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感悟
更新时间:2024-02-22 18:00: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进博会,中国引领世界开放潮流
人民网评 沈慎
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览会如约而至,上海“四叶草”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作为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中国正在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站在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全球治理大局的高度,准确把脉经济全球化的困难挑战,从历史、当下、未来三个层面阐释开放合作的重要意义,提出“各国都应该拿出更大勇气,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习主席的讲话掷地有声,赢得广泛赞誉。
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这其中,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15世纪末的新航路开辟迎来地理大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到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按下经济全球化的启动按钮,一个世界范围的市场初步形成;再到近一个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等发展,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张;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也没有哪一个力量能够阻止这样的潮流。观察今天的全球经济,跨国企业全球布局,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国际贸易和投资互通有无,繁荣了各国经济;资本、原材料、商品的全球配置,带来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这些一再说明,谁能够主动适应、引领全球化发展,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动权。
也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一些涌动的暗流、逆流,值得警惕。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抬头,使得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有些国家特别强调本国利益优先,造成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还有的奉行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零和思维,加剧了各国的差异和分歧;凡此种种,增加了全球经贸往来、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习近平主席提出:“各国消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这一剂“药方”直指病根、也是把脉全球经济的准确判断。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挑战和困难重重,如何才能书写国际经贸合作新篇章?如何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习主席以“三个坚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坚持开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间”“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放眼当下的全球贸易实践,中国提出并奉行的“三个坚持”,在推进经济全球化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从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到举办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中国行动成为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中国理念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赢得广泛共识,中国方案为解决全球治理和国际经济问题注入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是当下世界开放合作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来,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水平为中国发展赢得宽广舞台,也为世界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国家与中国在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上相向而行,必将激发全球贸易新活力、推动构建开放共赢新格局。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论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
人民日报评论员
聚四海商贾,会八方宾朋。金秋时节,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在这一引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的城市,人们共赴“东方之约”,期待在这里广结良缘、满载而归。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把握历史大势、着眼人类未来,深入阐释了进口博览会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中国主张,郑重宣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中国行动,引发与会嘉宾强烈共鸣,引来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一重要演讲,既有深邃的思考,又有务实的举措,彰显了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和决心、责任和担当。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这一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博览会,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这一盛况,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进口博览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中国从2018年起举办这一盛会,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同时,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回顾历史、立足当今、放眼未来,都需要我们坚定开放合作信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拿出更大勇气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强调各国应该“坚持开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间”“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目的就是希望各国都积极推动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出,要在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正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将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将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将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今天,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正张开双臂,欢迎其他国家把握新时代中国发展机遇,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更愿意与各国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懈奋进,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 李拯
上海西部,一片“四叶草”熠熠生辉,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拉开帷幕。约3万平方米的国家展,共有82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的71个展台;3600多家参展企业,包括20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100多项新产品和新技术将在博览会上陆续发布……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正在与世界一起擘画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泛起的国际背景下,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显得更有时代价值。“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铿锵有力的宣示,传递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中国决心,展现着捍卫自由贸易的中国担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感叹,中国扩大开放“为当今世界增加了确定性和希望”。就此而言,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是一般性的展会,而是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现在的全球贸易,“产品内”分工逐渐代替“产品间”分工,过去是商品交易的全球化独领风骚,如今是生产过程的全球化蔚然成风。就拿智能手机而言,它的芯片、摄像头、屏幕等零部件都可能在不同的国家生产。可以说,生产过程的全球化让各经济体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价值链日益形成共生生态。“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不是哪个国家能够改变的,而应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世界各国全球化合作道路上再启新征程的绝佳机遇”,国际舆论如此形容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让世界走进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进口博览会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国与世界的窗口。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如今,中国已成全球最大市场之一,连续9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二大进口国。未来1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30万亿美元商品。13亿多人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将为各国提供广阔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发展机遇。以举办进口博览会为契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巨大红利,也有利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
成为行动队,不做清谈馆。“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这是斩钉截铁的宣示,更是踏石留印的行动。在会场上,中国宣布了5项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实际举措。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每一项举措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都有具体的落实机制,体现出高效务实的中国行动力。这些举措,兑现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承诺,也体现着推动构建开放共赢新格局的理念。
“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一个国家的最优选择,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一个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将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全球治理变革的积极贡献者。
进博会,真的“不一般”(现场评论·我在进博会)
人民日报 盛玉雷
进博会开幕当天,两枚纪念邮票同步发行。方寸之间,除了熟悉的展馆“四叶草”和憨萌的吉祥物“进宝”,贯穿两枚邮票的飘带图案上,一组剪影更显悠长意蕴,这是来自上海和12个主宾国的标志性建筑。恰如这一设计的寓意,进博会正是中国与世界共享未来的“不一般”的平台。
在进博会现场,更能切实感受到这样的“不一般”。
从高端装备到日用商品,几个会场粗略地走一圈,计步器显示就超过了20000步。据说,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也正因如此,位于会展中心二楼的签约厅预约爆满,工作人员不得不推迟下班,成为贸易盛会的火热一幕。
的确,进博会是一个繁荣的商贸平台。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企业“不进入中国市场,不跟踪最新趋势,感受最新问题或挑战,则很难在全球范围内甚至很难在其本国竞争。只有进入中国才能成为‘全球性选手’”。而一个来自非洲的参展商说得更直白,“不来中国,哪里有明天?”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不少企业已经将目光投到明年的第二届进博会,早早预定好了展位。
进博会,也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在新闻中心入口处的展台上,放着中、英、阿、俄、日等不同语言的图书。找了几个精通不同外语的同行问了问,这些图书探讨的话题,大多是“开放”。在一个医疗器械的展位边,几个不同肤色的人双手比划着在交流,上前一听竟然说的是三种不同语言。或许,做生意只是参加这个展会的一个目的,感受、沟通,彼此的借鉴、互相的启发,会给与会者更多“获得感”。
这还是一个人人受益的普惠平台。在会展上,一个媒体同行在汽车展区宝马公司展位上,向工作人员打听某一车型的参数性能。的确,每一个消费者,都可能在进博会上看到心动的商品,勾起“买买买”的消费欲望。这位同行或许不知道的是,展会上的“一见钟情”,也有可能变成“长久相伴”。就在今年10月11日,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集团签署新的合资协议,正式启动新工厂项目,宝马公司成为中国放宽汽车行业合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受益者。
从汽车到日用品,从农产品到医疗健康设备,进博会上的丰富商品,对应的是中国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家门口举办的消费盛宴,或许可以让更多消费者不用再为了体验更好的国外产品漂洋过海,也不用在代购、海淘上费尽周折。进博会,也会从6天线下的会展,变成365天的线上交易平台。让世界优质产品触手可及,体现了中国打开大门、拥抱世界的开放胸怀,也展示了中国人消费升级、追求美好生活的奔跑姿态。
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了一次世界博览会,留下了标志性的原子塔,象征人类进入了科学、和平、发展和进步的时代。60年后的今天,一片“四叶草”在中国上海引人关注,涵养着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共识。这份信念,将伴随着首届进博会的举办,印在传递四方的邮票上,也印到各国人民的心田中。
正在阅读:
进博会感悟02-22
金秋美叶作文400字07-08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重要知识点表格、填空记忆 - 图文01-04
我最喜欢的动画人物作文400字07-05
2017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01-03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习题班(全国版)第3讲:第二章支付结04-19
2022年1月8日xx商学院辅导员面试题和参考答案04-15
2018-2019学年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教学设计-评奖教案12-13
一次愉快的实践作文450字07-13
荔枝调,控,防止冲梢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