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基础知识部分)(1)
更新时间:2024-05-08 14: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014年思想品德中考教材复习资料(基础知识部分)
目 录
(一)教材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
第六课、规则与秩序??1 第七课、法律初探??1-2 第八课、心中的规则?2 第九课、少年的权利??2 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2-3
八年级上
第一课、走进父母????3 第二课、理解老师??3 第三课、有朋友的感觉??3 第四课、交友的智慧???3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4 第七课、偶像与自我??4
第八课、一念之差(不良诱惑)??4 第九课、一步之遥(违法、犯罪)??4-5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5 第十一课、与挫折同行??5
八年级下
第一课、人类的朋友????5 第二课、哭泣的自然??5-6 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6 第四课、共同的需要???6
第五课、公私之间(个人与集体、税收)?6-7 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7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关系)??7-8 第八课、共同的愿望(一国两制、台独)?8-9
第九课、人类的需要??????9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9-10 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10 第十二课、走进市场??10-12
第十三课、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12-13 第十四课、品质:市场的通行证??13-14
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14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民族精神、社会主义)?14-15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5 第四课、走向小康???????15-16 第五课、财富之源(经济分配制度)??16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富民政策、富而思源、勤俭节约)??16-17
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平等)??17 第八课、日月无私照(共同富裕)??17-18 第九课、共享阳光(关注弱势群体)??18 第十课、聚焦两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 ??18-19
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选举、基层民主)??19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依法治国、监督权)?19-20 第十三课、我们的“议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 案)??20-21
第十四课、小平、您好(国情、党的基本路线、经济 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 放)??21-22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生产力、科教兴国、先进文化、科学发展观)?22-24
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人口、计划生育、节约资源、- 0 -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24-25 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战争、和平)??25 第十八课、东西南北(贫困、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25-26
第十九课、天涯若比邻(各国不同文化)??26 第二十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国际地位)?26-27 第二十一课、时间的足迹(成长)??27 第二十二课、第一次选择(职业选择)??27 第二十三课、走向未来(理想与现实)???27-28
(教科版)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六课 规则与秩序 1、什么是规则?
规则就是关于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和应该怎么做、不可以和不应该怎么做的约定。
2.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
(二)2014年选择题知识点识记归类复习 ……28-30
3、规则的分类:
1)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规则: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2)不同领域有不同规则,如经济领域的规则,日常生活的领域的规则,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规则。
3)按照形式可分为证实和非正式的规则,(社会制度、法律、规章制度、守则、纪律等)和非正式的(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按照效力规则的分类:可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点汇总
- 1 -
分为正式的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和非强制性的(乡规民约、风俗习惯)。
4、在社会生活中,秩序与规则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反之,哪里没有规则,哪里就没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学习和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同样需要规则来保证秩序。
第七课 法律初探
1、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法律具有哪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为什么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则?
法律不等同于道德、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等,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在全国范围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我国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⑴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⑵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法律?
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因此,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八课 心中的的规则 1、什么是他律?他律表现为什么?
他律是指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这就是他律。在这里,规则要求“你必须怎样做”“你应该怎样做”“你不应该怎样做”或者“不许你怎样做”,违反了规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处。他律是必要的,但其作用是有限的。
2、什么是自律?自律有什么表现?
自律: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这就是自律。
自律表现:为“我应该怎样做”“我不应该怎样做”和“我愿意怎样做”“我不愿意怎样做”。 3、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而自由则是让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但规则和自由不是绝对排斥
- 2 -
的。规则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没有规则的约束,权利和自由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4、中学生如何健康上网?
(1)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健康信息(2)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3)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4)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5)不进营业性网吧,可在家中或学校上网。(6)遵守网络道德,遵守纪律和法律。 5、如何遵守网络规则?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我们共负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责任。(2)上网更要遵守法律。网络交往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延伸,因此,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基本的行为规划。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
第九课 少年的的权利 1、《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的权利有哪些?
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著作权,专利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受教育权等。
2、我国两部专门保护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什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法,是为保护18岁以下未成年人而专门制定的法律。
第十课 谁为我我们护航 1、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2、什么是家庭保护?
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行的保护。
3、什么是学校保护?
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4、什么是社会保护?
指国家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实现,同时社会各界和公民也肩负有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什么是司法保护?
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监狱、少年犯管教所等劳动改造执行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 6、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遵循什么方针和原则? 应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与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4)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5)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关系。
第二课 理解老师
1、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一职业是崇高的。教师对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如何尊敬老师?
对老师的尊敬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1)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 (2)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3)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 (4)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3、如何与老师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课 走进父母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3)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现代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2、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在生活中应做到哪几个方面?)
(1)听从父母的教诲,认真学习,踏实做人。(2)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3)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4)赡养父母。(物质,精神)
3、如何与父母沟通?
(1)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2)客观的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的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3)
- 3 -
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3)了解老师的优点与长处; (4)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
(5)主动、热情的与老师交往,不要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避免以逆反的态度顶撞老师,切不可对老师求全责备,更不应记恨在心。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1、如何获得友谊?
真挚的友谊是用心培育的结果。只要我们抱着真诚的态度与老师、同学交往,我们一定会获得真友谊。敞开心扉,坦诚的与他人交流,真诚的帮助别人,朋友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第四课 交友的智慧
1、交友的艺术
(1)对待同学和朋友要心胸宽阔,理解体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不能嫉妒朋友,要欣赏朋友的成功。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
1、从众的作用?
(1)有的从众有利于个人识大体、顾大局,保证团队成员统一认识和行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从众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如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盲目从众不仅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集体的事业。更严重的是,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2、如何克服从众心理?
(1)要避免盲目从众,就要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2)全面的发展自我,特别是增强自主作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的能力,是青少年避免盲目从众的重要途径。
(3)增强抵挡团体不合理压力的能力,学会抵制外部不良的诱惑,是青少年避免从众的重要措施
能仅仅停留于崇拜,要让明星的奋斗精神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他们的优秀品质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超越崇拜,走向自我。
第八课 一念之差
1、我们身边存在那些危险的诱惑? 诱惑:黄、赌、毒和邪教。 2、如何拒绝不良诱惑?
(1)面对不良诱惑首先要思考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客观地分析其危害性,理智地拒绝。
(2)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不涉足营业性歌舞厅、不健康的录像厅、游戏厅和网吧等容易滋生黄 赌 毒和其他不良现象的场所。
(3)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特别是在没人监督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克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不做自己想做而不应该做的事情
(4)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
第九课 一步之遥
1、什么是违法?
(1)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根据违犯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什么是犯罪?及其特征是什么?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
(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3、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如何?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
- 4 -
第七课 偶像与自我
1、追星的利与弊
弊:如果对明星盲目崇拜、疯狂迷恋,以至丧失自我,就会妨碍我们的学习,影响我们的生活;
利:追星,可以是一种成长的动力,它悄然的改变着我们,使我们发生一系列变化。
2、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心中的偶像?
(1)既要看到其长处和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
(2)既要看到其成功的结果,又要看到其成功的过程;既要看到成功的辉煌,也要看到成功背后的奋斗和艰辛,既要看到其表面的光环,更要看到他们内在的品质。
3、对待明星与偶像,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明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偶像,我们崇拜他们成功背后的奋斗精神和优秀品质,但不
4、惩治犯罪分子有什么重大意义?
惩治犯罪分子,一方面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国家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遏制、教育犯罪分子,使其悬崖勒马,同时对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也是一种震慑。
5、预防违法犯罪为什么要防微杜渐?(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1)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刑事犯罪,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2)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增强法律意识,改正因年龄小而犯罪就不会被判刑,或只要不犯大错误,犯点小错误没有关系的错误思想。如果成长中有了过错,一定要正视并勇于改正。
第十一课 与挫折同行
1、挫折的作用
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挫折会给人以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造成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使生活道路变得曲折;另一方面,挫折对于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的人具有积极作用,它能够增长人的知识才干,激发人的进取精神,磨练人的坚强意志,提高人的适应能力,促成人成就伟大的事业。
2、怎样面对和战胜人生道路上的挫折? (1)正确的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态度。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培养乐观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积极身上的信心,消除挫折的消极影响。(2)学会排解挫折感的方法,进行自我疏导。培养良好人格品质,增强意志品质,树立远大人生理想。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 人类的朋友
1、什么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的,可以采取各种方法被人们使用的任何东西。
2、自然环境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构成物质:自然环境由阳光、空气、水、生物、岩石、矿物、土壤、气候等构成。
包括因素: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空间环境等。
3、人类为什么要尊重大自然?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关系,并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一切生命。
第十课 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1、顺境对我们成长的作用
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顺境中我们感受到安全和愉快,我们安心学习、享受生活、锻炼才智、发展能力,我们做起事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但顺境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如果我们贪图享乐,那么长期的顺境容易使我们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
2、在顺境中我们应当怎么做?
身处顺境,我们在感到幸运的同时,更应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战胜自己,更上一层楼;我们应当常存感激之心,刻苦学习,健康成长,不辜负亲人和社会的殷切期盼和嘱托;我们要警惕自鸣得意,免得大意失荆州,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
3、为什么说逆境是把双刃剑?
(1)对有的人来说,逆境会打击他们的自信,消磨他们的意志,摧残他们的身心,甚至使他们走入迷途,一蹶不振。(2)逆境对于意志坚强、刻苦努力的人来说,是磨练。是促进,是有益的砥砺,是激发斗志的源泉。
- 5 -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1、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⑴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伐、破坏植被等;⑵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
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注的一时繁荣。
第二单元 公共利益 第四课 共同的需要
1、我们身边的公共利益及作用
我们身边的公共利益主要有:①公共场所与公共
第三课 做大自然的朋友
1、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人类唯一的选择是什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它要求人类如何选择生活方式?
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于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类选择生活方式时要充分尊重自然,不得超越自然的承受能力。
3、青少年如何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
(1)以实际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自然。(2)遵守与自然打资产的规范。(3)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落实在行动上,如校园的创建绝色学校活动,家庭、社区的环保活动。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我们应在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 6 -
设施;②公共服务(公共卫生事业、公共教育)。
作用:①各种公共场所与基础性公共设施,为我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建设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造福于人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②公共服务。如公共卫生事业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卫生技术保证(公共卫生事业的作用);公共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公共事业,它对于提升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公共教育是作用)。
2、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的原因是什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⑴公共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公共事业,它对于提升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⑵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合格人才,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
⑶教育关系到子孔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发展教育事业,能使每个人都接受教育,丰富完善自我,享受现代文明成果,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3、公共利益的特点
共享性、不可分性、层次性、特殊性、多样性。
第五课 公私之间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的关系。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的有力保障;公共利益具体体现在每个人的
实际利益之中;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
2、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学会选择)
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做出正确的决定。①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群体利益,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而且从长远看也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②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俦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③在优先保证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也要考虑个人利益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促进个人利益的充分实现。
含义: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底线伦理。
社会公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互相尊重、诚实守信;②规范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爱护公物等;③规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讲究卫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等。
5、公民为什么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公民积极参加社
第六课 公共利益的维护
1、怎样维护公共利益?
在社会生活中,维护公共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大至社会组织,小到每一个人,都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公共利益不能自动实现,它的实现需要道德的约束、法律的调节和制度的保障。
学校、企业、军队、政府等都是特定的社会组织,维护公共利益是社会组织不可推卸的责任,它们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非政府组织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公民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责任(公民如何维护公共利益?)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公共利益。
(1)履行特定社会角铁民对应的分内的职责。(2)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为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而努力。(3)在心灵深处培养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情怀。带动更多的人自愿、自觉地维护公共利益,投向于投身于公益事业。这是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的力量之源。(4)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4、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内容
- 7 -
会公益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
6、府第要崇敬、感激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认真履行责任的人?
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正因为有他们在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第三单元 在同一片土地上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坚持维护和发展怎样的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我国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有哪些?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使少数民
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各民族文化,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指在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1)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主性事务,发挥地主优势,促进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2)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5、尊重各民族文化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2)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3)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6、中学生在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样做?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②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③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7、对“同胞共气,家国所凭”的理解
①全体同胞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这是国家兴旺的凭据。②一个国家内部不和谐,就会发生战争和骚乱。国与国不和,就会挑起战争。一个家庭不和睦相处,成员就不会是一条心,乃至形同陌路、反目成仇、骨肉分离。③民族与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友好,是一个国家稳定安宁的根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取得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祖国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核心。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的国家内,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但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信守长期不变的诺言。“一国两制”不是一项临时性政策,而是长期的基本国策。(同学们注意不是永久性不变)
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①“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的杰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用“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它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状,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②“一国两制”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的稳定和发展,便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利互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加快我国繁荣富强的进程。“一国两制”构想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也是对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贡献。
4、为什么要反对“台独”?(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
第八课 共同的愿望
1、“一国两制”的含义
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
- 8 -
容分割。③少数台独分子搞台独,妄图分裂祖国,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公然挑衅。也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公然挑衅。④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企图。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要依靠全世界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寄希望于广大的台湾人民。在目前,要大力发展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进人民的共识和感情。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6、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增强为国做贡献的本领;②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切实履行公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政策,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做斗争,③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不断地提高着人类自身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着人类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劳动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人类延伸了身体的某些器官的功能,加强了在自然界中谋生和发展的能力。②劳动是培养和发展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好逸恶劳能腐蚀人的心灵,毁灭人的理想;③劳动不仅能够促进人生理、心理和品德的发展,而且与个人的成才、事业的成功紧密相关。④劳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磨砺我们的意志,强化我们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⑤通过劳动,我们不但能学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强不屈,而且能够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学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一切都是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建功立业的必备素质。
第十课 尊重劳动者 珍惜劳动成果
1、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
①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财富,凝结着劳动者的勤劳和智慧,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具体表现。②珍惜劳动成果,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大力继承和发扬。
③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因此,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加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勤俭建国。④珍
第四单元 劳动创造世界 第九课 人类的需要
1、如何理解(认识)“劳动”?(劳动对人类及人类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说劳动是人类的需要?)
①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世界,创造文明。②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2、为什么说劳动促进了人的成长与发展?如何理解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劳动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意义?
- 9 -
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谈谈你对“取之有度,用这有节,则常足”的理解?)
①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②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量入为出,勤俭节约都是重要的理财原则,资源和财富总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挥霍。③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富裕,而且我国的自然资源虽然总量大,种类多,
但是人均占有量少,开发利用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因此,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加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勤俭建国。
3、勤俭节约对青少年有什么重要意义?青少年要如何做一个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人?(如何培养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品质?)
意义: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①青少年要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小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②在吃穿上不攀比,不讲排场,爱惜粮食,能使用的学习用品尽量使用,节约资源和财富,不铺装浪费,合理文明消费,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③与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④做一个生活简单,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的人。
4、正确理解“俭以养德”
古人提倡“俭以养德”,认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珍惜劳动成果、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少人因为追求享受、铺张浪费,最终走向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给我们以反面的教训。对于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学文化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2)实践证明,只有一流的设备,没有一流的技术人才,是生产不出一流产品的。高技能人才匮乏,严重制约 了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这种状况亟待改变。(3)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做创新型劳动者,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如何做:①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立志做一名祖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②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③确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④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大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创新的重要性
(1)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天地。(2)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靠创新。
第五单元 市场考察 第十二课 走进市场
1、为什么说市场不仅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也是“调节器”?(市场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第十一课 乐于劳动 善于劳动
1、什么是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者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新型劳动者是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
新型劳动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
2、青少年为什么要努力成为新型劳动者?如何从成为一名新型劳动者做准备?
原因:(1)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快速增长的21世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只有掌握了现代科
①社会经济的兴衰常常可以通过市场反映出来。市场繁荣,说明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市场萧条,说明社会经济在衰落。
②同时,市场是生产与消费的连接点,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因 此,市场不仅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也是“调节器”。
2、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我国为什么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物资的生产、流通(资源配置)、及其价格都同国家计划调控,难以对市场供求和市场的稀缺程度做出灵敏的反应,结果是有的产品积压,有的产品则长期短缺。随着生产的发展,
- 10 -
计划经济已难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了。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可以直接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决定生产和经营的品种和数量,既调动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经济成分?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什么是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有什么重要性(作用或意义)?
(1)定义: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2)重要性(或作用):①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和关键领域,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②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③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5、什么是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的地位怎样?集体经济有什么作用(意义)?
(1)定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共同富裕,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6、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怎样?
(1)定义:除公有制经济的各种经济形式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
(2)作用:①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弥补了公有制经济的不足,推动了各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②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地位: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为什么要坚持: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符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动的制度。
8、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怎样?为此我国应该怎样做?
关系: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怎样做:在我国,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必须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9、什么是“三个有利于”的根本判断标准?这一标准有什么重要性?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指我们判断一切工作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判断一切工作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 11 -
10、国家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识。
③非公有制经济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必须对 它们加强引导、依法监督和管理,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11、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遵守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双方共同遵守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来保证。因此,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
3、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①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更是法制经济。要维护现代市场经济的公平与公正,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就必须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律对我国经济运行起着规范、保障、调节、引导、组织管理和预测等作用。②只有完备的法律、法规,才能引导和规范人们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经济活动,避免经济活动中的不公平现象。
4、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拥有安全权、知情权、求偿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以及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等。
安全权——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
知情权(知悉权)——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
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公正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
求偿权——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要求经营者做出退换、赔偿。
5、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哪些途径解决?(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合法途径有哪些?)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工商部门投诉,拨打12315;(4)利用新闻媒体披露;(5)依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6)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第十三课 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
1、市场交易的基本要求
平等、公平、公正是市场交易的基本要求,是维护交易秩序的重要原则。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的经济法律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为什么?
①“市无公平不立,商无公平不兴。”公平就是公平交易,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平等、公平、公正是市场交易的基本要求,是维护交易秩序的重要原则。在商品市场上,尽管交易双方以不同身份出现,但却是地位平等、机会均等的主体。
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基本上是靠计划指令联结起来的,而在市场经济中,这些环节是靠买卖双方的契约联结起来的。对契约的
- 12 -
6、我国为什么要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
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国家社会的利益以及其他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最终也会损害制假售假者自己的利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②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提高品质,才能从根本上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6、为什么品质能羸得市场(为什么产品的品质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对企业而言,品质就是面向顾客,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的需求;只有高品质,才能赢得市场,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机遇;品质支撑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是拓展市场的关键所在,没有产品品质作保障,市场的拓展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缺乏生命力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品质,才能从根本上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
第十四课 品质:市场的通行证
1、知识要点:
⑴.品质和诚信是市场的通行证。品质是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命脉之所在。
⑵.品质支撑品牌,品牌就是价值,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品质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品质是拓展市场的关键。
⑶.诚信是市场的支撑者。诚信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
2.品质的含义是什么?
品质就是物品的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而具备的特征,一般表现为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寿命等。
3.品质对企业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或作用)? 对企业来讲,品质就是面向顾客,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的需求。只有高品质才能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机遇。
4、在市场经济中,我们应树立哪些意识? ①法律意识。②品质意识。③竞争意识。④诚信意识。⑤开放意识。
5、提高产品的品质是拓展市场的关键。为什么? ①没有产品品质作保障,市场拓展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缺乏生命力的。②只有最大限度地
远。
7、品牌与品质的关系?
品牌就是价值,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品质支撑品牌。不注重产品的品质,品牌是树立不起来的。
8、谈谈对诚信的认识?
①“诚信”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最重要的商业道德。“诚”要求人们诚实经营,不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欺诈,不坑蒙拐骗;“信”要求人们重合同,重承诺,遵守契约。②诚信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③对个人而言,如果没有了诚实,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诚实是最起码的品德。
9、诚信对企业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经商都要求以诚为本。一个不诚实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更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可以说,诚信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
②在经济活动中,货真价实、公平无欺、城市经营被认为是高于一切的原则,违背了这个原则,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最终一定要为其付出代价。
10、如何理解“市无信不立,人无信不立。” ①取信于市,是企业、企业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前提。契约、合同、借条等,都是自己的庄严承诺,都应该切实地加以履行。②在现代社会,银行、信用社、信用卡、支票等,也要依靠“信”才能发挥作用;企业
- 13 -
之间的一切经济关系,人们之间的一切经济来往,都需要讲究信用、严守承诺;重信守诺,是每个成功企业发展的法宝,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坚持的做人原则。③取信于人,也是我们中学生在社会上立身处事的基础。我们应该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切实地履行自己的承诺。因此市无信不立。人无信不立。
11、辨析:有知名度高的品牌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答:①这种说法是片面的。②因为品牌就是价值,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但是品质支撑品牌,没有产品的品质作为保障,品牌也难以在市场是立足。③因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是拓展市场的关键,只有不断地、最大限度的提高品质,才能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上走得更远。
12、辨析:诚信是经商之本,与中学生无关。 答: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②因为诚信不仅是经商之本,也是为人之道。对企业来说,取信于市是经济活动的前提,有了诚信就有了立业之基、兴业之本。但是对个人而言,诚信是最起码的道德,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将无法在社会是立足。③因此,中学生也要诚实守信,言出必行,重信守诺,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
九年级知识点(教科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1、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它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 2、怎样认识中华文明?
(1)五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世界的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也具有深刻的影响。(2)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是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3)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特点。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3、爱国主义的含义及表现:①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②表现: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4、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原因:(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3)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
- 14 -
命, 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途径:(1)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4)努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篇章。
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P14-15)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7、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其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课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什么是忧患意识?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 怎样树立忧患意识? 含义:忧患意识是指一个人内心的关注超越自身的利害、荣辱、成败,而将世界、社会、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萦系于心,对人类、社会、国家、人民可能遭遇到的困境和危难抱有警惕,并由此激发奋斗图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原因:(1)历史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忧患可以兴国,安逸可能亡国。 (2)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处于劣势。 怎么做:(1)冷静分析现实,充分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要有紧迫感,要激励自己做好准备,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在未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为实现时代赋予的使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我们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时代相传。②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
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
3、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第四课 走向小康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怎样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总体实现了初步小康,国家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1)低水平,是指我国刚刚迈进小康社会的门槛。这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高,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没有进入小康社会。(2)不全面,是指我国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还有较大差距。 2、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 15 -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样为实现全面的小康作出贡献?
树立崇高(或远大)的理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或本领(或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勤奋学习);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或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清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立志成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实际出发,确定成才目标;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精神。
第五课 财富之源
1、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
⑴要创造财富,不只要靠劳动,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⑶只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2、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或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此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⑵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3、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科学技术、智慧、开拓精神、资本、管理和信息等。
4、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⑴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
⑵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3)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⑵作用:这一制度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调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动力,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6、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内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依据:这是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也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充分保证。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1、“法”与“德”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对待“义”? (1)法与德是紧密联系的,获得财富要受到道德的约束。(2)见利不能忘“义”。 “义”就是我们心中的“法”。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它是最有效的。(3)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2、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偷税漏税的危害及后果是什么?
⑴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⑵作用:国以税为本。①国家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离不开税收;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税收;③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 ⑶特点: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 16 -
(4)偷税漏税的危害及后果:不懂税法或知法犯法,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4、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⑴“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⑵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个人的社会责任就应增强。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⑶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5、勤俭节约的意义是什么?
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治国安邦之道,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勤俭节约是人的美德。(2)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3)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必然有益于个人的成长;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1、弱势群体存在的原因?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2、弱势群体的含义和特征:
⑴含义: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⑵特征:弱势群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一,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其二,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其三: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其主体是什么人? ⑴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⑵弱势群体的主体是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1、什么是平等?平等的基础和体现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平等的含义:(1)从人格角度: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2)从基本权利角度:每个人都平等享有人格尊严权、生存权、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3)从责任角度: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基本生存条件、均等的发展机会、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是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2、怎样看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正确看待:(1)这种不平等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2)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3)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改变贫苦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平等,任重而道远。
不平等现象存在的原因:我国公民在基本权利的享有上是平等的,但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
- 17 -
制,加之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社会资源的分配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社会转型期也导致了一些弱势群体的产生。
3、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什么意义?
⑴平等不等于平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和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⑵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第九课 共享阳光
1、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国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所做的努力)
⑴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⑵建立健全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⑷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政府促进社会平等的一项重要举措。⑸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并出台相应政策。⑹我国还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⑺政府还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等等。 2、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⑴不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不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社会是不可能稳定的。⑵一个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一个弱者受到歧视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协调发展的社会。⑶只有相互关爱,我们才能够创造一个充满爱心与祥和的美好世界。
3、关爱弱势群体,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 第十课 聚焦两会
1、正确区分下列概念:
⑴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⑶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⑷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⑸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⑺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⑻我国的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表明了什么?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中居于最高地位,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任期、制度和主要职权是什么?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任期:每届任期五年。会议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当年的大事。主要职权:①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②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③制定或修改基本法律;④增选或罢免国家领导人等。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的职能(三大职能):
- 18 -
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监督 ③参政议政 5、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组成: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组成: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6、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第十一课 神圣的一票
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与自由。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2、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知识点:
①年满18周岁时,我们就拥有了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我们可以参加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③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3、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中国人) ②年满18周岁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4、选举的一般程序:
①选民登记;②推荐候选人;③候选人产生;④代表选举。
5、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四大民主):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6、我国城乡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是什么?采用的选举制度是什么?
⑴我国城镇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是城市居民委员会;⑵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定了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制度。
7、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直接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匿名投票,是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
8、健全基层民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⑴健全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⑵它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⑶基层民主政治搞好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2、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对于保证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有什么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及其相互关系? 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⑵理解: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C、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肃、严格,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D、违法必究,要求对一
- 19 -
切违法行为都追究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所有公民,不论是国家公职人员还是普通群众,只要违反法律,就应依法受到应有的处罚。
⑶关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实现了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证。
4、如何实施依法治国?
⑴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⑵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⑶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⑷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5、如何才能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要做到:⑴尊重法律,追求公正;⑵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⑶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6、法律与公平正义的关系(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意义)
⑴公平和正义是人类永恒的理想。法律体现着国家和人民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公平和正义的象征。尊重法律,是富有正义感、追求公平的具体表现。
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越来越强,通过法律维护权利、争取权益、解决纠纷的人越来越多。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素养。 7、简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我国法律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权利,同时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也就是说,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
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8、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
为保证我们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违背人民的意愿,严格依法办事。我国建立了广泛的、多渠道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①党的监督、②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③人民群众的监督、④社会组织的监督等,以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9、行使监督权的意义:行使监督权,就是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强的表现。 10、公民行使监督权渠道有哪些?应注意什么问题? ⑴行使监督权的渠道: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②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③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⑵注意问题: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和陷害,更不得采用张贴大字报或聚众闹事等方法。 1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与法同行,树立法制观念。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这是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素养。
第十三课 我们的“议案”
1、人大代表的性质:
⑴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他们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他们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⑵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 2、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
- 20 -
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大职责。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们代表人民行使神圣权力,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他们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到工厂车间,到农户田头,调查研究,了解民意。
3、政协委员的职责:
深入了解民情民意,认真反映群众呼声,维护法律尊严,推进民主进程。 4、学做方案的意义
(1)学做议案是培养我们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的好方法。(2)学做议案可以提高我们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感和能力。
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 第十四课 小平,您好
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或主要特征、表现)是什么?
⑴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不平衡 ⑵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⑶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发展阶段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3、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什么?正确认识这一国情,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⑴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⑵既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既然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就必须从这个国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样,我们才能找到
国家发展的正确道路,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4、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内容、核心内容
⑴制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⑵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⑶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⑷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⑵原因(意义):①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7、解题金钥匙: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问题最根本的途径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一些重大历史成就的原因:⑴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⑵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⑶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⑷贯彻落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9、四项基本原则 ——立国之本
⑴内容(“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
- 21 -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⑵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或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①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保障,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能实现的。不仅社会主义建设搞不起来,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②四项基本原则犹如四根支柱,支撑者共和国的大厦,是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10、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⑴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①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整体面貌。②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这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目标,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改革将进一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③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⑵改革的作用:改革将进一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3)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标,是在各个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11、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①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也使世界变得更加开放。②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③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就要走向世界,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④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对外开放的含义: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3)对外开放的作用: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想到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4)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①坚持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②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们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③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④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不但大量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而且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12、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⑴20多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⑵在新世纪的正程中,我们仍然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十五课 \三个代表\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和地位
- 22 -
⑴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⑵地位(作用或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生产力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2)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3)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我们党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和促进科技的发展?党和国家为促进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力实施了怎样的战略?
(1)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以巨大的威力深刻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重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科技的发展,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体现。
(2)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4、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⑴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⑶当今世界,教育和科学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者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政府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⑷只有实施这一战略,才能实现
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什么是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及原因是什么?
(1)含义: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2)指导思想: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原因:先进文化能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6、先进文化的特征
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7、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⑴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⑵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⑶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重要的体现。⑸发展先进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并有效地抵制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消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大力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8、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怎样做?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 23 -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9、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是什么?为什么? 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当今世界,教育和科学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10、党为什么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 1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原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发展史深刻地表明: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自己与人民群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2)要求:①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不断获得经济、政治、文化利益。②党和政府时刻关心群众利益,经常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③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行动中。他们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人民的广泛爱戴与普遍尊敬。 1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诗统筹兼顾。 1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4、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24 -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1、我国人口国情特点:
⑴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 ②新增人口多 ③人口素质偏低。
⑵其它特点:④农村人口多 ⑤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⑥人口分布不均衡 ⑦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2、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⑴人口过多或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⑵人口过多或过快增长,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沉重的压力;⑶人口过多或过快增长,为社会就业带来沉重的压力。 3、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挥之不去的矛盾与问题,都与人口太多分不开。人口问题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⑴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⑵我国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是:①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③说服农村有实际困难、希望生两个孩子的夫妇实行适当间隔生育;④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做法由所在自治区或区(市)决定。
5、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是什么?
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我国的资源国情:(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
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相对数来看,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资源小国。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7、我国的环境国情: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8、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如何实施这一基本国策?
原因: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如何实施:⑴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⑵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⑶充分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⑷保护资源、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部门间加强协调与合作,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9、作为青少年,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应该怎样做?
保护环境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青少年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热爱自然、热心环保,培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意识。
10、青少年怎样以实际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⑴积极向社会和自己熟识的人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⑵垃圾分类处理,废品回收利用;⑶使用节水装置和节能电器;⑷一水多用,随手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等。
1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道德观念——生态道德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12、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13、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国家:①建立健全有关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加大执法力度。②严厉打击相应的违法犯罪行为。③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好氛围。④加大科技创新的步伐。⑤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口素质。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2)个人:①要增强责任意识,自觉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政策。②自觉宣传计划生育的国策,身体力行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③勇于同社会上一些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作斗争。④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等。
14、列举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国策: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对外开放③计划生育④保护环境⑤节约资源
战略:①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科教兴国战略 ③人才强国战略 ④可持续发展战略⑤资源节约战略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⑦中部崛起战略等
第六单元 漫步地球村 第十七课 战争与和平
1、战争的危害
⑴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的摧残和伤害。⑵战争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可怕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威胁到附近地区居民的生命与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存。⑶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⑷少年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通过他们,战争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2、当前,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⑴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⑵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依然存在。
第十八课 东西南北
1、造成国家贫困的原因有哪些?
⑴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⑵战争和动乱也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饱受殖民国
- 25 -
家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这也是造成这些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
2、贫困和落后的影响(贫困和落后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什么危害)
⑴贫困和落后让世界贫困人口受到饥饿、疾病的威胁,其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严峻的挑战。⑵贫困和落后也是导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⑶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直接威胁到世界各国的稳定,严重阻碍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3、为消除贫困,世界各国应如何做?(消除贫困的途径有哪些?)
⑴世界各国要共同致力于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首先需要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胆改革,承担起发展本国经济的主要责任。⑵需要国际社会加强交流,扩大互利合作,尤其需要发达国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对发展中国家公平开放市场,减免债务,通过增加资金和技术援助,提高发展中国家自我发展的能力。(3)世界各国、各地区必须携起手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4)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努力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和共同繁荣,共同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4、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⑴利: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和各地区间的资本、资源、科技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技术和信息的全球共享,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各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良机。⑵弊:加剧了国际竞争,使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
5、在国际中,各国如何合作与竞争?
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平等、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和共同繁荣。各国要共同遵循国际法律规则,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共同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第十九课 天涯若比邻
1、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包括文学、艺术、建筑、音乐、习俗、节日等器物、制度、观念多方面。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的风俗习惯、服饰、民俗风情、建筑风格等都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2、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我们应尽力保护。你怎么看?
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华,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性,凸现独特的魅力。
3、加强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
⑴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中,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受不同的社会信息的影响。如果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彼此不够了解,就容易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冲突。
⑵重要意义: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相互了解,要和睦共处;使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有助于民族与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世界文化正是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相互汲取营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⑶怎么做: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是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的基本前提。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我们应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第二十课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⑴在国际安全方面:①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裁军和军控方面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③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
- 26 -
原则的基础上同160多个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和平外交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边界问题,维护了周边的和平与稳定。⑵在经济建设方面:①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让其他国家也分享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 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③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国际社会在扶贫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为世界范围内缓解和消除贫困做出了贡献。⑶在文化建设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显示出勃勃生机。 2、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⑴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生活在开放的全球化时代的青少年,应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的国际意识,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努力开创共同发展的道路。⑵人类必须学会沟通,学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争端。人类要和平、发展,就必须学会理解、沟通与共处。人类必须学会接纳多元文化,学会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互相理解、彼此沟通。⑶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建立一个互相宽容、互相合作与对话、互相给与的世界。⑷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为世界的和平安宁和发展尽一分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责任。
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 时间的足迹 1、如何理解成长?
成长,是身体发育的过程,也是心理成熟的过程;成长,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成长,更是获得友谊、责任感增强、理想形成的过程。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关爱,谢谢所有以各种方式关注、支持我们成长的人们。
2、如何理解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我们应自觉将个人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党和人民的观念,承担起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伟大历史使命。
第二十二课 第一次选择 1、影响我们选择职业(学业)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类型 外因:人的生活环境、机会 2、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学业)?
⑴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在做选择的时候,既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⑵事业成功与否,不仅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联系,更与自己能否发挥优势和特长有关。要全面考虑自己的客观情况,努力做自己最喜爱也最擅长的事。⑶在选择时还需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客观的社会需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选择更符合实际,从而使自己的理想更易于实现。⑷选择也与个人的机遇有一定的关系。即使在个人的主观条件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客观条件或机会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选择。⑸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直面差别,做出理性的选择。
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
1、理想和现实的联系与区别
理想和现实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⑴联系:①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②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⑵区别:①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②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③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 2、如何实现理想?
理想的确实和实现都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在实现理想时,⑴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确定自己的态度,坚
- 27 -
持自己的人生理想。⑵面对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不要轻易向现实低头,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勇于创新,改变现实。⑶我们要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适时地改变策略,适应形势,适应社会,确保理想的实现。(4)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不懈地追求、努力与奋斗。
1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5、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16、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17、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部分:根本知识点 (选择题必须掌握)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3、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1、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2、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决定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1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0、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1、我国的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2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27、我国最终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8、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9、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3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1、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28 -
31、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2、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3、三方面重要国情: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4、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5、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6、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7、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计划生育等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 29 -
正在阅读:
2014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基础知识部分)(1)05-08
DB离群点算法10-29
2014-2015学年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带解04-10
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12-15
2018秋福师《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二205-10
与环保同行作文500字06-17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02-11
电工技术基础试题10-08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12-31
ASP.NET 2.0 制作彩色验证码01-2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复习资料
- 品德
- 基础知识
- 中考
- 思想
- 部分
- 2014
- “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的指导意见
- 和保障对(私人)财产权的确认
- 解答题训练 寒假作业
- 重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我见下发展与协调
- 第 10章 主族金属元素(二)铝锡铅砷锑铋
- 阿拉善盟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李克祥改的最新)
- 时频分析在信号处理中应用1
- 电分相及自动过电分相
-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调查及逐渐流失原因
- 日语助词详解 第二节 终助词「かしら」
- java复习题
- 11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 扫盲班语文教案
- 基于SSH的BBS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2018-2019学年教科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50Hz相敏轨道电路
- 点集拓扑学
-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概论(讲稿)
- 2 建 筑 施 工 测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