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实验》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5-16 14:5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死亡实验》观后感

《死亡实验》就从电影名来看都有点吓人,再加上老师在看之前跟我们说这部电影可能会使人感到郁闷压抑,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安的情绪,还有这是一部经典的社会心理学的电影。所以我总是觉得这是一部恐怖电影来的,看它的过程中,我一直很紧张,看完之后真的觉得十分的震撼,它的确是一部经典的社会心理学的电影。回头想想整个过程,不由得打起寒战:人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电影讲述的是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人类心理,公开召集几十名志愿者参加实验。实验场所是一所监狱,监狱里面布满了摄像头和红色的警报器。志愿者被分成狱卒和罪犯,并以不同身份生活2个星期,最终能够赢得一定的报酬。在实验开始之前,所有的志愿者都被告知,任何一个人退出比赛或者没有按照预定身份的规则行事,警报器就会想起,预示着试验失败,并且所有人得不到任何报酬。此外,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人还被告知所有的人都不会有人身安全的问题。因此,两个星期的监狱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看似十分简单的生活却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顺其自然。无论是“狱警”还是“罪犯”都是不曾相识的陌生人,可是,当他们真正踏上这样一条路之后,人的本性就开始显露出来:由于为了能够得到那些报酬,“罪犯”必须按照“狱警”的条规生活,如果他们不遵守,“狱警”可以采“适当的”惩罚。可是,那些“罪犯们”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规则存在,于是矛盾产生了。

“狱警们”开始慢慢地站在警察的位置来对待那些“犯人”了,由于法规和报酬的诱惑,他们把报警器供奉成了唯一断定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只要红灯不亮,就代表他们对了,就代表他们可以变本加厉,以致最后有一名“罪犯”被打死。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想到,同为受试者的“罪犯们”也有尊严,也有不被压迫的权利;他们一忍再忍,最终爆发进行反抗,开始进入罪犯的角色,履行罪犯的职责,一次又一次制造混乱。“囚犯”们对于被监禁做出了反抗。狱警们迅速而残忍地采取了报复。他们把囚犯全身扒光,搬走了囚犯的床,把这次反抗的头目拉去关了禁闭,并且开始骚扰“囚犯”,甚至对77号进行了侮辱性的惩罚。不久之后“囚犯”们开始无条件地服从狱警。经过了仅仅几天逼真的角色扮演之后,他们忘记了原来的身份。他们成为了自己在监狱中的号码。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狱警”们的身上,他们辱骂并且虐待自己的囚犯。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已经深刻的烙在了他们的身上了。他们承担了自己被指派的社会角色。这其中包括了接受与这些角色相关的隐含的社会标准:狱警应该变得独裁,应该虐待囚犯,而囚犯则需要卑屈地忍受给自己的惩罚

囚犯对守卫的服从也是一种权威服从,这属于群体间的权威服从。伯瑞斯与其他守卫间属于群体内的服从,群体内的服从往往是建立在对所在群体的忠诚度上,群体内的成员要对所在群体负责,而不是群体之外的世界或者其他人。而作为守卫这一群体,所要忠诚的就是规则,或者是规则的维护者,即群体的领导者—伯瑞斯。从实验一

开始,负责人就很多时候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的暗示性的向参与人表达了他们的角色意义。囚犯对守卫的权威服从则是建立在所处等级的不平等和所占社会资源的不平等上。囚犯所处地位就是被守卫监管,没有自由,被强迫遵守监狱的规则,否则便被惩罚。所有的守卫都认识到,自己正在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外面世界的无名小辈,而是这个模拟监狱里的统治者,自己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他们拥有权力,可以为所欲为。权威的形成就是建立在剥夺对方的尊严上。这之后,大多数囚犯开始意识到这不再是一场游戏,开始进入角色中。只有77号和少数囚犯仍然在反抗,而这种反抗是盲目的,是建立在对这场实验的态度迷失上,以至于最后大家都在越狱,完全不知道如何反抗,如何正确摆脱困境。

电影终归是电影,添加了很多感情色彩,但艺术永远是高于生活,却源于生活。想想现在的社会,不就是这样吗?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处在这个星球上的,要不然法律为什么要挂上天平而不用建筑吊车呢?可是偏偏有很多人,当被赋予了某种职位之后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什么事情都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摆出一种俯视的架子,以求他人臣服。殊不知这样反而更增加了他人的反感,甚至于反抗心理。看完电影,我觉得这个实验最后造成了那么大的伤害与实验者的不负责任是离不开的,实验者在监视器里看到了他们的一系列行为,可是他们默许了一系列的暴力行为,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实验者没有遵守实验的伦理性原则,应该是罪魁祸首。我想表达的一点的是,权威的服从容易让人迷失心智,角色的扮演容易

让人迷失自我,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094.html

Top