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10套《政治经济学》复习指导

更新时间:2024-06-09 01: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1,答案僅供參考※ ...

一、單項選擇題 1、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中能动的主体要素是( A ) A.劳动者 B.人的劳动 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 2、以下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B )

A.能源 B.原材料 C生产工具 D.基础设施

18、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源泉来自( C )

A.土地的劳动生产率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D.土地私有制 19、自由竞争时期银行的作用是( A )

A.借贷中介人 B.万能的垄断者 C.转账中心 D.结算中心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发展的时期是

3、当代发达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 ( C ) ( C )A.产业革命期间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第二A.人的体力劳动 B.教育水平的提高 C.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的运用 D.生产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 4、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是( A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5、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比例即( C ) A.商品的二因素 B.劳动的二重性 C.商品的交换价值 D.商品的使用价值

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反向变化 7、“1只绵羊=2把石斧”中的1只绵羊处于( A )

A.相对价值形态 B.等价形态 C.交换价值形态 D.价值形态 8、资本家用来支付水电费的资本属于( A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9、一个资本家不断把所得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其资本量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属于( A )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资本增殖 D.资本贬值 10、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中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 B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1l、下列时间中不属于流通时间的是( D )

A.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 B.销售产品的时间 C.成品入库后的时间 D.原材料的储备时间 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C )

A.生产相对过剩 B.需求绝对减少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13、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顺序是( C )

A.萧条—危机—高涨—复苏 B.复苏—高涨—萧条—危机 C.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D.高涨—萧条—危机—复苏 14、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 B )

A.不再起基础性作用 B.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C.成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D.转化为剩余价值规律

15、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个别大企业或企业联盟,通过控制一个部门的生产或销售而获得的更多盈利属于( C ) 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不当得利 16、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水平一般相当于( B )

A.本部门的剩余价值率 B.平均利润率C.活期存款利率 D.长期贷款利率

1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B )

A.土地的差别性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D.土地私有制

次世界大战之后 D.冷战结束之后 21、下列不属于财政支出的是( C )

A.国家购买 B.国家投资 C国家举债 D.转移支付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 D ) A.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B.经济政策引导 C.国民经济计划化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2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外输出资本的财力基础是( B ) A.国内资源相对过剩 B.国内存在过剩资本 C.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 D.平均利润率不断提高 24、从性质上看,欧洲联盟是( B )

A.资本主义国家间平等互利的经济组织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同盟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D.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

25、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的是( D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26、“滞胀”局面开始出现于( C )

A.1929——1933年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 C.20世纪70年代中期 D.20世纪80年代末期 27、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垄断产生以后( C )

A.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开始 D.会很快向社会主义过渡 28、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比,在经济上的主要不同是( D )A.社会经济组织是“自由人联合体” 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自觉性、计划性和比例性D.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29、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是( C ) A.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B.人的全面发展 C.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 D.社会分工的加强和深化 30、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一般是采取( D )A.股份制 B.混合所有制 C.合作制 D.国家所有制 31、下列经济规律中属于一个社会特有而不是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B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供求规律 D.竞争规律

32、经济规律产生和存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 D ) A.一定的生产力水平 B.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状况 C.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 D.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状况 33、价值形式发展到哪种形态时,开始出现较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 C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

1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2,答案僅供參考※ ...

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34、在发展到货币形式之前,价值形式发展的历史和逻辑顺序是( C ) A.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总和的价值形式 B.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价值形式 A.20元 B.10元 C.5元 D.15元

49、资本主义社会中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B ) A.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B.土地私有权垄断 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对农业资本家和工人的部分剥夺 C.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D.偶然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35、当出现支付手段职能后,在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中,应在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中加上( A ) A.到期支付的货币额 B.相互抵消的支付额 C.赊售商品价格总额 D.货币流通速度 3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 D )

A.商品价格同价值相等 B.商品价值同价格相等 C.商品价值围绕价格波动 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37、与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相比,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 )A.它是价值的源泉 B.它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它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D.它能不断地再生产出来 38、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在于( C )

A.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先进机器设备的采用 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可变资本投入的增加 39、能增加社会资本总量的单个资本的扩大主要是指( A )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资本兼并 D.资本积累40、马克思讲的“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袭编年史的”是指( B ) A.奴隶制的产生 B.资本的原始积累 C.资本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D.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外侵略 41、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C )A.生产阶段 B.流通阶段 C.购买阶段 D.销售阶段 4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年剩余价值率成反比关系的是( C ) A.年剩余价值量 B.资本周转速度 C.预付可变资本 D.预付不变资本

43、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要从( A )出发

A.社会总商品资本 B.社会总生产资本 C.社会总货币资本 D.社会总流通资本

44、当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高于上一次危机前的水平时,即处于经济周期的( D )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4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资本主义的市场价格就围绕( C ) A.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B.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C.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46、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商业资本家用于商店设施的投资只能从( D ) A.商品销售价格中补偿 B.不变资本中补偿 C.可变资本中补偿 D.剩余价值中补偿

47、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导致( B ) A.平均利润的产生 B.企业利润和利息的分割 C.利息的出现 D.高利贷的产生

48、一个股份公司的股票上市时每股15元,一年后这个股份公司的股东每股可得股息1元,当时的银行利率是5%,此时该股票每股的理论价格应是( A )

50、一块土地若出租的话,每年可得租金100元,此时银行利率是5%,则此块土地的理论价格是( D )

A.100元 B.1000元 C.1500元 D.2000元 51、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金融资本是指( D )

A.垄断的银行资本 B.垄断的工业资本 C.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的结合 D.垄断的银行资本同垄断的工业资本的融合 5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国民经济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一般不包括(C )

A.经济手段 B.经济计划 C.行政手段 D.立法措施 53、资本主义国家向外输出资本形式变化的大体顺序是( B ) A.由商业资本输出为主到产业资本输出为主再到借贷资本输出为主 B.由商业资本输出为主到借贷资本输出为主再到产业资本输出为主 C.由产业资本输出为主到商业资本输出为主再到借贷资本输出为主 D.由借贷资本输出为主到商业资本输出为主再到产业资本输出为主

54、下列经济一体化形式中较低级的一体化形式是( C ) A.经济同盟 B.经济政治联合体 C.自由贸易区 D.关税同盟 5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B ) A.一般都是无偿的 B.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C.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 D.是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 56、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C ) A.深化国际分工和发展国际贸易 B.加强国际合作与反对霸权主义 C.争取和平与发展 D.发展民族经济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7、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是指( B ) A.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B.快速发展和相对停滞 C.资本主义各国间的争夺与联合 D.资本主义矛盾的缓和与尖锐 58、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或根本原因在于( C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B.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 C.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D.社会主义阶段人们的思想觉悟59、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保障是( A )

A.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B.普遍提高人的素质 C.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6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D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和壮大公有制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

61.商业资本执行和完成的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 C ) A.货币资本的职能 B.生产资本的职能 C.商品资本的职能 D.流通资本的职能

62、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D )

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 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的差额 D.产业工人创造的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3,答案僅供參考※ ...

剩余的一部分

63、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A )

A.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与剩余价值 B.销售商品和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 C.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D.补偿流通领域中的流通费用

64、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应相当于( D ) A.剩余价值 B.利息 C.年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65、生产性流通费用是( A )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B.与商品的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 C.同商品买卖相关的费用 D.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费用

A.土地自然条件的好坏 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 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79、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C )

A.土地优劣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80、土地价格是( B )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地租的资本化 C.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总和 D.农业资本家交纳的全部租金 81、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即( C ) 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 B.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66、纯粹流通费用只能由( C ) A.不变资本价值补偿 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B.可变资本价值补偿 C.剩余价值补偿 D.社会价值补偿 67、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 B ) A.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B.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C.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D.全部劳动时间实现的价值

68、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 B ) A.既让渡其使用权又放弃所有权 B.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弃所有权 C.只放弃所有权没有让渡使用权 D.既不让渡使用权又不放弃所有权 69、利息的本质是( A )

本主义阶段 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82、现代西方国家经济制度的性质是( C ) A.前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后资本主义 83、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 84、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本质都是为了( D ) 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D.获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得垄断利润 C借贷资本的所有权的产物 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 70、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 C )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的最低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71、在平均利润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息率主要取决于( A ) A.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B.工商企业的经营状况 C.币值的高低 D.货币的流通速度

72,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是( A ) A.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 B.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C.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总额 D.银行全部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 73、股份公司本质上是( D )

A.资本民主化的形式 B.消灭了劳动与资本的界限 C.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而成为资产者 D.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 74、股票价格( D ) A.和股票面额完全一致 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率成正比D.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

75、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C.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D.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 76、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C ) A.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B.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C.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D.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

77、形成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条件是( D ) A.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 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 C.土地的交通条件不同 D.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78、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D )

3

85、垄断价格的出现( D ) A.违背了价值规律 B.否定了价值规律 C.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 D.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86、银行的作用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生了根本变化,即银行( B ) A.直接控制了工业生产 B.由普通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C.不仅是信用中介,而且是支付和结算中介 D.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87、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 C ) A.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 B.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 C.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 8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D )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8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D )

A.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浙增强的表现 C.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反对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

90、把一些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的垄断组织是( A )

A.辛迪加 B.卡特尔 C.康采恩 D.托拉斯

91、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统治的实现手段主要是( B ) A.个人联合 B.参与制 C.控制新闻出版等宣传工具 D.设立“民间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92、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向私人企业采购订货的形式属于( C )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D.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4,答案僅供參考※ ...

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一种方式

93、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C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9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A )

A.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创办国有企业,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过渡 C.通过国家实行经济计划化,促进社会生产协调稳定发展D.通过国家的财政和信贷政策,进行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全体劳动者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95、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 D )

A.卡特尔 B.康采恩 C.托拉斯 D.混合联合公司 9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D的作用是( B ) 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 98、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 B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生产劳动

11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C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11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3、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14、货币的本质是( B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115、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 A )职能派生出来的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116、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A )

A.可以用观念的货币 B.必须是现实货币 C.必须用金属货币 D.必须是支付债务的货币 117、价值规律是( B )的基本规律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产品交换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118、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 )

99、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 C ) A.产品交换过程 A.不会发生 B.可能发生 C.取决于商品数量 D.是不可避免的 B.产品消费过程 C.直接生产过程 D.成果分配过程 100、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 D )

A.制造经济规律 B.消灭经济规律 C.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D.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101、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D )

A.劳动生产率 B.科学与技术 C.生产劳动者 D.社会生产力 102、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C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资料 D.生产工具 103、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D )

A.政治关系 B.宗教关系 C.家庭关系 D.生产关系 104、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105、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B ) A.劳动过程 B.物质资料生产 C.发展科学技术 D.改革社会生产关系 106、下列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C ) A.厂房 B.机器 C.原料 D.工具

107、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C )

A.社会分工 B.机器的出现 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D.货币的使用

108、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C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09、具体劳动( C )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1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B )为尺度的

A.具体劳动 B.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 D.个别劳动

4

119、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 C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计划经济 D.产品交换经济 120、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 )

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 C.供求机制 D.利率机制 12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B )

A.商品二因素理论 B.劳动二重性理论 C.价值规律理论 D.剩余价值规律理论

12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基础是( B )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私有制 D.公有制 123、抽象劳动不存在于( D )

A.简单商品经济中 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 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

124、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中2把石斧处于( C )

A.相对价值形式B.绝对价值形式 C.等价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 125、在历史上,资本的最原始形式是( B )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工业资本 D.可变资本 126、资本的流通公式是( D )

A.W--G--W B.G--W---G C.W--W—G/ D.G—W—G/

127、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D )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12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C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5,答案僅供參考※ ...

12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C ) 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B.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 A.总资本 B.固定资本 C劳动力总量 D.人口总量 14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D )

C.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 130、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D )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31、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D )

A.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B.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C.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132劳动力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B )

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133、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B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134、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C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相对人口过剩规律 135、社会再生产是( D )

A.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B.生活资料再生产和生产资料再生产的统一 C.生产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36、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C )

A.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 C.资本积累 D.剩余劳动 137、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B )

A.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B.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 138、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D )

A.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B.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C.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D.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139、与资本积聚不同,资本集中( A ) A.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B.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C.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D.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 14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D )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41、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B )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货币工资 D.年货币收入 142、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则可变资本将会与( A )按同一比例增长

A.社会总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B.生产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C.流通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D.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14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C )

A.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矛盾

145、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D )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46、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 C ) A.流通阶段 B.销售阶段 C.生产阶段 D.购买阶段 147、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B )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148、下列时间中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 A )

A.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 B.生产资料储备的时间 C.停工时间 D.自然力发挥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149、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B )

A.提高平均利润率 B.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C.提高剩余价值率 D.提高资本积累率

150、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资本的构成,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A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151、资本周转速度( B )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D.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152、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 D )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53、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D )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154、社会资本是( A )

A.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 C.生产部门的资本和非生产部门资本的总和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15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得以进行,其前提条件是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 B )

A.必须等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 B.必须大于第二部

5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11,答案僅供參考※ ...

界货币

72、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BC ) E.世界货币

73、对纸币的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BCD )

A.纸币产生于价值尺度职能 B.纸币产生于流通手段职能 C.纸币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 D.纸币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E.纸币代表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职能

74、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BCE )

A.社会生产的产品总量 B.流通中待售商品总量 C.商品的价格水平 D.商品价值的大小 E.同一单位的货币流通速度 75、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与区别是( BD ) A.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B.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 C.货币经过一次交换退出流通,商品仍然在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D.商品经过买卖退出流通,货币仍在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 E.商品和货币都同时投入流通和退出流通 76、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它的变动(ACE )

A.与商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 B.以使用价值为基础变化 C.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 D.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变化 E.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 7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AC )

A.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D.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E.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变化

78、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酉品经济中的作用是( BDE ) A.自觉地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 B.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C.阻碍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D.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E.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79、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BCE)

A.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B.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C.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E.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80、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CD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E.局部劳动和整体劳动的矛盾 8l、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ACD )

A.价格机制 B.价值机制 C.供求机制 D.竞争机制 E.合作机制

82、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ADE ) A.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B.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C.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

11

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 D.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E.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

A.它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 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E.货币在价值增殖运动中转化为资本 8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ACE )

A.二者的共同本质在于都是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D.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不是 E.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则不是 85、相对剩余价值是( ADE )。

A.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C.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E.劳动力价值下降的结果 86、单个资本增大的形式有(BC)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 D.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E.银行贷款

87、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 ACDE ) A.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B.不变资本是剩余价值转化的 C.全部资本归根到底都是工人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产阶级的需要 E.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被再生产出来

88、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形式主要有(CDE )

A.长期的过剩人口 B.临时的过剩人口 C.流动的过剩人口 D.潜在的过剩人口 E.停滞的过剩人口 89、资本主义工资(ABCDE)

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B.掩盖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C.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D.掩盖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 E.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90、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加强对工人剥削的方法通常有(ABCDE)

A.增加雇佣劳动者数量 B.压低工人工资 C.延长工作日 D.提高劳动生产率 E.加大劳动强度

A.延长工作日 B.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 E.提高商品的价格 92、剩余价值(ACD)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B.是生产资料的自然报酬 C.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D.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E.产生于资本主义流通过程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83、对资本总公式G---W---G的分析可以看出( ABDE )

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9l、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 AC)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12,答案僅供參考※ ...

9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AD)

A.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 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 C.劳动者人身必须依附于某个资本家 D.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E.存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 9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BD)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E.劳动者能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 95、资本的共性可以概括为(BCD)

A.资本是简单商品经济中的范畴 B.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 C.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 D.资本的生产过程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 E.资本的表现形式是货币 96、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ABCE)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D.竞争的激烈程度 E.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97、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劳动力供给绝对地增加是由于(ABCDE)

A.大量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 B.破产农民进入劳动力市场 C.破产的手工业者进入劳动力市场 D.大量童工进入劳动力市场 E.人口绝对量的增加,从而使劳动力的绝对量不断增加 98、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说明(ABCE)

A.财富在资本家手中积累 B.贫困和失业在无产阶级方面积累 C.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D.资本积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资本积累过程存在着对抗性 9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基本经济条件是(AC)

A.存在大批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 B.勤俭、节约是资本形成的源泉 C.少数人聚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 D.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E.商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100、资本集中借以实现的杠杆是( AD ) A.竞争 B.供求 C.价格 D.信用 E.利率 101、绝对剩余价值是(ABC)

A.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C.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D.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前提 E.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条件

102、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自(ABCE)

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 B.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C.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D.流通资本的周转速度 E.生产资本量的大小

103、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在价值上区分为(ABC)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剩余价值 D.生产资料 E.消费资料

104、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CE)

A.货币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 D.不变资本 E.商

12

品资本

105、货币资本是(ABE)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C.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 D.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 E.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作准备的资本 106、固定资本是(ABC)

A.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按照在作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 D.在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 E.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10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 A.Ⅰ(v+m)=Ⅱc B.Ⅰ(c+v+m)=Ic+IIc

C.Ⅱ(c+v+m)=I(v+m)+Ⅱ(v+m) D.I(c+v+m)=I(v+m)+Ⅱ(v+m) E.I(v+m)>Ⅱc

10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BDE) A.Ⅰ(v+m)=Ⅱc B.I(v+△v+m/x)=Ⅱ(c+△c) C.Ⅰ(c+v+m)=Ic+IIc D.I(c+v+m)=I(c+△c)+Ⅱ(c+△c) E.Ⅱ(c+v+m)=I(v+△v+m/x)+Ⅱ(v+△v+m/x) 109、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BC)

A.社会总产品中所含的剩余价值的全部实现 B.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C.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物质上得到替换 D.两大部类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都得到满足 E.两大部类追加生活资料的需要都得到满足

110、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在于社会资本运动(ABD)

A.规模和数量大于单个资本运动 B.包括生产消费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流通 C.不包括生产消费和由此引起的资本流通 D.包括个人消费以及由此引起的一般商品流通 E.不包括个人消费和由此引起的一般商品流通

11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剩余价值(CDE)

A.全部用于积累 B.全部用于消费 C.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 D.用于积累部分划分为追加c和追加v两部分 E.用于消费部分作为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即m/x 112、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要求(ACE)

A.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最快 B.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最快 C.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速度其次 D.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最慢 E.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最慢

113、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一般是(ABDE)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销售阶段 D.复苏阶段 E.高涨阶段

114、影响流通时间的主要因素有( ABC)

A.商品的需求状况 B.交通和信息条件 C.生产企业距离市场的远近 D.生产性库存数量 E.自然力作用时间 115、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在于(ABE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13,答案僅供參考※ ...

A.划分的目的不同 B.划分的根据不同 C.划分的阶段不同 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E.部门之间竞争的D.划分的时间不同 E.划分的内容不同

116、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假设条件有(ABCDE) A.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 B.没有对外经济关系 不变资本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之中 C.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与价值一致 E.剩余价值率为100% 117、下列属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有(BD)

A.机器设备因使用而造成的老化 B.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的现有设备贬值 C.厂房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D.发明出更便宜更高效的新机器取代老设备 E.因自然力作用造成的厂房设备老化

118、下列属于流动资本的有(BCDE)

A.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的资本 B.用于日常维修机器设备的资本 C.支付给原料供应商的资本 D.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E.支付给水电公司的用于生产的水电费 119、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意味着(CD)

A.生产资料生产增长得越快越好 B.消费资料生产不能优先发展 C.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会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D.生产资料生产不能脱离消费资料生产孤立增长 E.消费资料生产可以脱离生产资料生产而独立存在

120、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ABC)

A.筹Ⅰ部类内部的交换 B.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 C.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D.三大产业之间的交换 E.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换

12l、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是指( ACE )

程度

127、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BCD)

A.生产价格与价值无关 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D.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 E.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是相同的 128、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同时就是(AD)

A.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 C.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的过程 D.各部门资本家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过程 129、各个部门产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ADE) A.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的产品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B.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的产品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C.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的产品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D.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的产品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E.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的部门的产品生产价格等于价值 130、生产成本的形式(BCE)

A.表明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B.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C.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D.表明了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 E.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13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ABCD)

A.社会平均利润的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 B.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C.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E.生产价格就是市场价格

A.货币资本的循环 B.借贷资本的循环 C.商品资本的循环 13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的D.商业资本的循环 E.生产资本的循环 12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ACE)

A.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B.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就是一回事 C. 剩余价值率总是大于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总是小于利润率 E.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按相同方向变化 123、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ABC)

A.它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B.生产成本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C.生产成本高低是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D.商品售价高于生产成本就能获得超额利润 E.销售商品收回生产成本才能补偿实际劳动耗费 124、资本家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是(ABDE)

A.加大劳动强度 B.延长工人劳动时间 C.增加预付资本数量 D.提高劳动生产率 E.降低工人的工资 125、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CE)

A.各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 B.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D.各部门商品价格的高低 E.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 126、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ABCD)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

13

关系是(BCE)

A.每个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一致 B.每个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一般不一致 C.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E.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3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为这时剩余价值被看作是(BC)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C.生产成本的增加额 D.固定资本带来的 E.流动资本带来的 13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ABCDE)

A.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C.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整体上的利益对抗性 D.使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得到进一步深化 E.揭示了资本家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和矛盾性 135、利润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ACD)

A.二者本来是同一个东西 B.利润是剩余价值的本质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E.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14,答案僅供參考※ ...

136、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BC)

A.按相同方向发生变化 B.按相反方向发生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 D.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低 E.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与利润率的变化无关 137、构成生产价格的因素包括(CDE)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E.平均利润

13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包括(ABCD) A.股份公司的出现 B.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C.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 D.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 E.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139、垄断统治对社会经济政治带来的影响包括(ABC) A.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 B.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 C.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 E.使生产力不再发展甚至倒退 140、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并存着两种趋势(CE) A.“滞胀”趋势 B.腐朽趋势 C.使生产和技术迅速发展趋势D.完全停顿趋势 E.生产和技术停滞趋势

141、垄断资产阶级强化其政治统治所使用的主要手段是(BD) A民主的协商的手段 B.改良主义的手段 C.国民经济军事化手段妒 D.暴力镇压人民的手段 E.不断减轻剥削的手段 142、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BD)

A.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 B.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C.导致社会经济的严重倒退 D.引起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爆发 E.使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停滞趋势

143、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其寄生腐朽性表现在(ABCD)

A.生产和技术发展出现停滞趋势 B.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的出现 C.多种危机交织并存 D.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 E.要求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14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发展两种趋势的关系是(BDE) A.迅速发展趋势排除了停滞趋势 B.迅速发展趋势不能排除停滞趋势 C.停滞趋势排除了迅速发展趋势 D.停滞趋势不能排除迅速发展趋势 E.迅速发展与停滞趋势同时并存 145、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统治而推行改良主义的主要手法有(ABCDE)

A.培植工人贵族 B.破坏工人运动 C.推行福利政策 D.发行小额股票 E.搞“劳资合作”

146、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ACDE)

A.并非对资本主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B.应对资本主义加以全部否定 C.应否定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经济制度 D.应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E.要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方面

147、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这主要指(ACE)

14

A.生产的社会化 B.政治的社会化 C.管理的社会化 D.市场的社会化 E.资本的社会化

148、马克思主义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时(ABDE) A.严格地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 B以生产力为标准 C.以道义原则为标准 D.不否定它的历史作用 E.不要剥削者个人对既有的生产关系负责

149、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ABC) A.总的说不会是一个短暂的时期 B.随着进行过渡的国家的不同而不同 C.经济愈落后的国家,过渡时期愈长 D.经济愈发达的国家,过渡时期愈长 E.与进行过渡的国家的经济状况无关

150、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归根到底是(ABCDE)

A.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 B.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 C.生产总量与消费需求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D.生产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 E.各种相对意义上的比例关系

151、制定经济计划的原则有(ABCDE)

A.经济计划不是固定不变的指令 B.计划应根据经验来补充、发展和修改 C.经济计划不是凭主观随意编制的 D.经济计划要区分轻重缓急 E.经济计划要有科学根据 152、资本主义的分配(ABCE),

A.主导方式是按资分配 B.本质是对剩余价值的分配 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D.是按劳分配 E.其他要素参与分配从属于按资分配的需要

153、进入20世纪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ABCDE)

A.出现了新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B.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使劳资关系得到了调整 C.在经济运行方面也有机制上的调整与变化 D.说明资本主义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还有一定的生命力 E.并末改变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客观规律 154、按劳分配(ABCDE)

A.在分配之前应首先对社会总产品进行社会扣除 B.分配的对象是消费资料 C.是不同形式的劳动的交换 D.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E.把公平和效率结合起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55、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

A.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 B.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 C.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D.以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 E.实现了绝对公平 15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调节的原因在于(BD)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E.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157、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在分配制度上的差别是(AD)

A.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 B.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 C.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 D.共产主义社会实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15,答案僅供參考※ ...

按需分配 E.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要素分配 158、从资本形态来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CD)

A.私人资本输出 B.国家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 D.生产资本输出 E.商品资本输出

15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的重要特点是(BDE) A.私人资本输出比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 8.在输出流向上发展为多方向输出 C.资本输出的附加条件比战前进一步减少 D.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地位日益提高 E.采取“援助”,的方式输出资本

16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DE)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公司 C.经济共同体 D.跨国公司 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161、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殊意义是(ABCDE) A.原料的供应地 B.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 C.有利的投资场所 D.维持霸权地位和建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条件 E.维持和加强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

16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CDE) 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 B.国内生产己充分满足需要,无需继续投资 C.利用资本输出可使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 D.资本输出可带动商品输出 E.借助资本输出可降低成本,扩大市场

163、生产和资本国际化(ABE)

A.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经济现象 B.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是借贷资本和商业资本国际化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是借贷资本和商业资本国际化 D.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是产业资本国际化 E.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是产业资本国际化 164、跨国公司(ABCDE)

A.是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 B.从事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 C.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 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E.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165、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ABE)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销售的全球化 D.宣传的全球化 E.资本全球化

166、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调节的方式有(ABCE)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经济联盟 D.经济合作 E.经济政治联合体

167、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有(ABCD)

化。

答:⑴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形式。也就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流通过程中的商品资本数量逐渐增大,产业资本家继续从事商品的销售业务,就会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生产资本的数量,从而引起产业资本家利润率的降低。因此,产业资本家要求由专门的商业资本家为其推销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就逐渐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成为由商业资本专门执行的职能。(3)商品资本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可能性是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商品资本的职能本来就不同于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职能,这就为各种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分工创造了条件;其次,产业资本家为了持续地获得剩余价值,必须把一部分资本经常留在流通过程中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商品资本的这种相对独立性,也为转化创造了可能性。(4)商品资本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的条件。第一,在产业资本家和商人之间形成特殊分工,商品销售成为商人的独立业务,不再由产业资本家来兼任。第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2、简述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来源。

答:(1)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流通领域中的纯粹商品买卖活动根本不能产生商业利润,它不过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2)商业资本家是专门为产业资本家销售商品服务的。由于这种服务能使产业资本的周转加快,流通中的资本减少,而用于生产的资本增加,从而使剩余价值增加,所以产业资本家就必须而且宁愿把剥削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让给商业资本家,这比他自己兼营商业更为有利。因此,产业资本家便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按照生产价格出售,这样,商业资本家就获得了由产业资本家让给他的由产业雇佣工人创造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3、简述资本主义的商业流通费用。

答:商业流通费用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⑴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的费用,其劳动属于生产性劳动、既能转移旧价值又能创造新价值。因此,生产性流通费用可以增加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销售,可以使这部分费用得到补偿,并给商业资本家带来相应的利润。(2)纯粹流通费用仅仅是同商品买卖有关的费用,它属于非生产性开支,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由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的,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不变资本必须继续用于补充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

A.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落后 B.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可变资本必须继续用于雇佣劳动力,它们都不能用于补偿纯粹C.经济成分比较复杂 D.经济发展有依附性 E.极力争夺世界市场

流通费用,因此它只能从剩余价值的扣除中得到补偿。 4、简述资本主义商业资本家与店员的关系。

答:⑴商业店员和产业工人一样也是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却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他们也遭受着商业资本家的剥削。(2)商业店员的劳15

三、簡答題 1、什么是商业资本?简述商品资本职能向商业资本职能的转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21,答案僅供參考※ ...

律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的规律。这个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运动过程的必然趋势,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是要存在和起作用的,走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44、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答: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它们都有各自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1)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价格与价值既相背离又趋于一致。价格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供求等因素的变化,从而能够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不是固定不变,否则就不可能发挥其调节作用。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及趋于一致,是价格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2)供求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供求关系能够灵活地变动,不能将供求关系固定化。供求关系在不断的变动中取得相对的平衡,这是供求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3)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企业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在竞争中既可得到相应的利益,又承担各种风险。同时还要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价格体系和市场规则,清除各种垄断行为。

45、为什么说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答: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但是并非一般人类劳动本身就是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一种社会形式。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只有当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46、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的关系概括来说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交换价值在流通中的转化形式。(1)价值与交换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必然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种交换的比例初看 是偶然的,但在偶然的背后存在着必然性的东西,这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即价值。可见,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2)价值与价格。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可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则是价值的货币表现。(3)交换价值与价格。交换价值和价格虽然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是标志着商品交换的不同发展阶段。在物物交换的阶段,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 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在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即商品交换的阶段,交换价值就以一定货币数量表现的价格形式出现,商品的交换价值就转化为价格。

4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答:(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

21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出他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的劳 动力。(2)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不同,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不同的,其物质内容会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扩大。 48、劳动为什么不是商品?

答:(1)如果说劳动走商品,它就应该在出卖之前独立存在。但是劳动只有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后才能实现,而工人和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发生交换关系时,还未进行劳动,当然也不能把尚不存在的劳动当作商品出卖。(2)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决定。如果说劳动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则意味着劳动的价值由劳动决定,从而陷入同义反复。 (3)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会导致否定价值规律或否定剩余价值规律。因为根据等价交换原则,资本家将得不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如果工资只相当于工人竞争劳动的价值,则又违背了价值规律。(4)它的劳动只有在工人被雇佣以后才开始,而此时的劳动已属于资本家,工人不能出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由此可见,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 49、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工资?

答:(1)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2)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3)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一旦采取工资形式,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劳动的报酬,似乎工人的劳动全是有酬劳动,而没有无酬劳动,工人的劳动都是必要劳动,而没有提供剩余劳动,资本家不存在对工人的剥削,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完全被掩盖起来。

50、为什么说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1)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每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掉一定的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同时,每一次生产过程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为下一次生产创造条件。(2)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每一次生产过程都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随着生产的不断更新和重复,这种生产关系也会不断地得到维持和发展。离开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任何生产和再生产都无法进行。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51、简述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关系。

答:资本周转就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二者有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资本流通的形式,都包含着资本运动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22,答案僅供參考※ ...

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但是二者又有所不同:资本循环重点考察产业资本一次循环运动过程,揭示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而资本周转则重点考察资本不断循环运动的速度问题,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5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有哪些区别?

答:二者是根本不同的。(1)划分的根据不同。前者划分的根据是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划分的根据则是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2)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3)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53、简述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关系。

答:单个资本是各自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社会资本则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二者的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二者的联系。从运动的内容看,都要达到价值增殖的目的;从运动的形式看,都要采取货币资、生产资本和商品资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从运动的过程看,都要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与流动过程的统一。(2)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表现在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流通内容上。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而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消费;既包括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与个人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

54、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答:(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是:首先,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相7交换,从而使Ic部分的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得到实现;其次,第;部类内部各部

门各企业之间相交换,从而使Ⅱ(v+m)部分的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得到实现;第三,两大部类之间相交换从而使I(v+m)和Ⅱc部分的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得到实现。(2)实现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就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可用公式表示为I(v+m)=Ⅱc,它表明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与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生活资料,二者在价值上必须相等。由此还可以引出两个公式:第一,I(c+v+m)=Ic+Ⅱc,即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保持一致;第二,Ⅱ(c+v+m)=I(v+m)十Ⅱ(v+m),即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对生活资料的需求保持一致。 5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

答:(1)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已

22

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明显。(2)危机的程度及引起的社会震荡不如第;次世界大战前严重。(3)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交错出现。(4)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出现了所谓的“滞胀’。

56、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答: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许多生产部门所得到的利润与本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出现了差别。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剩余价值,有些部门的利润则低于剩余价值,这样,这些部门的商品价格便与其价值不一致了,是以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的。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因此,随着利润转化为于均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二者是同一个过程,都是通过部门之间竞争中的资本转移而实现的。

57、利润为什么会成为剩余价值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 答: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是当剩余价值转化成利润以后,它的来源变得神秘了,利润成了它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这不是根源于人们的错觉,而是由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1)由于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采取了生产成本的形态,使可变资作为剩余价值惟一源泉的特殊作用被掩盖了,剩余价值也就自然地被看成是全部资本的产物了。(2)由于劳动力的价值采取了工资形式,而工资又表现为劳动的报酬,因此剩余价值就不被看成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成为资本乃至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使剩余价值的来源变得模糊不清了。(3)利润这个剩余价值的虚假神秘化形式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同时它又过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58、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哪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的新情况?

答: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的一些新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另一方面,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生产力还是在生产关系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1)新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得到调整;(3)资本主义不仅在经济关系方面进行了调整,在经济运行方面也有机制上的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说明,资本主义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它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只是取代的途径和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而已。

59、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分别执行什么职能?

答: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1)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23,答案僅供參考※ ...

产出剩余价值。(3)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60、为什么说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答:产业资本的现实运动是进行连续不断的循环,因而也就同时存在着货币资本的循环。(1)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是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定货币资本,终点是已发生价值增殖的货币资本。因此,它鲜明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取得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其片面性在于容易忽视生产阶段,仿佛价值增殖是在流通,完成的(2)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是:它的起点和终点是生产过程,表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不停顿的再生产过程,纠正了货币资本循环,造成的假象;其片面性在于,它使资本主义生产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被模糊了,似乎是为生产而生产。(3)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是: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既能反映出资本生产是不断的再生产过程,也能反映出商品资本的全部出售是产业资本正常运转的条件。其片面性在于,模糊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动机,仿佛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4)以上分析表明,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都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产业资本运动的特性,但同时又各有自己的片面性。因此必须把三种循环形式统——起来进行考察,产业资本的循环就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61、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因素有哪些?

答:预付资本总周转主要受生产资本的构成的影响。(1)受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的影响。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差别很大,固定资本要多年才周转一次,每年的周转额很小;而流动资本一年要周转多次,每年的周转额很大。因此,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本比重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越慢;反之则反是。(2)受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的影响。如果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不变,则它们各自的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总周转的速度也越快;反之则反是。

62、简述马克思主义关系社会总产品构成的两个基本原理。 答: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和m三部分构成,这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原理,是考察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前提。(1)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构成,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便分成两大部类。一类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即第一部类,用符号“I”表示;另一类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即第二部类,用符号“Ⅱ”表示。(2)从价值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可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其中,c是旧价值的转移,代表着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预付不变资本;v和m是雇佣工人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价值,v用来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引 变资本,M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资本积累。

63、为什么说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基础?

23

答:(1)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为摆脱危机,促进繁荣和高涨准备了物质条件。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会推动生产资料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带动消费资料生产的回升,从而增加社会需求刺激生产发展。(2)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前提。固定资本更新则促进社会生产力急剧增长,技术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其结果又加剧了生产迅速增长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从而导致新的经济危机。 64、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为什么不会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答: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之所以不会是一个短暂的历史过程,主要是因为:(1)要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将分散的农民经济组织起来,建立公有的社会主义农业,更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3)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同样是一个逐渐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65、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个人以前应首先进行哪些社会扣除?

答: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个人以前应首先进行社会扣除,共包括六大部分:(1)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部分;(2)用于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3)用来应付不测事故、自然灾害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4)社会管理费用,这部分费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应比资本主义社会显著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日益相对减少;(5)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医院、疗养院等;(6)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上述六大部分中,前三个部分可总称为社会生产基金,后三个部分可总称为社会消费基金。 66、什么是按劳分配中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1

答:(1)所谓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指:第一,每个劳动者的体力、智力不同,提供的劳动多少便不同。而社会默认这种不同的天赋,从而默认不同劳动者的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这种先天的差别要体现在按劳分配中。第二,每个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不同,即使同等的劳动收入,实际生活水平也会由于所需抚养的子女多少等原因而出现差别。(2)按劳分配这种平等权利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权利。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无产阶级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种事实上的平等。另一方面,按劳分配又是平等的。它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消灭了剥削,不劳动者不得参与分配,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平等的体现。 67、简述地区经济集团化。

答:(1)地区经济集团化是指由地域上邻近的一些国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生产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为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通过签定协议而组成的经济或贸易集团。其宗旨是增强和扩大集团内部的经济实力,提高集团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24,答案僅供參考※ ...

为集团成员国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2)地区经济集团化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当代世界市场剧烈竞争的产物。它是由各国政府出面组建的,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它具有了组建的可能性或便利条件;而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各国、各地区、各国际集团之间势力的消长,则促使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决策者从全球战略出发,采取联合行动参与国际竞争。 68、简述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

答: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及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其实质仍然为了谋求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这些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同盟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它不仅维护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还在不损害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协调和调整,从而维护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通过这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调活动,垄断资产阶级获得了巨额利润,仅从这一点就可清楚地看到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

69、发展中国家有何经济特征?

答: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情况有很大差异,但总的说来都有如下一些经济特征:(1)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落后。(2)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即现代经济成分和传统经济成分共存。(3)从生产关系上看,这些国家的经济成分比较复杂,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或多或少的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4)经济发展的依附性。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在己形成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发达国家。

7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是怎样的?

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但在经济上它们依然未能完全独立,未能完全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和控制。它们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廉价原料基地、高价工业品销售市场和理想的投资场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殖民主义的种种方式,继续在经济上统治着世界。(2)造成这种差距、形成现在这种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建立新的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顽固地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极力维护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这就形成了尖锐的“南北关系”问题。说到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仍然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为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虽然斗争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但历史终将向前发展,正义的事业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24

四、論述題 1、试述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作用。

答:商业资本成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对于产业资本的发展和产业利润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1)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商业资本使产业资本家从商业销售中解放出来,能够集中力量从事商品生产活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总额。(2)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商业资本家能把商业活动集中起来,而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快于产业资本,这就使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减少,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而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利润的增加。(3)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商业资本加快了商品资本向货币资转化的速度,从而加速了产业资本的周转;同时由于商业资本的集中性,它的一次周转就可以代表一个生产部门许多资本的周转,还可以代表不同生产部门若干资本的周转,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4)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对流通状况、流通渠道和商品行情都比较熟悉,因而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5)总的来说,商业资本能使产业资本家在一定时间内把更多的资本投入生产,更大的规模榨取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因此它的存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能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否则不仅是一种浪费,还会延缓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并降低平均利润率。此外,商业资本的存在还有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消极方面,它可能导致生产和消费的脱节,加深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并最终促进经济危机的爆发。 2、利息率是如何确定的?

答:(1)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即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额。(2)利息率的高低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它的最高界限是不能等于更不能高于平均利润率,否则职能资本家将不会借款;它的最低界限是不能等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将不会贷款,所以利息率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浮动,其间的变动有很大余地。(3)在这个浮动幅度之内,一定时期利息率的高低受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高低,二者同向变化;第二,当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的比例,而这个比例又是由借贷资本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4)借贷资本自身并不能确定一个利息率高低的标准,利息率实际上没有一个经济上的内在客观依据,无从准确地界定它的教量。因此,在一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利息率实际上只能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来决定。在不同国家,利息率会由于习惯和法律传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此外,影响利息率的因素还有预期价格变动、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借贷资本风险的大小、借贷时间长短等等。(5)利息率的决定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并经常变动,但是在一个国家的既定时期,它又是确定的。在每次借贷行为中,都预先确定了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25,答案僅供參考※ ...

利息率的高低。

3、试述股份公司的主要功能。

答:股份公司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对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1) 有利于快速聚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它能通过发行股票突玻单个资本的局限性,在短期内集中大量社会闲散资本形成社会化的资本,促进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大资本凭借其强大实力,能够广泛利用先进技术,实现规模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易取胜,获得较高盈利。同时,股份公司的效益越好,股东收益就越多,从而越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就有利于资本向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高的部门和企业转移,从而优化投资结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2)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股份公司中,股东拥有公司财产的所有权,而公司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拥有企业的经营权。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既能维护企业财产所有者的权益,又使企业经常性生产经营活动由专门的经理人员承担。企业完全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市场竞争主体,从而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率。(3)有利于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股份公司企业对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财产拥有法人财产权。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企业法人与经营权的有机结合,企业作为法人财产权的主体,独立支配和自主经营企业财产。这种企业法人财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功能,而公司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可以为企业进行较长期的经营决策,有计划地从事较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有利条件。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源泉是什么?

答:(1)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的。(2)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土地等级不同,其劳动生产率和产量也不同。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产品,其个别生产价格较低,而社会生产价格必须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因此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产品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后,就能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又由农业资本家作为级差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所以,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别。(3)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即在土地有限特别是优等地和中等地有限的条件下,土地作为经营对象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首先,它可以使得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获得超额利润,形成级差地租,其次,它使农业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表现为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最后,土地私有权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以级差地租形式从农业资本家手中转入土地所有者手中的原因,而不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4)级差地租的源泉。土地本身不能创造任何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不是级差地租的源泉,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这些雇佣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劳动,作为加强的

25

劳动起作用,可以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创造出较多的价值,因而能够创造出超额利润。 5、试述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

答: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具体条件不同而有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Ⅱ)。(1)形成级差地租Ⅰ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由于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会使劳动生产率和产量出现差异,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因此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就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就形成级差地租Ⅰ。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异会使农产品的运费出现差别,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距离市场最远的土地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于是距离市场近的土地就能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也形成级差地租Ⅰ。(2)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实行集约经营,所获得的农产品的产量就要高于劣等地的产量,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仍由劣等土地决定,这时连续追加投资所生产的农产品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就形成级差地租Ⅱ。

6、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源泉是什么?

答:(1)绝对地租就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垄断所获取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2)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因而同量资本在农业中可推动更多的活劳动,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农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就高于其他部门,从而农产品的价值就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而农产品按其价值出售,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就形成绝对地租。因此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3)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首先,土地的私有权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农业剩余价值并不参加全社会的利润平均化过程,因此农产品按其价值出售,超额利润就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其次,土地的私有权垄断又使得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农产品必须按价值出售,从而使农业资本家在获得平均利润的同时,又有可能缴纳绝对地租。(4)绝对地租的源泉。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农产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都是由农业工人创造的。因此,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的一部分,绝对地租是这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7、为什么说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答:(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是有所变化的,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造就了不断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26,答案僅供參考※ ...

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力是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相矛盾的,资本主义必须找到一个在其自身范围内调整、适应的方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内部的一次局部调整。因此可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划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这样两个前后相继的发展阶段,它们的基本经济关系虽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但是在许多地方已经发生了部分的质变。(2)具体地说,自由竞争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私人资本或个体资本,当时的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是资本家个体私有制;垄断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社会资本,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是以股份资本为基础的垄断集团私有制。自由竞争阶段是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垄断阶段则是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3)从更深层次的经济关系和发展趋势来看,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发展,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向着社会主义公有制靠近的方向发展。它是资本所有权的潜在的扬弃或自行扬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社会结构的过渡。

8、金融资本是如何形成的?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

答:(1)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金融资本形成的途径是,在垄断的基础上,银行通过信贷关系控制工业企业,银行和工业企业的资本互相渗透、银行和工业企业的人事交流等途径,使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逐步融合起来。(2)金融寡头就是掌握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和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它们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统治者。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金融寡头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办法实现对其他企业的控制。金融寡头控制母公司,通过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控制孙子公司这种层层控制,金融寡头得以支配比自己资本大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资本,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控制。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的政治生活和竞选活动是以金钱为工具和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金融寡头可以直接出来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通过掌握政权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或者把政府的高官拉过来,让他们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金融寡头还可以通过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舆论工具、新闻媒介来对社会生活施加影响,从而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统治。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1)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来筹集大规模建设所需的巨额资本。(2)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是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的,只有通过国家的力量来建

26

设。(3)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肯涉足的领域,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各国都把科研列为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项目,给予高度重视,由国家投资本。(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私人垄断资本对此也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国家出面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靠国家的力量开拓国内国际市场。(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靠政府的干预来调节生产,克服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影响。(6)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无论从加强垄断资本的统治还是从缓和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矛盾的角度说,都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介入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进行私人垄断资本不可能承担的利益再分配的调节活动。综上所迷,国家垄断资本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根源。归根到底是起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介入社会经济生活,起到私人资本起不到的作用,以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

10、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主要内容。

答:(1)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社会再生产必须按客观要求的比例进行,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也是维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而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性必然要求国家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⑵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是多重的。一股而言,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等。(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是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另一个是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杠杆的指导,间接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后一种方式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⑷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5)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的对象,既包括各个微观经济主体,也包括作为整体的国民经济宏观全局。只有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管理和调控,才有可能实现国家调控经济的目标。(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管理和调控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样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这也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是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具体体现。(7)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实现的。

11、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量方面,主要运用所谓的三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27,答案僅供參考※ ...

大手段或三个法宝来进行调节和控制。(1)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若是中央银行大量收购有价证券,则意味着一般商业银行手中的货币有所增加,因而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多;反之则反是。(2)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法律规定的储备金制度,即商业银行要把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以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这个法定准备金率若是提高了,商业银行须向中央银行上缴更多的货币资全,则流通中的货币就会减少;反之则反是。(3)再贴现率政策。贴现率指票据持有者持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银行兑取现款时,银行索取的回扣,即利息率。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请中央银行再贴现时的利息率。如果再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就会拿出更多的有价证券去贴现,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反之则反是。(4)这三种手段要在现代银行体系发达的条件下才会有明显的作用,而且它只能降低一些经济周期的震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种种内在的、深刻的矛盾。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2)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3)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4)政治经济学必须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及上层建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经济学不能脱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应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一定社会制度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13、试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答:(1)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包括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2)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表现为,第一,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生产为它们提供所需的物质资料;第二,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和结构;第三,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方式;第四,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即影响着生产的发展。这种反作用表现为;第一,适应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第二:,交换的发展特别是市场交换的扩展,能够推动生产的发展;第三,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需求的增长能为生产发展创造出动力。

27

14、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概括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人类社会各种类型的、性质各不相同的生产关系的更替和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其次,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所能变化的程度。(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即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当生产关系的新的变革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如果生产关系滞后或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过时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而新的生产关系也只有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才能得到确立和巩固。因此,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15、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哪些特点?

答: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着自己的特点。(1)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2)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因为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一旦这种经济条件消失,这些经济规律也就随之消失。(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因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总会直接涉及某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所以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态度是不同的。 16、试述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也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必要的理论科学。(1)它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彻底揭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和二者对立根源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终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作了充分的论证,指出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2)它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二,即使是其中的资本主义部分,也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特点,还揭示了有关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些一般规律,特别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及其运行机制。其中的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问题,依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第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提出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28,答案僅供參考※ ...

的一般原理,如果抽去其体现的资本主义关系,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也具有适用性。第四,学习政治经济学还有利于我们在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制定和执行反映经济规律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保证经济体制改革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深入进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和发展。(3)它是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运动中,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学习政治经济学,能够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认清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世界观。(4)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有利于完整而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提高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和自觉性,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抵制庸俗经济学和错误思潮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武器。

17、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答,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科学论证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马克思指出,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这是因为:(1)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从而说明了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答不相同,为什么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是什么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等问题,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而抽象劳动却创造出新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新的价值中包含着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3)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 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等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19、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答:(1)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起源和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最终发展到货币形式。(2)货币的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交换关系

28

所赋予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和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过程,因而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3)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它们的排列顺序,大致反映了它们产生的顺序及其相互关系。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二者的基础上逐渐相继产生的。 20、试述货币流通规律的主要内容。·

答:(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就是同一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周转的次数。(2)参加流通的商品总量和商品价格的乘积,构成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3)在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在本时期内赊购的商品无须支付货款,前一时期赊购的商品而在本期到期则应支付货款,交易双方互相赊购的商品的货款可以相互抵消。因而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内容改变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2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生产力。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越重要。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1)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它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革新、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科学技术越是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越是深刻地渗透到生产力的要素中去,就越能 提高生产力的水平。(3)振兴我国经济,首先振兴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22、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哪些特点?

答: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些重要特点:(1)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因为资本家现在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不过是工人在以前的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归根到底都是工人创造的。资本家的全部原有资本,不管它最初是怎样来的,经过一定时期以后,统统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29,答案僅供參考※ ...

都会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而全部被消费掉,因而他手中仍然掌握的资,显然是在这个时期内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都是靠剥削工人的劳动得来的。(3)工人的个人消费也属于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从再生产的角度来考察,工人进行个人消费,不过是为了恢复被消耗掉的劳动力,也就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以便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不断地进行下去。这些特点表明,在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申,不仅生产出商品和剩余价值,还要再生产出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和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即把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存在的条件了重新生产出来。所以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3、试述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答:(1)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内容。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多,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越多。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2)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尖锐地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内容。它的一极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极却是无产阶级失业和贫困的积累。它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24、什么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它的条件是什么? 答:(1)资本总公式是:货币一商品一货币(G—W—G’)。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表现在。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在流通过程中,商品和货币的价值都不能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2)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或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发生价值增殖;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因此由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发生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3)根据这个条件来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也不能发生在W—G阶段上,只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所购买到的这种特殊商品,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创造出比这个商品自身价值还要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并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最终解决。

25、试述“资本一般”或资本的共性。

答:马克思对“资本一般”或资本共性的论述可概括为以下几

29

个方面:(1)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利用资本从事商品生产、商品经营和信用等活动,其目的是获得利润或利息,这是资本与货币的本质区别。(2)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有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才有价值的增殖。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3)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投资者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二者结合,生产出新的产品,实现价值增殖。总之,只要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和特征,货币就可以转化为资本。这就是“资本一般”或资本的共性。

26、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作为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虽然不同,但其结果和本质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从而提高了剩余价值率。(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这是因为,任何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否则就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同时,只有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才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各不相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变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生产力不断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27、绝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生产?

答: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首先,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其次,劳动成果或产品全部,资本家所有。(2)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根据劳动二重性理论,工人的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之中,而他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之中形成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工人的剩余劳动成为剩余价值的源泉。(3)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28、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1)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即这部分劳动力的使用不能给资本带来平均的剩余价值,因此它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资本有机构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30,答案僅供參考※ ...

成的不断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劳动力的供应却日益绝对地增加。因此,这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必然会形成相对 过剩人口。(3)相对过剩入口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第一,相对过剩人,可以起到劳动力的蓄水池的作用,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间歇式发展的需要,即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随时调节劳动力的供给;第二,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统治和剥削,资本家可以利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条件,压低工资并迫使工人遵守资本主义的劳动纪律。

29、如何认识资本原始积累,以及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答:(1)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归根到底是一个暴力过程,是对本国和殖民地的劳动人民进行掠夺的结果。“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也应看到,资本原始积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大力促进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缩短了过渡的时间。(2)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这在客观上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共同占有。但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这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3)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而且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客观上要求以公有制即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30、试述产业资本循环的各个阶段与各种职能形式。 答:产业资本的循环要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1)购买阶段,即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资本主义生产做准备的阶段,用公式表示为:G——W。从表面上看,这里的购买行为与一般商品的购买活动没有什么区别。但它购买的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要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它们必须在性质上相适应,在数量上保持适当比例,为剥削价值生产做准备。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它就成为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与此相适应,这里的货币也不是一般的货币,而是产业资本的一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2)生产阶段,即资本家使所购买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生产出新的产品和剩余价值的过程,用公式表示为:W—P—W'在这里,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具有特殊性,生产过程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它不仅要生产出新的产品,更主要的是要创造出剩余价值,因而这一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而且是最为关键的阶段。这里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为产业资本的又一种职能形式,即生产资本。生产资本的职能就是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来发挥作用,

30

生产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产品。(3)销售阶段,即资本家从生产领域转到流通领域,把生产出来的新产品销售出去,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用公式表示为W—G。这一过程又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这是因为,这里出售的商品已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包含着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生产阶段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了销售阶段必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与此相联系,这里的商品是产业资本的另一种职能形式——商品资本。商品能否出售或商品资本的职能能否实现,是产业资本循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产业资本在其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井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井实现价值增殖的全过程,就是产业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为,G—W?P··W'—G'。

31、实现资本循环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1)产业资本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也就是说,全部产业资本不能同时处在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应该各占多大比例,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性质、技术水平和购销状况。这样,在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同时,又有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使生产能连续不断地进行。(2)产业资本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这就是说,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都必须顺利地进行备自的循环,不断完成职能形式的转换。不论哪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各自循环的哪一个阶段上停顿下来,都会使产业资本循环发生中断。(3)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上述两个条件,即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没有并存性,各种职能形式就不能相继转换,所以并存性是继起性的前提;同样,如果各种职能形式不能相继进行转化,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也将被破坏,所以并存性又是继起性的结果。(4)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与继起性的相互关系,说明产业资本的正常循环,不仅要使资本同时处于三种职能形式上,并且要同时进行三种形式的循环。因此,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3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影响?

答: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1)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加快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其中预付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正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如果用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m'为剩余价值率,V为预付的可变资本,n为流动资本(包含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则年剩余价值量可由下面的公式表示:M=m'vn。可见,M与n成正比例关系。(2)加速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在剩余价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31,答案僅供參考※ ...

率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剥削的劳动力就越多,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因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如果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则其计算公式为,M’=M/v可见,年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33、为什么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答:(1)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其中的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取回,用以补偿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其中的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在转化为货币形式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即转化为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之所以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第一,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正常运行的基础。社会资本再生产要正常进行,最基本的条件是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销售出去,以补偿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并取得剩余价值。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维持正常的再生产。第二,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是维持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社会资本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其基本条件是上一个生产过程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替换。如果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都能够得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那么社会总产品也就顺利实现了。其中,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耍的意义。

3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答:(1)进行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必须提供为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所需要的追加的生产资料和追加的消费资料。所以,第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是,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这个条件用公式表示为:I(c+V+m)>Ic+Ⅱc,把公式两端的Ⅰc减去,这个公式就表示为:I(V+m)>Ⅱc第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另一个基本前提条件是,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也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如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生活消费的部分,m-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扩大再生产用的部分,那么这个条件用公式表示为,Ⅱ(c+v+m)>I(v+m/x)+Ⅱ(v+m/x),把公式两端的Ⅱ(v+m/x)减去,这个公式就表示为,Ⅱ(c+m-m/x)>Ⅰ(v+ m/x),(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可以揭示出如下三个实现条件。首先,也是基本的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

31

应等于第二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I(v+△v+m/x)=Ⅱ(c+△c),由此可以引中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其一是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I(c+v+m)=I(c+△c)+Ⅱ(c+△c),其二是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Ⅱ(c+v+m)=I(v+△v+m/x)+Ⅱ(v+△v+m/x),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说明,只有在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和各部类的内部以及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35、试述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答: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列宁在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已成为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必然会要求第一部类的生产更快地增长。这是因为,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以后,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追加资本中,转化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大;同时,在原有预付固定资本更新时,也要求采取更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这样,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然快于对劳动力及生活资料需求的增长。而且,由于第一部类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通常快于第二部类,又要求第一部类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要快于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2)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并不等于重工业优先增长,也不意味着第一部类的生产要时时刻刻都高于第二部类生产的增长。(3)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增长,更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越快越好。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将依赖于或受制于消费资料的增长,这体现在:第一,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要,依赖于第二部类生产的增长来提供;第二,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取决于第二部类的生产的需要;第三,第一部类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最终也受第二部类生产发展的制约。因此,第一部类生产优先增长应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比例范围之内。

36、为什么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答:(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其实质是土产相对过剩,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经济危机是生产严重不足的危机,不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由天灾人祸造成的危机,不是由生产方式本身造成的,它不具有周期性。(3)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就存在着出现经济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前期,这种形式上的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32,答案僅供參考※ ...

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但是由于当时商品经济关系的范围很小,还不能将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正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所决定的。(4)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这一点可以通过这个矛盾的两个具体表现得到说明。首先,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企业为追逐利润必须加强内部的组织性,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力,其结果又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其次,这一基本矛盾又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企业为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一方面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又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制约劳动群众收入的相应增长。于是,同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相比,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呈相对缩小的趋势。这一矛盾的激化,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37、什么是利润?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

答:(1)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它的出现掩盖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成为剩余价值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2)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耗费资本的增加额,由于生产成本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表现为生产的实际耗费,而生产过程的结果产生了一个增加额,即剩余价值。因而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耗费资本的产物。其次,剩余价值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力p额。因为,资本家投入的资本虽然不是全部进入生产成本,但在物质上却是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发挥作用的结果。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取得利润的形态,使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3)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就其实体和数量来说,两者是同一个东西。但是它们又有区别,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现象。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38、什么是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1)利润率就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之间的比率,它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P=m/c+v(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很多。第一,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例关系,因此,一切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如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日、压低工人工资等,都是影响利润率的因素。第二,利润率的高低还要受到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在可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率一定时,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即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反之则反是。第三,资本的周转速度快慢也影响利润率的高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这是因为,周转速度越快,一年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年剩余价值量越大,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多;反之则反是。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约也会影响利润率。在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一定时,不变资本越小,即分母越小,则比值越大,即利润率越高;反之则反是。

32

第五,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利润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与原材料价格成反比。 39、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答:(1)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假定剩余价值率相同,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其利润率高低也会不同。这与利润的性质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相矛盾的,简单来说就是: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等量资本所生产的商品如果按价值出售,各个生产部门所获得的利润就不一样;如果各生产部门获得相等的利润率,就不能按价值出售。(2)这个矛盾是通过部门间的竞争实现的,部门之间的竞争会使差别利润率平均化。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围绕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争的手段主要是把资本在部门之间进行转移。所谓资本转移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把原有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入利润率高的部门,二是把新的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投入。(3)商品按价值出售是以供求平衡为条件的。供求不平衡,商品就只能按低于或高于价值的价格出卖。由于资本的转移,各部门商品的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利润率低的部门的利润率提高,而利润率高的部门的利润率降低,一直持续到各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才告结束。结果形成了一个平均利润率,满足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要求。平均利润率就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例,它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各部门的利润水平和社会总资本中各部门所占比重的大小。(4)最后还需说明的是,平均利润率不是绝对的平均,各部门仍存在差别,但是从长期看是一个平均化的趋势。

40、什么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有什么变化?

答:(1)生产价格就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通过部门竞争中的资本转移而实现的。(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品的交换不再是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二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市场价格不再是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种形式的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平均利润率规律要求商品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出售。这一要求作为一种客观必然趋势加以贯彻,使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市场价格以它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上下波动。所以,价值规律现在不是通过价值而是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3)这种形式的变化并未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首先,平均利润以剩余价值为基础,而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只有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才能阐明生产价格的界限及运动过程。简而言之,只有用价值才能说明生产价格。其次,从个别部门看,价值与生产价格在量上是不一致的,尽管如此,价值的变化对生产价格的变化仍然起决定作用。最后,从全社会看,利润量等于剩余价值量,生产价格等于价值,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实际上就是按价值出售;交换仍然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33,答案僅供參考※ ...

价交换。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与围绕价值波动并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总而言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由价值最终决定的生产价格来进行的。这既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又没有违反规律本身。

41、为什么说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

答: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相反,它是以价值为基础,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这是因为:(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车的结果,后一种转化又是以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各部门不同利润率的存在则又是由商品按价值出售引起的。此外,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它的各个部分都只能归结为价值。由此可见,生产价格并末脱离价值,它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2)从生产价格的变动来看,它虽然与决定价值变动的因素不同,但最终却是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的。生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它们可使生产价格发生种种变化,而无论哪种变化都最终取决于价值的变动,因为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的变动最终都必然归结为价值的变动。由此可见,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和运动的。(3)从全社会角度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同的。个别部门产品的生产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价值,其差额也就是平均利润同剩余价值的差额。但是由于此消彼长的关系,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正因为如此,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就是相等的。这就更加清楚地说明,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只是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

42、试述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

答:(1)理论意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马克思阐明了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未违反价值规律,相反,它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这就解决了从价值、剩余价值上升到平均利润、生产价格这些更接近资本主义经济外部表现出来的经济范畴时遇到的难题,使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得到进一步的论证和深化。(2)这一学说也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它既揭示了各个资本家集团在基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特殊利益上的矛盾性,更重要的是它还揭露了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阐明了这两个阶级之间整体上的对抗性。平均利润率实质上就是全体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每个资本家所得利润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其本身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还取决于整个社会全体资本家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因此,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是整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工人阶级为了摆脱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必须联合起来,团结一致地反抗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

43、怎样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

33

策”和“资本民主化”?

答:⑴垄断资产阶级通过积极推行福利政策来缓解阶级矛盾。实际上,多项社会福利的支出,归根结底还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的一部分,它并没有减轻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程度,却起到了蒙骗广大劳动人民的作用。(2)垄断资产阶级还打着“资本民主化”和“人民资本主义”的旗号,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股票,以此宣扬人人都是有产者,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实际上,工人手中持有少量股票并不意味着工人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也没有改变工人雇佣劳动者的地位。企业的大权仍由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大资本家把持。无论从全社会角度看,还是从企业内部看,垄断资产阶级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44、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答: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的历史作用有二重性:第一,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第二,使经济发展出现停滞趋势,并使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被掩盖和积累起来,由此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表现为:(1)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表现出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2)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经济危机、财政危机、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并存和相互影响,社会生活的危机也在进一步加深。(3)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同时又极力推行各种“福利政策”借以缓和劳资矛盾。

4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有哪些形式?

答:(1)19世纪后期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转化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己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内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2)随着19世纪后期新科技革命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从而促使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继股份公司产生之后的又一次自我扬弃。(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是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社会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又一次较大的调整。(4)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很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继续进行自我调整。

46、简述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答: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正像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一样,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虽然资产阶级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范围内调整这种生产关系,这种调整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34,答案僅供參考※ ...

然而终究不能解决社会化的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47、试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两种趋势。

答: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技术存在发展和停滞两种趋势。 (1)存在经济迅速发展趋势是因为:生产力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生产力自身的规律,每当科学技术上出现重大突破,都会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垄断统治不能排除竞争,竞争促使垄断组织关心和改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展开军备竞赛,客观上也刺激了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的局部调整,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2)存在经济发展停滞的趋势是因为:第一,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规定垄断价格,霸占原材料来源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因而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第二,垄断还人为地阻碍技术的进步。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会导致垄断资本家现有的固定资产贬值,垄断资本家就在生产中阻碍使用和推广新技术。(3)停滞之所以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垄断的本质。垄断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但是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本质;国家垄断的发展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本质关系,它实际上是垄断资产阶级最大限度地支配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因此,垄断必然要带来停滞的趋势。 48、试述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自身的历史过渡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资本积累为资本主义制度否定自身准备了物质条件,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在资本积累中不断发展、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缓解的时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不可避免。这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客观历史趋势。(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推动了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也就日益成熟了。(3)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的发展,就是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历程,它证明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都达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的最高程度,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最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期阶段。 49、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答: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1)资本主义是一个

34

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而另外一些资本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社会生产方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因而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这就使得在一个国家内,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较量和斗争。在世界上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和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巩固也要经历复杂的斗争,井可能出现倒退和反复。这一切都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长期性。(3)总之,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50、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必须要有一个过渡时期?

答: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有一个过渡时期,这是因为:(1)要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将分散的农民经济组织起来,建立公有的社会主义大农业,更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同样是一个逐渐组织和发展的过程。(2)消灭私有制需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剩余产品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的结果,因此,无产阶级只能逐步改造现实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的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3)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要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成熟时,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虽然已经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不等于社会主义已经建成。建设社会主义,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任务。

51、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有哪些共同点和区别? 答:(1)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生产资料公共所有;在自由人联合体中,各个社会成员的劳动力作为统一的社会劳动力来使用,他们共同生产的产品也是社会的产品;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生活资料则归联合体的各个成员消费;每个社会成员只能通过为社会提供劳动而领取个人消费品;由社会计划调节劳动的分配,调节符合需要的生产比例;每个人的劳动从一开始就构成社会总劳动的必要组成部分。(2)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在各方面还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与共产主义社会有所区别:一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35,答案僅供參考※ ...

的社会分工依然存在,特别是还存在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或根本差别;二是劳动对每个劳动者来说,还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没有同时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三是分配方式还只能和必然实行按劳分配,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权利,平等权利是以不平等的权利为前提的;四是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极高的程度,因而财富的源泉还没有达到涌流的程度。全体社会成员的各方面需要,还不能得到最充分的满足。

52、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答:社会主义强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为公有制而公有制,而是因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才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目的。具体地说,是由以下诸方面原因决定的:(1)一定的所有制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也只能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之上,没有公有制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经济,也就不会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只能走主体,不能是全体,需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当社会主义还未取得胜利,公有制还未建立以前,社会主义运动的直接任务和目的是要建立公有制,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当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公有制已经实现时,公有制就不再是社会主义直接追求的目的。公有制的任务首先应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正是出于这一目的。(3)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在公有制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和前握。社会主义要求消灭剥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生产力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即物质条件;二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消灭剥削不可少的社会条件。(4)实行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整体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保证,有利于买现社会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结合,克服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周期性经济危机和经常出现的社会经济动荡。

5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具有自觉性、计划性和比例性?

答:(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后,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与以往社会中的情况不同,是一种自觉的、有计划进行的过程。一股地说,任何社会的国民经济发展都需要也会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它的表现形式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比例是通过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实现的;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比例性,主要是通过自觉的、有计划的调节来实现的。(2)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归根到底足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可以说,是生产总量与消费需求总量以及生产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只能是相对平衡,合理的或正常的生产过剩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社会再生产所必要的物质储备。(3)社会主义经济实行计划调节,主要来自两方面的要求。社会化大

35

生产和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比例性和计划性自觉地被统一起来。(4)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要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自觉地保持经济的计划性和比例性,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4、试述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原因。

答:这是由生产力的现实状况、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关系,特别是公有制决定的。(1)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没有达到产品极大丰富、能够实行按需分配的高度,必然实行按劳分配。(2)由于存在旧的分工,人们的劳动存在着重大的差别;而且劳动还只是或主要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还没有同时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因此只能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3)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每个入所能提供给社会的只能走自己的劳动,因为已没有属于私人所有的生产资料可提供,所以必然采取有利于劳动者的分配方式。(4)以上这些生产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必然性。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为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决不能脱离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孤立地专注于和解决分配问题,也不能抽象地空谈“公平分配”、“平等权利”。

55、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它对资本输出国和输入国有什么作用?

答:(1)资本输出的实质,是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2)对输出国的影响。首先,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了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其次,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无论采取何种形式,资本输出多带有一系列附加条件,从而形成和加强金融资本对输入国的统治。再次,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这主要是通过贷款及其附加条件实现的。此外,资本输出也会给输出国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表现在:巨额的海外收入使得输出国变成食利国,这又是引起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资本输出还会造成资本主义国家间激烈地争夺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的斗争,加深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3)对输入国的影响。具有两重作用。一方面,外来资本和生产方式的进入,促进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以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长和发展,建设了一些近现代的工商企业和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国外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决定资本的投向和投资条件,这就必然造成输入国经济的片面、崎形发展,以及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金技术等的依赖,乃至最终在政治上也不得不从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使输入国成为输出国的附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36,答案僅供參考※ ...

56、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1)促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斩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2)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第一,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加强。国际分工已由垂直分工转为水平分工,并由按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第二,贸易全球化。表现在:国际间的产业转移使各国交流产品的必要性大大增加了;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规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从而促进了贸易全球化;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也都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贸易全球化。第三,资本全球化。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使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近年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全球化趋势。世界货币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大发展,使各国间金融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往往会引起世界性的金融动荡。

57、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国际调节有哪些主要形式?

答: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以及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都能在一定方面、一定区域内建立起国际经济的某种秩序和进行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国际经济调节。(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有较大影,向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所谓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三大支柱,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以前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2)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调节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各国政府首脑或负责经济事务的官员举行会谈的方式实现的。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每年举行一次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即是其中一例,其他如协调某种重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国际会议,某些地区各国首脑或经济官员的国际协调会议等,都是国际经济协调的

实现形式。(3)在世界某个地区、某些国家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调节,还可以由低级到高级采取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同盟和经济政治联合体等方式。这是各国间经济联合程度不同,国家间的共同调节和干预程度不同的几种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协调方式。其中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欧洲联盟。

5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形成了美国、日本和欧洲三足鼎立的局面,它们之间有利益一致之处,也有矛盾和争夺,归根到底是为了争取在世界经济中的有利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高额垄断利润。它们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贸易领域的矛盾。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的市场问题都很尖锐,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也就更加激烈。能够占领更多的海外市场就可缓解国内生产过剩的压力,获得更多的利润,增加国内就业,减少社会矛盾;而国外市场被挤掉就意味看利润减少,债务增加,失业扩大,社会矛盾激化。因此资本主义各国间不断爆发贸易大战,而且还必将持续下去。(2)投资领域的矛盾。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大经济特征,是资本主义国家获取海外高额利润,控制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工具。世界市场的有限性,导致争争不可避免,出现了资本投向的改变,发展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3)金融领域的矛盾。资本输出中的矛盾不仅引起投资场所的争夺,同时也带来了货币金融方面的问题和矛盾。首先,各国都要为巩固和加强各自货币在国际货币资本市场和金融事务中的地位而斗争。其次,由于经济实力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各国货币的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从而在世界市场上产生—了硬通货和软通货的区别。由于货币贬值能促进出口,货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汇率的变化往往造成激烈的矛盾和冲突。(4)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有很多协调、缓和这些矛盾的国际经济组织和有关的调节措施。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是以实力地位为基础、以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只要有利益中突,就无法从根本上协调和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

36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復習思考題№36--36,答案僅供參考※ ...

56、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1)促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斩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2)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第一,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加强。国际分工已由垂直分工转为水平分工,并由按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第二,贸易全球化。表现在:国际间的产业转移使各国交流产品的必要性大大增加了;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规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从而促进了贸易全球化;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也都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贸易全球化。第三,资本全球化。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使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近年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全球化趋势。世界货币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大发展,使各国间金融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往往会引起世界性的金融动荡。

57、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国际调节有哪些主要形式?

答: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以及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都能在一定方面、一定区域内建立起国际经济的某种秩序和进行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国际经济调节。(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有较大影,向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所谓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三大支柱,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以前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2)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调节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各国政府首脑或负责经济事务的官员举行会谈的方式实现的。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每年举行一次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即是其中一例,其他如协调某种重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国际会议,某些地区各国首脑或经济官员的国际协调会议等,都是国际经济协调的

实现形式。(3)在世界某个地区、某些国家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调节,还可以由低级到高级采取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同盟和经济政治联合体等方式。这是各国间经济联合程度不同,国家间的共同调节和干预程度不同的几种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协调方式。其中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欧洲联盟。

5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形成了美国、日本和欧洲三足鼎立的局面,它们之间有利益一致之处,也有矛盾和争夺,归根到底是为了争取在世界经济中的有利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高额垄断利润。它们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贸易领域的矛盾。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的市场问题都很尖锐,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也就更加激烈。能够占领更多的海外市场就可缓解国内生产过剩的压力,获得更多的利润,增加国内就业,减少社会矛盾;而国外市场被挤掉就意味看利润减少,债务增加,失业扩大,社会矛盾激化。因此资本主义各国间不断爆发贸易大战,而且还必将持续下去。(2)投资领域的矛盾。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大经济特征,是资本主义国家获取海外高额利润,控制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工具。世界市场的有限性,导致争争不可避免,出现了资本投向的改变,发展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3)金融领域的矛盾。资本输出中的矛盾不仅引起投资场所的争夺,同时也带来了货币金融方面的问题和矛盾。首先,各国都要为巩固和加强各自货币在国际货币资本市场和金融事务中的地位而斗争。其次,由于经济实力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各国货币的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从而在世界市场上产生—了硬通货和软通货的区别。由于货币贬值能促进出口,货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汇率的变化往往造成激烈的矛盾和冲突。(4)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有很多协调、缓和这些矛盾的国际经济组织和有关的调节措施。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是以实力地位为基础、以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只要有利益中突,就无法从根本上协调和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5x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