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05-21 12: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指导》导学案

【聚焦课标】

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应学会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学习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 通过练习和归纳,让学生较熟练地掌握阅读这类文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练习和归纳,让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文本类、图表类、图文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习难点】

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归纳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弄清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三、结合题型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文本类

例1.(2014泰州中考)

围绕“我们爱语文”这个主题,学校开展了“读写与交流”系列活动。 【消息撰写】你校晓华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在本市举办的一次语文盛会,并撰写了一则消息。

11月13日 上午,洪氏教材30年暨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泰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专家和六百多位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研究洪氏教材和洪宗礼教育思想,交流母语教育改革心得。会议历时三天,先后开展了“洪宗礼教育思想研讨”“参观语文教材改革成果陈列室”“师生教材使用心得交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参会师生纷纷表示,要向洪先生学习,以满腔的热情把语文学习与教学推向深入。

请你帮晓华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2014镇江中考)

两年前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今年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与观众见面。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在摄制前提出了54条要求与建议,如“美食不是目的地,是出发点”。因此,《舌尖2》收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养蜂夫妇一年中300天带着帐

篷奔走在路上赶花酿蜜,他们做着最甜也最苦的澄汁。摄制组跟拍了这对夫妇40天的旅途,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落脚甘肃。 (《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4月18日) 【材料二】《舌尖2》这部最初曾建议围绕“八大菜系”来做的纪录片,最终选择了以美食为由头评选故事的路径,以美食见人生,将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当中,加上原本就有的精妙的配乐、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因此《舌尖2》一搬上电视荧屏的餐桌就此起轰动。 (《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4月21日)【材料三】网民“@黛焉”:大概《舌尖1》的火热让制作团队压力太大,导致《舌尖2》过分追求所谓“背后的东西”,讲故事占据了80%,美食倒成了一闪而过的东西了!觉得“舌尖”还是带给“吃货”简单的满足和幸福更好 (《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4月22日) (1)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火热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和《舌尖2》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网友评论《舌尖2》:“少了口水,没控制住泪水。”请依据材料,说说网友这样评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图表类

例3. (2012四川省南充中考)读图表答题

右图是某大学生对不同学历段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人数比例统计,请认真读图,然后写出你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 (2014浙江杭州中考)

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类

例5.(2014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2)右边是此次大赛的宣传画,请说明该画面的内容。

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 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养老”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下面这幅“聊天”漫画图是“社区养老”宣传栏上的一幅警示图,请你结合画面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下面这幅画反映了老人的哪些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漫画的讽刺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检测

1. 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苏州概况(不超过30字)。

材料一: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25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

材料二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经过全境。

材料三:苏州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其经济总量江苏省内最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城市前列。下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和太仓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五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伴我行”活动,需要你参与解决问题。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下边这幅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9m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