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工学校引入企业文化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11-12 21: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企业办技工学校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对技工学校引入企业文化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技工学校的教育成果必须贴近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要求必须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以课程文化为亮点,以实践教学为桥梁,以文化交流为平台,通过工学结合、基地建设、文化交流、管理互融将两种文化深入的融合,共同建造和谐、健康、文明、先进的校企文化。
关键字: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工学结合
技工学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国初期,为迅速培养能适应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工人阶层,而引进西方现成的教育模式,率先在军工企业建立起来的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后扩展到全部厂矿农林企业。十年文革中曾停办,后随着改革开放对技能型人才的剧增需求而重新焕发青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工学校也进入市场化运作。但和教育部门所属的中等职业教育不同的是,技工学校培养人才更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培养的一般为实用型人才。
技工学校教育其实就是就业预备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初、中级的技能人才。这种定位要求技工学校教育更要贴近社会需求、贴近企业需求。企业也要求技校毕业生能零距离就业,即能“进得去、顶得上、留得住”。但是从现实来看,不少学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进不去,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顶不上,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留不住。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导致毕业
1
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究其原因,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目前技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意识不够,自我封闭,缺乏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所以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时代特征的现实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怎样适应就业的要求,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向开放型的校园文化推进,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在教育理念的导向下,在特定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特定文化,是在学校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重要途径。[1]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由企业管理者倡导的,在大部分员工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文化氛围、企业形象等的总和。[1]它反映着一个企业特有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素质、作风、精神以及公众形象等的文化沉淀,它是企业的核心精神。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二者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属性,归根结底,都是以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都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文化,都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学校主要是在教育中培养人,让人具有使用价值;企业主要是在使用中培养人,利用已有的培养功效,让人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能力;其作用力均在人内在的价值上。两者的形成过程都存在一个不断吸收其它形式的社会
2
文化且与之相互融合并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2]
但学校与企业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两者之间的文化理念、文化战略、发展模式等方面必然存在着矛盾,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冲突。由于两种文化追求的目标、价值观、人员要求、管理风格、成果要求、工作模式等方面存在许多的差异性,因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错位阻碍了“人材”向“人才”的转变。校园文化形成的认知倾向没有摆脱学历本位的禁锢,从而难以向职业文化本位跃迁。两种文化之间的失衡与跨度必然增加了毕业学生的适应成本,更导致了就业障碍与转化潜力的提升。只有通过文化理念、制度选择、行动倾向使得两种文化相互对接,深层次地交流与沟通,并最终达成文化层面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依赖,才能够使校企合作具有持久性和生命力。
二、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的实践要求
1、以学校为主体
学校应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注重宣传和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如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以为企业培养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最终办学目标,以为企业服务的质量作为基本的价值标准,树立企业化的办学理念,实施像企业那样严格、规范、标准的管理,不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努力构建企业化的校园文化,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企业的需求,通过源源不断地向企业输送人才,从而影响和提升企业文化。
3
2、以企业文化为主导
企业的主导性作用表现有三:一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支持。很多企业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和设备优势,通过设立专项奖学(教)金,共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经常提供人才市场信息、行业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途径,使得校园文化凸显出职业化、社会化的个性特质。二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企业派出有学识水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举办讲座、带实习实训。三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企业与学校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通过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创建职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管理文件,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订单式育人模式,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等举措,带动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品质的提高。
3、以课程文化为亮点
课程文化是指按照社会对学生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技工学校教育课程文化,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和课程活动观,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3]
学校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适时改革课程体系,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4
学校应突出技能实训环节,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仿真训练、任务教学等,教学环境尽可能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
4、以实践教学为桥梁
企业一线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最好场所。在课堂知识学习和校内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在校外企业单位经历实际的生产、经营、服务、生活等实践,能提高学生诸多素质,如敬业精神、责任心、质量意识、服务态度、合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精神、风险承受能力等职业素质,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及身心健康范畴的职业素质在企业一线工作中的反复磨练和熏陶中逐步养成。[3]
学校应坚持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在就业时赢得主动。一方面实现校园环境的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并邀请校企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参与教学管理与实习指导,尽可能将校内的实习实训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一方面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作为职业人(而不是学生)去参与企业生产。不仅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在实践中受到现代工业精神的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的教育。实践教学使学校与企业的关系由单向入职转变为双向介入,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零距离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
5、以文化活动为平台
5
正在阅读:
对技工学校引入企业文化的思考11-12
表达的勇气作文800字07-07
机织学经典习题和答案05-23
M1U3 Welcome to the unit and Reading08-14
经济法概1(1)01-09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考前回扣篇倒计时第5天电路和电磁感应检测05-08
卖炭翁教案05-0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技工学校
- 引入
- 思考
- 文化
-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