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24 19: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研究

------福州港厦门港为案例

一、论文选题依据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物流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运输业的重视,众多学者在探讨物流与腹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比如刘南、李燕(2007)从供需的角度[1]分析了现代物流发展与腹地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浙江省物流发展与腹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发现两者存在紧密的关系,相互关联。司林胜、童超(2007)则采用动态计量经济学[2]的建模方法建立中国物流业与腹地经济增长的模型,运用EV1EWS软件定量得分析出物流业与腹地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宋炳良、宁涛、张萍等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乘数模型和系统动力学等模型[3]分别定量研究了上海港、天津港和南京港对腹地经济发展的经济影响。倪蔚颖运用协整理论和状态空间模型[4],分析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运用经济计量学模型对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横向比较。但是,具体研究到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目前这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

但是现阶段关于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现有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相关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三方面[5]:①港口物流发展对腹地经济的影响;②腹地经济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影响;③港口物流发展与腹地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但从文献综述的总结看来,基于港口物流对腹地经济的影响的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另外两个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为港口物流的发展与腹地经济的增长均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而两者的关系则更加复杂,因此给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带来较大的困难,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文献研究主要采用线性回归法、关联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协调度函数等方法来定量计算港城之间的协调关系[6]。而这些定量方法存在以

下缺陷:指标过少,不能代表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只是说明了两子系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未明确具体系统互动效应程度;只能计算出现阶段的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程度,不能反映出系统当时所处的实际发展水平。

1.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相关性的研究上。Taafe等人在研究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相关性的研究上,首次将动力模型运用到研究中,是第一个将动力学理论引入到现代港城发展模型的研究中。该模型主要解释了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动力问题,并且同时侧重考虑了交通因子对港口物流的作用[7]。BristowR等从港口发展对腹地经济的影响以及腹地经济对港口发展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和侧重点来分析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互动关系[8]。Bill Hillier借鉴Taafe的研究提出运用拟合方程来计算港口与腹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进而分析出港口与腹地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9]。William Seabrook则在前人的基础上釆用定量的方法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10]。Wei-bin Zhang(2007)研究了在港口区域运输中港口的运输条件等基础设施情况与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带发展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关系[11]。

1.3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综上所述,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现有的研究存在以下的局限:

(1)国外研究更侧重于微观层面

国外对于港口物流的研究往往被纳入港口发展的分析框架中,而不是单独针对港口物流进行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际范围内某一物流节点的一体化物流运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的研究,以及区域物流各物流节点功能服务范围及规划对区域经济影响的问题研究。

(2)国内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可比性差

国内关于定性研究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之间关系的成果中,只是从宏观的角度描述港口物流对腹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和腹地经济对港口物流的带动作用。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之间相互作用机制方面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在定量研究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之间的关系时,主要运用投入产出法、乘数模型、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一元或多元线性回归)、系统动力学模型增加值法等研究港口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关性;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因果关系检验、面板数据分析等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量化。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选取的案例不同,研究可比性较差,并且单一的定量模型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

综上所述,目前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关系研究中,都是将港口所在腹地作为港口腹地,不利于定量研究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关系,因此,本文在对福州、厦门主要港口进行腹地划分基础上,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关系进行分析。国内外定量分析港口物流与经济关系的方法都是假设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关系一定有效,但实际中,两者关系的有效性难以确定,而VAR评价模型不需要假定评价对象具有相关性,它的评价过程是以数据为基础,克服主观的随意性,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和有效,它对多输入、多输出结构复杂系统的具有较强适应性,且可以分析规模效益[12-14]。

2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近年来,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发展迅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福建拥有丰富的岸线和良好的深水港口资源。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化港口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支撑,这就是要发挥港口“两个扇面”作用的功能,进一步拓展港口市场空间,提升港口的竞争力和辐射力。而港口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必须要有大规模的港口为前提,开拓港口腹地是港口建设规划的基础,腹地的大小和腹地经济的发展将极大地影响港口的规模和层次。因此,拓展港口腹地将有利于福建港口的做强做大[15]。福建省港口物流的良好发展前景将为

腹地经济,乃至整个福建省区域经济带来更大的机会,区域经济的腾飞为港口物流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港口的发展将向更高层次迈进。因此,研究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关系具有更为深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1理论意义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腹地经济的发展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更多的货源,推动港口吞吐量的增加。论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和物流学原理福建省主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联动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可充实港口港口物流腹地经济和区域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乃至整个福建省经济发展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6]。

2.2实践意义

由于港口物流的迅猛发展和其较为复杂的影响因素,以及区域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这就必然要求对港口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效应进行研究,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效应有利于港口腹地制定经济发展政策与发展港口物流政策的相互协调。因而,对港口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效应的研究是对港口腹地进行政策实践必然要求。

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保持较快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批高增长的行业或产业的支撑。选择具有良好港口资源的区域发展临港产业,已是当前沿海地区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优先取胜一个关键点。临港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港口的作为基础,还需要有广阔的腹地作为原材料进口地和产品的输出市场

[17]

2.3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现如今实物的流动已由传统物流发展成了现代物流,正是由于港口物流与

腹地经济的发展这一关联的关系,腹地经济与港口物流发展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区域的经济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研究港口物流和港口腹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效应不但有利于地区制定相关的经济发展政策,而且对港口企

业经营与发展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8]。具体如下两点:

(1)通过研究福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可以直观地了解福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带动效应的不足,认识到化解港口物流经济带动效应瓶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港口物流经济带动效应是必然选择,为福建乃至全国进行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事实依据。

(2)通过分析福建港口资源与腹地经济之间的联系和不足,提出适用于福建提升港口物流经济带动效应的对策建议,能够进一步利用福建的港口资源,加强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港口物流建设规划,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意义。

二、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研究内容

通过前面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分析,本论文将以港口腹地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定性与VAR评价模型[19]相结合的方法,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进行研究。并以福州港厦门港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同时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的研究综述进行分析概括,明确现在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并构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主要在分析前人对港口物流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港口物流的发展及腹地经济的基础理论知识,为第三章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机制分析,以及第四章评价建模和指标选取作了铺垫。

第三章在第二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解释了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港口物流对腹地发展的促进作用与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物流的推动两部分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为后面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做好定性分析的基础。

第四章着重介绍了现在常用的数理分析方法,在考虑了模型要解决的相关

问题以及各相关模型的特征后建立相应的VAR评价模型对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构建了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评价指标。

第五章是本论文的实证分析部分,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和构建了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关系的VAR评价模型,研究福建省主要港口城市(福州和厦门市)数据,分析了我国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之间的相关性。

第六章是基于第五章建模研究分析得出的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相关性结论,提出了福建省港口物流和腹地经济合理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七章是本文的总结与展望,总结了本文研究中的创新点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理论基础 2.1港口物流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 2.1.1 港口物流的界定 2.1.2 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 2.2 腹地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理论

2.2.1 腹地经济的内涵 2.2.2 腹地经济的发展理论基础

第三章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机制(动因) 3.1 互动效应概述

3.1.1 互动效益含义及其产生

3.1.2 互动效应科学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指导 3.1.3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含义 3.2 港口物流对腹地经济的促进作用 3.3 腹地经济推动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 3.4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模型建立 4.1 现有研究方法的分析 4.1.1 回归分析法 4.1.2 数据包络分析法 4.1.3 灰色关联分析 4.1.4 模糊综合法 4.2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4.2.1 VAR评价模型概念 4.2.2 VAR评价模型的原理 4.2.3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

4.3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测度指标分析 4.3.1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测度指标选取原则 4.3.2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测度指标确定

第五章关于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福州和厦门港实证分析 5.1 福建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状况 5.1.1 福州港港口物流及福州经济的发展

5.1.2 厦门港港口物流及厦门经济的发展 5.1.3 其它港口物流发展情况

5.2 福州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互动效应评价 5.3 厦门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互动效应评价 5.4福州港和厦门港结果对比分析

第六章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互动效应研究结论及启示 6.1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互动效应研究结论 6.2 主要建议

6.2.1加快我国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6.2.2加快我国港口物流服务业的建设 6.2.3加大港口腹地的对外开放力度 6.2.4健全法律规章制度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第七章结论和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 研究目标

当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中,研究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方法具有比较大的局限性,主要是指标单一等特[20-22]点,研究成果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鉴于此,同时本文的研究成果相对具有代表性,根据研究成果为港口物流和腹地经济发展提供帮助也是本文的目的之一。故本文的研究目标为:

(1)探索、尝试找出当前研究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新研究方法和思路;

(2)通过实证分析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为我国的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选取把福建所有港口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研究,认为福建省内的区域是福建港口的腹地,是否考虑港口对省外腹地经济影响的研究;

(2)讨论建模的方法所依据的理论,选取特征性的指标,建立研究模型,得到对结果进行实证讨论分析,获得福建主要港口物流对的腹地经济的影响;

(3)本文在港口物流和腹地经济带动效应分析基础上,找到我省与其他港口物流的差距,归纳分析其成功经验,借以探索提升我省港口物流腹地经济带动效应的路径。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 研究思路

文章在充分总结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通过调查、搜索咨询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文献,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定性、定量等方法,探讨福建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带动效应研究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对福建省港口体系的研究分析,建立模型分析福建省的港口腹地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数据主要对福州和厦门两个港口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剖析福建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带动效应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应的措施。

2 研究方法

为对论文的命题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本文综合应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归纳与综合分析法[23-25]:该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国内外有关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相关性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与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该问题目前的研究现状与背景,为文章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28-29]:论文在针对从港口物流和腹地经济发展关系做了相关的定性分析的同时,深层的分析了现有的研究方法,结合研究特性指标建立了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相关性评价模型。

(3)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30-31]:本文在采用抽象、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相关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实例分析方法验证港口物流和腹地经济互动效应评价模型的实效性,使理论研究逻辑性更强更具说服力。

3 可行性分析

港口是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水陆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腹地物流重要平台,其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的逐渐加快,现代港口物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因此,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带动效应的研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32]

。目前,特地针对福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研究很少,众多学者只是从表

面进行理论定性概述,并没有深入数据研究分析,本文对是否可行性作如下分析:

(1)理论依据上的可行性:根据学习经济学和物流学有关基础上进行分析,结合腹地经济理论和互动效应综合分析,更加系统的完善理论上的指导,为实际验证分析奠定理论依据。

(2)现实依据上的可行性:文章中的数据均来自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公布的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没有虚假造数,这将更有一定的说明性和实际意义。文中需要对采用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相关软件建模分析,同时还可以对福建省未来几年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发展做出预测。

论文在完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一些客观因素比如:

(1)在对港口腹地进行划分时主要考虑以研究福建省内陆向腹地为主,暂时不考虑海向腹地和港口对省外腹地经济效应研究;

(2)由于物流转运换装费用复杂难以统计和物流滞留时间难以量化,论文在研究福建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互动效应时将不考虑转运产生的费用问题以及滞留的时间;

(3)对福建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关系分析时主要以厦门港和福州港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不对其它小港口进行研究。

四、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研究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了定性分析,拟构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模型研究,并对模型进行验。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 选题上的创新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通过有效的整合物流资源来达到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和提高物流整体效率的目的,从而加快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步伐。自2004年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规划以后[33],福建省港口的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港口资源也正成为是福建经济发展突破,推进港口物流的发展是福建发展港口经济跟进国际港口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港口应坚持科学合理的发展步伐,符合腹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福建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共同发展[34]。文章选题从两者之间的互动效应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了研究的内容。

2 研究模式的创新

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文献,我们不难发现有关港口物流和腹地经济的理论研究很多,同时基于定性、定量分析的文献也有,但是结合定性分析、建模以及定量实证研究还很少,尤其是针对福建省本土的研究。在分析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带动效应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模型结合数据进行分析[35],最后提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带动效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惠凯.论港口腹地的发展[J],中国港口,2004,11:11-13.

[2]丁俊发.港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4,(2):7-10. [3]罗永华.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5):41-44.

[4]赵珍.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中国水运,2000(4):22-23. [5]李文荣.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J].大众科技,2006(07):185-186. [6]胡云超.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7]J.l.Castillo. Dynamising Economic Impact Studies: The Case of the Port of Seville Document detrabajo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2004,87(2):79-84. [8]Martin D.Smith, James E.Wilen. Economic impact of marine reserves: the importance of spatial behavior [J].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3, 46(9):45-48.

[9]Cesar Ducruet, Sung-Woo Lee. Frontline soldiers of globalization: Port-city evolution and regional competition [J]. Geo Journal, 2006(9):107-122.

[10]DengPing.XiaoHanbin.HarborLogisticsandRegionalEeonomy.Proe.IE&EM,2008,571-575.

[11]Wei-Bin Zhang. Economic geography and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with endogenous time distribution amongst work, travel, and leisure[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07, Vol.15 (6), pp.476-493.

[12]李增军.港口对所在腹地及腹地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分析[J].港口经济,2002(02):38-39.

[13]李文荣.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J].大众科技,2006(07):185-186. [14]庄倩玮.王健.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6). [15]谢淑琼.福建港口物流的发展障碍和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7(12). [16]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陈万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7]龚守栋.福建改革开放2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18]彭书渊,杨树青.福建省三大港口物流发展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04):20-22.

[19]http://www.fjsq.gov.cn/福建省情资料库[Z].

[20]谢京辞.山东港口物流与民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

[21]Bart W. Wiegmans, Erik Louw. Changing port–city relations at Amsterdam: A new phase at the interface [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1,19(4):575-583. [22]黎谧.中国沿海港口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田[D],湖南:湖南大学国际贸易系,2009.

[23]郭建科.韩增林.港口与腹地空间联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490-1498.

[24]刘秉镰.中国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R],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2002.

[25]Claudio Ferrari, Marco Percoco, Andrea Tedeschi. Ports and local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Ital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2010, 1(2):9-30. [26]邓萍.港口物流与相关性测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27]汀恒.福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08)47-48.

[28]周君.区域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2):109-112. [29]田菲.人连港勾腹地经济的互动研究.[D].大连交通人学.2008.

[30]张义龙.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系,2009.

[31]Lelitha Devi Vanajakshi. Estim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ravel time from loop detector data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pplications[D]. Texas A&M University, 2004.

[32]郎宇.黎鹏.论港口与腹地经济一体化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地理,2005,25(6):767-770.

[33]李增军.港口对所在腹地及腹地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分析[J],港口经济,2002(2):38-39.

[34]沈娜.港口对城市经济增的贡献评价与分析.[D].大津人宁硕+肀位论文,2002 [35]安昌锋.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系,200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16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