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机构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远程教育笔记

更新时间:2024-04-05 13: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全血液和学业制品》远程教育项目简介: 四个分册分别是:导言分册(安全输血实践的指南和原理),第一册(安全献血),第二册(HIV和其它传染病原体的筛选),第三册(血型血清学)。考核另要求:补充教材(成分输血)

1 导言册

1.1 本册简介(略) 1.2 专业守则

1.2.1 采血部门护理人员的职责

1.2.1.1 采血部门护理人员的职责:运用正确的、被认可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健康的低危献血者,安全地采集血液。

1.2.1.2 六条护理人员职责:1.献血者经过正确的筛选,确认其适合献血以及献血对其本人和受血者均无伤害;2.在献血前后和献血过程中,向献血者提供正确的咨询和护理;3.每位献血者的血液采集在一个符合要求的血袋中;4.血袋和标本试管应正确地贴上标签;5.保存准确完整的记录;6.高标准地开展工作。 1.2.2 病理实验室技术人员职责

1.2.2.1 病理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职责:开展一系列诊断和筛选检验以帮助医务人员诊断、资料和监护患者。工作人员的责任包括:收集标本、配备基本试剂、保存数据记录、进行手工或自动化检验、以及培训其他人员。

1.2.2.2 技术人员四条职责:1.发出准确的检验结果;2.结果与对应的标本相符;3.保存准确完整的记录;4.高标准地开展工作。

1.2.2.3 参与医务人员诊断时,技术人员应做的工作:在需要技术人员参与诊断的情况下,技术人员也只能提供检验的目的、结果、影响因素、正常范围和可能导致不正常结果的条件因素等信息。但技术人员不应试图去作诊断,诊断是医生地职责。如果不能诊断,医生应该从其他医务人员而非技术人员那里寻求帮助。 1.2.2.4 医生和技术人员发生摩擦的原因(泛读):医生未填写用血申请单而要求用血或技术人员没有充足时间来准备安全血液时。另一方面,当紧急情况发生急需血液和检测结果时,技术人员并不认识到医生所面临的问题,此时,保持礼貌态度和尽力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1.2.2.5 医生申请用血发生不规范行为时技术人员应做的工作:血液是具有潜在危险的物质,只有具有资格的医务人员或医生指定的人员才能出具处方。如果医生未填写用血申请单而要求用血,应立即与他联系,声明必须收到正确填写的、完整的用血申请单才能发血。提醒医生这道程序对于避免配血实验上的差错、保证输血安全十分重要。如果用便条申请用血,应向医生询问原因。有时医生并不十分清楚所需的手续及其重要性,对于这种情况,你可以准备一份简单的材料,介绍实验室提供服务的细节、工作时间、发血前所需的标本和申请单等。但是,对于医生不递交用血申请单而又没有充足的理由,并继续违反制度,你应向输血主管医生汇报,如果没有负责输血工作的医生,应向医院医疗主管汇报,并建议医院考虑指定一名官员负责输血工作。 1.2.3 保密原则

1.2.3.1 明确在输血日常工作中确保机密的责任人:无论你在输血工作中担任何种职责,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责任保守机密。(血站的每一位员工)

1.2.3.2 在输血日常工作中涉及机密的对象和内容:日常工作中你将收到和处理大量的有关献血者、患者及其家庭和朋友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只能用于协助工作,不得向其他任何人透露。

1.2.3.3 明确在正常情况下或有些情况下将化验结果告知献血者或患者的责任人(泛读):

1

正常情况下只有医务人员才可以告知献血者或患者检验结果,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只要高级技术人员接受过关于咨询的培训,可由他们直接将结果告知当事人。

1.2.3.4 所有临床和实验记录保密工作应做到的四个方面:1.只允许专门人员进入保存机密资料的临床科室、实验室或办公室;2.确保每次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资料;3.任何时候记录都应保存在安全的地方,以防止非授权人员接触;4.临床科室、实验室或办公室无人看管时,应确保记录安全。 1.2.4 行为和着装标准

1.2.4.1 所有从事血液采集、制备、检验人员的行为标准:任何时候,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都应符合最高标准,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专业化的,有强烈的事业心,其工作岗位事关重大,因此他们应始终如一地以这种状态进行工作。

1.2.4.2 所有从事血液采集、制备、检验人员所接触人的范围及行为方式:所接触人的范围如普通公众、献血者、患者及其亲属、以及其他专业群体如医护、辅助和管理人员等;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切记保持冷静和礼貌,因为你的行为不仅代表你个人,同时也代表你所从事的职业。

1.2.4.3 护理和技术人员的着装标准:着装标准是维护护理和技术人员形象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着易辨认的制服,任何时候制服都应干净得体,因为献血者总是希望面对的是穿戴整齐、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除了常规的防护服外,通常没有特定的制服,若经常接触公众,则整洁的外表就显得尤为重要。换句话说,你在言行、衣着和处理所有的人际关系时都应表现出专业水平。 1.2.5 专业组织(泛读)

参考英国医学实验科学研究院职业规范,清楚你所在的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制定的实验室职业规范(泛读):几乎所有国家的护理人员都由国家专业组织管理,该组织对其进行注册,并对专业工作提供指导。(这里涉及到的如:护士执业注册周期:二年)

第二章 专业守则 总结:本章的目的是阐明血库实践中专业守则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采血时,还表现在处理同事、患者及其亲属和社会中其他人员的关系。本章讨论了作为一名专业人员的作用以及一些每天都应考虑的问题。1.技术人员不能诊断疾病,他们的任务是开展一系列的诊断或筛选检测,帮助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断、资料和监护;2.任何时候都应保守机密;3.所有人员都应执行严格的行为和着装标准;4.许多国家的从业规范是由专业组织制定的,所有人员都应遵照执行。

1.3 安全规程 1.3.1 安全职责

1.3.1.1 血站或实验室专职负责安全的人员的安全职责:主管和部门负责人有责任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接受过与其工作任务有关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各种潜在的安全危险因素。即使工作人员指导如何开展工作,但是由于没有告知他们正确的安全规程,也会经常导致事故发生。 1.3.1.2 实验室每位操作者的安全职责:采血部门和实验室的安全实际上取决于每一位工作人员。采取负责的态度以避免危及自己或他人的安全,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1.3.2 认清危及安全的潜在因素

1.3.2.1 不应在实验室内采血的理由:保证公众免受不必要的伤害,固定或流动采血点不太会遇到比在日常生活中更严重的、因环境因素造成的伤害。但是,如果献血者在实验室献血。将有可能面临许多生物和化学因素的威胁。因此,不应在实验室内采血。

1.3.2.2 采血人员工作时面临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因针尖(如验手指血的穿刺针、局部麻醉针和采血针)刺伤引起的意外感染。

2

1.3.2.3 污染的针头的正确处理措施:所有污染的针头必须立即严格处理,使用后应立即丢弃在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

1.3.2.4 实验室人员工作时面临的主要危险因素:所有实验室都是有潜在危险的场所,因为那里通常放有许多不同的化学药品,包括有毒物品和易燃溶剂,还有电器设备和明火。在病理实验室,待检测的标本中存在着许多传染物,这比潜在的物理伤害因素更严重。这是因为即使没有明显的液体溅出等情况发生,有些传染物仍极易引起感染,如可通过移液管吸液或离心产生的汽雾传播。另外也可通过少量的液体溅出引起伤口感染。在采血部门,针头刺伤也是常见的传染途径。实验室中,50%以上检测标本具有潜在的传染性。 1.3.2.5 实验室安全准则的主要内容:(安全准则分为:国际准则、国家准则、地方准则)HIV诊断和研究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WHO艾滋系列第9册,1991年版)就是一个国际准则。实验室安全准则主要内容:1.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抽烟和化妆;2.严禁用嘴吸移液管;3.工作人员必须始终以安全和负责的方式进行工作;4.在实验室里,必须始终穿规定的隔离衣并且尽可能戴好手套;5.实验室必须保持清洁和整齐,并且只能放置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物品。6.每个工作日结束后或者有任何物品溅溢出来后,必须用适当的方法消毒所有的工作台面;7.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在离开实验室前清洗双手;8.必须注意避免汽雾的形成和物质的飞溅;9.所有被污染的废品或者可反复使用的物品必须在丢弃或重新使用前经过适当的消毒;10.未经许可,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11.一切差错或意外事故必须立即汇报,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事态进一步扩大;12.对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他们必须完成的工作职责和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方面,都要进行适当的培训。

1.3.2.6 实验室布局对安全的影响:实验室的布局设计直接影响实验室安全,如家具和设备的位置、电源供应和工作台的使用空间。 1.3.3 工作服和防护装置

1.3.3.1 采血部门工作人员工作服的要求:应配有适宜的防护工作服,其种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员工直接与献血者接触,应表现出整洁的外表形象,不得穿着不洁服装。

1.3.3.2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防护工作服的要求:所有实验室员工或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也应备有并且穿着符合要求的防护工作服。实验服应由十分厚的、吸水的白色棉制品制成,并附有一层防护材料,以防液体溅出伤及身体,但你不能完全依赖于防护服。实验服必须合身完好,即没有破洞、脱线。每个员工应至少有一套(最好二套)备用工作服以便替换。

1.3.3.3 实验室的防护装置:除防护服外,在处理某些危险物质或设备时,实验室还需要其他的防护装置。应戴手套、防护镜、遮盖整个面部的防护面罩或其他保护面部和眼镜的装置。为了你自己的安全,无论何时都要正确、充分地使用防护服和设备。 1.3.4 血液从流动采血点至血库的运输

1.3.4.1 血液从流动采血点运至血库的要求:血液必须以安全和可靠的方式运至血库,以确保对公众和实验室人员没有危险。血液应放置在2℃-8℃的冷藏箱内,严加密封以确保无缝隙,并防止箱子在到达血库前就被打开,冷藏箱上应清楚地贴有标签,以减少运输过程中差错的发生。

1.3.4.2 发生血液泄漏时的处理措施:通常总使用坚固的冷藏箱运输采集的血液,以防止渗漏物流出和减少传染的危险。这也有助于实验室人员在处理渗漏物时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所有发生渗漏的血袋都应被正确的处理,对其他血袋应进行消毒。冷藏箱及箱内其他物品如冰块,在再次使用前也应进行消毒,并用清洁剂清洗。 1.3.5 标本的发送(泛读)

1.3.5.1 安全邮寄标本的基本规程(泛读):WHO等组织起草《标本包装国际准则》:1.使用坚固、防水并配有密封旋盖的标本容器,最好使用塑料容器;2.清楚地贴上标签;3.用足

3

够的吸水材料包裹住容器,一旦发生泄露时可以吸干;4.标明你们实验室的名称,将这个容器包装在另一个防水容器内,或密封放入防漏的塑料袋中,在没有专用设备的情况下,热合密封是最好的方法,也可使用密封袋或束紧的塑料袋;5.将随附的书面材料密封在一个防护袋中,贴在第二个容器或塑料袋的外面;6.将上述物品再放入外包装中,该外包装在运输中应对物理损坏具有防护作用;7.在外包装上贴好标签,标明其装有病理性物质,并注明地址及所寄往的参比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

1.3.5.2 打开收到的邮寄标本的要求(泛读):装有病理标本的包装只能在实验室中由指定的人员打开。有时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泄露,如果没有违反安全准则,泄露物应局限在包装材料内而不外流。泄漏的标本应正确处理,然后对标本运载容器进行消毒,并在下次使用前用清洁剂清洗。

1.3.6 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

1.3.6.1 将实验室废弃物分为传染性和不具备传染性两类的好处:可降低需特殊处理的废弃物的量,特别是在处理传染性废弃物的设备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十分有用。

1.3.6.2 实验室废弃物理想的处理方式:所有的传染性废弃物在处理前需经高压消毒,然后进行焚烧处理。高压消毒(121℃,30分钟)和焚烧是最终处理废弃物的理想方法,但若无法进行则必须采用其他何时方法,如用漂白剂或10%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 1.3.6.3 玻璃器皿和其它容器的处理方法:用漂白剂或10%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再经过高压消毒。

1.3.6.4 以掩埋法处理废弃物的要求:①少量废弃物时:至少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2小时然后放入坑中掩埋;②大量废弃物时:需放入含有10%次氯酸钠浓缩液的土坑中,并立即掩埋。

1.3.6.5 具有传染性血液的理想的处理方法:先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流体循环高压消毒,然后焚烧。

1.3.6.6 没有条件焚烧具有传染性血液时的处理方法:将经过高压消毒后的废弃物掩埋,这样做也是安全的,因为传染性物质经高压消毒已经灭活。

1.3.6.7 没有条件高压消毒具有传染性血液时的处理方法:装有传染性血液的血袋应被焚烧。应十分小心确保血袋在焚烧炉中破裂,以免危害操作人员。用医院锅炉房的焚烧炉来处理传染物可以达到安全的目的。

1.3.6.8 既没有条件高压消毒又没有条件焚烧具有传染性血液时的处理方法:可以采用下列三种进一步处理方法:1.将废弃物妥善包裹,运至附近适当的设施进行处理;2.将废弃物妥善包裹后掩埋。如这是唯一方法应格外小心,要将血袋牢固深埋以防被动物挖出(有的传染物如乙肝病毒可在密封的血袋中存货很长时间);3.在深坑内放入强消毒剂如高浓度次氯酸钠(强氧化剂),打开血袋将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倒入坑内掩埋,然后立即将血袋烧毁。在打开和处理血袋时,应特别小心,并且确保土坑没有接近水源,以防污染。

1.3.6.9 化学物品废弃物处理注意事项:在没有获得高级员工的指示前,不得焚烧或高压消毒化学物品。除非已知道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否则不得将废弃化学品进行混合(这点很重要可以预防意外和危险的化学反应,此反应常常危及实验室人员安全)。必须始终如一地遵守关于处理化学废弃物的地方准则,防止对地面和水源的污染。 1.3.7 消毒规程

1.3.7.1 采血场所需要消毒的物品:采血场所所有设备器械、桌椅,并应保持整洁。

1.3.7.2 实验室的消毒的时机:实验室在每天工作结束后,或发生泄漏时,应按正确的规程进行消毒,以确保被污染表面的洁净安全。不能进行高压消毒的设备和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以备再次使用。如在运输途中发生了血袋或标本泄漏,应对其它的血袋或标本及冷藏箱或标本容器进行消毒。

4

1.3.7.3 清洁和消毒的先后次序: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清洗剂清洗之前,必须先进行消毒。 1.3.7.4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所有消毒剂都有“接触时间”,即消毒剂需和传染物接触一段时间后以确保使传染物完全灭活。(或是使传染物完全灭活的最短时间。)

1.3.7.5 有机物对一些消毒剂的消毒效果的影响:一些消毒剂遇到有机物就会失效,在某些情况下,如处理传染性血液的大量泄漏时,应使用浓度高、作用时间长的消毒剂。

1.3.7.6 用氯元素消毒剂时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含氯消毒剂时,应十分小心。与一些化学物质混合后,如漂白剂与酸混合后,含氯元素的溶液中极易释放出有毒的氯气。如果你对含传染物质的溢出混合物的成分有所疑问,在加入漂白剂或次氯酸钠之前,可加入少量的饱和碳酸氢钠进行中和。

第三章 安全规程 总结:本章的目的是帮助你了解实验室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及在采血部门和血站实验室可能发生的特殊危险因素。1.虽然有专人负责安全,但采血部门和实验室的每位员工也都负有安全责任;2.所有的实验室都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应始终认真执行安全准则;3.向员工发放合适的防护工作服,工作时应始终穿着;4.流动采集的血液应安全地放在坚固的冷藏箱中运至血库;5.遵守国际包装准则,确保血液、血清标本或其它病理标本的安全运输;6.所有具有传染性的废弃物都应安全处理,可能的话,应进行高压消毒或焚烧处理,处理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应格外谨慎;7.每天工作结束后或发生泄漏时,应遵照消毒规程正确消毒。

1.4 质量和质量保证 1.4.1 质量

1.4.1.1 WHO在1993年血站质量保证纲要指南中的质量定义:符合特定标准的服务和产品的特性的总和,包括符合性和可靠性。(质量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现代汉语词典;质量是满足某个目的<即安全输血>;质量是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ISO)

1.4.1.2 产品的定义:是指能安全地用于输血或其它特定用途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所有规程中质量应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安全,不仅对于患者,对献血者和工作人员同样如此) 1.4.2 质量的需要

1.4.2.1 实验室质量发生差错对患者存在潜在危险的五种情况:应随时记住在血液的采集、运输、化验、贮存和发放过程中,发生质量差错会对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后果。潜在危险如下:1.患者样本容器标签混淆;2.患者化验结果差错;3.患者间结果报告的混淆;4.患者标本的异常结果未能检出;5.在配血试验总漏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弱抗体;6.没有正确配制和标记试剂,导致表面正确,实际是错误的结果。(如果能设计合适的质量体系,并保证该体系得到实施和监控,那么是可以避免不安全血液的发放的。) 1.4.3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4.3.1 质量保证的概念:建立和实施质量标准、规程和有效的管理体系以确保质量。(质量保证是确保所完成的工作符合质量需要的一个维持体系,换句话说,完成的工作必须一贯地精确和正确,符合所确定的标准。更精确地说,质量保证意味着患者接受的血液符合要求,差错得到检测和纠正。质量保证是使一些事情发生的体系)

1.4.3.2 质量控制的概念:是质量保证的监测手段之一,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包括回顾性检查和其他措施,在按规定程序进入下一步前,必须完成这些检查和措施并取得满意结果。(质量控制证实遵守了某些规定的限制和标准。QC是一个检测系统,用以确保标准得到满足,错误不会发生,包括一些特殊的步骤,遵守这些步骤以监督完成的工作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

5

1.4.3.3 引入质量系统基本的四个基本步骤:质量体系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体系的4个基本步骤:1.评估达到质量的必要条件;2.制定行动计划,并确定实施计划的最佳方案;3.执行需要的改进措施,包括建立监督和控制体系;4.对质量体系进行监控以评估该体系的运行情况是否良好并确定为确保质量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1.4.4 标准操作规程

1.4.4.1 标准操作规程定义:SOP是质量保证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SOP就是关于在特定工作场所完成特定任务的方法的书面文件,不是简单的帮助工作人员完成特定任务的指南,而是所有员工在任何时候全部工作都需要符合特定标准的书面指令。

1.4.4.2 采供血机构标准操作规程的覆盖范围:血站应该有覆盖全部工作程序的SOP,从献血者的筛选到血液化验、配血和血液发放,SOP还应涉及员工培训,健康和安全及设备使用维修等方面。

1.4.4.3 执行SOP的意义(泛读):1.SOP能够在工作场所内协助管理,因为SOP如果被正确执行,所有工作人员将以一个几乎相同的方法来完成特定的工作,能够减少工作偏差和错误;2.因为SOP规定了各阶段应达到的标准,客观地监督各方面工作的完成情况;3. SOP为建立必要的记录和其它文件提供了基础;4. SOP使工作人员的培训简单化和标准化;5. SOP可以降低当工作人员发生调动和缺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6.如果血站发生质量问题而引起法律诉讼时,SOP有助于解决具有争议的问题。

1.4.4.4 制定SOP应包括的基本内容:SOP 的制定是一个群体的工作,初稿应由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员起草,终稿由采血科或实验室的负责人来完成。颁布以前需由一名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校对。SOP不能违反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涉及的特定程序。SOP 基本内容应包括:1.清晰、明了的主题和一个唯一的SOP标识(音biao zhi,同“标志”);2. SOP的制定日期;3. SOP起草制定者的姓名;4.操作规程的目的以及所涉及科学原理的简单描述;5.对执行操作规程的工作人员的要求6.完成操作规程所需的设备和实际的详细资料;7.前后对照一下包括特定相关规程的其他SOP;8.健康和安全指南并合理参照其他SOP,诸如关于病理样品的处理和废弃物的安全处置;9.清楚叙述出工作流程中的每一步准确、具体的步骤,包括所有质控规程;10.分析和报告结果的程序以及出现问题能及时改进的程序;11.附录,包括许多附加相关文件,诸如所有标准表格,规程中所应使用的标签,设备和试剂生产商推荐的方法和操作指令(有关操作人员在任何场所都能得到相关的SOP,操作人员必须熟知、理解并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所有工作人员应在相应的SOP上签名,表示他们阅读过并已经理解)。

1.4.4.5 SOP修改的必要性和修改程序(泛读):每套SOP应定期审核,最好每年一次,需要的话应及时更新,因为随着情况的变化有些修改是必要的:规程直接修改(如厂商的操作说明的变更,国家和地方法规重新修订)。规程间接更改(如某些有关步骤的变更可能影响SOP某些部分)。SOP的任何更改必须由医学主任批准,执行这一规程的工作人员应签名并复核,表示他们已知道了这一更改。 1.4.5 记录和记录的保存

1.4.5.1 记录应包括的内容及重要性:由于记录可以证实特定标准已被采用,因此记录成为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记录应包括从血液的采集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包括献血者的筛选、血液的采集及测试、贮存、配血及分发或作必要的销毁。记录可以使每单位血液的历史从患者追溯到献血者,以检查是否存在错误或遗漏。记录也能显示在整个过程中哪个工作人员做了哪些工作。(记录应简单明了易于填写有关内容,甚至多年以后工作实践中有许多变化时也是如此。记录应用清晰准确的叙述方式详尽地填写,最好有第二者检查确保准确无误)。

1.4.5.2 填写个人献血记录表(卡)的作用:每个献血者都要填写个人献血者记录卡,即使

6

不进一步进行采血也都应记录,因为献血者可能会:1.延期献血:即决定不献血;2.因对他们自身健康有潜在危害而被劝阻,这可能是暂时的,因现在的状况有可能改善,或是永远;3.因对受血者有潜在危害被暂时或永久排除;4.正常情况被接受献血。(筛选结果的相关资料应由被授权的高级职员记录在献血者个人记录上。不合格结果对该献血者再次献血的限制应清楚标识)

1.4.5.3 记录应包括所有献血者的意义:每个献血者及其详细情况应记录在许多记录中,包括那些已献血的而且包括因各种原因被劝阻的献血者,因此当这些献血者以后再来时,就可以验证他们的献血资格。对献血者的确认及被劝阻的原因应严格保密。这些资料只应由质量保证官员或被授权的高级职员接触。

1.4.5.4 献血中记录应包括的内容:1.献血编号;2.采血袋的类型;3.采血袋的批号;4.局部麻醉剂批号(若使用过);5.采血护士的姓名。

1.4.5.5 实验室检测记录包括的内容:对于实际完成检测的许多方面书面记录是必须的,包括:1.完成的各项检测;2.试剂的来源,批号及所用的方法;3.得出的结果;4.质量控制和质控样本检测结果;5.已检测血的用途:即是用于输血还是报废;6.设备的校验及保养记录。 1.4.5.6 对每份献血记录应注意的问题:对于献血者的个人记录,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严格保密。献血者的姓名不应出现在采血袋或样品上或实验室记录上。只有数字、拉丁字母或其他识别符号才能使用。

1.4.5.7 血液的使用记录包括交叉配血或废弃记录(编者根据培训班讲解注:粉红字的3部分):捐献的血液一旦通过检测并可以使用,就需记录任何由该血液加工形成的血液制品,以及这些血液制品的用途,这些资料可以使血液或血液制品追溯到献血者。在许多血库里,库血可与许多不同的患者配血,如果是这样,只需保留患者的输血的记录。库血可能报废,这可能是不宜使用或超过有效期,在此情况下,记录需说明报废的原因并证实库血已被安全处理。

1.4.5.8 记录保存的基本要求:记录通常应仔细地安全地适当保存一段时间,能快速容易地找到有关记录是必须的。为保证记录的完整和易于理解,应有一个监督体系以列出所有保存的记录,存放位置及销毁的日期。因记录包含个人资料,任何时候都应保密。记录应以确保安全的方法存放并能让被授权者查阅记录。应受到保护以防止物理因素的危害(如潮湿、热火、阳光、虫害及化学品)。还要防止盗窃、故意篡改及其他行为以确保记录的安全。若因参考或研究目的记录需暂时移动,监督体系应做记录并确认他们被送回保存。(记录应显示:谁借用记录?为什么要使用?借用的时间?归还的时间?)

1.4.5.9 记录销毁的基本要求(编者根据培训班讲解注:粉红字的5部分):当记录被销毁时,非授权者是不能接触记录内的保密信息的。记录应立即销毁,最好是焚烧或扯碎。记录在销毁前不应乱扔乱丢,否则任何人都能看到记录,同样应设置监督体系以销毁处理的日期及销毁的细节,有可能的话,应由他人做第二次复核,以确认这些记录确实被销毁。 1.4.6 质量监督

1.4.6.1 质量监督的意义(泛读):良好的职业训练,SOP的应用和记录的全面保存构成了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但是输血实践的许多方面都需要常规的监督以确认一个完整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1.4.6.2 质量监督的两个主要方面:质量监督用于发现与标准或规范不符之处。可分为两个主要方面,监督所得的结果和监督设备的使用,即结果监督和设备监督。

1.4.6.3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意义:质控结果用于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对检测的监督可以证实化验完成过程中是否有任何偏差或者不同批号的试剂之间是否有批间差异。

1.4.6.4 设备检查应作到的两个方面:采血室和实验室使用的设备,在复杂程度及水准上有相当大不同。有两个方面需要监督(编者根据培训班讲解注:第三方面为老师增加):

7

1.常规保养;2.校验(如培养箱、水浴箱等);3.监控(如恒温设备:冰箱、冰冻箱等)。(所有设备需要定期保养来尽可能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尽管一年只保养某些项目一次。许多设备还需要定期校验才确保准确。培养箱、水浴箱经常校验很重要。此外还有用于采血量的秤、移液器、天平及自动取样或分配器的定期校验。另外,培养箱、水浴箱、冰箱以及冷冻箱应每天检查,还应确认可接受的温度波动范围。所有的保养及校验应做记录,包括那些随后采取的必要措施,这也是质量体系的组成部分。 1.4.7 质量审核(泛读)

1.4.7.1 质量审核在质量保证系统中的作用(泛读):质量体系内容庞大,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体系怎样有效运转,质量审核是监督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手段。是对包含在保证质量过程中那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所有因素的正式评审。(质量审核的内容:)一个计划周全的综合性的质量审核应覆盖血站的所有活动并且是能评估血站各部门相互关系的方法,不过审核还应集中在指定区域。质量审核通常在内部由高级职员进行。在有效的审核中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如果发现任何问题,都必须尽快解决。必须确定有效的改变及在认可的合理时间内完成改变。随后经常进行审核以确认已作了改变且目前状况有所改进。 1.4.7.2 审核跟踪内容(泛读):跟踪审核有时是审核工作的一部分。跟踪审核就是追踪一袋血由采集至输注给患者所有环节。由此可以检查所有必要的检测是否得到正确完成以及所有记录是否准确且完整。这证实了此袋血通过检查可用于分发。 1.4.8 质量职责

1.4.8.1 明确血液中心每位职工的质量职责:(每位员工都必须对职责范围内的质量负责。)你和血液中心的其他职工都对质量负责,发生质量问题常常不是技术原因而是人为错误、粗心或缺乏理解造成。对质量及保养方法的需要应包括在对所有员工的早期培训中。应鼓励每个人认识其工作岗位的重要性。不管何种工作,采血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互相配合形成一个集体以建立并保持适合的质量体系。

1.4.8.2 明确血液中心高级职员的质量职责:高级职员有责任确保任何时候质量都得到保证,当现行的工作方式被建议作任何改变时,应考虑其对质量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所有的质量问题应立即报告给相应负责的高级职员。高级职员应立即处理这种状况并要复核发生质量问题体系的某一部分以确认是否需要改动。

1.4.8.3 明确血液中心质量保证部门内特殊职员的质量职责:独立的质量保证部门负责协调所有部门的质量保证工作,虽然不同的规定中这些部门的特定职责有所变化。由于立足点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小血液中心及医院血库应指定专人负责质量保证工作。

第四章 质量和质量保证 总结:本章重点讨论的是输血系统各方面相关的质量问题,包括六方面:对质量的要求,质量的标准术语的含义和使用,标准操作规程(SOP),记录保存,质量监控,质量职责。1.质量是符合特定标准的服务和产品的特性的总和,包括符合性和可靠性;2.质量是输血工作各方面中确保献血者、患者及职工安全的最基本因素;3.质量保证是确保所有工作都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质量体系的维持,质量控制是监控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性的一种检验方式;4.标准操作规程是书面介绍如何完成特定任务,所有员工在任何时候都应执行;5.准确而完整的记录是质量体系的基本部分;6.对化验结果及设备的操作应定期监测;7.质量审核是对质量保证所涉及的所有因素的正式评审,开展质量审核是为了明确问题和寻找解决的方法;8.每个职员都应对保证质量有职责心。

1.5 血液和血浆的安全贮存 1.5.1 安全贮存的重要性

1.5.1.1 血液贮存的正确的温度范围:血液必须始终保存在+2℃~+8℃的温度范围内。

8

(国家标准的血液贮存温度是4±2℃。但是血液在做分离成份为白细胞和血小板时不能贮存在+2℃~+8℃的温度,应以最快的速度送往血站分离。) 1.5.1.2 临床红细胞输注的主要原因(泛读):是为了恢复或帮助维持机体的携氧能力以及维持机体的血液循环量。(请注意一下临床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作用是可以恢复或者维持患者的凝血因子。维持血容量时建议使用晶体或胶体代替代替血浆,只有晶体或胶体不能得到或急救时才应使用血浆。)

1.5.1.3 决定红细胞携带和输送氧气能力的因素(泛读):血袋中的抗凝剂能防止血液凝固,同时也含有血液在保存期内所需的营养。红细胞能否携带和输送氧气取决于其是否存活,也就是说,他们是否保持着和正常的机体循环时相同的组成成分。 1.5.1.4 保持红细胞活力的最重要的物质(泛读):是葡萄糖和三磷酸腺苷(ATP),同时必须在ATP、葡萄糖、pH之间保持平衡。(最常见的抗凝剂: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腺嘌呤,即CPDA-1)

1.5.1.5 全血或红细胞贮存在冰箱内的理由:全血或红细胞必须贮存在+2℃~+8℃的冰箱内,这对降低葡萄糖的消耗速度至关重要;将血液中任何细菌的生长抑制到最小程度。(如果在+8℃以上,在采集过程中由于疏忽而进入血液的细菌可能会繁殖到一定程度,从而导致输血有致命的危险。另外,温度升高也有可能会导致红细胞溶血。)

1.5.1.6 对全血或红细胞贮存温度设立下限的理由:+2℃的下限同样非常重要,因为红细胞对冰冻非常敏感,如果血液被冰冻,红细胞膜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也就是说红细胞溶血,如果用于输注会有致命的危险。

1.5.1.7 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制备要求:新鲜冰冻血浆(FFP)是在采血后6-8小时内从一个单位的全血中分离出来并在-20℃或更低的温度下快速冰冻保存的血浆。

1.5.1.8 新鲜冰冻血浆的贮存要求:血浆必须始终是冰冻固体。冰冻血浆的保存温度没有下限,只要温度保持在-20℃或-20℃以下,具体有多低并不重要。

1.5.1.9 新鲜冰冻血浆保存在-20℃或更低的温度下的理由:血浆含有水、电解质、凝血因子和蛋白质,主要是蛋白质。除了VⅢ因子和V因子外,大多数凝血因子在冷藏温度下都是稳定的,Ⅷ因子和Ⅴ因子对凝血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血浆不是保存在-20℃或更低的温度下,凝血Ⅷ因子和Ⅴ因子的活力会衰减导致数量大大减少。(而如果Ⅷ因子和Ⅴ因子没有或者仅有极少数量,那么血浆的凝集力将会大大降低;如果血浆中不含有Ⅷ因子或者Ⅴ因子那么给患者输注血浆以期增加凝血因子是没有意义的。) 1.5.2.1 冷链的作用(泛读):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和血浆贮存和运输的系统,它采用尽可能安全的方法以维持1.5.1中所列的血液的各项功能。

1.5.2.2 冷链的两个要素:两个要素是:1.组织和管理血液、血浆的贮存和运输的人员;2.安全贮存和运输血液、血浆的设备。(冷链通常被认为只是冰箱或冷冻箱的集合,但是工作人员的重要性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如果工作人员处置血液不当,那么即使拥有最好、最先进的设备和运输工具,冷链也将不起作用。不管冷链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最重要的还是负责保管血液的人员——你。) 1.5.3 血液的贮存

1.5.3.1 避免不必要的开启冰箱门的意义(泛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启冰箱门,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冰箱温度保持在规定的+2℃~+8℃的温度范围内。确保血液贮存安全。 1.5.3.2 血液贮存在冰箱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只有当你必须取出或放进血液时才能打开冰箱门;2.合理地放置血液,使得冰箱内有冷气的流通空间。血液应被竖直放置在冰箱的篮子内或平放在架子上,不能紧密地堆积在一起而使得冷空气无法流通;3.若使用家用冰箱,切勿把血液存放在冰箱得门上(热点),通常那里得温度要高于冰箱内得温度;4.若用家用冰箱,切勿把血液存放在冰箱内靠近冷冻室(冷点)得部分;5.冰箱内不能存放食物或饮料。

9

1.5.3.3 血液保存设备内温度监控的方法:在血液贮存期间必须使用一些方法以监测和记录冰箱、冷冻箱的温度,同时还应有一套警报系统。血液贮存设备内的温度每天必须至少检查和记录两次。(使用温度计检查冰箱的温度是最安全和最简单的方法。理想的温度计是一种最高/最低留底温度计,可以显示出温度所到达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测量温度应该每天不少于两次,包括早晨和每天工作结束时。如果多次地打开冰箱门或者使门敞开,不仅会影响温度而且会导致冰在蒸发器上凝结起来,这意味着冰箱不能再有效地运转,并需要更加经常地除霜。温度必须记录下来,最好用表格形式或写在记录本上,同时记录测定日期、测定时间和温度计的位置。如果不在+2℃~+8℃之间,还应该记录可能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 1.5.3.4 注意家用冰箱内的“热点”和“冷点”(泛读):在家用冰箱内,某些区域有时候比其他部位更热或者更冷。例如:底部架子上的温度通常比上层的温度低,靠近冰箱背面的温度通常也较低。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检查不同部位的温度,以查找一下冰箱是否有“热点”或“冷点”。如果这些地方的温度稳定在+2℃~+8℃的范围内,血液应是安全的。(如果血液被贮存在医院其他地方的冰箱内,你应确保有专人负责用相同的方法检查温度,因为它保存的血液是由你们血站发送的,你们必须保证其对患者的安全。即使血液贮存设备运转良好,但是如果过分频繁地开启冰箱门,仍有可能导致温度会经常高于+8℃。尽量说服血库的工作人员减少冰箱的开门次数。) 1.5.4 血液的运输

1.5.4.1 血液运输前的检查项目:血液运输前通常应该检查是否有以下变质迹象:1.血浆中的溶血现象,表明血液已被污染,或者曾经被冰冻保存或者是保存温度过高;2.在红细胞和血浆的分层线上的溶血现象。如果你怀疑有溶血,可轻轻混合并使其静置下来后再观察,若无溶血现象才能发送;3.是否有被污染的迹象,如红细胞颜色的变化。当血液被污染后,红细胞通常看上去会变深或呈紫黑色;4.是否有血液凝块,这可能是因为在采血时,血液和抗凝剂没有正确地混匀;5.是否有血袋渗漏迹象,或血袋是否已被打开。

1.5.4.2 血液从冰箱取出,运输过程中正确的保持温度范围:必须始终保持在+2℃~+8℃的范围。

1.5.4.3 采用隔热箱保存运输中的血液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冰箱外,血液可以使用冷藏箱或某种隔热容器加以保存,从而保证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血液应装在周围包有冰袋的冷藏箱里,冰袋是在血浆冷冻室中冰冻待用的。将冰袋包于血浆的周围,而不是“上面”或“下面”,这点非常重要。切勿使血液和冰袋接触。如果是在高温天气长途运送血液,冰袋的数量应该与血袋的数量相当。(只要温度保持在+2℃~+8℃之间,可以使用任何坚硬、隔热的箱子运送血液。如有可能,应在冷藏箱内放置最高/最低留底温度计,温度计不能碰到冰袋,这样可以记录下冷藏箱内达到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值。箱子一到达,就应该立即测量温度。) 1.5.5 血库内血液的接受

1.5.5.1 当血液从血站或其它医院运抵至血库时,应该记录温度并检查血液:立即采取以下三种措施:1.记录运抵时间;2.测量并记录容器的温度;3.参照血液运输前的检查项目,仔细检查血液。血浆中是否有溶血、污染情况。(血液运抵后,应象做“三明治”那样把温度计置于两份血液之间测量温度。) 1.5.5.2 当血液抵达血库,温度超过10℃时决定血液是否废弃的原则:取决于血液到达时的温度以及它们离开冰箱的时间长短。如果血液离开冰箱的时间小于2小时,并且没有任何溶血现象,这些血液仍可以使用。如果全血、红细胞有溶血或被污染的迹象,必须废弃这份血液。这一规定不适用于流动采血车采集和运送的血液。(如果因为溶血或受污染而必须废弃全血或者红细胞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当你发现在运输过程中,血液、血浆没有被保存在正确的温度范围内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找一个更好的冷藏箱;2.检查包装后的冷藏箱内,冰袋是否冰冻完全;3.增加冰袋量,特别是当天气炎热或血液、血浆

10

必须经过长途运输时。) 1.5.6 血库或医院的运输

1.5.6.1 血液从血库发出时应记录发出的时间:血库发送血液时,必须记录发出的时间。 1.5.6.2 血液在血库或医院内运输时的注意事项:如果周围环境温度(血库的温度)高于25℃,或者血液不是立即用于输注,必须用冷藏箱或隔热容器运送,从而保持温度在+8℃以下。

1.5.6.3 血液预热时的注意事项:通常情况下,应确保在即将要用于输注时才能将血液拿到冰箱外。一份血液达到10℃平均只需要30分钟,而且除非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血液,否则血液不必进行预热。血液是否需要预热,最后必须由医生决定。如果必要的话,通常在实验室外进行预热,同时保证预热时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自动血液加热器,应在30℃~37℃的水浴箱缓缓加热。血袋应保持垂直状态以保证导管和采血、输血出口不接触水面。必须用温度计测量水浴温度。血液切勿接触温度超过37℃的水浴,因为这可能导致红细胞溶血,如果用于输注,将有致命的危险。

(发生下列情况时,血液必须被废弃:1.当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2.或者有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过;3.或者有溶血现象。如有可能,通常应同资深员工商讨后才能决定废弃一份血液。如果决定废弃一份血液,必须记录废弃日期和原因,同时必须安全地处理废弃地血液) 1.5.7 血浆的贮存和运输

1.5.7.1 贮存血浆的冷冻箱的温度的监控:新鲜冰冻血浆应贮存在-20℃或温度更低的冷冻箱内,而且必须冰冻成固体。如果没有冰冻成固体、感觉有些软地话,血浆应被废弃。血浆冷冻箱的温度每天必须至少检查两次。必须记录温度和测量的时间,以及高于-20℃时多采取的措施。

1.5.7.2 融化和复冻过的新鲜冰冻血浆必须废弃(泛读):融化和复冻过的新鲜冰冻血浆必须废弃。

1.5.7.3 运输新鲜冰冻血浆的温度要求:温度应保持在-20℃或更低。 1.5.7.4 以冷藏箱运输血浆时,冷藏箱中冰的数量要求(泛读):冷藏箱里冰的数量应至少与血浆的量相当。(在运输过程中保护好冰冻血浆是非常重要的。如有可能,在冰冻前把血浆装在纸板箱里,从而保护“辫子”导管。因为在冰冻状态下“辫子”导管非常容易断裂。)

1.5.7.5 融化新鲜冰冻血浆的温度要求:使用前,新鲜冰冻血浆必须在30~37℃的水浴中融化。

1.5.7.6 对融化冰冻血浆水浴箱的温度控制方法的要求:必须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浴的温度。

1.5.7.7 超过37℃对血浆中凝血因子和蛋白质的影响:温度超过37℃,会破坏所有凝血因子和蛋白质。(切勿猜想水温是多少,因为加热血浆的温度不能超过37℃,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1.5.7.8 融化后的血浆的保存温度和最长保存时间:血浆一旦被融化,应保存在+2℃~+8℃之间的冰箱内,而且必须在24小时内用于输注。(因此你要弄清是否确实需要使用血浆,否则不要进行融化,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五章 血液和血浆的安全贮存 总结:本章的目的是介绍血液和血浆安全贮存、安全运输的简要规程。本章着重讨论使用含抗凝剂的塑料血袋采集或制备的全血、红细胞和血浆的贮存和运输。1.血液必须始终贮存在+2℃~+8℃之间;2.红细胞和全血切勿冰冻;3.新鲜冰冻血浆应贮存在-20℃或更低的温度下,而且必须一直是冰冻的固体;4.冷链最重要的部分是负责从采血到血液使用的所有阶段的人;5.每天必须至少两次检查和记录血液贮存设备

11

的温度;6.只有在绝对需要时才能打开冰箱和冷冻箱的门;7.血液在运输时其温度必须保持在+2℃~+8℃之间;8.血液和血浆在运输前、到达血库时和发血前,应该检查是否有溶血、污染或其他变质迹象。如果有任何变质迹象,这份血液或血浆必须废弃;9.血液很少需要加热,如果需要的话,温度切勿超过37℃;10.新鲜冰冻血浆切勿在37℃以上的水温中融化。一旦融化,必须在+2℃~+8℃之间的冰箱里保存,同时在24小时内用于输注。

1.6 冷链设备的保养 1.6.1 冰箱的保养

1.6.1.1 冰箱放置的正确位置:正确位置是指大楼的最冷处、蔽荫处及远离热源的部位。 1.6.1.2 放置冰箱的室内环境:冰箱所在的房间内应通风良好,使之处于良好的空气循环中,冰箱的上方和背后要保持一定的空间。

1.6.1.3 冰箱每天应例行的操作项目:每天检查冰箱内温度两次:上午一次,傍晚或晚上一次。温度应为+2℃~+8℃。

1.6.1.4 冰箱每周应例行的操作项目:检查蒸发器上的冰霜。当其厚度达到6~10mm时,应去除蒸发器上的冰霜。

1.6.1.5 冰箱除霜极重要的一点:忌用尖锐的器具刮冰铲霜,如小刀或螺丝刀。(如果冰箱需要频繁除霜,则可能是门的密封性不好,也可能是开门过于频繁所致。)

1.6.1.6 冰箱每月应例行的操作项目:检查冷凝器和压缩机是否清洁,用软的刷子或抹布除去灰尘或污物。检查警报器,当冰箱内温度低于+2℃或高于+8℃时,警报器应能报警。 1.6.1.7 检查冷冻箱的操作方法:冷冻箱的警报器在箱内温度高于-20℃时报警即可。步骤为:1.将热电偶或温度传感器放入碗内,碗内盛有经普通温度计测量过的12℃~15℃的水;2.将碗等一起放入冷冻箱内,关闭箱门,当警报器响起时记录下时间和温度。 1.6.1.8 冷冻箱只需检查高温度报警器的原因:冷冻箱只需在温度过高时报警。 1.6.2 识别和排除故障

1.6.2.1 血库使用家用冰箱发生故障的排除方法:利用图9(冰箱的部件)找出故障发生地部位,并用图11(家用冰箱故障排除指南)来识别和排除故障。(详见导言册第六章,第54和57页两图表)

1.6.2.2 血库使用血液贮存专用冰箱发生故障的排除方法:应该请维修工程师排除。 1.6.3 断电

1.6.3.1 配备备用电源的原因:工作的地区经常断电。 1.6.3.2 在发生断电和设备故障时搬动贮存的血液的时机:没有必要在冰箱内温度到达+8℃前搬动贮存的血液或在冷冻箱内温度到达-18℃前搬动贮存的血浆。但是必须做好搬动的准备以防温度超过上限。(发生断电和设备故障时,冰箱内的温度不会立即升到+8℃以上,冷冻箱温度也不会立即升到-20℃以上)

1.6.3.3 必须清楚你所使用的冰箱和冷冻箱温度升高需要的时间(延迟时间):所使用的冰箱其温度升到8℃和冷冻箱其温度升到-20℃需要多少时间?这段时间称为“延迟时间”。(有关这方面的数据通常作为冰箱或冷冻箱的性能参数,在使用说明书中可以查到。如没有使用说明书,可以自己测量延迟时间。如果冰箱或冷冻箱有外部温度计,则可在下一次断电时记下延迟时间。)

1.6.3.4 制定断电或故障发生的应急计划的必要性:确保血库血液安全贮存,保障患者输血安全。(如应急发电机提供电力,备用冰箱或冷冻箱提供故障发生时转移血液。) 1.6.3.5 了解家用冰箱在室温(+20℃)时的平均延迟时间:2小时。 1.6.3.6 了解冰箱和冷藏箱升温延迟时间的目的(泛读):了解了延迟时间,无论何时再发生断电或设备故障,就可以预见血液或血浆在搬动之前可以在冰箱或冷冻箱中贮存多

12

久。

1.6.3.7 血库在断电或设备故障时应具有的书面使用指导内容:指导书应包括:1.可以提供帮助的人员姓名及与之联系的方法(如主要技术人员或护士长或制冷技师);2.应急电源的位置(如发电机);3.在搬动前,血液和血浆可以在冰箱和冷冻箱中存放多久(即延迟时间);4.贮存的血液和血浆是否应移到保温箱中或转移到另一个冰箱或冷冻箱中;5.附近其它冰箱或冷冻箱的位置(比如EPI疫苗冰箱,因为此冰箱可用来临时贮存血液或血浆);6.其它冰箱或冷冻箱的负责人姓名及与之联系的方法;7.在经济情况下,用来贮存血液和血浆的冷藏箱和冰袋的位置;8.包装冷藏箱的方法。

第六章 冷链设备的保养 总结:本章的目的是帮助你保养血库配备的各种冷链设备,以及处理各类故障和紧急情况。冷链设备包括自采血开始到输血结束全过程所需要的安全贮存、运输全血及血浆的所有设备。其范围涉及到贮存用的冰箱、冷冻箱和运输用的冷藏箱及其他隔热容器等。1.每个用来贮存血液的冰箱均应放在凉爽、通风良好的房间里,使冰箱的内部和周围空气循环良好;2.高质量的冰箱保养工作应包括:每天至少检查温度两次 。每星期检查蒸发器一次,如有必要进行除霜。每月检查并清扫冷凝器和压缩机一次。每月检查警报器一次;3.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必须识别故障的来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4.必须备有发生断电或机器故障时可转移贮存血和血浆的场所。紧急情况发生时该如何处理的指导书应张贴在醒目处,并让每一个在血库工作的人阅读。 1.7 常用试剂的配制 1.7.1 通用要求(泛读)

1.7.1.1 使用纯的原料(包括水)配制常用试剂(泛读):关键是要用纯的原料。大多数溶液是由水溶解了不同化学物质而构成的,其中水是主要成分,因此选用质量上乘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是至关重要的。(绝对不能使用自来水或者纯净水之类) 1.7.1.2 精确计量所使用的液体的体积和溶质重量(泛读):精确计量所用的液体体积和溶质重量是十分重要的。应该使用校准过的、并经化学方法洗净、去油污的玻璃器皿测量液体体积。

1.7.1.3 计量液体体积的玻璃量筒(杯)的要求(泛读):理想状态下,所有玻璃器皿都应当定期地在2M的HCL溶液中浸泡12小时以上。 1.7.1.4 称量溶质的天平应定期校准(泛读):天平必须定期校准,最好用标准砝码来校准。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使用一次性称量船。 1.7.1.5 对配制的常用试剂进行清楚标识(泛读):必须完成适当的文字说明,以确保所配置溶液的质量水平,所有配好的溶液都应清晰地标明:溶液的名称 。浓度(如果有的话)。批量 。配置日期 。失效日期 1.7.2 硫酸铜溶液(泛读)

1.7.2.1 硫酸铜溶液的用途(泛读):是用来检查献血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是否达到合格水平的。

1.7.2.2 硫酸铜溶液用于男女献血者的比重不同(泛读):两种硫酸铜溶液各有特定的密度(比重),用于男性献血者的溶液密度比用于女性献血者的要大(国家标准:男 1.052,女 1.050)(教材是男1.055 女1.053);密度的大小反映了男性和女性献血者可被接受的最低血红蛋白含量,最低血红蛋白含量水平由于国家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主要取决于该国人口中正常血红蛋白的范围、献血者每次献血的量及献血频率。 1.7.2.3 硫酸铜溶液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比重测定(泛读):有一点很重要,为了确保硫酸铜溶液的配置尽可能准确,必须使用高质量的试剂,并在使用前检查溶液的密度。 1.7.3 杀菌溶液

13

1.7.3.1 静脉穿刺前对献血者手臂消毒的重要意义:杀菌溶液是在静脉穿刺前用来清洁献血者手臂的。(有几种溶液适于作杀菌溶液,特别是酒精,其特点是杀菌效果好、挥发快、无残留物。然而并不总是能容易得到。医用级的70%(V/V)浓度的异丙醇是最有效的杀菌溶液,通常做成预包装的浸泡棉签。另外,也可使用蒸馏水制备的70%(V/V)浓度的医用级乙醇溶液。还有许多供出售的杀菌溶液可以买到且比较实用,自然最好的方法还是使用单个的浸泡棉签。)

1.7.3.2 确保配制的消毒液本身不被细菌污染的措施:从原料和仪器设备上确保不被污染:1.使用精制的乙醇(EtOH)或丙醇(IMS);2.精制的蒸馏水(最好是无菌的);3.配制容器(最好是无菌的);4.合适的瓶子或其他容器(最好是无菌的)。当使用已配成大容量的杀菌溶液时,应十分注意确保溶液本身不被污染,并定期作细菌污染检查。 1.7.4 生理盐水溶液(泛读)

1.7.4.1 生理盐水在红细胞血清学试验中的作用(泛读):红细胞血清学工作需要高质量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溶液用于稀释和洗涤红细胞以避免溶血的发生。(常用的0.85%盐水溶液非常容易配制。然而,目前许多实验室用的是盐水缓冲溶液,其目的是保证溶液具有准确的pH值,一般认为是pH6.8。如果实验室不能配的话,可以从药房中买到静脉注射用的0.9%盐水溶液) 1.7.5 消毒溶液

1.7.5.1 消毒液的作用:消毒溶液是用来灭活可能存在于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传染因子。 1.7.5.2 消毒液在采供血机构常见应用范围:必须有足够的消毒溶液用于清洁工作区表面和那些既不能进行高压蒸汽消毒、又不能一次性使用的仪器设备,还要用于处理那些含有病理标本或其它已知传染性物质的溢出物。

1.7.5.3 次氯酸钠溶液是特效的抗病毒消毒液:次氯酸钠溶液(通常称为漂白粉或氯气)是大多数国家使用最广泛的消毒溶液,更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抗病毒消毒液。

1.7.5.4 为确保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应注意的事项:为确保消毒效果,应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书或其它专用的指导说明,将浓缩液稀释到正确的使用浓度。由于一些溶液如次氯酸盐失效非常快,因此所有的消毒溶液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第七章 常用试剂的配置 总结:本章主要介绍输血操作中常用的一些常用试剂的制备要求。1.配制常用试剂需要高质量的原料;2.蒸馏水和去离子水是大多数试剂的主要成份;3.在制备试剂时应有适当的文字说明,溶液应清晰地贴好标签;4.液体的体积和溶质的重量,应当用清洁、校准过的玻璃器皿和天平精确地计量。

1.8 库存管理 1.8.1 耗材

1.8.1.1 一个有效的贮存管理系统需做到的工作:所用耗材应有充足的数量,以便你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只有建立一个高效的库存管理系统才能做到这一点,并保证在存货用完之前及时订购新的耗材。

1.8.1.2 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导致物品不充足时的处理方法(泛读):有时候,由于无法控制地因素会出现在库存耗材不足地情况(例如在国内某些种类的耗材可能很难获得),在此情况下,寻找可靠的货源、并在产生需求之前就预先计划订购新的耗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1.8.1.3 保证库存管理系统运行顺利的因素:库存的管理控制必须有专人负责,然而如果某一种耗材的消耗速度比平时快,每个员工都有责任要提醒他。库存管理系统依赖于良好的组织,但也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以保证该系统的顺利运转。 1.8.2 库存卡(“库存卡”表格样本在导言册66页)

14

1.8.2.1 库存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用库存卡记录每种耗材的订购、入库和使用情况。 1.8.2.2 使用库存卡的好处:使用库存卡非常重要,它能对耗材的消耗情况进行监控,并能提示何时需要订货及订货数量。它有助于确保始终有足够的、但不过量的库存可供使用。 1.8.2.3 明确库存卡的保管、登记人员:库存卡一般由保管员、或是血库、血站领导指定的专人保管。然而即使耗材是由后勤部门订购和贮存的,各部门也应该有自己的耗材记录。每种耗材都应有单独的库存卡。

1.8.2.4 了解库存卡的八项基本内容:1.项目名称(例如抗A血清、75×12mm玻璃试管);2.一个独立编码(这将耗材项目的识别更精确,记录更容易);3.最低库存量(在库存用完以前、库存量尚足以维持到新货入库的时候,就应该订货了。考虑到正常的耗材使用速度和供货商的发货日程表,记录最低库存量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在订货之前,现有库存量不能低于最低库存量。)4.订货计量单位(每项耗材都有最少的供应数量、重量或体积。例如某项耗材的计量单位是100g,而另一项耗材也许以千克为计量单位,因此必须知道每个计量单位的大小以便计算所需订购耗材的总的数量。)5.最少订货量(某些耗材规定了最低订购数量或体积,如1Kg或5升,这种信息对于计算订货数量是必须的。)6.交货时间(供应商交货日程表上的信息有助于你在耗材用完之前的适当时间订货,例如供应商可能要求比交货时间提前四天订货。)7.贮存(贮存的地点及贮存条件应予以规定,例如特定的室内温度、冰箱或冷冻箱保存。避光或适当通风。当耗材入库时,应能立即被正确地贮存并在需要时容易找到。)8.备注(一种耗材地消耗速度可能与另一种大致相同或接近,如抗A和抗B试剂,它们也许来自于同一个供应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同时检查这两项耗材的库存量,以便一起订购。因此,你可以用“备注”栏附加一个注意事项,例如“订货前检查耗材×”。另一方面,再次订货前必须同主管或其他指定人员一起检查库存,以免有的耗材买来没用。) 1.8.2.5 记录库存最低物品量的必要性:考虑到正常的耗材使用速度和供货商的发货日程表,记录最低库存量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在订货之前,现有库存量不能低于最低库存量。 1.8.2.6 两种物品以相同的数量/体积生产或供应,也应有各自库存卡的原因:即使两种耗材购买时数量或体积相同,它们也应该有各自的库存卡,因为你也许是从不同的供应商那里分别购买的,或者它们有不同的交货时间或不同的消耗速度。

1.8.2.7 库存卡的库存记录部分对每次发货、定货和到货都要登记的内容:库存卡的库存记录部分应随时保持更新,每次发货、订货和交货都要登记。每次登记都应标明:1.日期;2.发货、订货、收货的数量、体积;3.发货人、订货人和收货人的签名。(重要的是每行只进行一种类型的登记<无论发货、订货、收货>并在最后一栏登记当日的库存总量。下次登记时应把库存总量抄到新一行的“原库存量”一栏中。) 1.8.2.8 了解库存卡系统在许多方面的用途(泛读):库存卡系统在许多方面都非常有用。(例如在耗材入库前,对照订货的数量/体积,就很容易校核收货的数量/体积,如果交货期比预计的长,那么今后有必要留出更长的交货时间。)库存卡也能使你:1.监控每项实验室耗材的消耗速度;2.监控交货时间表及每个供应商的可靠性;3.确定那些用量很少的耗材,它们可能占用了本可以用来采购其他耗材的资金;4.确保对每项实验室耗材领取和使用的登记。

1.8.2.9 库存卡归档保存的方式和作用:库存卡要按一定的顺序(根据字母顺序或编码顺序)归档保存,以便能够快速、方便地查找。 1.8.3 订货

1.8.3.1 一份正确记录的库存卡使订货数量和日期的决定变得容易的原因:一份正确记录的库存卡使人很容易决定任何一项耗材的订货数量和订货日期。因为所需的信息已集中在一处。它应能显示出从订货到交货所需的时间长短、每种耗材的使用速度、以及是否会出现使用速度不同于平常的情况。这样决定订货的数量和频率就只是个简单的计算问题。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5x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