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1-26 07: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滔滔黄河》说课稿

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滔滔黄河”

程序: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项基本内容展开: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在中国河流当中,它与前一节长江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忧患意识、激发爱国情操的良好素材。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危害及治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学习黄河的概况,对黄河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为造成黄河泥沙量大,由母亲河变成害河等问题是气候,地形,植被等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对其治理也就成了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分析黄河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迁移,注意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读图、讨论、小结,使学生由直观感知,产生兴趣,逐步理解,活动强化,到树立观念,形成能力,学有所用,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又是世界著名的河流。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在课堂上也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故在本节

内容的学习中,教师主要作为一个引导者,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以《黄河颂》朗诵词导入,随之提问:这一段朗诵词歌颂的对象是什么?接着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我们该怎样认识和看待黄河呢?激发学生学习黄河的兴趣,以此导入到黄河的学习。 [ 讲授新课]:

(一)、黄河的源流概况

以李白诗《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入到黄河的源流概况学习。 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一些黄河的知识,为了挖掘学生潜能,首先请学生说说对于黄河已经了解了哪些方面。然后给出黄河水系简图,通过学生小组活动,读图了解黄河的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教师适时进行补充。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黄河的奉献

首先让学生阅读P.49 短文:《黄河上游的峡谷》并分小组讨论:说一说黄河对我们的奉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阅读讨论后得出:黄河在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在下游地区又塑造了广阔的华北平原。所以黄河母亲河的奉献第一个表现是塑造了肥沃的平原。(塑造平原)。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总结可知由于黄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得出黄河母亲河奉献的第二个表现——富蕴水能。

黄河的第三个奉献需要学生用到课外内容,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除了书上说的这些,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总结:黄河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而且还提供了便利的灌溉。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面积大大增加。这是黄河母亲河的奉献第三方面表现——提供水源

转折:是啊,黄河确实伟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

由此引入下一部分的学习。使内容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 (三)、黄河的忧患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50 短文:《“河水一石,其泥六斗”》。让学生思考: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看出黄河含沙量之多。请同学们想一想:1.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哪里?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接着请学生讨论:2.黄土高原为什么有这么多泥沙?通过讨论可以

小结:黄土高原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再加上水土流失。这些都是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主要原因。

了解完黄土高原多泥沙的原因,请学生加以想象:思考: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了黄土高原,进入下游,又会怎样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平坦,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最终在下游形成一条“地上河”。

并让学生看课本“地上河”示意图。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河“地上河”有决口之险。

这样通过“饱含泥沙→地上悬河→决口之险”三个方面的学习层层推进,使学生对黄河的危害有更深的认识。引发学生的思维和忧患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了重难点。

(四)、黄河的治理

对于黄河带来的危害学生心情沉重,对治理黄河积极献计献策。请学生思考讨论:在上、中、下游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黄河水患?根据学生的讨论最后总结:治理黄河的措施主要有在上、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最后请学生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还使学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及时的总结能帮助同学更好地回忆整节课的内容,巩固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也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信息能力;

[课后拓展练习]

课后思考: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

[板书设计]

滔 滔 黄 河

一、黄河的概况

二、黄河的奉献——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三、黄河的忧患——饱含泥沙→地上悬河→决口之险 四、黄河的治理——保持水土、修堤筑坝、加固大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5z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