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精)

更新时间:2023-12-30 21: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肖复新

内容提要: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全新形态,是一场世界性的业态革命和发展潮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本文以无锡水环境治理为样本,对无锡改革开放3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作了阶段性划分,对无锡在增强生态意识、严控污染源头、强力修复生态和落实制度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举措进行解读,对无锡在城乡环境面貌、节能减排和太湖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阐释,并进一步对无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思考建议。本文认为:无锡必须清醒看到人类文明进程所处的新的发展阶段,抢先完成从工业化发展向生态化发展的毅然转身,继成就了民族工商业和乡镇工业的辉煌之后,再次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赢得转型发展先机。

关键词:生态文明无锡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频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日益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我们党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视,在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改革开放30年来,无锡在生态环境面前,曾经的迷茫,是令人痛心的;曾经的作为,是令人感怀的。今天,跋涉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无锡坚持环保优先、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一系列“组合拳”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更是令人倍感欣慰。本文通过回望无锡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艰难历程,解读无锡在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并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以期更进一步地推进无锡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一、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阶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涵十分丰富且处于不断的深化递进之中。要厘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阶段,只能抓住影响地域生态的主要环境因素来展开。

无锡地处江南水乡,在近4800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水域面积占到近三分之一。水,成为影响无锡生态环境最直接、最主要的要素。因此,本文把无锡对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作为样本进行切片分析,据此对无锡三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阶段性划分。

1、休眠阶段(1978年--1996年。改革开放“一声炮响”,曾经的民族工商业发祥地,有着光荣工商传统的精明的无锡人,一时先声夺人,乡镇工业高歌猛进,异军突起,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成就了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尽管当时对生态环境的淡漠在今天看来有些触目惊心,但在那个发展经济争先恐后、只争朝夕的大背景中,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常态。只是当时的环境承载负荷在总量上还能忍受,矛盾并不尖锐,所以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并没有使问题即刻暴露出来,也没有引起过多的质疑,而是以一种潜伏的方式淡出人们的视线。直到1993年,梅园水厂的停产,也没有引起大的警觉。人们心安理得地以一种休眠的方式消受着身边的生态环境,很少有人产生顾忌甚至敬畏。在这个阶段,要说在环保方面有什么作为,也仅限于对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的被动处罚了。随着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的更大体量的外资的蜂拥侵入,加之无锡处于水体下游,污染来量大,生态环境这张网被捅破,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2、苏醒阶段(1996年—2001年。当生态环境的破坏以量变的累积越过一定的临界状态后,就会产生质变,矛盾就会凸显出来。随着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太湖终究不能承受虐待之重。1996年,太湖被国家列为重点治理湖泊,国务院环委会在无锡召开了太湖流域环保执法现场会。无锡开始睁眼看太湖了,对待太

湖生态环境问题的态度开始苏醒。1996年,中共无锡市委在太湖里的船上,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第一次常委会议,现场讨论太湖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取水口的水质保护问题,第一次明确把太湖水污染防治列为全市环境保护重中之重的工作。随后,

一系列政策措施鱼贯而出。1997年1月,成立了无锡市环境保护委员会;9月,通过了《无锡水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1998年6月,无锡市首次公布了环境质量公报。经过努力,成效初现。在1998年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开展的“聚焦太湖零点达标行动”中,无锡300多家榜上有名的重点排污单位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

3、清醒阶段(2001年—2007年。2001年初,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无锡踏上了有条不紊的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征途。2001年,制定了《无锡市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三年目标的实施意见》、《爱我无锡、美化家园、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年行动纲要》和《无锡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方案》,提出要用三年时间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随后开展了碧水恢复、蓝天重现、工业污染源减排和舒适人居环境建设等四大环境保护措施,实施了五里湖专项整治、贡湖水源保护、工业污染防治、机动车专项整治、工业结构调整、增绿工程、洁净工程等十六项工程。2004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授予无锡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5月8日,国务院在无锡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无锡的治太经验。无锡马不停蹄,不断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挺进。2006年8月,制定了《无锡市生态市规划纲要》,这是指导全市生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的总体目标。至此,无锡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日益清醒,目标日渐明晰。

4、警醒阶段(2007年5月开始。正当无锡按部就班,甚至有些踌躇满志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让人们目瞪口呆,始料未及。2007年5月,太湖蓝藻集中暴发,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严重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给人以深度的焦虑和火烧眉毛般的警醒。时不我待,无锡的生态文明建设霎然

变奏,吹响了大强度、高速度推进的集结号。无锡除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加速快跑之外,已经别无选择。面对这次危机,无锡快速反应,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使出“铁腕”、“重拳”,向污染宣战。出台了《关于举全市之力开展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的决定》、《关于全社会动员全民动手开展环保优先“八大”行动的决定》等一

系列文件。一场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全民行动就此拉开了大幕,并延续至今。这次刻骨铭心的遭遇,让无锡人民永志难忘,子孙谨记,并倍加努力。

二、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无锡水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剧增,水质受到了污染,使无锡成为了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要让无锡的水系休养生息,就要充分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强大压力。既要实行最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又要综合运用工程的、技术的、生态的方法,加大水环境的治理力度。

在30年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觉醒了的无锡,牢牢把握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在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很下功夫,逐步从被动治理走向主动防治,与水展开了艰苦鏖战。其重要举措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增强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生态问题与人的活动和行为密切相关,必须大力提高市民群众的参与意识。无锡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把生态意识的形成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努力把生态文明意识变成全民共识,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无锡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积极推进企业环境诚信建设。授予有重要贡献的民间环保工作者“无锡环保卫士”称号。搭建“中国〃无锡生态市建设高层论坛”平台,邀请专家学者把脉无锡,共同探索生态建设之路。开展各类环保专项活动,将每年5月29日定为“水安全日”,每年6月定为“环境月”,每年3月和11月定为“义

务植树月”,大力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了人人关心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浓厚氛围。

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过程中,无锡召开了“爱我无锡、美化家园、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千人动员大会,进行社会动员。在创建节水型城市过程中,下发了数万份节水宣传教育提纲和手册。在“每人每天节约一升水”主题活动中,节水宣传志愿

者们走上街头,深入社区,指导帮助市民更换使用节水器具,并利用企业员工学校、社区市民学校等阵地,开展节水知识宣传,组织市民开展节水经验交流观摩活动。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小手牵大手”、“节约用水从家庭做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2、严控污染源头。生态行为文明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是保持良好生态的根本。无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着力严控污染源头,守住“闸门”。无锡坚持产业引导,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严格环保审批、实现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产业布局、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措施,严控源头污染物排放。

无锡坚持环保优先的政策导向,把结构调整作为减少排放的关键手段,切实提高新建企业环保准入门槛,以产业优化升级减少环境污染,以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废弃物排放,以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农业。集中整治“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低产能、低效益”企业,将整治工作与节能减排、环保达标、安全生产和提高效益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专项行动,对占市区污染总量75%以上的重点水污染企业实现了自动监控,对污染严重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和依法关闭。大力推广排污许可证制度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制度,重点排污企业均做到了持证排污,并参加了企业环境行为评级。加大力度调整传统工业布局,强力推进城区工业“退城入园”和乡镇工业布局调整。积极建设无公害农产

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3、强力修复生态。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改善太湖水环境,除了加强源头控制,还必须努力修复和重建良好的生态系统。蠡湖通过实施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等重点工程,累计清淤248万立方米,实施退渔还湖

3282亩,铺设截污管网11.8公里,搬迁关闭企业48家,完成生态修复1410亩,投资1.27亿元建成梅梁湖动力换水工程投入运转,蠡湖水质明显改善,成为国内水治理的典范。启动了梅梁湖清淤、长广溪湿地建设、十八湾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并基本竣工。梁溪河、直湖港、小溪港等出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环蠡湖11座节制闸和小溪港翻水站全部建成,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给无锡市的治太“十五”计划。按照“河湖共治”的方针,2003年起无锡市实施了城区河道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内重点治理了梁溪河、环城河等26条城市河道和88条小河浜,大力实施截污、调水、搬迁、监管、保洁等工程。近几年,城市河道共清淤6000万立方米,沿河周边地区进行了污水截流,已封堵500多个排污口,市区古运河航段全面实施禁航,并组织了工业企业搬迁和老新村改造,使城市河道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进入2007年,在无锡市勾画的国家生态城市群的创建蓝图中,更是明确要投资400亿元,用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城乡人居环境、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修复、生态安全保障等九大工程建设,形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运作的发展模式。

4、落实制度保障。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无锡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用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依据。先后出台了《无锡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关于抓紧治理太湖无锡水域污染的议案决议》、《关于加快清除城乡河道积淤的议案决议》、《关于治

理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议案决议》、《关于保护贡湖供水水源的决定》、《关于实施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议案决议》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等。

无锡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无锡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突出发展循环经济这一重点,依法推进生态市建设。

供水危机发生后,无锡市相继制定出台了近10部政策文件,实施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综合治太”行动,全市形成了铁腕治污、科学治水的强大声势和环保优先、共建生态的强大法制环境。制定了举全市之力开展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和环保优先“八大”行动计划。通过建立六大工作机制、实施六大应急对策、建设九大清源工程、落实九大治污措施和开展锡城减废行动、铁腕治污行动、企业自愿协议管理行动、城市生态重建恢复行动、排污权交易行动、环境标志行动、环境治理代理人行动和全民环保行动等八大行动,明确了目标责任。

三、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明显成效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和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日益明显,环保问题也成了无锡最热门的话题。对照生态市创建的指标体系,在6项基本条件中,无锡已有4项达到考核要求;28项考核指标中,22项已顺利出线。2008年年初,当市委、市政府专程赴京汇报太湖水污染防治和总量减排工作时,得到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的充分肯定。他对无锡的工作表示满意,认为无锡工作力度大,治太“抓到了点子上”,“成效很大”。

1、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蠡湖新城突出休闲区功能定位,沿湖36公里岸线及十八湾沿湖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建成全省最大的开放式景区,成为山水城市核心标志。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5%,空气良好天数占比达到93%,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2。全市已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江阴成为全国首批生态市。

以太湖水环境治理为核心,环太湖生态修复全面启动。无锡市已规划环太湖5公里范围内建立一级保护区,在1公里范围内开展以“三退三还”为主的生态修复。2008年重点在环太湖200米内营造全湖最美、水平最高的涵养林、生态景观带,面积1.5万亩。2008年已基本建成管社山湿地,即将启动长广溪湿地(二期、亮河湾湖滨湿地、大溪港口湿地、宜兴西太湖、梁鸿湿地公园等湿地工程。

大力植树造林,积极推进生态湿地和绿色景观建设,实施惠山青龙山显山透绿工程,殡葬整治工作全面结束。五年累计绿化造林3.3万公顷,新增城市绿地3697万平

方米,新增森林面积39.7万亩,超过了过去30年的总和。共建省级以上绿色通道600多公里,约8万亩。在河道绿化方面,目前65%的河道两侧、湖泊沿岸建成防护林,绿化面积约5万亩。

加快以治乱、治脏、治污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再现江南水乡秀丽景色。第一轮农村五件实事工程全面完成,新五件实事开局良好,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八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86.4%的乡镇建成了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

2、节能减排效果明显。2007年,无锡市被省建设厅、经贸委、环保厅命名为“江苏省节水型城市”。2008年9月,无锡市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2007年,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实现了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8%的目标;无锡环太湖及主要出入河流两侧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明显下降;全市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分别在2006年的基础上下降了10.1%和19.3%,COD年度减排任务全面完成,SO2“十一五”减排任务提前完成。

2008年上半年,无锡市的节能降耗、环保减排取得了积极成效,能源消费水平有所下降。从节能来看,1-5月份,全市347家重点能耗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00万吨,增速却低于工业产值增速20.6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为0.38吨标准煤/万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

了16.3%。从用电情况来看,工业产值增速高出用电增量近16个百分点。在减排方面,截至5月底,全市68家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已经有19家完成提标改造,44家在建。市区污水日处理能力增加到近80万吨,铺设污水管网2100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由56.6%提高到84%。建成2座日处理能力一千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直湖港、梁溪河等65条河道79个考核断面实施了全国首创的“河长制”。前五个月,79个“河长制”考核断面中,平均达标断面增加到55个,达标率攀升至71.4%。

2008年1-6月份,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1.9分,全面小康考核的37个断面中已有31个达标,水质达标率为83.8%。无锡杀出一条低能耗高产出的新路,为无锡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太湖治理初见成效。无锡市近几年在太湖水污染防治上投入巨大、成效明显。无锡投入26亿元,相继建成芦村、城北、新区、东亭等51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102万吨/日,城镇截污区域逐步扩大,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75%。

太湖无锡水域的蠡湖、梅梁湖、贡湖水质均有较大改善。2008年3月份与2007年同期相比,蠡湖水域水质明显好转,主要水质指标已全面达到《江苏省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梅梁湖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有所降低,总磷指标基本持平,总体水质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化之间;贡湖总氮、氨氮和高锰酸盐浓度有所下降,总体水质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化之间。

太湖水污染防治取得了“四个明显改善”的初步成效。自来水水质明显改善。2007年8月份出水有机物含量、氨氮指标分别比5月份下降了1/3和60%,优于国家标准,实现了市民对自来水问题“零投诉”。水源地安全状况明显改善。2007年前10个月,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8项评价,无锡的太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贡湖、小湾里水质达标率为93.82%,7-10月贡湖、小湾里水源地的总氮浓度较前6个月分别下降了69%和81%。出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有明显好转。2007年1-11月,五里湖水质继续呈好转趋势,其中,高锰酸盐、氨氮、总氮浓度显著下降,总磷浓

度保持基本稳定,富营养指数由2006年的62.8(中度富营养下降到目前的59.9(轻度富营养,上述这些指标全部达到了国家治太“十一五”考核要求。

四、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时代一个现实而紧迫的命题,其实现方式和路径亟待研究探索。

几点思考:

无锡在新的发展阶段,要认清大势,率先走生态文明之路。

1、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新阶段。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在漫长的原始文明时期,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人们顺从、敬畏自然,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生产方式转向农业生产,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在人与自然的基本和谐中出现了对立的萌芽。在工业文明时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只是作为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人类“统治自然”、“战胜自然”、“做大自然的主人”,把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看作是唯一目的。大自然也以自己的方式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和惩罚。觉醒了的人们,不得不开始重视审视和检讨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发展雏形开始萌动,它是人类社会进行的一次新的选择。

2、生态文明是中国发展的新指向。我们党在确立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渗透着生态文明的追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同时强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放在突出位置。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与时俱进的产物,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在今后的发展布局中,相信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和不断升华,朝着“五位一体”方向发展。

3、生态文明是无锡发展的新选择。无锡有山有水,山在城中、湖在城边,且拥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和人才支撑,具备建设生态文明的

优越条件。但同时,无锡又是一个资源匮乏、人口密集的地区,面临 的首要制约仍然是环境容量和生态底限。高速的经济增长、快速的城 市化进程,打破了无锡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削弱了区域生态系统 对城市活动的支持能力,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现,水环 境与发展的矛盾尤为逼人,直接威胁着发展的可持续性。无锡在扑面 而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浪潮面前,如何选择、如何作为,将成为决定无 锡在新一轮发展中是再立潮头、还是被淘汰出局的关键抉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cm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