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03 04: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邓稼先》同步测试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铤.而走险()风悲日曛.()燕然勒.功()马革裹.尸()

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鞠躬爆炸宰割苦闷

B.崇高坦诚仰慕残案

C.大厦蓬草萦绕长亭

D.颤抖焦虑筹划彷徨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流泪鲜.为人知:少

B.当之无愧.:愧色锋芒毕.露:全、都

C.妇孺.皆知:小孩子死而后已.:罢了

D.家喻.户晓:明白马革.裹尸:皮

4.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5.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6.作者在第4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

7.“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___________的思想品质。

8.全文6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9.试从课文中找出具体材料说明:本文作者具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

10.试举例说明对比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及作用。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5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9n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