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法门重点在(南师衣中珠之探寻系列)

更新时间:2024-04-09 14: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般法門重點在「出氣住」(南師衣中珠之探尋系列)

我們可以發現, 南師曾多次於不同的場合提到,修習「安那般那」法門,若要成就得快些,就應注意「出氣住」。我現在摘錄如下幾段:

《南禪七日》中有云:「?所以佛告訴你,息長知長,息短知短,息暖知暖,而且要想注意證道,要想成就得快,注意出息那個時候,住叫做息住。住家那個住哦,不要在入息的時候注意“住”,這是問題啊!出息,在這個時候定,那麼你??那變化大啦,慢慢,你智慧也開了,身心都起了變化,?」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中有云:「?要想容易得定,證得涅槃,注意呼氣,不是注意入氣。不要認為呼吸進來保持在哪裡,才能健康體能好,那完全錯誤。?」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中有云:「?修涅槃注意出息,出息怎麼數?當你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著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體裡頭生瘤、生癌啊,讓它一齊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你如果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鬆了,先試—分鐘再說。?」

這又是一個有關修持而非常重要的訊息,是實修實證的經驗,是生命科學的秘密。

南師所傳「安那般那」之獨特處

古來一般將「安般」法門的「出入息」解釋為「出、入息」,也就是指「出息」與「入息」兩件事。而 南師卻有獨特之解讀,他認為「出入息」是「出、入、息」三項功能,即「出」(出氣)、「入」(入氣)與「息」(休息─不出也不入),而重點在於「息」上。

不論「出氣」或「入氣」,都是生滅中的動態,是變遷的過程,是難以把持的,更是無法定於其上的,而不出也不入的「息」,是一段靜止,是休息,修持可以止、定於其上。這不是光靠學理能弄通的,這完全是一個實證的修持經驗。佛陀教我們:「息長知長,息短知短,息冷知冷,息暖知暖,?」一般都解釋成「呼吸」的長、短、冷、暖,但若以那不出也不入的「息」來講,可能就更具有貼切的意義了。

而呼吸過程的「息」,又有兩種,呼吸由「入氣」轉入「出氣」時,有剎那間的不呼也不吸之狀況,那就是「息」,同樣的,而由「出氣」轉入「入氣」時,也有一段「息」。而此二「息」中, 南師一再多次強調,應以「出氣」之後的「息」為修持的著重點。這才是 南師所傳的密意所在了。為什麼要著重於「出氣住」,而不是「入氣住」呢?茲略說如下。

傳統的練氣方法,不適用於求止修定

自古而來,一般練氣修氣的功夫,都是著重於「氣納丹田,持盈保泰」之原則,即吸飽一口氣,氣沉丹田,盡量保其不散。若是一般練氣功的功法,也許無可厚非。 南師認為,若將其用於修止修定上,卻非佳途。

原因很簡單,「氣納丹田,持盈保泰」是持「有」的作法,可保一時,卻無法長久。求止修定則須放空一切,放空了就容易得止,氣完全呼出去了,就可以達到身心放鬆的狀況,如此才有可能進入深長之止、定之境。「空」的力量要遠比「有」的力量大得多,這也就是為什麼 南師一再強調「出氣住」的重要性了。過來人之傳法,無比珍貴,這也是禪師與經師最大的差別處了。

仔細觀察呼吸,得以佐證

為什麼定都是定在「出氣住」上?是有其道理的,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個熟睡人的呼吸狀態,尤其是孩童熟睡時,最為明顯,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孩童熟睡發出均勻的呼吸聲,胸腹也隨著上下起伏著,每隔一陣子,呼吸會作一短暫的停頓,然後又恢復正常而均勻的呼吸,這個停頓,沒有出氣,也沒有入氣,這就是「息」,才是真正的休息了。孩童如此,成人也一樣,只是對孩童我們比較能觀察得

清楚些。 南師亦曾指出,一個人儘管夜睡許多小時,其真正能休息的時刻,就是在「息」上。

再進一步觀察,熟睡時每次呼吸停頓時,都是在呼盡氣的一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出氣住」。這就代表此乃生命的自然現象,順之便易得止、得定,逆之,便不能持久。生命科學的道理,不就是很明顯了嗎!

任何修定法門,都須配合「出氣住」

由此看來,這個得「定」的要領,應可以適用於任何修定的法門,因為,修定的方法雖各異,其最終的目標都是要得「定」,若要得「定」,就必須著重於「出氣住」,得「定」的原理本來就是一致的。所以說,「出氣住」的要領,並不僅僅限於「安般」法門,一切修定之法門,是沒有例外的,故這法則適用的範圍,又大大地擴張了許多,我們應該有這一點智慧與認知才好!因此,這篇文字的標題,實可改為『修定法要重點在「出氣住」』了。

結語

這是 南師自己親身體會出來實修實證的寶貴經驗,千古以來,大德們不多講的,他老人家現在無私地奉獻給了我們。他雖在傳授「安

般」法門時所講的心要,但卻適用任何修定之法,無論顯、密、禪、淨,放諸皆準,實在難能可貴。相信諸位在定力修為上略有心得者,即知他之所言非虛了。他把寶物雙手捧給了我們,但真正識貨者又有幾人?若讓這些寶從眼前流失了,就太可惜了吧!若我們僅當一句閒話看了過去,那就大大辜負了他老人家一片用心良苦了! still.cl 胡先生您好,文中提及“南師一再多次強調,應以「出氣」之後的「息」為修持的著重點”,请问先生这一“息”该如何修持呢?是否在打坐时运用数息法门数这一“息”还是只关注一下即可呢?恳请先生开示! 2013-4-1 10:43举报分享取消回复(1) 您还能输入140字 将评论分享到微博 回复 ? 胡松年 回复 still.cl:出入氣是有生滅的,而「息」則是一段靜止,故數息不要在「息」時數,若在「息」上數,則將破壞其止的狀態了。你可於呼出氣時數,到達息的時後,心中清楚明白就好,不要刻意去加長,更不要憋氣,任何控制呼吸的方法,都是反其效的。一切順其自然,久而久之,你會找到要領的。(2013-4-2 00:38) 小植 胡先生您好,請問有關這個出息,是要自然還是用意呢? 任它自然呼吸,似乎很難拉長出息的時間, 但用意在出息上的時候,又怕會沒了呼吸,下一口氣會吸很大反而亂了呼吸. 有時候又覺得像是睡著了,沒注意呼吸. 這個安那般那真不容易阿. 2013-4-1 17:20举报分享取消回复(1) 您还能输入140字 将评论分享到微博 回复

一介书生 尊敬的胡老师: 您好,学生父亲有两个问题,由于不太会上网,故学生代为请教,望老师指点一下。 问题一、准提施食时,念咒是否一定要出声音,可以默念吗? 出声音对家里其他人有影响。家父记得上次参加首愚法师准提七,一位同修说一定要出声,家父当时未来得及请教首愚法师,现在想施食,突然被困扰了,特此请教胡老师。 问题二、我父亲参加一次活动,听一位老师说修安般时,吸气从鼻子进,呼气的时候一定要从嘴里出。但是舌抵上颚,从嘴里出来不太舒服。学生以为从鼻子进从鼻子出即可,不用特意执着用嘴巴呼出。家父不放心,让学生在问一下胡老师。学生已将胡老师的《安般法門重點在「出氣住」(南師衣中珠之探尋系列)》转给父亲看了,家父和学生都受用良多。 感谢胡老师,顶礼胡老师。 学生健伟。 2013-4-7 09:37取消回复(2) 您还能输入140字 将评论分享到微博 回复 ? 胡松年 回复 一介书生:1. 南師指示,如果處於不便之時與地,甚至於整個施食過程都可以用觀想為之,那會有必須出聲的要求?

2. 試想你若已進入了隨息之狀況,還要一昧地閉口吸、張口呼,一直還在生滅中,是不會入定的。(2013-4-8 01:34) 2146284913

胡老师您好:

看了您的相关回复,对于数息数什么,学生有点疑惑,您在回复他人中说出“气”时数,“息”时“知”即可,学生昨日下午尝试了一下(因为原来的数不一样),感觉心跳很快,坐不住。下座后赶紧去查南老师的书和视频资料,发现书中讲“计数”讲的比较模糊,随息反而多一些,并且有些是直接从“随息”开始,不走数息。由于学生最初接触安般法门是从南禅七日开始,于是又找这个资料,发现南师是这样说的“大家搞错了,数息,这个一呼一吸,这个停住之间,你开始勉强点,忍一下也可以。你停住一点,这样一来回停住这一下,把它记住,记住不是呼吸啰,那是思想,这是一次了,这叫数。然

2013-4-12 00:25举报分享取消回复(1)

您还能输入140字

将评论分享到微博 回复 ? 胡松年 回复 2146284913:南師說去刻意在「息」時停一下,我想應是對有修定基礎的人所說,初學者,不要去憋氣,自然呼吸就好。數息數的是「息」,但數的思維還是在出氣時為佳,因為初學者之「息」僅在剎那間,而且「息」應與三際托空」相應,在「息」之時,應該一切靜止,這是我所體驗的。總之,不要去勉強或控制呼吸才好。(2013-4-12 23:23) 珠之韵_82568 你好。老师,我是刚刚学习静坐的,几个问题弄不清楚想请教老师,1 当我们静下来后,呼吸变慢了,在‘息’这几秒中应该怎么处理?除了尽量不起任何妄念,就止住而已,什么都不管吗?还是观心,观心怎么观,那篇书有教? 2 我坐的时候会出现好像愣住的感觉,眼睛稍微张开眼神回收的时候也能,但这种感觉好像要睡着的感觉,只是外面动静还是知道的,这种状态对不对?3 察觉到起妄念的时候怎么处理?南老师说不要起另一个念来打压这个妄念,任它来去,这样我就老是延续妄念,不知道怎么处理!4 我自然放松的时候比较容易起妄念,如果要全神注意呼吸,我需要比较用力才能集中精神,这样对吗?请老师赐教,拜谢! 2013-4-26 00:10取消回复(1) 您还能输入140字 将评论分享到微博 回复 ? 胡松年 回复 珠之韵_82568:我們凡夫想不起妄念,是不可能的,所以修持要有方法,如數息、念佛、持咒,觀想、觀音等等都是方法,但須一門深入,要把起碼的定力修出來。一開始就走觀心的方法,並不太妥當。這是我的看法,供君參考。看看 南師之書《定慧初修》,可能會帶給你一些啟示。(2013-4-26 23:28)

胡老师:

你好,学生最近在练习安般的时候又有一疑问,在于“随息”。参究南老师的“安般守意研究”,重点在“守意”,学生理解在于第六意识清净的真意,要放下万缘,不要故意让意配合呼吸,而本来就配合地随去,息入知入,息出知出,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冷知冷,息暖知暖,没有去“作意”,但受数息影响,是否此时还要在随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出

息住”?这样是否会成作意而破坏真意之清净?学生习法过程中坎坷重重,深感良师之重要,又惭愧于自身往夙恶业,还望老师慈悲开示,不胜感激! 2013-6-2 19:16举报分享取消回复(1) 您还能输入140字 将评论分享到微博 回复 ? 胡松年 回复 2146284913:能做到息長知長、息短知短、...等等,了了分明,是慧觀的境界,早已超越隨息的階段。「出氣住」也不是要你去控制呼吸,待你功夫深了,有氣住境界時,將其引向「出氣住」,功夫還沒到此境地,多談無益。(2013-6-4 09:17) 梦里观六趣

尊敬的胡老师:您好!末学修持安那般那法门有一年多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是开始数息计数时,是从一数到十为止,然后再从头开始计数,还是从一一直数下去,若有妄念起,再从头数起呢?我是从一数到十的。二由数息到随息,感觉心慢慢静下来了,一段宁静现前,此时有三个方面,1有个宁静的境界,2有个知道自己随息,知道很宁静的的那个自己,3还发现细微的杂念不断...此时我该如何调心呢?请老师慈悲开始!

2013-6-18 16:32取消回复(1)

您还能输入140字

将评论分享到微博 回复

?

胡松年 回复 梦里观六趣:1. 你可以從一數到十,再由十數回到一,有妄念中斷時,即從一再開始數。2. 清楚寧靜了就好,何必追求那知寧靜的呢?反而又不寧靜了。既然雜念不斷,何來寧靜?不要自欺啊?追求境界,何以解脫?繼續如法地數息,一門深入呀!你真有了心得,再談吧!(2013-6-19 22:39) 常清净

老师您好,着重“出气住”也是不用刻意吧?是有个知道就可以了吗? 平时默念持咒之时,可以一边知道持咒,一边也知道出入息吗?

2013-7-18 23:03举报分享取消回复(1)

您还能输入140字

将评论分享到微博 回复 ? 胡松年 回复 常清净:心中清楚明白,就也是「知」了,無須再求一個「知」。(2013-7-22 01:46) 土土臻 胡老师您好! 末学想问个问题 盼望回复。 我在五年前 对动物生起慈悲心不愿再吃肉。但受到家人师长严厉反对 自觉是对的固执己见定要吃素。近年来读南师书如获珍宝 不竟洋洋得意 对其准提法和安那般那情有独钟 但在人事方面一点未改。今年才醒悟原来南师是要我们好好做人,才开始注意心行。其他的我不对都愿意改 唯独吃肉这一项觉得很为难。吃也怕背因果 不吃在人际交往不便 人家觉得怪 也是麻烦别人。胡老师 您有什么建议? 2013-11-21 09:39举报分享取消回复(3) 您还能输入140字 将评论分享到微博 回复 ? 一念照大千 回复 土土臻:看到这里,刚好是我遇到的问题。在下觉得,素食为主的饮食习惯,未来会成为主流,这是因为人的健康所需。您可不要从宗教的角度谈吃素,可以从健康的角度研究素食,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绝对素食有违大众习惯,但是推广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习惯是可行的。如果这个习惯成为主流,那么就是最大的慈悲和放生了。(9月15日 11:15)

回复

?

土土臻 回复 胡松年:好的多谢胡老师!我多参考再坐决定//@胡松年 回复 @土土臻 :能吃素當然好,不能吃素,也無須認為犯了滔天大罪,一切隨緣吧,只要心存慈悲,迴向給受難眾生,願他們來世能修習佛法,自覺覺他。南師當年在軍中,自己私自吃了三年素,身旁的人無一發現,這就是智慧的運用。(2013-11-23 08:32)

回复

?

胡松年 回复 土土臻:能吃素當然好,不能吃素,也無須認為犯了滔天大罪,一切隨緣吧,只要心存慈悲,迴向給受難眾生,願他們來世能修習佛法,自覺覺他。南師當年在軍中,自己私自吃了三年素,身旁的人無一發現,這就是智慧的運用。(2013-11-22 06:45) 逍遥

尊敬的胡老师您好!

静坐呼吸,吸气时是小腹张开还是小腹内收?也就是通常说的“顺腹式呼吸”好呢,还是“逆腹式呼吸”好?我看南老师教“九节佛风”时,用的“逆腹式呼吸”法。我很困惑,请您开示。谢谢!

胡松年 回复 逍遥:就以平時自然呼吸的方式就好,靜坐不是要你練氣功,要全身放鬆、放下才行。九節佛風是佛門的氣功練法,不可混為一談。(3月27日 19: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77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