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06 22:3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十二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2.《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人物栩栩如生的写作特点 3.辩证地认识文中除弊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辩证地认识文中除弊的效果。

【难点】赏读《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人物栩栩如生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导入一:回顾型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有利于在新课堂中应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疏通了文字障碍,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分析文章中邹忌 的劝说艺术。

导入二:激趣型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名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战国时的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邹忌这样一个忠诚的臣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邹忌对齐威王的讽谏,了解“讽谏”的艺术。

课堂实录

一、温故。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分析文章内容做基础。】

教师设疑:回顾上节课我们读文章的六读,请大家说说,《战国策》在本文中给我们记录了一件什么事情?

说明: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温习上节课关于文本内容的相关知识。采取点名回答、抢答、七嘴八舌地答等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有效进入文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本文讲述的是邹忌用自己的例子和体会劝说齐威王的事,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

1

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了直言不易的道理,然后邹忌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齐王接受了建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知新。

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师采用设疑学生分组讨论及教师讲解点拨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师设疑一:文章结尾谈到齐威王纳谏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不是过于夸大了进谏的效果?该如何理解? 小组讨论,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教师明确:

这样写强有力的说明了邹忌进谏之后的成果,更加突出了文章中心。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事,文末关于邹忌进谏之后的成果记叙,仅只是为文需要,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教师设疑二:邹忌一讽齐威王,就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足见邹忌劝谏技巧之高,请同学们仔细揣摩,邹忌劝谏齐威王技巧高明在哪里?

学生悉心揣摩,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1)准确定位自己的身份及进谏时的客观实际。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作为谏臣的邹忌如果向作为主公的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乃至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家庭小事”说自己的体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忠言而并不逆耳,利齐威王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 (3)准确判断,先齐威王之忧而忧。

其实邹忌明白,齐威王作为王,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实在情理之中的,于是先齐威王之忧而忧;同时也明白齐威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因而进谏效果明显,果使齐“战胜于朝廷”。 三、致用。

⒈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7f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