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五册教案全集及课后反思
更新时间:2024-01-11 04: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聋校语文第五册教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的: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准确掌握生字生词的发音与拼写。 教学难点:理解民族小说的校园生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视频)。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你是哪个民族的?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请举例说说。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有很多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今天的新课就是要给大家这样一所民族小学。 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二、范读课文
1、教师配上少数民族音乐范读课文或是播放教学演示软件PPT。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文中提到哪些民族,请把他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 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 族、绚丽多彩、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凤尾竹、摇晃(huàng) 3、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 4、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
5、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要注意右旁由两部分。 “雀”:“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6、听写。
四、朗读课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 2、分组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卡片,抽查学生生字词的发音。 2、请学生到黑板前听写。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教师提问:这一段写了什么?
师:这一段写了小学生上学的情景。这些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大家看看课文,都有哪些民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 师:不同民族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师:(补充)不同民族的人生活习惯也不太一样。他们居住的地方相对集中。比如:壮族主要居住在广西,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
3、结合媒体资源中的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概况:
师:我们有56个民族,一般来说,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服装,语言、文字也不一样。当然,现在
1
很多少数民族也穿汉装,说汉语。有些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一些地方或是在一些民族节日,少数民族的的人还是穿自己的民族服装,说自己的语言。 请学生注意观察图片中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装有什么不同? 4、师:看课文,民族小学的学生们到学校后,做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向小鸟 打招呼 向老师 问好 向国旗 致敬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民族小学上课前、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活动: ⑴上课前:师:小学生们怎么知道上课了? 学生说,教师板书:上课前 敲钟
⑵上课时:师:民族小学的小学生上课做了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上课时 读课文
师:上课时,窗外很安静。作者是怎样写的?把课文中描写的句子划下来。 学生说,教师板书:窗外 安静 树枝 不摇了
鸟儿 不叫了
蝴蝶 停
师:这些小动物们都很安静,作者说,它们好像在听小学生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它们好像也在听小学生们读课文。 ⑶下课后:
师:民族小学的小学生们下课后做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下课后 跳舞、摔跤、做游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这一段描写了民族小学的环境。这所学校美不美?作者写了它的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铜钟、大青树、凤尾竹、白墙。
这所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来描绘。 2、抒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小结
师:这篇课文写了一所民族小学的校园生活。写了这所学校的小学生们上学、上课、下课的生活。 板书设计: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路上 到校
上课 下课
自豪 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在课堂上,学生对于民族小学的特殊之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小动物们的到来感到很新奇,在课堂上大家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这样一所民族小学是十分令人怀念的,在那里读书也是十分幸福的。在读书中学生可以很好地把握情感基调,课文读得有感情,学生好像身临其境一样。
2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 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 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3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 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 “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 8 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板书设计:
寻开心 2、金色的草地
(太美了)
发 现
教学反思:
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一条线,小作者讲的两件事,第一件事让学生通过读、演、体会出玩得有趣,在这里与作文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作者又是怎么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把这么一件事描写得有趣生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投入其中,在表演时学生的创造力没有激发出来,除了课文反映的情境,学生自行增加的不多。第二件事小作者的发现,学生通过读两次不同的发现,体会到了仔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还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最后一段是总结,有的学生说最后一段?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说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间发生了很多事,他们产生了感情,所以特别喜爱。有的学生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说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是进步了不少。
4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1、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板书: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
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这一自然段都让你知道了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5
②“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 板书:
在云彩上面
天都峰 爬得上去吗
挂下来
(3)指导朗读 发颤
对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读出气势。①自由读,体会一下 ②指名读。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决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读指导。 ① 同座分角色试读。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
(1)朗读6、7自然段,思考: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应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来理解。)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问:“奋力”是什么意思?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
明确:“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在这里指什么?
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明确:“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2)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
5.学习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致谢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明确:“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八、九自然段。 6.学习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们想想课文前面的内容,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明确: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6
(3)练习用“鼓舞”这个词说一句话。
(4)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你在平时有这样的体会吗? (5)通过以上分析,谁能再具体理解一下爸爸的话? ①老爷爷爬山给“我”增添了勇气。
②“我”爬山使老爷爷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③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三、根据课后练习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课文《爬天都峰》主要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在云彩上面 奋 力
(高 陡) 挂下来 手脚并用 汲取力量 发颤 爬 呀 爬 终 于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是一篇讲读课文,这课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我在教学这课时,从下面两大方面着手:一、抓住关键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二、以读感悟,体验情感对话。
7
4*、槐乡的孩子
教学要求:
⒈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⒉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⒊学会六个生字,认读四个生字,积累叠句。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课件;槐花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山山洼洼 噼噼啪啪 摇摇晃晃 匆匆忙忙 犹犹豫豫 甜丝丝 香喷喷 白茫茫 绿油油 美滋滋 清凌凌 一、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
8
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懂事
4*、槐乡的孩子 采摘槐米 劳动是快乐的
勤劳
辛苦
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自读课文,文字生动,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意境之美,又如槐乡孩子们身上透现的勤劳、质朴、善良的品德之美。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这节课我觉得上的很轻松愉快,我相信我的学生也会有如我一样的感觉。
9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教学难点: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3、 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10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第三课时
1.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3.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4.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五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11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单元教后:
语文园地一的教学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如何开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动,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实现教学时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实践的。
12
5 灰 雀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教学难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过程: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四、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 的句子。 (二) 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体会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2、小结:
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13
第二课时
(一)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对待小朋友的句子小声地读一读,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体会:(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例如: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 鸟儿会回答吗)
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
(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四)、课后作业: 收集名人故事
教后反思:
《灰雀》一课的目标一是以爱为线索,建构爱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爱?的价值观。二是初步学习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人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总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总是由浅入深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必得经历这样的过程。因此,在建构阅读话题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话题的层次性。
14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15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板书设计: 6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 小摄影师 请进来 扔纸团 按吩咐 摆姿势 给胶卷 忘胶卷 盼回来 上电车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目前我所上的课文中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在各方面理解比较到位的一课。
在设计教学时,我以两个?突然?句作为切入点,让生针对两个突然提问。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作为串接主课的?珠子?。在朗读与理解方面,针对第一个?突然?,我紧紧抓住?请让我进去吧?。?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一切准备停当。?三个短句展开教学。后一个突然,我则抓住?赶紧、大声喊……?等重点动作词加紧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抓重点词,抓短句的方法收效很大。一是学生能全部集中过来,探索如何表现几句话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二是在人物角色、口吻、心理活动的捕捉等方面显得准确了很多。我想,这种情况的出现仍与我班实际情况不可分离。
这个班级的学生上课的听课状态不好,注意力容易分散。这需要教师以生动的讲述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而我的这个设计又恰恰合了他们的这个?口味?。
16
7 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会认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之间的关系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⑴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⑶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⑴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
17
你想知道吗?
⑵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⑶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 二、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三、分组交流 四、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板书设计:
产生疑问
7奇怪的大石头 多方求教 勤学好问震惊世界 专门考察
教学反思:
1、期望过高,合作学习没有实效。新课程理念当然是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而刚刚由低年级才走入中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给一些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激情,教育机智问题。本课的教学,由于设计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导致老师牵引过多。
由此看来,开始的第一份教学设计是却适合三年级孩子的。由那块奇怪的大石头入手,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接着直接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体会李四光执着求索的精神。在教师努力创设的情境中,使孩子们受到一种感染,使他们对李四光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这才是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意义所在。
18
8 *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 预设:“我”是指谁?
失信是什么意思? (失信的反义词就是-----守信) 那课题中“我不能失信”,说明故事中的我做到了守信。 4、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1、指名检查生字。 2、讨论疏解:
a.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 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学习第一段
1、小朋友,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快速的读读第一段,哪个句子让你感受到他想去? 2、找到句子,出示句子: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3、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宋庆龄是多么想去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如:盼着表示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
四、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
小朋友,宋庆龄这么想去伯父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1、四人小组学习(2---9)自然段
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可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内容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如:“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读这句话时,要把父亲的疑惑和慈爱表达出来。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随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
19
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5、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六、作业
1、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格言。 2、阅读有关名人诚实守信的故事 板书设计: 8*我不能失信
出门前:特别高兴 早就盼望 非常想去 出门时:想起约定 父母劝说 坚持留下
教后反思: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小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让孩子受到启发和熏陶感染,这似乎有些单薄。所以我在课堂加入了?交流讨论?环节,让孩子们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类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使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4.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积累名人名言。 教学难点:
了解成语故事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我的发现、读读背背)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21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我会填、成语故事) 一、我会填
1、 观察每一组形近字,发现规律,记住区分方法。 2、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二、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第二单元习作 习作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个片断。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 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 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 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 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 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 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 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 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 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22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 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 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 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 (《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第五课时
一、欣赏佳作。
朗读孙妍恬和陈若君的习作,评议,两篇习作有何异同,欣赏谁的,为 什么?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1篇。 1、投影展示习作。(陈闯的习作) 2、评议: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 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一遍。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课后反思:
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全是写人的文章,在教学时,为了利于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我特别留意让学生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如语言、动作、神态等,让读——说——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学生的习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学以致用,还有部分学生对人物的描绘过于笼统,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练习、提高。
23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重点指导写“忆”)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24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 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 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一、复习背诵这两首诗 二、课堂作业
1、 默写这两首诗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 忆 山东兄弟 思
(为什么)独、异、 登高(干什么)
教后反思:
我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喜欢诵读古代的诗词歌赋,我愿意让我的爱好延续在我的学生们身上。所以,在教学这课时,我注重让学生体会古典诗歌的韵律美与意境美,力图让他们热爱祖国的母语,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大学生的积累力度,多看,多背,提高语文素养。
25
10 风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 、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情绪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看了这些风筝想说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 4.学习课文中的资料袋,了解风筝的来源。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 2.认读本课词语。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5.再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第二课时
一、联系生活 复习引入
[在第一节课时,学生已经谈过自己放风筝的事,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本节课,从他们的最能体验到放风筝的心情入手,激发他们想象、描述,并重新回忆课文主要讲的几件事,谈谈自己喜欢部份,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份,意在明确学习的方向,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1、引语:金秋时节,我们正沐浴在秋的凉爽中,感觉秋的缤纷色彩,然而带给我们最大快乐的莫过于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在操场上紧拽着线放(风筝),那时我们的心情是( )。贾平凹童年和小伙伴们也在秋天中感受着风筝给他们带不定来的不同心情,让我们一同去品读第十课《风筝》。
2、上节课我们讲了课文围绕风筝讲了几件事?(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在这三件事中你喜欢的是哪件事?(指名回答) 二、自由选读 小组合作
[选自己喜欢的部份进行精读,意在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去精心品读,细心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并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默读。在学生做完后进行小组互读,让学生在最大的空间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学生对其他部份内容的认识,进行资源共享。]
1、在你喜欢的这部分中,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把你喜欢的部份仔细的默读一遍,画出你看出孩子们心情变化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学生默读
3、组内交流:将你画出的句子和写出的体会读给你的同伴听,互相评一评。 三、抓住情感主线 全班交流
[孩子们的心情变化是课文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这部份中紧紧抓住心情这条主线,让学生画出相关的句子,谈体会;抓重点词,让学生在想像、比划中理解词义,从而感受课文的感情脉络,理解课文,体会到风筝给孩子们的带来的乐趣。在理解地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朗读。教学重点放在“做风筝”的教学上,并进行学法指导。后两部份帮、带学生自学,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㈠感受憧憬,体会做风筝的乐趣
1、谁愿意把你画的句子和体会和大家分享呢? 2、指名读句子谈体会,相机指导:
⑴如果你在精心地做着风筝时,你希望风筝做好以后是什么样的呢? (理解“憧憬” )
26
⑵为什么风筝得“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依然是什么意思? 2、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教师范读后,个别朗读)。 3、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朗读做风筝部份。 ㈡放飞风筝,感受快乐
1、轻声朗读为部份,指名朗读自己画的句子及相关的体会。重点指导: ⑴哪个词最能反应我们当时的心情?(板书相关词语)
⑵放风筝如此快活,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学习放风筝的动作)
⑶用动作比划一下“翩翩起舞”的样子。(理解翩翩起舞) 2、就连村里人发出这样的赞叹……(指导朗读村民的话0 3、个性化全段朗读(学生自由读) ㈢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
1、风筝断时,我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抓重点词“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并理解) 2、哪个句子最能反应我们的心情。“垂头丧气”是什么个样子的? 3、找风筝时,我们是( )?
第三课时
一、回味结尾 拓展延伸
[课文结尾意味深长,是全文的感情升华。在这里让学生借助省略号展开想像“孩子们会遇到一种什么样的情境呢”,在似有似无的情境中再次感受课文中孩子们的憧憬和希望,体会孩子们找的其实是自己童年的幸福憧憬;总结全文时疏理心情,体会孩子心情变化,拓展描写心情的词语,为学生的小练笔做指导;小练笔则是文章写法再运用,意在通过模仿,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展开想像
⑴最后,孩子们在哪里看到了希望?
⑵课文结尾没有说能不能找到幸福鸟,只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省略号,省略号想告诉我们什么?(有可能找到,也有可能找不到)
⑶他们找的仅仅是一只风筝吗?(希望和幸福) 2、疏理、拓展
⑴ 从这三件事中你发现孩子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心情的词语?
⑵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心情产生变化的事情呢?试着写一写,学习作者把这种心情变化写出来?(课后小练笔) 二、课堂作业 1、积累词语
精心、希望、依然、垂头丧气 拼命 、奔跑、磨坊、大惊失色 2、写下你知道的描写心情的词语 3、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10、风筝
事情: 做风筝 、 放风筝、 找风筝 心情: 憧憬 快 活 垂头丧气 希望 (高兴) (伤心)
教后反思
. 学校大力搞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每一个人都全力以赴。教授《风筝》这课,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还不错。
好的地方:导入的问题设计的比较巧妙,?你见过风筝吗?见过什么样的风筝?你玩过风筝吗?你们放风筝时心情怎样?你们放的风筝是买来的还是自己做的??这些问题正好与课文中的内容相关联,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注重让学生自渎自悟。在学生读了两遍课文之后,让学生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学生大都能说出来课文写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紧接着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孩子们在做风筝、
27
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孩子们的心情,还把文中的相关语句找了出来。 11、秋天的雨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课前准备:
1、配乐朗诵录音带。2、生字、词语卡片。3、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引发生活情感: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2、引入课文:有的同学喜欢下雨,因为……,有的同学讨厌下雨,是因为……,有一个人就十分喜欢下雨。(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 齐读课题)他为什么喜欢雨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心声。 二、配乐朗诵,初步感知
1、朗读激情:打开课本,倾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文字的美和文中的情感。 2、设问感知:同学们,现在你有点喜欢秋天的雨了吗?你喜欢它的什么? 三、逐节朗读,想象动情
1、你最喜欢哪段课文?赶快去读读,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3、朗读展示: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4、想象画面,感悟语言文字。
a、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什么?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在老师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下闭上眼睛想象) b、以评促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片金黄,真美!……你的眼前出现了金黄、火红,更美!你的眼前出现了紫红的、雪白的、淡黄的……美极了!
c、直观感受,语言训练:这么多的颜色出现在我们眼前,你会用四个字的词来说它吗?(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缤纷……)
d、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秋天的热闹、绚丽多姿。
e、秋天的雨给果实带来了什么?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f、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喜爱、向往)有滋有味地读。 g、如果你是秋雨,你准备给小动物带去什么?
h、小动物们听到你们的话了吗?它们在干什么?指名学生多人次地朗读第4自然段。 四、习写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a、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b、练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积累
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复习检查 1、学生听写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批改,当堂订正。 出示填空,回忆内容
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28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二、谈话启发,拓展活动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秋天给我们带来什么。
2、引发兴趣: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喜欢秋天吗?现在,你最想干什么呢?是画一幅秋天的画。还是写一首秋天的诗?
3、学生自由组合,动手创作。教师指导学生可以以课文结尾句为开头句,也可以撷取课文中的语句编一首诗歌。
三、展示交流,赏评作品
1、由创作者介绍或朗读自己的作品,要求表现出自己喜爱、或赞美等感情。 2、同学共同欣赏、评点。
第三课时 一、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清凉 留意 五彩缤纷 炎热 邮票 加紧 油亮亮 丰收 2、按原文填空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 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二、课外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绘画的图拿给爸爸、妈妈欣赏。
板书设计:
一把 钥匙
11 秋天的雨 一盒 颜料 丰收的歌 藏着 气味 欢乐的歌 吹起 喇叭
教后反思:
课文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呈现的场景繁多,内容丰富,句式多变,但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其总的特点就是美,特别适合朗读。因此确立了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理解美,感悟美,创造美,从而学会欣赏美。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 把握整体,局部突破。
二、 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三、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四、 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学本课存在以下问题: 解读文本还是不够深入,比如在仿说练习时,完全可以将课文中另外几个句子进行类似的仿说训练,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课文中为什么没用同一种句式去描写秋天的景物。在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读时,学生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因而,学生还不能创造性的将课文中的语言加以运用。
29
12﹡、听听,秋的声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教学难点: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或小黑板3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 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黄 叶 蟋 蟀 大 雁 秋 风 ?? 教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情朗读诗歌,从而想象秋天的美好景象,感受作者喜爱秋天的感情。同时,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简单的习作练习。这首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每个小节也很有规律,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便可发现并掌握诗歌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秋天还有哪些特有的声音,并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借鉴交流,并把小组内的发言加以组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完成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通过小组代表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体验到了展示自我后被同学、老师肯定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小组合作中,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进去,合作意识不够,另外,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语言贫乏、口语表达能力也跟不上,导致了?我口难表我思,我手难写我想?,
30
这些都是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日后语文教学努力探索并积极改进的方向。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1、给所选择的图画配上内容。2、练习对对子。 教学难点: 练习表达秋天所做的事。 教学课时:5课时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a、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b、分组介绍:
◇按不同的兴趣,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按照展示规则评选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c、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 ◇ 评选最佳展示员。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2、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3、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4、让学生读“红色”与“蓝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读读背背
1、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让学生再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怎样的感受。 5、试着背诵对子歌。
第三课时
一、我会填
1、口头填空“匆匆地( )”“快活地( )”。
31
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2、各人在书上填写。
3、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
a、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得最准、最快。 b、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c、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二名最佳选手。 d、各组推出的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e、评比后授奖。 2、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并熟读成诵,在下一次绕口令比赛中再一显身手。
第四课时
( 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我爱秋天
今年秋天,爸爸妈妈又带我去爷爷家玩。这天,天那么高,那么蓝,万里碧空飘着一丝丝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不知不觉我们到了爷爷家。(蓝天、大雁,全是秋天独特的景色。)
爷爷家门前是一片果园,葡萄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葡萄架上挂满了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红里透青,清理透亮,像颗颗珍珠,亮晶晶的。那慌黄澄澄的橘子,五个一群,三个一伙,头挨着头,脸对着脸,好像再说:“小主人,欢迎你回来。”最让人垂涎三尺的是那一个个大大的鸭梨,一口咬下去,全是甜滋滋的汁水,多可口啊!(葡萄好美!橘子好可爱!鸭梨好味道!)
果园旁边是稻田,一阵阵芳香从一片黄灿灿的田里飘出。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的吹拂下,不住地向我点头。
一条清澈的小河轻轻地流过爷爷家门前。河边那一棵棵枫树,红得多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好耀眼的颜色。)
啊!我爱秋天的景色。
点评:从小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生动活泼,欢欣可喜的秋天。这个秋天,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尤其是小作者在文中运用的拟人手法,更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趣味.同学们,你们愿意拿起手中的笔,为秋天涂抹一笔最美的色彩吗? 一、阅读导引
1、画出文中比喻句,并仿写黄叶像_______________。葡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按_______________顺序写,分别抓住了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几种景物来写。
二、方法索引
1、仔细观察,理解图意,做到言之有物。 2、注意顺序,说写具体,做到言之有序。
3、确定中心,展开想象,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
4、仿写引路。作文时,抓住景物色彩、形状、数量、大小、神韵、变化等特点写具体,运用修辞写生动。
秋姑娘不知不觉地来到田野里,她一来就不停地忙起来。她给高粱抹红了“脸蛋”;给玉米穿上了桔红色的“裙子”;给稻谷穿上了金色的“西装”。一阵阵秋风吹来,稻谷连忙弯下了身子,像在给秋姑娘致谢。 秋姑娘来到了森林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姑娘又来到了果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姑娘还来到了我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秋景荟萃。作文时,景色应具有代表性。
秋天的天空:天空高远,太阳柔和,云朵洁白→蓝蓝的天上飘着几片薄纱似的白云。 秋天的田野:田野里的稻谷已成熟→沉甸甸的穗子压得稻秆抬不起头来。
秋天的果园:一个个挂满枝头的橘子像是挤在一起的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向外张望。∣苹果像小灯笼似地挂满枝头。
其他:菊花五颜六色 / 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落 / 一群大雁往南飞 / / 6、开头结尾例举:作文时,首尾既要简短,又要紧扣中心。 秋天真美,我爱秋天!
32
我爱深秋、爱这爽朗的天空、爱这有一丝凉意的季节! 有人说:“秋天真美!”我听了特别想去寻找秋天。
秋天,天高云淡,凉爽宜人,爸爸决定带我去农村游玩。
有人喜欢花红柳绿的春天;有人喜欢那骄阳似火的夏天;也有人喜欢那大雪纷飞的冬天,而我却偏偏喜欢那果实累累的秋天.
我爱百花齐放的春天,爱火辣辣地夏天,也爱那雪花飘扬的冬天,但我更爱绚丽多彩的秋天。 秋天到了!秋天到了!秋姑娘慢慢地来到了人间 三、训练站台 1、词句积累
金秋时节 秋风习习 天高气爽 遍地是金秋高气爽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意深浓、秋兰飘香、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
2、说说我的图画
我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我在天空中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在地面上画了许多东西,远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处有_________。在画上,有我最喜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多美呀!我爱这幅画,我爱这美丽的秋天。 3 、劣文诊断(按诊断改写文章)
同学们,大家看,这是我画的秋天。我画了一座高大的山。山上有许多树木。有些树木的叶子已经变黄了,还有的变成了红色。(可不可以写写叶子在阳光下的样子,微风吹过的样子,落叶飞舞的样子呢?)我还画了几只小鸟。(写出什么鸟?分别写写小鸟停在树上的样子,在空中飞翔的样子。)近处的草地上,我画了几朵菊花。菊花真美!(分别从颜色、形状、神韵等方面写出菊花的美.)
第五课时
一、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同桌互相交流习作,并做修改。 三、佳作欣赏。
孙妍恬 刘云嵩 杨若希
教后反思:
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景,且文质皆美。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阅读训练,注重朗读的指导,让他们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了阅读训练良好的积累,本次作文的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
33
13、花钟 学习目标:
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体会花儿开放的美。 教学难点:弄清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①钟声可以告诉我们准备的时间,可是你们知道吗?自然界的花也像钟表一样能报时呢。有位植物学家还把不同时间开的鲜花栽在一起,组成一个“花钟”,你们想了解一下吗?(板书课题,读课题) ②读了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③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都在课文里藏着呢,我们一块去寻找吧!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a、自由读全文,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让学生挑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后,教师根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③同桌互相说说课文的内容。 三、读读画画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②相互交流读懂了什么。(先分组交流,再指名说)
③各种花在一天之内,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我们根据各种花开花的先后顺序来绘制一个“花钟”,好吗? ④同桌合作制作“花钟”。
⑤在小组内展示“花钟”并进行介绍。(要求介绍时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⑥小组内推荐一只最好的“花钟”在全班展示、介绍。 四、读读悟悟
①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我们先来填一填。 ②再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③最后说一说,你觉得哪些表达鲜花开放的词语用得特别好。 五、课堂作业 ①学习生字。
A、出示生字卡片“斗、艳、内、梦、醒、苏”。 B、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C、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D、学生书写。
②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新词(也可作课外作业布置)。 六、课外延伸
①学生继续搜集各种花儿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看谁在“花钟”上补充的花最多。 ②读、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①听写词语。
34
②指名背、齐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③学生交流搜集资料的情况。 二、朗读感悟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②小组相互交流读懂了什么。
③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三、讲述“花钟”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植物学家修建的花圃。
②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着画面,当小小讲解员,介绍这个奇妙的“花钟”。 A、在小组内讲述。
B、每组推荐一人全班讲述。 C、评出最佳讲解员。 四、积累语言
你还喜欢哪部分课文内容,能把它背下来吗?
第三课时 一、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湿、娇、嫩、强、适、昆、修、致”,组词朗读。 ②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二、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观察周围的事物,写一写观察日记。 三、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填空题
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绽开了笑脸 睡莲 从梦中醒来 万寿菊 欣然怒放 烟草花 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 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 在晚上八点开花 昙花 含笑一现 板书设计: 13 花钟
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 原因:湿度、温度、光照、受粉 做成花钟
教后反思: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
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臵,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文本的特点,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第一自然段。学生自主读书,了解?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陶冶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意图基本得到体现:
一、读中悟;二、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三、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 四、注重学法的指导。
35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①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②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③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④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⑤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点:
进行口语交际,并能将看到的事物写成日记。 教学难点:
通过查找资料和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大胆交流、主动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课外搜集形声字并制成字卡,准备一两个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②教师准备生字卡片、人体器官挂图。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a.改变座位排列方式和教室环境,营造一个举行观察发布会的氛围。 b.教师宣布观察发布会的有关规则。 ◆以小组与小组对抗赛的方式进行。
◆一比选手发布的观察发现过程有没有说清楚。 ◆二比选手发布时的语言、仪态是否自然大方。 ◆三比选手回答其他组的提问是否从容应对。 2、在组内先发布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组内其他学生针对发布的情况提出疑惑要求解答。 3、推选代表,向全班发布观察中的发现。
4、评选最佳发布员,并交流从这些同学的观察与发布上学到了什么。
5、比照自己的观察和发布,想想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一下。可以再说给同桌听听,也可以再组织一下语言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1、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伴听,互相检查。 2、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 2、分小组练习背诵。
3、说说读了这首儿歌知道了什么。
第三课时
读读认认
1、出示“读读认认”中的六个词语,学生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方式指名认读,检测识字效果。
3、展示人体器官挂图,由一位学生读词,另一位学生指出图上相应的部位或器官。 4、说出几个表示人体器官或部位的带有“月”这个偏旁的字来。 宽带网
1、组织竞讲故事活动。
41
A、教师可先宣布竞讲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B、竞讲活动可先在小组内进行,选出优胜者,然后在班内再角逐。 C、师生共同评选出优胜者,并让优胜者介绍经验。 2、开展推荐读物活动。
介绍自己读过的讲科学发明或发现的图书,向同学推荐并互相借阅。
第四课时 (习作指导)
一、写观察日记作文指导
8月25日 星期四 晴 蚂蚁的力量
今天上午,我蹲在门口吃饭。几粒米掉在地上,引来了一只“侦察兵”蚂蚁。它急急匆匆地到米粒旁边,那样子好像是一个三月滴水未尽的饿汉看到了山一般大的面包——想将食物全搬走,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它使出全力,却只搬的动一粒米。“唉,它太小了!”我自言自语道。蚂蚁“吃”心未死,它又紧抱米粒,一晃身子,将米粒背了起来,可就像一个人要搬走一座山一样,毫无希望。它只好悻悻而去。(写蚂蚁,把蚂蚁当人来写,十分生动)
“唉,毕竟是只蚂蚁!”我替它惋惜,“要是它力气大,那……”我刚要起身回家,惊异便把我拉了过来:刚才的蚂蚁卷土重来,身后还跟着大队人马。一阵瞠目结舌后,我平静了:蚂蚁力量太小,多来十个也无用的!我讥讽着这些小生灵,觉得它们是痴心妄想。只见它们有的聚气凝神,紧抱米粒;有的二蚁连手,奋力拼搏;有的发起蛮劲,搬米疾走……不多工夫,米粒便象是返乡归国似的移向蚁穴。(写出自己的观感,形象生动)
听了我的叙述,你还觉得蚂蚁力量小吗?有时,人的力量可能比蚂蚁还小,有时,蚂蚁的力量可能比人的力量还大。为什么呢?因为:人心散,搬米难;人心齐,泰山移!(从中悟出道理,完成写作目的) 【教师点评】
这篇日记记述了作者对蚂蚁的细心观察。作者观察和描写了一只“侦察兵”蚂蚁和其它蚂蚁搬运米粒的经过,使“我”从好奇惋惜到瞠目结舌以至感叹,从中悟出了“人心散,搬米难;人心齐,泰山移”这样的深刻道理。文章记述生动、形象,层次清晰。 【习作要求】
你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吗?先交流一下写日记的方法,再写一则观察日记。要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要写自己最想写的,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习作指导】 1、可以写什么?
可以写四季的美景,气候变化的特点; 可以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可以写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生活习性; 还可以写周围动人的事迹等等。 2、怎样写?
观察日记题材多,范围广。简单地说,就是将我们平时写人、记事、状物的文章写成日记形式。 首先内容要真实,所见所闻要贴近自己的生活。
其次,观察要细致,叙述才能具体,要对事物的声音、色彩、形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作出细微的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观而不察,视而不见,见而不想,很多生动的素材都发现不了。
再次,选材要精,中心才能突出,围绕一个内容,一件事,一种情景,一点感受写,有详有略。 第四,想象合理,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新鲜感。
3、下面这些你知道吗?(帮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激发观察的兴趣,挖掘发现的潜能)
鱼睡觉的时候是睁开眼睛的,含羞草一碰就会闭拢它的叶子,蜘蛛也可以预报天气,蚱蜢的头是尖的,蝗虫的头是圆的,|芙蓉花早晚会变色,蚯蚓断成两节不仅不会死,还会变成两条蚯蚓,母鸡尽职|,白鹅高傲,猫性格古怪,家燕很绅士,……
做一做:回家找个矿泉水瓶,除掉上半部分,做成杯子形状。倒入近半杯的水,将一整颗大蒜放进做好的杯子里。然后坚持观察一个星期,把观察过程,特别是观察到的变化都写下来。 4、句段训练
在你的作文中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在你的作文中用上至少两个比喻句
42
根据你观察的材料选择一个有意义的道理:人心齐,泰山移,勤能补拙,有双发现美的眼睛,给予比拿快乐……
5、日记格式如范文,在第一行中间写明日期、星期、天气,第二行开始日记正文,记一般不写标题,但为了便于把握作文中心,小学生时提倡写标题(见范文)。 【主题推荐】
同学们,你们见过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场景吗?见过的,想一想,把人的可亲,动物的可爱写出来;没见过的,回去细心观察一下。
教后反思:
这一单元是写观察日记,在学第13课、14课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让学生回去多观察,多思考,为园地四的习作做准备。并且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反复强调,并结合具体文章,做详细的观察指导。在口语交际课上,孙妍恬等几个同学呈现了真实可感的观察记录,那就是文峰公园里,给果树施的营养液。她有观察对象,有疑问,有解答,是一份很好的观察记录。但也有不少同学懒得动手,只是在书上找感兴趣的话题,有些脱离实践。我应该多鼓励学生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主动学习,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43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有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是讲读课文,《找骆驼》是阅读课文,〈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赵州桥》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座古代建筑,赞美了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才干。 17孔子拜师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 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 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 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 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4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五、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45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六、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17 孔子拜师 拜
孔子 —————— 师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比较简单,只要让学生从读悟中理解孔子与老子的优良品质。本文我采用了变序的方法进行教学,先从课文的最后一句入手进行解决,让学生先了解孔子与老子的品行,然后让学生根据概括出来的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行理解。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读书符号进行学习,如找反映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的用?__?划出有关句子找反映老子尊重他人、诲人不倦的句子用?﹋﹋?划出有关句子,而且找到相关句子进行品读、齐读,读悟介乎尚可,但是整堂课下来,发现在教学时方法较单一,读得还不够充分,在区分?等候与迎候?时,还只停留在了表面,不够深入,有点走过场的味道,在概括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时,有点牵强,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还是不够的,教师过于草率地解释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环节有些拖沓,时间显得较仓促,以至于没有时间进行分角色朗读了。这些不足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
46
18 盘古开天地 教学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已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 同座互读互查。 ②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③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④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四、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
47
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一、练讲故事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④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二、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三、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学生板书)
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教学反思:
语文课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三年级学生刚由地年段步入中年段,语言积累是十分重要的。课堂积累尤为重要。以往我们总是忽视了课堂积累。其实课堂积累才是最有效的。 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抓语言积累,重表达运用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首先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文中角色,透过语言文字体味盘古开天地的艰难和辛苦。积累词语。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了:抡、猛劈、慢慢、缓缓、顶、蹬等词语。
其次是通过朗读感悟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一组排比句,学生要积累的是表达的方法。 最后是在引导下走出文本,将课堂的积累,运用于表达之中。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讲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本来设计的是让孩子们把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们听的,可是孩子们不够大胆,都在自己的位子上讲。但是我注意观察了,全班同学都在张嘴说,有很多学生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在思考今后的教学,一方面要继续抓课内的积累,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运用。积累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同时还要加大课外阅读的力度,让孩子们的知识面更开阔一些。课堂上让学生说说盘古倒下后,身体还有哪些变化的时候,孩子们生涩的语言,浅薄的想象,真让人遗憾。这都说明学生的见识狭窄,积累有限。没有积累就无法表达。所以,抓积累,重表达,是语文教学的方向。
48
19 、赵州桥
教材分析:本文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座古代建筑,赞美了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才干 学习目标
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①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 ②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起过重大作用,是哪四大发明啊? 生:是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
师:对。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证明了我国人民从来就是有着高度智慧和才干的人民。此外,我国古代的桥梁建筑在世界建桥史上也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隋朝时修筑的一座大型石拱桥赵州桥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还完好地横跨在河北赵县的河上,成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大奇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赵州桥》这一课,看看这座作为我国人民聪明才智的又一个象征的古代大桥,到底是怎样的一座桥。(板书课题)
【授课伊始,有针对性地在“导入”中埋设了本课教学内容的“核心”:《赵州桥》一文的写作目的到底是什么?同时又埋伏下了答案,以供下一步教学过程中诱发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从教学目的出发而精心设计的“导入”】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让学生各抒己见,既引导学生思维进入积极活跃状态,同时又使学生亮出不同的观点,成功地构筑了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生动教学环境】 a.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b.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c.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③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49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二、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三、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板书设计 19 、赵州桥
雄伟 坚固 美观 劳动人民的智慧
课后反思:
近期以来一直在练习分段,学生的能力大有提高,对于这一类较简单的段落结构能正确判断。有了分段的基础,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许多,过渡句是可以找出来的,但是很多孩子还是没有掌握它的作用,又进行了指导。仿写?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子,学生的思维还是不够活跃,写得较简单,但是结构基本正确.
50
正在阅读:
语文第五册教案全集及课后反思01-11
2022年四川高考594分能报什么大学 594分能上哪些院校03-29
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国内客运销售代理协议(最终版)06-19
华师历届满分作业汇总《市政学》05-26
脱氢枞胺基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与DNA的作用本科毕业论文 精品 - 图文10-03
重庆高院:民间借贷新规6个问答公布10大典型案例(必读)11-29
小数乘法应用题(已排版,直接打印)10-31
底盘学作业09-1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课后
- 教案
- 反思
- 语文
- 全集
- 创编故事(1000字)作文
- 传统宇宙观
- 《网页设计与制作》期中考试1
- 传播效果研究
- 装修温馨提示
- 西工大17春《中国法制史》在线作业
- 2017年中国食用胶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目录) - 图文
- 2016年上半年基础部工作总结
- 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规则
- 国家电网公司电能计量封印管理办法
- 语言文字水平培训测试中心工作总结精选
- 2016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图文
- 导线网1平差报告
- 公路隧道施工盾构法继续教育自测答案
- 良凤花鸡父母代种鸡饲养必备管理手册(印刷版1)
-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课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案例(人教版二年级第四册)-word范文(4页)
- 关于印发上海铁路局建设项目施工安全质量“三全”检查实施意见的通知上铁建函〔2010〕192号 - 图文
- 中国石油大学远程教育微观经济学第三次在线作业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试题及答案 2013年12月31日11分案例题解析
- 20122013年全国造价员考试试题及答案基础知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