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4-16 17: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中的语文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学法、教法、教学程序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二、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作为八年级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做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为以后学习说明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本课基本的文学常识。

②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③分析作者在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教学原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把“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把“分析作者在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说学情学法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经历了小学六年和中学一年的莽撞之后,思想开始发展成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长。有些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的满足,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预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努力。我尝试着用一套较宽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说教法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方法: 1、授之以“渔”,排除学习障碍

本篇文章作为八年级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工作。因此在正式学习之前,应带领学生再熟悉有关说明文的一些知识。

2、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展示一些桥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3、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整体素质。

六、说教学过程

针对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需通过两课时完成,具体环节如下: (一)课前检测

根据教学目标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说明文的基本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的认识。这部分利用多媒体,以学生自己的讲授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洨河(xiáo) 匀称(chan) 张鷟(zhuó) 拱桥( g?ng) 桥墩( dūn ) 惟妙惟肖(xiào)

2、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桥梁学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三十年代即主持建造了钱塘江大桥,解放后培养了大批桥梁专家,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就是由他的学生担任总工程师的。

3、①说明文的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②说明文的分类、(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文)③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周密)④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等。

说明:设计这样的检测是为了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及搜集资料的能力,也为后面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情境导入

在这部分,我设计这样的导语“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之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张桥梁图片,引出本课。

说明:设计这样的导入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图片能把抽象的事物直观的展现给同学们,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投影导读目标,学生依照目标朗读课文,讨论作答) 1、了解对象:说明了什么事物?

2、抓住特征:说明的对象具有哪些特点? 3、品味语言:语言有什么特点?

说明:这一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训练,结合导读目标,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初步领会说明文文体的特点。

(四)合作探究:

1、中国石拱桥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石拱桥有很多,文章为什么只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重点说明的例子?作者分别从那些方面为我们这两座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作比较、 引用

说明: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上述的说明方法学生都能找的差不多,但是“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找不到,在这里需要教师强调。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赵州桥的?

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

4、根据课文,概括赵州桥的四个特点。

弓形独拱 拱肩加拱 拱圈拼成 结构匀称 5、画出赵州桥的平面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数据。

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完成以上问题。讨论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多媒体投影明确:

石拱桥 {形式优美}——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单拱)

{结构坚固} {卢沟桥}(联

拱)

{历史悠久}

(五)自由研讨 :

1、根据分析赵州桥的方法小组互助分析作者是怎样介绍卢沟桥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特点?作者还写到了解放后的桥,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2、在介绍卢沟桥的时候能不能把这部分去掉换成课文后面陈寿儒写的《夜宿卢沟》为什么?

3、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中国石拱桥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说明:通过自由探讨环节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说明对象,掌握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区别说明文和描写性记叙文。第三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巩固练习

1、《中国石拱桥》的语言特点还在于使用了一些语意模糊、不确定的词语进行说明,以使说明更切合实际。请从下面的练习中感悟这种模糊说明的艺术。 投影展示练习题:

体会下边几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作用,把它们分别归类到后面的表格里。

(1)“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2)赵州桥修建于公元六零五年左右。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最长的石拱。 (5)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6)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 (7)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8)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9)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10)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表示估计 大约 二百来 可算 左右 可能 不完全 表示限制 有些 完全 最 十分 表示程度 几乎 充分 学生完成表格,并小组讨论,分析体会 说明:上述语言分析的归类训练,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这项训练也是对学生学过的词类知识的复习巩固。 2、本课设定强化训练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列数字,针对这个重点设计了以下练习题进行巩固(投影展示) 说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间略窄,宽九米”; (2)卢沟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一,(3)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 “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5)万人大会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 说明:这里设计的题目比较简单,目的是让全体同学都掌握这两种说明方法 (七)拓展延伸,课外作业:(综合学习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自己设计制作一座桥梁,画出示意图,并写出简要的介绍。 说明:这一环节的安排不仅起到复习所学内容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训练了学生说明文的写作。 (八)课堂小结 1、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介绍了发展状况。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81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