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莱城区一师一优课文件

更新时间:2024-05-24 01: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莱城区教发〔2015〕 号

关于在全区组织开展2015年度“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

工业区、农高区、各镇(办事处)教育办公室,区直各普通中小学:

根据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莱芜市教育局分别印发的《关于开展2015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精神,决定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组织实施好我区2015年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标

“一师一优课”即全省中小学教师要根据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在全员远程研修、校本研修的基础上,每学年至少要上好一节研究课,并在校内进行研讨;“一

课一名师”活动,即在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研究课的基础上,通过推荐优秀教师参与校、区、市三级“晒课”和“赛课”活动,使基础教育每个学科具有典型意义的课型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讲授,形成优质课程资源,供全市中小学教师学习借鉴。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逐步形成覆盖全市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各主要课型的生成性、示范性优质课程资源。

二、活动范围

全区中小学校各年级各学科的全体任课教师。 三、活动内容

活动主要包括创建“优课”、网上“晒课”和“赛课”三个阶段。

(一)创建“优课”

各学校在完成2014年全员远程研修任务基础上,组织教师全员开展“一师一优课”创建活动,通过上课、创课、亮课、观课、评课等活动,按照“优课”内容要求、教学标准、技术标准,每人制作一节“优课”。按教师人数的30%(名额分配见附件1),在 4月15日前,推荐到区(校)进行“晒课”,并上报教师优课创建情况一览表(见附件5)。

各单位要成立“晒课”学科指导组,并做好“晒课”培训工作。学科指导组在教师“晒课”前开展线下研课活动,对每节课进行指导。教师所提交的网上“晒课”内容应包括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课堂实录(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

完整,画面清晰,可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参加各级“优课”评选者必选)、评测练习(同步测试、随堂练习)和专家点评(“晒课”不作要求,各级“优课”必选)等。内容须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提交的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一律取消参与活动资格。

(二)区级“晒课”和“赛课”

2015年4月20日前,在各单位推荐“优课”的基础上,区在莱城现代教育网平台上分学科、分学段组织网上“晒课”和“赛课”。区将推荐数量的30%全部推荐到市里评选。在市里未发优课证书的,区发优课二等奖证书。

四、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区教育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王俊相副局长担任组长,陶务贤主任、亓成贤主任担任副组长,教研室、电教馆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研室,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开展活动;各镇处教办、区直学校都要高度重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确保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落实经费。“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涉及的学校多、教师多,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各单位要落实开展活动培训、教师课堂实录、组织“优课”评比等各项经费。

3、健全制度。各单位要根据上级有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有关要求,围绕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确保“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有效实施。

4、保障技术。各镇处、各学校要确保网络设施设备按时到位,以保证优课摄录工作顺利实施。并通过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信息技术应用管理能力,建立设备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保障机制。

5、绩效保障。要把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活动情况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作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考核评价和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把获得区级及以上“优课”作为教师参评国家和省、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齐鲁名师、莱芜名师、省、市教学能手的基本条件。把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情况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评估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各镇处、各学校要结合网上“晒课”和“优课”评选,组织看课评课,开展网络教研,分享典型经验,推广优秀案例,鼓励教师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不同方法和多种模式,踊跃展示自己的优秀课堂教学,促进生成性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形成示范性资源体系, 为广大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示范和便利,推动数字教育资源

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应用,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

附件: 1.“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名额分配表

2.“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研究内容 3.“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教学标准 4.“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技术标准 5.“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师优课创建情况一览表

莱城区教育局 2015年1月822日

附件1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名额分配表

单位 凤城高中 莱芜二中 莱芜五中 实验中学 凤城初中 莱新中学 花园学校 实验小学 莱师附小 莲河学校 汶源学校 凤办 高庄 口镇 羊里 方下 牛泉 寨里 杨庄 苗山 大王庄 和庄 茶业口 合计 小 学 教师数 名额 32 88 126 66 74 54 237 219 174 154 104 176 129 110 120 104 89 147 10 26 38 20 22 16 71 66 52 46 31 53 39 33 36 31 27 44 661 初中 教师数 名额 277 83 130 39 50 15 98 29 195 59 176 53 130 39 123 37 130 39 134 40 95 29 86 26 104 31 98 29 62 19 75 23 589 高中 教师数 名额 362 109 146 44 151 45 198

附件2: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

“优课”研究内容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中的“课”,是指教学内容相对完整的课,如语文教学中的一篇课文,或数学教学中的一节。教师只是展示、交流其中的一个课时,但提供交流的研究课应包括以下内容:

1.关于课程标准的研究。教师应清晰地说明本课教材的教学在整个学科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2.关于教材内容的研究。教师要说明研究相关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不同教材版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处理,课程教材内容的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材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分为几个课时,包括哪些课型,等等。

3.关于学情的研究。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准备,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难度分析,课前或课外学习准备,等等。

4.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应包括学生课前或课外学习活动设计、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和方法设计,等等。

5.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

6.课堂实录。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自动录播教室中进行自动录播 7.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8.同行教师或专家观课、评课记录。 9.课后自我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须符合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

特点。鼓励和提倡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

课堂实录(指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提倡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

附件3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

“优课”教学标准

1.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书育人。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引领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课程内容,自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先进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

3.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科学、精准定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可观测,可评价;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新情况、新变化,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新问题。教学目标具体、可测、针对性强,达成度高。

4.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合理开发、利用学生及其周围世界的各种教育资源,教学内容的安排切实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性地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5.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策略。坚持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有明确的问题导向,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学习特点的一致性,采用灵活、多样、求实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信息技

术和数字教育资源与教学实施过程的深度融合。

6.教学效果显著。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学生思维积极活跃,有认知冲突,有精彩观念,有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等等;师生交流对话充分,教学相长,形成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反映出浓厚的课堂文化等。

7.独特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和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亮点。在教师素质与能力方面表现出特有的教学风格,形成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

附件4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

“优课”技术标准

一、作品包制作技术标准 (一)作品包定义及规范

在本活动中,教师展示、交流的基本单元为一个“作品包”。作品

包须设为一个独立文件夹,由一个课堂教学视频及相关文件组成。作品包必须包含的文件类型有10个:(1)课堂实录;(2)课件设计;(3)课标分析;(4)教材分析;(5)学情分析;(6)教学设计;(7)评测练习;(8)效果分析;(9)观评记录;(10)课后反思。对于区域没有平台条件,要求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光盘、硬盘等其他方式报送的,作品包中还应包含《2015年山东省“一师一课”活动作品登记表》(见附表1)。

作品包根据县(区)、市、省收集的具体要求,可打包成.zip文件。

(二)命名格式 1、作品包文件夹命名

“本课时名称_学科_学段_作者姓名_单位代码”。例如:“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导论_历史_初中_张明_3701010003”。其中:(1)“_”为半角下划线;(2)单位代码以《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管理系统》指定代码为准。例如: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代码为3701010003。

2、作品包子文件夹命名格式

当一个文件类型有多个文件时,可建立子文件夹。子文件夹命名格式为:【文件类型】+作品包名称。例如:【评测练习】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导论_历史_初中_张明_3701010003。”

3、作品包内文件命名格式

【文件类型】+文件名+作品包名称。例如:【评测练习】课前导“入练习_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导论_历史_初中_张明_3701010003。”

(三)课堂实录技术标准

课堂实录是指教学过程视频,展现的是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课堂实录可进行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清晰可见的教学资源呈现画面。课堂实录制作标准为:

1、前期录制要求 (1)录制时长

课堂实录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时长不应超过45分钟。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2)录制场地

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有合适的拾音设备,保证声音清晰。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2、后期制作要求 (1)片头与片尾

录制课堂实录要有片头,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学科、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

片尾包括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2)技术指标 ① 视频信号源

● 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 信噪比:图像无明显杂波。

● 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② 音频信号源

● 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 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杂音等缺陷。

● 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3)视频文件要求

课堂实录的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幅面要求达到720*576以上,码流为0.5-1Mbps;如视频内容源码流低于0.5Mbps,则码流不变,转码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帧率不低于20帧/秒,建议帧率为25帧/秒。

(三)课件设计技术标准

课件设计的文件格式可为.ppt、.swf、.exe。一个课件设计文件大小不能超过500M。

(四)其他文件类型技术标准

作品包除课堂实录、课件设计外,还应包括下述文件类型:(1)课标分析;(2)教材分析;(3)学情分析;(4)教学设计;(5)评

测练习;(6)效果分析;(7)观课记录;(8)课后反思。这8类文档均要求使用.doc文件格式制作保存。具体要求如下:

1、纸型及页边距:采用标准A4型。一般为竖向,上下边距为2.54厘米;左右边距为2.8厘米。特殊表格等须横向的页面,上下边距为2.8厘米,左右为2.54厘米。

2、字体、字号及行间距:正文建议为宋体、5号、1.5倍行间距。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二、各级活动支持平台基本信息采集要求

省、市、县(区)各级活动支持平台应按本标准要求对平台相关功能进行配置,完整、准确地采集每个作者及其作品的基本信息。各平台可根据本级、本地活动特点,酌情在本标准基础上增加信息采集要求。

(一)作者信息采集要求

项目 姓名 身份证号 学校名称 学校代码 学段 学科分类 职称 数据项名 XM SFZH XXMC XXDM RKXDM XKFL ZWJBM 与身份证一致。 按身份证填写。 学校全称和代码以《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管理系统》为准。例如: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代码为3701010003。 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其中六年级在“五四”学制区域学段选普通初中,在“六三”学制区域学段选小学。 学科全称,如:品德与社会。 以提交作品时已获最高职称证书为准。表示为中小学三级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手机为11位数字;座机为“区号+座机号码”,例如:053112345678。 填写常用电子信箱。 要求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LXDH DZXX

(二)作品包编目要求

项目 教材名称 教材版别 年级 学期 数据项名 JXMC JCBB NJ SKXQM 要求 填写纸质教材版权页标注的信息。例如:人教课标版 填写纸质教材版权页标注的信息。例如:2011 “年级”。义务教育段表示为一至九年级,高中表示为高一、高二、高三。 表示为上、下。 作品编目依据教材目录制定。命名规则如下: 1、一级编目:“数字序号+半角下划线+本级目录名称”。例如:第一章命名为“1_章名称”。 2、二级编目:“一级数字序号+“.”+二级数字序号+半角下划线+本级目录名称”。例如:第一章第二节命名为“1.2_节名称”。 3、三级编目:“一级数字序号+“.”+二级数字序号+“.”+三级数字序号+半角下划线+本级目录名称”。例如:第一章第二节第三模块命名为“1.2.3_模块名称”。 4、无某级编目的,内容为空。 作品编目 ZYBM

附件5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师优课创建情况一览表

序学工作年最高学段 姓名 性别 职称 号 科 单位 龄 获奖 优课题目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师优课创建情况一览表

序学工作年最高学段 姓名 性别 职称 号 科 单位 龄 获奖 优课题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9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