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城市双修背景下的景德镇陶瓷产业空间修补研究
更新时间:2023-07-25 06: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城市双修和城市更新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城市双修背景下的景德镇陶瓷产业空间修补研究
祝颖盈,刘畅,厉奇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现状,提炼了陶瓷产业及陶瓷空间对景德镇城市发展、文化积淀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特色。由于景德镇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不少失序问题,都与陶瓷产业空间有关,因此提出,应通过“人群-瓷业-空间”的协同修补,实现城市空间与陶瓷文化产业的共同提升。
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老旧瓷厂片区作为陶瓷产业空间修补的重点研究对象,在现状问题诊断的基础上,通过“保护利用文化资源+解决现状片区问题+衔接城市各方需求”的多因素叠加,得出目标愿景和功能定位。以文化遗存保护利用为前提,以使用功能优化置换为核心,以空间关系织补融合为重点,以交通街巷梳理循环、片区环境改造提升为支撑,作为对应现状问题的修补策略。并以“三红一光”瓷厂片区为例,对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城市双修,陶瓷,产业,老旧厂区,工业遗产
1研究背景与技术路线
1.1景德镇城市双修的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趋紧、环境污染、生态受损、基础设施短缺、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引起了诸多“城市病”,严重制约城市发展。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同时也是适应存量发展时代的重要规划手段之一。2016年,住建部将三亚列为第一批双修试点,当地政府联合规划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试点示范指导下,进一步开展了第二批、第三批双修试点地推进,景德镇初拟为第二批19个试点城市之一。
景德镇一直以来享有“瓷都”美誉,拥有历史悠久的陶瓷历史,名声享誉海内外。然而文化盛名之下,却有着与之不相符的相对较弱的城市建设:建设失序,风貌杂乱;历史城区、老旧瓷厂等价值特色的集中承载地未能展现其文化魅力;大量沿街开发造成空间、社区的割裂;基础设施欠账;公共空间缺失;各类城市问题突出。
1.2技术路线
景德镇正处于产业升级的转型期,在向国内文化一线强市这个目标靠近的过程中,需要借助陶瓷这个媒介,这中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城市空间与陶瓷文化产业相辅相成。基于此,本文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空间的修补进行研究。通过整体研究,选取最具代表性、与陶瓷产业关系密切、问题矛盾集中的老旧瓷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1–1技术路线
2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价值特色
2.1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现状
2.1.1景德镇陶瓷产业在中国陶瓷产业中的地位
作为中国历史上陶瓷制造业的重要产地及名片,景德镇在中国陶瓷发展史及制造史中均占据重要地位。2015年,景德镇陶瓷年产量位列中国陶瓷产区第三位,年产量占全国的11%(第一为广东佛山,占34%;第二为山东淄博,占20%),日用瓷、建筑瓷产量退出前五位1。与此同时,其他产区不断崛起。目前来看,景德镇陶瓷正逐渐失去全国日用瓷和建筑瓷市场,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逐步转向艺术瓷。陶瓷院校毕业生及外来从业人员带来的新增从业艺术人口,每年超过12000人,国内瓷业人才不断汇聚。
图2–2中国陶瓷产区年产量比重
1资料来源:《景德镇2016统计年鉴》
2.1.2陶瓷产业在景德镇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目前,陶瓷、航空、旅游是景德镇的主导产业。2015年,陶瓷产业总产值达337亿元,比往年增长1.1倍,约占景德镇市总产值的30%。景德镇第二产业发展依赖陶瓷优势产业,中心城区陶瓷行业从业人员10.2万人,占景德镇第二产业城镇工作岗位的比重超过53%。
景德镇虽处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转型之中,然而不论是从经济数据还是直观感受来看,陶瓷产业至今仍在景德镇的社会经济和城市生活中占据主导性地位。
2.1.3景德镇陶瓷产业形式及空间分布
不同时期陶瓷产业空间的叠加沉积,得到了现状景德镇的陶瓷产业空间分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2年前的传统时期,围绕御窑厂形成了生产生活区,沿昌江则是物流商贸区。第二阶段是国营时期(1952-1995年),围绕国营瓷厂周边形成生活区及私营作坊区。第三阶段是1995年至今的时期,私人作坊、小型工厂、艺术家工作室及销售空间零散分布。
传统时期国营时期发展现状
图2–3景德镇不同时期的陶瓷产业空间分布
通过详细调研,将中心城区现状的陶瓷产业空间进行梳理,主要有:有一定规模的私营瓷厂(包括租赁原国营瓷厂进行生产的以及另建厂区的)、已废弃老旧瓷厂(以国营瓷厂为主)、小型工作室及作坊、独立销售门店、大型陶瓷市场、陶瓷产业园,这样六种空间表现形式,共约占地11.1km2,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老旧瓷厂、独立销售门店分布在区位、交通条件较好的片区;小型工作室及作坊分布较广,其中艺术家工作室倾向于选择陶溪川、三宝等文创环境较好的片区,而一般私人作坊根据租金、区位、资源等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其中有许多分布在城中村中;大型陶瓷市场、陶瓷产业园则分布在距离城市中心相对较远的片区。
图2–4景德镇现状陶瓷产业空间形式及分布
2.1.4景德镇陶瓷产业人口及空间分布
不仅是陶瓷产业的空间形式,相关从业者的活动范围及影响因素同样对产业的布局结构、现状问题形成原因及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因此,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不同从业者进行了空间分布研究,主要有以下五类人群:陶瓷大师及非遗传承人、学院派及在读学生、“景漂”、国营瓷厂下岗职工、小型作坊业主及职工。(如下图所示)
图2–5景德镇现状陶瓷从业人员空间分布图2–6景德镇现状陶瓷从业人员构成
2.2景德镇陶瓷产业及陶瓷空间的价值特色
2.2.1城市建设方面的价值
景德镇从宋朝开始就一直以陶瓷产业为生,因瓷而兴,延续千年,随着瓷业的发展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传统手工业城镇。景德镇的城市结构、功能分区、空间形态的形成过程,是研究瓷业乃至手工业城市空间体系的范本。
新中国成立前,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现在的历史城区,与瓷业发展相依共融。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建设依托陶瓷产业,向东成片发展。(具体阐述见2.1的(3))
图2–7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中心城区的扩张
尤其“十大瓷厂”2更是建国以来瓷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的典型见证。国营瓷厂工厂办社会的模式带动城市不断扩张,厂办生活区在生产区周边,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生产生活在一片片围绕厂区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完成,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图2–8瓷厂厂区与厂办生活区位置示意
2.2.2生产工艺方面的价值
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具有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自给自足的产销链条。在市域层面,通过市域范围内原材料的采集,通过陶瓷运输航道和陆路交通将原材料运输到市区原材料公司,原材料公司将原材料经营销售到各个陶瓷生产厂区,再通过陶瓷销售公司将产品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而在瓷厂厂区内部,能够完成原料、拉坯成型、烧制、彩绘等全部生产工艺流程,各自具有完善的工艺流程空间。
图2–9市域原材料运输路线示意图3图2–10红旗瓷厂工艺流程
2“十大瓷厂”指代建国后景德镇的国营瓷厂,数量上有15个左右,具体指代也有改变。1950-1960年代陆续成立,计划经济时期经历了辉煌,职工人数众多、产业规模很大。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陆续解体、解制,工人自谋出路,有能力的开始私人承包进行产销。可以说,“十大瓷厂”突出体现了建国以来民族振兴之路上,经济产业发展各个时期的特征。
3资料来源:《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景德镇交通志》
2.2.3文化传播方面的价值
景德镇瓷器名声享誉全球,不同类型的瓷器,远销海内外,分布广泛。在国内,主要销往东北、华北、华东、珠三角和台湾地区。在国外,玲珑类瓷器主要销往北美、北欧、西欧和中东;粉彩类瓷器销往非洲和东南亚;新彩类瓷器销往中东。具有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其中十余处大瓷厂曾经具有分门别类、各具特色的陶瓷产品。如曾是世界最大瓷雕厂的雕塑瓷厂,主要生产艺术陶瓷、雕塑、工业瓷手模具;如宇宙瓷厂主要生产餐具,代表作有201头青花牡丹国徽瓷、高岭牌45头西餐具等。
2.3人群-瓷业-空间的协同修补
随着国营瓷厂的解体解制,和厂办社会的逐渐瓦解,景德镇进入了民营及个体经济活跃期和城市建设问题高发期。
一方面,陶瓷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不断更新;另一方面,景德镇瓷业发展重点也在改变,艺术瓷成为产业支柱。艺术瓷不需要太多批量生产的大瓷厂,小型工作室及作坊成为主导;而由于租金、区位等原因,大量中小型作坊分布在城中村中,逐渐侵占居住空间,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城市空间。而陶瓷空间不是孤立的,空间的周围是上下游产业、人群(包括陶瓷从业人群、社区人群)的集聚,人群、瓷业、空间是相互影响的。正是这种相互影响,造成了中心城区陶瓷产业集聚区交通拥堵、老旧瓷厂及作坊区整体环境相对杂乱且存在安全隐患、部分陶瓷市场业态凋敝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症结。同时,景德镇目前用地碎片化、相对割裂、大量沿街一层皮开发的空间形态的形成,也与陶瓷产业不同时期的叠加、产业空间及产业群体的分布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景德镇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不少失序问题,直接或间接地与陶瓷产业空间有关。
图2–11景德镇中心城区建设问题示意
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及陶瓷空间,历史文化价值高、对城市经济发展贡献大、在核心建成区可更新用地面积多。如何使城市空间与陶瓷文化产业相得益彰,如何使人群、瓷业、空间
三者协调良性运转,成为景德镇城市双修的工作重点之一。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技术导则》中,老旧厂区也是城市修补中的重点更新地区之一。因此,本文选择陶瓷空间中,与陶瓷产业关系最密切、问题最集中的老旧瓷厂片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提出修补策略。
3景德镇老旧瓷厂的现状诊断及修补策略
3.1老旧瓷厂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对中心城区的工业仓储用地进行了梳理和调研,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如下左图所示。尤其是,老旧瓷厂片区面积约2.1km2,占核心建成区面积(36km2)的5.8%,存量用地可观。
图3–1景德镇中心城区现状工业仓储用地图3–2景德镇核心建成区中的老旧瓷厂
图3–3景德镇历史及现状“十大瓷厂”分布
3.1.1工业遗存保存状况欠佳
对建筑风貌、质量、高度进行了普查评价,发现大部分近代工业厂房建筑尚存,部分已拆除。厂区内工业建筑极具特色,但建筑风貌杂乱、建筑质量较差、建筑高度局部不相协调,亟需维修整治,且部分厂房废弃空置,未得到合理的保护利用。
图3–4老旧瓷厂建筑风貌、建筑质量评价图
图3–5老旧瓷厂建筑照片
3.1.2使用功能需要优化
产业功能方面,国营瓷厂解体解制之后,原厂基本已停产;现在大多租赁给私营企业或个体进行陶瓷生产、储藏。此外,像为民瓷厂,原厂外迁,计划经济改革后形成的大集体“玉风瓷厂”,成立至今四十年仍在生产,十分难得。然而陶瓷生产对周边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目前产业附加值较低、衍生链不长;缺乏相应的服务配套功能。同时,已有多样的利用模式。如宇宙瓷厂改造而成的陶溪川文创街区已经成为景德镇的名片,2017年9月被文化部评为了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雕塑瓷厂形成了很有活力的大学生创意集市;建国瓷厂改造成陶瓷文化创意园;曙光瓷厂成为小微企业孵化地。
图3–6老旧瓷厂现状利用情况
以瓷厂为中心1公里半径范围形成瓷厂周边区域,并将几个临近瓷厂形成一个大组团范围,分析周边功能情况。瓷厂片区从原来最有活力的城市生产生活区变成了现在城市活力的塌陷区,周边环境复杂多样,居住和城中村占了较大比重。
图3–7老旧瓷厂与活力空间
3.1.3空间关系割裂隔离
由于城市更新与开发的失序,景德镇老城区普遍存在肌理拼贴和空间割裂。不同肌理之间缺乏过渡,肌理杂乱。此外,由于多种原因,老城区优先对沿街建筑进行更新及风貌修缮,即沿街一层皮的开发模式,使沿街新建建筑高度高于街区内部建筑,风貌、空间形成明显差异。
这些现象在老旧瓷厂片区尤其凸显,如下图所示。建国瓷厂厂区内外存在城中村,布局无序,功能混杂,建筑密度较大,基础设施滞后,环境品质较差,存在安全隐患。雕塑瓷厂周边老旧厂区、新建小区、新建厂区等不同功能、年代的建筑并存,使得不同的风貌、肌理突兀并置。
图3–8艺术瓷厂、雕塑瓷厂与周边空间割裂隔离
通过对厂区及周边城中村、沿街一层皮开发区域三者进行叠加,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厂区周边或多或少受到了城中村和一层皮开发的影响,造成厂区与周边的割裂隔离。厂区在形态上是大板块大组团,以前为方便统一管理,片区相对封闭,现在来看开放性不足。
图3–9老旧瓷厂及周边城中村、沿街一层皮开发现象
3.1.4交通拥堵不畅
局部路网密度不够,交通缺乏组织,交通不畅。
此外,货运对交通需求大,造成一些特殊问题。货运流线与日常生活流线、旅游流线交织,造成交通拥堵,这在历史城区等人群、文化资源密集处尤为明显;许多厂区零散分布于城中村、历史城区等街巷狭小处,货车停车及装卸货物挤占本已非常不足的交通、公共空间;货车载重大,频繁驶入对城市路面、人行道有较大破坏。
图3–10陶瓷运输对交通的影响
3.1.5片区环境较差
厂区周边公园广场等开放空间普遍欠缺,其中艺术瓷厂和雕塑瓷厂紧邻公园,生态资源较好。环境整体较差,卫生条件不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影响环境。且运货使得路面更易损坏。
3.2老旧瓷厂修补愿景与各片区功能定位的确定
结合价值研究和现状研究,提出修补愿景,即“使老旧瓷厂重新成为景德镇的活力片区”。
通过评价文化价值及资源潜力(包括工艺特色、历史及现状功能分区、建筑利用潜力、周边资源分布等)、解决片区现状问题、衔接城市各方需求,三者叠合来明确各老旧瓷厂片
区的整体定位。在衔接城市需求上,一方面,落实产业、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公园、特色空间规划,15分钟便民圈、15分钟生态圈等的规划要求;另一方面,分析周边功能缺项,为其他专题的城市双修工作提供可能性与启发意见。
图3–11老旧瓷厂片区定位技术路线(图示为三红一光片区)
综合分析瓷厂周边功能情况,可以得出周边各类功能类型和大致比例,进而分析片区需求。比如历史城区商业服务设施较多,但公园广场等开放空间不足,大量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较好利用和串联,与15分钟便民圈、生态圈的要求相比也较为不足。
图3–12老旧瓷厂及周边功能、资源点
适当保留生产功能,承接产业专题的相关提升策略,挖掘陶瓷衍生产业发展空间;探索形成功能混合的陶业社区的可能性(适量生产、展销、文创、居住、配套服务等)。
对于更新置换的部分,进行功能规划策划;衔接特色空间规划、绿地公园规划,布置活力斑块,激发厂区特色空间的活力;衔接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便民圈等规划中的布点要求,重点利用老旧厂区补足公共服务设施,优先结合社区中心、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服务等进行功能置换。
图3–13景德镇特色空间规划图3–14老旧瓷厂结合停车场规划
通过研究,对各瓷厂片区进行了功能定位构想。从现状来看,建国瓷厂、宇宙瓷厂、雕塑瓷厂、曙光瓷厂已有相应的活化利用基础,艺术瓷厂已结合松涛公园定位为主题公园,万能达、陶机、为民将结合已经改造的陶溪川,成为一片综合性的文化街区。在此基础上,对瓷厂定位进一步梳理。
如人民瓷厂、新华瓷厂位于历史城区,规模不大,适宜更新为服务周边社区的邻里中心和社区公园。如青花文具瓷厂距离河东主要的核心商业区较远,靠近昌江,可结合周边的城中村整合更新,创造滨水休闲空间;同时结合产业专题的研究,为河西注入产业空间,布置民间大师工坊。
图3–15老旧瓷厂片区功能定位图3–16老旧瓷厂改造利用项目库
表3–1老旧瓷厂片区功能定位及策划
3.3老旧瓷厂修补策略——以三红一光片区为例
目前工业遗存的改造利用,大致有博物馆保护(青岛啤酒博物馆)、创意园区利用(北京798艺术区)、景观公园改造(中山岐江公园)、综合物业开发(德国鲁尔区奥伯豪森中心购物区及其附属巨型储气罐)等几种方式。
通过功能定位分析,三红一光片区规模较大,周边城市功能相对成熟,目前租赁给私人及企业进行生产,有成为功能混合的陶业社区的可能性,激活周边活力。
图3–17三红一光片区功能定位图表
基于此,对功能混合社区进行了研究,如下图所示,从左至右分别是伦敦金丝雀码头区、嘉兴甪里街老工业区改造、荷兰阿姆斯特丹废弃港口区Borneo-Sporenburg项目的各类功能比例,作为功能布局的参考借鉴。
针对前述五个现状问题,提出五个修补方向,分别是文化遗存保护利用、使用功能优化置换、空间关系织补融合、交通街巷梳理循环、片区环境改造提升。以下,以瓷厂集中、问题典型的三红一光片区为例,具体阐述修补策略。
3.3.1前提:文化遗存保护利用
对于老旧瓷厂的修补研究,在历史文化价值与现状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片区遗存的保留保护及修缮改造工作,对建议优秀近代工业建筑进行风貌修复。如有土壤、水系的污染,先进行棕地治理,环境评价达标后,再着手更新。
图3–18三红一光片区推荐优秀近现代工业建筑图3–19陶瓷产业链优化
结合三红一光片区周边的刘家弄历史文化街区、刘家弄民窑遗址及古作坊建筑、落马桥青花遗址等文化遗存,使陶瓷文化以工艺流程展示、陶艺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活态传承,陶瓷产业链优化衍生。同时,在历史城区、老城区、甚至市域层面,串联资源点,形成文化展示利用体系。将三红一光陶业社区融入城市文化展示路径,成为展示利用的亮点空间。
图3–20瓷厂周边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图3–21历史城区文化展示结构
3.3.2核心:使用功能优化置换
保留部分生产功能,运用先进技术,减少陶瓷生产对周边环境的负外部效应。通过厂房改造利用、空间织补融合,塑造以红光为核心的社区邻里中心,打造功能完善的陶业社区。同时落实公共服务、绿地、风貌提升策略中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图3–22三红一光片区功能结构
3.3.3重点:空间关系织补融合
应对沿街一层皮开发、城中村、功能零散等造成的现状空间割裂,将片区分为从内到外的三个层次:厂区保护利用区域、织补融合区域、外部保留提升区域;重点识别、划定织补融合区域,
位于内部的厂区保护利用区域,需修补整治部分生产厂房,活化利用部分非生产性厂房、配合周边功能规划,提升厂区内部环境。位于外部的保留提升区域,整治现状居住区空间,
与片区整体规划相联系;优化现状东部商业空间,功能业态与片区相协调;缓解东北片一层皮开发现象带来的内部区域封闭问题。
图3–23片区现状肌理拼贴图3–24片区织补改造分区
位于中间的织补融合区域包括:靠近沿街高层住宅及面积较大的部分、厂区周边、沿街进深较小片区、刘家弄历史文化街区。结合周边,通过新建必要设施、完善公共空间等方式进行空间尺度、肌理、风貌、功能、活力等的织补融合。
图3–25融合织补区域修补策略及图示
整合功能与空间,布局商业、公共服务、生产、公共空间四种主要功能(其中红旗、光明、红星瓷厂为主要的生产及文化展示区),运用激活、延续、过渡、开放四种手法,形成片区的空间织补方案及特色空间规划。
片区中部的红光瓷厂改造成社区中心,形成主要的公共活力核,激活并服务周边。红旗和光明瓷厂中间延续原有商业功能建筑形成商业服务轴,沟通滨水空间和陶业社区核心公共空间;街道两侧的城中村整合空间,改造为商业服务,织补沿街界面。在主要的生产片区和居住片区之间形成服务区或公共活动区,完成环境的过渡。在沿街商业与瓷厂之间的夹心城中村片区整治形成开放社区,引入公共开放空间和不同类型服务,形成多片有机的居住组团。
图3–26工艺流程及现状功能分区图3–27片区空间织补及特色空间规划
3.3.4支撑:交通街巷梳理循环、片区环境改造提升
打造交通微循环,增加了城市局部路网密度。
梳理厂区周边交通,加强与城市的联系,在主要的商业和公共服务周边设置停车场。以步行路径串联三个厂区,在商业和公共服务轴上形成主要步行道,也作为景观道。在历史城区,保留原有街巷的基础上进行疏通,串联多个公共空间,激活原有城中村成为开放社区。
应对老旧瓷厂中环境品质较差的片区,进行环境整体提升及厂区街巷空间环境的提升。
图3–28片区交通梳理
4结语
本文对老旧瓷厂片区的修补进行了初步研究,后续还将在与公共服务、绿地公园等城市双修各专项的协调与落实上继续深化。同时,通过各瓷厂片区的提升,结合瓷业特色城中村、陶瓷产业园等其他陶瓷产业空间的共同修补提升,串联形成具有景德镇地方特色的陶瓷文化展示利用体系和文化旅游路径。
参考文献
[1]张杰,吕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经济发展[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2]贺鼎,张杰,夏虞南.古代景德镇城市空间变迁及其机制研究[J].建筑学报,2015增刊1,总第13期
[3]张杰,贺鼎,刘岩.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复兴—以宇宙瓷厂区的保护与更新为例[J].世界
建筑,2014年第8期
[4]李小云等.城市转型背景下的景德镇市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J].工业建筑,2015年第5期
[5]景德镇市陶瓷文化景观空间格局及旅游线路优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6
[6]罗家瑶等.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规划[J].现代商业,2017年第13期
[7]王瑶,宋迎颖.“城市双修”背景下老旧社区更新策略探讨—以武汉钢花118社区为例[C].2017中国城
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8]朱进.基于城市文脉的城市风貌修补策略研究—以禹州城市修补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年第3
期
作者简介
祝颖盈,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刘畅,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厉奇宇,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正在阅读:
201.城市双修背景下的景德镇陶瓷产业空间修补研究07-25
2018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数学(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10-30
偏微分方程课程研究型教学的一个实例剖析07-22
初级语法练习专题版:句子类型03-01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 课程的考试02-02
团队游戏大全05-24
制定活动方案格式(共4篇)04-16
初中数学分式精选题(二)07-22
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英语考试大纲12-16
8第七章 脂质代谢 - 图文12-22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景德镇
- 修补
- 陶瓷
- 背景
- 产业
- 城市
- 研究
- 空间
- 201
- 优质护理联合压力抗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 基于改进SLP的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区布局方法_冯芬玲
- 民生办〔2008〕24号
- 数字电子万年历的毕业论文
- 做诚信的阳光少年
- 益生素在甲鱼饲料、水质调控等方面应用效果的探讨-第三稿
- 明隐框玻璃幕墙安装施工方案
- 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504建筑设计2(做图)考研试题
- 中华书局版、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 灵芝多糖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 2015年+大连市房地产市场年报及研究
- “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与任课教师安排情况一览表(软件技术)
- 2012年重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预测试题及答案
- 某职业技术学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让GHOST后的电脑自动修正计算机名与IP地址
- 转自QZZN“我身边江苏申论78分考友的申论经验”完结篇(客观题、大作文都涵盖)
- 外贸英语口语900句-(2012修改精华版)
- 小学举行教科研总结表彰大会
- 校园周边环境调查报告
- 安全生产例会记录(表格全、内容需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