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选择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15 01: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1、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

-10-8-10-13

A.10cm; B.10m C. 10m D.10m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 A. 绝大多数α粒子散射角接近180? B. α粒子只偏2?~3?

C. 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 D. 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角散射

3、进行卢瑟福理论实验验证时发现小角散射与实验不符这说明: A. 原子不一定存在核式结构

B. 散射物太厚

C. 卢瑟福理论是错误的 D. 小角散射时一次散射理论不成立 4、如果用相同动能的质子和氘核同金箔产生散射,那么用质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是用氘核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的几倍?

A.2 B.1/2 C.1 D .4 5、在同一?粒子源和散射靶的条件下观察到?粒子被散射在90°和60°角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粒子数之比为: A.4:1 B. CCDCC dnd?sin42:2 C.1:4 D.1:8

?2?(14??022)Nnt(2Ze2M?) 22rm?12Ze4??0M?(1?1sin?2)

第二章 重点章 作业 2、3、9

1、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能量为12.09eV的光子激发后,其轨道半径增为原来的 A.4倍 B.3倍 C.9倍 D.16倍

2、氢原子光谱赖曼系和巴耳末系的系线限波长分别为: A.R/4 和R/9 B.R 和R/4 C.4/R 和9/R D.1/R 和4/R

3、氢原子赖曼系的线系限波数为R,则氢原子的电离电势为: A.3Rhc/4 B. Rhc C.3Rhc/4e D. Rhc/e

4、氢原子基态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分别是:

A.13.6V和10.2V; B –13.6V和-10.2V; C.13.6V和3.4V; D. –13.6V和-3.4V

5、由玻尔氢原子理论得出的第一玻尔半径a0的数值是:

A.5.29×10-10m B.0.529×10-10m C. 5.29×10-12m D.529×10-12m

6、根据玻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n=5的状态,则:

A.可能出现10条谱线,分别属四个线系 B.可能出现9条谱线,分别属3个线系 C.可能出现11条谱线,分别属5个线系 D.可能出现1条谱线,属赖曼系

7、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发出H?线,则至少需提供多少能量(eV)? A.13.6 B.12.09 C.10.2 D.3.4

8、玻尔磁子μB为多少焦耳/特斯拉?

A.0.927×10-19 B.0.927×10-21 C. 0.927×10-23 D .0.927×10-25

+

9、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氦离子He的第一轨道半径是: A.2a0 B. 4a0 C. a0/2 D. a0/4

10、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e+处于第一激发态(n=2)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

A.0.53×10-10m B.1.06×10-10m C.2.12×10-10m D.0.26×10-10m

11、假设氦原子(Z=2)的一个电子已被电离,如果还想把另一个电子电离,若以eV为单位至少需提供的能量为:

A.54.4 B.-54.4 C.13.6 D.3.4

12、夫—赫实验的结果表明:

A电子自旋的存在; B原子能量量子化 C原子具有磁性; D原子角动量量子化

CDDAB ABCCB AB

第三章 无大题

1、为了证实德布罗意假设,戴维孙—革末于1927年在镍单晶体上做了电子衍射实验从而证明了:

A.电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B.电子的波动性 C.电子的粒子性 D.所有粒子具有二项性

2、德布罗意假设可归结为下列关系式:

A .E=hv, p=h/λ; B.E=??,P=??; C. E=hv ,p=

??; D. E=?? ,p=

??

3、为使电子的德布罗意假设波长为0.1nm,应加多大的加速电压: A.1.51?10V; B.24.4V; C.24.4?10V; D.151V

4、基于德布罗意假设得出的公式??12.26V6

5

?的适用条件是:

A.自由电子,非相对论近似; B.一切实物粒子,非相对论近似; C.被电场束缚的电子,相对论结果; D带电的任何粒子,非相对论近似

5、如果一个原子处于某能态的时间为10-7s,原子这个能态能量的最小不确定数量级为(以焦耳为单位):

A.10-34; B.10-27; C.10-24; D.10-30

DABAB

第四章 重点、难点章 1-5,补充作业,期中考试题

1、单个f 电子总角动量量子数的可能值为: A. j =3,2,1,0; B .j=±3; C. j= ±7/2 , ± 5/2; D. j= 5/2 ,7/2

2、单个d 电子的总角动量投影的可能值为: A.2?,3?; B.3?,4?; C.

3、碱金属原子的光谱项为:

A.T=R/n; B .T=ZR/n; C .T=R/n; D. T=RZ/n

4、锂原子从3P态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多少条被选择定则允许的谱线(不考虑精细结构)? A.一条 B.三条 C.四条 D.六条

5、已知锂原子光谱主线系最长波长为670.7nm,辅线系线系限波长为351.9nm,则Li原子的电离电势为:

A.5.38V B.1.85V C.3.53V D.9.14V

6、钠原子基项3S的量子改正数为1.37,试确定该原子的电离电势: A.0.514V; B.1.51V; C.5.12V; D.9.14V

7、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双重结构是由于下列哪一项产生: A.相对论效应 B.原子实的极化

C.价电子的轨道贯穿 D.价电子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

8、产生钠的两条黄谱线的跃迁是:

A.2P3/2→2S1/2 , 2P1/2→2S1/2; B. 2S1/2→2P1/2 , 2S1/2→2P3/2; 2222 2222

C.D3/2→P1/2, D3/2→P3/2; D.D3/2→P1/2 , D3/2→P3/2 9、若已知K原子共振线双重成分的波长等于769.898nm和766.49nm,则该原子4p能级的裂距为多少eV?

A.7.4×10-2; B .7.4×10-3; C .7.4×10-4; D .7.4×10-5.

10、碱金属原子光谱精细结构形成的根本物理原因: A.电子自旋的存在 B.观察仪器分辨率的提高 C.选择定则的提出 D.轨道角动量的量子化

11、已知钠光谱的主线系的第一条谱线由?1=589.0nm和?2=589.6nm的双线组成,则第二辅线系极限的双线间距(以电子伏特为单位):

A.0; B.2.14?10-3; C.2.07?10-3; D.3.42?10-2

12、考虑电子自旋,碱金属原子光谱中每一条谱线分裂成两条且两条线的间隔随波数增加而减少的是什么线系?

2

2

2

*2

*2

*2

352?,

152?; D.?3/2,?5/2 .

A.主线系; B.第二辅线系; C. 第一辅线系; D.柏格漫线系

13、如果l是单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则偶极距跃迁选择定则为: A.?l?0; B. ?l?0或?1; C. ?l??1; D. ?l?1

14、碱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处于n=3, l=1的状态,其精细结构的状态符号应为: A .32S1/2.32S3/2; B.3P1/2.3P3/2; C .32P1/2.32P3/2; D .32D3/2.32D5/2

15*、氢原子光谱形成的精细结构(不考虑蓝姆移动)是由于: A.自旋-轨道耦合 B.相对论修正和极化贯穿

C.自旋-轨道耦合和相对论修正 D.极化.贯穿.自旋-轨道耦合和相对论修正

16、对氢原子考虑精细结构之后,其赖曼系一般结构的每一条谱线应分裂为: A.二条 B.三条 C.五条 D.不分裂

17、考虑精细结构,不考虑蓝姆位移,氢光谱Hα线应具有:

A.双线 B.三线 C.五线 D.七线

18、已知锂原子主线系最长波长为?1=670.74nm,第二辅线系的线系限波长为??=351.9nm,则锂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和电离电势依次为(已知R=1.09729?10m) A.0.85eV, 5.38eV; B.1.85V, 5.38V; C.0.85V, 5.38V D.13.85eV, 5.38eV

19、钠原子由nS跃迁到3D态和由nD跃迁到3P态产生的谱线分别属于: A.第一辅线系和柏格漫线系 B.柏格曼系和第二辅线系 C.主线系和第一辅线系 D.第二辅线系和第一辅线系

20、d电子的总角动量取值可能为: A.

352?,152?7

-1

; B .

152?,32?; C.

632?,352?; D. 6?,2?

DDCCA CDABA BACCC ACBD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cq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