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传播媒介研究2

更新时间:2023-08-13 22:16: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臭豆腐”在长沙又称“臭干子”,它是湖南饮食文化的代名词。雕塑“吃臭干子”桌子上放着的《长沙市民日报》原是1937年出版的,这是工作人员专门到省图书馆查找并复印下来,并做成雕塑。报纸和臭干子只是一个很小的语言符号,在雕塑作品中它们的实用性已不再,但当它参与到画面构成中后产生了单个元素不具备的历史价值,艺术性进而得到提升。如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所提及的“物在器具的器具性即使用性的显现中消逝着。相反,物在艺术品的艺术性即真理性的发生中还原着。”这组铜雕中的场景、道具的组合与聚合,蕴含着艺术家对长沙人历史的生活的解构与重构。同样,在雕塑作品中,各个元素符号的集合,产生了单一元素所无法达到的新的意义。它的再现和组合不仅是艺术家智慧和汗水的凝结,同样也唤起了观众对生活对艺术的共鸣。凡 祖能描述了内容分析的目的,是“把媒介内容的特征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看,它关注的是利用量化的问题方法研究媒介再现在多大程度上反应社会现实。

3、机构研究:《老长沙》雕塑创作团队

作为传播主体的机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机构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商品的工业或者公司;广义的机构是指任何社会都存在的大型组织实体和机构。媒体可以看作是一个更广义的社会机构。而作为生产和规划媒体产品的地方,媒体机构是媒体研究的主要资源。

长沙市黄兴南路步行街的《老长沙》系列雕塑,是由长沙市华美雕塑有限公司担纲制作。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艺术品中不仅凝练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地域的文化,还彰显着本土居民的生活方式、本地的风土人情、重大历史性事件等等。因此,艺术家在选择艺术作品的构成符号时,都尽可能地选择最能表现雕塑作品最有孕育性的静止状态、有具象征性的传播符号,让人对整个运动的前后的过程一目了然,在脑海中自动生成完整的运动画面。不仅如此,雕塑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在服饰、动势、量感、节律、质材、与环境的制约与重建等等选择以及对时事动向的表现方面都需要是一个极好的把关人。机构作为艺术传播渠道中最重要的一环(即传播者),对于传播媒介形式和材料的选择都直接影响着受众的直观感受,因此在生产和传播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它或多或少收受众需求、社会文化、权利精英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在许多艺术形式中,尤其是像雕塑这种造型艺术中,艺术创造明显是一种和物质媒介材料进行“对话”的过程。媒体机构创造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们期待可以最终实现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美育的目的。

4、受众研究

受众作为传播的接受者,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又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个人,指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在传播中,机构与受众构成了传播的两级,既相互依存又存在着矛盾。对受众的研究,除了对受众心理和行为进行考察外,“使用与满足”研究相当值得一提。因为城市雕塑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情感表达,同时也隐含着与受众的交互影响。

《老长沙》群雕个案所反映出的正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的生活,打酱油、打陀螺、补锅、吃臭豆腐、看西洋镜等等,我们的父辈们都是这些事物的见证者、参与者,而我们通过观摩、了解这组雕塑,更能理解父辈们经历的生活与他们的思想,以达到日常更有效的沟通。在信息交流活动中,受众占据了主动者的位置,他们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成为了信息的寻求者。似乎已经远去的老长沙人的生活情景,又巧妙地艺术地呈现在现代人的眼前,仿佛是人群中的一份子,使受众心理产生实感效应。

三、结语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性代表,在后工业社会的今天,不可推卸地承担着激励、鼓舞大众,美化心灵的职责。它以简单的抽象的外在形式、具有深刻寓意的作品内容激起广泛受众的共鸣。

当下是中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艺术家或者是受众都希望谋求更有品质的都市生活,如何更好地搭建起这座艺术家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媒介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笔者希望借由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引进,丰富对当代雕塑的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6h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