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巧构造,妙解题
更新时间:2024-06-24 19: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巧构造 妙解题
1. 直接构造 例1. 求函数f(x)?3?sinx的值域。
2?cosx3?sinx可以看作定点(2,3)与动点(-cosx,sinx)连线的斜率,
2?cosx故f(x)的值域即为斜率的最大、最小值。
分析:由于f(x)?解:令???cosx,??sinx,则?2??2?1表示单位圆
3???k表示连接定点P(2,3)与单位圆上任一点(?,?)所得直线2????k??(3?2k)?0的斜率。
f(x)?显然该直线与圆相切时,k取得最值,此时,圆心(0,0)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为1,即
|3?2k|1?k2?1
所以k?2?23 3故2?2323 ?f(x)?2?33例2. 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xsin3??ysin??a,xsin3??ysin??a,
xsin3??ysin??a共点,求sin??sin??sin?的值。
分析:由条件知sin?,sin?,sin?为某一元方程的根,于是想法构造出这个一元方程,然后用韦达定理求值。
解:设(m,n)是三条直线的交点,则可构造方程msin3??nsin??a,即
4msin3??(n?3m)sin??a?0(*)
由条件知,sin?,sin?,sin?均为关于sin?的一元三次方程(*)的根。
由韦达定理知sin??sin??sin??0 2. 由条件入手构造
例3. 已知实数x,y,z满足x?6?y,z2?xy?9,求证:x?y
分析:由已知得x?y?6,xy?z2?9,以x,y为根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再由判别式非负证得结论。
解:构造一元二次方程p2?6p?z2?9?0 其中x,y为方程的两实根 所以??36?4(z2?9)?0
即z2?9?9
z2?0,z?0
故△=0,即x?y 3. 由结论入手构造
例4. 求证:若n?3,n?N,则
11111 ??????333312345n分析:待证式的左边求和的分母是三次式,为降低分母次数,构造一个恒不等式。
11111??[?] k3(k?1)k(k?1)2(k?1)kk(k?1)所以左边?111 ????2?3?43?4?5(n?1)n(n?1)1111111?[???????] 22?33?43?44?5(n?1)nn(n?1)1111?[?]? 22?3n(n?1)12故原式得证。
例5. 已知实数x,y满足0?x?y?z??2,求证:
?2?2sinxcosy?2sinycosz?sin2x?sin2y?sin2z
分析:要证原式成立,即证
?4?sinxcosy?sinycosz?sinxcosx?sinycosy?sinzcosz
即证
?4?sinx(cosx?cosy)?siny(cosy?cosz)?sinzcosz
由三角函数线知可构造下图,此时不等式右边为图中三个矩形的面积之和S1?S2?S3,而
1?单位圆的面积为,所以 44
?4?sinx(cosx?cosy)?siny(cosy?cosz)?sinzcosz
故结论成立。
巧用函数单调性妙解数学题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函数的单调性又是函数的重要性质。在求解某些数学问题时,若能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构造出一个适当的单调函数,往往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获得巧解和妙解。下面举例说明。
一. 巧求代数式的值
例1. 已知(x?2y)?x?2x?2y?0,求(x?y)55552007的值。
解:已知条件可化为(x?2y)?(x?2y)?(?x)?(?x)
5设f(x)?x?x,则f(x?2y)?f(?x)
5而f(x)?x?x在R上是增函数 则有x?2y??x,即x?y?0 所以(x?y)2007?0
点评:本题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x?2y)?(x?2y)?(?x)?(?x),再构造相应函数f(x)?x?x,利用单调性求解。
拓展练习:已知方程x?3x?3的根为α,方程x?log3x?3的根为β,求α+β的值。(答案:????3)
二. 妙解方程 例2. 解方程4?7?xx55565x
解:易见x=2是方程的一个解
?4??7?原方程可化为??????1
?65??65??4??4?而f(x)??(因为????(0,1))
?65??65??7?在R上是减函数,g(x)???同样在R上是减函数
?65??4??7??因此f(x)?g(x)?????在R上是减函数
?65??65??4??7??4??7?由此知:当x?2时,????????????1
?65??65??65??65??4??7??4??7???当x?2时,??????????1
?65??65??65??65?这说明x?2与x?2的数都不是方程的解,从而原方程仅有唯一解x?2。 拓展训练:解方程5?1?2(2?2)。(答:x?2)
点评:解该类型题有两大步骤:首先通过观察找出其特解x0,然后等价转化为
xxxxx22xx22xxxxxxxf(x)?a(a为常数)的形式,最后根据f(x)的单调性得出原方程的解的结论。
三. 妙求函数的值域
cos2x?6cosx?10例3. 求函数y?(0?x??)的值域。
3?cosx解:令cosx?t,则
y?f(t)?t?3?1 t?3因为0?x??,所以?1?t?1 而f(t)在t??1,1内递增
??所以f(?1)?f(t)?f(1)
又f(?1)?517 ,f(1)?24而
517?f(x)? 24?5?217?为所求原函数的值域。 ?4?所以?,四. 巧解不等式 例4. 解不等式log5(1?x)?log16x
5t解:设t?log16x,则x?16,x?4 原不等式可化为log5(1?4t)?t
?1??4?tt则1?4?5,即??????1
?5??5??1??4?设f(t)??????
?5??5?显然f(t)是R上的减函数,且1?f(1),那么不等式
tttt即f(t)?f(1)?t?1
因此有log16x?1,解得0?x?16
点评:解不等式其实质是研究相应函数的零点,正负值问题。用函数观点来处理此类问题,不仅可优化解题过程,且能让我们迅速获得解题途径。
拓展训练:解不等式(5x?3)?x?6x?3?0。(答:x??五. 巧证不等式
331) 2am?n?bm?nam?bman?bn例5. 设a?0,b?0,m?0,n?0,求证。 ?2222am?n?bm?nam?bman?bn证明:当m,n中至少有一个为0时,则有,结论成?2222立。
设m?0,n?0
因为y?x(??0)在(0,??)上单调递增
所以am?bm与a?b必同号,或同为0(当且仅当a?b时) 从而(a?b)(a?b)?0
mmnn?nn?am?n?bm?n?ambn?anbmam?n?bm?nam?bman?bn
??2222因此,原不等式成立(当且仅当a?b或m?0,或n?0时取“=”号)。 点评:原不等式等价于a?m?n?bm?n?ambn?anbm?(am?bm)(an?bn)?0,这可由
幂函数y?x(??0)在(0,??)上递增而得到。
sin2?cos2?本题可拓展:令m?sin?,n?cos?,则a?b?a六. 巧解恒成立问题
22b?acos?bsin22?。
1?2x?3xa例6. 已知函数f(x)?lg对区间??,1上的一切x值恒有意义,求a的
3??取值范围。
1?2x?3xa解:依题意,?0
3对??,1上任意x的值恒成立
xx???1??2?整理为a???????对??,1上任意x的值恒成立。
?3??3????1??2?设g(x)???????,只需a?g(x)max
?3??3?而g(x)在??,1上是增函数
xx??则g(x)max?g(1)??1 所以a??1 七. 巧建不等关系
例7. 给定抛物线C:y?4x,F是C的焦点,过点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
2??点,设FB??AF。若??4,9,求l在y轴上的截距的变化范围。
??解:设A(x1,y1),B(x2,y2)
??由FB??AF,得
?x2?1??(1?x1)??y2???y12??y1?4x1又?2??y2?4x2(1)(2)(3)(4)
联立(1)(2)(3)(4),解得x2?? 所以B(?,2?)或(?,?2?)
所以l的方程为(??1)y?2?(x?1)或(??1)y??2?(x?1)
当y?4,9时,l在y轴的截距为
??2??2?或 ??1??1令f(?)?2?,则 ??1??1?1???2???0
f'(?)???(??1)2(??1)2所以f(?)在[4,9]上是减函数
故
32?44?2?3??或???? 4??133??14所以直线l在y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是:
3??34??4?,???,? ??4??43??3八. 巧解数列问题
例8. 已知数列?bn?是等差数列,b1?1,b1?b2???b10?145。 (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an?的通项an?loga(1?1)(a?0,且a?1),Sn是数列?an?的前nbn项和,试比较Sn与logabn?1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由b1?b2???b10?145,b1?1 有10b1?得d?3
1310?9d?145 2因此bn?b1?(n?1)3?3n?2
(2)Sn?loga(1?1)?loga?1?????loga?1???1?4???1?? 3n?2????loga?(1?1)?1???1??1?????1?? 4??3n?2???1logabn?1?loga33n?1 31??1??(1?1)?1????1???4??3n?2?设f(n)?(n为正整数) 33n?11??1??1?3?(1?1)?1????1???1??3n?1?f(n?1)4??3n?2??3n?1?则?1??1?3f(n)?(1?1)?1????1??3n?4 ?4??3n?2??327n3?54n2?36n?8?127n3?54n2?27n?4所以f(n?1)?f(n)
即f(n)在n?N上是递增的
*从而f(n)?f(1)?2?1 341?3*??3n?1(n?N) 3n?2?即(1?1)?1????1???1?4???所以当a?1时,Sn?当0?a?1时,Sn?1logabn?1 31logabn?1 3巧用函数思想解数列题
从函数观点看,数列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取值时相应的一列函数值,因此,用函数思想解数列题,思路自然,方法简捷。
1. 利用周期性解题
例1. 在数列{an}中,已知a1?1,a2?5,an?2?an?1?an(n?N*),则a2002等于( ) A. -1
B. -5
C. 1
D. 5
解:因为an?2?an?1?an(n?N*) 所以an?3?an?2?an?1 两式相加,得an?3??an 从而有an?6??an?3?an
即{an}是周期为6的数列,所以a2002?a6?333?4?a4??a1??1 选A
2. 利用单调性解题
1111例2. 设n?N*,且n>1,求证(1?)(1?)(1?)?(1?)?3572n?12n?1 21111(1?)(1?)(1?)?(1?)3572n?1证明:令an?(n?2,3,?)
2n?11111(1?)(1?)?(1?)(1?)352n?12n?1 ?2n?3(1?1)2n?12n?1 2n?3?2(n?1)4(n?1)?12则an?1于是
an?1?an?2n?2(2n?1)(2n?3)?1
所以an?1?an
即an是n的单调递增函数,其中n=2,3,4,?
直线M1M2的方程为y?y1?y2xx?x2??0(x?1)。 2y02即x0x?y0y?x0(x1?x2)y0(y1?y2) (*) ?2222又由命题1得,PM1方程为x1x?y1y?r,PM2方程为x2x?y2y?r。
2??x1x0?y1y0?r,由P?PM1,P?PM2,可得? 2??x2x0?y2y0?r?x0(x1?x2)y0(y1?y2)??r2
222代入(*)式得,切点弦M1M2所在直线方程为x0x?y0y?r。
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摸索和思考,这对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
很有好处的。
求圆锥曲线离心率“四法”
离心率是圆锥曲线中的一个重要的几何性质,在高考中频繁出现,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常用的四种解法。
一. 直接求出a、c,求解e
已知标准方程或a、c易求时,可利用离心率公式e?c来求解。 a例1. 过双曲线M:x?2y2b2?1(b?0)的左顶点A作斜率为1的直线l,若l与双曲线
M的两条渐近线分别相交于点B、C,且|AB|=|BC|,则双曲线M的离心率是( )
A. 10
B.
5 C.
10 3 D.
5 2分析:这里的a?1,c?b2?1,故关键是求出b2,即可利用定义求解。
解:易知A(-1,0),则直线l的方程为y?x?1。直线与两条渐近线y??bx和y?bx的交点分别为B(?故有e?1b1b,)、C(,),又|AB|=|BC|,可解得b2?9,则c?10b?1b?1b?1b?1c?10,从而选A。 a
二. 变用公式,整体求出e
x2y24例2. 已知双曲线2?2?1(a?0,b?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则双曲线的离
3ab心率为( )
A.
5 3 B.
4 3 C.
5 4 D.
3 2分析:本题已知
b4?,不能直接求出a、c,可用整体代入套用公式。 a3ca2?b2a2?b2b22??1??1?k解:由e??(其中k为渐近线的斜率)。
aaa2a2这里
c45b4?,则e??1?()2?,从而选A。
a33a3三. 统一定义法
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或称第二定义)知离心率e是动点到焦点的距离与相应准线的
距离比,特别适用于条件含有焦半径的圆锥曲线问题。
例3. 在给定椭圆中,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长为2,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1,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2 B.
2 2 C.
1 2 D.
2 4解:由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又称为通径,设焦点为F,则MF?x轴,知|MF|是通径的一半,则有|MF|?2|MF|2。由圆锥曲线统一定义,得离心率e?,从而选B。 ?2d2四. 构造a、c的齐次式,解出e
根据题设条件,借助a、b、c之间的关系,构造出a、c的齐次式,进而得到关于e的
方程,通过解方程得出离心率e的值。
x2y2例4. 已知F1、F2是双曲线2?2?1(a?0,b?0)的两焦点,以线段F1F2为边作正
ab?MF1F2,若边MF1的中点在双曲线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4?23
B.
3?1 C.
3?1 2 D. 3?1
解:如图,设|OF则点P的横坐标为?1|?c,MF1的中点为P,由焦半径公式|PF1|??exp?a,即c??c1,由|PF1|?|F1F2|?c,
22cc?(?)?a,得c2?2a2?2ac?0,有a2,故选D。 e2?2e?2?0,解得e?1?3,e?1?3(舍去)
练一练
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2 2 B.
2?1 2 C. 2?2 D. 2?1
参考答案:D
三角函数求最值的归类研究
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本文对三角函数的求最值问题进行归类研究,供同学们借鉴。
一、化成y?Asin(?x??)的形式
例1.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为A和B,求sinAsinB的最大值。 解:sinAsinB?sinAsin(由0?A??2?A)?sinAcosA?1sin2A 21。 2?2,得0?2A??,则当A??4时,sinAsinB有最大值
例2. 求函数f(x)?cosx?2sinxcosx?sinx在?0,?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44????2?f(x)?cos4x?2sinxcosx?sin4x?(cosx?sinx)(cosx?sinx)?sin2x2222
?cos2x?sin2x??2sin(2x??
4)由0?x??2,得??4?2x??4?3?2?,??sin(2x?)?1, 424得?2??2sin(2x??4)?1,
3?时,f(x)min??2 8则当x=0时,f(x)max?1;当x?[点评]这类题目解决的思路是把问题化归为f(x)?Asin(?x??)?k的形式,一般而言,f(x)max?|A|?k,f(x)min??|A|?k,但若附加了x的取值范围,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图象加以解决。
例2中,令u?2x??4,画出sinu在????3??, ,?上的图象(如图1)
?44?
图1
不难看出?22??sin(2x?)?1。 ?sinu?1,即?242应注意此题容易把两个边界的函数值f()和f(0)误认为是最大值和最小值。
?2二、形如y?ccosx?d的形式
asinx?b例3. 求函数y?sinx?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cosx?2解:由已知得ycosx?2y?sinx?1,
2即sinx?ycosx?1?2y,y?1?sin(x??)?1?2y,
所以sin(x??)?1?2yy?12
因|sin(x??)|?1,1?2yy?12?1,
4, 3即3y?4y?0,解得0?y?故ymax?24,ymin?0 3[点评]上述利用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转化为以函数y为主元的不等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方法。虽然本题可以使用万能公式,也可以利用圆的参数方程和斜率公式去求解,但都不如上述解法简单易行。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试一试其他解法。
三、形如y?csinx?d的形式
asinx?b3?2sin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sinx?2例4. 求函数y?解:y?3?2sinx2sinx?32(sinx?2)?11???????2
sinx?2sinx?2sinx?2sinx?211??,
sinx?23由?1?sinx?1,得?3?sinx?2??1,?1?1151???1,即????2??1 3sinx?23sinx?25?ymax??1,ymin??
3[点评]此题是利用了分离分母的方法求解的。若用例3的解法同样可求,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试一下,并作解法对比。
四、形如y?sinx?a的形式 sinx
例5. 求y?sinx?2(0?x??)的最小值。 sinx2(0?u?1)。 u解:设u?sinx,则y?u?从图2中可以看到y?u?来证明这一结论)。
2在区间(0,1]上是减函数(也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u
?当u?1时,ymin?1?2?3 1[点评]若由sinx?22?2sinx??22,可得最小值22是错误的。 sinxsinx这是因为当等号成立时,sinx?即sinx?2, sinx1(0?x??)就可以用不sinx2?1是不可能的。若把此题改为y?sinx?等式法求解了,同学们不妨琢磨一下。
五、利用sin?与cos?之间的关系
例6. 求函数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设t?sinx?cosx?2sin(x?),
4?1?t2则?2?t?2,且sinxcosx?。
21?t21??(t?1)2?1, 由于y?t?22故当t=1时,ymax?1;当t??2时,ymin??2?1。 2[点评]sin??cos?,sin??cos?,sin?cos?这三者之间有着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sin?cos?是纽带,三者之间知其一,可求其二。令t?sinx?cosx换元后依题意可灵活使用配方法、重要不等式、函数的单调性等方法来求函数的最值。应该注意的是求三角函数的最值方法有多种,像配方法、不等式法等,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自己探讨一下。
练一练:
1. 求函数y?2sinx(sinx?cos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 求函数y?3?cosx?sin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 已知x???????,?,求函数y?(sinx?1)(cosx?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62?2?1,ymin?1?2
2答案:1. ymax?(提示:由y?2sinx?2sinxcosx?1?cos2x?sin2x?2. ymax?4,ymin?2sin(2x?)?1)
4?7 422(提示:由y?3?cosx?(1?cosx)?cosx?cosx?2?(cosx?)?1227) 43. ymax?3?222?3,ymin? 242(提示:令t?sinx?cosx,则sin2x?t?1。
3???2x???,??,??t2?1?1,
2?3?解得
3?1?t?2。 2t2?11?t?1?(t?1)2,容易求解) 于是y?sinxcosx?sinx?cosx?1?22三角问题的非三角化解题策略
对待三角问题,常规思路是运用三角知识及公式顺水推舟式的解析,自然而合理。其实,三角问题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在解题时,若能激活联想,发散思维,不少三角问题的解决途径是比较新奇和有趣的,正所谓三角问题的非三角化解题策略。这里剖析数例,以作欣赏。
一. 平几化策略
发挥平面图形的功能,以平面图形为载体,挖掘三角背景下的问题实质,使三角问题在平面图形的直观导引下得到解决。
例1. 已知△ABC的三个内角适合sin2A=sinB(sinB+sinC),求证:∠A=2∠B。
证明:如图1,联想平几知识中的切割线定理求解。延长CA到D,使AD=AB=c, 则CD=b+c。
由于sin2A=sinB(sinB+sinC), 所以a2=b(b+c), 即BC2=AC2CD,
所以BC切过A、B、D的圆于点B, 所以∠ABC=∠ADB。 因为AB=AD, 所以∠ABD=∠ADB,
所以∠CAB=∠ABD+∠ADB=2∠ABC,得证。 二. 对称化策略
利用互余三角函数间的特殊关系,以问题结构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构造“相似”结构式子,建立对称关系,开避解题坦途。
例2求cos210°+cos250°-sin40°sin80°的值。 解:设x=cos210°+cos250°-sin40°sin80°,
y=sin210°+sin250°-cos40°cos80°, 则x+y=2-cos40°;
x?y?cos20??cos100????1?cos40?。 21 2联立解得x?3,即为所求结果。 4三. 线圆化策略
直线与圆是数学中的平常而重要的几何图形。从抽象的数学式子里提炼出线圆关系,使问题及字母讨论在直观的几何显示下不解自知。
例3 设方程sin2x-sin2x=2cos2x+m有实数解,试求m的取值范围。 解:原方程变形为: 3cos2x-2sin2x+2m+1=0。
观察知:点(cos2x,sin2x)在直线3x-2y+2m+1=0上,而点又在单位圆x2+y2=1上,所以这个点是直线与圆的交点。原方程有实数解,就是直线与圆有交点,所以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半径关系得:
2m?13?(?2)22≤1。
整理得m2+m-3≤0, 解得
?1?13?1?13。 ≤m≤22四. 轨迹化策略
一图值千言。依题意构点挖掘点的轨迹,发挥“区域”优势,使隐藏的“关节”得以显
现,利用解析几何辅助问题获解。
?asin??bcos?≥0例4. 设a、b>0,且变量θ满足不等式组?,求sinθ的最大值。
?acos??bsin?≥0?x2?y2?1,?解设x=cosθ,y=sinθ,则不等式组等价于?bx?ay≥0,
?ax?by≥0。?原不等式呈现出鲜明的几何意义:动点(x,y)的运动区域是单位圆与二直线所围成的阴影区域。由此得sinθ的最大值就是阴影区域中的最高点的纵坐标,即(sinθ)
max=yM=
aa?b22
五. 曲线化策略
有些三角问题,抓住结构特征,依托曲线方程,巧妙地建构圆锥曲线模型,使问题在曲线性质的帮助下简捷求解。
cos4?sin4??例5 若α、β为锐角,且,求证α+β=。 ??1222sin?cos?解:构造A(cos2α,sin2α),B(sin2β,cos2β)两点,则A、B两点均在椭圆
y2x2??1上。根据圆锥曲线的切线知识知,经过点B的切线方程为x+y=1。显然sin2?cos2?点A的坐标适合切线方程,所以点A也是切点,从而知A、B两点为同一点。
即:cos2α=sin2β,sin2α=cos2β, 所以cosα=sinβ=cos(
?。 ?β)
2?。 2由题设条件α、β为锐角,不难得α+β=
一类求三角形面积的极值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问题:过点P?2,3?的直线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点A,B,求?ABO的
面积最小值,以及此时所对应的直线方程。
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是:建立函数关系,利用有关函数的基本理论以及不等式的知识,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
在研究函数的最值时,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对函数值的限制;在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取等号的条件是否具备。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时,判别式为非负数,求最值。
解答这类问题的常用解题方法如下:
一、 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解
解法1:设过点P?2,3?的直线方程为:?xay23?1,则??1,于是可设bab
a?23,。 b?cos2?sin2?记?ABO的面积为S,则S?3121 ?ab=22sin?cos2??sin2??2因为0
2此时,a?2cos245??4,b?xy??1 463?6
sin245?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评注:若正实数m,n满足m?n?1,我们可以设m?sin2?,n?cos2?,把二
元转化为关于?的一元问题,可借助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解。
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
解法2:设过点P?2,3?的直线方程为:y?3?k?x?2?,
直线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点A?2???3?,0?,B?0,3?2k?. 由图知k?0 k?记?ABO的面积为S,则S?1?3?2????3?2k? 2?k?即S?1?9??12?4k?? 2?k?因为k?0,所以,?4k?0,?利用均值不等式得:
9?0。 k9?9?(?4k)?(?)?2??4k?????12。
k?k?所以S?1?9?1?12?4k????12?12??12 2?k?2当且仅当?4k??93,即k??时?ABO的面积有最小值,此时所对应的直线方程为: k2y?3??3?x?2??3x?2y?122
评注: 在利用均值不等式解题时,需要对目标函数进行恒等变形。变形原则是能
使产生的几个正数的积(或和)为定值。
解法3:设过点P?2,3?的直线方程为:?xay232b ?1,则??1,于是a?babb?3因为直线与x轴、y轴的正半轴相交,则a?0,b?0。
12bb291记?ABO的面积为S,则S?ab=??b??b?3??6
2b?3b?3b?32因为:a?2b>0,b?0.所以b?3. b?399?2?b?3???6。
b?3b?3于是:b?3?所以:S=b?3?9?6?12。 b?3xay23则??1,于是ab?3a?2b ?1,
bab解法4:设过点P?2,3?的直线方程为:?因为直线与x轴、y轴的正半轴相交,所以 a?0,b?0。利用均值不等式得:
ab?3a?2b?26ab,abab?26?0,而ab?0,所以ab?24。
记?ABO的面积为S,则S???1ab?12 2当且仅当3a?2b且ab?24时,a?4,b?6。面积有最小值S?12。 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xy??1 46评注: 此题利用均值不等式,产生一个新的不等式,解这个不等式求出ab的最小
值,从而获解。
三、判别式法
解法5:设过点P?2,3?的直线方程为:y?3?k?x?2?,
直线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点A?2???3?,0?,B?0,3?2k?. 由图知k?0 k?记?ABO的面积为S,则S?21?3??2???3?2k? 2?k?化简得:4k??2s?12?k?9?0 (1)
将上式视为关于k的一元二次方程,因为k?R,所以,??0。 即?2s?12??4?4?9?0?S?12或S?0(舍去)。
2面积的最小值是:S?12,代入(1)得:k??此时所对应的直线方程为:y?3??3 23?x?2??3x?2y?12 2评注:上述方法就是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时,判别式为
非负数,求解。
解法6:设过点P?2,3?的直线方程为:?xay232b ?1,则??1,于是a?babb?3因为直线与x轴、y轴的正半轴相交,则a?0,b?0。
12bb21记?ABO的面积为S,则S?ab=? ?b?2b?3b?32化简得:b?Sb?3S?0 (2)
将上式视为关于b的一元二次方程,因为b?R,所以,??0。 即(?S)?4?3S?0?S?12。因为?S?0?
22面积的最小值是:S?12,代入(2)得:b?6,则a?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2b=4 b?3xy??1 46评注:此题还可以通过消去b,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上述方法求解。
一类应用题的统一解法
有关应用题中最值问题,在实际条件的约束下,不能仅靠使用重要不等式求出最值,需要借助比较法,把问题转化为与端点值的大小关系问题。
例1 某种印刷品,单面印刷,其版面(如图中阴影部分)排成矩形,版面面积为A,它的左右两边都要留宽为a的空白,上下两边都要留有宽为b的空白,且印刷品左右长度不超过定值l。问:如何选择尺寸(纸张也是矩形),才能使印刷品所用纸张面积最小?从而使印刷的总用纸量最小。
图1
解:设版面左、右长为x,上、下宽为y
则有A?xy(x>0,y>0) 设每张印刷品所用纸张面积为S
则S?(x?2a)(y?2b)?(A?4ab)?(2bx?2a?A)(0?x?l?2a) x(1)当2a?aA?l时, b2bx?2a?A?4abA, xA时取“=”号,解得x?xaA,y?bbA a当且仅当2bx?2a?即此时左右长为2a?aAbA,上下宽为2b? ba(2)当2a?aA?l时 baA b因为0?x?l?2a?所以(l?2a)?x?0
且bx?(l?2a)?b?aAaA??aA bb所以[b(l?2a)?2AaA]?(bx?) l?2axb(l?2a)x?aA?0
(l?2a)x?[(l?2a)?x]?当x?l?2a时取等号,即选择左、右尺寸为l,上、下尺寸为2b?A用纸量最小。 l?2a综上所述,当2a?aAaAbA?l时,选择左右尺寸为2a?时,上、下尺寸为2b+; bba当2a?aAA?l时,选择左、右尺寸为l,上、下尺寸为2b?所用纸量最小。 bl?2a例2 一船由甲地逆水匀速行驶至乙地,甲、乙两地相距s(千米),水速为常量p(千
米/时),船在静水中的最大速度为q(千米/时)(q>p)。已知船每小时燃料费用(以元为单位)与船在静水中速度v(千米/时)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I)把全程燃料费用y(元)表示为静水中速度v(千米/时)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II)为了使全程燃料费用最小,船的实际前进速度应为多少?
解:(I)依题意知船由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所用的时间为
s,全程燃料费用为:v?py?kv2?s,故所求函数及其定义域为: v?psv2y?kv??ks?,v?(p,q]
v?pv?p2(II)由题意知k、s、v、p、q均为正数,且v>p,故有
p2y?ks[(v?p)??2p] v?p?ks(2p?2p)?4kspp2当且仅当v?p?,即v?2p时上式取等号
v?p若2p?q,则当v?2p时,全程燃料费用y最小。 若2p>q,当v?(p,q]时,有
v2q2ks??ks?v?pq?p
(q?v)(pq?pv?qv)?ks?(v?p)(q?p)因p?v?q?2p,故v?p?0,q?p?0,q?v?0 又pq?pv?qv?pv?pv?qv?(2p?q)v?0
v2q2所以ks? ?ks?v?pq?p当且仅当v=q时等号成立,即当v=q时,全程燃料费用最小。
综上知,为使全程燃料费用最小,当2p?q时,船的实际前进速度为p;当2p>q时,
船的实际前进速度应为q?p。
例3 甲、乙两地相距s千米,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c千米/时。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v(千米/时)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b;固定部分为a元。
(I)把全程运输成本y(元)表示为速度v(千米/时)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II)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 解:(I)依题意知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所用时间为
s,全程运输成本为 vssay?a??bv2??s(?bv)
vvv故所求函数及其定义域为:
ay?s?(?bv),v?(0,v]
v(II)依题意知s,a,b,v都为正数,故有s(a?bv)?2sab v当且仅当
a?bv,即v?va时上式中等号成立 b若
a?c,则当v?ba时上式中等号成立 b若
a?c,当v?(0,c]时,有 baas(?bv)?s(?bc) vcaa?s[(?)?(bv?bc)]vc
s?(c?v)(a?bcv)vc因为c?v?0,且a?bc,故有a?bcv?a?bc2?0 所以s(最小。
2aa?bv)?s(?bc),且仅当v=c时等号成立。也即当v=c时,全程运输成本yvc综上知,为使全程运输成本y最小,当时行驶速度应为v=c。
ababab;当?c时行驶速度应为v??cbbb一招通解“二面角”和“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二面角”与“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而这两方面的题目
又是很多学生感到头痛的。事实上,这两类问题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下面给出这两类问题的一个“统一”求解公式,让你一招通解两类问题,
定理:如下图,若锐二面角??CD??的大小为?,点A为平面?内一点,若点A到二面角棱CD的距离为AB?m,点A到平面?的距离AH=d,则有d?m?sin?。
说明:d?m?sin?中含有3个参数,已知其中任意2个可求第3个值。其中?是指二面角??CD??的大小,d表示点A到平面?的距离,m表示点A到二面角??CD??棱CD的距离。值得指出的是:d?m?sin?可用来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用于求解相关的二面角大小问题。其优点在于应用它并不强求作出经过点A的二面角??CD??的平...面角∠ABH,而只需已知点A到二面角??CD??棱的距离,与二面角大小?,即可求解点A到平面?的距离,或已知两种“距离”即可求二面角的大小?。这样便省去了许多作图过程与几何逻辑论证,简缩了解题过程。还要注意,当已知点A到平面?的距离d与点A到二面角棱CD的距离m求解二面角的大小时,若所求二面角为锐二面角,则有
??arcsindd;若所求二面角为钝二面角,则????arcsin mm下面举例说明该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1. (2004年全国卷I理科20题)如下图,已知四棱锥P-ABCD,PB⊥AD,侧面PAD
为边长等于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为菱形,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120°。
(1)求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
(2)求面APB与面CP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分析:如上图,作PO⊥平面ABCD,垂足为O,即PO为点P到平面ABCD距离。第(1)问要求解距离PO,只需求出点P到二面角P-AD-O的棱AD的距离,及二面角P-AD-O的大小即可。第(2)问要求解二面角A-PB-C的大小,只需求出点C到二面角A-PB-C棱PB的距离及点C到半平面APB的距离即可。
解:(1)如上图,取AD的中点E,连结PE。由题意,PE⊥AD,即m?PE?3。
?又二面角P-AD-O与二面角P-AD-B互补,所以二面角P-AD-O的大小为60°,即?60?。于是由公式d?m?sin?知: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为
PO?m?sin??3?sin60??3。 2(2)设所求二面角A-PB-C的大小为?,点C到平面PAB的距离为d。
连接BE,则BE⊥AD(三垂线定理),AD⊥平面PEB,因为AD∥BC,所以BC⊥平面PEB,BC⊥PB,即点C到二面角棱PB的距离为2,即m=2。
又因为PE=BE=3,∠PEB=120°,所以在ΔPEB中,由余弦定理可求得PB=3。 取PB的中点F,连结AF,因为PA=AB=2,则AF⊥PB,BF?AF?AB2?BF2?13PB?,所以22137,即S?PAB?PB?AF?2243。 27。又易求得S?ABC?3,点P到平
面ABC的距离:PO?根据等体积法VP?ABC?VC?PAB,有
11?PO?S?ABC??d?S?PAB, 33即
22133,代入公式 ?3?d?7,所以d?724d21。 ?m7d?m?sin?,sin??又由于面PBC⊥面PEB,所以所求二面角A-PB-C为钝二面角,所以????arcsind m点评:对于这个高考试题,许多考生反映第(2)问求解困难,失分较为严重。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不能正确地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二是在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时存在计算障碍。
利用公式d?m?sin?求解,省去了许多繁难的作图过程与逻辑论证,其优势显而易见。 例2. 已知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分别是AB、AD的中点,GC垂直于ABCD所在的平面,且GC=2,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
分析:欲求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直接求解较困难。为此我们令平面GEF作为某二面角的一个半平面,当然二面角的另一个半平面即为平面BEF,为此我们只需找到该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点B到二面角棱EF的距离即可。
解:如下图,过B作BP⊥EF,交EF的延长线于P,连结AC交EF于H,连结GH,易证∠GHC就是二面角G-EF-C的平面角。
又BP?AH?2,这就是点B到二面角C-EF-G棱EF的距离m?2
因为GC=2,AC?42,所以CH?32,GH=22,在RtΔGCH中,
sin?GHC?222,于是由d?m?sin?得所求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
d?BP?sin?GHC?2?222?211。 11例3. 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的侧面A1ACC1与底面ABC垂直,∠ABC=90°,BC=2,AC?22,且AA1⊥A1C,AA1=A1C。求顶点C与侧面A1ABB1的距离。 分析:如下图所示,解答好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底面ABC的垂线A1D,找到了底面的垂线A1D,就可根据三垂线定理,作出侧面A1ABB1与底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A1DE,求出二面角A1-AB-C的平面角大小,就可依据公式d?m?sin?找到点D到平面A1ABB1的距离d,进而根据D为AC中点,也就不难求出点C到侧面A1ABB1的距离。
解:如上图,在侧面A1ACC1内,作A1D⊥AC,垂足为D,因为AA1=A1C,所以D为AC的中点。又因为AA1⊥A1C,AC?23,A1D=AD=3。
因为侧面A1ACC1⊥底面ABC,其交线为AC,所以A1D⊥面ABC。
过D作DE⊥AB,垂足为E,连接A1E,则由A1D⊥面ABC,得A1E⊥AB(三垂线定理),所以∠A1ED为侧面A1ABB1与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已知,AB⊥BC,得ED∥BC,又D是AC的中点,BC=2,所以DE=1,
tan?A1ED?A1D?3,故∠A1ED=60°。 DE于是由公式d?m?sin?知,点D到侧面A1ABB1的距离 d?DE?sin60??1?33。 ?22又点D为AC的中点,故而点C到侧面A1ABB1的距离为点D到侧面A1ABB1距离的2倍,于是知点C到侧面A1ABB1的距离为3。
点评:本例先通过求侧面A1ABB1与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进而利用公式
d?m?sin?求出点D到侧面A1ABB1的距离,再利用中点D的性质巧妙地求得C到侧面A1ABB1的距离,充分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
隐含在不等式中的最值问题
这是求函数最值中比较复杂的一类问题,它往往与恒成立问题有联系,换元与整体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对以下两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规律。
例1. 若不等式22x?2x?1?t?1?0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求实数t的最大值。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t?(2?1)?2 令a?2,f(a)?(a?1)?2(a?0) 则f(a)的值域为(?1,??)
x2x2?t??1时原不等式对x?R都成立,故t的最大值是?1
注:t?f(x)恒成立,应考虑f(x)的最小值,而t?f(x)恒成立应考虑f(x)的最大值。
例2. 已知a?b?c,求实数m的最大值,使不等式立。
解:将m与a,b,c分离并整理得m?11m???0总能成a?bb?cc?aa?ca?c。 ?a?bb?c要使此不等式成立,只需m不大于右边式子的最小值。
?a?b?0,b?c?0a?b?b?ca?b?b?c?a?bb?cb?ca?bb?ca?b?2???2?22?4
a?bb?ca?bb?c?m?4可使原不等式当a?b?c时恒成立右边?m的最大值是4练一练
已知对任意实数x,二次函数f(x)?ax?bx?c恒非负,且a?b,求小值。
答案与提示:令
2a?b?c的最
b?ab?t?1 at2a?b?ca?at?4a4?4t?t21?9?则????(t?1)??6??3
b?aat?a4(t?1)4?t?1?用待定系数法求三角函数最值
用均值不等式求三角函数最值时,“各数相等”及“和(或积)为定值”是两个需要刻
意凑出的条件,从何处入手,怎样拆项,如何凑出定值且使等号成立,又能使解答过程简捷明快,这确实既“活”又“巧”,对此问题,现利用待定系数法探析。
例1. 设x∈(0,π),求函数y?sinx2的最小值。 ?2sinx分析:拿到此题,很容易想到下面的解法。 因为 sinx>0,
所以y?sinx2sinx2??2??2。 2sinx2sinx故ymin=2。
显然,这种解法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号成立的条件。由得sinx=2,这样的x不存在,故为错解。
事实上,此题是可以用均值不等式来解答的,但需要拆项,如何拆,既能使其积为定值,
又能使“=”号成立,这确实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待定系数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此,先引入一个待定系数λ(0<λ<2,使y?sinx2?2sinxsinx?2??。由均值不等式及正??2sinxsinx弦函数的有界性,得y?2sinx?2?????2??2??。 2sinxsinx当且仅当
sinx?115且sinx=1,即λ=时,上式等号成立。将λ=代入,得ymin=。 ?2222sinx14(sinx?)。 2sinx14145(0,1]上单调递减,所以ymin?(1?)?。 (t?)在
2122t另解:y=
令sinx=t(0<t≤1=,易证y?例2. 当x∈(0,
632?)时,求函数y?的最小值。 ?sinxcosx2分析:因为x∈(0,
?),所以sinx>0,cosx>0,引入大于零的待定系数k,则函数2y?632333311可变形为y?+kcos2x-k≥???ksi2nx??sinxcosxsixnsixncoxscoxs3?2?33sinx?2??ksinx,3?k2?sinx?333,即?327k+3k-k=12k?k,等号成立当且仅当?,时
1?1?kcos2x?cos2x?3???cosxk2?成立。由sin2x+cos2x=1,。得
3?13k2?1,即k2=64,又k>0,所以k=8。故函数y的最小值为
123k?k?12?2?8?16,此时x=
例3. 设x∈(0,
?。 31?),求函数y=sinx+的最小值。 2sin2x1sinxsinx1?分析:因为x∈(0,),所以sinx>0,y=sinx+可变形为。y???22222sinxsinx由均值不等式得
sinx1sinxsinx113。但,故上式不能取等号。下面???3?222242sinxsinx引入待定系数k进行配凑解之。
解:因为x∈(0,所以sinx>0。 因为
?), 21k1?k??,0<k<1, sin2xsin2xsin2xsinxsinxk1?k ??)?2222sinxsinx故y?(≥33k1?k, ?41等号当且仅当
sinxkk1?k13且sinx=1,即k=时等号同时成立。从而3??2,?4122sin2x故函数y=sinx+
1的最小值为2。 2sinx1的最小值。
sin2x?cos2x例4. 求函数y=sin2x2cos2x+
sin22x4sin22x4分析:易得y?,由均值不等式得???2。 2244sin2xsin2xsin22x4但,故上式不能取等号。于是引入待定正实数λ,μ,且λ+μ=4,?4sin22xsin22x4则有y? ?24sin2xsin22x??= ??4sin22xsin22xsin22x????≥2 224sin2xsin2x≥???。
sin22x?1152
当且仅当且sin2x=1时等号同时成立,此时,所以当???,??2444sin2xsin22x=1时,y有最小值为
17。 4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所谓放缩法就是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对照证题目标进行合情合理的放大和缩小的过程,在使用放缩法证题时要注意放和缩的“度”,否则就不能同向传递了,此法既可以单独用来证明不等式,也可以是其他方法证题时的一个重要步骤。下面举例谈谈运用放缩法证题的常见题型。
一. “添舍”放缩
通过对不等式的一边进行添项或减项以达到解题目的,这是常规思路。 例1. 设a,b为不相等的两正数,且a3-b3=a2-b2,求证1<a+b<4。 3证明:由题设得a2+ab+b2=a+b,于是(a+b)2>a2+ab+b2=a+b,又a+b>0,得a+b>1,又ab<
1(a+b)2,而(a+b)2=a+b+ab<a+b+1(a+b)2,即3(a4444,故有1<a+b<4。
33+b)2<a+b,所以a+b<
例2. 已知a、b、c不全为零,求证:
a2?ab?b2?b2?bc?c2?c2?ac?a2>3(a?b?c)
2证明:因为a2?ab?b2?22(a?b)?3b2>(a?b)?a?b≥a?b,同
42222理b2?bc?c2>b?c,c2?ac?a2>c?a。
223(a?b?c)
2所以a2?ab?b2?b2?bc?c2?c2?ac?a2>二. 分式放缩
一个分式若分子变大则分式值变大,若分母变大则分式值变小,一个真分式,分子、分母同时加上同一个正数则分式值变大,利用这些性质,可达到证题目的。
例3. 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求证:1<a+b+c<2。 b?ca?ca?b证明:由于a、b、c为正数,所以
ba>ab>,,b?ca?b?ca?ca?b?ca+b+c>c>cabc,所以++=1,
b?ca?ca+b+ca+b+ca+b+ca?ba?ba?b?c又a,b,c为三角形的边,故b+c>a,则
a为真分数,则a<2a,同理
b?ca?b?cb?cb<2b,c<2c,
a?ca?b?ca?ba?b?c故
a+b+c<2a+2b+2c?2.
b?ca?ca?b?ca?b?ca?b?ca?ba+b+c<2。
b?ca?ca?b综合得1<三. 裂项放缩
若欲证不等式含有与自然数n有关的n项和,可采用数列中裂项求和等方法来解题。 例4. 已知n∈N*,求1?12?13???1n<2n。
证明:因为
1n?2n?n<2n?n?1?2(n?n?1),则1?12?13?
??,证毕。
1n<1?2(2?1)?2(3?2)???2(n?n?1)?2n?1<2nn(n?1)(n?1)2例5. 已知n?N且an?1?2?2?3???n(n?1),求证:?an?22*
正在阅读:
高中数学巧构造,妙解题06-24
热压模具温度场保温装置设计05-10
中国教育产品市场行情分析报告05-29
中学生好句摘抄大全02-09
反黑学概论实践教学实施方案(2013)10-26
吴江林学术报告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与实践04-23
2013-2018年中国光通信中继设备行业投资前景分析预测报告06-29
我的闹钟作文300字07-0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解题
- 构造
- 高中
- 数学
- 牛津8AUnit 2 单元测试
- 初中物理各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安徽重点项目-皖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钢便桥施工方案
-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复习大纲
-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千人糕公开课教案
- 2015浙江省杭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
- 2012学年安田小学工作计划
- 戴德梁行创世纪广场物业管理顾问建议书 - 图文
- 埋线双眼皮失败原因与修复(精)
- new京杭大运河(教学设计)
-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和答案
- 上传:2015县级医院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 湟源县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 汽车防技术 - 大学生毕业论文
- 构建小学信息技术学生评价体系的原则-教育文档
- 超音速脱水资料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图文
- 破产法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