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更新时间:2024-01-09 21: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的是(A ),标志着法国工人已经在斗争中提出国家政权

问题,开始走上独立地进行政治斗争的道路。 A、 里昂工人起义 B、 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C、 “人民宪章”运动 D、 “巴黎公社”运动

2.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B )在内的统一整体。

A、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

3. 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 B)的口号。

A、 民主科学 B、 建立共和国 C、 民族独立 D、 自由发展

4.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

情的抨击。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

A、 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

B、 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 C、 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复活的奴隶制” D、 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三位一体”的祸害

5.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D )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

说。

A、 傅立叶、欧文、马克思 B、 圣西门、欧文、马克思 C、 圣西门、傅立叶、马克思 D、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6.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A )。

A、 费尔巴哈 B、 康德 C、 费希特 D、 谢林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

A、 黑格尔的辩证法 B、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 德国古典哲学 D、 以上均错

8.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

情的抨击。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A、 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

B、 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 C、 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复活的奴隶制” D、 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三位一体”的祸害

9.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

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B)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 唯物辩证法

10.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A、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独自创立的 B、 马克思主义包括其继承人的理论

C、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D、 “马克思主义”一词在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出现

11.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A、 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政治立场 B、 公然申明了自己的阶级性

C、 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

D、 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12.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C )。

A、 鲜明政治立场 B、 实践精神 C、 批判精神 D、 理论性

1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 B)为基础的。

A、 创新性 B、 实践性 C、 与时俱进 D、 人类劳动

14. 党的( C)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大 D、 十七大

15. 下列关于与时俱进含义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 )。

A、 与时倶进要求人们高瞻远瞩

B、 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 C、 任何新提法、新论断、新举措、新形式都可称为与时俱进 D、 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富于创造精神 16.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A )。

A、 与时俱进 B、 实践性 C、 科学性 D、 革命性

17. 马克思主义的(A )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A、 世界观和方法论 B、 人生观和价值观

C、 哲学理论

D、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8.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A )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

想实际。

A、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 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19.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在各方面素质中,(B )起着统领作用。

A、 道德素质

B、 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C、 科学文化素质 D、 政治素质

20.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A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实事求是 D、 理论创新

21.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B )。

A、 经验主义、资本主义 B、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C、 拜金主义、教条主义 D、 资本主义、拜金主义

22.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主要有(D )。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④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3. 世界新技术革命本质上是(B )。

A、 综合国力革命 B、 知识智力革命 C、 军事革命 D、 教育革命

24. 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有(D①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③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④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5. 20世纪最后2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中国等国仍然坚定地走

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举起(D )的旗帜,反思现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继续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并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A、 “开放”“革新”“发展” B、 “改革”“革新”“发展” C、 “改革”“开放”“发展” D、 “改革”“开放”“革新”

2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表述有误的是(A )。

A、 资本主义的发展停滞不前

B、 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C、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

27. 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A )。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

28.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D )。

A、 原始模式 B、 存在前提 C、 基本保证 D、 存在方式

29. 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叫(A )。

A、 世界观 B、 方法论 C、 唯心观 D、 唯物论

30. 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 B)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A、 本质 B、 实践 C、 创新 D、 意识

31. 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指的是(A )。

A、 实践客体 B、 实践主体 C、 实践受众 D、 实践策划者

3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C )。

A、 创新的观点 B、 探索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运动的观点

33. 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指的是(A )。

A、 实践 B、 实验 C、 创造 D、 创新

34.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指的是(B )。

A、 实践客体 B、 实践主体 C、 实践受众 D、 实践策划者

35.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D )。

A、 是否承认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 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 C、 是否承认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6.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指的是(A )。

A、 联系的客观性 B、 联系的主观性 C、 联系的现实性 D、 联系的导向性

37.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是(A )。

A、 新事物 B、 旧事物 C、 好事物 D、 坏事物

38.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叫做(A )。

A、 联系 B、 运动 C、 规律 D、 发展

39. 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

互联系的关系,叫做(A )。 A、 矛盾 B、 统一 C、 联系 D、 发展

40. 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叫(B )。

A、 内因 B、 外因 C、 矛盾 D、 联系

41.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叫矛盾的(D )。

A、 不平衡性 B、 同一性

C、 特殊性 D、 普遍性

42.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叫做(A )。

A、 矛盾的斗争性 B、 矛盾的同一性 C、 矛盾的关联性 D、 矛盾的分裂性

43. 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叫做(B )。

A、 矛盾的斗争性 B、 矛盾的同一性 C、 矛盾的关联性 D、 矛盾的分裂性

44. 庸俗进化论是在(D )出现的。

A、 18世纪中叶 B、 18世纪末 C、 19世纪上半期 D、 19世纪下半期

4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 质与量是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的 B、 量是质的基础,规定着质的活动范围 C、 质总是一定量的质,量也制约着质

D、 质和量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充分体现在“度”中 46.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中,(D )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

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A、 可能性 B、 偶然性 C、 必然性 D、 现实性

47. 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的理论是(C )。

A、 辩证决定论 B、 形而上学论 C、 机械决定论 D、 唯心决定论

48.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A )。

A、 唯物主义决定论 B、 唯心主义决定论 C、 唯物主义非决定论 D、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49.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B )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

的趋势。 A、 偶然性 B、 必然性 C、 可能性 D、 现实性

50.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中,(A )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

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等的总和。 A、 内容 B、 形式 C、 本质 D、 现象

51. 规律的(A )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

A、 客观性 B、 普遍性 C、 主观性 D、 现实性

52. 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被称为(A )。

A、 规律 B、 发展 C、 联系 D、 本质

53. 在自然界各个领域起作用的规律是(D ),它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 社会规律 B、 行为规律 C、 发展规律 D、 自然规律

54. 规律的(B )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

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A、 客观性 B、 普遍性 C、 主观性 D、 现实性

55. 人脑是(A )的物质器官。

A、 意识 B、 反映 C、 判断 D、 推理

56. 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为(A )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A、 意识 B、 反映 C、 判断 D、 推理

57. 劳动产生了语言,为(A )的内容提供了物质外壳。

A、 意识 B、 反映 C、 判断 D、 推理

58. 意识活动具有(D )。

A、 主观性和目的性 B、 主观性和计划性 C、 目的性和随意性 D、 目的性和计划性

59. 意识是(C )的主观映象。

A、 物质世界 B、 精神世界 C、 客观世界 D、 外部世界

6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A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三大法宝 D、 独立自主

61. 解放思想和(B )是辩证统一的。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独立自主 D、 求真务实

62. 实事求是是(A )的目的。

A、 解放思想 B、 改革创新 C、 独立自主 D、 自力更生

63. 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指的是(A )。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独立自主 D、 改革创新 64.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A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5. 著名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强调(D )。

A、 唯有参加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B、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C、 实践是认知的目的

D、 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

66.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A )引入到认识论中来,克服了以往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从而引起了认识论

的革命。 A、 实践观 B、 物质观

C、 发展观 D、 真理观

6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下的表现中不正确的是(A )。

A、 实践是认识的过程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8.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D )。

A、 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B、 一切有生命的人 C、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D、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69.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对立是(C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的对立 D、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70. 如下对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描述错误的是(B )。

A、 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 B、 认识主体具有超越性 C、 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 D、 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

71. 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是(A )。

A、 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 B、 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 C、 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

D、 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72.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A )的错误。

A、 经验论或唯理论 B、 实践论 C、 唯书论 D、 可知论

73.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D )。

A、 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 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74.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是对事物(D )反映。

A、 间接的 B、 全体的 C、 概括的 D、 表面的

75. 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错误的有(D )。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D、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绝对明显的界限

76. 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这种观点属于

(C )。 A、 可知论 B、 先验论 C、 经验论 D、 唯理论

77.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是对事物(D )反映。

A、 间接的 B、 全体的 C、 概括的 D、 表面的

78. 人的认识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永远不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完毕,除了望

着已获得的正确认识出神外,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段话强调的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B )。 A、 具有曲折性 B、 具有反复性 C、 具有无限性 D、 具有有限性

79.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B )的统一。

A、 经验 B、 历史 C、 社会 D、 时代

80. 下面对人的认识运动描述正确的是(C )。

A、 简单的循环 B、 直线式的前进 C、 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D、 封闭的循环

81. 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A )。

A、 有限的 B、 无限的 C、 穷尽的 D、 短暂的

82. 从主体方面来看,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有(B )。

A、 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B、 人的认识受到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C、 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 D、 事物的本质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

83. 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D )。

A、 反映论 B、 可知论 C、 唯物论

C、 列宁 D、 毛泽东

127. 革命和改革的最深刻的根源是(A )。

A、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B、 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C、 技术革命的巨大推进 D、 社会政治制度的完善

128. 科学发展的基础是(D )。

A、 技术改革 B、 制度完善 C、 社会变革 D、 物质生产

129.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A )。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上层建筑与阶级构成之间的矛盾

130. 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是(B )。

A、 阶级 B、 经济基础 C、 政治思想 D、 矛盾关系

131.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B )。

A、 社会基本矛盾 B、 阶级斗争 C、 技术革命 D、 社会改革

132. 第一次揭示了阶级的本质的是(A )。

A、 马克思主义 B、 德国古典哲学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33.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C )。

A、 政治标准 B、 思想标准 C、 经济标准 D、 社会标准

134. 历史上最初产生的两个阶级是(D )。

A、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 C、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D、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135. 下列不属于阶级斗争的是(D )。

A、 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斗争

B、 地主和农民之间的斗争

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D、 农民和工人之间的斗争

136. 阶级斗争的根源是(B )。

A、 思考方式的对立 B、 物质利益的对立 C、 政治利益的对立 D、 社会待遇的对立

137.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形成,使社会过渡到(B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新民主主义社会

138. 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

A、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B、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C、 阶级斗争和社会改革 D、 暴力统治和社会改革

139.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中,(B )是关键。

A、 改革 B、 发展 C、 稳定 D、 科学

140.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B )。

A、 思想根源问题 B、 国家政权问题 C、 阶级基础问题 D、 经济发展问题

141.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中,(A )是动力。

A、 改革 B、 发展 C、 稳定 D、 科学

142. 我国的立国之本是(A )。

A、 四项基本原则 B、 改革开放 C、 一国两制 D、 科学发展观

143. 我国(C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八届三中全会 D、 十八届六中全会

144.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B )。

A、 思想根源问题 B、 国家政权问题 C、 阶级基础问题 D、 经济发展问题

145.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中,(C )是前提。

A、 改革 B、 发展 C、 稳定 D、 科学

146. 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D )。

A、 举行大规模起义 B、 进行罢工罢课 C、 进行抗议游行

D、 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

147. 下列属于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的是(A )。

A、 社会革命 B、 社会改革 C、 阶级斗争 D、 暴力统治

148.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A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 对资本主义进行阶级斗争 C、 纠正政治错误 D、 规范思想

149. 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C )。

A、 和平演变 B、 会议选举 C、 暴力革命 D、 和平交接

150. 我国古代,(A )主张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A、 孟子 B、 荀子 C、 老子 D、 董仲舒

151. 我国古代,(B )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A、 孟子 B、 荀子 C、 杨雄 D、 董仲舒

152. 我国古代,(D )持“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屑之性”三等。

A、 孟子 B、 荀子 C、 杨雄 D、 董仲舒

153. 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认为的人的本质的是(C )。

A、 劳动是人的本质

B、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 人的宗教信仰是人的本质 D、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154. 古希腊的思想家中,(B )提出了“人是一个世界”,看到了人的复杂性。

A、 普罗泰戈拉 B、 德谟克利特 C、 亚里士多德 D、 柏拉图

155. 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A )。

A、 “一切为了群众” B、 “一切依靠群众”

C、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 群众观点

156. 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B )在对这个问题的

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A、 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

157. 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是(B )。

A、 “一切为了群众” B、 “一切依靠群众”

C、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 群众观点

158.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是(A )。

A、 群众观点 B、 英雄观点 C、 名人观点 D、 伟人观点

159. 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是(C )。

A、 “一切为了群众” B、 “一切依靠群众”

C、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 群众观点

160. 下列不属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的是(D )。

A、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161. 下列关于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B )。

A、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都在历史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B、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人都对历史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C、 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等是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D、 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在斗争中起着核心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16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 在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特别是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军事家,可以超越阶级 B、 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C、 任何杰出人物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 D、 任何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都是时代的需要

163.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A )。

A、 社会分工

B、 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 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 货币转化为资本

164.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这被称作货币的(A )。

A、 贮藏手段 B、 世界货币手段 C、 支付手段 D、 流通手段

165. 货币的本质是(D )。

A、 贮藏的手段 B、 流通的手段 C、 交换的媒介

D、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66.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D )所决定的。

A、 简单劳动 B、 价格标准 C、 使用价值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67. 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A )的凝结。

A、 抽象劳动 B、 体力劳动 C、 具体劳动 D、 简单劳动

168. 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 )。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流通价值

169. 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被称为货币的(D )。

A、 储藏手段 B、 价值尺度功能 C、 支付手段 D、 流通手段

170.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 )。

A、 货币转化为资本

214. 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D )。

A、 利润是如何被平均化的 B、 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C、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是如何划分的 D、 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215. 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分为(A )。

A、 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B、 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 C、 消费资料和流通资料 D、 使用资料和流动资料

216.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C )。

A、 两大部类比例关系 B、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C、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D、 剩余价值的实现

217. 平均利润的形成主要是(B )。

A、 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 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 部门内部垄断的结果 D、 部门之间垄断的结果

218.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C )的比率。

A、 固定资本 B、 流动资本 C、 预付资本 D、 可变资本

219. 银行利润由(D )构成。

A、 银行借入资本带来的收入 B、 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C、 银行资本带来的收入 D、 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

220.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C )。

A、 不变资本的产物 B、 可变资本的产物 C、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 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221.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D )。

A、 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差额 B、 纯粹的商品买卖 C、 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D、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22. 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C )。

A、 企业利润 B、 超额利润 C、 平均利润

D、 垄断利润

223.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C )。

A、 议会 B、 君主 C、 政体 D、 政党

224. 实行半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D )。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法国

225. 议会共和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C )。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法国

226. 多党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D )。

A、 美国 B、 瑞典 C、 英国 D、 法国

227. 两党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A )。

A、 美国 B、 瑞典 C、 德国 D、 法国

228. 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中的三权不包括(C )。

A、 司法权 B、 立法权 C、 财政权 D、 行政权

229. 在总统共和制中,最高立法机关是(B )。

A、 法院 B、 议会 C、 政府首脑 D、 国家元首

230. 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A )。

A、 美国 B、 法国 C、 瑞士 D、 德国

231.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B )。

A、 政党制度 B、 国家制度

C、 选举制度 D、 民主制度

232. 以下属于二元君主制的国家是(D )。

A、 英国 B、 日本 C、 德国 D、 约旦

233. 资产阶级民主制以(C )为核心和主要标志。

A、 两党制 B、 普选制 C、 议会制 D、 三权分立

234. 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D )阶段。

A、 国家调控 B、 市场分配 C、 区域控制 D、 自由竞争

235.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A )来实现的。

A、 垄断价格 B、 垄断利润率 C、 利润期望 D、 利润需求

236.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征是(A )。

A、 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 B、 私人垄断取代国家垄断 C、 国家垄断取代自由竞争 D、 私人垄断取代自由竞争

237.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D )两个阶段。

A、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D、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23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的垄断资本主义属于(B )。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 自由垄断资本主义 D、 区域垄断资本主义

239. 在垄断阶段,做出“银行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发展成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这一论断的是(B )。

A、 毛泽东 B、 列宁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240. 垄断是从(D )中产生的。

A、 资本积累

B、 市场经济 C、 国家控制 D、 自由竞争

24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到底是(D )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A、 利润驱使 B、 市场经济 C、 商品经济 D、 社会生产力

242. 关于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 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B、 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 C、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D、 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不重要。

243.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可以再划分为(A )两个发展阶段。

A、 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 B、 私人垄断和社会垄断 C、 社会垄断和国家垄断 D、 社会垄断和公司垄断

244.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不包括(D )。

A、 经济手段 B、 法律手段 C、 行政手段 D、 货币手段

24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是(D )。

A、 间接监督 B、 直接监督

C、 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 D、 间接调节与控制

246.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本是(D )。

A、 国有资本

B、 国家和私人共有资本 C、 公共资本 D、 私人资本

247. 无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哪些具体形式、进行何种(D ),实质都是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存在

和发展。 A、 宏观管制 B、 宏观调控

C、 宏观管制和微观调控 D、 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

248. 当代,资本输出多采取(D )的方式进行。

A、 投资建厂 B、 技术支持 C、 科技支持 D、 所谓“援助”

249. 资本输出成为(B )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和特征。

A、 自由 B、 垄断 C、 私人垄断 D、 国家垄断

250.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重要手段是(D )。

A、 垄断利润 B、 垄断控制 C、 资本控制 D、 资本输出

25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国际化中(D )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A、 金融 B、 商业 C、 借贷 D、 产业

252.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 )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

A、 国际贸易的发展 B、 跨国企业的出现 C、 资本流动 D、 资本输出

253. 在(B )阶段,资本国际化的形式除了商业资本国际化继续发展之外,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占有越来越重要

的地位,资本国际化进程加速。 A、 自由资本主义 B、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垄断资本主义

254. 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主要表现为(A )资本的国际化。

A、 商业 B、 借贷 C、 产业 D、 金融

255. 经济全球化的萌芽可追溯到(A )。

A、 19世纪中叶 B、 19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初期

256.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D )的国际化。

A、 人员交流 B、 金融资本 C、 产业结构 D、 资源配置

257.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上层建筑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D )发展变化所要求的。

A、 科技 B、 经济全球化

C、 生产力 D、 经济基础

258. 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调节在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经济运行的调控方面的表现的一项是(D )。

A、 社会改良

B、 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 C、 强了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扶持 D、 部分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259. 下列不属于市场经济缺点的一项是(D )。

A、 波动性 B、 盲目性 C、 破坏性 D、 计划性

260. 生产的高度(A ),要求突破和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要求。

A、 社会化 B、 国际化 C、 细致化 D、 合作化

261. 一种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D )的发展时,终究要为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A、 民主自由 B、 经济 C、 社会 D、 生产力

262.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在生产力发展及其与(D )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A、 生活满意度 B、 人们的物质追求矛盾 C、 社会矛盾 D、 生产关系

263. 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B )基础。

A、 物质 B、 经济 C、 思想 D、 文化

264. 资本的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D )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A、 生产与分配 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C、 分配制度与生产资料所有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65. 指出,垄断是资本主义结构向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阶梯的是(A )。

A、 列宁 B、 马克思 C、 恩格斯 D、 斯大林

266. 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其阶级利益与全社会的利益和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是(D )。

A、 农民阶级

B、 资产阶级 C、 知识分子 D、 无产阶级

267. 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是(A )。

A、 暴力革命 B、 非暴力革命 C、 民主革命 D、 非民主革命

268. 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成

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的是(C )。 A、 社会主义 B、 共产主义 C、 科学社会主义 D、 资本主义

269. 1917年,(B )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 中国 B、 俄国 C、 印度 D、 英国

270. 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C )。

A、 圣西门 B、 傅立叶 C、 马克思 D、 欧文

271. 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在经济上的主要特征的是(D )。

A、 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和流通由国家政权统一集中管理 B、 生产资料和粮食等主要生活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 C、 对各种资源和产品进行实物分配、计划配给 D、 对各种资源和产品实行完全平均政策

272. 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D )次非常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苏维埃宪法宣布: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A、 五 B、 六 C、 七 D、 八

273. (B )时期对于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平息国内叛乱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A、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 B、 战时共产主义 C、 新经济政策 D、 战后共产主义

274. 在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A )。

A、 废除商品货币关系、变成实物经济的做法,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 B、 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和流通由国家政权统一集中管理 C、 生产资料和粮食等主要生活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 D、 对各种资源和产品进行实物分配、计划配给

275. 在(A )时期,列宁发表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计划,以

及具体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措施。 A、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 B、 战时共产主义 C、 新经济政策 D、 战后共产主义

276. 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由于实行(D ),社会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较资本主义国家更公平。

A、 按需分配 B、 按生产结构分配 C、 按生产要素分配 D、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277. 从二战后到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这四十余年,世界上一度出现了以(D )为首的包括亚欧

及拉美共十几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苏联

278. (B )是迄今为止较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它不但可为资本主义所用,也能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经济体

制。

A、 计划经济体制 B、 市场经济体制 C、 传统经济体制 D、 分散经济体制

279. 195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通过采取(B )

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 A、 充公 B、 赎买 C、 收购 D、 合营

280.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A )。

A、 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B、 马克思列宁主义还不成熟 C、 社会主义在当时行不通

D、 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281. 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实行(B ),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A、 按生产要素分配 B、 按劳分配 C、 按管理要素分配 D、 按资本要素分配

282.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C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B、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D、 社会主义事业要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

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283. 中国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确立了以(A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A、 公有制 B、 私有制 C、 股份制 D、 集体制

284. 下列不属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的是(D )。

A、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

B、 根据社会的需要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

C、 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经过一定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D、 国家完全消亡

285.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下列不属于这些特征的是(C )。

A、 在所有制上是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并存 B、 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C、 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但是比资本主义低的劳动生产率 D、 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286. 无论俄国革命还是中国革命,其社会历史背景是(A )。

A、 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B、 生产力低下 C、 生产关系不发达 D、 资本主义飞速发展

287.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B )。

A、 这些国家的生产力低下,利于发展

B、 这些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C、 这些国家的技术发展迅速 D、 这些国家的进步知识分子多

288. 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 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B、 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C、 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D、 这些国家的人民知识水平低,不易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8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

A、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建立公有制经济体制

290. 社会主义首先在(A )的国家取得胜利。

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B、 经济文化相对进步 C、 经济飞速发展 D、 文化飞速发展

291.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D )。

A、 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B、 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一个原因

C、 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D、 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发展道路不同

292. 东欧国家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在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发展道路不同,反映了(B )。

A、 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B、 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因此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

C、 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D、 东欧国家所走的不是社会主义道路

293. 关于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不依赖马克思主义理论

C、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 D、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294. 曾几何时,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都被历史大浪淘沙而去,那些偏离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改

革”也无不以失败告终,这反映了(A )。

A、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 只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正确的

C、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 D、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295. 同样是农业集体化道路,在苏联采取的是集体农庄的形式,而中国则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

这样循序渐进的形式,这说明了(C )。

A、 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B、 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因此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

C、 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D、 苏联的社会主义优于中国的社会主义

296.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改革要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又要有一定的发展速度,这句话

反映了(D )。

A、 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B、 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C、 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D、 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97.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

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这句话反映了(B )。 A、 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B、 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C、 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D、 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98. 下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 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B、 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C、 要为了发展,不顾一切

D、 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99. 列宁指出:“设想社会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

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这句话反映了(A )。 A、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B、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C、 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艰巨性 D、 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长期性

300. 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决定因素的是(D )。

A、 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B、 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 C、 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格局的变动演化,也是决定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D、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已经过时

301.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A )。

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B、 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C、 资产阶级的剥削

D、 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知识分子的引领

302.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B )。

A、 建立无产阶级国家 B、 实现共产主义 C、 实现社会主义 D、 彻底消除资本主义

303.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是(C )。

A、 苏联共产党 B、 工党

C、 共产主义者同盟 D、 中国共产党

304.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D )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A、 议会民主制 B、 直接民主制 C、 自由民主制 D、 民主集中制

305. 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是(A )。

A、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B、 坚持党的领导 C、 注重党内团结 D、 注重党的建设

306. 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 )。

A、 必须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在任何情况下它都是正确的 B、 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C、 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D、 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倶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307.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思想领导方面的体现不正确的是(D )。

A、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B、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善于总结经验,探索创新,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方向 C、 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以及腐朽没落阶级思想意识的侵袭

D、 社会主义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

308. 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政治领导方面的体现不正确是(D )。

A、 当革命的形势到来时,必须审时度势,提出符合实际要求的斗争目的,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和行动步骤

B、 在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变化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要能正确地判断形势,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指出明确的方向

C、 所以的任务只有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承担和胜任 D、 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身就是一个组织严密、有纪律、能战斗的新型政党

309.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是(D )。

A、 原始社会 B、 资本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

310. 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实行生产资料(C )。

A、 集体所有制 B、 国家所有制 C、 社会公有制 D、 家庭所有制

311.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C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 C、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312. 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个

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B )原则。 A、 按劳分配 B、 按需分配 C、 平均分配 D、 按生产要素分配

313. 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D )。

A、 平均分配 B、 按劳分配 C、 按生产要素分配 D、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314. 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C )。

A、 人民群众 B、 社会制度 C、 社会生产力 D、 社会生产关系

315.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就是建立(D )。

A、 原始社会 B、 资本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

316. 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是(B )。

A、 新的社会制度能够解放劳动人民

B、 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C、 新的社会制度能够存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 新的社会制度能够人类带来更多的财富

317.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对整个社会经济实行(B )。

A、 市场经济 B、 计划调节和管理 C、 商品经济 D、 自由竞争

318. 共产主义社会,彻底消灭阶级的根本原因是(D )。

A、 分配方式改变 B、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C、 国家消亡 D、 彻底消灭了私有制

319. 实践证明,彻底消灭阶级,只能在(D )实现。

A、 原始社会 B、 新民主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

320.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劳动交换无须遵循对等的原则,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C )。

A、 私人性 B、 任意性 C、 社会性 D、 统一性

321. 在共产主义社会,(D )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

A、 帝国主义的灭亡 B、 资本主义的灭亡 C、 生产资料公有制 D、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322.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B )。

A、 剥削 B、 国家 C、 军队

D、 法律

323.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对整个社会经济实行(B )。

A、 市场经济 B、 计划调节和管理 C、 商品经济 D、 自由竞争

324.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只有在(A )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A、 集体 B、 国家 C、 共产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325.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都树立了以(C )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A、 自由主义 B、 利己主义 C、 集体主义 D、 英雄主义

326. 正如恩格斯所说,(D )的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A、 新民主主义社会 B、 资本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

327. 恩格斯指出,无产者只有(D )才能解放自己。

A、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B、 消灭剥削阶级 C、 占有生产资料 D、 废除一切私有制

32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的一项是(D )。

A、 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B、 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C、 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D、 人们完全接受了高度发达的教育和训练

329. 人类历史上,旧式劳动分工形成了三大差别,下列不属于此差别的是(B )。

A、 工农差别 B、 阶级差别 C、 城乡差别

D、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

330. 马克思强调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A )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A、 以每个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 B、 以统治阶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 C、 以人民大众的全面和自由发展 D、 以社会精英的全面和自由发展

331. 全人类彻底解放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属于此内容的一项是(B )。

A、 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B、 人类从自我认识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达到认知上的升华

C、 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 D、 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332. 全世界无产阶级追求并为之献身的共同事业是(B )。

A、 社会主义事业 B、 共产主义事业 C、 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D、 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333. 实现了全人类彻底解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是(C )。

A、 新民主主义社会 B、 社会主义社会 C、 共产主义社会 D、 无政府主义社会

334. 资本主义社会的(D ),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定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A、 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B、 生产力不发达

C、 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D、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

33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D )的必然结果。

A、 人类认识提高 B、 科学技术发展 C、 自然进化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

336. 下列所有制形式中,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所有制形式的是(C )。

A、 全民所有制 B、 集体所有制 C、 社会公有制 D、 非公有制

337. 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经济形式是(B )。

A、 商品经济 B、 计划经济 C、 市场经济 D、 自然经济

338. 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是(C )。

A、 按劳分配原则 B、 私人占有制原则 C、 按需分配原则 D、 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339.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是以(C )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 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B、 生产资料混合所有制 C、 生产资料公有制 D、 生产资料国有制

340. 下列所有制形式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有的所有制形式是(B )。

A、 全民所有制

B、 社会公有制 C、 集体所有制 D、 混合所有制

341. 下列关于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说法错误的是(A )。

A、 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替代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B、 只是从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 C、 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过渡和变化 D、 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出必要条件

342. 资本主义社会的(D ),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定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A、 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B、 生产力不发达

C、 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D、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

343.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是(D )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A、 自由主义 B、 利己主义 C、 个人主义 D、 集体主义

344. 下列关于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说法错误的是(A )。

A、 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替代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B、 只是从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 C、 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过渡和变化 D、 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出必要条件

345. 下列所有制形式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有的所有制形式是(B )。

A、 全民所有制 B、 社会公有制 C、 集体所有制 D、 混合所有制

346.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是以(C )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 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B、 生产资料混合所有制 C、 生产资料公有制 D、 生产资料国有制

347. 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是(C )。

A、 按劳分配原则 B、 私人占有制原则 C、 按需分配原则 D、 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348. 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经济形式是(B )。

A、 商品经济 B、 计划经济 C、 市场经济 D、 自然经济

34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D )的必然结果。

A、 人类认识提高 B、 科学技术发展 C、 自然进化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

350. 古往今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我国近代的(C )在其所写的《大同书》中,就

描绘了一个大同社会。 A、 梁启超 B、 康广仁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351. 列宁认为,共产主义是从(A )中产生出来的。

A、 资本主义 B、 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 D、 空想社会主义

35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具体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B )。

A、 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 B、 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 D、 我国人民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53. 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目的就是(D )。

A、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B、 消灭阶级差别 C、 实现国家的消亡 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354. 现在共产主义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A )。

A、 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B、 社会主义社会的中级阶段 C、 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D、 共产主义阶段

355.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B )。

A、 做资本主义掘墓人 B、 彻底解放全人类 C、 推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自身的解放

356.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D )。

A、 资本主义阶段 B、 新民主主义阶段 C、 共产主义初级阶段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57. 任何一个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经历(D )这个历史阶段。

A、 资本主义社会 B、 新民主主义社会 C、 无政府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358. 在我国目前阶段,在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进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A )。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新民主主义阶段 C、 资本主义初级阶段 D、 资本主义高级阶段

359. 实现共产主义要在(D )中长期探索。

A、 革命 B、 运动 C、 理论 D、 实践

360. 向共产主义过渡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的决定因素是(D )。

A、 国家的经济基础状况 B、 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状况 C、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D、 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性

361.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在(B )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以来,无产阶级所进行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历了一百

多年。

A、 19世纪30年代 B、 19世纪40年代 C、 19世纪50年代 D、 19世纪60年代

362. 共产主义事业本质上是(C )的,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和多数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人

类在将来才有可能进人共产主义社会。 A、 公有性 B、 社会性 C、 国际性 D、 实践性

363. 热心于共产主义,首先要热心于(B )。

A、 文化教育的普及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D、 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

364. 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B )。

A、 资本主义 B、 社会主义 C、 新民主主义 D、 自由主义

365. 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B )。

A、 共产主义社会 B、 社会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366. 人类历史上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D )。

A、 原始社会 B、 资本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

367. 在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中,需要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C )。

A、 国家所有制 B、 集体所有制 C、 社会公有制 D、 个人所有制

368. 热心于共产主义,首先要热心于(B )。

A、 文化教育的普及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D、 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

36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的是(D )。

A、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 B、 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 C、 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 D、 资本主义社会彻底腐败,并最终被革命推翻

370. 当前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D )。

A、 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B、 解决人民的温饱、实现小康社会 C、 实现共产主义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国情,以(C )为中心。

A、 文化建设 B、 政治建设 C、 经济建设 D、 四项基本原则

372. 在当代中国,坚持(D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A、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 市场经济建设 C、 改革开放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73. 人生奋斗的目标是(B )。

A、 信念 B、 理想 C、 真理 D、 名誉

374. 人们的最根本的、起主要和决定作用的理想是(C )。

A、 职业理想 B、 生活理想 C、 社会理想 D、 道德理想

375. 社会理想具有鲜明的(B ),各阶级都有自己的社会理想。

A、 立场性 B、 阶级性 C、 对立性 D、 复杂性

37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是(B )。

A、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B、 坚持党的领导 C、 注重党内团结 D、 注重党的建设

377.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A )。

A、 工农联盟 B、 工人阶级 C、 农民阶级 D、 中产阶级

378.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B )。

A、 为人民服务 B、 人民当家作主 C、 人人平等 D、 党的领导

379. 无论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是较高的发展阶段,都要坚持(D )。

A、 为人民服务 B、 人民当家作主 C、 社会主义民主 D、 共产党的领导

380. 无产阶级专政和(C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A、 为人民服务 B、 人民当家作主 C、 社会主义民主 D、 坚持党的领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79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