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歌剧作品赏析论文 周俊宏 1417020095

更新时间:2024-04-06 11: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论文

莫扎特的生平和性格对其创作的影

论文作者: 周俊宏

学号: 1417020095 学科专业: 15电子商务 所在院系: 国际商学部 所在班级: 星期二 5 6节

2017年10月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在1756年的1月27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奥地利的萨尔斯堡,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一名宫廷乐师。因生下的7个孩子中只有儿子沃尔夫冈和女儿安娜幸运地活着,所以列奥波尔德倾注全身心音乐才能教导儿女,抚养他们成人。

这一位在三岁时期就可以弹奏钢琴,四岁辨识乐谱,而五岁可以开始编写曲子的音乐大师,得益于父亲的广而告之以及宣传,他有幸游历遍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进行长达十年的巡演。而对于他的童年来说,则是黑暗和禁锢的。他没有办法和别的同龄人一样,进入学校接受完整规范的教育,他也没有办法接触到同龄人娱乐玩耍的世界,所以他的性格中存在许多的随性,柔情以及焦虑。随性体现在莫扎特喜爱在众人面前不吝啬于表演自己的技艺,总是即兴地演奏出美妙的曲子,如果要算上他即兴演出的曲目,或许他的作品目录也会更加丰富。柔情以及焦虑体现在他特别感性,对于家庭观念的重视以及对于亲人的关心,对妻子真挚的爱。屡次谈起家里人,他都会面露幸福之感。

在个人生活中,他自尊心较强以及勇于对抗权威,如同伽利略奋不顾身支持“日心说”理论一样,他极力摆脱大主教的刻薄对待以及控制,公开当众决裂,成为了欧洲历史上首位能在大庭广众下解除皇室宫廷权威束缚的音乐家。即使饥寒窘迫,也不愿意接受主教非人一般的压迫,每一天都活在恐慌于被压榨谩骂的生活中,作为一只走狗的存在。

莫扎特特别不会勤俭持家,赚到许多钱,都用在了赌博与打桌球上,偶尔欠下大笔大笔的赌债,然而还会用“世界上只有穷人才是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有钱人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友谊。”这种话来安慰自己的“月光族”生活。就连最后去世的时候,他还欠着高额债务。

即便他的性格有点飘忽不定,随心所欲。不过藏匿于他骨子里最深的赤子之心,柔情似水以及坚强独立的品质还是最能影响他创作的重要特性。

莫扎特在创作中,不同于贝多芬等音乐大师创作的本领是,他可以不耗费任何力气就把美妙绝伦的谱子在脑袋里演奏一遍打个草稿,随意在现实中的谱子边缘添加些许修改字符,不打乱在主谱中的顺序和版面,记忆力超群。虽说贝多芬在创作乐曲的结构和和声方面高于莫扎特的古典主义架构,但是莫扎特所追求的乐曲的牢固的平衡感和前后均匀感是贝多芬所没有的。这跟他性格之中的随和与感性有些许联系,因为不按套路出牌,所以他能够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寻找到一种奇特的平衡感,不会被规则套牢,也不会故步自封。

在17世纪流行于西欧的文学思潮“古典主义”,追求一种简约、返璞归真的思想,提倡开明改革的社会。而莫扎特受到了这股新文学思潮的影响,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修饰地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其中最为出名的凯鲁比诺的咏叹调则是这种不加粉饰的直白叙述的最好体现,如果你深入聆听观察,则会发现其中贴近生活,易于理解,从淳朴中打动听众的特性。

莫扎特有一个能力,就是让所有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拥有至高无上的美感,有一种上天神赐的神奇。他能够在悠长的旋律线里保持非常工整统一的结构的同时还可以在下一个旋律线里创作出同样感觉音韵的节奏,能够保持平衡地创作出别人很容易弄糟的旋律,是不容易的。大部分作曲家都是一直反复一种短促的句段来给体现多样性的组合,例如贝多芬,海顿。莫扎特作曲结构不明显,在旋律转接的地方处理得惊喜且独具匠心,这也是他性格天真随性的反映,不会按照条条框框的规则去束缚自己的创造,反而在自然而然中创作出了别人都没有的美感与灵性,这也是他的天赋所在之处。

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巨大的反差是他常用的处理手段。他喜欢用动态的音乐层次,聒噪宏伟的,轻柔的,各种不同的形式来体现一种跌宕明显的剧烈转换。拿《安魂曲》中的Confutatis来举例的话,前1分钟就有三段不同的改变,一开始的雄浑波澜壮阔,到20多秒中段的如同暴风雨退散阳光普照的温暖和煦,到30多秒又突然笔锋一转变成了像驾驶航船远征的壮烈,像在寻求光明的战争中搏斗的

感觉。很多音乐家可能会觉得突然的转换会显得突兀不合适,但是在莫扎特的随性音乐处理中,这体现出了一种自由洒脱的反差以及创作手法。

人们都记得莫扎特虽英年早逝,可是在生命有限的时间里留下了41部交响曲,22部歌剧以及42部协奏曲,如此珍贵的瑰宝,就算是找专业的抄谱复制师,据说也要大概四十年。而最可怕的是不是他的创作,而是如果要演奏的创作出来的东西,简直是难上加难。就拿协奏曲来做解释,第一,写协奏曲的音乐人必须要对乐曲有很深的认识,不能只是懂乐器,不夸张地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每一个大概都要考个十级以上,必须有一定的演奏级技巧,才能熟练地运用到自己创作的曲目里。很多人说帕格尼尼无法写出完美的协奏曲,因为他的小提琴虽然厉害,但是钢琴水平还没到达演奏的地步,所以无法创作出好听的协奏曲。像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演奏特别厉害,曾把古典音乐作品例如巴赫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他就可以创作出第2、3钢琴协奏曲这般如此动人的曲目。在这两位音乐大师的对比下,莫扎特能够创作出42部协奏曲,在后人眼里已经是神迹般的存在。第二,协奏曲需要乐器和乐队之间的平衡配合,大家可以争奇斗艳,但不可以技压群雄,一方称霸。很为后人所诟病的演奏家则是肖邦,他谱写的钢琴协奏曲里面的钢琴演奏部分可以说是音乐瑰宝,但是乐队演奏部分则是不尽人意,让人扼腕叹息。他所创作的原版协奏曲无法被正常地演奏,都是经过人为后期修改才能够为后人称道,其实就是他自己的音乐水平不够全面,有一种”高低脚”的感觉。

莫扎特还有一个很奇怪的性格,他会自我否定。跟上文说到的焦虑和飘忽不定有所联系,但此处提到的飘忽不定也不是指向坏的部分,而是说他会像女生一样有一种柔情之感,会不愿意承认自己所做的成就,也会陷入自我思想的纠结。莫扎特会在演奏中随意地修改自己的音符,但是前提要演奏他的作品已经是特别高难度了,他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游刃有余地依据自己的情感状态来修改乐曲演奏的风格,实属绝顶高手。

如果说贝多芬是一个能写出强而有力,让人奋进的乐章的完美音乐家,那么莫扎

特就是那位可以写出洗涤心灵,灵魂产生共振的乐章的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音乐前后统一而均衡,华美而整洁,时而温馨时而悲伤,跌宕起伏中体现出他的细腻创作,丰富感情。对于我们后人来说,莫扎特就像一个被神亲吻过的孩子一般,能够在他创作的作品中感受到了神迹的存在。当你听《安魂曲》的时候,你会看到瑰丽的天堂,洁白无瑕的云朵和音符,也会看到悲恸的地狱,焚烧灵魂炽热难受。有时候他就是那么简单的轻描淡写,就可以把整个画面呈现在你的面前,通过音符的改变和跳跃,乐章的修改,足以让你沉浸在莫扎特创造的奇幻音乐世界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bw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