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1-5错误解题分析系列-《7.4轨迹问题》

更新时间:2023-09-10 06: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7.4轨迹问题

一、知识导学 1.方程的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2.点与曲线的关系 若曲线C的方程是f(x,y)=0,则点P0(x0,y0)在曲线C上?f(x0,y0)=0; 点P0(x0,y0)不在曲线C上?f(x0,y0)≠0两条曲线的交点 若曲线C1,C2的方程分别为f1(x,y)=0,f2(x,y)=0,则点P0(x0,y0)是C1,C2的交点??f1(x0,y0)?0 ?f2(x0,y0)?0方程组有n个不同的实数解,两条曲线就有n个不同的交点;方程组没有实数解,曲线就没有交点.

3.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平面内的动点P(x,y)到一个定点F(c,0)的距离与到不通过这个定点的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常数e(e>0),则动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

其中定点F(c,0)称为焦点,定直线l称为准线,正常数e称为离心率. 当0<e<1时,轨迹为椭圆 当e=1时,轨迹为抛物线 当e>1时,轨迹为双曲线 4.坐标变换

(1)坐标变换 在解析几何中,把坐标系的变换(如改变坐标系原点的位置或坐标轴的方向)叫做坐标变换.实施坐标变换时,点的位置,曲线的形状、大小、位置都不改变,仅仅只改变点的坐标与曲线的方程.坐标轴的平移:坐标轴的方向和长度单位不改变,只改变原点的位置,这种坐标系的变换叫做坐标轴的平移,简称移轴.

(2)坐标轴的平移公式 设平面内任意一点M,它在原坐标系xOy中的坐标是(x,y),在新坐标系x ′O′y′中的坐标是(x′,y′).设新坐标系的原点O′在原坐标系xOy中的坐标是(h,k),则

?x?x??h?x??x?h??y??y?ky?y??k(1)? 或 (2)?

公式(1)或(2)叫做平移(或移轴)公式. 二、疑难知识导析

1.在求曲线轨迹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

(1)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已知和结论,发现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合; (2)合理进行数学语言间的转换,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通过审题画出必要的图形或示意图,把不宜于直接计算的关系化为能直接进行数学处理的关系式,把不便于进行数学处理的语言化为便于数学处理的语言;

(3)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4)注意反馈和检验. 2.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有:

(1)直接法:若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则将这些关系“翻译”成

x,y的关系式,由此得到轨迹方程.一般步骤是:建立坐标系—设点—列式—代换—化简、整

理.

(2)定义法:即当动点的轨迹满足的条件符合某种特殊曲线的定义时,则可根据这种曲线的定义建立方程.

(3)待定系数法:已知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圆锥曲线,则可先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方程,再根据动点满足的条件确定待定系数.

(4)相关点法:当动点P(x,y)随着另一动点Q(x1,y1)的运动而运动时,而动点Q在某已知曲线上,且Q点的坐标可用P点的坐标来表示,则可代入动点Q的方程中,求得动点P的轨迹方程.

(5)参数法:当动点P的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不易建立时,可适当地选取中间变量t,并用t表示动点的坐标x、y,从而得到动点轨迹的参数方程 ,消去t,便可得动点P的普通方程.

另外,还有交轨法、几何法等. 3.在求轨迹问题时常用的数学思想是:

(1)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求平面曲线的轨迹方程,是将几何条件(性质)表示为动点坐标x、

y的方程及函数关系;

(2)数形结合的思想:由曲线的几何性质求曲线方程是“数”与“形”的有机结合; (3)等价转化的思想:通过坐标系使“数”与“形”相互结合,在解决问题时又需要相互转化.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如图所示,已知P(4,0)是圆x+y=36内的一点,A、B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90°,求矩形APBQ的顶点Q的轨迹方程.

解:设AB的中点为R,坐标为(x,y),则在Rt△ABP中,|AR|=|PR|. 又因为R是弦AB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OAR中,|AR|=|AO|-|OR|2=36-(x2+y2)

又|AR|=|PR|=(x?4)2?y2

所以有(x-4)2+y2=36-(x2+y2),即x2+y2-4x-10=0

因此点R在一个圆上,而当R在此圆上运动时,Q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x,y),R(x1,y1),因为R是PQ的中点,所以x1=代入方程x2+y2-4x-10=0,得

(x?42)?(2

2

2

2

2

x?42,y1?y?02,

2y22

)?4?2x?42-10=0

整理得 x+y=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技巧与方法:对某些较复杂的探求轨迹方程的问题,可先确定一个较易于求得的点的轨迹方程,再以此点作为主动点,所求的轨迹上的点为相关点,求得轨迹方程. [例2]某检验员通常用一个直径为2 cm和一个直径为1 cm的标准圆柱,检测一个直径为3 cm的圆柱,为保证质量,有人建议再插入两个合适的同号标准圆柱,问这两个标准圆柱的直径为多少?

解:设直径为3,2,1的三圆圆心分别为O、A、B,问题转化为求两等圆P、Q,使它们与⊙O相内切,与⊙A、⊙B相外切.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并设⊙P的半径为r,则

|PA|+|PO|=1+r+1.5-r=2.5

∴点P在以A、O为焦点,长轴长2.5的椭圆上,其方程为

16(x?2514)2?2y32=1 ①

同理P也在以O、B为焦点,长轴长为2的椭圆上,其方程为 (x-

12)2+

43y2=1 ②

3912912,),Q(,?),∴r=?14141414267由①、②可解得P((914)?(21214)2?37

故所求圆柱的直径为 cm.

[例3] 直线L:y?k(x?5)与圆O:x2?y2?16相交于A、B两点,当k变动时,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错解:易知直线恒过定点P(5,0),再由OM?AP,得:

OP222?OM2?MP2

2∴x?y?(x?5)?y22?,整理得:

5?25?2 ?x???y?24??分析:求动点轨迹时应注意它的完备性与纯粹性。本题中注意到点M应在圆内,故易求得轨迹为圆内的部分,此时0?x?165.

[例4] 已知A、B为两定点,动点M到A与到B的距离比为常数λ,求

点M的轨迹方程,并注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解: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AB|=2a,则A(-a,0),B(a,0). 设M(x,y)是轨迹上任意一点. 则由题设,得

2

2

|MA||MB|2

=λ,坐标代入,得

2

2

(x?a)?y(x?a)?y2

2

22=λ,化简得

22(1-λ)x+(1-λ)y+2a(1+λ)x+(1-λ)a=0

(1)当λ=1时,即|MA|=|MB|时,点M的轨迹方程是x=0,点M的轨迹是直线(y轴). (2)当λ≠1时,点M的轨迹方程是x+y+

2

2

2a(1??)1??22x+a2=0.点M的轨迹是以

(-

a(1??)1??22,0)为圆心,

2a?|1??|2为半径的圆.

[例5]若抛物线y=ax2-1上,总存在不同的两点A、B关于直线y+x=0对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若存在A、B关于直线y+x=0对称,A、B必在与直线y+x=0垂直的直线系中某一条与抛物线y=ax2-1相交的直线上,并且A、B的中点M恒在直线y+x=0上. 解:如图所示,设与直线y+x=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为

y=x+b

2

?y?x?b 得 ?2y?ax?1ax-x-(b+1)=0 ① 令 △>0

即 (-1)2-4a[-(b+1)]>0 整理得

4ab+4a+1>0 ②

在②的条件下,由①可以得到直线y=x+b、抛物线y=ax2-1的交点A、B的中点M的坐标为 (

12a12a12a12a1a,+b),要使A、B关于直线y+x=0对称,则中点M应该在直线y+x=0上,所以有 +b)=0 ③

代入②解不等式得 a>

3434+(

即 b=-

因此,当a>时,抛物线y=ax2-1上总存在不同的两点A、B关于直线y+x=0对称.

四、典型习题导练

1.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F2,P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1P到Q,使得|PQ|=|PF2|,那么动点Q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2.高为5 m和3 m的两根旗杆竖在水平地面上,且相距10 m,如果把两旗杆底部的坐标分别确定为A(-5,0)、B(5,0),则地面观测两旗杆顶端仰角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 3.设直线2x-y-3=0与y轴的交点为P,点P把圆(x+1)2+y2 =25的直径分为两段,则其长度之比是

4.已知A、B、C是直线l上的三点,且|AB|=|BC|=6,⊙O′切直线l于点A,又过B、C作⊙

O′异于l的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点P,求点P的轨迹方程.

5.双曲线

xa22?yb22=1的实轴为A1A2,点P是双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引A1Q⊥A1P,A2Q⊥A2P,

A1Q与A2Q的交点为Q,求Q点的轨迹方程.

6.已知椭圆

xa22?yb22=1(a>b>0),点P为其上一点,F1、F2为椭圆的焦点,∠F1PF2的外角平

分线为l,点F2关于l的对称点为Q,F2Q交l于点R.

(1)当P点在椭圆上运动时,求R形成的轨迹方程;

(2)设点R形成的曲线为C,直线l:y=k(x+2a)与曲线C相交于A、B两点,当△AOB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求k的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cq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