中,则细胞体积:( )

A、变大;B、变小;C、不变;D、可能变小,也可能不变。 4、已形成液泡的植物细胞吸水靠( )。

A、吸涨作用;B、渗透作用;C、代谢作用;D、扩散作用。 5、已形成液泡的细胞,其衬质势通常省略不计,其原因是:( )。

A、初质势很低;B、衬质势不存在;C、衬质势很高,绝对值很小;D、衬质势很低,绝对值很小。

6、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吸水靠( )。

A、渗透作用;B、代谢作用;C、吸涨作用;D、扩散作用。

7、将一个细胞放入与其渗透势相等的外界溶液中,则细胞( )。

A、吸水;B、失水;C、既不吸水也不失水;D、既可能失水也可能保持平衡 。 8、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一般植物的叶片的水势为( ) 。

A、-0.2- -0.8 Mpa;B、–2- -8 Mpa;C、-0.02- 0.08 Mpa;D、0.2- 0.8 Mpa。 9、在气孔张开时,水蒸气分子通过气孔的扩散速度( )。

A、与气孔的面积成正比;B、与气孔周长成正比;C、与气孔周长成反比;D、与气孔面积成反比。

10、蒸腾作用快慢,主要决定于( )。

A、叶内外蒸汽压差大小;B、气孔长度;C、叶面积大小;D、叶片形状。 11、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与下列无机离子有关( )。 A、Ca2+ ;B、K+; C、Cl- ;D、Mg2+。

12、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与下列有机物质有关( )。 A、丙酮酸;B、脂肪酸;C、苹果酸;D、草酸乙酸 。 13、调节植物叶片气孔运动的主要因素是 ( )。 A、光照;B、温度;C、氧气;D、二氧化碳。

14、根部吸水主要在根尖进行,吸水能力最大的是( )。 A、分生区;B、伸长区;C、根毛区;D、根冠。

15、土壤通气不良使根系吸水量减少的原因是( )。 A、缺乏氧气;B、水分不足;C、水分太多;D、CO2浓度过高。

2. A 7. E 12. E 17. A 3. C 8. A 13. B 18. B 4. C 9. C 14. C 19. A 5. A 10. C 15. A 20. D 16、植物体内水分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 ( )。 A、筛管和伴胞;B、导管和管胞;C、通道细胞;D、胞间连丝。 17、植物体内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有 ( )。

A、大气温度;B、蒸腾拉力;C、水柱张力;D、根压。

18、土壤温度过高对根系吸水不利,因为高温会( )。

A、加强根的老化;B、使酶钝化;C、使生长素减少;D、原生质粘度增加。 19、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 )。

A、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B、需水量最多的时期;C、需水终止期; D、生长最快的时期 。

20、作为确定灌溉时期的灌溉生理指标有:( ) 。

A、叶片水势;B、细胞汁液浓度;C、渗透势;D、气孔开度。 三、问答题

1、植物水分代谢包括哪些过程?

答:植物从环境中不断地吸收水分,并通过茎导管运到叶片及其他器官,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但是,植物又不可避免地要丢失大量水分到环境中去。具体而言,植物水分代谢可包括三个过程:(1)水分的吸收;(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水分的排出。

2、束缚水和自由水及其与作物代谢活动和抗逆性的关系。 答:植物体内的水分包括距离胶粒较远可以自由流动的自由水和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束缚水。植物体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代谢关系极为密切,并且与抗性有关。一般来说,束缚水不参与植物的代谢反应,在植物某些细胞和器官主要含束缚水时,则其代谢活动非常微弱,如越冬植物的休眠芽和干燥种子,仅以极弱的代谢维持生命活动,但其抗性却明显增强,能渡过不良的逆境条件。而自由水主要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反应,含量多少还影响代谢强度,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因此常以自由水/束缚水比值作为衡量植物代谢强弱和抗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3、植物细胞吸水有哪几种方式? 答:植物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1)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胀作用去吸水;(2)液泡形成之后,细胞主要靠渗透性吸水;(3)与渗透作用无关,而与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的代谢性吸水。

4、利用细胞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答:(1)说明原生质层是半透膜。(2)判断细胞死活。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是半透膜,才有质壁分离现象;如细胞死亡,则不能产生质壁分离现象。(3)测定细胞的渗透势。

5、水分是如何通过膜系统进出细胞的呢?

答:水分进出细胞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单个水分子通过膜脂间隙扩散进出细胞;另一种是以水集流方式通过质膜上水孔蛋白组成的水通道进出细胞。

6、水分从被植物吸收到蒸腾到体外,需要经过哪些途径?动力如何? 答:水分自根毛→根的皮层→根中柱→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脉导管→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与气孔下腔→气孔→大气。在导管中水分运输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根压,其中蒸腾拉力占主要地位,在活细胞间的水分运输主要为渗透作用。

7、简述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方式与动力。

答:根系吸收水分的方式有2种: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主动吸水的动力为根压,消耗生物能。而被动吸水的动力为蒸腾拉力,不消耗生物能。

8、为什么通过气孔蒸腾的水量是同等面积自由水面蒸发量的几十至一百倍? 答:因为气体分子通过气孔扩散时,孔中央水蒸汽分子彼此碰撞,扩散速率很慢;在孔边缘,水分子相互碰撞机会少,扩散速率快。而对于大孔,其边缘周长所占的比例小,故水分子扩散速率与大孔的面积成正比。气孔很小,数目很多,边缘效应显著,故蒸腾速率很高。

9、土壤温度过低为什么对根系吸水不利? 答:(1)原生质粘度增大,水不易透过生活组织,植物吸水减弱。(2)水分运动减慢,渗透作用降低。(3)根系生长受抑,吸收面积减少。(4)根系呼吸速率降低,主动吸水减弱。

10、若施肥不当,会产生“烧苗”现象,原因是什么?

答:一般土壤溶液的水势都高于根细胞水势,根系顺利吸水。若施肥太多或过于集中,会造成土壤溶液水势低于根细胞水势,根系不但不能吸水还会丧失水分,故引起“烧苗”现象。

11、用小液流法测得某细胞在0.3mol?L-1蔗糖溶液中体积不变,已知该细胞的渗透势为-0.93Mpa。求该细胞的水势和压力势(t=27℃)。(气体常熟R=0.008314)

答:根据公式:ψw=CRTi 溶液水势:ψw =-0.3×0.008314×300≈-0.75(MPa)因为细胞水势与溶液水势等,所以:细胞水势为-0.75MPa,细胞压力势0.18MPa。

12、将一植物细胞放入体积很大的纯水中,达到平衡时测得其渗透势为 - 0.26 Mpa,那么该细胞压力势是多少?水势是多少? 见PPT

13、试述高等植物体内水分上运的动力及其产生原因。 答:水分上运的动力有二,根压和蒸腾拉力。 关于根压产生的原因目前认为,土壤溶液沿质外体向内扩散,其中的离子则通过依赖于细胞代谢活动的主动吸收进入共质体中,这些离子通过连续的共质体进入中柱活细胞,然后释放导管中,引起离子积累。其结果是,内皮层以内的质外体渗透势低,而内皮层以外的质外体渗透势高,水分通过渗透作用透过内皮层细胞到达导管内,这样在中柱内就产生了一种静水压力,这就是根压。

当植物进行蒸腾时,水便从气孔蒸腾到大气中,失水的细胞便向水势较高的叶肉细胞吸水,如此传递,接近叶脉导管的细胞向叶脉导管、茎导管、根导管和根部吸水。这样便产生了一个由低到高的水势梯度,使根系再向土壤吸水。这种因蒸腾作用所产生的吸水力量,叫做蒸腾拉力。

14、土壤通气不良造成根系吸水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原因有:(1)根系环境内O2缺乏,CO2积累,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根系吸水。(2)长期缺O2条件下根进行无O2呼吸,产生并积累较多的乙醇,使根系中毒受伤。(3)土壤处于还原状态,加之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产生一些有毒物质,造成“黑根”或“烂根”。农业生产中的中耕耘田、排水晒田等措施就是为了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15、以下论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我们已知异花传粉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气候不良、缺乏适当的传粉媒介等,则往往影响传粉,从而降低受精率,使种子和果实的产量下降。所以,在栽培上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以弥补传粉不足。人工辅助传粉,可使落在柱头上的花粉粒增多,花粉粒所含的激素相对总量增加,酶的反应增强,甚至产生群体效应,从而促进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以提高受精率,增加产量。例如,玉米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由于雄蕊先熟,到雌蕊成熟时,已得不到足够的花粉粒或不能及时传粉,所以果穗顶部往往缺粒,产量降低。如果对玉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就可提高结实率,一般可增产8—10%。向日葵在自然条件下,秕粒率较高,采用人工辅助传粉,不仅可提高结实率和含油量,而且后代的抗病力也可增强。

人工辅助授粉可先行采集花粉,然后立即进行人工辅助传粉,或经贮藏留待以后再用。在田间放蜂,可间接起到辅助传粉的作用,提高传粉的机会,能明显增加多种作物和果树的产量。

(2)自花传粉的利用

自花传粉虽有引起其后代衰退的一面,但也具有提纯作物品种的可能性,所以,在玉米的杂交育种中,培育自交系是重要的一环。即根据育种目标,从优良品种中选择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单株,进行人工自花传粉(即自交),经过连续4—5代严格的自交和选择后,生活力虽然有所衰退,但如在苗色、叶型、穗型、穗粒、生育期等方面达到整齐一致,就能形成一个稳定的自交系。利用两个这种纯化的优良自交系,配制的杂种(即单交种),其增产显著。

4、什么是花?花由哪些部分组成?

花是节间极短、具变态叶以适应于生殖的短枝。通常一朵花是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组成。

5、禾本科植物花的组成?

6、试述被子植物成熟花粉粒的结构,并表解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不详述减数分裂过程)。

被子植物成熟花粉粒的结构:成熟花粉粒具2层细胞壁,即外壁和内壁,内含2—3个细胞,即1个营养细胞和1个生殖细胞或2个精细胞(3分)。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过程(12分):

7、简述绒毡层的作用。

绒毡层细胞大,细胞器丰富,双核、多核或多倍体细胞,对花粉母细胞和花粉粒的发育起重要的营养和调控作用。合成和分泌胼胝质酶,使单核花粉粒适时分离。合成花粉外壁蛋白,参与柱头的识别作用。合成的孢粉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绒毡层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待花粉粒成熟时,绒毡层已完全解体。若绒毡层发育不正常,常会出现雄性不育现象。

8、绘简图说明被子植物成熟胚囊(以蓼型胚囊为例)的结构,并表解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不详述减数分裂过程)。

9、风媒花和虫媒花的适应特征。 风媒花:花小、花被无鲜艳的颜色,或不具花被,无香味和蜜腺;花粉光滑,干燥而轻,花粉量多;柱头常呈羽毛状。水稻、玉米、杨树等是风媒植物。

虫媒花:花大,花被具有鲜艳的颜色,有香味和蜜腺;花粉体积大、表面粗糙,具有突起或刺,有粘性;有的植物形成花粉块(如兰花)。桃、李、杏、柳等是虫媒植物。

10、表解花发育成果实时各部分的关系(表解由胚珠发育成种子时各部分的关系)。

11、表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划分出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

12、什么是人工营养繁殖?在生产上适用的人工营养繁殖有哪几种?人工营养繁殖在生产上的特殊意义是什么?

答: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植物营养繁殖这一特性,采取各种措施使植物繁殖,这称为人工营养繁殖。在生产上适用的方法常为分离、扦插、压条和嫁接。人工营养繁殖在生产上的特殊意义表现在如下方面:(1)加速植物繁殖。例如林业上常利用砍伐过的树干基部或老根产生不定芽所形成的萌生苗来达到森林更新的目的。老树庞大的根系使萌生苗的生长超过实生苗(种子繁殖产生)若干倍。(2)改良植物品种。例如通过嫁接可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害能力等。(3)保存植物的优良品系。有些用种子繁殖易产生变异的植物(如苹果、梨),可用扦插或嫁接的方法来保存优良品系。(4)对于不能产生种子的果树(如香蕉、一些柑桔和葡萄品种),可采用分离或嫁接等方法进行繁殖。

13、花托的形态变化如何使子房和花的其他组成部分的位置也发生相应地变化?由此而引起的具有不同子房位置的花的名称各是什么?

答:被子植物的花托形态多样。花托凸起呈球形或呈圆柱状是原始类型,在此类花托上雌蕊群、雄蕊群、花被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有些植物的花托扁平,雌蕊位于花托中央部位且略高于雄蕊群和花被。当花托呈球形、圆柱形或其它形式的突起时,或当花托呈扁平时,雌蕊着生位置高于花的其他部分,这样的子房位置称子房上位,这样的子房称上位子房,这样的花称下位花。当花托中央凹陷,花托杯状,花被和雄蕊群生于杯状花托隆起的四周边缘,雌蕊群的子房生于花托的杯底,子房壁不与花托壁愈合,这类子房的位置仍为上位,这类花称为周位花。当花托呈深陷的杯状,子房着生于花托杯底,子房壁下半部与花托愈合,其余部分与花托分离,而雄蕊群与花被生于子房上半部周围的花托边缘上,这类子房的位置为半下位,这类子房称半下位子房,这类花仍为周位花。当子房壁与杯状花托完全愈合,仅留花柱和柱头突出于花托外时,则子房下位,这类子房称下位子房,这类花因雄蕊群与花被生于子房上方而称上位花。综上所述由于花托具各种形态及花托与子房壁离合情况不同,被子植物花出现了上位子房下位花、上位子房周位花、半下位子房周位花和下位子房上位花四种类型。

一、选择题1.A 2.C 3.A 4.ABDE 5.ABC 11.C12.A 13.B 14.A 15.B 16.A 17.B 18.B 19.BC 21.ABCD 22.A 23.C 24.D 25.B 26.A 27.A 28.AB

06植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01植物激素-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具有极性运输的植物激素是()。

6.B 7.C 8.D 9.D 10.ACDE

20.D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 2、与植物向光性有关的植物激素是( )。 A、IAA;B、GA3;C、CK; D、Eth。

3、促进植物叶子气孔开放的激素是( )。 A、IAA;B、CTK;C、GA3;D、ABA 。

4、促进植物叶片气孔关闭的激素是( )。 A、GA3;B、IAA;C、ABA;D、Eth 。 5、赤霉素属于( )化合物。

A、双萜;B、三萜;C、四萜;D、单萜 。

6、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值高时诱导( )。 A、根的分化;B、芽的分化;C、茎的分化;D、芽的休眠 。 7、被认为CTK特有作用的是( )。

A、延缓叶片衰老;B、诱导生根;C、促进脱落;D、促进开花 。 二、问答题

1、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作用? 答:(1)促使插枝生根,可使一些不易生根的植物技条顺利生根。常用生长调节剂有IBA、NAA等诱导生根。(2)防止器官脱落,在生产上常用NAA和2,4-D防止棉花花蕾和棉铃脱落。(3)促进结实,用2,4-D溶液喷于开花的番茄,能保花保果和促进果实的生长。(4)促进菠萝开花。用NAA或2,4-D处理菠萝植株,可促进开花。所以生长素在农业上应用是很广泛的。

2、赤霉素在生产上有哪些作用?

答:(1)促进营养生长。用适宜浓度的GA3喷洒芹菜,可增加芹菜的产量。在水稻育种过程中,用GA3调节水稻的抽穗期。(2)促进麦芽糖化,利用GA诱导淀粉酶的原理生产啤酒。(3)打破休眠。用适当浓度的GA3打破马铃薯块茎的休眠。(4)防止脱落,用适宜浓度的GA3处理果树,可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座果率。 3、细胞分裂素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答:(1)促进细胞的分裂和扩大;(2)诱导花芽的分化;(3)延缓叶片衰老。 (4.)促进侧芽发育,打破顶端优势 ( 5.) 打破萵苣、烟草种子休眠。 4、乙烯在生产上有什么作用? 答:(1)促进果实成熟,用500-1000mg/L的乙烯利处理香蕉、大蕉、柿子等,使之加快成熟。(2)诱导瓜类雌花的形成。用100-200mg/L的乙烯利溶液滴在幼苗的生长点,随后可增加雌花的数量。(3)促进次生物质的排出。用适当浓度的乙烯利处理橡胶切口,加速乳胶的排出。(4.). 促进叶片、花或果实机械地脱落。 5、乙烯诱导果实的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答:乙烯与质膜的受体结合之后,能诱发质膜的透性增加,使O2容易通过质膜进入细胞质,

诱导水解酶的合成,使呼吸作用增强,分解有机物速度加快,达到促使果实成熟的作用。 6、试述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机理。

答: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韧皮部运输。另一种是极性运输。 IAA的极性运输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它仅局限在胚芽鞘、幼茎、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的短距离运输。极性运输的机理可用以Goldsmith提出的化学渗透极性扩散假说去解释它,这个假说的要点是:顶部细胞胞质溶胶中的IAA—通过细胞下端质膜的IAA输出载体输出到细胞壁,位于细胞壁中的IAA—与胞壁中的H+结合成IAAH,IAAH又通过下一个细胞上端质膜中的IAA输入载体输入到下一个细胞胞质溶胶,IAAH接着分解成IAA-和H+,IAA—继续由细胞的上端往下端移动,继而再通过细胞下端的质膜IAA-输出载体输出到细胞壁,而胞内的H+则通过质膜上的H+-ATPase输出到细胞壁,由此重复下去,顶部细胞的IAA就由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7、试述ABA诱导气孔关闭的作用机理。

答:ABA与质膜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激活了质膜上的G蛋白,随后释放IP3,启动了质膜和液泡膜上的Ca2+通道,胞质中的Ca2+浓度的升高,又激活了质膜上Cl-、K+ 外出通道和抑制K+内向通道,Cl-和K+外流。由于Cl-和 K+外流,保卫细胞ψπ升高,ψW也升高,水分外流,从而引起气孔关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A; 3、B;4、C; 5、A;6、B;7、A

06植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02植物的营养生长及其调控-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促进莴苣种子萌发的光是( )。

A、蓝紫光;B、紫外光;C、红光;D、远红光 。

2、花生、棉花种子含油较多,萌发时较其他种子需要更多的( )。 A、水;B、矿质元素;C、氧气;D、光照 。

3、在茎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生长速率表现出( )。

A、慢-快-慢;B、快-慢-快;C、缓慢生长;D、快速生长 。 4、黄化幼苗被照射( )时,不利其形态建成。 A、红光;B、远红光;C、绿光;D、蓝光 。

5、对烟草、棉花进行打顶,主要目的是控制植物的( )。 A、极性运输;B、顶端优势;C、生长大周期;D、根系发育 。 6、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理想昼夜温度条件是( )。

A、昼夜温度均较高;B、昼夜温度相等;C、较高日温较低夜温;D、较高夜温较低日温 。 7、植物生长在下述哪种条件下根冠比最大( )?

A、土壤水分充足、氮肥充足、光照适中;B、土壤比较干旱、氮肥适中、光照较强;C、土壤水分适中、氮肥充足、光照适中;D、土壤水分充足、氮肥适中、光照较弱 。 8、在萌发条件下,苍耳的不休眠种子开始4小时的吸水属于( )。 A、代谢性吸水;B、吸胀吸水;C、渗透性吸水;D、主动吸水 。

9、当KT/IAA的比值低,诱导( )分化,比值高时,诱导( )分化。 A、根、芽;B、芽、根;C、花、叶;D、叶、根 。 二、问答题

1、请利用植物生物学的知识简单解释“根深叶茂”的原理。

答:所谓“根深叶茂”,有以下原因:⑴地上部分生长需要的水分和矿物质主要是由根系供给的。另外根系还能合成多种氨基酸、细胞分裂素等供应地上部分。因此,根系发育得好,对地上部分生长也有利。⑵植物地上部分对根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叶片中制造的糖类、生长素、维生素等可以供应根,以利于根的生长。因此,地上部分长不好,根系也长不好,反之,根系生长不好,地上部分也不可能生长的好,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2、试述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答:(1)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源,也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光通过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营养和能量;因此,光是植物生长的根本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强而相应的增加,但当光强超过一定范围之后,会出现光饱和现象。强光也会产生光抑制现象。光质主要影响光合效率。在橙光和红光下光合效率最高,其次是蓝绿光,绿光最差。其主要原因是不同波长的光传递到作用中心的效率不相同。光质也影响植物生长,一般红光对植物细胞生长没有抑制作用;而短波光,特别是紫外光破坏生长素,对植物细胞的延伸生长有抑制作用。

(2)光控制植物的形态建成,即叶的伸展扩大,茎的高矮,开花等。光建成所需要的光能比一般光合作用光补偿点所需的能量低10个数量级。

①光与种子萌发。需光种子的萌发受光照的促进,而需暗种子的萌发则受光抑制。

②光与植物的营养生长。幼苗的发育对光有明显的要求,黑暗中,生长会呈黄化状态,表现出茎叶淡黄、茎秆柔嫩细长等。照光后,就能使茎叶逐渐转绿,植株健壮。

③光与成花诱导。自然界许多植物开花受光周期的诱导,如长日植物小麦、短日植物苍耳等植物的开花对日照的长短都有严格的要求。 ④日照时数影响植物生长与休眠。绝大多数多年生植物都是长日照条件促进生长、短日照条件诱导休眠。

⑤光与植物的运动。如向光性,,通常茎叶有正的向光性,根有负的向光性。此外,一些植物叶片的昼开夜合,气孔运动等都受光的调节。

3、试述植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答:高等植物是各种器官组成的统一整体,各种器官虽然在形态结构及功能上不同,但它们的生长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业依赖、相互促进,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相关性。掌握利用植物生长的相关性在生产上有重要意义。 (1)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长的相关性

是指地下器官与地上器官在生长上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现象。植物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在生长上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的根负责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质营养以及合成少量有机物质如氨基酸等,也能合成激素如CTK,ABA,GA等供地上部所用。 ABA已被证明是一种逆境信号。但根所需要的糖类、维生素等则由地上所提供。 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相互制约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对水分、营养等的竞争上,并从根冠比的变化上反应出来。如增加土壤中水分和氮素营养,根系除满足自身需要外,多余水分和氮素运输到地上部,促进其生长,根冠比变小。增加土壤中磷素,因有利地上部光合产物的转运,则促进根系生长,根冠比变大。农业生产中,通过对果树、花卉等的修剪或整枝去掉部分枝叶,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深中耕会引起植物部分断根,限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根系生长,使根冠比增加,最终达到高产的目的。 (2)主茎和分枝的相关性

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但去除主茎后,则会促进侧枝的生长。一般认为是IAA在茎尖产生后极性运输至侧芽,引起侧芽生长受抑。侧芽对lAA比主茎顶芽敏感,另外也与主茎维管系统发育好于侧枝,营养物质运输通畅有关。而CTK则促进侧芽生长。

生产上往往可以根据需要,维持和控制顶端优势。如为用材林,就可以人为去掉侧芽,促进主茎茎干高直。若为经济树种如茶树、桑树及农作物大豆、棉花则要去尖、打顶,以促进分枝,增加产量。因根系生长也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在育苗中,通过断根和移栽,切断主根,促进侧根萌发,提高苗木质量。 (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关性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相互依赖协调的。营养器官生长为生殖器官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健壮的营养生长为成花诱导、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子实生长奠定基础,营养器官生长不好,生殖器官自然也不会好。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植株的众多代谢库,而且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反过来促进物质代谢和转运,有利于光合及营养生长。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也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如营养生长过旺,枝叶徒长,营养大量消耗,必然影响生殖生长的各个环节,最终影响生殖生长。相反,生殖生长过旺,花果过多,往往消耗大量营养,就会抑制营养生长。

在生产上,应根据栽培目的,适当调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以获得高产稳产。如果树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替进行,更应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否则会出现大小年现象,一般可适当疏花、疏果,剪枝或施用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保证果树年年丰产、避免大、小年现象。 4、植物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什么?

答: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其原因,目前主要有三种假说。一种是“营养假说”,认为顶芽构成营养库,垄断了大部分的营养物质,而侧芽因缺乏营养物质而生长受到抑制。第二种是“生长素假说”,认为顶端优势是由于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而产生的。植物顶端形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下运到侧芽,侧芽对生长素比顶芽敏感而使生长受抑制。第三种是“营养转移假说”,认为生长素既能调节生长又能影响物质的运输方向,使养分向产生IAA的顶端集中。植物顶端是生长素的合成部位,高浓度的IAA使其保持为生长活动中心和物质交换中心,将营养物质调运至茎端,因而不利侧芽的生长。

5、如何用试验证明植物的某一生理过程与光敏色素有关? 答:光敏色素有红光吸收型和远红光吸收型两种存在形式,这两种形式可在红光和远红光照射下发生可逆反应,互相转化,依据这一特征,可用红光与远红光交替照射的方法,观察其所引起的生理反应,从而判断某一生理过程是否有光敏色素参与。例如莴苣种子的萌发需要光,当用660nm的红光照射时促进种子萌发,而用730nm的远红光照射时,抑制萌发,当红光照射后再照以远红光,则红光的效果被消除,当用红光和远红光交替照射时,种子的萌发状况决定于最后照射的是红光还是远红光,前者促进萌发,后者抑制萌发。或者用短日植物苍耳闪光试验来证明。如在苍耳生长的暗期中间若用660 nm的红光进行闪光处理不开花,而用730 nm的远红光照射可使其开花,反复用这两种波长的光交替照射时,相互可抵消彼此的效应,且最后的效应取决于最后一次所用光的波长,则可确定苍耳体开花与其体内光敏色素有关。

1、请利用植物生物学的知识简单解释“根深叶茂”的原理。 2、试述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试述植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植物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什么?

5、如何用试验证明植物的某一生理过程与光敏色素有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A;4、B、C、D;5、B;6、C;7、B;8、B;9、A。

06植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03植物的生殖生长及其调控-复习题 一、选择题(单项或多项)

1、将北方的冬小麦引种至广东栽培,结果不能抽穗结实,主要原因是:( )。 A、日照短;B、气温高;C、雨水多;D、光照强 。 2、冬小麦经过春化处理后,主要变化有:( )。

A、可溶性蛋白质增加;B、脂类物质增多;C、氨基酸含量增加;D、赤霉素含量增多 。 3、多数植物感受低温诱导后产生的春化效应,可通过( )传递下去。 A、细胞分裂;B、嫁接;C、分蘖;D、种子 。

4、多数植物通过光周期诱导后产生的效应,可通过( )传递下去。 A、细胞分裂;B、嫁接;C、分蘖;D、种子 。 5、春化作用感受部位是 ( )。

A、叶片;B、叶鞘;C、茎尖生长点;D、根系 。

6、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 )长于短日植物,短日植物的临界暗期( )长于长日植物。

A、一定,一定;B、不一定,不一定;C、一定,不一定;D、不一定,一定 。 7、光周期刺激的感受部位是:( )。

A、叶片;B、顶芽;C、叶子和顶芽;D、根尖 。

8、根据成花素假说,长日植物在短日条件下不能开花,是因为缺乏( )。 A、开花素;B、赤霉素;C、生长素;D、细胞分裂素 。

9、一植物只有在日长短于14小时的情况下开花,该植物是( )。 A、长日植物;B、短日植物;C、日中性植物;D、中日性植物 。

10、以12小时作为短日植物和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的假定是:( )。 A、正确的;B、可以的;C、不正确的;D、基本正确的 。

11、在成花诱导过程中,五类植物激素中的( )对成花的作用效应最大。 A、IAA;B、GA;C、CTK;D、ABA和ETH 。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春化作用?如何证实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 答: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栽培于温室内中的芹菜,由于得不到花分化所需的低温,不能开花结实。如果用胶管把芹菜茎尖缠绕起来,通入冷水,使茎的生长点得到低温,就能通过春化而在长日下开花;反之,如果将芹菜植株置于低温条件下,向缠绕茎尖的胶管通入温水,芹菜则不能通过春化而开花。上述结果能证明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或其它能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2、赤霉素与春化作用有何关系?

答:许多植物经低温处理后,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加;用赤霉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处理会抑制春化作用。许多需春化的植物,如二年生天仙子、白菜、甜菜和胡萝卜等不经低温处理就只长莲座状的叶丛,而不能抽薹开花,但使用赤霉素却可使这些植物不经低温处理就能开花,这些都表明赤霉素与春化作用有关,可以部分代替低温的作用。但赤霉素并不能诱导所有需春化的植物开花。植物对赤霉素的反应也不同于低温,被低温诱导的植物抽薹时就出现花芽,而对赤霉素起反应的莲座状植物,茎先伸长形成营养枝,花芽以后才出现。

3、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 答:(1)人工春化 加速成花 如将萌动的冬小麦种子闷在罐中,放在0~5℃低温下40~50天,可用于春天补种冬小麦;在育种工作中利用春化处理,可以在一年中培育3~4代冬性作物,加速育种进程;春小麦经低温处理后,可早熟5~10天,既可避免不良的气候(如干热风)的影响,又有利于后季作物的生长。

(2)指导引种 引种时应注意原产地所处的纬度,了解品种对低温的要求。若将北方的品种引种到南方,就可能因当地温度较高而不能顺利通过春化阶段,使植物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实,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3)控制花期 如低温处理可以使秋播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改为春播,当年开花;对以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的植物,可贮藏在高温下使其不通过春化(如当归),或在春季种植前用高温处理以解除春化(如洋葱),可抑制开花,延长营养生长,从而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4、什么是光周期现象?举例说明植物的主要光周期类型。

答:生长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植物在长期适应和进化过程中表现出生长发育的周期性变化,植物对白天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反应,将植物分为三种主要的光周期类型。 (1)长日植物 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某临界值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 如冬小麦、黑麦、油菜、天仙子等。

(2)短日植物 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临界值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 如大豆、苍耳、菊花、晚稻、美洲烟草等。

(3)日中性植物 只要其他条件满足,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都能成花的植物。如月季、黄瓜、番茄、四季豆、向日葵等。

5、如何用实验证明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以及光周期刺激可能是以某种化学物质来传递的? 答:植物在适宜的光周期诱导后,成花部位是茎端的生长点,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却是叶片。这一点可以用对植株不同部位进行光周期处理后观察对开花效应的情况来证明:(1)将植物全株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植物不开花而保持营养生长;(2)将植物全株置于适宜的光周期下,植物可以开花;(3)只将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植物正常开花;(4)只将植物叶片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植物不开花。

用嫁接试验可证明植物的光周期刺激可能是以某种化学物质来传递的:如将数株短日植物苍耳嫁接串联在一起,只让其中一株的一片叶接受适宜的短日光周期诱导,而其它植株都在长日照条件下,结果数株苍耳全部开花。

6、如果你发现一种尚未确定光周期特性的新植物种,怎样确定它是短日植物、长日植物或日中性植物?

答:将此新植物种分别置于不同的光周期条件下,其它条件控制在相同适宜范围,观察它的开花反应。若日照时数只有在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表明此种植物为短日植物;若日照时数只有在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则为长日植物;如在不同的日照时数下均能开花的,则为日中性植物。或将新植物种分别置于一定的光周期条件下,在暗期给予短暂的光照处理,抑制开花的是短日植物,促进开花的是长日植物,对暗期照光不敏感的为日中性植物。

7、为什么说光敏色素参与了植物的成花诱导过程?它与植物成花之间有何关系?

答:用不同波长的光间断暗期的试验表明,无论是抑制短日植物开花,还是促进长日植物开花,都是以600~660nm波长的红光最有效;且红光促进开花的效应可被远红光逆转。这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成花反应,光的信号是由光敏色素接受的。

光敏色素有两种可以互相转化的形式:吸收红光的Pr型和吸收远红光的Pfr型。Pr是生理钝化型,Pfr是生理活化型。照射白光或红光后, Pr型转化为Pfr型;照射远红光后,Pfr型转化为Pr型。光敏色素对成花的作用与Pr和Pfr的可逆转化有关,成花作用不是决定于Pr和Pfr的绝对量,而是受Pfr/Pr比值的影响。低的Pfr/Pr比值有利短日植物成花,而相对高的Pfr/Pr比值有利长日植物成花。

8、用实验说明暗期和光期在植物的成花诱导中的作用。 答:对植物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光暗处理,可以发现:(1)短日植物需暗期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如在24h的光暗周期中,短日植物苍耳需暗期长于8.5h才能开花,如果处于16h光照和8h暗期就不能开花;(2)用短时间的黑暗打断光期,并不影响光周期成花诱导;(3)用闪光处理中断暗期,则使短日植物不能开花,继续营养生长,相反地,反而诱导了长日植物开花。这些结果说明,在植物的光周期诱导成花中,暗期的长度是植物成花的决定因素。 强调了暗期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光期不重要,只有在适当暗期以及昼夜交替作用下,植物才能正常开花。暗期的长度决定植物是否发生花原基,而光期长度决定了花原基的数量,如果没有光期的光合作用,那么花原基分化所需的养料也就没有了。光期的作用不仅与光合作用有关,而且对成花诱导本身也有关系。如大豆固定在16小时暗期和不同长度光期条件下生育,结果指出:(1)当光期长度小于2小时时,植株不能开花;(2)在2~10小时的范围内,随光期长度增加开花数也增加;(3)当光期长度大于10小时后,开花数反而下降。实验表明,只有在适当的光暗交替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开花

9、举例说明光周期理论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答:(1)指导引种 不同纬度地区引种时要考虑品种的光周期特性和引种地区生长季节的日照条件,对以收获种子为主的作物,若是短日植物,比如大豆,从北方引种到南方,会提前开花,应选择晚熟品种;而从南方引种到北方,则应选择早熟品种。如将长日植物从北方引种到南方,会延迟开花,宜选择早熟品种;而从南方引种到北方时,应选择晚熟品种。 (2)育种上的利用 根据作物光周期特性,利用中国气候多样的特点,可进行作物的南繁北育:短日植物水稻和玉米可在海南岛加快繁育种子;长日植物小麦夏季在黑龙江、冬季在云南种植,可以满足作物发育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一年内可繁殖2~3代,加速了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具有优良性状的某些作物品种间有时花期不遇,无法进行有性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控制光周期,可使两亲本同时开花,便于进行杂交。如早稻和晚稻杂交育种时,可在晚稻秧苗4~7叶期进行遮光处理,促使其提早开花以便和早稻进行杂交授粉,培育新品种。如在进行甘薯杂交育种时,可以人为地缩短光照,使甘薯开花整齐,以便进行有性杂交,培育新品种。 (3)控制花期 花卉栽培中,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或延迟开花。如短日植物菊花,用遮光缩短光照时间的办法,可以从十月份提前至六、七月间开花;若在短日来临之前,人工补充延长光照时间或进行暗期间断,则可推迟开花。对于长日性的花卉,如杜鹃、山茶花等,人工延长光照或暗期间断,可提早开花。

(4)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对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作物,可以通过控制光周期抑制其开花。如将短日植物烟草引种至温带,可提前至春季播种,促进营养生长,提高烟叶产量。对于短日植物麻类,南种北引可推迟开花,增加植物高度,提高纤维产量和质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或多项)

1、B;2、A、C、D;3、A;4、B;5、C;6、B;7、A;8、B;9、B;10、C;11、B。

06植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04植物的成熟、衰老及其调控-复习题 一、选择题(单项和多项)

1、在果实呼吸跃变正要开始之前,果实内含量明显升高的植物激素是( )。 A、生长素;B、乙烯;C、赤霉素;D、脱落酸 。 2、破除马铃薯块茎休眠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 )。 A、生长素;B、2,4-D;C、乙烯利;D、赤霉素 。

3、在衰老的植物组织或器官中,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

A、蛋白质合成能力减弱;B、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受阻;C、蛋白水解酶活性增加;D、土壤中氮素含量下降。

4、当叶柄离层远基端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基端时,则叶片( )。 A、会脱落;B、不脱落;C、很少脱落;D、大半脱落。 二、问答题

1、植物器官脱落与植物激素有何关系? 答:(1)生长素:试验证明,叶片年龄增长,生长素含量下降,便不能阻止脱落的发生。 Addicott等(1955)提出脱落的生长素梯度学说,认为不是叶片内生长素的绝对含量,而是横过离层区两边生长素的浓度梯度影响脱落。梯度大,即远轴端生长素含量高,不易脱落;梯度小时,即近轴端生长素含量高于或等于远轴端的量,则促进脱落。此外,已证明有些果实的自然脱落与生长素含量的降低也密切相关。在生长素产生少的时期,往往引起大量落果。 (2)脱落酸:幼果和幼叶的脱落酸含量低,当接近脱落时,它的含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可促进分解细胞壁的酶的活性,抑制叶柄内生长素的传导。

(3)乙烯:棉花子叶在脱落前乙烯生成量增加一倍多,感病植株乙烯适放量增多,会促进脱落。

(4)赤霉素:促进乙烯生成,也可促进脱落。细胞分裂素延缓衰老,抑制脱落。

2、导致脱落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答:(1)氧浓度 氧分压过高过低都能导致脱落。高氧促进乙烯的形成,低氧抑制呼吸作用。(2)温度 异常温度加速器官脱落。高温促进呼吸消耗。此外,高温还会引起水分亏缺,加速叶片脱落。(3)水分 干旱缺水会引起叶、花、果的脱落。这是一种保护性反映,以减少水分散失。干旱会促进乙烯、脱落酸增加,促进离层形成引起脱落。(4)光照 光照弱脱落增加,长日照可以延迟脱落,短日照促进脱落。(5)矿质元素 缺Zn、N、P、K、Fe等都可能导致脱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或多项)

1、B;2、D; 3、A,C; 4、B。

08-13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复习题

一、问答题

1、试述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举出各类群的主要代表植物(每类群至少5种)。

低等植物的主要特征:

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组织的分化; ②生殖器官常是单细胞;

③合子不形成胚而直接萌发形成新植物体; ④常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地方。 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

①有根、茎、叶和组织的分化; ②生殖器官常由多细胞构成; ③合子形成胚再长成新植物体; ④绝大多数陆生。

低等植物类群:蓝藻、衣藻、水绵、海带、紫菜、地衣。 高等植物类群:肾蕨、铁树、银杏、雪松、红豆杉。

2、比较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以这三者的变化关系说明植物界的演化规律。

苔藓植物:配子体发达,孢子体退化;阴湿环境;叶状体或拟茎叶体;单细胞假根;无维管束组织;有颈卵器。

蕨类植物:根茎叶分化、具着生根状茎上的不定根,维管组织不发达;叶异型,有营养叶和孢子叶的分化,孢子叶上有排列整齐的孢子囊。配子体不发达。

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孢子体发达,多数为高大的乔木,有高度分化的维管组织,茎干也有加粗的次生生长;产生花粉及花粉管,受精摆脱对水的依赖;有性生殖时受精作用在胚珠中进行并发育成种子;胚珠及种子裸露,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典型代表:苏铁、银杏和松树等。被子植物:孢子体高度发展和分化,具典型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生殖器官特化成为花的构造;果实的形成是植物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更加进化的体现;具双受精现象。

植物界的演化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态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叶和假根的构造,但组织比较简单,无维管组织和中柱。蕨类和种子植物有根、茎、叶出现,而且内部有维管束和中柱形成,蕨类植物没有形成层和次生生长,种子植物有了形成层和次生生长。因此,随着植物界的不断演化发展,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逐渐趋于完善。

(2)从水生到陆生

苔藓植物体内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也没有真正的根的分化,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到蕨类和种子植物,植物体内有了输导组织的分化,绝大部分植物在干燥的地面上生长,成为陆生植物。另外,在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受精作用必须借助于水才能完成,到种子植物,有花粉管的产生,精子通过花粉管直接到达胚囊,受精作用不受水的限制,这为植物从水生到陆生创造了条件。

(3)从配子体世代占优势进化到孢子体世代占优势

苔藓植物的配子体发达,能独立生活,孢子体简单,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配子体上。蕨类植物的配子体退化,孢子体发达,两者都能独立生活。到了种子植物,孢子体更加发达,组织分化高更适应陆地生活条件。配子体进一步退化,不形成游动精子,而产生花粉管传送精子,使受精作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这在系统发育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其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从孢子体中获得生活所需的水分和养料,使有性生殖过程不受某些不利条件的影响。

(4)生殖方式的发展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器官为精子器和颈卵器,结构简单,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为雄蕊和雌蕊,结构复杂。苔藓、蕨类产生游动精子,受精过程必须在水的环境中进行;而种子植物出现花粉管,使受精摆脱对水的依赖。种子的出现,使胚包被在种皮内,免受外界不良条件的影响,这对植物适应陆地生活极为有利。被子植物还具有特殊的双受精现象,使胚、胚乳都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性,增强了植物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是被子植物繁荣发展的内因,因而,使种子植物,特别是被子植物发展成现代植物中最进化和占优势的类群。

3、指出学名紫段tilia Amurensis Rupr.中各拉丁单词在学名中含义,并改正其中的错误。

紫段tilia Amurensis Rupr.

属名种加词定名人改正 Ailia amurensis Rupr.

4、根据给出的条件编制检索表(5分)

1.轮叶百合:花下垂,叶轮生,茎生叶1轮。 2.毛百合:花直立,花大,花被片有毛。

3.竹叶百合:花下垂,叶轮生,茎生叶2-3轮。 4.渥丹:花直立,花小,花被片无毛。 5.大花卷丹:花下垂,叶互生,叶披针形。

1.花直立??????????????????????????????2 1.花下垂??????????????????????????????3 2.花小,花被片无毛???????????????????????渥丹 2.花大,花被片有毛???????????????????????毛百合 3.叶互生,叶披针形???????????????????????大花卷丹 3.叶轮生?????????????????????????????4

4.茎生叶1轮??????????????????????????轮叶百合 4.茎生叶2-3轮?????????????????????????竹叶百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cr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