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选择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19 02: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毛 中 特 选 择 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恽代英 D.毛泽东

2、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就全党来讲,对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去这个问题形成统一认识是在( ) A.中共十二大以后 B.中共十七大以后 C.延安整风以后 D.遵义会议以后

4、中国共产党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 )

A.新三民主义 B.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

A. 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B.创造新理论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 ) A.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B.政治体制改革的旗帜 C.经济体制改革的旗帜 D.文化体制改革的旗帜

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 A.改革了生产关系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扩大了对外开放 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在当代中国,坚持(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

A.科学发展观 B.党的基本理论 C.党的基本路线 D.党的基本纲领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毛泽东思想是关于( )

A.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D.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A. 国民革命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C.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 15、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于( )

1

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6、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中期 C.土地革命后期 D.抗战时期 17、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

A.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产生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C.三大法宝的提出 D.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18、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

A.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 D.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19、中共十五大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

A.初步成果 B.新阶段成果 C.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D.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0、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评价的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

A.《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新民主主义论》 21、( )将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2、邓小平在( )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三大 2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潮流 B.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C.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 D.当代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新局势 2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在于( ) A.我国社会主义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 B.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C.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D.当代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新局势 2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是( )

 A.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理论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C.现代政治经济学 D.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学说 26、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B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7、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28、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 )的基础上形成的 A.历史使命 B.主要任务 C.执政地位 D. 历史方位

30、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 ) A.现实依据 B.时代背景 C.实践基础 D. 理论基础 31、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是第一次( )

A.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B.阐述“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 C.阐述“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D.阐述“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2

32、2002年召开的党的(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33、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 A.1987年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党的十四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 D.2002年党的十六大 3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问题 3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 ) A.把反对腐败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把与时俱进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把求真务实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

A.党的先进性 B.执政为民 C.党的领导 D.立党为公 3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

A.党的先进性 B.执政为民 C.党的领导 D.与时俱进 3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 )

A党的先进性 B执政为民 C党的领导 D与时俱进

39、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 A发展战略 B发展道路 C发展模式 D发展观 40、科学发展观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是( )

A.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1、在党的( )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4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科教兴国 B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发展 D发展战略 43、科学发展观核心是( )

A.以人为本 B.协调发展 C.持续发展 D. 全面发展 4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 发展 B .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45、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A速度至关重要 B以人为本 C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理论创新方面讲,就是( ) A.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B.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 C.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 D.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化 E.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

2、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 )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A.中国实际 B.中国历史 C. 中国文化 D. 中国经济

3

3、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

A.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 B.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

D.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形成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两大理论成果( ) A.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B.邓小平理论是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D.惟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5、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概括是( )

A.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B.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C.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 D.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旗帜 6、新时期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实行了全面和深入的改革开放 D.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包括(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 马克思列宁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 科学发展观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 )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B 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C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D 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E 社会主义建设体系 10、党的十七大指出:在当代中国( ) A.坚持改革开放,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

B.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C.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1、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除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外,还包括( ) 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B.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思想

D.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E.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1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E.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1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D.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4、中国共产党内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

A.教条主义 B.实用主义 C.盲动主义 D.经验主义 E.自由主义

4

1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有( )

A.统一战线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E.党的建设 1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

17、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表现在它是(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C.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 )

A.立党之本 B.执政之基 C.力量之源 D.生存之道 E.兴旺之源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 ) A.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先进政治的民主力量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代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潮流

20、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 A.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C.扩大党员的数量

D.进行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 E.使年轻干部不断走上领导岗位 21、科学发展观( )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D.根本方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 ) 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E.认真做到以人为本 23、十七大报告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 )

A.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D.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 路线的是( )

A.列宁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2、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 ) A.1927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3、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文章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4、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 ) A.《新民主主义论》 B.《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C.《整顿党的作风》 D.《改造我们的学习》

5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有(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个体经济 E.资本主义经济 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 )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6、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7、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是( )

A.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B.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C.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过渡时期 D.由过渡时期转变为社会主义时期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 )

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 B.没收民族资本 C.没收地主的土地 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E.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过渡时期总路线被称之为“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其中“两翼”是指( ) A.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0、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主要是( )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有利的国际因素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是( ) A.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C.党和国家在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D.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12、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重点突破 13、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

A.发展互助组 B.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展高级社 D.建立人民公社

1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三个步骤是( )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统购包销

15、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 )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租赁承包 E.公私合营

16、在中国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工业当中实行的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 ) A.委托加工 B.计划定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17、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 E.奖金

18、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的丰富经验是( ) 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先工业化后改造 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6

19、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E.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 ) A、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B、只有按照苏联的模式才能建设社会主义 C、要独立思考,“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D、要全盘否定苏联的经验,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2、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3、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的是(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4、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观点的是(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5、20世纪50、60年代,将社会主义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是( )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6、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是( )

A.马克思 B . 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发展生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 B.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10、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二大上 C.党的十三大上 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共同富裕 C.发展生产力 D.共产党的领导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

A. 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3、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社会主义本质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发展才是硬道理

17

1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 )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A.先进生产力 B.先进生产关系 C.四个现代化 D.人才和知识 15、作出“发展是硬道理”著名论断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6、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共同富裕 B.第一是改革,第二是开放 C.第一是解放思想,第二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第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第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

17、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 实行按劳分配,增强综合国力 C 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D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18、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 )

A.高速发展生产力 B.共同富裕 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D.让一部分人富起来 19、十六大报告指出,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创新 B.实事求是 C.发展 D.廉洁

20、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段话说明了( )

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C、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D、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1、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 .创新 B.科学技术 C. 经济发展 D.社会发展 22、 当代科学技术成果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 )

A.信息化 B.产业化 C. 专利化 D.专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做出贡献的除了毛泽东邓小平之外还有 A周恩来 B刘少奇 C陈云 D邓子恢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过程

A.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B.1980年针对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困惑和疑虑,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时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C.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D.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3、社会主义本质表述,包含以下内容(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

A.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 B.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

C.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D.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出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本质

18

B.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C.突出了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D.突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6、实现共同富裕是( )

A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B 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C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E 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7、发展才是硬道理( )

A.1990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B.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C.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D.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8、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的两次重大挫折是(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9、“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因为( ) A. 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B. 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C. 是适应当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D. 是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 10、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A.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B.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C.是实现党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D.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11、科技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各国走向昌盛的两个巨轮,为此我党相继提出( )战略 A、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科教兴国 D、人才强国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

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商品经济不发达

2、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3、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企图在社会主义建成不久就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始作俑者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铁托

4、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时,正在研读的主要著作是( )

A.《联共(布)党史教程》 B.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C.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 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5、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是( )

A.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 D.1987年十三大政治报告

6、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 ) A.十一届六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是( )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但还处在发展阶段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但还处在初级阶段 C.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但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19

D.我们还设有进入社会主义

8、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

A.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特指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D.是指不合格的社会主义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 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 ),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A.改革开放 B.发展科技教育文化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全国人民艰苦奋斗

12、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还“不够格”,这个说法表明( ) 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我国还严重存在着封建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作出规范表述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的 C.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 D.1986年《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提出的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E.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主要内容是( )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D.保持社会稳定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8、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指( ) A.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 C.坚持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9、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

A.革命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

20

A.政治合格 B.军事过硬 C.作风优良 D.纪律严明 E.保障有力 14、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的主要任务是( )

A.按照信息化要求发展新军事理论 B.搞好军事人才建设是关键 C.改革军事编制使其合理化 D.实现机械化、信息化的复合式跨越发展 15、胡锦涛同志关于人民军队历史使命提出的“三个提供”的内容是( ) A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力量支持 B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

C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D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和平环境

E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 )

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路线决定的 D.党的纲领决定的 2、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中国全体人民的党 D、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先进部队 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 )

A.中国农民阶级的政党 B.中国知识分子的政党 C.中国工人阶级性的政党 D.中国先进分子的政党 4、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

A.中国工人阶级 B.中国农民阶级 C.中国知识分子 D.中国各族群众 5、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主要看( ) A.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B.它由什么人领导 C.它的党员出身于哪个阶级 D. 它的党员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

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最高原则是( )

A.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B.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和光大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7、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 )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始终紧紧依靠群众 B.为人民服务 C.始终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8、中国共产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党的本质特征)在于( ) A.坚持“三个代表” B.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C.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 )

A.改善党的领导 B.统一党的领导 C.服从党的领导 D.强化党的领导

10、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地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包括( ) A.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B.改变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领导关系

C.改革党的根本性质 D.改革党的领导地位 11、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 )

46

A.文化路线和组织路线 B.政治路线和经济路线 C.经济路线和文化路线 D.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12、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 批评与自我批评 D.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3、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

A、放松思想工作 B、脱离群众 C、忽视民主 D、组织涣散 14、作为执政党,共产党面临的最根本课题是( ) A、能不能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 B.能不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能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 )

A.实行党政分家的政治改革 B.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制度

C.加强党在军队中的领导 D.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16、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表明,如果执政党不能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时代潮流的变化,不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就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中始终放在首位的是( )

A、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D、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建设

17、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 )作为主线

A.执政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 B.思想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C.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D.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8、在党的建设中,( )是党的根本建设

A. 思想理论建设 B. 作风建设 C. 执政能力建设 D. 先进性建设 19、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 ) A.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C.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D.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制度

20、(补充)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其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共( )人

A. 7人 B.9人 C. 1人 D. 3人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

A、中国公民的先锋队 B、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C、中国传统文化的先锋队 D、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 )

A.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理论联系实际 E.批评与自我批评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 )

A.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满足每个劳动者的一切要求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4、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基本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

A.深入进行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B、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D.深入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

5、胡锦涛倡导,新时期应继续坚持毛泽东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 )

47

A.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B.艰苦奋斗的作风 C.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D.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E.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6、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坚持(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群众路线 C.权为民所用 D.情为民所系 E.利为民所谋 7、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 )

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作风 D.政策 E.组织路线 8、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是( )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党的领导 C.党的建设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E.改革开放

9、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全面加强党的( ) A思想作风 B学风 C工作作风 D领导作风 E干部生活作风

10、党的建设是新世纪新的伟大工程,为此必须切实加强党( )

A.思想建设 B.政治建设 C.组织建设 D.作风建设 E.文化建设 F.制度建设

11、在党的建设方面,必须把什么作为主线( )

A.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党的先进性建设 C.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D.经济建设 1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推进( ) A.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B.党的思想建设 C.党的组织建设 D.党的作风建设 13、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A.确立高级领导干部的终身制 B.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C.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D.进一步解决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14、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意义有( )

A.是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根本保证 B.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C.是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

D.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15、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有( ) A.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B.为实现群众的长远利益放弃群众的现实利益 C.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是党的根本立足点

D. 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向群众的利益关系

16、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着力处理好的三方面的关系是( ) A.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和根本利益的关系

B.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 C.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 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E.东部和西部的关系

17、在半个世纪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的成功经验包括( )

A.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B.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C.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 D.坚持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18、提高( )是我党在新时期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

A、领导水平 B、执政水平 C、拒腐防变能力 D、抵御风险能力 19、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做到( )

48

A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B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权重共命运

C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D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E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0、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到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 )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A 领导素质 B 领导水平 C 执政能力 D 执政理念 E领导能力 21、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

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民主集中制 E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这是,只有因为以下方面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A.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B.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

C.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 D.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E.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完)

49

2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目标是( ) A 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B 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 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1、四项基本原则是( )

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基本国策 D.权宜之计 2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党的领导

2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2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系统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A.基本路线 B.基本理论 C.基本方针 D.基本纲领 25、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任务的是( )

A.1949年全国政协 B.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大 C.1956年八大 D.1964年三届人大

26、“文化大革命”十年使人们对中国的前途感到迷茫,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四个现代化”及其“两步走”战略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陶铸

27、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是在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8、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C.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29、( )是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

30、在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是( ) A.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D.由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31、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 ) A.翻一番 B.人均翻一番 C.翻两番 D.人均翻两番 32、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 )

A.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C.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D.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多项选择题

1、对初级阶段的认识( )

A.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首次提出概念 B.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首次提出概念

C.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了系统阐述,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21

D.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

A.我国社会是社会主义 B.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C.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D.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我国最大的实际 B.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C.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C.资本主义补课阶段 D.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5、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说法正确的有( )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C、我国的社会主义刚刚开始,因而是初级阶段

D、正因为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所以有什么问题都是可以原谅的 6、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

A.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B.是从实际出发的内在要求

C.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D.是认清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我们( )

A.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放弃社会主义、选择资本主义 C.从初级阶段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 D.既积极发展,又防止急躁情绪 E.尽快纯化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8、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 )

A.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生产力 B.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E.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

9、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里讲的“不够格”主要是指( )

A.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B.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无法逾越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 C.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D.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别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 )

A、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实现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D、实现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 ) A.“两个基本点”要围绕着“一个中心” B.“一个中心”离不开“两个基本点”

C.“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2

E.“两个基本点”是相互排斥的

1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统一,因为( ) A.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要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B.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C.离开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 D.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包括(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

A.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了下来 B.“三步走”战略始于毛,成于邓

C.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为三个阶段性目标 D.“三步走”战略是党的十二大提出的

15、江泽民十六大政治报告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是( ) A.2000年到2010年GDP翻一番

B.2010年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GDP翻一番 C.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D.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6、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要求是( )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D.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7、21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主要是指( )

A.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B.科教更加进步 C.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D.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4、新时期改革开放最根本的目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 B.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确保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实现中国和平崛起

5、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 )

A.改革 B.开放 C.现代化 D.改革开放 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 )的特点

23

A. 相适应 B.相矛盾 C.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D. 既不适应又不矛盾 7、毛泽东指出,正确处理( )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A.主要矛盾 B.矛盾的主要方面 C.敌我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8、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对外开放 D.改革 9、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 )

A.政治体制改革是重点 B.文化体制改革是重点 C.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D.教育体制改革是重点 19、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 )

A.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的诞生 C.城市企业承包制 D.设立经济特区

11、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 )会议上作出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2、“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 )

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1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

A.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 B.判断改革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 C.判断一切改革政策的标准 D.判断经济成就的标准 1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主要结合点是( )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物质基础

C.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又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D.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权益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 15、(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改革开放 B.科学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建设创新型国家 16、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是在( )

A.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0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C.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D.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17、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C.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8、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是必须始终把( )作为立足点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对外开放 D.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

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0、新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B.“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结合

21、经过十五年的艰苦谈判,我国终于于( )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22、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 )

24

A.请进来 B.走出去 C.“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D.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23、“走出去”战略的直接含义是( )

A.到境外去旅游 B.到境外去投资办厂 C.到境外去学习 D.到境外去贸易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时,首创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内容包括( )

A.首次提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同样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C.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非对抗性的

D.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应当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矛盾 E.首次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是( ) A.为了解放生产力 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要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D.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E.对原有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

3、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 A.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改革就是革命 C.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E.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4、1956年底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工人队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人民对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5、“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 )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B.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 C.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 D.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表现在( )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C.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提 E. 改革、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

7、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A.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B.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8、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依据是( )

A.现在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D.世界大战是可以推迟的 9、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对外开放战略的两个基本观点是( ) A.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B.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C. 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 D.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E. 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0、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立足点

25

B.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要关起门来搞建设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

D.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11、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全方位 B少环节 C多层次 D宽领域 E快速度 1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对象包括( )

A.社会主义国家 B.资本主义国家 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 ) A 十三大 B 十四大 C 十五大 D 十六大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 A.不同的调节经济手段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4、我国之所以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 )

A.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有利于改善生产

C.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

A.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的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宏观调控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 D.市场机制不同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主要是( ) A.加强国家计划调控 B.代替市场发挥作用 C.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保证市场经济运行得更好 D.管好微观经济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机制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11、党的( )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1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是( )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B.以公有制为主体

26

C.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D.以国有企业为主体

13、同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 ) A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B全民、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D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14、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15、下列对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B.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

16、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 )

A、投资规模小 B、经营方式单一 C、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 D、不是法人企业 17、股份制是( )

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18、股份制企业的性质是( )

A.公有制性质 B.私有制性质

C.混合所有制性质 D.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1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收入分配上实行的分配制度是( )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B.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0、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全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 )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22、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对( )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A.资本 B.劳动力 C.生产要素 D.技术

23、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 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集体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

(解析: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指在外资经济和私营经济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工资收入的方式,在这些经济中,劳动者同企业是雇佣关系,因此,正确选项是A。个体经济的收入是劳动收入;集体经济实行按劳分配;股份合作制经济是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特点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属集体经济,在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

2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即制度本身的目标) ( ) 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 实现共同富裕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D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5、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是要处理好( )

A.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B.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C.传统工业化和现代工业化的关系 D. 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26、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是( )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7

B.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C.先工业化后信息化 D.先信息化后工业化

27、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 A.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B.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促进出口增长 28、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指由( ) A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B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D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29、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是( )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依靠科技进步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0、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市场、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是( ) A.资源节约型社会 B.环境友好型社会 C.和谐社会 D.创新型社会 3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 )

A. 人才 B 科学技术 C. 加强自主创新 D. 引进技术 32、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核心

A 科技 B 人才 C. 教育 D. 发展 33、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基础

A.科技 B.人才 C.教育 D.发展 34、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

A.产品质量的竞争 B.经济资源的竞争 C.产品价格的竞争 D.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35、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 90 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说明农业( )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3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 )

A“三农”问题 B科技进步问题 C 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D环境资源问题 3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 .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38、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区域发展的主要思想是( ) A“两个大局”思想 B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C中部地区崛起 D西部大开发战略 39、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市场、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是( ) A.资源节约型社会 B.环境友好型社会C.和谐社会 D.创新型社会 4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 ) A.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B.建设生态文明

C.控制人口增长 D.加强水利建设

4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 A 坚持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统一 B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D 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28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2、下列属于资源配置方式的有( )

A社会主义经济 B资本主义经济 C计划经济 D市场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在宏观调控上,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市场经济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 D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指(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B合理的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E 现代企业制度

6、在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中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公有制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实行监督和管理 E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7、非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 ) 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与公有制经济可以共存 D与公有制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 E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8、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要发展个体经济,因为它( ) A是不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份 B是解决我国劳动者就业的一条途径 C能增加社会产品和繁荣市场 D有利于满足人民生活的多种需要 E能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

9、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有( )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股份制度 E管理科学 10、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 ) 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

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D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11、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是由( )决定的

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 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12、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A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 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方式

29

C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D 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1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是指( )

A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E 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

14、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是( )

A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B以高新技术为先导

C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D.服务业全面发展 E农业继续发展 15、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指的是经济增长由( ) A、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主要依靠加工工业的贡献向依靠加工工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共同贡献转变 D、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的耗费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 )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E管理民主 17、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制定和实施发展高科技 的计划。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A科技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B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已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作用

D我国也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E发达国家抢占世界经济霸主的位置

18、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途径是( ) A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B强化支农惠农政策

C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D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E加大扶贫力度 19、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 )

A.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B.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

C.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D.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 A.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把坚持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2、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

A.改革开放 B .发展经济 C.解放思想 D. 党的领导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 )

A. 无产阶级专政 B. 工农联合专政 C .共产党一党专政 D. 农民大多数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最基本的职能是 ( ) A. 保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B.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0

C. 打击和镇压敌对阶级和敌对分子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 D. 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 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 )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 政治协商制度

C.多党合作制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依法治国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党的领导

8、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党组织形式 9、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 ( ) A.依法治国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党的领导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中共中央政治局 D.最高人民法院 1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 )

A.依法治国 B.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实行最广泛的真正的民主

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C.人民当家做主原则 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1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的方针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D.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1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 )

 A 一党制 B 多党合作制

 C 多党制 D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16、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 长期共存 B 互相监督 C 四项基本原则 D 荣辱与共

17、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无产阶级专政

18、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但这种领导是( ) A.经济领导 B.政治领导 C.思想领导 D.组织领导 19、在我国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是( )

A.领导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2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1

D.团结最广的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1、人民政协围绕___两大主题,履行其职能

A.和平与发展 B.改革与创新 C.团结与民主 D.民主与专政

2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这种监督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 ) A.改革开放 B.一党执政 C.四项基本原则 D.人民民主 2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根本活动准则是( ) A.宪法 B.法律 C. 宪法和法律 D.民主 2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 25、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物的权利 2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依法行政 B.执法必严 C.依宪治国 D.依法治国 2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群众 C.各级领导干部 D.各个民主党派 27、依法治国的目的是( )

A.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B.将国家事务纳入法律轨道

C.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D.保证人民群众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28、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最重要的是( )

A.宪法 B.法律 C. 宪法和法律 D.行政法规

29、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

A.经济权 B.生存权和发展权 C.文化权 D.公民权利 30、社会主义的人权最首要的是( )

A.人民的参政 B.人民的自由权 C.人民的平等权 D.人民的生存权 31、 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是( )

A. 民主 B.自由 C.人权 D.平等 32、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 A.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B.将国家事务纳入法律轨道 C.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D.保证人民群众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33、实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纠 34、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

A.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依法行政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共产党的领导 C 人民当家做主 D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3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

B.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多项选择题

32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所具有的中国特色是( )

A、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B、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C、在概念的表述上也有它突出的优点

D、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E、是社会主义政权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 ( )

A、 最高权力机关 B、 最高立法机关

C、 最高司法机关 D 、最高行政机关E、最高监督机关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是( ) A、前者是国体,后者是政体 B、前者是政体,后者是国体

C、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性质和要求 D、前者是国家权利机关,后者是国家管理机关 E、前者是国家性质,后者是政治制度 5、依法治国的内容是( )

A、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B、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

C、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D、逐步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6、依法治国( )

A、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其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C、其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D、其目标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7、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

A.是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D.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8、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扩大和深入( ) A、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

B、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C、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D、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常务委员会并赋予其相应的职权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 A、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C、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D、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

10、下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有(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它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C. 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D.有利于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 11、基层民主是( )

A、我国的一基本政治制度 B、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

C、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 D、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33

12、目前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 )

A、人民代表大会 B、村民委员会 C、居民委员会 D、职工代表大会 1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

A.有法可依是核心,有法必依是前提 B.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 C.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D.执法必严是保障,违法必究是关键 14、邓小平提出的评价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的标准是( ) A.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C.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 D.看综合国力是否持续增强

15、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理论命题的涵义是( )

A.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C.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D.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保证 E.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1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是由( )决定的 A.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

B.认清在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

C.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环境中进行的 E.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在和平环境下进行的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中,核心和根本是处理好( ) A.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的关系 D.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的关系 2、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 融入西方文明的文化 C .民族的文化 D. 面向现代化的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 )是一致的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D.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4、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树立全社会和谐理念,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以及应在全社会的和谐舆论,这个根本是( )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 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 D 传承民族文化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培养“四有”新人 B.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 D.弘扬科学精神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 ) A思想道德建设 B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 思想建设 D 道德建设 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4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9、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的综合要求是( )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B全面提供公民的道德素质 C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对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是( )

A有理想,有道德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C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1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共产主义 D.社会主义 13、在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实现共产主义 14、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 ) A.和谐文化建设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传统文化建设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坚持邓小平理论 D.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

A.和谐文化建设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传统文化建设 18、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B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 宏扬民族精神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马克思主义

20、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C.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1、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 )的基础 A.和谐文化建设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2、2006年3月,胡锦涛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A.八荣八耻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24、( )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35

A. 经济 B .文化 C. 科技 D. 教育 25、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

A.文化教育工作 B.思想政治工作 C.改革开放 D.经济建设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A.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C.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

A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 B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C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D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E社会主义社会和其它社会的本质区别之一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

A.以马、毛、邓、三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B.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C.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明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着力培育( )的公民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 )

A、政治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科学文化素质 D、身心素质

6、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者的内在联系是( )

A .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B.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 C.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D.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7、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C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标志

D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包括文化建设在内所追求的根本目标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双为”和“双百”方针 B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C坚持立足当代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D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9、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二为”方针是指( )

A 为经济建设服务 B 为现代化服务 C 为人民服务 D 为社会主义服务 E 为经济基础服务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关系(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其灵魂 B共同理想是其主题

36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其精髓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其基础

1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3、思想道德建设( )

A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1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

A.以发展为主题 B.以改革为动力 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D.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E.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我过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谁提出了“和为贵”的观点( ) A 老子 B 韩非子 C 墨子 D孔子

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

A.马克思、恩格斯 B.毛泽东、周恩来 C.邓小平、江泽民 D.胡锦涛

3、党的( )把社会更加和谐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4、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在( ) A.十六大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5、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性质、定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的是( ) A.《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 )

A.现代化 B.社会和谐 C.按劳分配 D.公有制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

A.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期任务

C.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关的另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D.与历史的和谐社会一致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A.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后的又一个奋斗目标 B.与小康社会没有必然的联系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重大现实课题) D.是小康社会建设中提出的一个口号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

A “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社会 B “乌托帮”式的和谐社会

C 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D 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10、和谐社会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 ) A 智力支持 B 社会条件 C 政治保障 D 制度保障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37

A.坚持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 C.发展民主 D.坚持对外开放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必须坚持( )

A 以人为本 B 科学发展 C 改革开放 D 民主法制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必须坚持( )

A.民主政治 B.以人为本 C.科学发展观 D.改革开放 14、(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A.发展 B.中国共产党 C.民主法治 D.秩序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

A.以人为本 B.改革开放 C.民主法治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6、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

A.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以自然为本 D.安居乐业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以( )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A、扩大就业 B、增加城乡人民收入 C、扩大公共服务 D、改善民生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9、(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A.就业 B.分配机制 C.教育 D.社会保障体系 20、( )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 A.就学 B.就业 C.医疗 D.保险 21、( )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A. 发展 B . 改革 C. 开放 D. 稳定 22、社会和谐首先是( )

A、加强党的建设 B、要发展 C 协调利益关系 D、坚持以人为本 23、( )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A 发展 B 公平正义 C 社会活力 D 社会安定有序 24、(附加)( )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A 社会主义荣辱观 B 集体主义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5、(附加)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 )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A.发展 B.中国共产党 C.制度 D.秩序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包括( )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2、从一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就是( )

A.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C.没有矛盾的社会 D.生产力水平很高的社会

3、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特征)应该是(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民主法治 D.充满活力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方面的科学含义体现了( )

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B.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C.活力与秩序的统一 D.科学与人文的统一E.人与自然的统一

38

5、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要( ) A.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B.把握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 C.坚持科学发展 D.坚持改革开放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E国家幸福安康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A.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 ) A.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C.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D.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9、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 A 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B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C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D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和要求是(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E.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2、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是( )

A.教育与就业 B.收入分配 C.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 D.社会管 1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措施有( )

A.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C.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D.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4、在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此要( )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B.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C.优化教育结构 D.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15、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必须( ) A.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B.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C.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D.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16、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做到( ) A.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C.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D.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7、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必须( )

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B.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9

C.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D.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18、(附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是( ) A.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B.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C.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D.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E.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19、(附加)(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 改革开放 B 独立自主 C 科学发展 D 社会和谐 E 与时俱进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南海问题 2、台湾问题的本质是( )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 D加快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 4、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港澳问题 D.台湾问题 5、( )年,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A.1978 B.1979 C.1981 D.1982

6、(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A.1978 B.1979 C.1981 D.1986 7、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 ) A.1979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8、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B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

A.一个中国 B.两种制度 C.力争和平 D.高度自治 10、(附加)实行“一国两制”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 )

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 C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 D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 )

A.必然要求 B.根本原则 C.基本立场 D.政治基础

12、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 )”的“九二共识 ”,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

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种制度 C.力争和平 D.高度自治 二、多项选择题

1、“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包括( )

A.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民主自治和繁荣稳定 E.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40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前提是祖国统一 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港澳台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D港澳台保留原有的军队 3、“一国两制”的内涵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坚持两种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坚持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部分地区是资本主义制度 D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大陆和特别行政区之间矛盾 E港、澳、台实行完全自治

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

A“一中一台” B“两个中国” C“一国两府” D“台湾独立” E“外国插手”

5、在“一国两制”的条件下,两种制度的关系是( ) A和平共处 B长期共存

C互相支援 D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E不分主次,共同发展

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是( )

A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B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既坚持了原则又体现了灵活性,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环境 D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7、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 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 ,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 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 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1974年,( )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A. 毛泽东 B .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董必武 2、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 )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第三世界 D、介于第二和第三世界之间

3、1987年党的( )报告正式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新论断。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4、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是时代主题

A. 战争与革命 B . 变革与调整 C. 和平与发展 D. 动荡与停滞 5、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A.南北问题 B.维护世界和平问题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问题 D.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问题 6、当代世界的和平问题是指( )

A.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 B.人类消灭了包括局部战争在内的一切战争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D.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的和平合作 7、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41

A、一极化 B、两极格局 C、多极化 D、三足鼎立 8、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B、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C、导致各国矛盾的加深 D、可能重新恢复冷战局面 9、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A、经济 B、军事 C、科技 D、教育

10、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全球战略,我们应该( ) A.一概排斥 B.一味接受 C.利用资本主义来加速自身发展 D.坚决抵制 11、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

A.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B.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 C.资本的跨国流动和资本的国际循环与周转 D.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的结果

12、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A.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的决心决定的

B.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C.是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禁运决定的 D.是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决定的 13、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是(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通过武力解决国际争端 C、不放弃使用武力 D、反对霸权主义 14、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准则是( )

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 C、独立自主 D、领土完整 15、最早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16、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我们必须坚持( )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A.独立自主原则 B.自力更生原则 C.实事求是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19、我国处理同其他国家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是( )

A 社会制度的性质 B 国家利益 C 意识形态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仅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 B.仅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C.仅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D.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1、在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和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

A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 C 各个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 D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22、树立新的安全观念的核心是( )

A.以军事联盟为基础 B.以加强军备为手段 C.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D.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 23、中国政府认为,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是( ) A、互信互利 B、团结协作

C、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 D、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24、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布局是大国是关健,周边是(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A、首要 B、中心 C、合作 D、和平

42

25、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二、多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 )

A.一条线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是指( )

A.美国、日本、西欧是第一世界 B.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C.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D.亚洲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 3、和平与发展( )

A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C是世界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D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E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 )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B.总体动荡、局部缓和 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D.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5、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必然选择 B.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C.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D.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6、我国外交政策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是指( )

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B天赋人权高于一切

C在国际事务中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 D闭关自守地处理一切事务的最高权力 E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和平过渡 D平等互利 E和平共处 8、我国处理一切国际事务( )

A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B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C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 D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E根据国际法和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 9、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 A 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 )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

A.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B.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民军队 C.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域的劳动者 D.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3、十六大提出的“四个尊重”中,核心是( )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43

4、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 )

A.力争多数的问题 B.平等协商的问题 C.党的领导问题 D.参政议政问题 5、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

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联盟 D.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6、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

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人民民主性质的 D.政治联盟性质的 7、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8、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B.党内外合作共事和广交朋友 C.广交朋友和自我教育 D.党内外合作和相互监督 9、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性质是( )

A.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性质 B.宗教信仰不同 C.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D.意识形态差异的矛盾

1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  A.发展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 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消除民族差别  D.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11、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解放 C.民族独立 D.民族自治 1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社会稳定 13、我国在对待宗教信仰的原则是( )

A.实行政教统一的原则 B.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 C.强制放弃宗教信仰原则 D.坚决反对和取缔宗教原则 1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 )

A.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B.誓死保卫祖国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制度 15、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是( )

A.革命化、现代化、 B.现代化、正规化

C.现代化、革命化、政治化 D.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16、决定着军队现代化性质和方向的是( )

A.正规化 B.革命化 C.信息化 D.政治化 17、军队建设的中心是( )

A.革命化 B.正规化 C.政治化 D.现代化 18、我国实行的军事战略是( )

A.积极进攻 B.积极防御 C.消极防御 D.消极进攻 19、军事技术革命的核心是( )

A.信息技术 B.空间技术 C.新材料技术 D.核武器技术

20、胡锦涛同志关于人民军队历史使命提出的“一个发挥”的内容是( A.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B.为党巩固执政地位发挥重要力量保证

C.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坚强的安全保障 D.为维护国家利益发挥有力的战略支撑

44

21、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我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方向是( ) A.全球攻击型 B.质量效能型 C.数量规模型 D.机械化型 二、多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E.共产党员 2.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是 ( )

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B.新的社会阶层 C.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D.爱国统一战线 E.中国人民解放军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呈现出的新特点有( ) A.队伍迅速壮大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进城就业的农民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D.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E.岗位流动加快 3、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后出现的新阶层是( )

A.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B.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C.个体户 D.私营企业主 E.自由职业者 4、现阶段我国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包括 ( )

A.私营企业职工 B.知识分子 C.公有制企业职工 D.农民工 E.外资企业中国职工 5、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是 ( )

A.先进思想的传播者 B.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C.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 D.推动科技进步的主力军 E.知识创新和人才开发的主力军

6、十六大提出的“四个尊重”的内容是( )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E尊重科学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是 ( )

A.工农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B.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 C.大陆范围内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D.大陆以外的爱国同胞和侨胞的联盟 E.人民与敌对分子的联盟 8、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的关系( )

A.大陆范围以外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B.港澳同胞是统一战线的主体

C.大陆范围内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D.台湾同胞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

9、中国共产党处理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平等合作 E荣辱与共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 )

A.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B.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C.解决所有国家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D.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的保证 E.具有世界普遍意义国家制度 1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坚持民族平等 B.坚持民族团结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D. 民族独立 12、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维护祖国统一 B.反对民族分裂 C.各民族平等 D.各民族团结 E.各民族共同繁荣 13、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 )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75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