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库(整理)

更新时间:2023-06-01 12: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下历史材料题及答案

学习主题单元测试题(一)(1——6课)

1、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你知道照片上正在讲话的是哪位伟大人物吗?这一事件发生在哪年哪月哪天?请说说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

答:开国大典。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

重大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新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 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重大措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感想: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落后就要挨打;

(3)图二、图三反映的是什么战争?它们分别发生于哪一年?图二中军队的名称是什么?是由谁指挥的?图三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是哪国人?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答: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克拉克;美国人。

结果如何: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简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请写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这支军队的战士被中国人民誉为什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列举志愿军英雄?他们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答:出兵朝鲜的原因:美国侵略朝鲜,并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誉为: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志愿军英雄:邱少云、黄继光;

精神财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5)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此话的依据是什么?打败美国野心狼在什么时间?标志是什么?

答:依据:抗美援朝取得胜利。时间:1953年7月。标志: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6)“这场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一场错误的战争”是指的什么战争?他们认为的错误是什么?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什么?

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答:他们认为的错误是:没有认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的支持。

(7)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答:政治: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材料一: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图二: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图三 图四

材料二: “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 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

材料三:“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河北抚宁县杜庄炼铁厂二号六点五立方公尺小高炉;“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

(1)材料一中的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图三、图四的探索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答:历史事件:土地改革运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

成功的:土地改革运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严重失误:大跃进运动(1分)、人民公社化运动。

(2)图一反映的是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主要发生在哪些区域?它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答:历史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什么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哪些区域:新解放区。

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依据: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历史影响: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事件是什么? “三大改造”指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历史事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件: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指什么: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方式分别是什么?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答: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完成了手工业的合作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方式分别是:政策:赎买。方式:全行业公私合营。

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图三、图四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答:哪两次运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为什么:六十年代初党中央逐步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 历史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6)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情况出现于什么时期?它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现现象?当时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这种现象?它导致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答:时期:大跃进时期、现象:“浮夸风”、全民大办钢铁现象。

为什么: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后果: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7)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 “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答:人民公社。不正确;

理由: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8)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中国工农业发展模式是什么?结果如何? 模式:大跃进。

答:结果: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经济发展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

3、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图① 图② 图③

(1)依次说出图①、图②、图③中人物的名字及主要事迹?他们的事迹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

答:人物: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主要事迹:为大庆油田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邓稼先研制了原子弹和氢弹;焦裕禄治理兰考“三害”。

历史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2)这几位人物分别被誉为什么?我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或“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答:哪些精神:①爱国主义精神;②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③艰苦创业的精神;④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阅读下面材料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天安门广场的一首悼念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材料二:(郭沫若)“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而扫光。”

请回答:

(1)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概括指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根据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答:时间:(开始)1966年、(结束)1976年.

原因:毛泽东错误认为,林彪、江青反党集团和利用和煽动。

性质: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制造的政治动乱。 结束的标志是: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严重后果:“①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如一月风暴);②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如刘少奇被迫害致死);③国民经济遭到破坏严重(如工厂停工);④教育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如学校停课)。教训: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错误发动这场运动的领导者是谁?他对形势作出了怎样的错误判断?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指的是哪两个反革命集团?列举"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的成员?

答:毛泽东;

错误判断: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人帮"的成员: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3)列举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给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你认为政府制定政策要注意些什么?

答:严重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后果: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制定政策要注意些什么:制定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4)材料一中的“鬼”、“豺狼”是指什么?“雄杰”又是指什么?“自比则天武后”的是谁? “四人帮”是什么时间覆灭的?其覆灭有何重大意义?举一实例说明了“文革”十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答:“四人帮”;周恩来。江青。1976年10月;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制造了“刘少奇冤案”

5、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

上述话是谁说的?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什么状况?

答:毛泽东。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

(2)为了改变材料二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该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一五”计划。

基本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l56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请你说出1956年生产出我国第一辆载重汽车的工厂的名称?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工业?请列出“一五计划”期间国家经济建设的三项成就。

答: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重工业。

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单元测试题(二)(7——12课)

1、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材料一

图A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图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图

C伟大的历史转折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专著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

1949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现在)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名称?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正确的思想路线?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关

键时刻转危为安开创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会议名称: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根本原因: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正确的党的指导思想。

(2)说说图A、图B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党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哪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这次会议有何重大决定?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依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

答:联系: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上的准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有何重大决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

重大意义: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3)请说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

答:邓小平;探索:①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一国两制”;③发表南方谈话;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材料二所说的“新的革命”是指什么? “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又被称作什么?

答: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答:重大事件: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5)列举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谈谈四项基本原则同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有什么关系?

答: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系:四项基本原则上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大地涌动改革春潮,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材料二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右图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

材料三: 1978年,中国尚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为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在中国中部最贫困的省份,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生产的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4年,集体农业的痕迹,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1)材料反映了当时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后来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答:情况:粮食产量低,人们生活苦,人口大量外流。

变化:粮食丰收,人民生活改革。

原因: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根据材料二左图说明小岗村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我国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这个纪念馆应建在何处?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

答: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农村改革是在什么会议上作出的决策?根据这项决策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效果?你认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效果: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着眼点:让农民生活富裕。

(5)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它根本目的是什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集体农业的痕迹,从中国农村消灭了”具体指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开始:农村;根本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国有企业的改革。

(6)1980年春联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是由于?农村实行改革以后,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拥护的是什么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是什么?试用一个例子说弥归纳这一目的是否实现了?

答: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如安徽凤阳小岗村在1979年的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增长了(或安徽凤阳县从1980年~1982年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连年丰收。

(7)①材料中提到的这种“生产责任制”正式名称叫什么?②上述的制度最早开始实行的省?③实行上述制度的积极作用?④材料中说的“集体农业的痕迹,从中国农村消灭了”具体指什么?

答: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安徽省。③克服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弊端;解决了农民的温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④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

(8)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首先实行改革试点的是哪两个省份?

答: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四川。

3、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这位老人是谁?指出l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这里的“春天”指什么?他在画圈前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他在南海边画出的一个圈是指是什么?“画了一个圈”中这个“圈”包括哪些地区? 答: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设置经济特区政策。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哪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判断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评价歌词中的“老人”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

答:南巡讲话。意义: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地位: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我国现代的对外开放与鸦片战争以后的“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

答:现代的对外开放是主动的,引进了外国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大大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的“开放”是被迫的,结果使中国遭到外国的侵略,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哪一会议上提出的?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设在哪两个省的什么地方?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特区经济发展迅速,其中最为典型的哪个特区?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深圳。

(5)1980年我国在广东、福建建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什么?哪个经济特区被外国人誉不“一夜崛起之城”?

答: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深圳。

(6)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

答:海南岛。目的: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主要好处:推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为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

(7)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什么重大战略决策?其创建成功的原因还有哪些?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始于哪一年?⑶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 答: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原因:深圳是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靠近港澳,华侨多,与海外有密切交往;资源比较丰富;国家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1980年.目的: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意义:推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为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

(8)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对外开放掀起新的大潮,列举“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龙头”和“龙尾”的城市名称?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有何重要意义?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内改革成就及对外开放的格局?请你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龙头:上海(上海浦东新区);龙尾:重庆。

上海浦东的开发意义: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以此为龙头,劳动长江流域的新飞跃。

答:对内改革成就: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积极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教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9)中国改革以1992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92年前后,对内改革的重心有什么不同?推动重心发生转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第一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什么?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答:对内改革的重心:1992年前:改革原由经济体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1992年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因素: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

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要特点: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

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首歌唱出了新中国成立后,

几代领导人为了中国的独立与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观察下列几位领导人的照片:

请回答:

答:(1)词中提到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歌词中的“旗帜”指的是哪几种先进的思想理论?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2)简述中共十三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定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指导地位的理论是什么?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和治国方略各是什么?邓小平理论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根本问题?

答:邓小平理论;依法治国;

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结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的内容,简要说明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过程。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十二大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了什么新发展?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答: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7

)邓小平是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请你据所学知识,指出他带领中国走进

新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答: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根本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主题单元测试题(三)(13——16课)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紫荆花开 十年更艳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澳门回归交接仪式 图A 图B

材料二: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 1972

年作。

材料三: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1)香港、澳门的回归,是谁提出的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运用?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我国首先得到成功实践的是什么事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提出后已经取得了什么成果?请你谈谈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

答:邓小平、“一国两制”。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事件:1997年,香港回归。成果:香港、澳门回归; 认识: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2) 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副图(A、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中国收回澳门主权是在哪一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分别是谁? 答: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999年;董建华、何厚铧。

(3)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实行了什么社会制度?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有何意义? 答:资本主义制度。

答:根本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意义: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洗雪了民族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港澳发展,推动解决台湾问题。

(4)近代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近代史上,台湾在哪一历史事件后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造成台湾和祖国大陆再次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马关条约》。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内战失败,败退台湾。

(5)指出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针是什么?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基本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变化:由交往隔绝,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

原因: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③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6)你认为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为此,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答:必然趋势:中国必将实现统一大业。

努力:改善两岸关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促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改善

(7)你认为台湾回归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两个方面?你认为祖国统一的前景怎样?

答: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是回归的主要动力。

有利因素: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两党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阻碍因素主要有:“台独”势力和外来干涉。

前景:海峡两岸最终必将统一。

(8)你认为当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现在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原则是什么?目前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国两制。

(9)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大陆与台湾关系的现状如何?两岸如果共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了辉煌的成就? 答: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现状:略。

成就: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2、图片作为史料的一种形式,能形象地反映历史信息。仔细观察下列7幅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周恩来“求同存异”演说 图2《周恩来访问印度》图3《乔的笑》图4《历史性的握手》

材料二

图5《毛泽东与田中角荣》 图6 图7

(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答: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2)依次写出图1、图2、图3、图4、图5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图中“APEC”“WTO”分别指什么组织?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入了哪些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中国加入这些国际组织说明了什么?

答:万隆会议召开;中印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

组织: “APEC”指亚太经合组织; “WTO”指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经济组织:

说明了: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3)图1反映了周思来同志参加哪次国际会议?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图1中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有何突出的功绩?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观点,从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答: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突出的功绩: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观点:“求同存异”的方针;

(4)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根据图2,中印双方一致同意以什么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谁于何时提出的?请写出此原则的主要内容? 请写出此原则的历史意义?

答:“中国声音”主要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1953年。

主要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历史意义: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5)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的事件是什么?哪一外交成就,让图3中的乔冠华开怀大笑?图3的照片应该拍摄于哪年哪届联大?中国取得这一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事件:1971年,第26 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哪一外交成就:因为在第26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26届。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6)什么事件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图4的照片应该拍摄于哪一年?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分别指什么?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

尼克松访华;1972年;中美结束了长期对立的僵局,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1979年。

(7)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过程中的史实?两位国家领导人的这次历史性握手,对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美国在与中国的交往中,最早是在哪一份文件中声称它将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当今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史实: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

影响:中美关系开始改善,并逐步走向正常化。

《联合公报》;台湾问题。

(8)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主要史实,说明新中国外交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清政府的外交是软弱可欺的,而新中国的外交是日趋成熟的。你认为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辉煌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根本原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正确的外交方针和原则

(9)简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对外关系取得的显著成就?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中,中美双方发表了哪两份公报?喝两份公报表明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

答:成就: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联合公报》和《建交公报》。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0)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关系取得的显著成就?为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本世纪初我国做出了怎样重大的战略举措? 答:显著成就: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1年,中国承办APEC会议、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成功举办世博会。

战略举措:2001年,中国加入WTO。

3、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答:⑴新中国成立后,哪一年和平解放西藏?西藏是以什么方式实现解放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了是哪5个自治区? 1951年。和平方式。青藏铁路。民族区域自治;

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5个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2)2000年以来,西藏回忆了发展步伐,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提出并实施的哪一重大战略决策?为加快西藏的发展,党和政府组织修建了一条“神奇的天路”,这条“天路”是指什么?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为西藏的进一步繁荣发展献计献策?探究关于西藏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答:改革开放、青藏铁路。

变化: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进步。

献计献策:发展科技教育;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地方经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中央政府和发达区域加大对西藏的帮助扶持力度等等。

感想:汉藏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汉藏交往和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3)“几十年来,达赖集团在反动势力和藏独分子的支持下,从事了大量的分裂祖国的活动”,

答:据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看待达赖集团的这种分裂行为?你认为藏族地区今后继续繁荣进步的保证是什么?

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行为,必定不会得逞;

保证: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行使民族自治权,大力发展本地经济。

(4)“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到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你认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转折性会议有直接联系?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

(5)如今我国不断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本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西部大开发。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等。

(6)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多少周年?为了密切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先后建成了哪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简要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

答:60周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谈谈: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一可分离;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

(7)新时期我国建立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请你为各民族的团结写一句祝福的话?请用一句话揭示这首歌的主题?

答:平等、团结、互助。

民族大团结万岁;各民族共同繁荣;56个民族是一家;爱我中华等。 反映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

2012级初中历史第四册6——7学习主题单元测试题(四)(17——21课)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材料一

A第一颗原子弹 B.东方红I号卫星 C.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D.“神州”五号升空

材料二、 一副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三、“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逃离饥饿。

材料四、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

战,中国不应该落后。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你认为材料二中哪一科技成果意义最重大?请扼要说明理由?我们青少年应如何迎接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浪潮?

答:科技成果:成功试爆原子弹;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理由:原子弹试验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有利于世界和平。杂交育种技术的历史突破,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有利于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世界航天技术的先进行列,为我国经济、军事、文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杂交育种技术的历史突破,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有利于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

应如何迎接:热爱科学,关注世界科技发展,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认真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2)“两弹一星”指是什么?请列出针对核问题上我国政府宣布的原则?我们掌握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我国在2003年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神五”的成功发射有什么意义?

答: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

首先使用核武器。防御、打破核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是我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3)根据材料二,指出“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相关?“今岁”分田,又指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举措?列举“当年”到“今岁”之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有哪些严重失误?

答:土地改革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严重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4)材料二中的此翁指的是谁?分析他有哪些科研成果及产生的作用?国际农学界对他的赞誉是什么?他的科研成果“改变了世界”说明了什么真理?

答:袁隆平;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有利于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1986年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制定了一个什么计划?结合材料概括863计划的主要目标?写出非常重视材料四的领导人? 863计划的重点领域是哪些?结合材料四,说一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

答:863计划。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邓小平。领域: 生物工程、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和新材料。实施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了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6)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请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并谈谈中学生应怎样对待网络技术?

答:举例:网上浏览新闻、查询资料、网上购物、Email等

中学生应该:正确对待网络、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2、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在许海峰胸前,并说:“今天是中国体育最伟大的一天。”

(1)1999年,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教育改革要以什么为重点?

答:重点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2)为此我国正在实施哪一战略?请你为我国“科教兴国”大业提一点合理化建议?说出我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具体措施?

答:“科教兴国”战略。

合理化建议:①继续执行“863”计划;②大力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③提高科教人员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④巩固“两基”工作成果;⑤尽快

普及高中教育;⑥增加就业机会,为各种有用人才提供就业岗位;⑦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交流;⑧提倡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

具体措施: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3)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规定了教师节,第一个教师节,是哪年? “两基”是指什么?从何时起,我国高校开始扩招?邓小平同志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内容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的结果怎样?它的颁布和实施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答:从1985年起,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9年 具体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实施的结果:2000年,“两基”的目标已如期实现。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全社会开展了实施“希望工程”、捐款、捐物、献爱心等活动,从而改变了失学孩子的命运。

历史意义:它的颁布,将普及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4)我国的体育工作方针是什么?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体育成就?请你写出为我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选手名字?)请你谈谈中国改革开放和举办奥运会两者之间的关系?谈谈你从中国北京申奥成功中得到的启示?

答:方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体育成就:1959年,在第25届世界杯乒乓球锦标赛上,容国团获得男单冠军,这是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1981年,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上,夺得冠军,接着“五连冠”。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2004年,第二十八届奥运会,我国夺得32枚金牌,首次进入奥运会金牌榜前二名。第九届至第十四届亚运会上我国夺得金牌和奖牌总数的“六连冠”,成为亚洲第一体育强国。2001年7月,我国申奥成功,北京获得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权

许海峰,关系: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才能够成功申奥;而举办奥运会则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展示。

启示:略。

(5)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隆重举行。如果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区设立以“科技革命与中国”为主题的专栏,请你向中国馆展区负责人推荐两项最令国人骄傲和自豪的科技成就,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答:“两弹一星”――打破美苏核垄断,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神州七号”问天――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中国的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神舟系列飞船、银河系列计算机、嫦娥一号等中一例。

(6)简要谈谈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意义?21世纪以来,中国继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又在上海拉开了世博会的帷幕,这些成就的取得,让你认识到了什么?

答:意义:有利于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文明进步形象,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

社会的和谐进步;有利于更好的适应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等。

认识到了什么: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3、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

①时装表演 ②武汉长江大桥

③农业改革喜获丰收 ④国内工业增加值比较

(1)试从“衣、食、住、行、用”中选择两个方面,比较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请你举例说明改革开放给你的家庭和个人生活带来的变化?说说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答:变化:略。

举例:如:①互联网(计算机),促进信息传播。②家用电话和手机普及,方便、加强了人们的联系、沟通。③私家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方便人们出行。

原因有哪些: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着打扮发生了什么变化?“服装颜色在中国流行”,给中国妇女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人们衣着打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什么变化:改革开放前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而现在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答:影响:丰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问题: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前所未有的提高

说明: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提高;

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过渡。

(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哪几项重大决策? 答: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③实行科教兴国战略;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⑤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⑥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4)概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03年我国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变化? 城乡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不断升级,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答:生存性的食品支出与消费支出比重逐年下降,

高档耐用品消费、文化娱乐消费、旅游消费和教育消费支出比重逐年加大。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

28、国家明确提出“两个确保”,即确保国营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请回答:

(1)“两个确保”指哪两方面?“两个确保”属于我国什么制度的内容?这种制度还包括什么内容?这种制度的初步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哪两方面:确保国营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答:什么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还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什么变化: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了职工离退休、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2)就业制度的重点?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国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怎样深刻的变化?

重点:市场导向

答:措施:“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就业”的再就业方针 变化:如今,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和自谋职业已逐渐被人们接受。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人们就业的主要渠道。

(3)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采取了什么形式?(2分)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任举两例予以说明。(2分)

答: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采取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衣:衣着丰富多彩,商店里的名牌服饰争奇斗艳。食: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绿色食品等科学概念也深入人心。住: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变。行:交通条件明显改变,私人汽车也在增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bc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