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探究

更新时间:2023-11-06 04: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创造性地运用插图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翻开低年级的语文课本,我们都会被其中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插图所吸引。这些插图十分形象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多媒体普遍应用于教学后,许多教师在讲读过程中却忽视这一资源,任其白白浪费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插图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插图,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图文并茂,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显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有铺垫导引、烘托主题、增加情趣之功能。尤其是低年级课文中出现的每一幅,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它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审美教育功能

审美教育应该视为人文学科课程的有机部分,低年级课文丰富的文化建构,体现在课文组成的思想性、社会性、审美几科学等多个维度上,这种五彩缤纷、多元的文化建构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其中课文中的插图将审美体验以图画的方式,提供给儿童一种特殊的视觉愉悦,从而起到移入性情、提升道德、人格的目的。“使学生既有些底气,又有些灵气。”

(二)促进思维发展,辅助理解课文

低年级语文阶段目标中关于阅读,其中有一项要求是“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项要求实际上是将课文插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予以明确定位。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离开了具体感性的东西,是无法发展抽象思维的。课文中的插图起到沟通学生所读的语言文字与阅读积淀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形象思维的形

成,进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固化学生的记忆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多诉之于形象,死记硬背的东西,没有落脚之处,没有附着,无法扎根,所以很快就忘记了。录音、录象、多媒体等手段是一种流动的感知,就像儿童观看动画片一样,转瞬即逝,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很少很浅。但是“记忆的长河中若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如同清澈的小溪般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他们的记忆就会变得敏锐和牢固。”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丰富明快的色彩和生动有趣的形象格外有兴趣,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从国外看,对于课文插图的重视、使用和研究,比我国更深更广。比如,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提供了与学生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素材,同时,该教材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文插图。近几年来,日本的漫画得到了中国青少年的疯狂迷恋。由此可见,学生对图画的喜爱程度。

从国内看,对有关“课文插图 ”的课题研究,相比较其他语文学科方面的研究,它还处在一个发展期,正在成长起来。关于插图教学,相关的研究有许小波老师的《课文插图,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 2003年第10期《小学青年教师》发表了钱锡铭教授的《让课文插图发挥应有作用——兼答缪芳、朱永宏老师的疑问》等。

这是一个颇具生命力和研究价值的课题。它来自教师的教学实际

需要,为教学的实践服务。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插图的创造性运用。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 插图

插图是指附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通过描述插图、评论插图、欣赏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教材,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内涵。 (二) “插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是指在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中那些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插图来帮助学生识字、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文插图尽可能地为教学服务。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预期突破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插图。

2. 在利用插图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指导学生的情感取向。

3.在利用插图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预期突破

认真挖掘插图中的教学资源,充分有效地发挥插图的作用,创设利用插图的氛围,构建利用插图辅助语文教学的几种模式,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五、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创造性地运用插图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内容 1、如何利用插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结合课文配有不少插图。这些插图生动形象,色彩鲜明,能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文本中的意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那如何巧妙地利用插图来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呢?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运用插图,但有的用得过早,有的用得过晚,没有一种恰到好处的使用。有位老师在教学“a o e” 三个韵母时,先让学生看图,那美丽的画面一下便吸引住了学生。他们看到了正在啼叫的美丽的大公鸡,正在检查牙齿的小姑娘以及在河里玩耍的大白鹅。这时,老师进一步问:小姑娘说了什么呀?大公鸡怎么叫呀?大白鹅的影子像什么呀?不等问题问完,学生就回答出来,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三个韵母。我们觉得这便是创造性地运用插图。本次研究我们将仔细思考如何巧妙创造性地利用这一教学资源,使小小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大千世界。

2、如何利用插图,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教科书里不少充满各种情趣的插图,给人以特有的审美享受,因为它蕴含了儿童的个性气质与文化

修养,最能表现学生的审美情趣。从审美创造的角度而言,给课文配插图,学生能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受到课文内在美的教育。学生从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到引起情感的渗透,再到感情共鸣的深化,逐渐进入情境,并显现于笔端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创作中产生美的愉悦感,从内心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的过程。课文中的很多插图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意境,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 如《小小竹排画中游》中的插图,唱歌的鸟儿,跃起的鱼儿,两岸绿油油的禾苗,茂密的树木,一切都那么美丽,充满着勃勃生机。如何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他们内心自然产生了对祖国美的热爱,这就需要教师细细地去揣摩。、 3. 如何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利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学中,观察对于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插图虽然所占篇幅很小,却能牵动整个画面内容。而正确地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如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巧用插图培养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课文中的插图是静止的不动的形态,是无声的,是课文内容的体现,但静中有动,韵味无穷,能使插图上的东西都栩栩如生。如果我们采用这种以静联动的方法,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就能“激活”插图上的人物、景观,让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都充满生命,活灵活现,仿佛要跃出画面,向人们诉说心中的衷曲。同时,也正因为它的静止与无声,就为学生在观察时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3)借用插图培养创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爷爷和小树》中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文中爷爷给小树穿“衣”,第二幅爷爷在树下乘凉。引导学生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创造新的东西,这时教师应该去探讨的。 (4)凭借插图训练表达能力

插图为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其表达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所以,我们应该借助插图,训练学生说话。提起说话训练,有的教师往往认为那是口语交际课的任务。其实不然,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仅靠一节节的说话课是不够的,说话训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

材中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插图再现了课文的精彩片断,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最好凭借。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教给学生一些看图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使他们逐步学会看图,并能用自己的话把插图的内容有顺序地表达出来。例如《小池》这首古诗的插图有许多形象描写的,这些形象描写作者又是不同的对待,如何引导学生看图,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应细细的去思考。 (二)创造性地运用插图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关于插图在低年级课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②调查法。访谈、问卷、分析低年级学生在课文阅读时对插图的依赖。

③行动研究法。分组(使用插图与不使用插图)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

④经验总结法。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 (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二)第二阶段(2011年1月——2011年9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三)第三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

善工作。

(2)写出课题论文。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具备条件和基础

1、课题的选题切合实际。该课题与教学实际相贴近,利于开展行动研究,做到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实践。

2、参与该课题的研究成员业务强且为一线教师。他们有长期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有理论,有实践、有足够的研究空间,并注重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题负责人曾主持过县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低年级识字教学整合的研究》,并已结题,另外还参加过一个市课题和一个县课题的研究,均已结题。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几乎每个人都负责过一到两个县课题研究。

3、学校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同时对科研工作给予很大的支持与帮助,提供很多便利条件。学校里有浓厚的研究氛围。

八、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将以:经验总结报告,教师论文集,教师教学案例等形式呈现。

主要参考文献

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宋歌、宋凤宁:《插图与阅读理解》,《四川心理学》1999年第2期。 刘春玲:《插图对儿童的阅读理解和记忆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年第1期。

《小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2004年9月第1版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3r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