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必看 - 复音虚词 - 古今异义词 - 常见通假字 - 文言虚词练习 - 文言实词 - 语文答题兵法大全 - 名句默写

更新时间:2023-10-20 14: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语文提分必看: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100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 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误:阿附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误:讨伐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误:富裕正:众多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误:干涉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误:标准正:推究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误:改换正: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误:购买正: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误:规劝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误:经过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误:遗憾正: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误:怨恨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误:捆绑正: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误:憎恨正:妒忌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误:节省正: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误:简略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误:怜悯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误:禁止正: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误:捐助正: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误:刊登正:删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误:战胜正:能够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误:讲课正:督促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误:逐步正:订正,改正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误:离开正:通“罹”,遭遇

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误:命令正:美好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45.民不胜掠,自诬服。误:掠夺正:拷打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误:违背 正:迎着

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

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误:停止 正:通“疲”,疲乏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误:妻子 正:以女嫁人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误:期限 正:约定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误:亲人 正:父母

译文: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误:睡觉 正:息,止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误:贫穷 正:困厄,不得志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误:权利 正:暂代官职

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误:劝说 正:勉励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55.议者皆然固奏 误:这样 正:认为??对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误:谦让 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57.彦章武人不知书。误:文书 正:文字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误:私自 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误:迅速 正:招致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误:可惜 正:悔恨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

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误:期望 正:埋怨、责怪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误:危险 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误:轻微 正:如果没有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误:陷害 正:欺骗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

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误:遗留 正:赠送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误:事物 正:别人

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

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

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误:清闲 正:通“娴”,熟习

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

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误:接受 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新鲜 正:少

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误:感谢 正:谢罪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误:书信 正:信使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误:巡行 正:代理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误:形势 正:表现

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

75.阶疾病,帝自临省。误:察看 正:探视、问候

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

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误:曲从 正:示众

译文: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

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误:找寻 正:不久

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误:儒雅 正:平素、向来

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误:厌恶 正:满足

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误:邀请 正:半路拦截

译文: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

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误:改变 正:轻视

译文: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

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误:担忧 正:父母的丧事

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

8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误:游览 正:交往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

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误:尤其 正:指责

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

8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误:角落 正:边疆

译文:(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布满边疆。

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误:欺骗 正:忧患

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误:牢狱 正:案件

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

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误:遇到 正:对待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

89.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误:给予 正:结交

译文:轮扁,是斫车轮的人啊,可是读书人结交他。

9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误:察看 正:经历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9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误:赞美 正:辅佐

译文: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

92.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误:准则 正:效法

译文:我效法上天做事,有什么不可以!

9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误:盗窃 正:毁害

译文:你既然不种田,却轻慢毁害别人的稻谷!

94.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误:了解 正:主持

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

95.每读书至治乱得失。误:整治 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96.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误:给予 正:招引,引来

译文:鲁侯听到这事,大为惊奇,派上卿带上厚礼去招引他。

9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误:嘱托 正:写作

译文: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

9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误:文字 正:养育

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爱护养育)。

99.往年春,汉族淮阴。误:家族 正:灭族

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

100.上闻而谴之,竟坐免。误:因为 正:获罪

译文: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官。

高考语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 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 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 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 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 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 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 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 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 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5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6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37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8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

39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40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1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2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43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44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45辛苦:古,辛酸斯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6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47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妻。

48少年:古,青年,如“吾与当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少年儿童。 49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衷,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50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 51错置:古,相互交错,如“嘉木异石错置”;今,放错了地方。 52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兽的东西。 53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今,一同回去。 54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动词,描述。 55风流: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56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57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58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59落后:古,行动落在后面,如“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今,思想不进步。 60尴尬:古,容易出麻烦,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今,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61吹嘘:古,嘴里嘘气,如“那十一个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今,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62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今,左边和右边。 63细作:古,侦察军事情报的人,名词,如“孔明急唤细作问之”;今,小气,吝啬,形容词。

64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形容词。

65理会:古,办法,名词,如“忽见高翔兵到,二人共说魏兵不知何处,正没理会,又不见王平兵到”;今,关心,在意,动词。 66约束:古,准备,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束”;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67萧条:古,空虚,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今,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68整顿:古,整理,如“暂往柳监生寓中整顿行装”;今,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69曲意:古,委婉,如“十娘亦曲意抚慰”;今,违反自己的本心。 70同志:古,形容意见相同,如“郎君言及,足见同志耳”;今,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共同奋斗的人,或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

71方面:古,独当一面,如“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意”;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72野马:古,春天林泽间的雾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今,野生动

物的一种。

73果然:古,饱的样子,如“适莽苍者,三 而反,腹犹果然”;今,与事实相符。 74春秋: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今,春天与秋天。 75羊角:古,旋风,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羊的触角。 76虽然:古,虽然这样,如“虽然,犹有未树也”;今,连词。

77无功:古,忘记立功,心无作为,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没有功劳。 78部署:古,分部安排,如“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今,安排,布置。 79作案:古,作几案,如“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今,进行犯罪活动。 80舅姑:古,公公婆婆,如“既而将诉于舅姑”;今,舅舅和姑姑。 81流涕:古,流眼泪,如“言讫,嘘唏流涕”;今,流鼻涕。 82通达:古,到达,如“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今,通行无阻。 83珍重:古,保重,如“负载珍重,不复言矣”;今,爱惜。

84失意:古,意见不合,如“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今,不得志。 85谴责:古,处罚,处分,如“前所谴责,因而获免”;今,斥责,责备。

86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今,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87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今,暴虐,没有德政。 88无伤:古,没有关系,如“无伤也,是乃仁术”;今,没有受到伤害。 89妻子:古,妻子和儿女,如“兄弟妻子离散”;今,只指妻子,不指儿女。 90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91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92意气:古,辞意和语气,如“意气勤勤恳恳”;今,志趣和性格。 93勤勤恳恳:古,诚恳的样子,如“意气勤勤恳恳”;今,勤劳而踏实。

94寒心:古,因恐惧而心冷,如“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今,失望而痛心。 95变色:古,变了脸色,如“同子参乘,袁丝变色”;今,变了颜色。 96苟合:古,以苟且的态度来适应皇帝的心意,如“苟合取容”;今,不正当的结合。 97殷勤:古,感情深厚,如“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今,热情而周到。 98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今,亲密而周到。 99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今,尘土。 100卑鄙:古,地位低,见识浅,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品德低下。 101便宜:古,方便,适合,如“可以便宜从事”;价格低廉。 102不过:古,不超过,如“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今,表转折的关联词。 103多谢:古,多多劝告,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今,很感谢。

104反而:古,返回,从而,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今,连词,跟上文意思相反。 105反复:古,扭转并恢复,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今,多次重复。 106逢迎:古,迎接,如“蹑履相逢迎”;今,奉承,拍马。 107感激:古,感动,奋激,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今,深深的感谢。 108故事:古,旧事,前例,如“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109诡辩:古,骗人的话,如“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今,无理狡辩。 110交通:古,交错相通,如“叶叶相交通”;今,运输业总称。 111结束:古,整装,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今,完结。 112具体:古,具备形体,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今,不抽象的。

113绝境:古,与外界隔绝之地,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走投无路之处。 114开张:古,开放,不堵塞,如“诚宜开张圣听”;今,开业。 115可以:古,可以靠,可以用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今,能够。

116烈士:古,刚直侠义之士,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为正义牺牲的人。 117平方:古,平整,方正,如“石苍黑色,多平方”;今,相同数的乘积。 118亲戚:古,父母兄弟等亲属,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今,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成员。

119穷困:古,窘迫,走投无路,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贫穷困苦。 120人情:古,人民的普遍情况,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今,情面,送礼。 121身体:古,亲身体验,如“身体力行”;今,躯体。 122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123私心:古,自己的志愿、心愿,如“恨私心有所不尽”;今,自私的心理。

124私人:古,党羽,亲信,如“以在忠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125无论:古,不必说,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条件连词。 126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如“牺牲玉帛,弗敢专也”;今,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

127响应:古,像回声一样应和,如“天下云集响应”;今,用言语行动来表示赞同、支持某倡议、口号等。

128向前:古,先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今,向前方。

129行为:古,品行,作为,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

130宣言:古,扬言,如“(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今,宣告,声明。 131以便:古,以便带来便利,如“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今,表目的的连词。

132以往:古,从??,向??,如“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今,过去。 133以为:古,把??当作,如“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今,认为。 134因而:古,趁着,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今,表结果连词。 135于是:古,在(到)这,如“不能进于是”;今,表承接。

136约束:古,盟约,如“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限制。 137指示:古,指出,给??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今,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138智力:古,智慧和力量,如“可谓智力孤危”;今,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135会议(会计):古,聚会商议;136聪明:听力视力好;137独立:单独站立、超凡;138光景:光阴、大概;139横行:纵横四方;140莫非:没有??不是;141慷慨:意气昂扬;142从容:语言得体;143风流:有功绩有文采;144经济:治理国家;145中间:当中夹杂;146秋天:秋季的天空;147三尺:剑,法律条文;148虽然:即使这样,可是;149同志:志向情趣相同;150文法:法令条文;151无赖:无所依恃、无聊;152无日:没有多少日子;153影响:影子和声响;154丈人:老人;155政治:政事;156青春:春天;157提纲:抓住要领;158文章:法令条文、文采;159消息:消失和生长;160鱼肉:残害和欺凌;161丈夫:成年男子;162前途:前面的路途。

高考语文常见通假字 1.“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说”通“悦”,心服,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4.“知”通“智”,聪明,如“失其所与,不知”。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 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5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丁。 36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37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将死人入棺,如: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 38冥通溟,海,如:北冥有鱼。 39辩通变,分别,如:此小大之辩也。 40阖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41直通值,价值,如:昂其值,居为奇货。

42裁通才,时间副词,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3翼通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 44飨通享,如: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45已通以,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46以通已,止,如:无以,则王乎?

47说通悦,高兴,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48枝通肢,肢体,如:为长者折枝。

49刑通型,做榜样,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50盖通盍,相当于“何不”,如:盖亦反其本矣。 51涂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2塑通诉,告诉,申诉,如皆欲赴塑于王。

53已通矣,语气助词,表确定语气,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4罔通网,罗网,如: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5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56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57由通犹,表示比况,相当于“就像”,如: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58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样子,如:施从良人之所之。 59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无或乎王之不智。 60为通谓,认为,如:为是其智弗若也。

61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62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63徇通殉,献身,如: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64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65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66摩通磨,灭,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7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68责通债,债务,下狱受腐刑,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69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70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71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书于庭。

72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73宾通傧,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如:设九宾礼于廷。 74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5孰通熟,仔细,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6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77濯通浊,混浊,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78质通贽,见面礼,如:厚币委质事楚。

79决通抉,如:辞决而行。 80乡通向,如:北乡自刭。

81衡通横,与“纵”相对,如:外连衡而斗诸侯。 82 没通殁,死,鄙陋没世。 83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84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85少通稍,稍微,太后之色少解。

86禽通擒,捕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87舒通抒,抒发,如:退而论书册,以舒其愤。 88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89生通性,资质,如:君子生非异也。 90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91识通志,记住,如:汝识之乎。 92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高考语文常见复音虚词一览

1. 比及:由两个同义介词并列构成的复合结构,做介词,意思是“等到??时候”,如,比及三年,可使足矣。

2不然,由副词加复指上文的代词构成,做连词,表示否定前文所说,意思是“如果不如此”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3.不啻,由副词加动词构成,○1做状语,表示不限于某范围,意思是“不止”、“不仅”,如:不啻增二十倍焉;○2做谓语,意思是“不及”、赶不上,如: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4.不亦,由副词加语气词构成,做副词,常构成“不亦??乎”的句式,表示反问,意思是“岂不是??吗”,如:吾射不亦精乎。 5.得无,由助动词加上动词构成,相当于一个副词,表示委婉反问,○1意思是“是不是”、莫不是,如:得无教我猎虫所也?○2意思是“难道能没有”、“怎么能没有”,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而后,由连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然后”,做连词,表示承接,意思是“如此”、“以后”,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而已,由连词加动词构成,○1意思是“就停止”,如:臣请三言而已矣;○2虚化为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急读则为“耳”,意思是“罢了”、“就是了”,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尔来,由代词加动词构成 ,意思是“从那以来”,如:尔来有二十有一年矣。

9.否则,由否定副词加连词构成,意思是,否定的是上文所说的整个内容,相当于“不+前句”,所以,“否”实际上是个否定性假设分句;“则”是个连词,引出下句结果,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就??”,“否则”凝固成一个关联词,连接的两部分是正反并列关系,如: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

10. 何况,由副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怎么能”,做连词,用于后一分句,引出进一层的意思,与“而况”同,如: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

11何其,由疑问副词加动词构成,有疑问句中或感叹句中表性状至极,意思是“怎么这样”、“多么”,如: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2何如、何若,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下词组,表示询问,意思是“怎么办,怎么处置,怎么对付等”,也可倒置为“如何”、“若何”,表示强调,○1做状语,译为“怎么”,如: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2做定语,译为“什么”、“什么样”,此为何若人也?○3做谓语,也写作“如之何”、“若之何”,意思是“怎么办”、“怎么样”,如:今日之事何如;寇深矣,若之何?○4做谓语带宾语,译为“??比??怎么样”、“哪赶上??”,如: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

13何所,是由“所”字结构作主语和疑问代词作谓语的判断句构成的倒装,表示询问,如:问女何所思?

14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表示强调,用以表示询问或反问,包括两类:○1是由动词“为”加疑问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意思是“??一干什么”,用反问表示否定,既可以加在另一个动词或动宾词组后,做句子的另一个连动谓语,这时“何”也要提到另一个动词前,构成“何+动+为”的格式,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也可以加在用“以”构成的介宾词组后做句子的谓语,这时“何”也要提到介宾结构前,构成“何以??为”的格式,表示“用??做什么”,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2是由介词“为”和疑问代词“何”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意思是“为什么”,如,若何为生我家?

15何也、何者、何则、何欤,疑问代词加语气词构成,由判断句式“??则何”发展而来,做判断谓语,询问原因,意思是“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如,独五人之徼徼,何也?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欤?

16何以,由疑问代词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是“以何”的倒置,表示疑问,以示强调,做状语,译为“凭什么”、“怎么”,如,何以战;何以至是乎?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吾欲辱之何以也?

17既而、已而、俄而、久而、始而、继而,由动词加连词构成,表示在前一个动 18可得,由两个助动词构成的复合结构,做状语,表示可能,意思是“可能”、“可以”,如,可得闻与?

19,可以,由助动词和介词组成,○1做状语,相当于“可以”+“以(之)”,意思是“可以用(它)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相当于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许可,意思是“可能”、“完全可以”,如,可以无悔矣;与“可以”同类的结构还有“足以”、意思是“是用来”或“能够”,如,火尚足以明。

20奈何,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正结构“何奈”的倒置,表示询问,以示强调,意思是“怎么对付”,○1做状语,译为“怎么”、“为什么”,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对付”,如市义奈何?○3做谓语,宾语要插入中间,构成“奈??何”,译为“对(把、拿)??怎么办”,如,虞兮虞兮奈若何?○4做“无”的宾语,意思是“什么办法”、“对付的办法”,如,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21且夫,由连词加语气词构成,做连词,用于句首,表示进层,意思是“再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2然而,由指示代词加连词构成,连分句,表示转折,意思是“虽然如此,却??”、“可是”,如,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23然则,由指示代词加连词构成,连接分句,○1表示承接,用以推理,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如,然则何时而乐也;○2表示转折,同“然而”,意思是“但是”,然则北通巫峡。

24若夫、若乃,由动词加指示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做连词,用于句首,表示另提,意思是“如果说到”、“像那”、“至于”,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5是故,○1由介词“故”加代词“是”构成的介宾结构“故是”的倒置,以示强调,用于后一分句前,引出结果,意思是“因此”、“所以”,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2由代词加副词构成,意思是“这乃是”、“这就是”,如,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6是以、是用,介宾结构“以是”、“用是”的倒置,以示强调,做连词,表示顺承,引出结果,意思是“因此”、“所以”,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敢用是为怨望。 27孰若,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正结构,○1表示比较,意思是“哪赶上”,如,为两郎童,孰若为一郎童也,○2表示选择,意思是“不如”、“哪如”,如与其坐而待毙,孰若起而拯之。

28孰与,○1“与??孰??”的倒置,“孰”是疑问代词做充当谓语的主谓词组的主语“与”及其宾语做状语,意思是“??与??比谁怎么样”,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状谓词组,义同“何如”,做谓语,表示反问,“怎么能”,如,百姓是,君孰与不是?○3做连词,表示选择,意思是“不如”,如,惟坐待亡,孰与伐之,○4由疑问代词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与孰”的倒置,表示疑问,以示强调,意思是“跟谁??”,如,正气丹心孰与俦。

29谁者,由者字结构作主语加疑问代词作谓语组成的判断句式的主谓倒装格式,以示强调,意思是“??者是谁”如,谁为哀者?

30谁何,谁能奈何,如,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一说,“谁”通“孰”,“何”通“呵”,指诘问,如,今我垒上,谁何不绝。

31虽然,由转折连词加指示代词构成,“然”复指前一分句,“虽”表示转折,意思是“虽然(即使)是这样,但是??”如,善哉,虽然 ,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胜。 32遂乃,由两个副词并列构成的复合结构,表示承接,意思是“于是就”,如,遂乃研核阴阳。

33所自、所从,“所”同“何”,由疑问代词“所”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倒置,做状语,意思是“从哪里”,如,抚军不忘所自;乃令吏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34为??所??本是动 词加“所”字结构组成的动宾结构,后“所”虚化为助词,遂为表示被动的格式,故“为”乃读wéi。“为”

后可引出主动者,也可不引出,如,恐为操所先;若属皆且为所虏。

35未几,否定副词加不定量数词构成,意思是“没有过多少时间”、“没多久”,如,未几,敌果舁炮至。

36无何,由动词加疑问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意思是“没有多长时间”、“不久”,如,无何,宰以卓异闻。

37无乃,也作毋乃,由两个副词并列构成,意思是“岂不乃是”,做状语,表示猜测,意思是“岂不是”、“莫不是”、“或许”、“只怕”、“恐怕”,如,无乃不可乎? 38无非,意思是“没有什么不是”,如,所见无非牛者。

39无所,意思是“没有??的”,如,财物无所取。 40相与,表示双方共同的关系,意思是“互相”、“彼此”或译为“一齐”、“共同”,如,卒相与欢。

41向使,表示假设,意思是“假如”,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42行将,表示未来,意思是“将要”,如行将为人所并。

43要之,意思是“总之”,用于总结全文,引出结论或点明要旨,如,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44以为,○1由两个动词构成的兼语式结构,意思是“使(让)??成为??”如,舜以为乐正;○2由动词加系词构成的兼语式结构,只是兼语省掉了,意思是“认为是”,如,庞然大物也,以为神;○3由介词加动词构成的状谓结构,介宾常省略或前置,意思是“把(拿、用)??作为(当作)??”如,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4由连词加动词构成,“以”顺承前一动作,相当于“而”,“为”译为“作”、“作为”、“成为”,如,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45已而,做副词,表示时间,意思是“不久”、“随即”,如,已而得舟,避渚洲。 46犹若,意思是“仍旧”、“仍然”、“还是”,如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

47于是,○1由介词加代词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或补语,要根据上下文恰当译出,如,于是(在这时)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吾祖死于是(在这件事上);○2虚化为连词,表示因果承接。如,于是废先王之道。

48有所、有以,表示“有??的”、“有用来??的”。如,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49无所、无以,如,河曲智叟无以应。

50至于,○1由动词加介词构成,做谓语,意思是“达到”、“到”,如,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2虚化为介词,同“至”,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3虚化为连词,表示转折,可不译,如,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 51之谓,由复指宾语的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宾语前置,“之”虚化为提示宾语标志的结构助词,多用来总括判断。○1后边无宾语时是一般宾语前置,可译为“说的就是??”如,夫子之谓也○2;后边有宾语时是兼语式宾语前置,意思是“叫??为??”也可译为“把??叫做??”如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类的“之”也可视为主谓之间表示强调的助词。

记忆天天练16

出题人:曹庆祥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吾日三省吾身: ? ? ? ⑵ , ,国恒亡。 ⑶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

⑷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 ⑸转朱阁, ,照无眠。不应有恨, ? ⑹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 。 ⑺师者, 。

⑻盘盘焉, ,蜂房水涡, 。

⑼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⑽ ,何不改此度? ,来吾道夫先路!

答案 1、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⑶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⑷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⑸低绮户,何事长向别时圆?⑹而青于蓝;而寒于水。⑺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⑻囷囷焉,矗不知乎几千万落。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⑽不抚壮而弃秽兮,乘骐骥以驰骋兮,

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了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书写题:

1、认真规范书写;2、不出现错别字;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2、排除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2、添加3、替换 4、换位5、重组

四、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

五、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 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阅读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 ,表达了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六、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 1、材料作文的特点:

(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 (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读后感等 。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1、读懂材料;2、明确要求。

(一)、给文字材料作文

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结尾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

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

围绕一个观点写感受,从\引_议_联_结\四个方面进行写作. 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2、规矩写题。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话题当标题。

3、拒绝三段式。5-8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

5、规范使用标点。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 6、注意保密。不透露真实姓名、地名、校名,要遵守考场规则和考场道德。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练习 1. 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吾尝终日而思矣。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母立于兹 2何

子何恃而往

如太行、王屋何 却看妻子愁何在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徐公何能及君也?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乎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叫嚣乎东西, 4乃

良乃入,具告沛公 度我之军中,公乃入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其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成以其小,劣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 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皆出于此乎?

6且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不出,火且尽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且焉置土石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示赵弱且怯也

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7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师 若水之归下也 若入前为寿 8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为

后世必为子孙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霓为衣兮风为马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窃为大王不取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君翻作《琵琶行》。 何以伐为 10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且焉置土石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盘盘焉,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也

知他今宵在哪里?有梦也难寻觅。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大舟不可入也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缚者曷为者也?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2以 以刀劈狼 余船以次俱进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木欣欣以向荣 固以怪之矣

夫夷以近,则至者众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余是以记之

13因

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击沛公于坐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因而至前

因遗策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14于 以其无礼于晋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青,取之于蓝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赵氏求救于齐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15与

竖子不足与谋 吾与徐公孰美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与斗卮酒 失其所与,不知 无乃尔是过与? 16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故木受绳则直 《论语》六则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此则寡人之罪也 17者

楚之南有冥灵者

言之,貌若甚戚者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何者?上下之分也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此五者,邦之蠹也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18之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代百司之职役哉?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夫晋,何厌之有 君将哀而生之乎 公将鼓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记忆天天练1 出题人:王跃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⑵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⑶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⑷人非生而知之者, ?(韩愈《师说》) ⑸子日:“ ,可以为师矣。”(《论语》) 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出师表》) 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⑻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范仲淹 )

⑼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 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

参考答案:1、⑴山不厌高,天下归心。⑵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⑶朽木不折;金石可镂。⑷孰能无惑?⑸温故而知新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⑼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⑽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

记忆天天练2

出题人:王跃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⑵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⑶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⑷ ,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离骚》) ⑸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六则》)

⑹苔痕上阶绿, 。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唐 刘禹锡) ⑺衔远山,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范仲淹 ) ⑻野芳发而幽香, ,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欧阳修)

⑼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爱莲说》 周敦颐)

⑽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 辛弃疾)

答案:1、⑴小学而大遗⑵风急天高猿啸哀⑶望帝春心托杜鹃。⑷乘骐骥以驰骋兮⑸见贤思齐焉⑹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⑺吞长江 朝晖夕阴,⑻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⑼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君子者也⑽了却君王天下事

记忆天天练3

出题人:王跃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⑵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⑶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庄子《逍遥游》) ⑸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琵琶行》 白居易)

⑹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青泥何盘盘, 。(《蜀道难》 李白) ⑺ ,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苏轼)

⑻床头屋漏无干处, 。自经丧乱少睡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⑼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李白)

⑽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王维) 答案:1、⑴金就砺则利⑵羡长江之无穷⑶气吞万里如虎。⑷而御六气之辩,彼且恶乎待哉!⑸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⑹猿猱欲度愁攀援。百步九折萦岩峦。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⑻雨脚如麻未断绝。长夜沾湿何由彻!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记忆天天练4

出题人:王跃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 , 。(《赤壁赋》)

⑵连峰去天不盈尺, 。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⑷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韩愈)

⑸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⑹ ,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氓 《诗经》)

⑺造化钟神秀, 。荡胸生层云, 。(《望岳》) ⑻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⑼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⑽士不可以不弘毅, 。

答案:1、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⑵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⑷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⑸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⑹总角之宴,信誓旦旦, ⑺阴阳割昏晓。决眦入归鸟。⑻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⑼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⑽任重而道远。

记忆天天练5

出题人:王跃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 屈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1a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