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重视文艺社会作用的比较

更新时间:2024-03-18 10: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重视文艺社会作用的比较

作者:唐媛 彭清渟

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7期

摘要: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作为中西美学的重要奠基者,二者的文艺观点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共同提倡“中庸”说,同样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等,但由于二人所处的东西方社会历史、人文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美学观点存在着诸多差异。所以本文试比较他们二者强调文艺社会作用的异同。

关键词:孔子;亚里士多德;兴观群怨;卡塔西斯

中西美学史,都极为重视艺术的作用。对此,无论是作为西方艺术之源头的古希腊,还是作为东方艺术之渊薮的中国,美学家们都有深刻的阐述。如《论语·阳货》中载孔子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興,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提及悲剧的功用“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2]

这些经典的论述,大家耳熟能详,本文试比较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对文艺社会作用的异同。 一、诗可以兴vs卡塔西斯

“兴”主要有两种注解:一是孔安国的“引譬连类”,二是朱熹的“感发意志”。这两种注解都符合孔子思想的精神,且能互补。“引譬连类”指用形象的比喻,使人通过联想来领会与之相关的道理,唤起个体向善的自觉,也就是起到朱熹所谓的“感发意志”的作用。“感发志意”,指诗歌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从“兴”可看出孔子十分重视用艺术的形象去陶冶、发展、完善人性,发扬个体的社会性情感,从而起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社会作用。

“卡塔西斯”论是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一个涵义复杂的术语,因亚里士多德对其内涵并未详加解释,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论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一种观点把它看成宗教术语,译为“净化”,认为悲剧以怜悯和恐惧为媒介,洗净罪恶的思想和欲望,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另一种把它看作医学术语,译为“宣泄”,认为悲剧的怜悯和恐惧足以以毒攻毒,使观众把病态的怜悯和恐惧在看悲剧的过程中宣泄出去,达到情感和心理的平衡。而我国学者认为,“卡塔西斯”的作用是让观众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平衡的感情,让观众随着悲剧情节的展开,使他们太强或太弱的感情得到锻炼,达到适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92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