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3-03-20 07: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业信息化

分类目甲位代码10364

密缴学号S03120301014

名微雇业大学

学位论文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StudyonPresentSitu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of

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inChina

研究生:萤嬗嬗

指导教师:鱼B篚簦副教援

合作指导教师:

申请学位门类级别:篮理堂塑±

专业名称:壅业经溘篮理

研究方向:壅些信息篮理

所在学院:筐理科堂堂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鎏量丕二零零七年六月

农业信息化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农业的地位尤为重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2l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五条第十四款中首次明确强调要求“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四条第十六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再次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三条中用一整款对农业信息化进行了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而通过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无疑已成为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本文首先从农业信息化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述了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以及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其次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从定量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在对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利用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来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主要套用波拉特法确定了农业第一信息部门和农业第二信息部门以及计算两个信息部门的产值,并得出了我国2000年~2004年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初步数据。另外,还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选取的四种信息因素与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农林牧渔服务业(技术推广)影响最大,当然科技、教育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水平低、农业信息化人才匮乏、农业信息化服务对象素质较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信息资源的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加速科技、教育和推广的结合等。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水平,波拉特法,测度,对策

农业信息化

Abstract

Agricultureisthefoundationofthenationaleconomy.InOurcountry,thepositionofagrcultureisparticularlyimportant.Itisagreattaskofthecomprehensivewell-offsocietyconstrucfiontoplanasawholeabouttheeconomicdevelopmentoftheurbanandruralareas,tobuildmodemagriculture,todevelopruraleconomyandtoincreasepeasant'sincome.The16thNationalCongressofCommunistPartyofChinapointsoutthattheinformationizationistheinevitablechoiceofourcountrytoacceleraterealizingindustrializationandmodernization.Andsees“advancingtheinformationizationinamoreCOst.e圩ectivemanner,’asthemaintaskofeconomicconstructionandrefoITninthefirst20yearsof21stcentln了,proposestakingthenewindustrializedroadof‘‘usingtheinformationizationtodrivetheindustrialization”.TheNo.1fileofthecentralgovernmentin2005putsemphasisonrequiring“strengthenagriculturalinformationconstruction'’clearlyforthefirsttimeinthe14thsectionthe5thitem.TheNo.1fileofthecentralgovernmentin2006pointsout“advance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constructionactively,fullyutilizeandcombine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resourcesinvolves,strengtheninformationservicesuchasthebroadcastandtelevisiontelecommunicationsfacingcountryside,doagoodjobof“goldagriculture”projectandtheagriculturalintegratedinformationserviceplatformconstructionprojectin“acceleratingtheconstructionofruralinfrastructure”againinthe16thsectionthe4thitem.AnditusesthewholethirditemoftheNo.1fileofthecentralgovemmenttoemphasizetheagricultureinformationization.Undersuchabackground,howtoacceleratetheconstructionoftheagn’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andthendriveagriculturalmodemizationthrough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haveundoubtedlyalreadybecomeastrategicproblemintheeconomicconstructionandsocialdevelopmentatpresent.

Thisarticlefirstlyproceedswithbasicconceptionthat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involves,hasdescribedtheconnotationandthesignificanceoftheagriculturaldevelopmentandmodernizationof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Secondlyitmeasurestheleveloftheagricultureinformationization,anditanalysespresentsituationof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inChinawithEconometricsmethod.Basedoncomparisonofdomesticandintemationalmethodofmeasuringtheinformationizationlevel,finallytheauthorconfirmstousePorat’SinformationeconomymeasuringmethodtomeasurethelevelofOUrcountry’S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Ithasmainlyused

农业信息化

Porat’Smethodtoconfirmthefirstinformationdepartmentandthesecondinformationdepartmentofagricultureandtheoutputvaluecalculationofthetwoinformationdepartment,andhasobtainedthepreliminarydataofthelevelof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from2000to2004ofourcountry.Andthenalsohasusedtheregressionanalysismethodtoanalyzetherelationbetweenfourkindsofinformationfactorsandagriculturaloutputvaluechosen,Canfindoutthattheservice(technologypopularization)ofthefarming,forestry,animalhusbandryandfisheryisthemostinfluential,ofcause,thescienceandtechnology,education,etc.areplayingallimportantroletoo.Finallymainlyanalysisthechiefproblemexistingintheprocessof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construction:theunderstandingdeviationexistsin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theinsufficientleadingfunctiongovermnentmakesin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construction,theshortageof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in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thelowlevelofagriculturalinformationresourcesconstruction,theshortageofagriculturalinfonnationizationtalents,thelowservicesubjectqualityof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theimperfectservicesystemof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themuchtOOweakconstructionoflawsmadregulationsof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Andithasproposed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inviewoftheabove:strengthenthepropagandastrengthto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work,improvetheunderstandinglevelof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construction,givefullplaytogovernmentleadingroleinadvancing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construction,strengthenthe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of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strengthenagriculturalinformationresourcesconstruction,giveplaytotheroleofagriculturalinformationresourcesfully,acceleratetotrainandintroducetalentof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izationconstruction,improvetheruralmessageservicesystem,increasethepeasant’Sincome,improvethepeasant’Squality,strengthenthepeasant’Sinformationconsciousness,enabletheinformationservicebefulfilled,acceleratethecombin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educaionandpopularization,etc,

Keywords:InformationizationLevelofAgricultural,Porat’Smethod,Measure,Countermeasure

农业信息化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缉/

时问:仇,印

/年6月侈同l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安徽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掣时间:勿叼年占月/歹日

/第一导师签名时问:夕埘町年易月,娟

农业信息化

l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独立成为一个重要产业,社会经济逐步成为信息经济,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在从工业经济到信息经济,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这个动态演进过程中,信息化逐步上升为推动世晃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新标志。~个国家的信息化程度代表着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决定着这个国家在2l世纪生存与发展的实力与地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已经作出了积极响应,提出了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作为其中一个部分的农业信息化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正向农业渗透,在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将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最终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农业信息化就是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贯穿于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如今,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化程度依然比较低;与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而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也关系着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水平。那么,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水平究竟有多高?农业信息化中的各种信息因素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1。2研究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在农村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各个领域的全面推广应用,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全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过程。农业信息化预示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它有利于实现农业信息传输手段的现代化,为农业和农业企业的管理提供大量完整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从而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步伐,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措施。我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了《农业部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八五”计划及十年设想》和《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1994年12月,农业部又提出了跨世纪的农业信息化工程——“金农工程”即“农业综

农业信息化

合管理和服务系统”的建设计划;2005年至U2007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是一条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正值“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且亟待解决的关键时期,农业经济增长迫切需要新的推动力,农业信息化恰好为此提供了难得而又宝贵的机遇。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来分析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可以了解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提供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基准。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1.3国内外研究动态

I.3,I国外研究动态

农业信息化在发达国家己被广泛应用,包括农业硬件设施的操作、农业生产技术和知识的推广普及以及农产品市场经营等各个领域。国外农业信息化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科学计算;20世纪70年代,进行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的开发;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研究重点转向知识处理、自动控制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因此,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来看,国外农业信息化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主要以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发展到数据的处理和数据库的开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数据和图像处理、农业系统模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和农业信息实时处理等方面:从信息化的经济学角度则重点研究了信息的商品化、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化的环境建设、农业信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市场信息的传播、农业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经济评价等问题。

1.3.2国内研究动态

农业信息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宽,包括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等许多相关领域。因此,我国农业信息化侧重于多角度研究。近几年,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研究不断深入,推出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从总体上看,研究比较分散,大多侧重于技术层次,如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有些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农业经济角度的研究虽有所进展,但尚未形成体系。其中梅方权1侧重于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和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影响;赵继海2侧重从信息资源的角度进行分析;郑红维3侧重从农业信息发布的角度进行研究;其它学者也都1梅方权.农业信息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1,12

2赵继海,张松柏,沈瑛.农业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5

3郑红维.关于农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中国农村经济,200i,12

农业信息化

从不同方面对农业信息化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在农业信息化研究中定性分析农业信息化现状的较多,定量分析其现状的少之又少:探讨农业信息化指标测度体系的较多,但具体运用其对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的并不多。根据所查的大量文献资料显示,山西大学蔚海燕2004年曾在《晋图学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文章,具体运用波拉特法测度了1994--1998年问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2006年,华中农业大学刘春年博士在《科技进步与对策》上发表了“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关联因素分析”,在蔚海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测度农业信息化水平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具体测算出我国1999--2002年间农业的信息化水平。因此,不论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度都有很多工作要做,应该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使我们能够寻找一条适合国情的农业信息化发展道路,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

1.4研究内容

本文在探讨农业信息化的基本涵义和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着手通过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来分析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接着论述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从信息化的~般理论入手,对其内涵进行阐述,接着探讨了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和作用。

第三部分主要利用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来定量分析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在此,首先阐述了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意义,研究了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方法,接下来利用相关数据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另外还分析了几种信息因素与农业产值的关系。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即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水平低;农业信息化人才匮乏;农业信息化服务对象利用信息的程度不高;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等。

第五部分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这些对策措施与前文提到的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有着严格的针对性。这些措施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借鉴,全方位地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积极性解决对策。

第六部分结论。

1.5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服从于研究对象和目标,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农业信息化

①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本文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对农业信息化的现状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给出信息因素与农业产值的回归模型;另一方面,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定性研究。

②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参考、吸收了前人的众多研究成果。

1.6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数据的收集以及因数据的不完备所导致的分析结果与现实的差异。另外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个极为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的分支领域和复杂的相关因素,而本文无论是分析能力方面,还是研究深度上都较为有限和肤浅,因此,针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理论推敲和实践验证。

农业信息化

2农业信息化概述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己席卷全球,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信息时代,信息成为超越物质、能量的主要资源。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必然要与信息化同步,农业信息化将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标志,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农业信息化的涵义

2.1.1信息化的涵义

“信息化”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来的。他认为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会引起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并将人类社会推入到“信息化社会”。但梅棹忠夫未对“信息化”概念做出完整、准确的概述。关于信息化的概念如何去定义,在我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也作过较长时间的讨论,形成以下一些代表性的认识:

(1)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来生产,获取、处理、存储和利用信息“1。(2)信息化就是要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而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o】o

(3)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迸的过程。

(4)信息化是指国民经济发展从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向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转变过程o】。

1997年,我国召开了全国首届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信息化就是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Ⅲ

上述几种代表性定义的着眼点和界定方式各有不同,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全面或以偏概全之嫌。一般认为,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①信息资源: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量的积累上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即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不断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广泛采集和积累信息;迅速流通和加工信息;有效利用和繁衍信息;通过信息资源开发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②信息观念:指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中都自觉做到重视信息、利用信息。信息观念深入人心是各领域广泛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⑧信息技术:迅速增加和扩展信息技术的利用,使之广泛渗入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不断地与其他技术融合产生各种新型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社会实践的效益和效率。④教育水平: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信息观念的形成

农业信息化

和强化等依赖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发达的教育水平则是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关键因素。

⑤信息共享:要通过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充分共享。

⑥运动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应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对社会经济产生正面影响。概括说,就是使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特性在社会实践中越来越充分地发挥作用,逐步形成以它们为基础的社会实践的新流程、新结构、新功能和新观念。

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现象,它是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可以说,信息化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

2.1.2农业信息化的定义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新产物,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为了准确地理解农业信息化概念,科学地定义农业信息化,下面选取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来加以考察。

(1)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贾善刚认为: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应该是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旧。

(2)农业部信息中心刘忠岫认为:农业信息化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的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傻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业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

(3)山西农业大学吕晓燕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1。

(4)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5)薛亮,方瑜等人认为农业信息化就是以现代科技知识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节省和替代不可再生的物质和能量资源,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物质、能量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以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调控性,使农业生产在机械化上实现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m。

以上列举的几种关于农业信息化的定义,从定义方法上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定义可称为“描述性定义”,主要是从农业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出发来阐明农业信息化的。比如第一种。第二类定义可称为“功能性定义”,注重阐述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化

化的内在本质或根本作用。第三类定义可称为“综合性定义”,也就是综合运用了前两种定义方法,不仅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功能、作用,还列出了农业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般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层次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形成发达的农业信息产业,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2.1.3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从农业信息化众多定义中可以看出,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农业信息化这一概念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农业资源与环境信息化。农业信息,土地、气候、水、生物等都是农业的资源与环境,农业信息更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关键。建立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网络和各种各样的动态的农业信息资源库,可以正确、及时地了解农业资源和环境变化。

(2)农业生产和管理信息化叫。农业生产管理主要包括农作物的生产,家禽的养殖,灌溉管理,农业环境检测等活动。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业生产者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技管理和农业企业管理水平,从而使农业在人1:3和资源的双重制约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农业科技信息化,建立全国性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可以加强农业科研和生产活动的信息沟通,加快农业新技术成果的交流和扩散,加速农民提高科技和文化水平的进程。

(4)农业生产资源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农业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将有助于缓解市场上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用薄膜等各种生产资料的供需矛盾,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发育,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

(5)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就是要求全国农村部门的信息工作都能实现计算机联网,同时使用先进的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方便中央和各级决策机构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农村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变化,把农业人口变化,农民收入水平,科技教育普及程度,乡村道路建设,能源,通讯,医疗保健,社会保险状况等等信息及时公布于众,最终有助于政府制定和调整农村政策。

2.2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必然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信息化己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信息化作为新的生产力,对推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巨大推动作用。毋庸置疑,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也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化

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一般说来,农业信息化可以促进农业资源的最佳配置““,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通过与信息要素的相互作用,增强了科技含量和信息含量,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最优结合,实现农业生产正常、有序、高效运行。②信息对农业质能资源具有优化作用,传统农业是质能型的,信息农业是知识型的。信息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大大节约了农业生产中的物资消耗、人力消耗、资本消耗,以较少的投入创造更多的财富。⑧信息促进了农业资源在更加广阔的时间、空间流动。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推动农业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生产、分配、流动和重组,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功能,有效地解决农业资源的稀缺问题,农产品的生产过剩或农产品短缺等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2)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换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也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任务之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结构调整是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种植比例的变化,它要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信息化将作为重要因素而发挥作用。农业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将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改造,农业生产效率将大幅度得以提高,粗放型的高消耗生产模式将被高度集约型优质低耗的“绿色”生产模式所替代,最终形成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次的梯形产业结构。

(3)有利于促进农科教结合,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与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农业信息化使得农业科研人员不受时空的限制,共享科研资源,加快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另外随着信息网络的健全与完善,信息技术的普及,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必将跨越时空的限制,使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获取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技术,大大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速度,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

(4)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经营管理水平是当今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农业生产管理主要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养殖管理等各,一卜方面。农民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观念,盲目跟风上,造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大起大落。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和知识作为新的资源要素融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弓1导、控制并改变着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的集约程度和配置关系,大大提高了农业生

农业信息化

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另外,信息技术融入到农业产业化的经营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建立适合自身条件的计算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及时进行决策模拟,从而减少决策的失误,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因特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生产和销售农副产品,建立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可以为农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提供强大的技术手段和丰富、高效、畅通的信息渠道,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解决管理效率低、调控不及时等问题,最终使管理更科学化、合理化、最优化。

(5)有利于提高广大农业劳动力素质,改善农民就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自身的素质是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一般来说,农民素质越高,对信息和市场的把握能力越强,增收的可能性就大,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一方面可以使农民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较便捷地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的传播,使农民更多地关心和了解市场,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再者,实现农业信息化能够推动农业相关企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的就业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把全国各地的就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农民手中,从而使农村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单纯从事农业劳动的人越来越少,而从事农业信息技术等智力劳动以及信息服务的人会越来越多。农民素质的提高,就业结构的改善,无疑促进了农民增收。

(6)有利于农业的国际化、市场化,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农业迎来了一个全面竞争的新时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要同时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面对的是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的有力竞争。而我国农业整体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成本高且质量难以有效控制。同时我国在争取尽快加入WTO时在农业方面也作了较大的让步,这些无疑影响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农业产品很难融入到国际市场。在此情况下,我国必须借助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实现农业的标准化生产,精准化投入,科学化筛选、贮藏和加工,同时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和改进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从起步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问。近几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向农业的渗透力量越来越强,与农业的结合程度也日益紧密,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业信息化取得了一些成就:目前涉农网站约有6389个,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全国农业网站体系基本形成,正快速向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乡村以及经纪人、种养大户延伸,基本上已经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各个主要方面,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863”计划智能计算机课题连续支持“农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开发出高产型、经济型、优质型的实用农业专家系统200多个;农业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已达百个,涉及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等

农业信息化

方面;2003年“数字农业技术专项研究”启动;2005年“金农”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制工作有序启动等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如何评价和测定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找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农业信息化

3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

农业信息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尺。在此,通过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来分析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3.1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意义

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其重要意义有如下几点:

第一,可以充分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差距。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那时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科学计算,到20世纪七十年代,农业信息化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上,随后到20世纪八十年代,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业信息化的研究重点转向了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目前,美国的农业信息化程度已经高于工业81.6%,欧美国家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也已经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毋庸置疑,我国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上与发达的欧美等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l”

第二,可以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提供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基准。经济测度的指标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基准。马克卢普和波拉特法的基本思想是借助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民账户体系的统计指标,按照知识产业或信息部门构成的原则逐项挑选出信息部门,将信息部门的增加值从社会总增加值中划分出来,从而形成对信息经济的测度,也就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国民经济各项指标的变化。所以,通过对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也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并提供~个较为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基准。

第三,可以了解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通过选取的指标测度分析农业信息化的水平,一方面可以了解我国目前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测算各个指标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贡献大小,从中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闯题。

第四,可以为有关部门制定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提供依据。通过对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准确地把握新兴信息技术为农业所提供的发展机会,为正确制定与调整本国、本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国家有关部f-J匍J定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提供重要的依据。

第五,可以丰富和完善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目前,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虽然已经日趋完善,但在测度某一产业信息化水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与国际上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指标体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一方面要加强适于本国情况的测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也应该改革我国现行的统计体系,使之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

农业信息化

但目前我国在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面还没有提出一套明确的指标体系,使得在衡量农业信息化水平、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和指导农业信息化建设时缺乏依据。所以,在此有必要先对国内外关于信息化水平的测度方法进行初步研究,从而为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的选取提供依据。

3.2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研究

信息化己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水平是对一个区域内信息化发展程度的定量描述。它能够从数量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信息化现有水平、信息发展潜力和揭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信息化水平高低已成为2l世纪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方法或模型有二、三十种,但没有建立~套科学、权威和系统的方法体系。下面就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作一比较研究。

3.2.1国外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研究

(1)马克卢普法

信息化测度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一马克卢普(Fritz-Marclup)在其1962年出版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中提出来的“”。作者在该书中首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并指出知识产业是一类或者为自己所消费,或者为他人所用而生产知识、提供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的机构。马克卢普主要是从宏观上测算知识产业在国民生产所占的比重、知识部门就业人数的比例以及知识部门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大小间接描述信息资源的作用与贡献,提出了一套测算信息经济规模的理论与方法。

马克卢普计算公式为:

GNP=C+l七G七0X—M、

其中,GNP表示独立的商业化信息部门的GNP值;C表示消费者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量;,表示企业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耗量;G表示政府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量;x表示产品和服务的国外销售量;M表示产品和服务的国外购买量。

马克卢普通过对美国1958年国民生产总值的调整测度得出:1958年美国知识生产总值为1364.36亿美元,大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8.5%。并且还得出知识产业各分支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从高到低依次为:教育、通信媒介、信息服务、研究与发展和信息设备。可以看出马克卢普法对于分析国家经济发展与投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知识产业的概念过于宽泛,此外,把许多未被列入常规国民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内的社会活动或准职业列入其核算范畴“”。

(2)波拉特法

继马克卢普等人之后对信息产业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信息经济学家马克一尤里一波拉特。波拉特将社会的基本产业结构从克拉克的三分法发展为四分法

农业信息化

即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他将信息部门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逐一识别出来,然后将从事信息经济活动的部门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指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指只把信息劳务和资本提供给内部消耗,而不进入市场的大部分政府公共部门和非信息部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经济规模量化模型,创造了一套科学的宏观信息经济的定量分析方法,即用信息产业的国民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表示,用投入一产出表来进行量化。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统计资料,并采用一些经济学的计算方法,虽然该方法的可操作性、推理性和严密性很强“”。但不足之处是部门划分标准不统一,仅用来表示经济信息的程度,不能全面和准确地描述社会信息化水平。

(3)日本信息化指数模型

1965年,日本经济学家小松崎清介首次提出信息化指数法即信息化指数模型,这是一个衡量社会经济信息化程度的信息化指数模型。该模型包括一套指标体系,主要是从邮电、广播、电视新闻等行业中选取,用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消费系数4个侧面,11个三级指标来体现信息化程度。由于各指标是不同质的量纲,无法直接比较,所以都换算成指数,计算组内平均数,进而计算组问平均数,最后将这些平均数进行比较来相对说明社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和结构。

信息化指数法虽弥补了波拉特法不能全面分析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足,数据相对容易收集,统计方便,但对在国民经济中信息化的作用反映的不够伽3。

(4)信息利用潜力指数模型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情报研究院鲍科(H.Borko)教授和法国学者米诺(M.J.Menou)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度方法:信息利用潜力指数,简称IUP。”。

IUP模型的特点是多变量、多层次,计算复杂,共包括反映一个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和信息利用潜在能力的各种变量230个,其中27%用于反映国家的基本条件,20%用于反映信息的需求和使用,53%用于反映信息资源和活动。这230个变量按结构和功能两大方面进行了分组,有3个结构子集和6个功能子集,下面分别包括21个结构组和17个功能组。

该模型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①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得出各变量的无量纲的值;②按不同的组合方式求其某一部分或全体的算术平均值,即产生一系列IUP指数。信息利用潜力指数模型适用于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活动状况、信息利用潜力等的分析比较,比较灵活,但该方法尚未被广泛采用。

(5)三因子多参数模型

1982年左右,美国的克里夫特 厄斯(B.K.Eves)通过对49个变量作相关分析,衡量了87个欠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与其信息活动水平的相关性,最后确

农业信息化

定以三个主要因子来衡量每个国家的信息活动水平,这三个因子是文字传播总量、技术、图书馆,每个因子下面又分有多个参数,所以就构成了三因子多参数模型㈨。厄斯的经济一信息相关分析方法的主要意义在于为构建信息活动~经济发展的关联模型提供了很有益的思路,但目前也未被广泛推广。

3.2.2我国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研究

(1)信息环境评估模型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卢泰宏、王霄将信息经济宏观测算的主要作用理解为对信息环境进行评估,在1992年提出了信息环境评估模型o”。

该模型认为,信息环境的优劣由以下三个方面测算:(1)信息活动水平评估;(2)信息传播基础结构评估;(3)信息需求满足程度评估。这三个子模型各由~系列因子决定,而每个因子又由一组可测定的变量产生。图3—1表示的就是“信息活动水平评估”的因子及相应变量。

信息活动水平评估

信息流量ll信息装备水平ll信息活动主体水平II信息机构水平

变\量

邮件数lI电话交换数ll传真与电报数ll大众传媒传播量lI图书馆流通量

围3—1:“信息活动水平评估”的因子及相应变量示意围

Figure3-1:Thefactorof‘‘informationactivityIcvclassessmcnCandthecorrespondingvariablesform

该模型中变量和因子的筛选及权重的确定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如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之间多次反复调整,最后得出信息环境评估模型。

(2)信息化指数改进模型

1993年,吉林工业大学情报工程系靖继鹏等提出了信息化指数模型的改进模型。该模型含有信息产业总产值等指标,在理论上较日本学者提出的模型有所完善,但在具体操作时难度加大了。

(3)信息化指数改进体系

1999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梁海丽、于洪彬提出了对日本学者的信息化指数模型的改进方法。修改后的体系共包括5大类13项指标,除了信息装备率一大类

农业信息化

未作修改外,其余各类均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4)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

国家统计信息中心受原国家信息化办公室的委托,按照信息化指数法的思路,结合我国国情,对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指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筛选,分别按国家确定的信息化6要素(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将每个因素都分解为2—5项具体指标,共计21项指标。

这些指标的数据绝大多数可查到,算法也较简单,具有可操作性,可以从定量角度了解一个地区不同时期的社会信息化程度。但不足之处在于指标设置过多且有的具有较大相关性,另外权数采用德尔菲法仍然存在主观人为因素。

无论国外的马克卢普法、波拉特法、信息化指数模型、IUP模型、三因子多参数模型,还是国内学者提出的多种测度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方法,实际上都是在构建一种能够全面、准确反映社会信息化概念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由于多指标体系中指标间往往产生严重的信息重叠,造成统计的不准确,所以,如何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并通过它们来表征社会信息化状况和发展模式是首要问题。对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测算,要对其内在联系、外在表现进行整体认识,以便设计相对合理的指标体系。

总之,在美国波拉特和日本小松崎清介拟定的社会信息化综合指标体系之后,世界各国都广泛采用,纷纷仿效,并在此基础上设想把社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的农业指标独立出来,拟定农业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对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可以看出,波拉特法中的第一、第二信息部门的确定和各种信息化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确定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都涉及到信息产业中的信息服务业、教育、科技和邮电通信业等相关产业和部门。此外,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使用马克卢普法和波拉特法进行信息经济测度的价值更大,相比之下,要测度某一产业,波拉特法更为适用。因此,本文拟采用波拉特法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

3.3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

农业信息化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其水平进行测度,完全可利用测度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方法,即波拉特法。但由于现行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是面向物质经济的,信息和信息活动的贡献被分散在各产业部门和活动领域,没有独立的分项统计数据。因此,在此主要套用波拉特法,先找出农业中的第一、第二信息部门,然后再计算出农业第一、第二信息部门的产值以及农业信息部门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这样就测算出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水平。

3.3.1农业第一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

(1)信息业范畴的确定运用波拉特方法分析信息化水平,首先要确定“信息业”的基本范畴。尽管波拉

农业信息化

特创造性地将美国国民经济结构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这“四大产业”,突出了信息活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全世界学者对信息产业的重视。波拉特把信息产业归为八类,即生产知识和具有发明性质的产业,信息交流和通信产业,包括贷款与保险在内的风险管理产业,包括一切市场信息业、宣传业、调查和协调产业,信息处理和传递的行业(包括用电子和非电子手段的行业),信息商品产业,与信息市场有关的部分政府活动,信息基础设拖产业。Ⅲ1但信息业与其它产业大多是交叉融合在一起的,尽管“信息产业”一词已经为全社会所广泛普遍使用,关于信息业的界定,具体包括哪些范围,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缺乏一个权威、科学和统一的定义,目前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总的来说,目前在我国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有以下各类。

信息开发经营业:主要包括研究发明、技术开发与推广、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信息商品生产销售、软件开发、信息网络系统开发、数据库建设等行业;

信息传播报道业: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出版印刷、音像影视、测绘、勘查等行业。信息流通分配业:主要包括邮政,电信、数据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等行业;信息咨询服务业:主要包括公共信息提供、信息咨询、信息中介等行业;

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包括数据处理、计算机、复印机等信息设备的维修、信息系统开发、软件提供等行业:

信息基础设施业:主要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印刷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信息媒介制造、信息建筑物建造装修等行业。

也就是许多文献中提到的这样一些行业如科研、教育、邮电、服务及电子工业等信息设备制造业。

(2)农业第一信息部门的界定及其产值的测算

根据波拉特的方法,测度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首先要确定哪些部门属于农业的第一信息部门,哪些部门是农业的第二信息部门。在此,我首先确定农业第一信息部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以及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资料进行划分,从全国913个行业中选出~些行业构成农业第一信息部门。它们主要是:农业服务业、渔业服务业、林业服务业、牧业服务业、自然科学研究事业、电子计算机事业、农业书籍的出版、农业报纸的出版、普通农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农业职业中专、成人中等教育、信息咨询服务业、技术推广和科技交流服务业、气象事业等等,主要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以及科研、教育、邮电通信业中为农业服务的行业。在识别并选择出农业信息行业构成农业篼一信息部门后,接下来就是具体测算出农业第一信息部门的增加值。很显然,我国现有的统计资料对很多行业的具体产值和数据并没有独立列项分类统计,为此,要对我国农业第一信息部门中各行业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行统计归纳,即认为农业第一信息部门中只有农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9m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