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四川省宜宾市高考化学二诊试卷(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4-01-29 03: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省宜宾市2016年高考化学二诊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制餐具不宜用蒸煮酸性或碱性的食物 B.碳酸钠可用于中和发酵面团中的酸性物质 C.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D.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2.下列关于Fe(NO3)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Na+、H+、Cl﹣、Mg2+可以大量共存 B.与KSCN溶液反应产生红色沉淀

C.加入铜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Fe3+=Cu2++Fe2+

D.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Na2S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S2﹣+6H2O=3H2S↑+2Fe(OH)3↓

3.下列有关如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K与c连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B.若K与c连接,则溶液中的Na+向铁电极移动 C.若K与d连接,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D.若K与d连接,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稀盐酸可使电解质溶液复原 4.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g

C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A

B.1mol苯乙酸中所含碳碳双键数为4NA

C.1L 2mol/L的NaClO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3.36L NO2和足量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第1页 共21页

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Cl2>Br2>I2 验证有机分子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mL苯和甲苯,再分别加入3滴 B 中基团间存在相互影响 检验淀粉是否 C 水解 验证浓度对反 D 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观察是否产生红色沉淀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mL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再分别加入0.01mol/L和0.02mol/L的H2C2O4溶液2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D.D

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到溶液先变为黄色再变为蓝色 实验目的 验证氧化性: 实验方案 向NaBr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再加入少量KI溶液,观察6.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向醋酸溶液中通入少量HCl(g),溶液中c(H+)/c(CH3COOH)增大 B.pH=8的NaHS的溶液中,c(Na+)+c(H+)=c(HS﹣)+2c(S2﹣)+c(OH﹣) C.0.1mol/L盐酸与0.1mol/L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c (OH﹣)>c(H+)+c(NH3?H2O)D.某CH3COONa溶液的pH=b,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b﹣14mol/L

7.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PCl3(g)和Cl2(g),发生反应:PCl3(g)+Cl2(g)?PCl5(g)起始时,PCl3(g)和Cl2(g)均为0.2mol,反应分别在Ⅰ、Ⅱ、Ⅲ三种条件下进行,其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实验Ⅲ中,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v(Cl2)=2.5×10﹣4mol/(L?min) B.实验Ⅲ跟实验Ⅱ相比,实验Ⅲ使用了催化剂 C.在实验Ⅱ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100

第2页 共21页

D.该反应的△H>0

二、非选择题

8.(13分)(2016?宜宾模拟)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Y、Z为主族元素,R是ⅤⅢ族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X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左、右相邻的元素;X、Y、Z的基态原子中,Y、Z的L层均充满电子,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 (1)X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

Y和Z中电负性更小的是 ;Y和Z的气态氢化物中,(2)稳定性更强的是 ;X、Y、Z的单质所形成的晶体中,熔点最低的是 ; (3)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ZO3﹣的立体结构型是 ;

(4)一定条件下,R单质在O2中燃烧的产物Q可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在空气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Y的最高价含氧酸盐.当消耗0.2molQ时,共转移了0.2mol电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9.(13分)(2016?宜宾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一:铜与浓硫酸反应

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1)仪器X的名称是 ,装置B的作用是 ; (2)组装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实验二:探究产物成分

上述实验后发现烧瓶底部有灰色固体,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灰色固体的成分.【查阅资料】

i.铜与浓硫酸反应可能有CuO、Cu2S、CuS等副产物生成.

ii.CuO、Cu2S和CuS均为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Cu2S和CuS不溶于稀硫酸,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均转化为CuO和SO2. 【实验探究】 (4)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第3页 共21页

取灰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过滤,洗涤滤渣 将滤渣转移到另一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 称量上一步得到的黑色滤渣2.56g,在空气中灼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呈蓝色 固体部分溶解,滤液呈蓝色,滤渣为黑色 得到2.40g固体 灰色固体中含有 灰色固体中含有 灰色固体中含有 烧至恒重,冷却、称量

10.(16分)(2016?宜宾模拟)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它不仅可用于制取重要的食用香料肉桂酸丙烯酯,还可用于合成常用药物布洛芬,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已知: Ⅰ.

Ⅱ.

(1)甲苯的分子式是 ,布洛芬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2)试剂a的结构简式是 ; (3)第③步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第④~⑥步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 (填步骤编号); (5)第⑤步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布洛芬的一种同分异构体C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丙酸钠和化合物D,D的苯环上只有一条侧链且与浓硫酸共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的结构简式是 .

第4页 共21页

11.(16分)(2016?宜宾模拟)工业上用废旧铅蓄电池电极填充物铅泥(主要成分PbO2、PbSO4)回收铅,流程如下:

已知:Ksp(PbSO4))=1.6×10﹣5;Ksp(PbCO3)=3.3×10﹣14.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铅泥与混合溶液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点),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滤液B可用来提取含结晶水的硫酸盐(摩尔质量为322g/mol),该盐的化学式是 ,主要实验步骤为:向该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3)已知:25℃,101kPa时,PbO(s)+C(s)═Pb(s)+CO(g)△H=+108.5kJ/mol 2Pb(s)+O2(g)═2PbO(s)△H=﹣438kJ/mol 2CO(g)+O2(g)═2CO2(g)△H=﹣565kJ/mol

PbO与焦炭反应生成Pb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④中共收集到11.2LCO2.(4)若与铅泥反应的FeSO4为0.2mol,标准状况下,步骤③、步骤④中还收集到4.48LCO,不考虑流程中铅元素的损失,则铅泥中PbSO4的质量为 g.

第5页 共21页

2016年四川省宜宾市高考化学二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制餐具不宜用蒸煮酸性或碱性的食物 B.碳酸钠可用于中和发酵面团中的酸性物质 C.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D.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分析】A.Al与酸、碱均反应; B.碳酸钠与某些酸反应;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D.聚氯乙烯使用时释放有毒物质.

【解答】解:A.Al与酸、碱均反应,则铝制餐具不宜用蒸煮酸性或碱性的食物,故A正确;

B.碳酸钠与某些酸反应,则碳酸钠可用于中和发酵面团中的酸性物质,故B正确;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则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故C正确;

D.聚氯乙烯使用时释放有毒物质,则不能用于食品的包装,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和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关于Fe(NO3)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Na+、H+、Cl﹣、Mg2+可以大量共存 B.与KSCN溶液反应产生红色沉淀

第6页 共21页

C.加入铜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Fe3+=Cu2++Fe2+

D.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Na2S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S2﹣+6H2O=3H2S↑+2Fe(OH)3↓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离子之间不反应的能大量共存; B.铁离子和KSCN反应生成络合物; C.电荷不守恒;

D.铁离子和硫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且和硝酸铁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铁离子和KSCN反应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而不能大量共存,硫氰化铁络合物不是沉淀,故B错误;

C.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故C错误;

D.铁离子和硫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S2﹣=2Fe2++S↓,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频考点,明确离子性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络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易错选项是D.

3.下列有关如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K与c连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B.若K与c连接,则溶液中的Na+向铁电极移动 C.若K与d连接,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D.若K与d连接,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稀盐酸可使电解质溶液复原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A、若K与c连接,是原电池,石墨电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第7页 共21页

B、若K与c连接,是原电池,原电池中的Na+向正极移动;

C、若K与d连接是电解池,铁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 D、若K与d连接,一段时间后是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氢气和氯气,所以加入氯化氢气体可使电解质溶液复原.

【解答】解:A、若K与c连接,是原电池,石墨电极是正极,是吸氧腐蚀,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故A错误;

B、若K与c连接,是原电池,原电池中的Na+向正极移动,所以钠离子向石墨极移动,故B错误;

C、若K与d连接是电解池,铁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故C正确;

D、若K与d连接,一段时间后是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氢气和氯气,所以加入氯化氢气体可使电解质溶液复原,而不是深度电解,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与电解原理,难度不大,电化学的有关知识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本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掌握电解池中离子放电顺序.

4.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g

C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A

B.1mol苯乙酸中所含碳碳双键数为4NA

C.1L 2mol/L的NaClO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3.36L NO2和足量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结合n=及质子数为6计算; B.苯乙酸中不含碳碳双键; C.水中含O原子; D.n(NO2)=此来解答.

【解答】解:A.n==

=2mol,含质子数为2mol×6×NA=12NA,故A错误; =0.15mol,发生3NO2+H2O=2HNO3+NO,该反应转移2e﹣,以

第8页 共21页

B.苯乙酸中不含碳碳双键,则不能计算碳碳双键数目,故B错误; C.水中含O原子,则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远大于2NA,故C错误; D.n(NO2)=

=0.15mol,发生3NO2+H2O=2HNO3+NO,该反应转移2e﹣,则

和足量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5mol××(4﹣2)×NA=0.1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计算及阿伏伽德罗常数,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公式、物质的组成、氧化还原反应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Cl2>Br2>I2 验证有机分子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mL苯和甲苯,再分别加入3滴 B 中基团间存在相互影响 检验淀粉是否 C 水解 验证浓度对反 D 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观察是否产生红色沉淀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mL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再分别加入0.01mol/L和0.02mol/L的H2C2O4溶液2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D.D

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到溶液先变为黄色再变为蓝色 实验目的 验证氧化性: 实验方案 向NaBr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再加入少量KI溶液,观察【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过量氯水和KI反应生成碘;

B.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

D.要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该只有浓度不同其它条件完全相同.

第9页 共21页

【解答】解:A.过量氯水和KI反应生成碘,从而影响溴和KI的反应,则不能比较氧化性强弱,故A错误;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实验能证明苯环对甲基有影响,但不能证明甲基对苯环有影响,故B错误

C.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所以在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之前必须加入NaOH溶液中和未反应的稀硫酸,否则实验不成功,故C错误;

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该只有浓度不同其它条件完全相同,该实验中只有草酸浓度不同,其它条件都完全相同,所以可以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葡萄糖的检验、氧化性强弱比较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实验基本操作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从物质性质及实验操作、实验评价方面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C.

6.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向醋酸溶液中通入少量HCl(g),溶液中c(H+)/c(CH3COOH)增大 B.pH=8的NaHS的溶液中,c(Na+)+c(H+)=c(HS﹣)+2c(S2﹣)+c(OH﹣) C.0.1mol/L盐酸与0.1mol/L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c (OH﹣)>c(H+)+c(NH3?H2O)D.某CH3COONa溶液的pH=b,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b﹣14mol/L 【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分析】A.醋酸电离平衡醋酸Ka=关,HCl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醋酸电离;

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判断;

C.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

D.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而促进水电离,水电离出的c(H+)等于溶液中的c(OH﹣).

【解答】解:A.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醋酸电离平衡醋酸Ka=

,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HCl电离出氢离子而抑制醋

,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

第10页 共21页

酸电离,醋酸根离子浓度降低、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不变,则溶液中c(H+)/c(CH3COOH)增大,故A正确;

B.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HS﹣)+2c(S2﹣)+c(OH﹣),故B正确;

C.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则c(OH﹣)<(H+),所以得c(OH﹣)<(H+)+c(NH3?H2O),故C错误;

D.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而促进水电离,水电离出的c(H+)等于溶液中的c(OH﹣)=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为高频考点,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含有弱离子的盐对水电离的影响、溶液中存在的守恒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A,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7.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PCl3(g)和Cl2(g),发生反应:PCl3(g)+Cl2(g)?PCl5(g)起始时,PCl3(g)和Cl2(g)均为0.2mol,反应分别在Ⅰ、Ⅱ、Ⅲ三种条件下进行,其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mol/L=10b﹣14mol/L,故D正确;

A.在实验Ⅲ中,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v(Cl2)=2.5×10﹣4mol/(L?min) B.实验Ⅲ跟实验Ⅱ相比,实验Ⅲ使用了催化剂 C.在实验Ⅱ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100 D.该反应的△H>0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结合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设得到平衡状态时消耗PCl3物质的量为x,

第11页 共21页

PCl3(g)+Cl2(g)?PCl5(g) 起始量(mol) 0.2 0.2 0 变化量(mol) x x x 平衡量(mol) 0.2﹣x 0.2﹣x x

A.图象分析可知实验b气体压强160变化为120,60min达到平衡状态,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0.4:(0.4﹣x)=160:120,则x=0.1mol,然后依据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计算;

B.实验Ⅲ跟实验Ⅱ相比,达到相同平衡状态,但时间不同,Ⅲ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及判断依据是加入了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C.ⅢⅡ是相同平衡状态,平衡时Ⅲ与Ⅱ的各组分的浓度相同,先计算出各组分浓度,然后根据平衡常数K=

计算;

D.Ⅰ混合气体压强增大,达到平衡时间缩短,所以是升温引起的压强增大.

【解答】解: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设得到平衡状态时消耗PCl3物质的量为x,

PCl3(g)+Cl2(g)?PCl5(g) 起始量(mol) 0.2 0.2 0 变化量(mol) x x x 平衡量(mol) 0.2﹣x 0.2﹣x x

A.图象分析可知实验b气体压强160变化为120,60min达到平衡状态,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0.4:(0.4﹣x)=160:120,解得:x=0.1mol,则实验b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为:v(Cl2)=

=

=1.7×10﹣4mol/L?min,故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不同,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图中3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PCl3)由大到小的次序Ⅲ>Ⅱ>Ⅰ,实验Ⅲ跟实验Ⅱ相比,Ⅲ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及判断依据是加入了催化剂改变了反达到相同平衡状态,但时间不同,应速率,故B正确;

C.Ⅲ与Ⅱ是相同平衡状态,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相同,图象分析可知实验Ⅱ气体压强160变化为120,60min达到平衡状态,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0.4:(0.4﹣x)

第12页 共21页

=160:120,解得:x=0.1mol,平衡浓度分别为:c( PCl3)=0.01mol/L,c(Cl2)=0.01mol/L,c(PCl5)=0.01mol/L,所以实验a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

=100,故C正确;

D.Ⅰ混合气体压强增大,达到平衡时间缩短,所以是升温引起的压强增大,但平衡分压减小,故升温平衡向正向移动,正向为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图象及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物质的量与压强之间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特征及应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二、非选择题

8.(13分)(2016?宜宾模拟)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Y、Z为主族元素,R是ⅤⅢ族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X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左、右相邻的元素;X、Y、Z的基态原子中,Y、Z的L层均充满电子,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 (1)X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3;

(2)Y和Z中电负性更小的是S;Y和Z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更强的是HCl;X、Y、Z的单质所形成的晶体中,熔点最低的是氮气;

(3)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ZO3﹣的立体结构型是三角锥形;

(4)一定条件下,R单质在O2中燃烧的产物Q可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在空气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Y的最高价含氧酸盐.当消耗0.2molQ时,共转移了0.2mol电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3O4+O2+18SO3

6Fe2(SO4)3.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R是ⅤⅢ族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则R为Fe;X、Y、Z为主族元素,X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左、右相邻的元素,处于ⅢA族或VA族,X、Y、Z的基态原子中,Y、Z的L层均充满电子,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X只能处于VA族,而Y、Z只能处于第三周期,且分别处于VIA族、ⅦA族,故X为N元素、Y为S元素、Z为Cl. 【解答】解: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R是ⅤⅢ族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则R为Fe;X、Y、Z为主族元素,X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第一电

第13页 共21页

离能大于同周期左、右相邻的元素,处于ⅢA族或VA族,X、Y、Z的基态原子中,Y、Z的L层均充满电子,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X只能处于VA族,而Y、Z只能处于第三周期,且分别处于VIA族、ⅦA族,故X为N元素、Y为S元素、Z为Cl. (1)X为N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3, 故答案为:1s22s22p3;

(2)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非金属性增强,S和Cl中电负性更小的是S,HCl稳定性更强,X、Y、Z的单质所形成的晶体中,硫单质为固体,氮气、氯气为气体,而氯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氮气,故氮气的沸点最低, 故答案为:S;HCl;氮气; (3)ClO3﹣中Cl原子孤电子对数=角锥形,

故答案为:三角锥形;

(4)一定条件下,Fe单质在O2中燃烧的产物Q为Fe3O4,Y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O3,二者在空气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酸盐.当消耗0.2molQ时,共转移了0.2mol电子,同时消耗0.05mol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3O4+O2+18SO3故答案为:4Fe3O4+O2+18SO3

6Fe2(SO4)3.

6Fe2(SO4)3,

=1,价层电子对数=3+1=4,立体结构型是三

【点评】本题是对位置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9.(13分)(2016?宜宾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一:铜与浓硫酸反应

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1)仪器X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2)组装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手握烧瓶,若C、D导管中有气泡冒出,松开手,C、D中有液柱回流;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实验二:探究产物成分

上述实验后发现烧瓶底部有灰色固体,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灰色固体的成分.【查阅资料】

第14页 共21页

i.铜与浓硫酸反应可能有CuO、Cu2S、CuS等副产物生成.

ii.CuO、Cu2S和CuS均为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Cu2S和CuS不溶于稀硫酸,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均转化为CuO和SO2. 【实验探究】 (4)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取灰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过滤,洗涤滤渣 现象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呈蓝色 结论 灰色固体中含有CuSO4 灰色固体中含有CuO 灰色固体中含有得到2.40g固体 灼烧至恒重,冷却、称量 Cu2S、CuS 将滤渣转移到另一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固体部分溶解,滤液呈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 称量上一步得到的黑色滤渣2.56g,在空气中蓝色,滤渣为黑色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分析】(1)根据仪器X的特征及常见仪器的名称解答;短管进短管出可防止倒吸; (2)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3)SO2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 (4)依据资料有关信息结合铜离子在溶液中呈蓝色分析,得到2.40g固体,根据铜原子守恒分析.

【解答】解:A装置中是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B防止倒吸,C利用二氧化硫的

还原性检验二氧化硫,D吸收尾气.

(1)X为球形漏斗带有玻璃活塞为分液漏斗,装置B短管进短管出可防止倒吸,

第15页 共21页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防止倒吸;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一般常用加热法,依据的原理是:通过加热(用酒精灯或热毛巾或体温)密闭容器,使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导致放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导管应先放入水中),移开热源后,由于装置中的气体遇冷收缩、压强变小,又会在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所以组装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手握烧瓶,若C、D导管中有气泡冒出,松开手,C、D中有液柱回流,

故答案为:手握烧瓶,若C、D导管中有气泡冒出,松开手,C、D中有液柱回流; (3)装置C中SO2和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色,生成锰离子、硫酸根离子,离子反应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故答案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4)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取灰色固体于烧杯

中,加入蒸馏水,搅拌、过滤,洗涤滤渣,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呈蓝色,为CuSO4,将滤渣转移到另一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Cu2S和CuS不溶于稀硫酸,滤液呈蓝色,溶解的是CuO,称量上一步得到的黑色滤渣2.56g,在空气中灼烧至恒重,冷却、称量得到2.40g固体为氧化铜,物质的量为n==

=0.03mol,若黑色滤渣为Cu2S则其质量为0.03××160g=2.4g,若黑色滤渣为CuS则其质量为0.03×96g=2.88g,原黑色滤渣为2.56g,为Cu2S、CuS混合物, 故答案为:CuSO4;CuO;Cu2S、CuS.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题目难度中等,涉及浓硫酸与铜反应、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的实验验证、污染气体的实验处理、产物的检验等知识,(4)为难点,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0.(16分)(2016?宜宾模拟)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它不仅可用于制取重要的食用香料肉桂酸丙烯酯,还可用于合成常用药物布洛芬,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第16页 共21页

已知: Ⅰ.

Ⅱ.

(1)甲苯的分子式是C7H8,布洛芬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2)试剂a的结构简式是(3)第③步的化学方程式是

+H2O;

(4)第④~⑥步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④⑥(填步骤编号); (5)第⑤步的化学方程式是

+CH2=CHCH2OH

(6)布洛芬的一种同分异构体C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丙酸钠和化合物D,D的苯环上只有一条侧链且与浓硫酸共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的结构简式是【考点】有机物的合成.

【分析】甲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由信息I、肉桂酸的结构简式可知试剂a为

,反应③为酯化反应,则试剂b为CH2=CHCH2OH.结合反应⑤产物结构

可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则反应④为甲苯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为对比B的前后物质的结构可知,反应⑥是羰基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

,反应⑦为B中碳氧键断裂与C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布洛芬.

【解答】解:甲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由信息I、肉桂酸的结构简式可知试剂a为

,反应③为酯化反应,则试剂b为CH2=CHCH2OH.结合反应⑤产物结构

第17页 共21页

可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则反应④为甲苯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为对比B的前后物质的结构可知,反应⑥是羰基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

,反应⑦为B中碳氧键断裂与C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布洛芬.

(1)甲苯的分子式是为C7H8,布洛芬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故答案为:C7H8;羧基; (2)试剂a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

+CH2=CHCH2OH,

(3)第③步的化学方程式是

+H2O,

故答案为:

+CH2=CHCH2OH+H2O;

(4)第④~⑥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④⑥, 故答案为:④⑥;

(5)第⑤步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6)布洛芬的一种同分异构体C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丙酸钠和化合物D,则C含D含有羟基,而D的苯环上只有一条侧链且与浓硫酸共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则D有酯基,的结构简式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充分利用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分析解答,注意对题目信息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是对有机化学基础的综合考查.

第18页 共21页

11.(16分)(2016?宜宾模拟)工业上用废旧铅蓄电池电极填充物铅泥(主要成分PbO2、PbSO4)回收铅,流程如下:

已知:Ksp(PbSO4))=1.6×10﹣5;Ksp(PbCO3)=3.3×10﹣14.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铅泥与混合溶液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充分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任写一点),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PbO2+4H++SO42﹣+2Fe2+=2Fe3++PbSO4↓+2H2O (2)滤液B可用来提取含结晶水的硫酸盐(摩尔质量为322g/mol),该盐的化学式是Na2SO4?10H2O,主要实验步骤为:向该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已知:25℃,101kPa时,PbO(s)+C(s)═Pb(s)+CO(g)△H=+108.5kJ/mol 2Pb(s)+O2(g)═2PbO(s)△H=﹣438kJ/mol 2CO(g)+O2(g)═2CO2(g)△H=﹣565kJ/mol

PbO与焦炭反应生成Pb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PbO(s)+C(s)═2Pb(s)+CO2(g)△H=+45KJ/mol.

④中共收集到11.2LCO2.(4)若与铅泥反应的FeSO4为0.2mol,标准状况下,步骤③、步 骤④中还收集到4.48LCO,不考虑流程中铅元素的损失,则铅泥中PbSO4的质量为90.9g.【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分析】向铅泥(主要成分PbO2、PbSO4)中加入硫酸亚铁和硫酸,二氧化铅中+4价的铅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难溶物硫酸铅,过滤得到硫酸铅和滤液A(含三价铁离子),硫酸铅与碳酸钠反应,沉淀转化为碳酸铅,同时产生硫酸钠,过滤得到碳酸铅,碳酸铅分解得到氧化铅,再用焦炭还原得到金属铅,据此分析解答.

(1)步骤①为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采用升高温度、充分搅拌等方法;二氧化铅与亚铁离子在硫酸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三价铁和硫酸铅;

(2)滤液B的溶质为硫酸钠,提取含结晶水的硫酸盐(摩尔质量为322g/mol),硫酸钠的摩尔质量为142g/mol,据此计算结晶水的个数;主要实验步骤为:向该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增大浓度,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第19页 共21页

(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PbO与焦炭反应生成Pb和CO2的反应热,再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4)第③步碳酸铅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铅原子物质的量相等,第④步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氧全部来至于氧化铅,根据氧原子守恒建立氧原子与铅的关系式可解出铅的物质的量,即硫酸铅的物质的量,铅泥中的硫酸铅不包括第①步反应产生的硫酸铅.

【解答】解:向铅泥(主要成分PbO2、PbSO4)中加入硫酸亚铁和硫酸,二氧化铅中+4价的铅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难溶物硫酸铅,过滤得到硫酸铅和滤液A(含三价铁离子),硫酸铅与碳酸钠反应,沉淀转化为碳酸铅,同时产生硫酸钠,过滤得到碳酸铅,碳酸铅分解得到氧化铅,再用焦炭还原得到金属铅.

(1)步骤①为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采用升高温度、充分搅拌等方法;二氧化铅与亚铁离子在硫酸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三价铁和硫酸铅,离子反应方程式为:PbO2+4H++SO42

+2Fe2+=2Fe3++PbSO4↓+2H2O,

故答案为:充分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PbO2+4H++SO42﹣+2Fe2+=2Fe3++PbSO4↓+2H2O; (2)滤液B的溶质为硫酸钠,提取含结晶水的硫酸盐(摩尔质量为322g/mol),硫酸钠的摩尔质量为142g/mol,则结晶水的个数为:(322﹣142)÷18=10,则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O4?10H2O;主要实验步骤为:向该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增大浓度,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故答案为:Na2SO4?10H2O;硫酸钠;冷却结晶;

(3)①PbO(s)+C(s)═Pb(s)+CO(g)△H=+108.5kJ/mol ②2Pb(s)+O2(g)═2PbO(s)△H=﹣438kJ/mol ③2CO(g)+O2(g)═2CO2(g)△H=﹣565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③﹣②)÷2得到PbO与焦炭反应生成Pb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PbO(s)+C(s)═2Pb(s)+CO2(g)△H=+45KJ/mol, 故答案为:2PbO(s)+C(s)═2Pb(s)+CO2(g)△H=+45KJ/mol;

(4)步骤③、④中共收集到11.2LCO2,物质的量为0.5mol,设第③步产生的二氧化碳为xmol,第③步碳酸铅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铅原子物质的量相等,第④步产生的二氧化碳为ymol,则有:x+y=0.5①,步骤④中还收集到4.48LCO,物质的量为0.2mol,第④步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氧全部来至于氧化铅,根据氧原子守恒建立氧原子与铅的关系式为0.2x+2y=x②,根据①②式解得x=0.4,则所有的硫酸铅的物质的量为

第20页 共21页

0.4mol,铅泥中的硫酸铅不包括第①步反应产生的硫酸铅,第①步产生的硫酸铅与硫酸亚铁的关系为:2FeSO4~PbSO4,硫酸亚铁反应0.2mol,硫酸铅生成0.1mol,则铅泥中的硫酸铅为0.3mol,硫酸铅的摩尔质量为303g/mol,则铅泥中硫酸铅的质量为:0.3mol×303g/mol=90.9g, 故答案为:90.9.

【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氧化还原反应、定量计算等知识点,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第(4)题有一定难度.

第21页 共21页

0.4mol,铅泥中的硫酸铅不包括第①步反应产生的硫酸铅,第①步产生的硫酸铅与硫酸亚铁的关系为:2FeSO4~PbSO4,硫酸亚铁反应0.2mol,硫酸铅生成0.1mol,则铅泥中的硫酸铅为0.3mol,硫酸铅的摩尔质量为303g/mol,则铅泥中硫酸铅的质量为:0.3mol×303g/mol=90.9g, 故答案为:90.9.

【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氧化还原反应、定量计算等知识点,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第(4)题有一定难度.

第21页 共2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3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