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8 11: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 验 一

血液一般检验(一)General Examination of Blood

【内容】

1、皮肤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法) 2、血红蛋白(微量)吸管 3、静脉采血法 4、血红蛋白测定 5、红细胞计数

6、细胞计数池的正、侧面观察 7、正常及异常红细胞形态(示教) 【目的要求】

1、掌握红细胞直接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的标本送检要求、原理、操作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掌握皮肤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法)及血红蛋白(微量)吸管的使用方法。 3、熟悉静脉采血(collection of venous blood)的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4、熟悉细胞计数池的结构及应用范围。 【器材】

721-型分光光度计,血细胞计数板,血红蛋白吸管,75%酒精棉球及干棉球,三棱针,玻棒及试管,显微镜。 【试剂】

1、HicN试剂的配制 氰化钾 50mg 高铁氰化钾 200mg 无水磷酸二氢钾 140mg Triton3—100 1.0ml

蒸馏水 加至1000ml,纠正pH至7.0-7.4。

此液为淡黄色透明溶液,贮存在棕色有塞玻璃瓶中,放40C冰箱保存,一般可用数月。

2、赫姆(Hayem)液:

1

氯化钠 1.0g

结晶硫酸钠(Na2S04210H20)5.0g(或无水硫酸钠2.5g) 氯化高汞 0.5g 蒸馏水加至200ml

溶解后加20g/L伊红水溶液1滴,过滤后用。

【实验】

一、皮肤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法)

【器材】

1、三棱针,预先高压消毒,每人每次采血更换1次性采血针以避免交叉感染。 2、消毒干棉球。 3、75%乙醇棉球 4、20u1吸管 【操作方法】

1、采血部位以左手无名指为宜。

2、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待干。 3、紧捏刺血部位,用无菌刺血针迅速刺入皮肤约2—3mm,让血液自然流出,如

血液不流出可在其周围轻轻加压,但不要过重。

4、用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按需要依次采血。 5、采血完毕,用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片刻。

6、血红蛋白吸管的使用:在采血前首先练习一下吸管使用,使其达到得心应手。

二、 血红蛋白(微量)吸管的使用

【原理】 挤压乳胶吸头,使刻度微量吸管内产生负压而吸取液体。 【器材】

1. 微量吸管、乳胶吸头、干脱脂棉。 2. 试管、试管架。 3. 2ml吸管、吸耳球。

2

【试剂】

1. 洗涤液3管(蒸馏水、95%乙醇、乙醚)。 2. 生理盐水。 【操作方法】

1. 准备吸管及试管 将乳胶吸头套在微量吸管上,注意两者连接处应严密不漏气。试管上应贴上患者姓名或门诊/住院号标签。 2. 加稀释液 取试管1支,加生理盐水2ml。

3. 持管吸血 右手拇指和中指夹住吸管与吸头交接处,示指盖住吸头小孔。三指轻微用力,排出适量的气体使管内形成负压。将管尖插入抗凝血,三指慢慢松开,吸取抗凝血到所需刻度后抬起示指。注意吸血时管尖始终不要离开液面,以免吸入气泡;也不要用力过度,将血液吸入乳胶吸头内。

4. 拭净余血 用干脱脂棉沿吸管口方向拭净余血,并检查血量是否达到规定刻度。 5. 释放血液 将吸管插入含生理盐水的试管底部,慢慢排出吸管内的血液,再用上清液冲洗管内余血3次,最后将管内残余液体完全排净。

6. 洗涤试管 依次用蒸馏水洗净,95%(V/V)乙醇脱水,乙醚干燥。如为一次性微量吸管,可省略该步骤。 【注意事项】

1. 准备吸管 吸管和胶吸头连接处应严密不漏气,挤压吸头力度应适宜。 2. 持管吸血 吸血时动作宜慢,防止血液吸入乳胶吸头内;避免产生气泡。 3. 拭净余血 吸血后拭净管外余血以保证血量准确。

三、静脉采血法

【原理】 使用注射器或负压采血器刺入浅静脉后,用负压吸取所需血量。 【器材】 1. 消毒棉签。

2. 压脉带(止血带)2~3mm口径的橡皮软管。 3. 一次性消毒注射器

(1) 针头:30~40mm长,18号、19号、20号带斜面。若采集5岁以下儿童的血液标本,使用23号或25号针。

(2) 注射器:可选用2ml、5ml、10ml或20ml注射器。 4. 一次性负压采血器。

5. 试管 含或不含抗凝剂,并应有采血量的标记(如5ml刻度)。

3

6. 垫枕。 【试剂】

30g/L碘酊、75%(V/V)乙醇或碘伏。

1. 抗凝剂(根据实验项目选择所需的抗凝剂)。 【操作方法】

1. 准备试管 仔细阅读受检者申请单,决定采血量,准备每个试验所需的试管,并应按一定顺序排列,如患者仅做凝血试验一项,最初1ml血液必须丢弃。如做红细胞沉降率测定,需取试管1支,加入适量抗凝剂(109mmol/L 枸橼酸钠0.4ml)。 2. 标记试管 在试管上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项目名称、采集日期、门诊或住院号等。

3. 消毒双手 采血前,操作人员应用肥皂或消毒液和水洗手。

4. 选择静脉 采血前,要求受检者坐在实验台前。将前臂放在实验台上,掌心向上,并在肘下放一垫枕。卧床受检者要求前臂伸展,暴露穿刺部位。常用采血位置是肘前静脉,因其粗大、容易辨认。

5. 检查注射器 打开一次性注射器包装,左手持针头下座,右手持针筒。将针头和针筒紧密连接,并使针头斜面对准针筒刻度,抽拉针栓检查有无阻塞和漏气。最后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备用。使用前,保持针头无菌状态。

6. 消毒皮肤 用30g/L碘酊棉签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乙醇棉签以同样方式拭去碘迹;或以碘伏消毒,待干。 7. 扎压脉带 在采血部位上端约6cm处,将压脉带绕手臂一圈打一活结,压脉带末端向上。要求患者握紧和放松拳头几次,使静脉隆起。压脉带应能减缓远端静脉血液回流,但又不能紧到压迫动脉血流。

8. 穿刺皮肤 取下针头无菌帽,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头下座。保持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5°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确认穿刺入静脉中心位置,并沿着静脉走向将针头推入10~15mm。

9. 抽血 用左手缓缓向后拉注射器针栓,见少量回血后,松开压脉带。然后,向后拉针栓到达采血量刻度。若使用一次性负压采血器,当针头进入血管后会见少量回血,将负压采血管插入试管托内采血针中,因试管内负压作用,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到达采血量刻度后拔出试管即可。

10. 止血 嘱受检者松拳,用消毒棉签压住穿刺点,迅速向后拔出针头。继续紧按住消毒棉签3min。

4

11. 放血 从注射器上取下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到达标记处。含抗凝剂试管需迅速轻轻颠倒混匀几次。 【注意事项】

1. 采血准备 采血前应向患者耐心解释,以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心理。如遇个别患者进针时或采血后发生眩晕,应立即拔出针头让其平卧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必要时可给患者嗅吸芳香酊、针刺(或拇指压掐)人中和合谷等穴位。若因低血糖诱发眩晕,可立即静注葡萄糖或嘱患者服糖水。如有其它情况,应立即找医生共同处理。 2. 准备试管 不同检查项目可根据试验需要选择不同的抗凝剂及与血液的稀释比例,如血细胞计数及MCV、MPV等参数测定时应选择EDTA-K2抗凝,不要用肝素抗凝,因为肝素抗凝会影响RBC和PLT的计数结果。

3. 选择静脉 如果肥胖患者的静脉暴露不明显,可以左手示指经碘酊、乙醇或碘伏消毒后,在采血部位触摸,发现静脉走向后凭手感的方向与深度试探性穿刺。 4. 检查注射器 静脉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所用针头应锐利、光滑、通气,针筒不漏气。抽血时针栓只能向外抽,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形成空气栓塞,造成严重后果。

5. 扎压脉带 采静脉血时压脉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绑扎不能过紧,以避免淤血和血液浓缩,最好不超过1min,否则会影响某些实验结果,如造成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增高。

6. 穿刺皮肤 不能从静脉侧面进针。针头进入静脉的感觉是:皮肤有一定阻力,而静脉壁阻力较小,更富弹性。

7. 抽血 血液加入抗凝试管中应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以达到抗凝目的;无须抗凝时则将血液直接注入试管中。要防止血液标本溶血,因为溶血后标本不仅血红细胞数和血细胞比容减低,还会使血清(浆)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造成溶血的原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压脉带捆扎时间太久,淤血时间长;穿刺过程中损伤组织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时产生大量气泡;抗凝血用力震荡;离心时速度过快等。

8. 止血 不能弯曲手臂,以免形成血肿。

9. 放血 颠倒混匀时,需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切忌震荡试管。

10. 标本检测与保存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尽快地检查。抗凝静脉血可稳定8~12h,如不能及时测定,应将其置于较稳定的环境中,如4℃冰箱,减少和降低条件的变化。测定前,将其从冰箱内取出,恢复至室温状态,混匀后再测定。要注意有的试验标本不宜4℃保存,如PLT计数。用于生物化学检查的标本

5

若不能及时检查,应将血清或血浆与细胞分离,进行适当的处理。 11. 一次性器材 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复使用。

四、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简称Hb)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原理】

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用光电比色法根据标准曲线求得每升血液的血红蛋白克数。 【试剂】 HicN试剂 【操作方法】

取试剂5毫升加入血液20立方毫米混匀置5分钟后用540nm波长,试剂为空白调0点比色,读取光密度,查标准曲线得结果。 【报告方式】 Hb XXX g/L 【参考区间】

男性成人:120—160g/L 女性成人: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五、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简称RBC)

——显微镜直接计数(试管法)

【原理】

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等渗性稀释液稀释后,充入血细胞计数池中显微镜下计数。 【血细胞计数板】

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有两个刻度平台(即血细胞计数池),每个平台划分为9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毫米,加特制盖片的深度为0.1毫米,故每l大方格的容积为0.1立方毫米。四角的四个大方格又等分为16个中方格,作为计数白细胞用。中央大方格又等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等分为16个小方格,共为400个小方格,作为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之用。计数台之上覆以特制的盖片(厚度0.4mm,

6

表面平直,质地较硬)后构成计数室。每个大格方格体积是0.1mm(1mm31mm30.1mm),参阅图1、2及3。

【操作方法】

l、取红细胞稀释液2.0ml毫升,放入一小试管内。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l0立方毫米处。

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血液迅速轻轻吹入盛有红细胞稀释液的试管内,吸上清

液嗽洗吸管2-3次,立即摇匀。

4、用玻棒取混悬液少量,充入计数池内。

5、待2—3分钟,让红细胞完全下沉后,将计数板平放在显微镜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如红细胞分布均匀即可换高倍镜进行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区域是中心大方格中的5个中方格(正中一个和四角各一个)。计数方法:长城迂回法。计数原则:凡压在中方格边线(双线)上的红细胞,只计上侧与左侧线上的细胞,而压在下侧与右侧线

7

上者不计入。即“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进行 。

图4 红细胞计数的方式

【计算】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3531032013106或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10031012 式中35 5个中方格换算成1个大方格

310 1个大方格容积为0.1ul,换算成1.0 uL。 3201 血液的稀释倍数 3106 由u1换算成L 【报告方式】 RBC XXX 31012/L 【注意事项】

1、吸管、试管要注意清洁、干燥以防溶血,操作迅速避免血液凝固,如有血凝块应重新采血,同时做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采血时应先做血膜再做红细胞,然后做白细胞,血红蛋白检验,避免红细胞破坏。 2、充液前,红细胞悬液要充分摇匀,红细胞悬液注入计数池内要求分布均匀,不可有气泡,亦不可有多余液体外溢。

3、中方格内红细胞分布应均匀,健康成人每中方格红细胞数约为80—100个,各中方格内之红细胞相近,如悬殊过大(超过10个细胞以上的)应重混匀再充填。

【参考区间】 男性成人: (4 —5.5) 31012/L 女性成人: (3.5—5 ) 31012/L

新生儿: ( 6— 7 ) 31012/L

8

实验 二

血液一般检验(二)General Examination of Blood

【内容】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2、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示教) 【目的要求】

1、掌握白细胞直接计数,分类计数的标本送检要求、方法及参考值,并换算出白细胞绝对值。

2、掌握血液涂片的制作与瑞氏染色方法。

3、熟悉并能识别三类五种白细胞的正常形态及常见异常白细胞的形态。 【器材】

血细胞计数板 、载物片、推片、手揿计数器、染色架、吸耳球、三棱针、酒精棉球及干棉球,血红蛋白吸管,小试管,显微镜。 【试剂】

1、白细胞稀释液,冰醋酸2毫升,蒸馏水加至98ml,l%亚甲兰(或结晶紫)数滴显色借以区别其他稀释液。

2、瑞氏染液、缓冲液或蒸馏水、香柏油。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

取瑞氏染粉1g,姬姆萨染粉0.3g,置洁净研钵中,加少量甲醇(分析纯),研磨片刻,吸出上层染液。再加少量甲醇继续研磨,再吸出上层染液,如此连续几次,共用甲醇500ml,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振摇3分钟共5天,以后存放一周即能使用。

【实验】

一、 白细胞计数(White b1ood cell简称WBC)

【原理】

血液经稀酸稀释后,成熟红细胞全部被溶解,注入计数池后,在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 【操作方法】

9

1、取白细胞稀释液0.38毫升,置于小试管内。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液至20立方毫米处,擦去管尖多余的血液,将血液迅速放入稀释液中再吸上清液冲洗几次,立即混匀。

3、待液体呈褐色后,摇匀用玻棒充填入计数池内(与红细胞计数操作相同)。 4、静置2-3分钟,低倍镜下计数四角四个大方格中白细胞总数。计数原则压边线的白细胞,仍为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计算】

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数/L= ————————————3103203106 4

式中 ÷4 为每个大方格(即0.1u1)内白细胞平均数

310 1个大方格容积为0.1ul,换算成lul 320 血液稀释倍数 3106 由lul换算成1L 【报告方式】 WBC XXX 3109/L 【参考区间】

成人: (4—10 ) 3109/L 新生/L (15—20) 3109/L

6个月至2岁: (11—12) 3109/L 【注意事项】

1、与红细胞计数的注意事项相同

2、计数时,两次重复计数误差不得超过10%。

3、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血中可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以致影响白细胞计数,此时应通过分类计数将有核红细胞从总数中减去。 【校正公式】

白细胞校正数=X3100/100+Y X=未校正前白细胞数

Y=在分类计数时,计数100个白细胞的同时,计数到的有核细胞数 例:某标本校正前“有核细胞数”为103109/L ,血片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过程中见有核红细胞20%个。则校正后的白细胞数应为:

10

100

白细胞数/L=10310/L3—————— =8.3310/L 100+20

99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 count简称DC)

(一)血片制备法

1、自手指端取血一小滴置于玻片一端,把推片的一端放在血滴前方,将推片略向后移,并左右移动一二次使血滴散开。

2、使推片与玻片之间形成30-40度角,均匀向前推成一个厚薄均匀,头、体尾分明的血片。 见图5。

(二)瑞氏染色法 【原理】

瑞氏染色液中含有甲醇,起固定细胞的作用,其中还含有碱性染料(美兰及小量天青)和酸性染料(伊红),在一定PH下细胞蛋白质因等电点不同,可选择性的吸附上述染料而着色。 【染色方法】

1、待血片干燥后,于血膜上滴加瑞氏染色液数滴以盖住血膜为宜,静置约一分钟。

2、再加等量的缓冲液与染液混匀(边加边用洗耳球打气或口吹),静置8—10分钟,染色的时间随室外温度升高而适当缩短,反之可延长。 3、用自来水缓缓的将染料液冲去,干后油镜分类。 【分类方法】

11

1、将染好的血片先用低倍镜观察选染色良好,厚薄适宜,细胞分布均匀处,以油镜进行分类。

2、在血片的体尾交界处滴加香柏油一滴,用油镜对好视野,以曲径推动血片,向尾部上下迂回移动,如图6白细胞分类的镜检顺序。同时将遇到的各类白细胞分别记录下来至总数达100个为止,每类的白细胞数目即为其百分率,一般来说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体积大的细胞多分布于涂片上下边缘及其尾端,淋巴细胞多分布于体部。 (图6)

3、各种白细胞绝对值计算,由每立方毫米内的白细胞总数,乘以该白细胞的百

分数,

即得出绝对值。

如:白细胞数为10 3109/L,淋巴细胞为30%,淋巴细胞的绝对值为: 10330%=33109/L

【报告方式】 以国际单位(比值)报告 【参考区间】

嗜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Nst)0—5%国际单位0—0.05

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 Neutrophil) 50—70% 国际单位0.5—0.7

嗜酸性粒细胞 (E Eosinophil) 0.5—5% 国际单位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 (B Basophil) 0—1%, 国际单位0—0.01 淋巴细胞 (L Lymphocyte) 20—40%, 国际单位0.2—0.4 单核细胞 (M Monocyte) 3-8%, 国际单位0.03—0.08 【注意事项】

l、在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如遇到幼稚红细胞,要注意不要将此种细胞包括在白细胞的百分数内,应另行报告。

2、儿童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其正常值随年龄的大小而不同,特别是淋巴细胞的

12

变化较大。新生儿及2岁以内的幼儿淋巴细胞可高达0.7—0.8,3—5岁时,淋巴细胞约为0.42—0.6, 6—8岁时为0.5左右,8—14岁则接近成人。

三、白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示教)

中毒颗粒、空泡变性、大小不均等。

实 验 三

血液一般检验(三)General Examination of Blood

【内容】

1、网织红细胞计数 2、红细胞比积测定(示教) 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示教) 【目的要求】

1、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标本送检要求、原理和方法。 2、熟悉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检测原理和方法。 3、了解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检测标本送检要求。

【实验】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 (Recitudocyto Count)

(试管法)

【原理】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其胞浆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因而用煌焦油兰染液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浅兰绿色和深兰色的网状结构,故名为网织红细胞。 【试剂】

13

10g/L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煌焦油蓝1g,枸橼酸钠0.4g,氯化钠0.85g溶于双蒸馏水l00ml中,过滤后备用。 【操作方法】

取干燥洁净小试管一只,滴加煌焦油兰生理盐水溶液一滴,加入病人指端血液3-4滴(贫血者多加几滴)混匀,l0分钟再混匀取一小滴推成薄膜片,干燥后用油镜检查,分类计数1000个红细胞,求出其中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以国际单位(比值)或绝对值报告。 【注意事项】

1、血膜宜薄,以免使细胞重叠、挤缩而影响计数。 2、用二甲苯擦片后,可使结果偏低。 【报告方式】

网织红细胞百分率: 以国际单位(比值)报告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XXX 3109/L 【参考区间】

成人 0.5—1.5% 平均1%, 国际单位0.005—0.015 新生儿 3—6% 国际单位0.03—0.06

成人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4—8.4万/uL) 国际单位(24—84) 3109/L 【网织红细胞绝对数的计算】

%网织红细胞3红细胞数/立方毫米 网织红细胞绝对数值=—————————————————— 100

举例:设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为1%,红细胞数为500万/立方毫米,则

1%13500万/立方毫米

网织红细胞绝对数值=—————————————=5万/ul

100

【附注】

如因视野太小。其中红细胞太多,以至视觉混乱,无法数清时,可在接目镜内,先接上一个中间开一个矩形的硬圆纸片,将视野缩小(见图7甲)或先粘上四根头发(见图7乙),以便计数。

14

二、红细胞比容

( Determination of Hematocrit Hct)测定(示教)

【原理】

将定量的抗凝血液用一定速度和时间离心沉淀后,观察压实红细胞与全血体积的比值(L/L),称为红细胞比容,它的多少与红细胞数量和大小有关. 【操作方法】

1、静脉穿刺取血2mL,放入肝素抗凝剂(肝素钠0.2mg)的小试管内充分摇匀,防止凝固。

2、用长的毛细管取上述血液将其插到温氏血管底部,将血徐徐注入至“0”刻度处。

3、置离心机内,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30分钟。

4、取出温氏管观察红细胞高度并加以记录,再将温氏管同上述速度再离心5分钟,至红细胞不再下降为止,乘以0.01即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的升数,以L/L为单位报告结果。

【报告方式】 0. 3 3 【参考区间】

成年男性0.42—0.49L/L (42—49%)

成年女性0.37—0.43 L/L (37—43%)

15

三、红细胞沉降率

(Determination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简称ESR)

测定(示教)

【原理】

红细胞具有细胞膜的胶体性质,除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以外,在红细胞外有一层水化膜使红细胞互相隔离,红细胞表面带阴电荷,因此红细胞互相排斥,而不易粘合下沉。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带正电荷,因此二者增多或减少,都会使红细胞沉降率发生变化。离体抗凝血液置于特制刻度测定管内,垂直立于室温中,记时1小时观察上层血浆高度以红细胞下沉的毫米数值报告。 【试剂】

109mmol/L(32g/L)枸橼酸钠溶液:取含二分子结晶水枸橼酸钠(分子量294.12)3.2g,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100ml。室温保存不能超过2周. 【操作方法】

测定方法很多,现介绍魏(Mestergren)氏法

在13mm3l00mm试管中先加3.8%枸橼酸钠0.4毫升,静脉取血1.6毫升注入上述试管内,立即混匀,用血沉管吸取抗凝血至刻度“0”处,垂直固定于血沉架上,在室温置1小时。

【报告方式】 3 毫米/小时 【参考区间】

男性<15毫米/小时

女性<20毫米/小时 【注意事项】

l、注射器、试管、血沉管均应保持干净干燥,以免溶血。 2、血沉管必须完全垂直,否则血沉加快,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应要准确,充分混合,并应在抽血后3小时内测定。

4、测定时温度应在18—250C室温进行,温度过高血沉加快,过低则变慢。

16

实 验 四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xamination of Hemorrhagic Disorders)

【[内容】

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 count 简称PC) 二、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四、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五、凝血酶时间(TT)测定 【目的要求】

l、掌握血小板计数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参考值。

2、掌握凝血四项APTT、PT、TT、Fib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3、熟悉凝血四项标本送检要求。

4、了解出血性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其原理。

【实验】

一、血小板计数(P1atelet count

简称PC) (目视计数法)

【原理】

取一定量血液,放于血小板稀释液内按一定倍数稀释,破坏红细胞及白细胞,用直接计数法计数,再算出每升血液中的血小板数。 【器材】

三棱针、玻棒、血红蛋白吸管、小试管、显微镜等。 【试剂】

许汝和氏液:脲素l0g;枸橼酸钠0.5g,40%甲醛0.1毫升,蒸馏水加至100毫升。

将上液混合,待溶解后过滤,放于冰箱内保存。 【操作方法】

(1)取0.38毫升血小板稀释液于清洁试管中。

17

(2)从耳垂或指端取血,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20立方毫米处,擦去管尖外所有沾的血液迅速放人稀释液内,再用上清液冲洗吸管数次,混匀。

(3)取上述混匀的血小板悬液一滴,加至血细胞计数池内,静置10—15分钟,让血小板下沉稳定。

(4)用高倍镜计数血小板,计数中央大方格中的5个中方格内的血小板数,如以P代表,则血小阪计数为:

P35(变为0.1u1) 310(变为1u1) 320(稀释倍数) 3106(将ul换算为L)=P3l09/L

【报告方式】 хх 3l09/L 【参考区间】

血小板计数(100—300) 3l09/L 【注意事项】

(1)血小板要和其它杂质区别,前者为园形折光小点,后者为碎片不折光,如血小板聚集在一起,则不能计数,须另取标本再检。

(2)血液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计数完毕,如果时间过长,则可使血小板逐渐破坏,以致结果偏低。

(3)混悬液注人计数池后,静置10—15分钟为宜,时间过短,血小板未下沉,时间过长;血小扳被破坏,均使结果偏低。

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测定(一步法)

【原理】

在待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含钙组织凝血活酶,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测定从加入含钙组织凝血活酶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此试验可了解受检血浆外源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有无异常的情况。

【器材】 水浴箱、 试管、试管架、 加样抢、吸头、离心机、秒表 【试剂】

冻干含钙凝血活酶 10 2.0ml

稀释液 4~6.0ml

本批号国际敏感指数(1S1)值: 2.20

18

【样本收集和保存】

静脉采血,血样与抗凝剂(0.109mol/L枸橼酸三钠)的比例为9:1,轻轻颠倒混匀,以2700g(离心半径18cm约3500转/分)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待测。如该血浆不能立即分析,应将其密封放2—8℃保存,最长不超过4小时,或立即置于一20℃以下冻存不超过30天,用时37℃融化,避免反复冻融。 【操作方法】

1、每瓶冻干含钙凝血活酶加2.0ml稀释液复溶即为PT应用试剂。用前置,37℃预热。

lml,~37℃浴分钟。

2、加入PT应用试剂0.2√of~-c,立刻计时,记录凝固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仪器测定,请参考仪器使用说明书。 【计算】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 国际正常化比值(1NR)=PTRmI 本批试剂盒PT正常对照值:12.3秒

【报告方式】 患者 3 秒,正常对照 3 秒 【参考区间】

1、以PT表示:12—15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 2、以PTR表示:0.95—1.24 3、监测口服抗凝药,以INR表示。

建议各实验室使用健康正常血浆,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 【注意事项】

1、抽血要顺利,抗凝要充分,决不可有凝血块。

2、水浴温度控制在37±0.5℃,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结果。 3、样品收集时不宜用EDTA和肝素作抗凝剂。

4、复溶试剂按每天使用量取适量预热,未川完之预热试剂应弃去。复溶试剂请

勿冰冻保存。

5、如果血球压积<20%或>55%,则需调整血样与抗凝剂的比例,方法是0.00185

3血液毫升数3(100一压积)=抗凝剂毫升数。

【贮存】

19

试剂2—80C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复溶试剂2—8℃保存有效期3天。

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测定

【原理】

在37℃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剂)激活因子Ⅻ,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提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再加入适量的Ca2+,即可满足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从加入Ca2+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此试验可了解受检血浆内源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有无异常的情况。

【器材】 水浴箱、 试管、试管架、 加样抢、吸头、离心机、秒表 【试剂】

冻干部分凝血活酶 10~1.0ml MS溶液 2~6.0ml 0.025mol/氯化钙溶液 【样本收集和保存】

静脉采血,血样与抗凝剂(0.109mol/L枸橼酸三钠)的比例为9:1。轻轻颠倒混匀,以 2700g(离心半径18cm约3500转/分)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待测。如该血浆不能立即分 析,应将其密封放2—8℃保存,最长不超过4小时,或立即置于一80℃以下冻存不超过30 天,用时37℃融化,避免反复冻融。 【操作方法】

1、每瓶冻干部分凝血活酶加1.0mlMS溶液复溶即为APTT试剂。

2、取待测血浆0.1 ml,加入APTT试剂0.1ml,混匀,37℃预热5分钟。 3、加入0.025mol/L氯化钙溶液0.lml,立刻计时,记录凝固时间,即为活化

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APTT)。如采用仪器测定,请参考仪器使用说明书。

【报告方式】 患者 3 秒,正常对照 3 秒 【参考区间】

30--44秒,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为异常。

建议各实验室使用健康正常人血浆,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

20

【注意事项】

1、抽血要顺利,抗凝要充分,不可有凝血块;分离血浆时,务必去除血小板。 2、水浴温度控制在37_+0.5℃,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结果。 3、样品收集时不宜用EDTA和肝素作抗凝剂。 4、本试剂盒所含MS溶液忌冰冻。

5、复溶试剂按每天使用量取适量预热,未用完之预热试剂应弃去。复溶试剂请勿冰冻保存。

6、本方法对于凝血因子活性40%的样品欠敏感。

7、如果血球压积<20%或>50%,则需调整血样与抗凝剂的比例,方法是:0.00185 3血液毫升数3(100--压积)抗凝剂毫升数。 【贮存】

试剂2-8℃保存有效期12个月。 复溶试剂2-8℃保存有效期3天。

四、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ibrinogen, Fib)

【原理】

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因而血浆在加入适量凝血酶后即逐渐凝固,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呈负相关。以国际标准品为参比血浆制作“凝固时间(s)——纤维蛋白原的浓度(g/L)”标准曲线。测定被检血浆的凝固时间,被检血浆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得。 【器材】 水浴箱、 试管、试管架、 加样抢、吸头、离心机、秒表 【试剂】

1、 冻干正常参比血浆 2、冻干纤原试剂 3、 稀释液 4、凝血酶(冻干品)

【样品收集和保存】

静脉采血,血样与抗凝剂(0.109mol/L枸橼酸三钠)的比例为9:1,轻轻颠倒混匀,以2700g(相当于离心半径18cra约3500转/分)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待测。如该血浆不能立即分析,应将其密封放2--8℃保存:最长不超过4小时,或立即置于一20℃以下冻存不超过30天,用时37℃融化,避免反复冻融。

21

【操作方法】 1、试剂准备:

(1)冻干正常参比血浆加0.5ml蒸馏水,即为正常参比血浆。

(2)冻干纤原试剂每瓶加1.0ml蒸馏水,即为纤原试剂。用前37℃预温3分钟

以上,但不可超过30分钟。 2、标准曲线制作

(1)将正常参比血浆用稀释液作1:5、1:10 1:20、1:40稀释。 (2)取不同稀释度的正常参比血浆0.2ml,置37℃预热3分钟。 (3)加入纤原试剂0.1ml,立刻计时,记录凝固时间。

(4)标准曲线的获得:将以上测定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浓度值对应即可获得。 3、样品测定

(1)将样品用稀释液作1:10稀释待用。

(2)取稀释后的待测血浆0.2ml,于370C预热3分钟,加入纤原试剂0.1ml,立刻计时记录凝固时间。将凝固时间代入标准曲线,即可得到纤维蛋白原浓度。 如采用仪器测定,请参考仪器使用说明书。 【报告方式】 3.3 3 g/L 【参考区间】

2.0-4.0g/L

建议各实验室使用健康正常人血浆,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 【注意事项】

1、不同仪器判断终点有所不同,故所得凝固时间及标准曲线会有所不同。但同一批次试剂均应获得较理想的重复性及线性。

2、标准曲线制作中,可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仪器的灵敏度和操作说明以及检测要求等具体情况进行多点选择。

3、抗凝血酶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实验结果。

4、不同批次纤原试剂效价可能不一样,请严格按测定步骤1.2指示量复溶 5、如果血球压积<20%或>55%,则需调整血样与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毫升数3(100一压积) 抗凝剂毫升数

6、复溶试剂按每天使用量取适量预热, 【贮存】

22

本试剂2-80C保存有效期12个月 复溶试剂2—8℃保存有效期3天。

复溶试剂请勿冰冻保存。

五、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测定

【原理】

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凝血酶时间。

【器材】 水浴箱、 试管、试管架、 加样抢、吸头、离心机、秒表 【试剂】

1、冻干凝血酶 10X2.0ral 2、正常参比血浆 【样本收集和保存】

静脉采血,血样与抗凝剂(0.109mol拘橼酸三钠)的比例为9:1轻轻颠倒混匀2700g(离心半径18cm约3500转/分)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待测。如该血浆不能立即分析,应将其密封放2—80C保存,最长不超过4天,或立即置于-20C以下冻存不超过30天,用时370C融化,避免反复冻融。 【操作方法】

1、每瓶冻干凝血酶加2ml蒸馏水复溶即为TT应用试剂超过30分钟。 2、取待测血浆0.2ml,370C预温2分钟。

3、加入TI'应用试剂0.2ml混匀,立刻计时如采用仪器测定,请参考仪器使用说明书。

【报告方式】 患者 3 秒,正常对照 3 秒 【参考区间】

16一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建议各实验室使用健康正常人血

浆。

【注意事项】

用前370C预热。预热时间不记录凝固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TT)。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

1、抽血要顺利,抗凝要充分,决不可有凝血块。

23

2、浴温度控制在37±0.5℃,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结果。 3、样本收集时不宜用EDTA和肝素作抗凝剂。

4、观察凝固时,光线要充足,必要时作双份测定,可报告其均值。

5、批次复溶凝血酶的量应按测定步骤1的指示量进行,或者用正常参比血浆的凝固时间16--18秒作为控制标准,如偏离此范围,可适当增或减稀释液的用 6、如果血球压积<20%或>55%,则需调整血样与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毫升数3(100—压积)抗凝剂毫升数 【贮存】

本试剂2—8℃保存有效期12个月 复溶试剂2—8C保存有效期3天。

实 验 五

—血型鉴定与配血(Blood group typing and matching of blood)

【内容】

1、AB0血型鉴定 2、Rh血型盐水介质法鉴定 3、交叉配血试验 (1)盐水介质配血法 (2)聚凝胺介质配血法 【目的要求】

1、掌握AB0血型鉴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2、掌握交叉配血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3、掌握 Rh血型鉴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器材】

试管、双凹玻片、显微镜、竹签、离心机 【试剂】

抗A标准血清、抗B标准血清、 抗D血清、5%红细胞盐水悬液。

24

【实验】

实验一 ABO血型鉴定 (ABO blood group typing)

【原理】

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4种。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所谓正定型,是用已知抗一A和抗一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抗原;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和抗-B。 【试剂】

1、抗A标准血清 2、抗B标准血清 3.受检者血清

4.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 【操作方法】 1.试管法

(1)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mm360mm)3支,分别标明抗-A、抗-B,用滴管分别加抗—A、抗—B和抗—A+B分型血清各1滴于试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人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混和。

(2)另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mm360mm)3支,分别标明A、B型细胞,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1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和O型5%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和。

(3)立即以1000r/min离心1min。

(4)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

(5)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于A、B亚型、类B或cisAB的发现。

(6)凝集强度判断标准

4+=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 3+=红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血清尚清晰。

2+=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见到游离红细胞。

25

1+=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

±=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游离红细胞。

MF=混合凝集外观(mixed field)是指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极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

一表示阴性,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 (7)按下表报告受检者红细胞ABO血型。 2.玻片法

(1)取清洁玻片1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抗-A、抗-B和抗—A+B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和抗—A+B血清1滴于标明的方格内,再各加受检者2%红细胞悬液1滴,混和。

(2)另取洁净玻片一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A细胞、B细胞和O型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滴加A、B和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

(3)将玻片(或白瓷板)不断轻轻转动,使血清与细胞充分混匀,连续约15min,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反应。如以玻片作试验时,也可用低倍镜观察结果。

表1 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

分型血清+受检者红细胞 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

受检者血型判断 抗-A 抗-B 抗-A+B A细胞 B细胞 O细胞 + - + A - + - - + + B + - - - - - O + + - + + + AB - - -

注:+:凝集;-:不凝集。

【报告方式】 正定血型(试管法或玻片法) 3型

反定血型(试管法或玻片法) 3型

应说明正反定型结果是否一致,一致才可发报告,否则要认真复查找原因。

26

实验二 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又称不配合性试验,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试验,完整的

操作规程应包括:①查阅受血者以前的血型检查记录,如与这次检查结果有所不同,可以及时分析原因:②对收到的受血者血样应作ABO正反定型,必要时作Rh血型和其它血型检查以及血型抗体检测和鉴定;③选择预先进行血型检查的合格供血者作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很多,重点介绍盐水介质配血法。 (一)盐水介质配血法

本办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配血方法,可以发现临床上最重要的ABO不配合性。当受血者和供血者细胞经混合并离心后,如有ABO不配合问题,就会很快显示出来,所以常称为“立即离心”(immediate spin)配血试验。

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待凝固后分离血清,并将红细胞配成2%盐水悬液。

2.将供血者血样以同样方法分离血清,并配制2%红细胞悬液。

3.取洁净小试管(10mm360mm)2支,1支标明受血者血清(PS)十供血者细胞(DC);另1支标明供血清(DS)十受血者细胞(PC)。

4.按标记主侧管放受血者血清1滴,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放供血者血清1滴,加受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以1000r/min离心lmin,轻轻侧动试管,观察结果。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冷凝集素引起的凝集反应。 结果判断

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溶血及凝集表示无输血禁忌,可以输血。如急需输血但一时无同型血液,作异型配血时(指O型血输给A、B或AB型,或A、B型血输给AB型时),主侧无溶血及凝集,但次侧必然有凝集或溶血。故实际上不必再做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如发现次侧无凝集,应进一步分析原因。如因故急需进行异型输血,应检查供血者血清中抗A(B)效价,如效价<200、无溶血者,可给予少量输血。 【报告方式】

1、受血者333(3型)血清 + 供血者333(3型)红细胞 有或无 溶血及凝聚

2、供血者333(3型)血清 + 受血者333(3型)红细胞 有或无 溶血及凝聚

27

3、受血者333 与 供血者333 盐水介质配血是否相合

(二)聚凝胺介质配血法 【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以避免其产生自发性聚集,当红细胞旋悬浮在电解质时,阳离子会被红细胞的负电荷所吸引,此时红细胞则被扩散的双层离子云所围绕,而形成Zeta电位,Zeta电位决定红细胞之间的排斥作用。

聚凝胺技术首先利用低离子介质(LIM),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结合。

其后,加入聚凝胺(Polybrene)试剂,它是一种高阶阳离子多聚物,是肝素中和剂,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

最后,加入悬浮液(Resuspending),Resuspending具有中和凝聚胺(Polybrene)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凝集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临床应用及试验方法: 【操作方法】

1.取试管二支,标主次侧,主侧管加病人血清(血浆)2滴,加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洗涤或不涤均可)1滴,次侧管反之。

2.各加LIM0.7ml,混合均匀后,再各加Polybrene溶液2滴,并混合均匀。 3.3400rpm,离心10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0.1ml液体。 4.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聚,如无凝集,则必须重作。

5.最后加入Resuspending2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如果在30秒内凝集散开,代表是由Polybrene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配血结果相合;如凝集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如反应可疑,可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报告方式】

1、受血者333(3型)血清 + 供血者333(3型)红细胞 有或无 溶血及凝聚

2、供血者333(3型)血清 + 受血者333(3型)红细胞 有或无 溶

28

血及凝聚

3、受血者333与 供血者333 聚凝胺介质配血是否相合 【注意事项】

1.可以用含EDTA之血浆代替血清使用。

2.若病人血清(血浆)含肝素,如洗肾患者,须多加4~6滴Polybrene溶液以中和肝素。

3.本试剂合的操作方法也适用于抗体鉴定。 4.试剂使用前请加复室温再操作。

5.加做辅助性抗球蛋白试验,目的是增加检测抗—K的敏感性,对检测其他红细胞抗体无帮助。

6.在冬天气温极低的情况下,操作交叉配血试验,某些病人血清中能含有寒冷凝集素等因素,而导致假阳性的结果出现。若有此怀疑,建议在最后滴入Resuspending时,将试管立即置入37摄氏度水浴中,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在30秒内观察结果。

实验三 Rh血型鉴定(Rhesus monkey blood group typing)

【原理】用含抗RhD单克隆抗体(IgM)的抗血清对红细胞RhD血型抗原进行鉴定,在室温条件下、盐水介质中反应,根据红细胞是否出现凝集来测定受检者红细胞膜上有无RhD抗原。 【器材】

试管、双凹玻片、显微镜、竹签、离心机 【试剂】

抗D血清、5%红细胞盐水悬液 【操作方法】 1、快速测定法

(1)滴加1滴试剂在玻片或平板上。 (2)加等量1滴(被检)全血,混匀。

(3)轻柔地前后震荡,观察凝集,必须在2分钟内观察结果,否则干燥会被错误地看作一个阳性反应。

29

【结果判断】

凝集 Rh血型阳性 不凝集 Rh血型阴性

【报告方式】

Rh(D)血型: 阳性 Rh(D)血型: 阴性

实 验 六

——尿液检验(Examination urine)

【内容】

尿液检验

(一)一般检查(理学检验) (二)尿液的化学检验

(三)尿液特殊蛋白检测(本-周氏蛋白) (四)显微镜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尿液常规检查内容的原理、方法、参考区间、临床意义及其注意事项。。 2、掌握尿液标本送检,保存的要求。

【器材】 显微镜;尿比重计;量筒;玻片;试管夹:离心机;试管;煮沸缸。

【实验】

一、尿液检验

(一)一般检查(理学检验)(ur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1、尿量: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常在1000—2000ml之间,平均为1500ml。 2、颜色:正常尿液因含尿色素可呈淡黄色,尿液浓缩时,颜色可呈深黄色。尿的颜色受某些食物或药物的影响,病理情况下因尿内含有各种色素尿液出现各种颜

30

色。

肉眼观察记录如下:黄、桔黄、黄褐、红色、乳白色。正常尿液的颜色,随尿量的多少由

淡黄到桔黄色。也可因各种病变药物、食物影响而改变。 3、透明度:正常尿液新鲜留取者,不一定为清析透明。 肉眼观察记录如下:透明、微混、混浊。

4、酸碱反应:用0.04%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一滴加入数毫升尿液中,黄色是酸性,蓝色是碱性,绿色是中性。

5比密(比重):将尿液倒入大号试管内,将比密计(比重计)轻轻置于尿中,使其 在尿中自由浮动,勿与量筒壁接触,在尿液半月状凹面下缘阅读数,即为比密。 正常尿比密(比重)在1.010—1.025之间,最大范围为1.003—1.030, 【注意事项】

(1)、尿量太少应加等量蒸馏水稀释,所得结果应将读数的末两位数字乘2即得原尿液的比重。

(2)、测尿比重时,应以200C为标准,每升高30C应加0.001,每低30C应减0.001. (二)尿液的化学检查 (urine chemical examination)

1、尿液蛋白定性试验(黄基水杨酸法)(黄柳酸法) 【试剂】 20%黄基水杨酸 【原理】

磺基水杨酸亦称磺柳酸,为生物碱试剂,在略低于等电点的酸性环境下,其阴离子(酸根)与蛋白质的氨基酸阳离子结合,成为不溶的蛋白盐而沉淀。

【操作方法】于试管内加入2/3量的尿,滴加20%黄柳酸3—4滴,1分钟内立即观察结果,其结果判断如表2:

表2 尿液蛋白定性试验(黄柳酸法) 结果判断

符号检验反应 每100ml尿含蛋白质的量(克) —仍清晰,未见混浊 无蛋白 ±隐约可见轻微混浊 0.001以下 +混浊 0.001-0.05 ++混浊并有颗粒状沉淀 0.05-0.2

31

+++絮状沉淀 0.2-0.5 ++++凝集状沉淀 0.5以上

【注意事项】

(1)混浊尿应离心后取上清液做试验。

(2)本法非常敏感,判断结果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5秒内。 2、尿糖定性试验(斑氏定性法): 【原理】

葡萄糖含有醛基,在热碱性溶液中能将高价硫酸铜(蓝色)还原为低价的氧化亚铜(红棕色沉淀)。 【试剂】

硫酸铜尿糖定性试剂:

枸橼酸钠42.5克,无水碳酸钠25克,放入2000毫升容量三角烧瓶内加蒸馏水约700毫升加热溶解后冷至室温。

另用250毫升三角烧瓶加入硫酸铜(CuS0425H20)10g加水约100毫升,加热溶解,将溶解后的硫酸铜溶液徐徐倒入前液,倒时不断混合,补足水量到1000毫升。 【操作方法】

试管一支加班氏试剂2ml煮沸,滴加尿液4滴放入缸内煮沸10分钟,冷后观察结果,其结果判断如下表3

表3 尿糖定性试验(斑氏定性法)

结果 兰色不变 绿色 草绿色 土黄色 砖红色

符号 (—) + ++ +++ ++++

约计糖含量(克/100) 无 0.5克以下 0.5-1克 1-2克 2克以上

(三)尿液特殊蛋白检测(本-周氏蛋白) 热沉淀反应法 【原理】

本-周氏蛋白又称凝溶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或其聚合体。此种蛋白在一定的pH条件下加热至40~60℃时有沉淀发生,温度升高至100℃时,沉淀消失,

32

再冷却时又可重新沉淀。 【试剂】

(1)200g/L磺基水杨酸溶液。

(2)2mol/L乙酸盐缓冲液(Ph4.9±0.1)。

取乙酸钠(CH3COONa23H2O)17.5g,加冰乙酸4.1ml,再加蒸馏水至100ml,调pH至4.9。 【操作】

(1) 先将尿液用磺基水杨酸法作蛋白定性试验,如呈阴性反应,则可认为尿液标本中本-周氏蛋白阴性。

(2)取透明尿液4ml于试管中,再加入乙酸盐缓冲溶液1ml,混匀后,放置56℃水溶液中15min。如有混浊或出现沉淀,再将试管放入沸水中,煮沸3min,观察试管中混浊或沉淀的变化,如混浊变清、混浊减弱或沉淀减少,均提示本-周氏蛋白阳性。若煮沸后,混浊加强或沉淀增多,表明此尿液中还有其他蛋白质,此时应将试管从沸水中取出,立即过滤。如滤液开始透明,温度下降后浑浊,再煮时又透明,提示本-周氏蛋白为阳性。

(四)显微镜检查(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urinary Sediments)

1、标本制备:取新鲜尿10毫升置于试管内离心沉淀3分钟,弃去上清液,摇匀底层沉渣,倒于玻片上,用低倍镜(low power field.LPF)观察管型(鉴定使用高倍镜),上皮细胞,结晶,用高倍镜(high Power field,HPF)来辩认红细胞、白细胞。检查细胞,应观察10个高倍镜视野,检查管形应观察20个低倍视野。观察20个高倍视野(或低倍视野),以所见最低与最高值报告。镜检时光线应较弱。 2、镜检内容 [1] 细胞

(1)上皮细胞(见挂图)

a:扁平上皮细胞:细胞大而薄,外形不规则。多呈大而扁平的多角形,边缘常卷起成堆,来自阴道,尿道粘膜表层,少量出现无临床意义。

b:大圆上皮细胞:胞体为圆形,较扁平上皮细胞略小,内有一个圆核,膀胱上皮表层,阴道上皮中层为此类细胞,正常尿中可偶见,膀胱炎时可成堆出现。 c:尾状上皮细胞:尾状或纺锤形,核较大,来自肾盂或输尿管及膀胱颈部,正常尿中不易见到,肾盂、输尿管或膀胱炎时可见。

33

d:小圆上皮细胞:较白细胞略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大而圆,核膜清楚,胞浆可见空泡及脂肪滴,来自肾小管,正常尿中少见,出现时多为肾小管病变,肾移植术后一周,尿中可见此类细胞。 (2)白细胞及脓细胞

正常尿中可有少量白细胞,在妇女尿中无重大意义,若尿中发现多量白细胞,表示泌尿系统有炎症,多为中性白细胞,脓细胞是在炎症中死亡的中性粒细胞细胞,外形不规则,浆内充满颗粒,看不清胞核,若超过5/HP以上称镜下脓尿,表明泌尿系炎症。细胞形态在酸性尿液中较完整,碱性尿液中细胞肿胀而不清析。

(3)红细胞:新鲜红细胞为淡黄色,略有折光性的无核细胞,有时在高渗尿中可皱缩成星状,低渗尿内膨胀,甚至可使血红蛋白逸出成为大小不等的空环,称为红细胞泡影。正常尿中无红细胞或个别出现,离心后的尿液如每高倍镜视野平均可见到1-2个红细胞即为异常表现,若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每高倍镜视野达3个以上,而尿的外观无血色者,称为镜下血尿,多为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结核、肾盂肾炎等。(图11)

34

[2] 管型:为正直或弯曲的园柱状体,两边平行,两端除因折断外,都为钝园形,宽窄长短不一致,由于结构不同分下列数种(图12)。

(1)透明管型:为无色透明均匀的圆柱体,较窄两端钝圆,偶见于正常尿中,当肾脏有轻度或暂时功能性改变时,尿中可见少量透明管型。

(2)红细胞管型:是指透明管型内含有较多的红细胞(超过管型的1/3),表示肾小球有病理改变,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3)白细胞管型:在透明管型内含有许多白细胞超过管型的1/3,表示有化脓性炎症。

(4)上皮细胞管型:在透明管型内含有许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超过管型的1/3),

35

出现此种管型,表示有肾小管病变,常见于急性肾炎等。

(5)颗粒管型:透明管型内含有颗粒,其量超过1/3时,称颗粒管型,通常较透

明管型粗、短,有时为黑灰色。又分为细颗粒管型和粗颗粒管型两类。

(6)脂肪管型:管型基质内如含有多量脂肪滴,称脂肪管型。其折光性强,为上皮细胞,脂肪变性所致。见于慢性肾炎肾病型及类脂性肾病。

(7)腊样管型:常见浅灰色或蜡黄色,有折光性,质较厚,外形宽大,易断裂,边缘常有缺口,有时呈扭曲状,表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

(8)肾衰竭管型:在透明管型基质中含有大量颗粒,形状特别宽大而长,极易折断,而不规则,有时呈扭曲状,见于重症肾功能不全。

(9)粘液丝:细长透明,宽窄不一,在显微镜下,可见有纵长纤细条纹。 [3] 盐类及常见结晶

尿内的结晶一般诊断意义不大,磺胺结晶要即时报告。 (1)在酸性尿中常见的结晶(图13)

a:尿酸结晶:棕黄色或砖红色,石形,楔形,结晶单独存在或堆成花瓣状,有时为三角形薄片。

b:草酸钙结晶:无色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有时呈哑铃或圆球状。

36

c:无定形尿酸盐:细小黄色颗粒,呈颗粒状。 (2)在碱性尿中常见的结晶(图14)

a:无定性磷酸盐,无色细小颗粒,常结合成堆。

b:三价磷酸盐(磷酸铵镁盐)结晶,无色透明,有屈光,呈屋顶形或柱形。 c:尿酸氨结晶2黄色或深红色带刺的球状。

(3)磺胺药物结晶:磺胺药物种类甚多故结晶形状各异。

尿液沉渣检验报告方式:

(1)细胞成分:最低~最高/HPF 或平均值/HPF(HPF为高倍视野), 如白细胞0—5个/HPF。

(2)管型成分:最低~最高/LPF 或平均值/LPF(LPF为低倍视野),如透明管型0—1/LPF。

注意管型要用高倍镜辨认,用低倍视野报告。 (3)结晶成分: 占视野 1/4 为+ 占视野1/2 为++ 占视野3/4 为+++

37

满视野 为++++

细胞、管型的报告曾用符号(+)—(++++)表示,现已不再用。 两种报告方式对照表4:

表4 尿沉渣报告方试对照表

类型 阴性 偶见 + ++ +++ ++++

红细胞 0 0-2 3-10 11-30 >30 满布视野 (4003) (未布满视野)

白细胞 0 0-3 4-10 11-30 >30 满布视野 (4003) (未布满视野)

上皮细胞 0 男0-3 4-10 11-30 >30 满布视野 (4003) 女0-5 6-10 (未布满视野)

管型 0 0-1 1-5 6-10 11-30 >30 (1003) (指透明管型)

【报告方式】

尿液颜色 3 透明度 3 PH 3 比重 3 尿蛋白定性 (+)或(一) 尿糖定性(+)或(一) 白细胞 3- 3 /HPF或 (一) 脓细胞 3- 3 /HPF或 (一) 红细胞 3- 3 /HPF或 (一) 上皮细胞 3- 3 /LPF 3管型 3- 3 /LPF 3结晶 3 +

38

实 验 七

——粪便检验 (Examination of feces)

【内容】

l、粪便常规 2、粪便隐血试验 【目的要求】

1、掌握粪便常规检验的方法及参考值。

2、掌握粪便中常见的细胞成分、寄生虫及虫卵和脂肪小滴、肌肉纤维等食物残

渣的形态及鉴别点。

3、掌握隐血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标准。

【实验】

一、粪便检验 (Examination of feces)

(一)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

【仪器、试剂】

1、显微镜。

2、载玻片、盖玻片、小竹签 3、生理盐水 【操作方法】

1、首先对粪便标本进行肉眼观察,包括颜色、是否成形、有无粘液、脓血成分及肉眼可见的寄生虫体等。并于报告结果时加以描述。

2、将粪便涂片后进行显微镜检查。

(1)于干净的载玻片中心部位加一小滴生理盐水。

(2)用小竹签挑取少许待检粪便,如有粘液、脓血等病理部分则挑取之。如无病理成份可自标本不同部位及粪端各挑取少许置生理盐水中轻轻研碎混匀。

(3)先用低倍镜浏览,注意有无虫卵(图15)、原虫或不消化食物残渣(图16)。 (4)转高倍镜后镜检,至少观察10个视野。如见红、白细胞等应作粗略计数,

39

即记录其10个高倍视野中所见的最低到最高值。如白细胞0-8/HPF,红细胞5—10/HPF,肠粘膜上皮细胞5—15/HPF等。

(5)粪便中的白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为灰色较薄的圆球形,无折光性,不见其核,胞质中充满细小颗粒。粪便中的新鲜红细胞为淡黄色有轻度折光性的圆形细胞,较白细胞为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为灰色规则或不规则的矮柱状上皮,两端呈钝圆形,胞核难以察见。

(6)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如脂肪小滴、肌肉纤维及淀粉颗粒等,在胰腺功能不全时较易见到应加以描述。

(7) 粪便显微镜检验报告方式见表5。

表5 粪便显微镜检验报告方式

视野中某种细胞数和寄生虫,虫卵数 报告方式 多个视野未见 未见异常 观察多个视野仅见1个 偶 见 一个视野最多见2-5个 0-5 6-10个/视野(占视野面积1/4) + >10个/视野(占视野面积1/2) ++

视野中均匀分布,难以计数(占视野面积1/3及以上) +++ へ ++++

【报告方式】

颜色 性状 粘液 脓血 3 寄生虫虫体 或 无

白细胞 3- 3 /HPF或 (一) 脓细胞 3- 3 /HPF 或 (一) 红细胞 3- 3 /HPF或 (一) 上皮细胞 3- 3 /LPF 3寄生虫卵3 + 或 无 【参考区间】

正常成人的粪便多为黄褐色成形无粘液或脓血,镜检时红细胞细胞无,白细胞不见或偶见,无寄生虫卵,可见少量食物残渣。 【注意事项】

粪便标本不可太少,否则不易发现异常成份。标本应及时检验,否则其细胞成份可因变性破坏而消失。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7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