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葫芦文化的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05 15: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中国葫芦文化的历史
1、种植与利用史
从我国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新石器遗址的相关遗物中可以看出。在我国黄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距今约七八千年的新石器遗址中,曾出土古葫芦皮。在我国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也曾发现过小葫芦的种子,(图片介绍)这比埃及古墓中发现的葫芦还要早上三千余年.另外,湖北江陵阴湘城的大溪文化的文化遗址,以及长江下游的罗家角、崧泽、水田畈等新石器遗址里也发现过葫芦、这种事实表明,我们的先人很可能当时就用葫芦制作器物。因为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有用作器物的老葫芦皮方可能长久保存,而食用的嫩果是不可能留存至今的。
我国陶器的出现很早,从出土的情况来看有一部分是模仿葫芦制作的,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具有代表性的裴李岗新石器遗址、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都有发现,另外在北方其他一些很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址如仰韶文化遗址、河南庙底沟遗址中也有众多的葫芦形器物发现。从上述考古发现的资料,可以推测在新石器时代这种作物在我国各地产生的深远影响。就其当时的重要性分析,我们推想古人可能在新石器早期就开始栽培这种植物。古人在种植葫芦的同时,也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崇拜物加以膜拜,这一点可以从大量的出土器物中体现出来。 后来随着人们对葫芦的不断深入认识和充分利用,葫芦种植也越来越广泛.同时积极地探索其种植的方法. 研究如何使葫芦长得更大,结得
更多。经过无数代人的实践摸索,逐步摸索了一些经验。西汉时有个人叫汜胜之,他曾写过一本有关农业生产的科学著作,因原书已佚,只有一些散篇辑存在《齐民要术》《太平御览》等著作中,后人称之为《汜胜之书》。这本书其中就有一节“种瓠法”专门介绍种葫芦的种植方法。《汜胜之书》还记载了一则种大葫芦的方法。大葫芦,这里不是指葫芦的一个品种,而是经人工栽培,使其充分发育,体积特大者。其实就是现在的嫁接法。以十棵葫芦的根供养一棵秧子生长,结出的葫芦当然要比原来大得多。 2、葫芦名称演变史
葫芦在我国古代有众多称呼,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当中。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有 、 这种类型的文字,古文字学者指出,这是“壶字”,有专家指出它也是葫芦,除甲骨文这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名称外,葫芦在我国古籍中最早称瓠、匏和壶,这三个字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前二字在古代大约是相通的。这从《说文解字》中两字互训这点中可以看出。瓠字从瓜,说明古人把它看作瓜的一种;另外,孔子曾在《论语·阳货》中提到“匏瓜”,也是很好的说明。后来这些名称在流传中,逐渐出现壶卢这个双音的名称。这个名称大约出现在三国时期,《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当时的学者提到东吴有“长柄壶卢” 。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在江南还出现一个发音与壶卢相近的名字,那就是“瓠楼”(音娄)。“瓠楼”的出现,进一步证实我们的推测。胡芦和葫芦这两个名称显然是从这里衍生而来。到了唐朝,“葫芦”这一名称开始流行起来。宋代以后,由于葫芦品种繁衍,名称也变得更多了。在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出现了七种名称: 悬瓠、蒲卢、茶酒瓠、药壶卢、约腹壶、长瓠、苦壶卢。之所以出现众多名称,主要因为古人把葫芦按其性质和用途与形状大小的不同而分类或由古人用字同音假借造成的.现代植物学把上述各种“葫芦”都有归属于葫芦科。 3、文化史j
在人类数千年发展历程中,葫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逐步由“自然瓜果”转变为 “人文瓜果”,从而形成渊远流长的葫芦文化,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葫芦在我国文明发展史的过程中,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葫芦首先是作为一种食物进入人们的生活的。在以原始经济时代,采集瓜,挖掘块根植物,是人们生存的主要来源。古代文献最早提到葫芦时,也首先注意到了它的食用价值。《管子·立政》里说:“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家之富也。”从中看出古代将家畜,葫芦,水果视为国家贫富的标志;汉代时人们已经将瓠制成脯,当作干粮储备,并且千方百计提高它的产量。可见葫芦在食物中的重要性。葫芦的吃法很多也多种多样,既可以荤食烧汤,又可以素食做菜,做饺子,包子馅,既能腌制,也能干晒做成葫芦干收藏起来,留到冬日做成荤菜。烧汤清香四飘,其味鲜美。蒸食可“除一切烦恼思想,久而自然神清气爽(”《山家清供》)。不过与其他瓜果不同的是,不论葫芦还是它的叶子,都要
在嫩时食用,否则成熟后便失去了食用价值,因为葫芦叶过了柔嫩的叶期,就已经变苦了。葫芦虽算不上什么高级菜蔬,但经过晒制的葫芦干,却是有其独特的风味,备受欢迎的。《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写平儿对刘姥姥说:“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和豇豆、扁豆、茄子干子、葫芦条儿,各种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 其实,葫芦干菜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听说现在不止中国人爱吃,连外国人也想尝尝葫芦干的味道。如今山东省青州市专有葫芦干出口,远销国外。 另外还有一些不是以葫芦为原料,却以葫芦为名的食品。如西安的风味小吃“葫芦头”、属北京菜的“蜜汁葫芦”、属江苏菜的“葫芦虾蟹”等。虽说不是以葫芦为原料,但里面却也蕴含着葫芦文化,别有一番情调在里面。 2)器用文化&
在我国古代,将葫芦制作成各种日常生活中的器物,劳动人民用智慧将看似平常的葫芦,施以主观能动,依靠葫芦本身的形状、外观,制作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器物。
A 、 盛水工具。我国古代以葫芦为水瓢,在《庄子·逍遥游》中写道:“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这虽然是个寓言,但也反应出葫芦被当作容器和水瓢的两种重要用途。至今在农村用它来舀水、挖面、盛东西很普遍,而在水缸旁必配水瓢,农村妇女做饭,都以“添几瓢水计算多少。另外用水瓢淘米可以把米中的沙石过滤出来,不致随米下
锅。葫芦还可以做成饭碗、茶杯、饭勺、羹匙一类东西。
古人喜喝酒,酒器的名目繁多,葫芦便很自然地被加工成酒杯。《诗经》中“匏”就是指的这种葫芦酒杯。做酒杯只能用小一些的葫芦,大葫芦则是用来装酒,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酒葫芦”。这在一些影视作品里经常可以见到。在四川木里藏族,纳西族家有一种大酒葫芦,“外皆夸以竹蔑,下为圈足”,这样便于保护,平稳,不易倾倒。k B 、 烟具 旧时北京流行水烟袋,又称葫芦烟袋,就是以葫芦制成的。鼻烟壶在中国和阿拉伯诸国都流行,多以细腰葫芦为之。清宫保存一种人工栽培,压制的葫 芦烟壶,有扁壶,圆壶,方壶多种,其上还有花草,人物动物等形象。后来多以玻璃仿效之。
C 、 药壶 常言说“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最初可能仅仅因为它是现成的容器不需要什么加工。但仔细推究起来,用它保存药物确实比其他持地的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为它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入,容易保持药物的干燥,不致损坏变质。从古代典籍中看,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就扛着锄头去采药,锄必挂一个药葫芦。古代道家多行医,从事炼丹,如安期生,左慈,铁拐李都身佩药葫芦。尹喜炼丹时有四种用具,其中就有葫芦,以贮存炼丹原料。
D 、 招幌 古时商店多以葫芦为招牌,幌子,其中有几种:一种为酒店,《北京风俗图谱》中的义丰号志酒店门前就坐立一个正大的细腰葫芦。一种为药店,如过去北京大方号老醋坊,门前也挂一葫芦幌子。后来人们因此称卖药的、行医的为“悬壶”,美称医生职业为“悬壶济世”。一种是鼻烟店,多挂红,绿色两个葫芦。这些幌子,皆取
自于葫芦为容器,能盛酒, 醋,药,粮食。
E 、 舟具 葫芦是天然密封物,它成熟时密度很小,且轻巧结实,它在水中的浮力很大,所以很早就成为人类的渡水工具。从文献上看,葫芦在先秦时期首先是重要的水上工具。这种工具被称作葫芦舟,又称腰舟。做葫芦舟的这种葫芦,是有柄的圆型葫芦,每个很大,小者高为40厘米,大者高至60厘米,腹径一般在30至50厘米之间,通常将顶端削去,留一开口,讲究的还要安置一盖,并在葫芦周身套编若干藤条,其作用有二:一是保护葫芦不受碰撞,二是便于在水中抱握。现在山西省的南部也有人将葫芦搭成船渡河。台湾高山族则有骑葫芦过海的壮举。腰舟作为古代的重要交通工具,还被很多民族放入到神话传说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F 、 农具和手工业工具 葫芦还可以用来做农具。古代有一种瓠种器,是农业生产中较常用的一种播种工具。《齐民要术》称其为“窃瓠”,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解放初期,山东有些地方还在使用,称为“点葫芦”足见这种简易的农具有很强的生命。播种时,将瓠种器系在腰间,顺着开好的沟垅前过,一边走,一边用木棍敲击瓠种器的柄,以振动葫芦中的种子不断落入沟内。葫芦也是手工业工具。云南砚山有一种模制陶器方法,制陶时先和陶土,然后以葫芦或葫芦器皿为内模,外涂陶土,修成器坯,再以火烧,从而成为陶器,但作为内模的葫芦却化为灰烬了。此外在辽东半岛农村,老年妇女坐在坑上,倒扣一葫芦瓢,用一根筷子在瓢背上挤压棉籽,在这里葫芦瓠又充为脱棉子工具。从这些古老的遗风中,不难看出葫芦在古人日
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它的倚重。
G 、 火器 葫芦甚至可以加工制作成火器,在战争中使用。古代有一种“冲阵火葫芦”,实际上就是原始的火枪或“火箭发射筒”。最迟在明代的时候,这种武器就已经出现了。在古代,这种“冲阵火葫芦”显然就算是较为先进的战争工具了。不过后来这种武器只保留了“火葫芦”之名,其火药、铅弹装入这种铁葫芦或铜葫芦之中。因葫芦质软,又不坚实,容易被火药引着,不能反复使用。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我国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曾在晚清时期用葫芦制造一种类似手榴弹的火器。象彝族的“火药葫芦”,就是用瓢葫芦装入火药、铅弹,引着后用力撂向敌阵,颇似一颗威力很大的炮弹。与“冲阵火葫芦”相比,“火药葫芦”该算是“远战”中的武器了。
3
)
医
药
文
化
#p
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葫芦味甘,性平滑无毒。其藤蔓,卷须,叶、花,果瓤及膜,种仁,干壳——甚至用旧的破瓢片均可入药,医治多种疾病。约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我国第一本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有将“苦瓠”当作利尿消肿药物的记载。后来《伤寒类要》中也提到苦葫芦可用于治疗黄疸。葫芦籽还可治疗牙痛及牙龈肿痛,配牛膝煎水含漱即可见效。蔓、须药性与花相同,可治麻疮。葫芦瓤及籽,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龈或肿或露,牙齿松动。尤以葫芦壳的药用价值最高。其味甘,性平,无毒。消热解毒,润肺利便。愈是陈年的葫芦壳,疗效愈高。李时珍说:“瓢乃匏壶破开为
之者,近世方药亦时用之。当以苦瓠者为佳,年久者尤妙。”(《本草纲目》)这种陈旧葫芦称为“败瓢”或“破瓢”,其味苦,性平无毒,可消胀杀虫,治痔漏下,及妇科的血崩中带下赤白。《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以葫芦为药引或原料的药方不下三十几种。 4) 乐器文化
葫芦不仅在古人的物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在古人的精神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古代有所谓“八音”(即八种乐器)。它们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匏指葫芦笙。在古代,笙是一种高贵的乐器。葫芦笙最早载于汉代的《礼乐志》。葫芦主要用来制作笙最下面的“笙斗”,即笙管下面的风箱部位,演奏者就是手捧这个笙斗吹奏的。考古发现,也有全部用葫芦材料做成的笙。现在葫芦笙仍是苗、侗,水、彝、仡佬、拉祜、阿昌等少数民族的常见乐器,特别是在苗族地区更为流行。只是做法与古代已不同,已改全部以竹子为料。西北地区的回族有一种\索勒\也是一种葫芦乐器.H
葫芦还可以做鸽哨。鸽哨,又名鸽铃,在中国也已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绑在鸽子的尾部,靠鸽子飞翔时灌入空气的流动发出各种不同的乐音。葫芦对鸽哨也是起到共鸣箱的作用,原理与乐器是相同的。当飞鸽翱翔天天空时,随着它的翻飞回转,不同的气流灌入哨中,便发出悠扬回荡的乐声。 5) 宗教文化
葫芦与我国的宗教艺术也有密切关系。道教徒在练丹时用它作各种方便的容器--传说太上老君的仙丹就是用葫芦装的。史籍记载,有个神
仙在城市中卖药,“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因此,道教有所谓“壶中日月”和“壶天”一类的仙境。另外,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也是带着一个宝葫芦的。许多道教建筑,甚至后来众多的寺庙庵观亭塔都常在屋脊或顶上放置瓷质或陶制的葫芦,其宗教意义可能与上述“壶天”有关或有其它避邪镇魅的功用,也可能与古代的某种葫芦崇拜或古俗有关。 6)民族民俗
葫芦与我国许多民族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据闻一多先生考证,中国的人祖伏羲氏,就是以葫芦为族称的民族。葫芦是“瓠”(甜葫芦)与“匏(苦葫芦)的俗称,伏羲氏又名匏羲氏或庖羲氏,因此,有学者认为伏羲氏就是以葫芦为族称的人。在我国浩瀚的民俗文化宝库中,有着大量的葫芦“创世”、“赐子”、“祈福”、“攘灾除祸”等神话传说,葫芦成为寄托人们美好向往的“灵物”,是许多的民族和群众珍爱的吉祥物。\葫芦神话\在中国各民族中相当普遍,\葫芦里生人\洪水中葫芦救人\的神话在傣、佤、汉、傈傈、阿昌、侗、苗、怒等民族中广为传播。在葫芦岛地区广为流传的孟姜女的传说中,主人公孟姜女就是从葫芦里诞生出来的.同时受古代“原始创世观”的影响,我国西南省份彝族、傣族和台湾省的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奉葫芦为本民族先祖,视为世代顶礼膜拜的图腾。每年农历的十月初十,是拉祜族人民的\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每年这天拉祜族人民,穿着灿烂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开始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用他们或优扬或嘶哑的声音歌唱着生命的欢乐与哀愁,用他们或年轻,或衰老的身体表达对\
葫芦\这种带给他们生命的圣灵的感激与敬意.在维吾尔族中葫芦不仅是生活的必用品和装饰物,还是维吾尔族老人祈天降福消灾的物品.每到肉孜节前,老人们便将一只葫芦灯挂在庭院的桑树上,待油尽时用脚踩碎葫芦,以表示三灾逃遁,八难皆除. 7)象征意义)
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比较起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特殊思维方式的民族,象征主义就是这种特殊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和标志。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有些民家在屋樑下,悬挂着葫芦,其称之为“顶樑”,据说有此措施后,居家比较平安顺利;较讲究的民众,则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在台湾的乡间,流传一句谚语:“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意思是说,在家里摆放一个葫芦,才比较会发财、富有。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拉祜人把葫芦籽钉在小孩的衣领上以保佑孩子平安生长;姑娘和少妇则喜欢在领口、袖口、统裙边锈上葫芦花纹以示吉祥;葫芦花洁白无瑕,象征着爱情的纯洁,痴情.一些民族的小伙子也常在三弦和赠给姑娘的信物筒上,雕刻葫芦图案,象征爱情像葫芦花一样洁白、纯净,像葫芦一样地实心忠诚。亚腰葫芦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因此如果夫妻
缘薄,可以摆放一只在床头,加强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 8) 神话传说*
葫芦在我国栽培历史之悠久和古人对它的重视,还可从我国各地人民关于人类起源的一些古老传说中得到佐证。闻一多作过考证,指出:“在中国的西南诸少数民族中,乃至域外,东及台湾,西及越南与印度中部,都流传着一种兄妹配偶型的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故事”;而“葫芦则正做了人造故事的核心”。这在我国古代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的有关传说中都可以找到证据。《诗经·大雅·绵》中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意思就是说人是由瓜生出来的。另外,彝族的《创世纪》中说,在远古洪水泛滥的时代,从葫芦中走出了一对男女,由于他们的结合,人类才得以繁衍。云南拉祜族长篇史诗《牡帕密帕》记载,人类也是由葫芦孕育而来的。葫芦不但在这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而且每当葫芦成熟的时候,他们还要举行相关的崇拜仪式和跳相应的舞蹈。这些史实都从一个角度反应出这种古老的作物在我国不少少数民族中的神圣地位,暗示着它与我国生命礼俗有着久远的渊源。在我们当地广为流传的孟姜女的传说中孟姜女就是从葫芦里诞生出来的。 9) 其它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也有大量的关于葫芦的文章。从最古老的甲骨文到当今的各种出版物,葫芦这一词汇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我们上述所提到的不说,光在诗词类里就有许多关于葫芦的篇章。象唐朝的杜甫,韦应物,清代的乾隆皇帝都写了诗来赞美葫芦。乾隆
一个人就写了五篇关于葫芦的诗。
葫芦的悠久历史,也丰富了我们的口语内容,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经常听到这样那样的谚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依葫芦画瓢”、“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葫芦不是勒的”等等。 葫芦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 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也十分密切,围绕葫芦所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上述这些关于中国葫芦的文化只是众多葫芦文化百花园中的几朵小花,还有许多葫芦文化的历史和现象等待我们去挖掘和拓展。 三、我国的葫芦工艺4s
随着对葫芦不断深化认识,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利用其自然形态,制成简单的器皿作为日用,而是又深入一步,或范制或雕刻或火绘或针刻用各种工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葫芦工艺品,使葫芦登上了高雅的艺术的殿堂,成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只奇葩。 1、 范制葫芦
至迟在宋代的时候,人们就设法通过栽培技术改变葫芦的颜色和形态,生产出各种观赏价值更高的葫芦。葫芦器,又称“匏器”或“蒲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葫芦器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成熟的葫芦加工成形态各异的器物,谓之“匏器”;另一类是将模具套在正在生长的嫩葫芦上,使其长成与模子完全相同的样子,谓之“范制葫芦器”。这两类葫芦器制作方法不同,却同为我
国古代人民的发明,具有宝贵的价值。从广义上说,古代以葫芦做成的酒杯、乐器乃至水瓢、瓠种器之类,均可称为“匏器”;但由于这类器物的制作目的是为了日常生活实用,并非为了艺术欣赏,所以还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匏器”,而后来出现的匏器则不然,它是人们为了艺术欣赏的目的而创造的,基本丧失了实用的价值,而更多的带有“艺术性”。范制葫芦器的造型变化多端,已经完全突破了葫芦的自然形态的限制,甚至可能把葫芦范制成各种小件的器物。仅从现存实物来看,清代葫芦器就有杯、盘、笔筒、瓶、盖罐、寿桃、如意、尊、炉、扁壶、砚盒、钟楼、香盒、鼻烟壶及虫具,多达二三十种。其中每一品种在造型和大小上又各有千秋。
范制葫芦的工艺虽说不上十分复杂,但因为它是一种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产物,有人力所不能及的因素在内,所以成功率反而比其他工艺品为低。人工因素除了葫芦的种植、管理外,主要表现在器模制作上。古时葫芦器范制多用木模,选用木质坚硬、纹理细密的木料作材,刻成阴模,束在幼嫩的葫芦上,以铁箍将木模箍紧。葫芦长满成熟后,松开铁箍,木模自然散开,即可得到一枚精美的葫芦器。
清代范制葫芦器的花纹图案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也是葫芦器工艺繁荣的标志之一。装饰性花纹图案非常丰富,有云纹、缠莲纹、寿字纹、夔龙纹,图案则有海水、飞鹤、麒麟、松石、人物等,另外还有楷体诗句及题款。这些花纹图案,并不是葫芦器特有的,为古代各种工艺美术品所共有的传统装饰题材,但葫芦器上的同类花纹图案却具有凸起感,有雕塑与剔红漆器的审美效果。
2、 葫芦雕刻
在现代葫芦器工艺中, 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品种---葫芦雕刻。其中又可分为两种:葫芦雕和刻葫芦。葫芦雕区别于其他葫芦器的主要特征是既非单纯的范制,也非单纯的雕刻,而是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的葫芦器工艺。葫芦雕以拼接组合为主, 最常见的是再辅以雕刻、火绘、也有人还辅以范制。 使用材料是品种不同、大小不同的天然葫芦, 剖开后利用不同部位,重新组合为造型各异的葫芦器物。山东临朐县葫芦文化展室中有一葫芦怪人,就是利用范制不成功的废料拼构而成的,虽面貌丑陋,弓身届腰,翘手跛足,却也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病态之美。f
在拼接组合的基础上,再施以雕刻, 葫芦雕的艺术美就更强了。主要雕法有阳雕、阴雕、透雕、 阳雕平地、阳雕沙地、阴刻阳雕、双勾勒等等。主要刀法有直刀、平推刀、外侧刀、内侧刀、顺行刀、逆行刀、挑刀、垛刀 、切刀等。这些雕法和刀法基本是从竹雕、木刻等工艺中借鉴而来的,施刀要做到稳(心静气和)准(准确度高)轻(用力恰当)慢(行刀缓稳)巧(刀法娴熟)。只有这样才能雕出一件精美的葫芦工艺品。A
刻葫芦,顾名思义,是在葫芦上刻字雕画, 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葫芦雕是一种立体艺术,而刻葫芦则不是,全是在葫芦表面上作文章。据说刻葫芦最初在甘肃一带民间流传, 人们在葫芦上走刀划针,随意刻画出简单的花草虫鱼图案,作为观赏。后来经过艺人的不断摸索、研究, 使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专门刻葫
芦艺术。刻葫芦原一只有针法, 现在又创造出刀刻法,出现了各种镂空葫芦。有的还创作出仿水墨、 写意的名家山水画作品,并摹仿吴昌硕、任伯年、 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韵,创造出风采独具的彩画葫芦。二三十年代, 兰州有一位叫李文斋的民间艺人,能书善画,懂诗文, 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刻葫芦维持生计, 对刻葫芦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贡献。由于他的努力, 刻葫芦艺术声誉日隆,被人誉为“妙艺”,驰名京津, 远销海外。自此之后,刻葫芦竟成成达官贵人的宠物,古董商人猎取的对象。E 3、 火绘葫芦J
火绘俗称”烫花”或“烙花”是一种有很长历史的工艺,最初是在本质器物上烫出种种花纹图案,后来被治匏艺人移植到葫芦上,出现了火绘葫芦。一具品质优良的葫芦器,再配以意趣高雅的火绘作品,无疑是锦上添花,会大大提高葫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层次。火绘所用的工具甚简单,只火针和香二种。将香点燃后,着火的一端会变得比较柔软,这时将火针插进香内,只露出尖头,作为“笔尖”。火针被香火灸热,产生很高的温度,即可在葫芦上绘出各种图案。为了适应多种笔法的需要,火针的端部除锥形一种外,尚有刀形和铲形两种。刀形火针主要用来绘直线,铲形针前端是个平面,作润笔用,容易画出国画中的皴染效果。5
上述乃传统之法。现代火绘者多已抛弃此法,改用电烙铁作画,更为简便,也免去烟熏火燎之苦。电烙铁的瓦数不同,烫出的花纹有浓淡之别。葫芦火绘工艺并不难掌握,只要不断练习,就会有所长进;难
的是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的培养。火绘与绘画艺术除了使用的工具不同外,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就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没有深厚艺术修养,是根本不可能创造出艺术精品来的。- 4、 砑花葫芦3
砑花技术原理与阳雕相似,即剔除花纹周围的部分,以使花纹凸现出来。不同的是,雕刻需要挖下去的部分,砑花是用硬物压得凹陷下去,以免破坏葫芦表面的一些硬皮。砑花所用的工具,据前人的说法是“玛瑙厚刀”。以玛瑙作刀,是取其坚固而光洁,不易损伤葫芦的表皮。先在葫芦上画出所需花纹图案,以刀刃之一尖靠近花纹的外侧,沿边缘持刀横行,边用力按压,力量主要用在靠花纹的一侧,另一侧则基本上不需用力,刀过后即出现一条呈斜面的凹沟,靠花纹的一侧较深。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在视觉上有较强的立体艺术感。砑花的原理虽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非易事,尤其是比较复杂精细的花纹图案,需要十分耐心和细致。同样砑花技术也要求作者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还有在葫芦的表面直接作画的。我们姑且称之为彩绘。这种工艺与普通的作画,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是作画的对象改变了,由平面变为立体的表面。难度在于画面的布局分配要比平面作画时更加紧凑合理。(2
这些制做手法在内容上非常丰富,人物,动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等都跃然其上,而且画面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在艺术领域开辟出又一条暂新
的是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的培养。火绘与绘画艺术除了使用的工具不同外,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就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没有深厚艺术修养,是根本不可能创造出艺术精品来的。- 4、 砑花葫芦3
砑花技术原理与阳雕相似,即剔除花纹周围的部分,以使花纹凸现出来。不同的是,雕刻需要挖下去的部分,砑花是用硬物压得凹陷下去,以免破坏葫芦表面的一些硬皮。砑花所用的工具,据前人的说法是“玛瑙厚刀”。以玛瑙作刀,是取其坚固而光洁,不易损伤葫芦的表皮。先在葫芦上画出所需花纹图案,以刀刃之一尖靠近花纹的外侧,沿边缘持刀横行,边用力按压,力量主要用在靠花纹的一侧,另一侧则基本上不需用力,刀过后即出现一条呈斜面的凹沟,靠花纹的一侧较深。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在视觉上有较强的立体艺术感。砑花的原理虽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非易事,尤其是比较复杂精细的花纹图案,需要十分耐心和细致。同样砑花技术也要求作者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还有在葫芦的表面直接作画的。我们姑且称之为彩绘。这种工艺与普通的作画,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是作画的对象改变了,由平面变为立体的表面。难度在于画面的布局分配要比平面作画时更加紧凑合理。(2
这些制做手法在内容上非常丰富,人物,动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等都跃然其上,而且画面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在艺术领域开辟出又一条暂新
正在阅读:
中国葫芦文化的历史11-05
北京四中2017届高三地理复习指导09-27
2011《社会保险法解读》08-19
办公用品大全(清单及价格)07-20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四单元学案03-18
第3课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教案03-20
挖土方案03-14
12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Microsoft Word 文档03-30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报告标准答案)12-29
大寒节气温馨祝福短信02-2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中国
- 葫芦
- 文化
- 历史
- 初中语文中考经典记述文阅读30篇及答案
-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精品
-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1 - 图文
- 农药基础知识
- ansys—solid45单元 - 图文
- 关于MPAcc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规定
- 10kv变电所及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 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突变检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 翻译作业
- XXXX农贸市场实施方案
- 财务管理总复习(计算题)
- 高压线安全防护施工方案
- C++ 2014-2015-2模拟卷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
- 中科院-中科大2004试题及答案
- 晶体光学习题
-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常见问题及故障说明
- 工程质量竞赛实施方案二稿
-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一章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