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简介
更新时间:2024-02-07 20:3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杭州雷峰塔遗址
杭州雷峰塔遗址
时代:五代十国时期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雷峰塔地宫的发掘,弥补了五代十国时期佛塔地宫考古的空白,对研究唐宋时期地宫及舍利埋葬制度、南北方地宫形态结构的差异等问题有重要价值。2000年12月-2001年7月,重点对雷峰塔地宫及塔基、外围遗迹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
简介
吴越国五代时有“东南佛国”之称,是同时期我国境内佛教遗迹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雷峰塔是吴越国王崇佛的集中体现,最有特色的是雷峰塔的藏经,与众不同,可分三种:一种是用白棉纸木版精印的佛经,系密宗经典,全称为《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放入特制的有孔藏经砖中,雷峰塔倒塌时发现较多,孔开在砖的一端,直径2.5厘米,深10.5厘米,这种藏经方式 ,是国内迄今发现独一无二的。
1924年9月25日坍圯,发现砖孔内有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施印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经卷用川棉纸或竹纸精印,是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贵资料。2000年至2001年,为配合雷峰塔重建工程,对倒塌废墟进行了清理,并发掘了地宫,出土了铁舍利函(内有金涂塔一座)、释迦牟尼鎏金铜佛像、铜镜、铜钱及玉人、玉钱等一批重要文物。
南屏山下,阵阵金石声中,是雷峰塔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离9月25日雷峰塔“再生”之日没几天了,工人们正加班加点,精心打造这一西湖胜景。
雷峰塔为什么要重建,为什么要建在遗址上,是不是假古董?杭州雷峰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冰表示:“二十多年来,重建雷峰塔呼吁声不断。遗址历经沧桑亟需保护,重建的雷峰塔就建在遗址上,既保护了遗址本身,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西湖及其环境。”新塔舍弃了砖木结构,而选用钢结构,是因为钢架结构的可逆性。它像一个大罩将遗址恰当地保护起来。
新塔使用铜制的筒瓦,共用去250吨铜,极可能是中国最大的铜塔。王冰介绍,新塔外形传承了五代吴越风格,内观则在与建筑文脉呼应的基础上,将环境艺术与使用功能融为一体。
在王冰的带领下,记者从脚手架空隙中钻入塔基底层,眼前豁然开朗。在直径61米的底层中央,雷峰塔遗址被塑料膜严严实实地盖住。掀开薄膜,一坨坨饱经历史风尘的砖石映入眼中,而上次开掘地宫留下的通道也清晰可见。今后,一个巨大的玻璃罩将把遗址封闭起来,一方面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让游客透过玻璃一睹雷峰塔遗址的“庐山真面目”。 据介绍,雷峰塔地上五层的装饰方案,在统一风格的基础上各有千秋。一层包含一个暗层,可以在内欣赏遗址和《白蛇传》故事;二层将在八个门洞上方,以壁画形式再现吴越国钱王造塔的历史,以黄、红、金暖色系为主色调,倍显典雅高贵;三层犹如一个诗画室,把与雷峰塔相关的古今诗画,以木雕、砖雕等各种形式呈现出来;四层紧扣西子美景这一主题,把西湖全景一一展示在人们面前。他拿出一幅幅效果图让游者先睹为快,但说明这还不是最终方案,“最终装饰方案还在修改中。”
站在五层顶楼,西湖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与景色相媲美,室内装饰也将达到极致。据介绍,顶梁上方将建造八边形穹顶,中心是一朵硕大的水晶莲花,四周设2002个塔龛用来安放2002个小金涂塔,以纪念雷峰塔在2002年重获新生。
“新塔传承了老塔的‘魂’与‘神’”,王冰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传世之作!”
历史背景
西湖旧有“雷峰夕照”一景,为西湖十景之一。这里的雷峰就是指雷峰塔。
在民间雷峰塔声名遐迩,几近妇孺皆知,这是因为它与民间著名的传说白蛇传有关。传说中,白蛇娘娘被法海和尚镇于雷峰塔下,一俟“西湖水干,雷峰塔倒”,白蛇才能出来。 事实上,雷峰塔是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奉藏佛螺髻发舍利而建的佛塔,它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初名西关砖塔。又传说塔之构建与钱王庆贺其妃生子有关,故又名黄妃塔、王妃塔。初建时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八面七层。由宋李嵩《西湖图》中观之,雷峰塔其时确为南山一景。
元时雷峰塔之景已声名远播。元人尹廷高有《雷峰夕照》诗云:“烟光山色淡溟蒙,千尺浮图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尺,孤峰犹带夕阳红。”
明嘉靖间(1522—1566年),倭寇犯杭,疑塔中有伏兵,遂纵火焚塔。劫后塔仅剩赭色砖塔身,颓然苍老,别具风情。时湖上双塔南北对峙,有“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之说。 因残塔年久失修,加之乡民迷信塔砖可辟邪宜男,盗挖者日众,塔不堪重负,于民国13年(1924年)9月25日下午,轰然倒塌。从塔址捡拾的塔砖看,雷峰塔砖系专门烧制,部分塔砖上还刻有捐助建塔者姓氏,另一面为佛像。另有一些塔砖,侧面有圆孔,一端封闭,一端塞以木块,中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卷。经卷均以长4寸、宽2寸白棉纸木板精印,为我国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贵实物。
此后近80年,遗址仅剩残垣断瓦,逐渐荒寂。2000年3月,为配合雷峰塔重建,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后的雷峰塔遗址显露出底层局部的残垣断壁和塔基,可以清楚地看到塔山、廊道、倚柱、砖刻文字以及完整的塔基平面布局。
塔心正中部下方2.6米处有地宫,地宫口用一方形石板密封,上有巨石镇压。地宫为长宽各半米、深约一米的砖砌小室,其中出土了鎏金莲座青铜蟋龙佛像、铜镜、玉供养人等精美文物。在地宫正中的铁函中珍藏着供奉佛螺髫发的鎏金银舍利塔。
雷峰塔遗址和地宫的发掘,使今人对于五代时典型的平面八边形楼阁式套筒塔的形制及构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篇二:雷峰塔
在杭州西湖难岸有座不算高大的南屏山,南屏山蜿蜒北折,伸入湖中的部分习称夕照山,古代又称雷峰。在环西湖诸山中,夕照山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丘,雷峰塔就耸立在这座小山丘的平冈上。现在我们所来到的便是刚对外开放不久的雷峰塔景区。在许多人心目中,雷峰塔已不是一座普通的佛塔,他是承载神奇传说,千年历史的文化见证,从此不起眼的夕照山就伴随着雷峰塔一道名扬天下。现在我们所来到的便是刚对外开放不久的雷峰塔景区。一千年前,日薄西山的吴越国,用六年时间建成雷峰塔,雷峰塔的故事从此开始.雷峰塔是历史的.塔刹初成,即领略了钱氏政权没落的最后一屡余辉和赵氏帝国一统江山的曙光,雷峰塔注定要阅尽千年的家国兴衰,人间沧桑。 雷峰塔初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原本为吴越国王钱淑为奉藏佛螺髻发舍利子以祈祷国泰民安所建,塔为砖木结构。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古人更多地称之为 “黄妃塔”。与诗情画意无关,它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钱淑毕生崇信佛教,至死不渝。为吴越国王时自谓“凡于万机之暇,口不辍诵释氏之书,手不停批释氏之典。”归宋之后还以第六子为僧,法名净照。钱淑统治两
浙期间,于境内造经幢,刻佛经,兴建寺院宝塔不计其数。如重建林隐寺,创建永明禅寺(今净慈寺),建造六和塔,保淑塔等,此外还修建烟霞洞、慈云岭、天龙寺、飞来峰等几处南方地区少见的石窟造像。在他为王的短短三十一年间,杭州的寺院佛塔数目巨增,使杭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南佛国”吴越国不但以建造塔著称于世,在建筑技术上的成就也是为后人称道。《木经》的作者喻皓就是当时的著名工匠,关于他固定梵天寺木塔的故事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佳话。在这一背景下考察,造雷峰塔同样也是钱淑崇信释氏的体现。只是不知,在风雨飘摇的纳土前夕,钱淑仍钟情于大修土木,是否也寄托了对国泰民安的祈祷。令人唏嘘的是,雷峰塔落成仅一年左右,吴越即亡国,雷峰塔并没有保佑虔诚的主人平安归来。雷峰塔虽未能保佑钱淑平安归乡,却保佑了杭州城的平安归宋。雷峰塔的知名度之高,与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白蛇传》密切相关,故事中白蛇的化身白素贞因追求人间真情而被法海和尚囚禁于雷峰塔下,雷峰塔因而声明远播。旧时相传杭州有三怪,一为金沙难的三足蟾,二为流福沟的大鳖,三就是雷峰塔的白蛇。据说明代隆庆年间,大鳖已被屠家钓起,三足蟾则为方士捕得,只有那雷峰塔久久不倒,白蛇之有无,终不可知,于是就成了杭州市民茶余饭后的一大牵挂。只不过随着白蛇传故事的流传,自从白蛇与许仙的人妖之恋演变成了反封建的佳话,白蛇也就从作祟的妖精变为惹人同情的对象。人们对雷峰塔的感情也因此变得复杂。杭州岳坟有一副著名的对
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无辜的雷峰塔又何其不幸,只因为传说它镇压了一位可爱善良的女子。历史上的雷峰塔曾两次遭遇大火,第一次是在北宋宣和年间,因方腊起义,一把火把外面的木结构塔身加以焚毁。到了南宋年间,曾重修雷峰塔,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就是在那个时候流传的。雷峰塔第二次遭受火烧是在明朝的嘉靖年间,当时倭寇侵犯杭州,雷峰塔再次把火焚,仅剩塔身屹立于西湖之滨。说来奇怪,雷峰塔遭如此劫难之后,反倒成就了另一番隽永形象。明代诗人闻起祥诗称:“湖上两浮图,宝石如美人,雷峰如老衲。”“美人”指宝石山上的宝淑塔,“老衲”指夕照山上的雷峰塔,两塔矗立在西湖的中轴线上,一北一南,遥相呼应,构成西湖美景永恒的标志。至少今天,人们记忆中的雷峰塔好象原本就是这样的苍老突兀,堵垣颓然,枯藤绕身,在夕阳的余晖中与秀丽的西湖相映成趣。没有人会嫌其破败,反而觉得雨后的雷峰塔别有一番情趣。雷峰塔不断遭到破坏的情形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初,雷峰塔终因不堪重负而倒塌了。关于雷峰塔倒塌的原因,历史上也很有争论,一般来讲有两种说法,前两年在清理雷峰塔遗址的时候,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塔砖一侧有一个小洞,在洞里有佛经。而在过去,老百姓们以讹传讹将经砖传成金砖,纷纷将塔砖拿回家,从而导致塔的倒塌。此说法之一。说法之二,由于江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而杭州又是丝茶之府,历史上的杭州就盛产丝绸,而每年蚕宝宝吐丝结茧之时由于多种原因,往往有大量的蚕茧死亡,过去的人迷信,
误以为蚕茧中了邪,而雷峰塔是镇妖的(白蛇),以为将雷峰塔的砖放在家里,就可以抵挡妖邪的侵蚀,你家养蚕拿一块,他家求财拿一块,久而久之,塔身特别是塔基由于老百姓的破坏,加上当权者的漠不关心,雷峰塔终于在1924年9月25日下午1点40分轰然倒塌。雷峰塔生前坎坷,身后多难,在倒塌很短的日子里,雷峰塔废墟又遭到进一步破坏。1924年9月,因为沪浙大战的缘故,西湖上游人寥弱晨星,惟有塔倒的那天下午,停泊在新市场的游船悉数争往西湖南岸奔去,夕照山上人头攒动。偌大杭城,俨然有万人空巷之观。红学家俞平伯在《记西湖雷峰塔发现的塔砖与藏经》中记述了他的见闻。当他赶到废墟现场,已是下午四时,熙熙攘攘中,俞先生只是捡了一块藏经砖,拟日后做成砚台。而他同时看到许多村姑拿着经卷,兴冲冲地走了。从童大年《雷峰塔〈华严经〉残石真形》题跋中的记载,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现场造成的破坏。他说,雷峰塔初倒之时,“犹剩末级,遗址可寻”。塔基尚保存较好,只是每日聚观者数以万计,竞捡文物,日夜践踏,未几,遗址现场就“惟余黄土一掊黄土”了。除了遗址的破坏,文物的散失尤其令人心痛。因散落的塔砖中藏有经卷,“藏经砖”被讹传成了藏金砖,人们又竞相破砖取金。当时佛经等文物满山散弃,捡拾文物的市民甚多,利之所在,熙来攘往,塔倒的第二天,现场即有十余名军警看守,并筑围墙栏护,不料夜半就又有千余名人蜂拥上山,破围突入,栏护墙形同虚设。经过一系列的折腾,废墟现场早已满目狼籍。有一则故事很能说
明当时文物散失的情形。据说雷峰塔附近的净慈寺僧人见上山捡佛经的多为捡垃圾的无见识之人,以为是对佛经的亵渎,于是各自加入捡拾队伍,最后将所捡佛经集中焚化。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总之那些天,争看热闹者有之,竞捡文物者有之,暴殄天物者有之,高价所购者有之,袖手旁观者有之,痛心疾首者亦有之。短短几天之内,雷峰老衲可谓阅尽人间万状、世态炎凉。雷峰塔是人文的.她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若白云之与蓝天,碧水之余青山,交相辉印,装点钱塘风光,扮美人间天堂. 雷峰夕照景区位于西湖南岸,以南屏山支脉夕照山为主体,与净慈寺遥望相对。南宋宫廷画院马远等画了十幅各有款名的西湖山水风景画,其中陈清波画了雷峰塔山水画,题款"雷峰夕照",又传"雷峰落照"。这一款名就成了留传千年名闻遐尔的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夕照山的闻名当然是因为“雷峰夕照”的景观。说到“夕”人们的眼前自然就会浮现一幅颓然苍老的画面:夕阳、荒山、晚湖、熏风,残塔如老衲坐落于湖岸的婆娑藤树中。这是永恒的经典画面,即使在雷峰塔倒塌将近百年的今天,依然深深地烙印在许多人的脑海中。其实在未有“西湖十景”的说法之前,雷峰塔上的一抹残阳便已足够迷人。北宋诗人林和靖《中峰诗》云:“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村见,秋涛隔岭闻。长松标古翠,疏竹动微熏,自爱苏门啸,怀贤事不群。”显然这是长居西湖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隐士欣赏着对岸夕照山上的落日余晖,留下的隽永诗篇。 “雷峰夕照”的名称在历史上几度变化。在最初的“西
篇三:雷峰塔美文赏析
北岳恒山悬空寺,千年古刹,起于北魏,上延霄客,下绝凡尘。纪录片的震撼亲身体验,吓到膝盖发软,整个人都呆了。某人在最高处还吓唬我,那一刻,只恨时间太慢,快让我下到地面,不懂距离产生美的道理!Anyway,每个人都值得去看看,这被全世界赞叹的中国建筑奇迹
正在阅读:
雷峰塔简介02-07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第四章习题答案11-27
病理生理学答案03-16
A tornado is a rotating column of air from a thunderstorm to the ground12-06
2017-2018学年译林牛津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05-25
六年级奥数和差问题01-05
1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试题06-13
2012江苏《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专家命题预测试卷(2)08-12
吃荷包蛋作文400字06-19
放学下雨了小学生一年级作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