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江 山 峡 导 游 词

更新时间:2024-06-24 11: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乌 江 山 峡 导 游 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沿河乌江山峡旅游, 我是这次旅行的导游,我叫×××,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我非常荣幸能给大家介绍乌江山峡。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船长,他已经在这条河上行船十多年了,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行船经验,大家尽可以放心地欣赏景色。 首先,我将沿河乌江山峡作一个简要介绍。

千里乌江在沿河境内132千米,形成89千米峡谷,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王坨峡五个峡段组成,统称为“乌江山峡”。乌江山峡奇峰对峙、银泉飞瀑,怪石穿空,滩险浪急。船在江上行,人在画中游,故乌江山峡有“乌江画廊”、“乌江百里画廊”之美誉。乌江山峡的五个峡段各有特点,夹石峡瀑布众多、溶洞景奇,黎芝峡雄奇峻秀、猿声啼嘶,银童峡山形妩媚、湖光镜影,土坨峡滩险石怪、风情浓郁,王坨峡温泉如玉、古镇史悠。乌江山峡,风光旖旎,景色迷人。

今天我们所要游览的就是黎芝峡、…… 。在游览途中,请各位游客注意保护乌江、爱护乌江,瓜皮壳、塑料制品等遗弃物请放入垃圾桶内。

现在,我们向乌江东岸看去,可以看到沿河县城最高的一座山,那就是珠瑙岩,因其石壁上的白色、褐色的斑斓像镶嵌的珍珠、玛瑙一样,故而得名。在严冬下雪时,有珠岩积雪的美景。与珠瑙岩相对应的乌江西岸,有高穴峰,高穴峰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就是在高穴峰顶上,“久晴有云则雨,久雨有云则晴”,这是在过去气象预报不发达的时代,沿河土家人民预测晴雨的一条宝贵经验。

现在,在我们的正前方就是五门滩。这里有五道险关,暗礁多。在过去手工木船时代,真是“过一关、算一关,过了五关心才宽”,非常危险,因此,五门滩又称“鬼门关”。现

在,由于船舶设施的改进和驾长技术的提高,五门滩只剩下“白鹤闹五门”的美景了。人们可以看到白鹭时而站在滩涂上寻找美食,时而在浪花上空飞翔。

在前面的乌江西岸,有一棵乌阳古树。它的主根已经完全暴露在地面,靠支根深入地下支撑生命,像一棵巨大的盆景。这是浩瀚乌江千年不朽的见证。 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高原上的一条小溪在穿过高山峡谷时汇聚成了一条大河,流淌到了这里。大河两岸山青水秀,百花盛开,风调雨顺,四季如春。男耕女织,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没有战争,没有贫富,居住在这里的土家人民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一天,玉皇大帝在南天门游玩,见到人间安居乐业,大地万紫千红,莺歌燕舞,赛过了天堂,玉帝气得浑身发抖,恼怒万分,立刻降旨,用洪水淹没大地,摧毁人间家园。顷刻之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连续七天七夜,江河猛涨不止,村庄被淹没了,房屋被冲走了,大地一片汪洋。后来,是伏羲兄妹拯救了人类。当洪水渐渐退去以后,大河两岸的鲜花没有了,村庄没有了,房屋也没有了,只剩下大河西岸的一棵大树,它的根被洪水冲刷全裸露在地面,直至今天它还顽强地生长着,传说它是一棵与乌江同龄的古树。

这次洪水以后,乌阳树坚韧顽强、千年不枯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土家人民在最艰难的环境中生存繁衍,人们把它敬为神明,把它身边的这条河叫做乌江。

近几年来,随着乌江两岸的生态环境的好转,加之一些猎枪的收缴,乌江的鸟也逐渐多了起来。现在请大家静静的观看乌江岸边的珍禽吧。

接下来我们所要到的地方是媳妇坨。为什么称为媳妇坨呢?这里面有一个凄凉的传说。从前,这里岸边只有独户人家,两老膝下只有一子,媳妇刚过门三天,儿子就跟船帮去涪州(现在的重庆涪陵),在廿十四个望娘滩翻了船,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家里只剩下公公、婆婆、媳妇三人,媳妇长得非常漂亮,脾气又好,全力孝敬二老。但二老没了儿子,总觉得

是媳妇命中八字大,克死了儿子,就对媳妇格外刻簿,同是一锅汤,公公说烫,婆婆嫌凉;同是一甑饭,婆婆说硬,公公嫌软。弄得媳妇左右为难,又没有办法,稍微吱声就要罚跪挨打,有时还要被撵出屋。就在腊月二十四那天,传说这天灶神菩萨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万情,按土家人的习俗,媳妇办了好酒好菜,先敬灶神菩萨,再去请公婆吃饭。但公公和婆婆不知道为什么吵了起来,媳妇去劝婆婆,婆婆骂她;去劝公公,公公也骂她。弄得她左右为难,不敢张口了。谁知道她不劝了,二老就一致对付她,拿她出气,又打又骂,还嫌没够,最后把她撵出了屋。媳妇来到河边,见河里忽然长出一座小石山,石山上的石块一块挨一块,像簸箕一样大、像手掌一样厚,发出鳞光,其实这是一条鱼的脊背。可是媳妇不知道,她又冷又饿,就坐在鳞甲上,想起伤心的往事,禁不住放声大哭,悲切之声感天动地,江水沸腾。突然,一个巨浪打来,把苦命的媳妇打昏睡在鱼背上,大鱼就慢慢沉进水里,再也没见起来,媳妇也不见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有的说他丈夫在二十四个望娘滩翻船后,到了滩龙王手下做事,滩龙王为了奖励他,就派这条大鱼来背他的媳妇去团圆。也有人传,是灶神菩萨见她可怜,就把她带上天去了,要不,偏偏就在腊月二十四这天呢?从那以后,大家都叫这里为媳妇坨。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乌江的东岸有两个乡镇。上游的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黑獭乡,下游的是重庆市酉阳县的万木乡,两个乡政府相距只有500米,这也是相距最近的乡镇,两省市的边界就在黑獭乡的场镇上。场镇上的农民一天不知要出多少次省,有些农民晚上睡觉时头在贵州、脚却在重庆。

前面就要进入黎芝峡了。黎芝峡为黑獭至思渠峡段,全长13.3千米,是乌江山峡最为美丽的一段。黎芝峡滩多弯急,白浪滔滔。峡岸奇峰突起,巨石壁立,怪石嶙峋。

黎芝峡内的景点最多,有三星洞、剑劈岩、古纤道、牛肝马肺、天鱼池、人字瀑、佛指山、上天石、仙女望夫、阴阳泉、天门石、香炉石、灵牌石、草帽石、一匣书、飞龙过江等景点。

三星洞:由大、小穿洞和珍珠洞组成,皆面临乌江,背倚绝壁,每个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奇异绝妙,各具特色,堪称洞之明星,故名三星洞。

古纤道:乌江是古时朝庭官员进入贵州的唯一通道,也是贵州与外界商贸的黄金水道。在大船从下游上行时,都要用人力来拉,这些人力就是纤夫。古纤道就是为纤夫拉船在绝壁上开凿出的路。

剑劈岩:两岸相对像刀削一样光滑的绝壁。相传远古时,乌江流到此受阻,神仙派人用宝剑把山岩劈开,而形成犹如两幅自然水墨画。

蝌蚪文:在乌江东岸石壁上,由水溶解的碳酸盐产生的钟乳石均匀的分部在石壁上,像有意写出的形如“蝌蚪”一样的文字。有人说,这是张三丰游乌江时用梵文写下的《九阳真经》。也有人说,这是写下的“太白天书”。那石壁上的太白天书,让人感叹人生的坎坷和命运的辛酸,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当年遭贬,越涪州、经沿河、至石阡。云游黎芝峡时,哀叹人生抱负,心恢意冷,欲投江自尽。此时,峡谷里传来优美热情的土家妹仔的情歌,听着,听着,李白心襟豁然开朗,于是诗兴大发,从头上取下草帽放于江边岩石上,拔出宝剑,踏着这位土家妹的歌唱节奏,对着江边石壁,奋剑疾书,书写之后,遗下草帽,逆江云游。也许是岁月风雨的剥蚀,也许是李太白不想让后人知晓他当时落寂的心境写的就是蝌蚪文,总之,久而久之,这些如高山流水、自然而苍劲、雄浑而不俗的文字变成了蝌蚪,演变成了一部永远无法破释的天书。故后人称之为“太白天书”,以缅怀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天门石:一石破裂欲崩,传说被“蜘蛛精”用丝粘住,状似天门欲开。

草帽石:顶灰沿黄,形如草帽,传说为张三丰当年在乌江钓鱼时遗忘留下。据贵州沿河志书上所载,张三丰曾在沿河写了一首回文诗,诗的全文是: 桥边苑对柳塘湾,夜月明时遍户关。 遥驾鹤来归洞晚,静琴坐偏傍云闲。 烧丹觅火无空灶,采药寻仙有好山。 飘挂树间人隐久,嚣尘绕水响潺潺。 如果把这首诗倒过来读,那就是: 潺潺响水绕尘嚣,久隐人间树挂飘。 山好有仙寻药采,灶空无火觅丹烧。 闲云傍坐琴弹静,晚洞归来鹤驾遥。 关户遍时明月夜,湾塘柳对苑边桥。

在《涪州志》上,也载有一首署名“三丰道人”写的《望江》五言诗。诗曰: 蜀江何浑黄,黔江何澄澈。 两江既合流,两水各殊色。 处世忌分明,慎哉泯黑白。

蛮王祭江:传说蛮王孟获被诸葛亮火烧滕甲兵后,在龚滩西岸的蛮王洞被蜀军擒获,从此归附,永不再反。为了祭奠与他一起征战的将士亡魂和感谢上苍赐予的乌江对土家人民的哺育之情,蛮王在这里祭祀。在土家人的心中,蛮王是一位身材魁梧、饱经苍桑、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的斗士。这就是土家人心目中的蛮王形象。

仙女望夫:犹如一土家妇女站在山崖凝视江面期盼远航的丈夫回归。

人字瀑:从半山岩壁夹缝中喷射出一股清澈如玉的泉水顺地流入乌江,形成一巨大“人”字形瀑布,旱年不干。

佛指山:在绝壁顶伸出五根巨石,有长有短,极似如来佛手掌上的五根手指。形同如来手掌的佛指山,让人感受到佛法无边,力量的不可抗拒和人的渺小。

上天石:险峻的山峰中托起一石墩,好像人工修饰过的四方巨石,直指云天,那就是天地交接处,人间得道的人都是从那儿上天庭的,天庭里的神仙又都是从那儿来到人间的,从而演绎了天上人间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传说仙家治理乌江,就是从这上下于天上人间的。 公鸡岭:在乌江西岸的峰顶上,有一只正在引颈高歌的雄鸡。

高山流水:在前方的乌江东岸,石壁的上下有两组曲线,这些曲线似优美的弦律。上面较平的一组是高山,下面曲度较大的一组是流水,就像钟子期和俞伯牙在合凑古曲《高山流水》一样。

飞龙过江:乌江东岸岩壁上一石穴涌水飞流,形成瀑布,长年不息。暴雨后大水喷射而出,白雾直扑乌江西岸,景色壮观。这就是飞龙过江,亦称“白龙过江”。 映入您眼帘的是金沙坝,它与西岸的思渠镇遥相守望。

黎芝峡13.3公里,她有很多的美景,现用一首诗来结束对黎芝峡的介绍: 古树丛中猿声啼,天高云低鹰旋盘。 船劈巨流越礁石,人乘疾风过险滩。 除却杨子三峡美,更有乌峡多奇观。

希望这次旅行能让大家有一个美好的回忆。祝愿各位游客身体健康、旅途愉快、万事大吉! 谢谢大家!

(一)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

千里乌江在沿河境内132千米,形成89千米峡谷,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王坨峡五个峡段组成,统称为“乌江山峡”。乌江山峡奇峰对峙、银泉飞瀑,怪石穿空,滩险浪急。船在江上行,人在画中游,故乌江山峡亦称“乌江画廊”或“乌江百里画廊”。乌江山峡的五个峡段各有特点,夹石峡瀑布众多、溶洞景奇,黎芝峡雄奇峻秀、猿声啼嘶,银童峡山形妩媚、湖光镜影,土坨峡滩险石怪、风情浓郁,王坨峡温泉如玉、古镇史悠。乌江山峡自然文化遗产丰富,风光旖旎,景色迷人。 (二)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世界黑叶猴种群数最多、分布密度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独特,位于沿河自治县西部麻阳河、洪渡河流域,与乌江山峡相连,总面积3万多公顷。两河峡谷,险峻幽深。森林密布。主要有黑叶猴王国、河谷景观、老鹰岩、石牌、国画石、月亮石、朱家洞,大河坝温泉,凉桥等二十多个景点。麻阳河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和其它珍稀动植物,其中维管束植物共117科292属478种,一级保护动物2种,二级保护动物共23种。是动植物的天然宝库。 (三)霸王谷景区地质奇观

霸王谷景区地质奇观位于乌江西岸,与乌江黎芝峡紧紧相邻。从“人字瀑”旁往西2千米可至,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 霸王谷景区山形极为奇异,酷似楚汉相争时期的历史人物,布局场景几乎包揽了楚汉相争时期发生的所有大事,巧合之极。西楚霸王、虞姬、范增、虞子期、桓楚、八千子弟、刘邦、张良、韩信、萧何、周勃、樊哙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演绎楚汉相争时期追韩信、刘邦拜将、明修栈道、暗渡陈昌、楚汉河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悲状历史场景。霸王谷景区也是对喀斯特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

地质奇观——霸王谷

霸王谷里那些高耸入云、直指苍穹、千姿百态的石笋、石岩、石壁和石林,简直就是一部楚汉相争的奇书。在这个纵深20余里的大峡谷里,100多座大大小小的奇峰、桅峦,连绵起伏,如竹笋般挺立着,这些石笋、石岩、石壁、石林的阳面和相对排列,都让人能从楚汉相争的故事中找到脸谱和情节,西楚霸王项羽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河山之势,汉帝刘帮的阴沉,萧何、张良的运筹帷幄,韩信的一代帅才风范,美女虞姬的一片深情和生离死别的哀怨,以及项伯的心之向背。在这些石笋、石岩、石壁、石林中有楚河汉界,萧何月下追韩信、拜将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有汉代的君臣的群像和项羽的二十八勇士,栩栩如生,让人感叹天公造就,鬼斧神工。霸王谷的地质构造,赋峰峦于形态于神韵,而且这些峰峦与历史中的人物那么逼真,堪称世间一绝。

望 夫 岩 的 传 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在那座大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女主人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土家姑娘,男主人是一位勤劳勇敢的土家放排手。因为生活所迫,小伙子不得不去为当地的大财主放排。“放排”就是把砍伐的木材扎成排筏放入江中,由放排人在排筏上操纵,顺着江流漂到乌江下游的集市上贩卖。这是一项艰苦又危险的工作,乌江水大浪急,稍不留神,排筏就会触到江中的险滩和暗礁。许多放排手都把性命交给了乌江,发生许多排毁人亡的悲剧。但小伙子的撑筏本领高,加上对河道熟悉,每次总是有惊无险,逢凶化吉的平安归来。 财主是个十分贪婪的家伙,见小伙子如此能干,就常常派他下水放排,好为其赚更多的钱财。有一次,乌江因大雨而河水猛涨,江面上是汹涌澎湃,财主又命令小伙子放排,小伙子见水大浪大不宜放排就不想去,财主于是威胁要把美丽的土家姑娘抢去做小老婆,为了不让心爱的妻子被抢,他被迫答应了。然而,他这一去就杳无音讯,他的妻子痴痴地等啊等啊,一年年过去了,可还是没有他的消息。有人说他是不想再遭受财主的剥削,逃到很远的

地方去了;有人说他是在放排途中触到暗礁落水死了……面对各种传言,妻子坚定地认为丈夫一定会回来。于是,她每天都爬上江边的山岗上四方眺望,然而每次都是高兴而去失望而归。财主见小伙子失踪,便派人到他家去提亲,遭到了妻子的坚决拒绝,她把送去的彩礼全部掷到门外,并当着四周乡亲们的面发誓:除非山崩地裂,日月无光,乌江倒流,否则绝不会再嫁。

从那以后,伤心极了的妻子整天待在山岗上,面向着空旷寂寥的江面痴痴地等着,严寒酷暑和风霜雪雨都不能打消她的念头。她站在山岗上,执著的目光散落在奔腾的乌江深渊里,丝毫没有注意身边的草叶黄了绿,绿了又黄;花儿谢了开,开了又谢;无法推算北去的流水载走了多少期盼,而无数个期盼的日日夜夜就在屈指细数中流逝!没有丈夫归来的讯息,美丽的妻子就在这漫长无期的等待中渐渐化为一尊石像。

动人的传说让听的人唏嘘不已,纷纷为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若干年过去了,望夫石仍在山岗上久久地守候着,这千年奔腾不息的乌江呵,是她执著爱情的见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7t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