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评价功能的发挥

更新时间:2023-07-25 04:4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课堂教学中评价功能的发挥

永春县东平中心小学 康娘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没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因此,应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

一、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只有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性,才能形成符合目标要求的有意义的行为。面向目标的恰当评价,会给学生指明前进的路,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成为激发课堂精彩的催化剂;而离开目标的随意评价,则可能使学生误入歧途,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例1:图上画了24只青蛙三三两两地在荷叶上观望,右边画的是荷叶上还有6只青蛙,图下是“跳下去多少只青蛙?□○□=□(只)”。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图意。

一学生说:“荷叶上有24只青蛙,忽然一个石子落入水中,‘啪’的一声,小青蛙们怕了,纷纷跳入水中。最后只剩下6只青蛙妈妈。”教师表扬了他,说他语言流畅,想象力丰富,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接着,另一个学生说:“24只青蛙正在荷叶上晒太阳。一个顽皮的孩子路过,向水中打了几个水漂,胆小的青蛙都钻到荷叶下面去了,只剩下6只勇敢的。”“嗯,你的想象真棒!”教师正打算让学生看问题列式,可耳畔又响起几声急不可耐的童音:“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一个男生不经教师允许便说:“我认为,是轰隆隆的雷声响了,要下雨了,所以它们都急着回家。”“你的想象也很奇特。” 整个课堂成了

一个想象的乐园。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了。

本例中,由于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表面看,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了以人为本。事实却是,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时空被占据了,影响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有的发展。当第一个学生叙述数量关系渗入了对图中故事情节的想象时,教师过评价向学生传递了错误信息——“想象力丰富”“大家向他学习”;当第二个、第三个学生沿着第一个学生的思维模式进一步展开想象后,教师又继续夸奖,从而将活动引向歧路,最终使一节数学练习课成了一堂语言文字训练课。归根结底,问题出在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目标意识,使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方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肯定第一位同学的说法,再提出期望,将学生引向数学活动。比如“你的描述太富有想象力,太具有创造性了!但你能针对问题,说得更简单一些吗?”

二、 做到真正尊重学生,欣赏、鼓励每一个位学生,才能正确评价学生。

每个人都很想被尊重,学生也是。在课堂上,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变成一个执法者,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只有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学生出错或出现了各种“奇怪”的答案而火冒三丈。应该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同时要改进教学实践,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2教师出示习题:打一部书稿,小李单独打10天完成,小王单独打12天完成,小胡平均每天打64页,如果小李与小王两人合打4天,那么就剩下256页没打完。三人合作几天才能打完这部书稿?

大家正在苦思冥想,突然,一个男生猛地举起手,但马上又缩了回去。教师询问缘由,他怯生生地说:“我的答案是4天,不知道对不对 ”“这道题的答案就是4天,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用256÷64求得的 ”

“哈哈哈 ”未等这个男生讲完,下面就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而对始料未及的解法及其制造的混乱局面,教师面带怒色地说:“胡闹!坐下!”

在教师的责备和同学们的嘲笑之下,这个男生羞得满脸通红,默默地坐下了。

事后,听课的教师问小男孩为什么用256÷64解题,他眼含泪花,支支吾吾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小李和小王合作4天后剩余的256页由小胡来完成,而小胡平均每天打64页,所以小胡打256页就要用256÷64=4天,这个天数与小李、小王先前合作的天数相同,因此,小胡在小李、小王合作的时候也来参与,即三人合作,就需要4天完成。

他讲得多好啊!多么独特而简捷的解法呀!这种直觉不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吗?却被教师一问“胡闹”给无情地浇灭了!他今后还敢发表看法吗?学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即使教师没意识到这道题有这种解法,也不能忽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应该关注一下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说话,“解法很奇特,你是怎么想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还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教师的一念之差,可能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发展趋向。这“一念”就源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源于教师的目标意识。

三、激励性评价要适度,“批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著名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也说过:“那些小时候过多地受到师长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遭到更多的失望。”然而,当前课堂评价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表扬”当作了评价的唯一“法宝”,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不管如何,都是“嘿,嘿,你真棒!”的一味表扬,用一些“廉价”的激励手段去吸引学生,这种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效果一定好吗?长此以往,学生将对此种廉价鼓励产生“免疫力”,以后的此类表扬还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吗?没有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表扬谁会珍惜呢?象此类评价,说得严重一点,可以说是对学生智力的侮辱,将他们当成弱智学生来对待了。再说了,社会本来就是很复杂的,如果孩子从小只有表扬,只有“成功”,而没有批评,没有受到挫折,又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

激励手段的应用要做到适当准确,适时得体,不缺不滥,这里有个“度”的问题。适时适度地运用批评,也是一种纠正不良行为的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

总之,评价的目的不是注重评价的结果,乃是一个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发展的过程,在评价研究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使师生客观地衡量自己水平,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是自我提高的极好的形式,从而达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8l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