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6 10: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过氧化氢溶液,认识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优点和缺点。 (2)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特点,探究并寻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较为合理的催化剂。 (3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可以控制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讨论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Powerpoint课件、10℅过氧化氢溶液、30℅H2O2溶液、各种催化剂(MnO2、土豆块、新鲜猪肝、红砖瓦粉、铜丝网、CuSO4溶液、FeCl3溶液等)、烧杯(500mL)1只、试管(18×180)10支、托盘天平、酒精灯、木条、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吸滤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铜丝(一端系上装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小砂袋)、集气瓶等 学生准备:①查阅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可能的催化剂 ②课前拆干电池找MnO2;找新鲜猪肝、土豆块、红砖瓦粉、铜丝、点滴板(或可代用品)等物品。 ③寻找各种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制氧装置所需物品(废弃的塑料瓶、医用注射器、皮管、玻璃管等)。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双氧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举例说明双氧水已大量运用到生活和生产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中 直接导出研究对象,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瓶双氧水溶液,倒少量液体于试管提出问题。 中。 教师的追问帮助学生进入思考生:同样操作,观察。 并引导学生一定要用实验来探师:双氧水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吗?(问究的意识。 题1) 修正结论。 生:有或没有等不同的回答?? 得出正确结论。 师:为什么? 并引出下一个内容 生:基于问题1分析讨论,动手进行“活动与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探究一” 引出催化剂 实验并记录。 师:总结学生结论并示范操作。 生:书写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的表达式。 师:如用此反应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什么优点和缺点?(问题2) 生:分析、评价。 师:如何改进?(问题3) 生:基于问题3分析讨论。课前预习查阅催化剂信息。 师: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要用到固体和液体,并且反应介绍制取速率很快,我们应选择怎样的装置呢?(问题7) 原理 投影: 出现的仪生: 分析思考 器为学生师:将二氧化锰和双氧水直接装入一支试管内,是否可行?(问题后续思考8) 铺垫 投影: 在老师的生:实验并得出结论回答:不可行。固体和液体始终接触,不能控启发下,层制反应停止。 层深入 师:那怎样才能将固体和液体分开呢?(问题9) 让学生在生:将液体装在漏斗里,固体装在试管中。 简单的实投影: 验中,体会师:这样可行吗? 科学探究生:不可行,因为短时间内有大量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接触,反应速的过程。 率很快,产生大量气体,有可能造成爆炸;漏斗造成装置漏气。 问题的深师:选用怎样的装置才能控制双氧水的量,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呢?入,导致学(问题10) 生思考的生:思考、分析 深入,培养师:要控制反应速率,就要逐滴滴加双氧水,因此可在漏斗上加一学生的创个活塞――分液漏斗(图一);也可通过小砂袋的上升和下降来控造能力 制反应的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图二)。 启发引导,投影: 抛砖引玉 图一 图二 强化实验生:利用自带用品按上述原理组装各种反应装置。 基本操作师生共同讨论收集方法和装置 能力和动生:分组实验,进行“活动与探究三”并记录。每组用两种制取和手能力 收集氧气的方法制取两瓶氧气。 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师:小结本节内容和反思 五、实验改进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中安排了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内容,如按书上的实验内容教学,始终留下一些疑惑,针对下列问题,在本节课中做了以下的实验改进: (一)、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的实验改进 课本中对这部分内容是这样安排的:在试管中加入 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不复燃,但说明了“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结论。显然这样的结论会使学生感到矛盾。将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放置一天(用橡皮塞塞紧),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就会复燃,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学生对“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就会变得清晰。 (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因过滤操作安排在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中,在本课题的学习中较难安排将催化剂二

按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装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制取氧气装置 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药品 收集 验满 氧化锰过滤出来,而且烘干称量实验操作也较为繁琐,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完成,如没有相应的实验基础,学生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形成不了概念,也就无法更好地揭示催化剂概念的内涵。 1、实验用品 烧杯(500mL)1只、试管(18×180)2支、铜丝网(3cm×3cm)、铜丝、30℅H2O2、托盘天平 2、实验装置(如下图) 3、实验步骤 (1)取一块3cm×3cm铜丝网,卷成圆筒形,用一根约25 cm长的铜丝相连,并称重。 (2)分别向2支试管中注入约1/3体积、浓度为30℅H2O2 (3)将2支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约1min后可观察到小气泡产生。 (4)把带有铜丝的铜丝网放入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可观察到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随即将铜丝网撤离液面则反应速度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反复实验,上述现象重复出现直到H2O2的分解反应完成。 (5)待反应完成后取出铜丝,用滤纸或卫生纸将铜丝网上的液体吸干,然后称量,可观察到铜丝网的质量不变。 此实验快速简单、操作方便,可明显地观察到反应速度的改变、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外观和质量均不改变,从而很好地揭示催化剂的概念,本实验所用的铜丝和铜丝网也可用铁丝和铁丝网代替。 (三)、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 实验室制备气体装置的选择,往往是由制备气体的方法(原理)决定的。用化学方法制取气体,就需要考虑反应中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条件为常温,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所选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缺点:

1. 在实验操作中,很难做到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即很难做到使过氧化氢溶液

与MnO2粉末分离而使反应停止)。 2. 无法控制液体药品的用量,浪费药品。

因此做了适当的改进: 改进一

1. 改进所需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 2. 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下图2所示: 3. 操作方法

①先将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放入大使管的底部。

②然后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打开活塞,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使反应停止。

③不需产生气体时将活塞关闭,使反应停止。 4. 改进后发生装置的优点

①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向试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来控制反应的速度,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同时也便于收集。

②可以控制所加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节约药品。 ③操作简便。 改进二

1. 1. 改进所需器材

吸滤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铜丝(一端系上装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小砂袋)

2.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3 1. 操作方法

①按上图将一根铜丝(一端系上装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小砂袋),伸入到吸滤瓶底部。

②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加入5℅过氧化氢溶液,使反应发生,产生气体。

③不需产生气体时将铜丝向上拉起,将小砂袋脱离液面,使反应停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bn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