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概论(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更新时间:2023-08-31 06: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复习题

单选、多选题

1、系统概念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由若干部分组成、有一定结构联系,具备一定功能、按抽象程度,系统分为实体系统、概念系统和逻辑系统

3、按系统与环境关系,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4、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5、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激励职能。

6、最早提出科学管理思想的是泰勒

7、英文缩写MIS的含义是管理信息系统

10、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

11、管理信息系统在对数据的收集上,主要指采集和输入

12、信息存储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

纸张、胶卷、计算机存储器

13、分布式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把[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

和数据]等资源联系在一起

14、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优点[系统扩展方便]

15、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

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五个阶段。

16、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法包括:面向对象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方法

17、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发展战略、安排项目开发计划、制定

资源分配计划

18、总体规划的最后阶段将形成可行性报告

19、可行性研究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

20、可行性报告的内容包括系统建设的背景意义、候选方案、可行性

论证、方案的比较 [ABCD]

21、系统分析是应用系统思想和方法,把复杂对象分解,找出各自的

基本属性和关系。

22、DFD的含义是:数据流程图

23、数据字典是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程图中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

过程、外部实施的工具。

24、结构化语言允许哪三种基本语句:祈使语句、判断语句、循环语25、系统分析最终产生 系统说明书

26、系统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27、信息系统模块具有哪些属性 :

A。输入和输出 B.逻辑功能 C.运行程序 D.内部数据

28、详细设计内容包括 为程序员提供算法

29、模块之间的联系包括内聚和耦合

30、系统的主加工就是系统的顶层模块,其功能就是整个系统的功能

31、系统在实施阶段,包括几项任务:硬件准备、软件准备、人员培训和数据准备

3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具有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三种性质

33、可视化编写程序技术指的是——所见即所得

34、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是否存在错误,排错是确定错误位置

35、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哪些:

A.程序维护 B.数据维护 C.代码维护 D.机器设备维护

36、信息系统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称为 [可靠性]

37、 OO方法的含义是 B 面向对象方法

38、对象是一些属性及专用服务的封装体,它是问题空间中一些事物的抽象。

39、对象的类,是指具有相同属性和服务的一组对象的集合。

40、封装的含义为 信息隐蔽

41、用例可分为基本用例、包含用例和扩展用例

42、用例是执行者与系统之间为达到某个目的而进行的一次典型的 [交互过

程]

43、由执行者、用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图,称为例图

45、原型法的不足之处,包括 [周期短,但维护代价大]

46、BPR的含义是 [经营过程重组]

47、企业经营过程重组的特点是 :

A.以过程为向导 B 目标远大 C.打破常规 D.应用信息技术

48、企业经营过程重组的特点不包括以传统方式为基础。

49.集中式系统将[软件]、[数据]和[外部设备]集中在一套计算机系统之中

49、数据流程图中包括下列哪些元素:

A.外部实体 B.数据处理 C.数据流 D.数据存储 名词解释:

1、系统: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开放系统是指与其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的系统。

3、系统的目的性:是系统发展变化时表现出来的特点。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发展变化表现出坚持趋向某种预先确定的状态。

4、系统工程:就是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为基础,综合地应用各种技术,分析解决复杂而困难的问题的工程方法。

5、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动,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组织目标的过程。

6、管理系统: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针对管理对象,由具有特定管理职能、相互联系的各种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技术构成的完整组织管理体系。

7、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指的是经过加工后的有用数据。

8、管理信息系统MIS: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9、集中式系统:资源在空间中集中配置的系统,它将软件、数据和主要外部设备集中在一套计算机系统中。

10、分布式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把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联系在一起,服务与一个共同目标的系统。

分析包:是信息系统逻辑结构的结构单元,是对逻辑模型中的概念类、用例分析等要素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中间模块。

11、专家系统:依据知识法则,运用推理法则来解决某类问题的信息系统。

12、系统分析:是应用系统思想和方法,把复杂的对象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基本属性和彼此间的关系。

13、数据流程图:描述数据流动、存储、处理的逻辑关系的图形。

概念类字典:用来记录系统分析中提取的概念类并对概念类进行详细分析

说明的工具

14、数据字典: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

和外部实体的工具。

15、可视化技术:利用图形工具和可重用部件来交互地编写程序的技术,即所见即所得。

16、系统可靠性:信息系统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

的能力。

17、对象是一些属性及专用服务的封装体,它是问题空间中一些事物的抽

象。

18、封装:即信息隐藏,对象的每个成分应隐蔽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尽量

不显露其内部处理逻辑。

19、用例:执行者与系统之间为达到某个目的而进行的一次典型的交互过程。

20、目的性: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其发展变化呈现趋向某种预先确定状态的特性。

21、相似性: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性。

22、结构化系统方法:引入模块化思想,将一个系统设计成层次化、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程序模块结构的方法。

23、企业系统规划法: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

24、功能内聚:若一个模块包括并且仅包括为一个具体任务所需要的所有成分,则这个模块为功能内聚。

25、事务:事务是信息系统可独立完成的一项业务或活动。

26、对象的类:是对象类的简称,指具有系统属性和服务的一组对象的集合。

27、企业经营过程重组: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获取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巨大的成就。

简答论述题

一、简述系统的目的性:

目的性是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其发展变化呈现趋向某种预先确定状态的特性。

人工控制系统总是为了一定的预期目的,因此必须依据反馈信息不断调节系统行为,才能实现预期目标,当系统处于所需要的状 态时力图保持其状态的稳定,而当它不是处于所需状态时,引导系统由现有状态稳定地变到预期状态。

二、简述管理的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时管理者在实际行动之前预先对所追求的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具体选择、安排。计划的最终目标是企业目的,目标又分为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有了详尽周密的计划,可以促进和保证有效的管理。

三、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优点。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可以根据应用需求来配置资源,提高了系统对用户需求

和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系统扩展方便,健壮性好,网络上个别故障一般不会导致全面瘫痪。

四、结构化系统设计的内容。

1、把总任务分解成许多基本的、具体的任务,即总体设计。

将系统划分成模块:决定模块的功能:决定模块调用关系:决定界面。2、

为各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即详细设计。包括代码、数据库、输入、输出、人机对话、处理过程等的设计。

五、模块的内聚与耦合有什么区别?

结构化设计把系统设计成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模块之间的关系包括耦合

与内聚两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模块的独立性。耦合反映了模块间连接的紧密程度,而内聚指的是一个模块内各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六、封装,即信息隐藏,表现在对象概念上,即指设计程序的总体结构时,

每个成分应封闭或隐蔽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尽可能少地显露其内部处理逻辑。

七、间述原型法基本思想。

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法构造一

个系统原型,使用户尽早看到未来系统的概貌,在实际运行中与用户一起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不断完善原型,使之逐步满足用户的要求。

八、如何认识系统整体性。

答:系统整体性指的是: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表现出独立要素所不具备的性质和功能,形成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

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各个部分简单凑合在一起,另一种是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有一定的结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有机整体—系统。从质的方面讲,整体具有其构成要素所没有的性质,从量方面讲,整体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其部分之和。当系统要素协同配合时,将发挥出好的作用和效益,这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

2、各部分构成一定有机整体。

3、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的和。

九、管理的基本职能。

答: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动,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组织目标的过程。

1、计划职能。管理者在实际行动之前预先对所追求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有具体选择、安排。

2、组织职能。组织必要人力等资源去执行既定的计划,有合理的组织结构、选配合适人员、协调机构中各个部分,建立高效信息网络。

3、领导职能,引导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本质上是

组织成员的追随和服从。

4、控制职能。管理者需要及时检查和调整,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5、激励职能。根据员工的需要,设置适当的奋斗目标,达到激励作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积极性。

十、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及其优点或问计算机分布式系统与集中式系统的比

答:分布式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把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联系在一起,服务与一个共同目标的系统。计算机分布式系统与集中式系统的比较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可以根据应用需求来配置资源,提高了系统对用户需求和

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系统扩展方便,健壮性好,网络上个别故障一般不会导致全面瘫痪。

集中式系统是资源在空间中集中配置的系统,它将软件、数据和主要外部设备集中在一套计算机系统中。单机系统是典型的集中式系统。分布式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把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联系在一起,服务与一个共同目标的系统。

集中式系统由于资源集中,因而便于管理,资源利用率高,专业人员也相对集中,有利于发挥作用,但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系统越来越复杂,这种结构系统维护管理变得困难,而且资源过于集中,系统比较脆弱,一旦主机出现故障,可使系统瘫痪。

而在分布式系统中,服务器提供软件、数据和各种服务功能,网络节点上的其他计算机系统(客户机)本身也承担本地的信息处理工作,这样,分布式系统可以根据需求来配制资源,提高了系统的应变能力,系统扩展方便,健壮性好,网络上个别故障一般不会导致全面瘫痪。但由于资源分散,管理标准不统一,协调比较困难,不利于安全保密。

十一、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有哪些方法。

答:有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原型法三种常用方法。

结构化方法(生命周期法)面向用户,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明确各阶段任务,按照系统观点,自顶向下进行系统分析,将系统逐层分解,并把系统功能作为一个大模块,逐步求精。但开发周期长,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性不强。

面向对象方法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发展起来的,它将客观事物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将其属性和操作封装起来,用对象之间的抽象与具体、群体与个体、整体与部分等几种关系构成对象的网络结构。强调对现实的理解和模拟,从而认识对象的属性和服务功能。

原型法是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可实际运行的系统原型,在运行中发现问题,不断修改完善,逐步

满足用户要求。

十二、信息系统的实施阶段有哪些任务

答:系统实施是开发信息系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实现系统设计阶段出的物理模型,按实施方案完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交付用户使用,系统设计说明书详细规定了系统的结构,规定了各个模块的功能、输入和输出,规定了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1、硬件准备。包括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通信设备等。2、软

件准备。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编写应用程序等。3、人员培训。指用户培训,根据各自的基础和应用需要,提前进行培训。4、数据准备。为了调试和进入实用,需要收集、整理和录入大量数据,并在软件建设的同时进行数据建库。

十三、论述原型法基本思想及步骤。〔P235-236〕

答:基本思想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时间内,用最

经济的方法构造一个系统原型,使用户尽早看到未来系统的概貌,在实际运行中与用户一起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不断完善原型,使之逐步满足用户的要求。

步骤如下:1、明确用户基本信息需求,包括主要功能、数据规范、格式、界面,不产生对外正式文件,2、建立初始原型,借助软件工具,较快地制作一个雏形系统,可以实际运行,满足基本要求。3、评价原型,用户在开发者协助下,运行原型系统,评价优劣,进一步明确用户要求,提出具体修改意见。4、修改和完善。根据用户的意见,尽快修改原型系统,并交给用户使用。

十四、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面向用户,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明确各阶段任务,按照系统观点,自顶向下进行系统分析,将系统逐层分解,并把系统功能作为一个大模块,逐步求精。但开发周期长,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性不强。

十五、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1)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其发展战略必须与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协调一致,通过调查分析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战略,评价现行系统的功能、环境和应用状况,确定信息系统的使命,制订系统战略和政策。

(2)制订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根据发展战略和总体结构方案,确定系统和应用项目开发次序和时间安排。

(3)制订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提出实现开发计划所需要的硬件、软件、技术人员、资金等资源,进行概算和可行性分析。

十六、可行性研究涉及哪些方面?(可简述或论述)

(1)技术可行性,包括现有技术条件能否达到要求,所需要的物理资源是否具备,可否得到。如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技术人员。

(2)经济可行性,资金可得性,各种成本和维护费用的核算;经济合理性,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信息提供的准确性,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条件的改善,费用的降低,未来的发展等。

(3)社会可行性,组织内部某些制度的变更,管理体制的变动,组织的承受能力;外部是否为有关部门认可和接收等等。

十七、检查数据流程图正确性从哪几个方面

(1)数据守恒,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匹配

(2)数据流程图中任何数据存储,必定有流入和流出的方向,即读写文件

(3)父图处理框中的输入、输出流必须出现在相应的子图中,否则就会出现两者的不平衡

(4)任何数据流至少有一端是处理框,即,数据流不能从外部实体直接进入数据存储,也不能逆向直接流出。

十八、系统设计中代码设计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唯一性。一个对象可能有多个名称,但在一个编码体系中,只能赋予它唯一的代码

合理性。代码结构应与相应的分类体系相对应

可扩充性。应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以备不断扩充

简单性。结构尽量简单,减少各种差错。

适用性。代码尽可能反映对象的特点,便于记忆填写。

规范性。遵循国家有关编码标准,类型格式统一。

系统性。有一定的分组规则,在系统中具有通用性。

十九、系统维护需要做哪些工作

(1)程序的维护,发现程序错误,需要改正,对部分程序进行改进,以适应环境。

(2)数据文件的维护,对现有文件的结构进行修改。

(3)代码的维护,对旧代码进行改造,制订新的代码体系,实施新代码的贯彻。

(4)机器设备的维护,专人修理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电子政府概论复习题

1、什么是政府管理信息化?

答:在政府管理中强调利用信息资源、信息化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高度有序化的政府管理信息系统,向社会高效率地输出管理信息,保障整个社会生活的有序化和最优化。

2、什么是现化信息技术?

答:现代信息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获取、传递、处理、存储的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前导。它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所构成的高新技术群。

3、政府管理信息化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答:(1)社会生活的高度复杂化使政府公共管理必须采取信息化方法。

(2)由于产业结构的高新技术化而使智力劳动阶层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这一阶层的工作、生活方式必然要求政府管理的信息化。

(3) 由于社会的“信息大爆炸”特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要求和政治参与程序迅速提高,因而必然要求政府公共管理的迅速信息化。

(4)要在当代社会成本效益核算的标准下,保证政府管理的高效率,就必须实现政府管理的信息化。

4、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构成。

答:从现代信息技术构成的最主要方面说,有三个最基本的内容,即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5、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答:(1)数字化。(2)网络化。(3)自动化。 (4)多样化。

6、什么是电子政府?

答:电子政府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行政机构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虚拟政府,确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运作模式,便大量繁杂的行政管理事务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实施。电子政府是未来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基本方式和必要工具,是行政信息快捷的传播途径和发布平台。

7、什么是政府上网?

答:政府上网上政府为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办公自动 动化和资源共享的目标,在行政

管理体制、职能和方式不断做出适应性改革和转变的基础上,联合IT产业、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建立一个虚拟政府、以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

8、什么是电子政务?

答:电子政务是各级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整合,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

9、什么是办公自动化?

答:办公自动化是以管理科学为前提,以行为科学为主导,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把科学社会学、人机工程学、系统工程学、决策学等多门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来研究如何实现各项办公业务的自动化的一门科学。它通过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来优化办公室管理系统,达到信息灵通、管理方便、决策科学和效率提高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办公管理和质量和水平。

10、什么是政府信息化?

答: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政府的过程,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满足社会及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期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政府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龙头,因为政府是信息流的一个“中心节点”,信息和网络系统将成为未来政府的神经系统。

11、什么是虚拟政府?

答:指电子政府通过网上建立政府网站面构建成的虚拟政府。

12、简述电子政府与政府上网的联系与区别。

答:政府上网是政府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一个行为选择,是一个不断重复、持续的过程。它的目标是建设电子政府。但上网不是目的,建立电子政府也不是最终目的,政府需要在上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电子政府的组织结构,扩充电子政府的服务内容,健全电子政府的管理制度,提高电子政府的管理质量和水平,维护电子政府的安全运行。可以概括地说,政府上网的目的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电子政府,使期在服务于公众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产生实际的管理效能,而电子政府的运作必然要求政府上网,时时在线。不能把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府混为一谈,因为这牵涉政府上网的理念、目的与追求等问题,也涉及政府对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和“电子政务工程”的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等问题。

13、简述电子政府与办公自动化的联系与区别。

答:电子政府的核心是“政府”,“电子”只是手段,即电子政府虽然实质上是基于互联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但它实际上依附于现实政府页存在,是现实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行政性。电子政府必然要以政府的形象出现,代表政府行事,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职责。简单地将它当作一种手段,等同于一般的信息管理系统,它便不能显示“政府”的特征,也无法全面、深刻地反映电子政府和核心内容、特点和目的所在。

14、简述电子政府与政府信息化的联系与区别。

答: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确实是建立电子政府的重要目标,也是电子政府发挥实际管理效能的前提和依据,但它并不是电子政府实现的全部职能。

15、政府上网,就必须真正上网。这里所说的“真正上网”的含义是什么?

答:这里所说的“真正上网”并不是仅局限于行政信息简单共享,也不仅仅指政府职能在网上的自动化实现,它还应包含这样一些方面,即政府网上职能的有效行使,管理的有序进行,网上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政府形象的维护等等。这就要求网上政府必须以科学的管理理论为指导,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知识体系和先进的技术成果整合到网上政府的实现和运作体系当中;在不断地对政府管理体制、职能和方式进行适应性弈,对氛上网政务实行简化,对政务信息实现数字化,对上网职能实现电子化和对服务途径实现网络化的过程中,合理规划网上管理流程,提高网上管理效能,构造有效的网上政府。单从维护网上职能安全的角度来看,政府的任务就极为艰巨,并且不会像一般用户上网那样简单。所以说,政府上网还包括了从管理到运作的规划设计,从资源整合到政务业务流、信息流重组与创新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16、简述电子政务的内容和特点。

答:(1)从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每一,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第二,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第三,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

(2)从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第二,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第三,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事务。

17、简述电子政府的构建过程。

答:(1)办公自动化(2)政府上网(3)电子政务建设(4)政府管理变革

18、什么是电子民主?

答:电子民主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民主过程中的价值观念、政治立场和个人意见等的交流,主要形式有在线竞选、在线选举、在线民意调查、在线政务公开和公民在线参与公共决策等等。

19、什么是电子邮递?

答:电子邮递是指建立政府整体性的电子邮递,并提供电子目录服务,以增进政府之间及政府与社会各部门、公众之间的沟通效率。

20、什么是电子身份认证?

答:电子身份谁在电子政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保证电子政务乃至所有网上活动安全的关键环节。它确认信息来源的正确性、信息没有被篡改等,使电子政务的信任关系得以确立。一个完整、安全的电子政务系统必有建立一个完整、合理的CA体系。

21、什么是电子化公文?

答:电子化公文是指政府部门利用计算机进行公文制作及管理,并提供电子邮件或网页上可打印表格等与政府及期工作人员交流的方式、以便政府各部门以及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取用相关资料,实现公众与政府之间业务的网上办理。

22、什么是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型?

答:是用来确定一个政府对内对外有哪些事情要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使这些事情做得更好,以及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模型。

23、什么是电子政务的参考模型?

答:电子政务的参考模型分为电子政务纵向模型和电子政务横向模型,电子政务纵向模型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识别政府的主要职能;电子政务横向模型主要是帮助我们识别各个政府部门在履行期职能的过程中所共有的业务活动,它反映了各级政府之间和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在业务活动中的共性。将电子政务的纵向模型和横向模型合在一丐就是电子政务的参考模型。

24、什么是电子政务的信息模型?

答:电子政务信息模型主要是识别和明确每一项政府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在什么地方采集和由谁采集,进而明确这个数据或信息的归属部门和所有权。

25、什么是三金工程?

答: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雏形,其目标是建设中国的“信息准高速国道”。

26、电子政府的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答:(1)监督电子化。(2)资料电子化。(3)沟通电子化。(4)办公电子化。(5)市场规范电子化。

(6)公民参与和民主电子化。

27、电子政府的相关业务领域有哪些?

答:(1)政府电子商务。(2)政府电子采购与招标。(3)电子税务。(4)网上福利支付。(5)电子邮递。(6)电子资料库。(7)电子化公文系统。(8)电子身份认证。

28、简述我国电子政府的典型应用。

答:(1)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应用报务及信息发布。

(2)政府部门之间的应用。

(3)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应用系统。

(4)涉及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核心数据应用系统。

(5)政府电子化采购与招标。

(6)电子社区建设。

29、简述电子商务的内涵。

答:(1)从技术层面考虑,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彩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的活动,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电子资金转账及INTERNET的主要技术在个人间、企业间和国家间进行无纸化的业务信息交换。

(2)从交换层面考虑,电子商务是指系统化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过程。

30、与传统商务相比,电子商务有哪些优势?

答:第一,电子商务缩短了交易时间。

第二,电子商务降低了交易费用。

第三,电子商务改变了以往和营销方式。

31、电子商务的应用有哪些方面?

答:(1)电子化市场。(2)增值业务。(3)全生命周期商业应用。(4)个人化业务。

32、简述政府电子商务的内容。

答:(1)发布招商活动的信息和进行国际联系。(2)介绍地区经济环境。(3)介绍基础设施。

(4)排名地区企业。

33、简述政府采购的概念。

答:政府采购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务或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依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从民间购入公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34、简述政府采购的原则。

答:(1)公开性。(2)人平性。(3)公正性。(4)竞争性。(5)高效性。(6)透明性。

35、简述政府采购的模式和方式。

答:(1)集中采购模式。(2)分散采购模式。(3)集中与分散想结合的采购模式。

36、什么是发达型电子政府?

答:发达型电子政府是指那些电子政务 展较早、基础较好、覆盖面较广、规章制度较为完善的政府。

37、什么是发展型电子政府?

答:发展型电子政府是指正处于积极发展当中并有相当水准的政府。

38、什么是后发型电子政府?

答:后发型电子政府是指那些正积极准备发展电子政务的政府。

39、简述全球电子政府发展的三种类型。

答:(1)发达型。(2)发展型。(3)后发型。

40、简述全球电子政府发展的目标。

答:(1)更好地服务于民。(2)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3)提高政府工作效率。(4)降低政府管理成本。(5)推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41、简述全球电子政府发展的经验。

答:(1)政治家的积极推动。(2)强力的工作机构。(3)以用户为中心。(4)统一的规划和标准。

(5)与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结合。(6)确立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7)配套的法律法规保障。(8)可靠的资金保障。(9)门户网站成为主要趋势。

42、简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

答:形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同层级和上下级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运行政府公用功能性系统和事务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务部门和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加强;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付诸实施,电子政务体系框架和安全保障与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43、简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

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加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抽调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透明、高效、勤政、廉政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4、简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

答:(1)统一规划,加强领导。(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3)整合资源,拉动产业。(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45、简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

答:(1)建设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2)建立重点核心的电子政务网络业务系统。

(3)开发重要的政府信息资源。(4)基本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5)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6)建设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7)形成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体系。(8)制定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制度。

46、简述电子政府规划的要点。

答:(1)电子政府需要可靠的、快速的技术 。(2)起始规模小,建立成功典范。(3)电子政府并非仅仅形式上的数字化。(4)认可并解决隐私和安全问题。(5)优化政府对企业的服务。(6)建立临界群体。(7)确保领导阶层和政治上的参与。(8)发掘与私有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

47、简述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

答:电子政务内外网为特征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书上125页图6-2

48、简述我国电子政务的基础框架。

答:以12个主要业务系统搭建的我国电子政务基础框架,书上127页图6-5

49、简述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构架。

答:书上126页图6-3

50、简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措施。

答:(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3)统一平台,避免重复建设。(4)规范试点、积累经验。(5)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6)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51、简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答:一是实行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内及外分阶段实施的策略。

二是在应用系统的开发协和中,要注意与我国政府的职能配置相协调。

三是电子政府的应用与电子商务紧密相关。

四是电子政府的应用应充分考虑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五是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府自身能力,确定电子政府应用的优先级。

52、电子政府的基础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网络基础建设。(2)政府内部基础建设。

53、政府内外网上的业务是如何划分的?

答:政府内网主要承担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和副省政府以上声调政府的办公业务和其它业务;外网主要是处理各个部门面向社会企业、公众的报务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

54、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哪些内容?

答:(1)计算机和网络硬件。(2)操作系统。(3)数据库软件。(4)各类中间件。

55、简述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的原因。

答:一是中央政府门户网站非常重要,是一个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好坏的一个标志。

二是政府网站以服务为主,不同于一般的门户网站,它的突出特征就是要为公众、企业和系统服务,服务是政府门户网站的生命线。

三是政府门户网站是一个整合政府服务的窗口,因此,要将各个部门机构的功能和信息综合起来,没有整合,就没有高服务能力的政府门户网站诞生。

56、简述政府门户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1)政务公开阶段。(2)咨询服务阶段。(3)在线政务处理阶段。

57、什么是安全攻击?

答:指各种危害信息安全性的行为。

58、什么是安全机制?

答:用于检测、防范和恢复攻击及攻击影响的技术措施。

59、什么是安全服务?

答:可以提高数据或信息处理、传输安全性的服务。

60、什么是安全系统?

答:指借助于一各或多种安全服务或机制实现的操作平台或应用系统。

61、什么是防火墙?

答:防火墙通过在网络边界上建立相应的网络通信监控系统,使得内部网络与Internet之间或者其它外部网络互相隔离,限制网络互访,用来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62、什么是入侵检测系统?

答: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或遭到袭击的迹象。

63、什么是对称密码体制?

答:是一种传统的密码体制,也称为私钥密码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双方必须用相同的密钥对明文进行加密和解密运算。

64、什么是公钥加密系统?

答:公钥加密系统中,加密和解密是相对独立的。加密和解密使用两把不同的密钥,一把称为公钥,它作为加密密钥向公众公开,谁都可以使用。另一把称为私钥,它作为解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使用公钥加密的信息只有用相应的钥才能解密,非法使用都根据公开的加密密钥无法推算出解密密钥。

65、什么是数字签名?

答:发送方根据信息产生摘要,并对摘要用自己的签名私钥加密,信息和用自身签名私钥加密的数据摘要组合成数字签名。

66、什么是数字证书?

答:就是网络通讯中标志通讯各方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其作用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

67、什么是CA认证中心?

答:CA认证中心是一家能向用户签发数字证书以确认用户身份的管理机构。

68、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答:计算机病毒本身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代码。它具有与生物病毒相似的特征,即能够自我复制和快速传播,能够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

69、电子政府的安全风险有哪些?

答:(1)物理风险(2)技术风险。(3)管理风险。(4)政治风险。

70、简述电子政府的安全目标。

答:(1)保障物理安全(2)保障信息安全。(3)保障技术安全。(4)保障管理安全。(5)保障政治安全。

71、简述电子政府的技术安全需求。

答:(1)可用性。(2)保密性。(3)完整性。(4)不可否认性。(5)访问控制。

72、简述电子政府安全的技术机制。

答:(1)访问控制机制。

(2)加密机制。(3)数字签名机制。(4)身份认证机制。(5)病毒防护机制。(6)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机制。

73、简述从信息安全角度考虑,电子政府技术安全体系的内容。

答:(1)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时效性。(2)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不可否定性。

(3)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74、简述从网络安全角度考虑,电子政府技术安全体系的内容。

答:(1)网络物理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网络和信息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可控性和可跟踪性。

(3)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75、简述从应用安全角度考虑,电子政府技术安全体系的内容。

答:(1)合法性。(2)规范性。(3)安全性。(4)兼容性。

76、简述电子政府的技术安全要素。

答:(1)安全保障要素。(2)安全防御要素。(3)安全监控要素。4)安全认证要素。

77、简述电子政府的技术安全框架。

答:(1)物理屋安全。(2)网际层安全。(3)系统层安全。(4)应用层安全。

详见书上221页图 9-1

78、简述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体系。

答:政务内网安全体系主要是通过物理隔离、数据认证和授权体系、病毒防火墙等防范网络攻击,侧得是防范。为了防止外部攻击,政务内网和外网之间采取物理隔离的方法。为了防火内部人员的泄密,针对内部上网人员使用数字证书认证和授权管理体系,提供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不可抵赖等应用服务。对病毒的防范主要是通过安装防病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等手段来实现。此外,内网的安全管理还包括机房的安全制度、服务器的安全审计制度、访问控制策略和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等。

79、简述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体系。

答:(1)要在外网与互联网之间建立逻辑隔离屏障。

(2)为防止对网站主页和电子文档的人为破坏、病毒入侵等任何形式的篡改,要在外网的安全平台中使用网页保护系统和具有电子文档防伪功能的文件监控系统。

(3)要在外网设置入侵检测、漏洞扫描、主机审查等系统,对网络或操作系统上的可疑行为进行监测,并做出策略反应,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80、简述电子政务的立法内容。

答:(1)电子政务的定义、目的、意义、标准化以及政府机关与公务员的职责。

(2)为实现电子政务应进行的工作及电子政务的运营原因。

(3)行政事务及其管理的电子化。

(4)政府服务的电子化。

(5)政务文书业务的削减。

(6)电子信息事业的推进。

(7)对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责任的追究等。

81、简述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内容的构成。

答: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由三个层次的法律法规内容构成。

(1)实施电子政务的基础性法律法规。

(2)实施电子政务活动的核心性法律法规。

(3)具体电子政务活动的运作性法律法规。

82、简述个人数据保护法的内容。

答:一是规定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目的。

二是确定应当保护的个人信息的范围。

三是有关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原则。

83、简述电子政务政策体系与制度建设内容。

答:电子政务推进基本规划、电子政务推进基本规划的实施计划、关于构建和运营电子政务系统的共同事项、电子政务的政府协调制度、行政信息系统的安全对策、推进网上申请申报手续电子化的基本框架等。

84、简述电子签名的法律模式。

答:(1)电子签名的单一式法律模式。(2)电子签名的开放式法律模式。(3)电子签名的半开放式法律模式。

85、简述电子签名的具体法律制度。

答:(1)法定最低标准制度。(2)签名者责任制度。(3)认证机构制度。

86、简述计算机犯罪的类型。

答:(1)计算机盗窃、欺诈等经济犯罪。

(2)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

(3)非法泄漏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的犯罪。

(4)盗窃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系统中在存储的或正在传输的数据的犯罪。

(5)利用计算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及其它危害社会的犯罪。

(6)公开宣布对计算机或者通讯系统的非法连接、侵入和干预的犯罪行为。

(7)破坏计算机的犯罪。

(8)制作、销售、分发主要用于进行计算机或者通讯系统的非法连接、侵入和干预的设备和程序的犯罪行为。

87、简述计算机犯罪的类特点。

答:(1)智能性、隐蔽性。(2)复杂性、确定性。(3)犯罪主体低龄化。(4)损失大,对象广,发展迅速,涉及面广。(5)犯罪后果严重、社会危害大。

88、简述计算机犯罪的法律防治措施。

答:(1)加强计算机网络立法工作。(2)正确定位,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监管工作。(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智能型计算机网络监管人才。

信息系统与分析设计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系统方法是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的一系列方法的集合。其中,A.D.霍尔提出了著名的基于三维结构的系统方法,其中,三个维度分别是 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

2.信息系统规划是指对组织目标、组织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指导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信息系统长期发展展望。在众多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目标转移法、关键成功因素法。

3.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系统做出分类。按照人们认识系统的抽象程度,可以把系统划分成为 概念系统、逻辑系统 和 物理系统三类。而按照系统与外界的关系,可以把系统分为 封闭系统 和 开放性系统 两类。

4. 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决定了信息系统建设要做大量复杂和细致的工作。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

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维护 和 信息系统管理 四方面的工作。

5. 作为一种统一的软件建模语言,UML具有广泛的建模能力。UML的建模元素包括 基本建模元素、关系元素 和 图 三大类。

6. 可行性研究又叫可行性分析,它是所有工程项目在开始阶段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

7.信息系统设计模型是对信息系统设计方案的抽象描述,它完整描述了信息系统设计的内容,并具有简明、抽象、概括和规范等特点。信息系统设计模型主要包括 平台模型、拓扑计算模型、软件模型、界面模型 和 数据库模型 等内容。

二、名词解释

1. 信息系统 P10

答: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决策等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

2. 需求分析 P107

答:需求分析是指调查用户对新开发的信息系统的需要和要求,结合组织的目标、现状、实力和技术等因素,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确定出合理可行的信息系统需求,并通过规范的形式描述需求的过程。

3. 可行性研究 P68

答:可行性研究又叫可行性分析,它是所有工程项目在开始阶段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可行性研究是指项目正式开发之前,先投入一定的精力,通过一套准则,从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合理性,以及项目所面临的重大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4.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 P156

答: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是由信息系软件的各子系统按照确定的关系构成的结构框架。子系统是对软件分解的一种中间形式,也是组织和描述软件的一种方法。由多个子系统构成信息系统软件,每一个子系统又包括多个用例设计,设计类和接口。

5.系统集成 P222

答:系统集成是把系统构件按照设计要求,构装成为最终可交付使用的信息系统的工作。

6.系统设计 P147

答:系统设计是对系统分析的深化和细化,其目的是提出能够指导信息系统实现的设计方案。

7.信息系统生存周期 P43

答:信息系统生存周期是指从提出信息系统建设的设想开始,历经规划,开发,演化等过程,一直到被其他信息系统所替代的全过程。

8.概念类 P130

答:概念类是在概念层次上,对信息系统的抽象要素的一种称谓。

9.用例分析 P138

答:在确定逻辑结构之后,用例分析将逐一对分析包中的每一个用例进行分析,提取概念类,分析各个概念类之间的关系,确定用例分析类图和用例分析交互图。

10.信息系统测试 P222

答:信息系统测试是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通过确定的方法,从信息系统模型和软件代码中发现并排除潜在的错误,以得到能可靠运行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三、简答题

1. 信息系统设计模型共包括哪几种模型? P148

答:信息系统设计模型主要包括:平台模型、拓扑计算模型、软件模型、界面模型 和数据库模型等内容。

2. UML统一建模语言共定义了哪两类、哪八种图形?

答:(1)静态结构图:类图,对象图,构件图,实施图

(2)动态行为图:用例图,顺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

3.信息系统分为哪五种类型? P12

答:按综合模式分为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信息系统,主管信息系统五种。

4.什么是信息系统的生存周期?它包括哪几个过程?

答:概念:信息系统生存周期是指从提出信息系统建设的设想开始,历经规划,开发,演化等过程,一直到被其他信息系统所替代的全过程。

过程:(1)规划过程(2)开发过程(3)演化过程(4)管理过程(5)支持过程

5.什么是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它呈现为哪三维结构?

答:信息系统概念结构是从抽象的概念层次表示的信息系统的宏观结构,是对信息系统特殊的宏观描述。

信息系统概念结构呈现的三层维宏观逻辑结构分别为:管理层维、职能层维和功能层维。

6.什么是应用服务器模式?P23

答:应用服务器模式也被称为多层计算模式,它采用与三层处理逻辑对应的三级体系结构,即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层模式之间增加一个中间层-----应用服务器,以与三层处理逻辑直接对应。

7.什么是信息系统?它有哪些特征?P10

答:概念: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决策等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

特征:(1)信息性(2)综合性(3)集成性(4)多样性(5)发展性

8.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工作有哪些?P42

答:(1)信息系统规划(2)信息系统开发(3)信息系统维护(4)信息系统管理

四、应用题

1.实体的关系有哪几种?并分别解释各种关系。 P99

答:实体的关系主要包括关联、聚合、组合、泛化、依赖等形式。

“关联”指实体之间所存在的固有联系。

“聚合”和“组合”都反映实体之间存在的整体和部分的组成关系。其中“聚合”反映整体与部分之间一种相对松散的组成关系。如果整体不存在,部分还有可能存在。“组合”则描述整体与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55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