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更新时间:2024-02-02 12: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诗经》两首导学案
编制人:贾祥
学习目的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 2、把握全文的情节和主题。 3、掌握比兴对比的手法。 学习时数:两课时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2、关于《诗经》六义 “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3、关于诵读节奏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 ) 匪我愆期( ) ...将子无怒( ) 乘彼垝垣( ) ..尔卜尔筮( ) 自我徂尔( ) ..渐车帷裳( ) 靡室靡家( ) ..
四牡骙骙( ) 玁狁之故( ) ..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匪来贸丝 _________通__________ (2)于嗟女兮 _________通__________ (3)犹可说也 _________通__________ (4)隰则有泮 _________通__________ (5)岁亦莫止 _________通__________ (6)彼尔维何 _________通__________ 6、识记成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 信誓旦旦:形容誓言极其诚挚可信。
探究训练案
(一)方法导引
1、反复诵读吟咏,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研究章法、句式特征,把握古代诗歌的语言样式。 (二)重点指津: 1、《氓》具体情节结构如何:
2、为什么作者能把女子的怨恨之情写得如此深刻,当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女子)婚前:
婚后:
(氓) 婚前:
婚后:
3、.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采薇》
4、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手法
(1)这首诗共六章,分哪几个层次?
(2) 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3) 第4-5章形象感画面感很强,充分运用你的想象,谈谈你的理解。
(三)难点解读 1、《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2、最后一节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十分出色的诗句,几千年来激荡着读者的心。清代王夫之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你同意吗?
(四)训练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古剑 清·高鹗
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 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1、咏古剑,但诗中却并未出现“剑”字,试问作者是怎样咏出古剑的意象的?(4分)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五)拓展延伸: 1、重章叠唱的章法
重章叠唱,又叫重章叠句、复叠、复沓,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各章的词句基本相同,中间只要换几个字,反复吟唱。这本是民歌在集体劳动中彼此唱和,便于记忆和传习而自然形成的。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如《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全诗三章,除每章第一句和第三句的第三个字外,余皆复叠。从采摘之物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中,表达出思念之情越来越强烈。通过反复叠唱,诗歌内容得到加深和扩展,“一日不见”从“如三月”到“如三秋”“如三岁”,时间越长,感情越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绵绵无尽的情思。
《采葛》用的是复叠的基本形式,还有只在部分章节换字更叠的,也有纯乎叠句而不换字的,其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
2、“杨柳”意象 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
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周邦彦《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
《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3、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
305篇。《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课前预习] 理解诗句
1、注音并解释:
氓( ) 淇水( ) 愆期( ) 将子无怒( ) 乘彼垝垣( )( ) 载笑载言( ) 体无咎言( ) 尔卜尔筮( )( ) 于嗟鸠兮( )( ) 其黄而陨( )
无食桑葚( ) 自我徂尔( ) 淇水汤汤( ) 来即我谋 言既遂矣( ) 无与士耽( ) 以我贿迁( ) 女也不爽( ) 渐车帷裳( )( ) 士也罔极( ) 夙兴夜寐( ) 靡有朝矣( )( ) 抱布贸丝 咥其笑矣( ) 及尔偕老( ) 隰则有泮( ) 言笑晏晏( ) 亦已焉哉( ) 躬自悼矣( ) 2、通假字:
例句 假借字 本字 意义 氓之蚩蚩 将子无怒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 不可说也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今义: )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 。今义: )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 。今义: )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 。今义: )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 。今义: )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 。今义: )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 。今义: ) (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 。今义: ) (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 。今义: )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 。今义: ) 4、词类活用:
(1)三岁食贫( )(2)士贰其行( ) (3)二三其德( )(4)夙兴夜寐( ) 有感情朗读
古典诗歌的鉴赏首要的是学会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点;还要读出诗歌情感,读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
(1)读出节奏。古典诗歌节奏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式样。四言语句多为“二二”节拍,而“五言诗”节拍则多变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
(2)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时只要加以体会就要感觉到。重音、轻音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重读。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系,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出几分哀婉。
(3)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扬。通过诵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 一、整体感知课文:
1、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氓》的内容 ,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
二、理解全诗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8.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9.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 10.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11.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
1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4、将这两首诗用自己的话变成一个故事复述出来。 三、人物形象及诗歌主旨分析 1.《氓》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一般的观点有以下四种。①“士”之变心说:情节 “不见复关”的暗示性(根据蚩蚩、旦旦、贸、车、不见等词进行推断);“士贰其行”“土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这一切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关键原因。②社会道德说:“秋以为期”“以望复关”可见他们是自由恋爱的,为当时的社会道德所不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即:社会舆论)③社会制度说:情节为“抱布贸丝”至“以我贿迁”,“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士”骗取了钱财,生活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女子没有独立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只能依附男人)④年老色衰说:情节为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三岁为妇”,年老色衰,引起“士”变心。你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以上原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味地指责“氓”的不道德。你认为能一味地指责“氓”的不道德吗?请你联系文章的内容,结合你的认识、感受以及我们今天的时代,谈谈你的看法。 答:
2、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写给氓或女子)
3、如何看待课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诗经 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学习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诗经》有关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二、学习《采薇》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5.《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6.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三、布置作业: 背诵最后一段。 四.教后感
《诗经两首》答案 答案(一)
一.M?ng chī fěi qiān qiōng yuán shì Zài jìu xù tuō shāng
Jiān cháng wǎng mí xì xī pàn 二.恋爱 结婚 婚变 有变化 三.1.见面 送别 约婚
2.男子忠心 女子热心 期待恋人出现 3.比兴 暗示女子婚姻的不幸。 4.伤心 男子变心
5.比喻 不满,果断,清醒 答案(二)
一.mí pìn yǔn gǚ jìu Lì kuí f?i ǐr jǐ 二.
1.没有家室,外敌入侵的缘故 2.忧心如焚,感到饥渴 3.内心痛苦,我不回家
4.怎敢定居?一月中多次打胜仗 5.我悲伤,无人知道我的悲哀 三.1.有 时间流逝 2.打胜仗 不矛盾 3.积极的
4.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既寓于形象,又含而不露。
《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知识(地位、内容、手法、节奏)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欣赏我国古代诗歌的能力
2、学习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生动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第一课时 目标:
1、了解诗经相关知识2、熟读全诗,疏通文意 【知识链接】
《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教学过程】
一、完成《步步高练习 第一课时》 二、疏通文意
1、学生对照课文注解默读,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示范翻译第一、二自然段。 翻译时注意灵活使用两种方法:直译—求逐字逐句求准确;意译—力求理清段意求流畅。
3、学生分组讨论,分段试译。 4、归纳诗文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诗歌赋比兴及对比的表现手法,了解它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阅读法 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阅读一、二节,找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句子,加以体会概括。指出本部分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二、阅读婚变、决绝部分,找出表现男女主人公行为的句子,概括其性格和情感。指出这部分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如何理解第三、四章的比兴手法?
四、提问:第三章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五、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文中有多处,请同学们找一找,试举几例。
六、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作业:
1、背诵全诗
2、概括出诗中成语,理解其含义
《采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诗歌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作用●感受诗中所蕴含的家园之思 ●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能力目标:●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疏通文意
二、整体感知、归纳
1、诗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3、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情感的诗句。加以体会。 三、赏析探讨
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四、作业
1、结合我们所学的《诗经》两首,归纳诗经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将两首诗熟读成诵,用赋、比、兴的手法尝试作一首诗来表达你的某种情感。
苏尼特右旗综合高级中学导学案(必修2第二单元)
《氓》导学案
备课组:高一语文备课组 执笔教师:刘 波 学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及其运用的表现手法。 2、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把握诗中人物性格与领会抒情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4、把握比兴的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意,探究复杂的感情。 2、品味诗歌特色,掌握比兴的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2)诗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3)了解文中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三)课型:朗读 多媒体 (四)课时: 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语: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国风”,民间歌谣。“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朗读、背诵
⑴听录音。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愆( )期 将( )子无怒 徂( )尔 淇水汤( )汤 .... ⑵自由朗读。 ⑶齐读。 ⑷背诵。 3、重点字词:
⑴将子无怒 将 ⑵泣涕涟涟 涕 ⑶于嗟鸠兮 于 ⑷犹可说也 说 ⑸女也不爽 爽 ⑹言既遂矣 言 ⑺隰则有泮 泮 ⑻总角之宴 总角 4、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⑵概括主要内容。
⑶从诗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 2、分析诗中女主人公形象
⑴诗中女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
⑵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你认为女主人公被弃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3、对比手法
问:这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4、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问:诗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5、小结
这首诗以“恋爱 ——婚变 ——决绝”为线索进行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温柔、勤劳、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6、作业 背诵全诗,默写全诗。
同步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chī) 匪我愆期(qiān) 将子无怒(qiānɡ) ....B.乘彼垝垣(wēi)(huán) 靡室劳矣(mí) 载笑载言(zǎi) ....C.渐车帷裳(jiàn)(shānɡ) 隰则有泮(xí)(pàn) 与子偕行(xié) .....D.无食桑葚(shan) 咥其笑矣(xì) 无食我黍(shǔ) ...2.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A.贰,不专一,有二心;行,读hánɡ。 B.爽,爽快;行,行为。
C.也,现代汉语“也是”的意思。 D.也,语气助词;爽,差错。 3.对《氓》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第一、二章写结婚经过,第三章追悔自陷情网,第四、五章写男方负情背德,第六章表示对男方的怨恨。
B.女子受夫权的压迫,被任意遗弃,这在几千年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本诗表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
C.这是一首弃妇诗,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痛苦,不仅是对那薄情男子而且是对男权社会的强烈的控诉。 D.本诗将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4.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所谓“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骚”就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就是指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用“风骚”泛指文学。
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5.对《氓》中语句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蚩蚩”二字,表现那个年轻人忠厚的神态;从他“抱布贸丝”的举动,则透射出小伙子忠厚中还带有狡黠的性格特征。
B.“送子涉淇”“将子无怒”,表现出“氓”所追求的女性是位关心人、体谅人、有情意的姑娘。 C.“乘彼垝垣??载笑载言。”通过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姑娘的纯情、热情、痴情。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你用车来接我,我就带上财物嫁给你。两句诗刻画出一个鲜活的形象:好一个泼辣的女孩、爽快的姑娘。(除了态度描写,还有神态表情描写。)
6.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 的诗歌,共 首,分为 、 、 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 、 、 。《诗经》是我国 诗歌创作的源头。
7. , 。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8.《氓》中女主人公,焦急地等到氓后的无比喜悦的诗句是: , 。
《氓》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一、基础梳理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名校联盟》“新课导学”部分。 2、检查订正。
二、积累整合
1、制作知识卡片:(结合《名校联盟》“文学常识”部分完成) ⑴ 卡片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 305 首,所以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才更名为“诗经”。( “五经”与“六经” 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⑵ 卡片二:《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 卡片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
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三、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二)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互释疑问。 (三)全诗理解 1、完成本文结构图:
情 节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表现手法 (赋) (赋) 恋爱 事件 2、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
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3.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蚩蚩”,忠厚老实
4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5.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 传统 、 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7.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8.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女主人公:痴情
9.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 比兴 10.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 无与士耽
11.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2.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 咥其笑矣
13.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 暴躁 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 任劳任怨 专情柔弱 14.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决绝分离的态度; 比兴,
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 男:易变 女:决绝,刚强 15、本诗三个部分情感基调各是什么?
第一部分:热情幸福 第二部分:沉痛怨恨 第三部分:清醒刚强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四、技巧鉴赏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①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②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二三其德”,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对比鲜明。
2、赋、比、兴手法: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三章,诗人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同时也是兴。诗人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起兴,从而引出“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感受。
第四章,诗人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年长色衰的情景。
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有‘比中兼兴’的手法更富有艺术魅力。
总之,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即能激发读者联想,增强语言的意蕴;又能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五、思考·领悟
教师引言:
穿越千年的时空,打开经典的《诗经》,书中的芬芳把我们带到了千年前的卫国,在这里,我们依稀看到桑树下那个痴情、勤劳、智慧、坚强的女子。她的勤劳令人赞美,她的痴情令人迷醉,她的智慧让人折服,她的坚强让人敬佩。同学们,你能从我们的女主人公的这些典型性格中领悟点儿什么或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吗?
痴情──“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中女主人公在“氓”离开后总是牵挂着他,多情的她独自登上破旧的城垣眺望复关寻找氓的身影。当她看见了心上人时就会欣喜若狂,若她看不见心上人则会伤心流泪。痴心的她总是因为“氓”的出现高兴,而又会因为“氓”的离去而伤心。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痴情的女子,却遭到了负心汉的遗弃。
结论:痴情的人容易爱令智昏。
启发:面对漫漫人生路,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勤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主人公自从嫁到“氓”家,多年来一直是披星戴月、宵衣旰食,家里地里一人干,里里外外一把手。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的那段日子里,她仍然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尽管丈夫移情别恋,但她从未想过要离开他,因为她心存幻想,希望有一天他能回心转意。
结论:勤劳的人是无暇移情别恋的。
启发:勤能排除私心杂念,勤是会得到回报的──天道酬勤。
智慧──“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主人公在被人遗弃时并没有呼天抢地,寻死上吊,而是对婚姻爱情作了认真地反思,她清楚地看到作为女子绝对不能够沉溺于爱情,否则就陷入泥潭、很难自拔。要知道这
种道理有的人一生中都不可能领悟得到。另外,在她与氓婚变后,并没有乱了方寸,而是“静言思之”,思考现在自己的处境并及时做出决定。因此,我们不能不说她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女子。
结论:智慧的人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 启发:在学习中不能重犯过去的错误。
坚强──面对突如其来的婚变,咱们的女主人公并没有以泪洗面,而是“静言思之”,看清了“反是不思”的丈夫的真面目。她明白貌合神离的婚姻是没有幸福可言的,于是她坚强地面对自己的处境,果断地做出分手的决定。她不甘心受命运的摆布,她要寻求自主的婚姻,寻求自己的幸福。
结论:坚强的人是不会受命运的摆布的。 启发:要做生活的强者。
六、探究·发现
1、讨论题: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社会背景探究诗中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原因?被弃原因:
⑴ 男子负心说。 ⑵ 年老色衰说。 ⑶ 男权主义说。 ⑷ 情感透支说。
2、讨论题:透过《氓》中的爱情悲剧,你能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或神话传说中的爱情故事里发现点儿什么吗?
⑴ 爱是一见钟情。──七仙女与董永
⑵ 爱他,就要协助他完成自己的事业。──马克思与燕妮 ⑶ 爱,是一场永远不愿醒来的梦!──孟姜女与万喜良 ⑷ 爱是举案齐眉。──汉代的梁鸿与孟光 ⑸ 爱是相敬如宾。──汉代的庞公与其妻 ⑹ 爱是志同道合。──汉代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⑺ 爱是对她的忠贞不渝。──唐代的元镇与韦惠丛
⑻ 爱,是想着为他做任何事;是想着她为你做过的任何事。──罗密欧
与朱丽叶
⑼ 爱,是为之殉情、比翼双飞。──梁山伯与祝英台 ⑽ 爱,是千年等一回,缘分天注定。──许仙与白素贞 ⑾ 爱,是我心化为连理枝。──焦仲卿与刘兰芝
⑿ 爱,是虔诚的守望。──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与“望夫石的传说” ⒀ 爱,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七、应用·拓展
教师引言:
同学们,鲁迅先生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作品的鉴赏,靠的就是读者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联想。你可以根据作品中的叙述进行鉴赏,也可以超越作者的思维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同学们,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给本文的主人公写一篇鉴赏短评!
例文:
走出婚姻的枷锁
──兼评《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据说,一个人朝另一个人由衷地微笑,需要调动30几块面部肌肉;一个人鼓足勇气对另一个人说声“我爱你”,至少要消耗3只苹果所能提供的热量;而当一个人决意遇见另一个人并与之白头偕老,则需要花费20年左右的时间来等待,还得用掉六七十年的岁月才会最后完成。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大约是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大约是两亿分之一,而成为终身伴侣的可能性只有50亿分之一……
氓和女主人公战胜了相遇的第一个难关,但又因为喜新厌旧的氓不懂得珍惜坚贞勤劳的妻子,而把这段姻缘给毁了。
如果我们把很多看似平凡的事物都看成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便会加倍珍惜。 女主人公被抛弃后,她的内心一定是愤恨和懊悔的,但再悔恨也无补于事。因为从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她意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她又从痛苦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因此,刚烈的她绝不留恋这破裂的婚姻,“强扭的瓜不甜”,而是理清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的真正需要,清醒地走出烦恼的
误区。
狡黠、轻浮的氓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妻子,女主人并不指望有个飞黄腾达的丈夫,或是万贯的家产,只希望有一个温柔体贴的丈夫,能对自己多一点点理解和爱。能体谅自己“三岁为妇,靡室老矣。凤兴夜寐,靡有朝矣”,在疲倦时帮一把,而不是指责她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够;生病时能在身边呵护备至,而不是只在病入膏肓后才痛哭流涕。
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作者在一家超市排队时,看到一对老年夫妇,男的在后面,轻轻地吻了一下女人的头发,女人回眸一笑,拿过男人的手在唇上点了一下。此刻真是很感动,爱情原来可以简单到一个商场了不经意的吻,简单到黄昏里自然地携手,简单到回家时的一个拥抱,简单到陌生人海中远远投来的会心一笑。白头偕老自然是女主人公所憧憬的,但事与愿违,她也只能坦然面对。
女主人公“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自己先前的花容月貌在岁月、贫苦之风的吹袭下,干枯了,老化了,没有人再欣赏了。真的,没有什么比爱情和容颜的失去更能打击一个女人的心了。被丈夫抛弃,是最让女主人公痛心的了,她也许想不通,毕竟她是因为生活才变得憔悴?
很想对她说:“勇敢追求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才不会患得患失,才会豁达快乐!
《氓》 练习案
一、积累运用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 静女其姝(shū) 修我矛戟(qǐ) b.静女其娈(luán) 乘彼垝垣(ɡuǐ) 与子同泽(zé) c.夙兴夜寐(sù) 隰则有泮(pàn) 贻我彤管(yí) d.洵美且异(xún) 无与士耽(dān) 渐车帏裳(chánɡ)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体无咎言 夙兴夜寐 嗜草 乘彼垝垣 b.糜室劳矣 矛戟 彤管 踟蹰 c.自我徂尔 有炜 洵美 于嗟鸠兮
d.泣涕涟涟 送子 涉骐 晏晏帏裳
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4.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5.《诗经》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_______首。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流露出来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
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0、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11、诗歌第一句写秋风这一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12、简要分析本诗中的人物形象。
1.答案:a(“氓”应读“ménɡ”,“戟”应读“jǐ”。)
2.答案:c(a.“嗜”应为“蓍”;b.“糜”应为“靡”;d.“骐”应为“淇”。) 3.答案: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4.答案:c(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双关的手法。) 5.答案:诗 诗三百 305 诗歌总集 风、雅、颂 赋、比、兴 二、阅读理解
6.答案:(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
7.答案:纯真热情
8.答案:男女是不平等的 悔恨多于哀伤 9.答案:清醒、刚烈
10、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于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11、以秋风“起兴”写羁愁乡思。使读者联想出一幅“秋风凄紧,北雁南飞,落木纷纷,花草凋零,万象肃杀”的萧瑟秋景图,有力地烘托出了异乡游子孤独凄恻的情怀。
12、漂泊异乡对家人无限思念的游子形象。“洛阳城里”“秋风“起,烘托思念;作“意万重”的“家书”表达思念;“临发又开封”的细节强化思念。
《诗经》二首导学案
《氓》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一、预习
1、字词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2、通假字
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⑵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感叹词。 ⑶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 305 首,所以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才更名为“诗经”。 ②《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③《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4、阅读课文,完成本文结构图: 情 节 表现手法 事件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 恋爱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赋 第三章:女子自己自己婚姻教训 比兴 婚变 第四章:女子概说婚姻失败的原因 第五章:女子细说不幸遭遇 第六章:女子决心分手 比兴 赋 赋、比 决绝 二、课堂研究 1、品味“约期相别”这一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想像两人的婚姻生活。
氓:急躁、任性
姑娘:温柔、体贴、痴情、迁就男子
“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婚姻生活。
2、三、四两节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有何作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几句运用了比兴。
桑未落,新鲜润泽,既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又比喻恋爱的甜美。 桑之落,枯黄脱落,既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又比喻爱情的失败。 在说不幸身世之前,先说其它的事物,但所说的事物与后面要表达的意思又具有相似性,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如桑叶落和女主人公的色衰年老具有相似性;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此引起所说内容。
3、 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4、设想她回家之后的命运如何?
三、延伸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0、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于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11、诗歌第一句写秋风这一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以秋风“起兴”写羁愁乡思。使读者联想出一幅“秋风凄紧,北雁南飞,落木纷纷,花草凋零,万象肃杀”的萧瑟秋景图,有力地烘托出了异乡游子孤独凄恻的情怀。
12、简要分析本诗中的人物形象。
漂泊异乡对家人无限思念的游子形象。“洛阳城里”“秋风“起,烘托思念;作“意万重”的“家书”表达思念;“临发又开封”的细节强化思念。
《采薇》导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
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 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② 翻译③ 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 当堂成诵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 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
《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② 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③乡思情结的内涵:
(师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五)鉴赏
1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①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六)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3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氓》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一、基础梳理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名校联盟》“新课导学”部分。 2、检查订正。
二、积累整合
1、制作知识卡片:(结合《名校联盟》“文学常识”部分完成) ⑴ 卡片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 305 首,所以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才更名为“诗经”。( “五经”与“六经” 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⑵ 卡片二:《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 卡片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三、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二)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互释疑问。 (三)全诗理解 1、完成本文结构图:
情 节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表现手法 (赋) (赋) 事件 恋爱 2、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3.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蚩蚩”,忠厚老实
4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5.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 传统 、 善
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7.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8.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女主人公:痴情
9.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 比兴 10.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 无与士耽
11.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2.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 咥其笑矣
13.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 暴躁 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 任劳任怨 专情柔弱 14.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决绝分离的态度; 比兴,
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 男:易变 女:决绝,刚强 15、本诗三个部分情感基调各是什么?
第一部分:热情幸福 第二部分:沉痛怨恨 第三部分:清醒刚强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四、技巧鉴赏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①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②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二三其德”,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对比鲜明。
2、赋、比、兴手法: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三章,诗人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同时也是兴。诗人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起兴,从而引出“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感受。
第四章,诗人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年长色衰的情景。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有‘比中兼兴’的手法更富有艺术魅力。
总之,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即能激发读者联想,增强语言的意蕴;又能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五、思考·领悟
教师引言:
穿越千年的时空,打开经典的《诗经》,书中的芬芳把我们带到了千年前的卫国,在这里,我们依稀看到桑树下那个痴情、勤劳、智慧、坚强的女子。她的勤劳令人赞美,她的痴情令人迷醉,她的智慧让人折服,她的坚强让人敬佩。同学们,你能从我们的女主人公的这些典型性格中领悟点儿什么或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吗?
痴情──“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中女主人公在“氓”离开后总是牵挂着他,多情的她独自登上破旧的城垣眺望复关寻找氓的身影。当她看见了心上人时就会欣喜若狂,若她看不见心上人则会伤心流泪。痴心的她总是因为“氓”的出现高兴,而又会因为“氓”的离去而伤心。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痴情的女子,却遭到了负心汉的遗弃。
结论:痴情的人容易爱令智昏。
启发:面对漫漫人生路,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勤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主人公自从嫁到“氓”家,多年来一直是披星戴月、宵衣旰食,家里地里一人干,里里外外一把手。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的那段日子里,她仍然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尽管丈夫移情别恋,但她从未想过要离开他,因为她心存幻想,希望有一天他能回心转意。
结论:勤劳的人是无暇移情别恋的。
启发:勤能排除私心杂念,勤是会得到回报的──天道酬勤。
智慧──“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主人公在被人遗弃时并没有呼天抢地,寻死上吊,而是对婚姻爱情作了认真地反思,她清楚地看到作为女子绝对不能够沉溺于爱情,否则就陷入泥潭、很难自拔。要知道这种道理有的人一生中都不可能领悟得到。另外,在她与氓婚变后,并没有乱了方寸,而是“静言思之”,思考现在自己的处境并及时做出决定。因此,我们不能不说她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女子。
结论:智慧的人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 启发:在学习中不能重犯过去的错误。
坚强──面对突如其来的婚变,咱们的女主人公并没有以泪洗面,而是“静言思之”,看清了“反是不思”的丈夫的真面目。她明白貌合神离的婚姻是没有幸福可言的,于是她坚强地面对自己的处境,果断地做出分手的决定。她不甘心受命运的摆布,她要寻求自主的婚姻,寻求自己的幸福。
结论:坚强的人是不会受命运的摆布的。 启发:要做生活的强者。
六、探究·发现
1、讨论题: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社会背景探究诗中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原因?被弃原因:
⑴ 男子负心说。 ⑵ 年老色衰说。 ⑶ 男权主义说。 ⑷ 情感透支说。
2、讨论题:透过《氓》中的爱情悲剧,你能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或神话传说中的爱情故事里发现点儿什么吗?
⑴ 爱是一见钟情。──七仙女与董永
⑵ 爱他,就要协助他完成自己的事业。──马克思与燕妮 ⑶ 爱,是一场永远不愿醒来的梦!──孟姜女与万喜良 ⑷ 爱是举案齐眉。──汉代的梁鸿与孟光 ⑸ 爱是相敬如宾。──汉代的庞公与其妻 ⑹ 爱是志同道合。──汉代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⑺ 爱是对她的忠贞不渝。──唐代的元镇与韦惠丛
⑻ 爱,是想着为他做任何事;是想着她为你做过的任何事。──罗密欧与朱丽叶
⑼ 爱,是为之殉情、比翼双飞。──梁山伯与祝英台 ⑽ 爱,是千年等一回,缘分天注定。──许仙与白素贞 ⑾ 爱,是我心化为连理枝。──焦仲卿与刘兰芝
⑿ 爱,是虔诚的守望。──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与“望夫石的传说” ⒀ 爱,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七、应用·拓展
教师引言:
同学们,鲁迅先生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作品的鉴赏,靠的就是读者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联想。你可以根据作品中的叙述进行鉴赏,也可以超越作者的思维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
同学们,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给本文的主人公写一篇鉴赏短评!
例文:
走出婚姻的枷锁
──兼评《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据说,一个人朝另一个人由衷地微笑,需要调动30几块面部肌肉;一个人鼓足勇气对另一个人说声“我爱你”,至少要消耗3只苹果所能提供的热量;而当一个人决意遇见另一个人并与之白头偕老,则需要花费20年左右的时间来等待,还得用掉六七十年的岁月才会最后完成。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大约是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大约是两亿分之一,而成为终身伴侣的可能性只有50亿分之一……
氓和女主人公战胜了相遇的第一个难关,但又因为喜新厌旧的氓不懂得珍惜坚贞勤劳的妻子,而把这段姻缘给毁了。
如果我们把很多看似平凡的事物都看成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便会加倍珍惜。 女主人公被抛弃后,她的内心一定是愤恨和懊悔的,但再悔恨也无补于事。因为从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她意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她又从痛苦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因此,刚烈的她绝不留恋这破裂的婚姻,“强扭的瓜不甜”,而是理清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的真正需要,清醒地走出烦恼的误区。
狡黠、轻浮的氓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妻子,女主人并不指望有个飞黄腾达的丈夫,或是万贯的家产,只希望有一个温柔体贴的丈夫,能对自己多一点点理解和爱。能体谅自己“三岁为妇,靡室老矣。凤兴夜寐,靡有朝矣”,在疲倦时帮一把,而不是指责她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够;生病时能在身边呵护备至,而不是只在病入膏肓后才痛哭流涕。
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作者在一家超市排队时,看到一对老年夫妇,男的在后面,轻轻地吻了一下女人的头发,女人回眸一笑,拿过男人的手在唇上点了一下。此刻真是很感动,爱情原来可以简单到一个商场了不经意的吻,简单到黄昏里自然地携手,简单到回家时的一个拥抱,简单到陌生人海中远远投来的会心一笑。白头偕老自然是女主人公所憧憬的,但事与愿违,她也只能坦然面对。
女主人公“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自己先前的花容
月貌在岁月、贫苦之风的吹袭下,干枯了,老化了,没有人再欣赏了。真的,没有什么比爱情和容颜的失去更能打击一个女人的心了。被丈夫抛弃,是最让女主人公痛心的了,她也许想不通,毕竟她是因为生活才变得憔悴?
很想对她说:“勇敢追求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才不会患得患失,才会豁达快乐!
《氓》 练习案
一、积累运用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 静女其姝(shū) 修我矛戟(qǐ) b.静女其娈(luán) 乘彼垝垣(ɡuǐ) 与子同泽(zé) c.夙兴夜寐(sù) 隰则有泮(pàn) 贻我彤管(yí) d.洵美且异(xún) 无与士耽(dān) 渐车帏裳(chánɡ)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体无咎言 夙兴夜寐 嗜草 乘彼垝垣 b.糜室劳矣 矛戟 彤管 踟蹰 c.自我徂尔 有炜 洵美 于嗟鸠兮 d.泣涕涟涟 送子 涉骐 晏晏帏裳
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4.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5.《诗经》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_______首。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流露出来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
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0、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11、诗歌第一句写秋风这一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12、简要分析本诗中的人物形象。
1.答案:a(“氓”应读“ménɡ”,“戟”应读“jǐ”。)
2.答案:c(a.“嗜”应为“蓍”;b.“糜”应为“靡”;d.“骐”应为“淇”。) 3.答案: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4.答案:c(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双关的手法。) 5.答案:诗 诗三百 305 诗歌总集 风、雅、颂 赋、比、兴 二、阅读理解
6.答案:(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
7.答案:纯真热情
8.答案:男女是不平等的 悔恨多于哀伤 9.答案:清醒、刚烈
10、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于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11、以秋风“起兴”写羁愁乡思。使读者联想出一幅“秋风凄紧,北雁南飞,落木纷纷,花草凋零,万象肃杀”的萧瑟秋景图,有力地烘托出了异乡游子孤独凄恻的情怀。
12、漂泊异乡对家人无限思念的游子形象。“洛阳城里”“秋风“起,烘托思念;作“意万重”的“家书”表达思念;“临发又开封”的细节强化思念。
《诗经》两首导学案
编制: 审定: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第一课时 《氓》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学习《诗经》的重章迭唱及表现手法。
3、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4、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知识梳理
1、作品简介及背景介绍。 2、《诗经》的及表现手法。
3、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匪我愆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氓之蚩蚩 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徂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子无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 ..渐车帷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淇水汤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隰则有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靡有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议
二、信息筛选
请大家概括各段的大意。
三、合作探究
1、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四、能力提升
文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1、熟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2、通过注释一,介绍诗经的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填空。
《诗经》是我国___________的诗歌总集,又称《 》和《 》,搜集了从公元前____________________世纪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世纪的诗歌,《诗经》的“六义”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本文的故事,至少写300字。
第二课时 《采薇》
教学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一、知识梳理 1、《诗经》的重章迭唱。
2、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骙 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所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 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霏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事靡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载饥载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弭鱼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i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狁.3、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议
二、信息筛选
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三、合作探究
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四、能力提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活动,个性化阅读。)
五、课堂作业
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
六、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本文的故事,至少写300字。
《采薇》导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
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 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② 翻译③ 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 当堂成诵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 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
《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② 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③乡思情结的内涵:
(师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五)鉴赏
1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①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六)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3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正在阅读:
《诗经》两首02-02
《士兵突击》观后感04-02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10-14
工程经济学习题10-27
加拿大留学6大注意事项介绍12-29
感谢敌人,感恩对手02-1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发展与协调01-19
工作幸福感言02-15
汇丰银行2015校园招聘求职大礼包04-26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3)05-1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诗经
- 生活用纸后加工机械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 - 图文
-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全文) - 作者:刘鹤
- CAD自定义线型编辑(带文本字符线、带形线的方法)
- 化验员考试试题和答案讲述
- 市场营销学各章节重点(第七章)
- 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莲师伏藏 深法宁静愤怒尊密意自解脱无染觉性直观解脱之道
- 连拱隧道中墙的选择与施工
- 镇江民俗民居暑假实习报告 - 图文
- VSC-HVDC技术简介 - 图文
-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消费心理的影响浅析
- 长沙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模板
- 2017-2018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图文
- 2018年度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信息安全试题及答案(100分满分)
- 《供电技术》(四个实验)实验指导书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 2018年整理新评审准则程序文件
- 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处理1
- 03.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新 - 图文
- 施工设计勘察资质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